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信息分析 被引量:81
1
作者 张昕 高永军 +2 位作者 冯子健 王子军 冉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3370-3375,共6页
目的:了解2008年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概况和病原学.方法:对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8年收到的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例报告的病原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报告的70余万病例中,5岁及以下儿... 目的:了解2008年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概况和病原学.方法:对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8年收到的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例报告的病原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报告的70余万病例中,5岁及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50.98%,死亡总数的69.64%.4.03%的病例报告了病原学诊断结果,其中90.65%为病毒性,8.97%为细菌性.在报告的病毒性感染性腹泻中,以轮状病毒(92.75%)和腺病毒(4.34%)感染为主.在报告的细菌性感染性腹泻中,以副溶血弧菌(65.26%)和沙门菌(20.70%)感染为主.结论:感染性腹泻主要危害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病原诊断信息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感染性腹泻病病原诊断信息报告率和报告质量亟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 监测 数据分析
下载PDF
2010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信息分析 被引量:75
2
作者 林羡华 冉陆 +2 位作者 马莉 王子军 冯子健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2010年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国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年全国共报告感染性腹泻病例746 551例,年发病率为5... 目的了解我国2010年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国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年全国共报告感染性腹泻病例746 551例,年发病率为55.93/10万,与2009年比较呈上升趋势。≤5岁儿童占报告发病数的53.57%。实验室确诊病例占病例报告总数的6.46%,其中病毒性感染占92.65%,细菌性感染占7.18%。结论≤5岁儿童是感染性腹泻的高发人群。应鼓励和促进对感染性腹泻病人进行病原学诊断,并将诊断结果报告至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有病原学诊断结果的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的信息可作为全国临床就诊的食源性感染腹泻病病人的参考信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 流行病学 监测 食源性疾病
原文传递
2005-2011年山东省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与分析 被引量:47
3
作者 宋绍霞 林艺 +6 位作者 王宇路 张晓梅 刘倜 王爽 任艳艳 张圣洋 李忠 《疾病监测》 CAS 2012年第1期42-45,58,共5页
目的掌握2005-2011年山东省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规律,病毒型别及其活动水平,为流感的监测预警提供信息。方法收集2005-2011年山东省流感监测系统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和ILI鼻咽拭子标本的流感病毒检测结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 目的掌握2005-2011年山东省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规律,病毒型别及其活动水平,为流感的监测预警提供信息。方法收集2005-2011年山东省流感监测系统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和ILI鼻咽拭子标本的流感病毒检测结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6个年度,哨点医院内科(儿内科)门诊患者合计9 729 498例,其中ILI 246 904例,占2.54%。6个年度ILI%分别为2.78%、2.02%、1.82%、2.05%、3.84%和2.24%(P<0.05);70.59%的ILI集中在5岁以下年龄组。合计检测ILI标本10 901份,检出流感病毒1563株,阳性率为14.3%。6个年度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3.8%、19.2%、26.4%、13.7%、24.8%和5.5%(P<0.05)。对ILI%与病毒分离率两条序列进行等级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293(P<0.05),呈正相关。结论 2009-2010年流感病毒较为活跃,6个监测年度中流感优势毒株亚型之间呈交替变化趋势并有一定的规律,ILI流行特征与流感病毒活动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样病例 病原学 监测
原文传递
2008-2009年湖北省十堰市手足口病监测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梅玉发 王喜云 +1 位作者 杨小丽 吕均 《疾病监测》 CAS 2010年第7期522-524,共3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十堰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状况与病原动态分布变化,进一步优化检测方案,以探求该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与防控对策。方法分析该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报告资料;收集十堰市233例手足口病病例的疱疹液或咽拭子标... 目的了解湖北省十堰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状况与病原动态分布变化,进一步优化检测方案,以探求该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与防控对策。方法分析该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报告资料;收集十堰市233例手足口病病例的疱疹液或咽拭子标本,提取病毒RNA,以RT-PCR或荧光定量PCR进行核酸检测分型。结果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在该市各地流行,病原以CA16和EV71型为主;时间分布:以5-7月为主;年龄分布:以<5岁散居或幼托儿童为主;检出率:疱疹标本明显高于咽拭标本,荧光定量PCR明显高于RT-PCR。结论该市各县(市、区)全年均不同程度出现以CA16和EV71型为主的手足口病流行,5-7月应重点加强对全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防控;建议采用以采集疱疹液为主、咽拭子为辅,用荧光定量PCR进行核酸检测的检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病原学 监测
原文传递
流感暴发期间5447例成人流感样病例的流感病毒检测结果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30
5
作者 武涧松 原杰 +2 位作者 贺婷婷 张聘聘 程文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521-3526,共6页
目的探讨2017-2018年冬春时期流感流行季节北京地区流感的类型构成与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医院流行期间5 447例成人流感样病例(ILI),采用甲型/乙型流感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进行流感快速筛查,Real-time RT-PCR检测核酸,确... 目的探讨2017-2018年冬春时期流感流行季节北京地区流感的类型构成与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医院流行期间5 447例成人流感样病例(ILI),采用甲型/乙型流感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进行流感快速筛查,Real-time RT-PCR检测核酸,确诊流感及其类型,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ILI流感检出率22.87%,不同性别ILI流感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4,P=0.207),≥60岁老人ILI流感检出率低于中青年(P<0.05);在确诊病例中,甲流、乙流和混合流感分别占24.31%、63.53%和12.16%;甲流、乙流和混合流感的时间分布特征类似,均呈M型双峰曲线,乙流流行强度最强,峰期较甲流滞后约1周,混合流感流行强度最低,峰期出现在甲流乙流峰期后;不同性别患者各类型流感的构成比例相似,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不同年龄患者各类型流感的构成无统计学意义(P=0.021),老年人甲流的比例上升,达29.83%;患者中80.77%为轻症病例,11.24%合并支气管炎,7.99%合并肺炎,不同类型及性别流感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人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多于中青年(P<0.05)。结论本地区本次冬春季的流感流行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老年患者,更新免疫接种策略,强化人群免疫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病原学 流感样病例 分布 监测
原文传递
深圳地区人和鸡群中H9N2亚型流感病毒病原学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6
6
作者 程小雯 刘建军 +1 位作者 何建凡 单芙香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9-321,共3页
目的 了解甲型流感病毒H9N2亚型毒株在深圳地区鸡群和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采用常规的鸡胚双腔法来分离病毒。抗体测定 ,采用红细胞凝集抑制 (HI)试验和中和试验测定法。结果 从深圳地区农贸市场鸡群中分离到 2 7株H9N2亚型流感病毒 ... 目的 了解甲型流感病毒H9N2亚型毒株在深圳地区鸡群和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采用常规的鸡胚双腔法来分离病毒。抗体测定 ,采用红细胞凝集抑制 (HI)试验和中和试验测定法。结果 从深圳地区农贸市场鸡群中分离到 2 7株H9N2亚型流感病毒 ,但未能从人群中分离到H9N2病毒。约有 2 6 %人血清中检测到H9亚型毒株的抗体 ,(HI滴度≥ 2 0 ) ,同时还发现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均数随人群年龄增长而增高 ,同时与职业有关。然而 ,在鸡群中H9毒株的抗体阳性率仅为 7%。结论 禽H9N2毒株不仅能感染人 ,而且在深圳地区人群和禽类中较为广泛的分布。人H9N2很大可能来源于鸡的H9N2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地区 H9N2亚型流感病毒 病原学 流行病学 病因学 流感 血清学 免疫学
原文传递
2010-2014年上海市宝山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向伦辉 袁国平 +2 位作者 杨兴堂 罗浩 朱敏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上海市宝山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疫情变化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宝山区2010-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和病原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宝山区共报告手足口病20 112例...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上海市宝山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疫情变化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宝山区2010-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和病原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宝山区共报告手足口病20 112例,发病率在149.93-304.20/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218.27/10万。全区12个街道(镇)均有发病,以顾村镇、杨行镇和罗店镇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27.01/10万、312.26/10万和270.97/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P〈0.001),人群主要集中在6岁以下儿童,户籍人口发病以幼托儿童为主,外来流调人口以散居儿童居多。发病高峰在4-7月。病原以Cox A16型和EV71型感染为主。5年间共报告重症手足口病病例70例,以EV71感染为主。结论 2010-2014年上海市宝山区手足口病发病处于高强度流行状态,高发人群为6岁以下儿童,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引起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为EV71;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病原学 监测
原文传递
2013—2017年深圳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 被引量:20
8
作者 熊华威 梅树江 +3 位作者 路滟 李媛 张振 廖玉学 《职业与健康》 CAS 2019年第13期1795-1798,共4页
目的了解2013—2017年深圳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控制手足口病暴发流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 目的了解2013—2017年深圳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控制手足口病暴发流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深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484起,占同期全部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的18.2%。聚集性疫情有2个波峰,主波峰为4—6月,次波峰为9—10月;上报例数位于前3位的是罗湖区、南山区和龙岗区,大部分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在托幼机构(92.1%),不同场所之间发生疫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疫情平均上报天数为5.1天,中位数为5.0天。疫情上报时间与疫情持续时间及发病人数均呈正相关(r=0.612、0.502,P<0.05)。2013—2017各年间病原学监测发现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流行交替领先。结论深圳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不容忽视,应加强疫情监测的敏感性,关注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完善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及时真实地掌握全市聚集性疫情的暴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聚集性疫情 病原学 疾病监测
原文传递
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急性腹泻门诊病例病原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傅益飞 孙乔 +7 位作者 叶楚楚 薛曹怡 李文先 朱渭萍 朱林英 赵冰 王闻卿 潘丽峰 《疾病监测》 CAS 2014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急性腹泻门诊病例发病特征、病原谱构成,为制定急性腹泻防治对策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在全区12家哨点医院腹泻门诊开展监测采样工作,检测8大类细菌和5种病毒,分析其病原菌和病毒感染情况和在不同性别...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急性腹泻门诊病例发病特征、病原谱构成,为制定急性腹泻防治对策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在全区12家哨点医院腹泻门诊开展监测采样工作,检测8大类细菌和5种病毒,分析其病原菌和病毒感染情况和在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的检出情况。结果 2012年1-12月,12家哨点医院共采集2533例急性腹泻门诊病例,感染任一致病菌498例,感染率19.66%,分离出致病菌561株,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56株(27.81%),沙门菌120株(21.39%),气单胞菌101株(18.00%);感染任一病毒716例,感染率28.31%,阳性毒株数756株,其中诺如病毒阳性472株(65.83%),轮状病毒阳性164株(21.69%)。6-9月细菌阳性率较高,1-3月和10-12月病毒阳性率较高。不同人群的病毒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细菌(P<0.001)。成人组细菌和病毒感染率均高于儿童组(P<0.001)。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急性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但细菌感染率也较高,二者高发季节不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气单胞菌是急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病毒性腹泻则以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儿童和成人腹泻病原构成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病原谱 监测
原文传递
安徽省安庆市2014—2019年度流感监测结果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吴照春 徐四清 +4 位作者 叶和义 汪金生 高伟林 江严 马庆清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254-258,共5页
目的通过对2014—2019年度安庆市流感监测结果分析,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登录“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对哨点监测数据和聚集性/暴发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9年度安庆市ILI%为3.47%,不同年度I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通过对2014—2019年度安庆市流感监测结果分析,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登录“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对哨点监测数据和聚集性/暴发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9年度安庆市ILI%为3.47%,不同年度I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I集中在15岁以下年龄组,占64.78%。哨点监测病原学阳性率为12.11%,主要为季H3和新甲H1型,不同年度病原学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I%与病原学阳性率呈正相关(r=0.54,P<0.05)。共报告40起聚集性/暴发疫情,主要由新甲H1和BV型引起;不同季节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和乡村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4—2019年度安庆市流感活动呈现冬季和夏季2个高峰,冬季为甲、乙型混合流行,夏季为单一的季H3亚型。聚集性/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冬季,以小学为主。2014—2019年度,季H3、新甲H1和BY型交替或并列成为优势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病原学 聚集性 暴发 监测
原文传递
2010—2014年苏州市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夏瑜 沈强 +4 位作者 陆步来 雅雪蓉 韩卫宁 张钧 吴伟华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98-501,共4页
目的了解苏州市2010—2014年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illness,ILI)病原学特点,为苏州市流感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和苏州市儿童医院的呼吸科就诊病人进行监测采样,获得成人及儿童流感样病例咽拭子... 目的了解苏州市2010—2014年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illness,ILI)病原学特点,为苏州市流感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和苏州市儿童医院的呼吸科就诊病人进行监测采样,获得成人及儿童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对结果信息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10—2014年苏州市共采集ILI咽拭子标本8035份,其中流感阳性标本959份,总阳性率为11.94%,相邻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78,P〈0.0001)。各个年龄组病例阳性率最高的是10~19岁年龄组,最低的是40~49岁年龄组;苏州市流感的流行季节为冬春季和夏季,B型流感主要在冬春季流行,而A型流感在全年流行,各个亚型交替流行。结论苏州地区2011—2014年流感病毒感染人群各个年龄组,发病高峰为每年的冬春季和夏季,各种流感亚型交替流行,因此需要长期对苏州市流感进行病原学监测,为进一步控制流感的传播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病原学 监测
原文传递
2010年济南市急性脑膜炎/脑炎症候群病原学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林小娟 刘桂芳 +9 位作者 王敏 宋立志 李漫时 张先慧 徐胜平 张岩 熊萍 陶泽新 王海岩 徐爱强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2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了解济南市急性脑膜炎/脑炎症候群(Acute Meningitis/Encephalitis Syndrome,AMES)病原构成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0年济南市6所哨点医院采集的AMES病例的血清和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标本,开展4种病毒免疫球蛋白(Immu... 目的了解济南市急性脑膜炎/脑炎症候群(Acute Meningitis/Encephalitis Syndrome,AMES)病原构成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0年济南市6所哨点医院采集的AMES病例的血清和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标本,开展4种病毒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检测和3种细菌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结果 2010年共报告AMES病例611例,<15岁儿童占75.62%,男女性比例为1.94﹕1,7~9月为发病高峰。94.27%(576/611)的病例采集了血清和/或CSF标本,所有的血清和CSF标本均进行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3.19%(76/576)。JEV IgM阴性的372份标本中,血清人类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流行性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IgM的阳性率分别为37.90%、28.23%和13.44%。205份CSF标本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5例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阳性,2例肺炎链球菌阳性,未检测到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阳性病例。结论 2010年济南市哨点监测AMES病例的病原,HEV居首位,其次为HSV、MuV、JEV。同时发现一起3例C群Nm聚集性疫情。今后应加强AMES病例监测,特别是实验室病原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膜炎 脑炎症候群 病原学 监测
原文传递
2014-2016年乌鲁木齐市儿童流感流行病与病原学监测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蒲玉娇 樊旭成 +4 位作者 薛娜 高枫 韩志国 相然 芮宝玲 《医学动物防制》 2018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监测流感病毒在乌鲁木齐市儿童中的流行情况,为制定儿童流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4-2016年门、急诊0~14岁组流感样病例患儿为监测对象,采集患儿咽拭子标本送至国家流感网络实验室,运用实时荧光PCR对流感病毒进行核酸检... 目的监测流感病毒在乌鲁木齐市儿童中的流行情况,为制定儿童流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4-2016年门、急诊0~14岁组流感样病例患儿为监测对象,采集患儿咽拭子标本送至国家流感网络实验室,运用实时荧光PCR对流感病毒进行核酸检测和分型,并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6年门、急诊共接诊0~14岁组患儿795 906例,其中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97 815例(12.29%),ILI%呈逐年增长趋势,不同年份I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12,P<0.01);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4 562份,检出流感病毒阳性1 014份(22.23%),其中5~14岁组儿童519例,明显高于0~4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2,P<0.01)。乌鲁木齐市儿童流感流行于冬春季节,新甲型H1N1、乙型和甲型H3N2流感病毒交替流行。结论乌鲁木齐市儿童中甲型、乙型流感病毒交替流行,不同年份的优势流行株不同,学龄儿童为主要易感儿童,应当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儿童 流行病学 病原学 监测
原文传递
河北省2005-2007年度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艳芳 齐顺祥 +2 位作者 刘兰芬 郭瑞玲 韩光跃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流感流行特征、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为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流感监测网络,收集2005-2007年度河北省流感或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资料,对流行病学,病原学以及流感暴发疫情监测结果进行... 目的了解河北省流感流行特征、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为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流感监测网络,收集2005-2007年度河北省流感或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资料,对流行病学,病原学以及流感暴发疫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采集ILI咽拭子标本用MDCK(Madin Darby Canine Kidney)细胞分离病毒,血凝抑制(Hemass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鉴定病毒型别。结果2005-2007年两个流行期河北省ILI就诊百分比分别为4.50%和3.22%,按月统计ILI就诊百分比高峰出现在2005年12月和2007年1月;2005-2006年流行期采集ILI咽拭子标本938份,分离到流感病毒92株,分离率为9.81%。H1N1亚型57株占61.96%,H3N2亚型6株占6.52%,B型29株占31.52%。2005年11-12月为H1N1亚型;2006年1-2月为H1N1、H3N2亚型和B型同时流行,仍以H1N1亚型为主;进入3月后,H1N1亚型和B型同时流行,但B型已明显上升为优势株。2006-2007年流行期采集标本727份,分离到流感病毒88株,分离率为12.10%,H1N1亚型21株占23.86%,H3N2亚型66株占75.00%,B型1株占1.14%,H3N2亚型毒株为优势株。结论2005-2007年流行期河北省流感流行高峰为当年12月或次年1月。先后出现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流感病毒优势株发生了交替变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流行病学 病原学 监测
下载PDF
广东省梅州市2011年-2016年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何秋瑜 陈志青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梅州市2011年-2016年流感流行特征及优势毒株的分布,为流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梅州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结果2011年-2016年共采集流感样病例... 目的了解广东省梅州市2011年-2016年流感流行特征及优势毒株的分布,为流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梅州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结果2011年-2016年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5 586份,阳性400份,阳性率为7.16%;其中乙型阳性率为2.79%,甲型阳性率为4.37%。从年龄构成情况看,0岁~4岁组流感样本数最多,但阳性率低(3.83%),而60岁以上组虽流感样本数少,但阳性率最高,达16.06%。梅州市2011年以新甲型H1N1和乙型为流感优势株,2012年流感优势株是季节性H3和乙型,2013年和2014年季节性H3、新甲型H1N1和乙型均呈现散发,2015年季节性H3和乙型呈阶段性交替流行,2016年季节性H3、新甲型H1N1和乙型交替流行。结论梅州市流感流行总体上以季节性H3、新甲型H1N1和乙型交替流行,高发期集中在每年12月-次年3月以及6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病原学 监测
原文传递
2018-2023年安徽省流行性感冒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梦 侯赛 +3 位作者 冯玉杰 朱标 祝茜 龚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42-1946,共5页
目的分析2018—2023年安徽省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流感病原学变化规律,为安徽省流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8—2023年安徽省流感样病例(ILI)的哨点医院监测数据、网络实验室病原学... 目的分析2018—2023年安徽省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流感病原学变化规律,为安徽省流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8—2023年安徽省流感样病例(ILI)的哨点医院监测数据、网络实验室病原学监测数据,使用Excel 2019、SPSS 25.0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8—2023年,安徽省ILI%分别为3.74%、4.26%、3.53%、4.34%、6.80%;流感病毒阳性率分别为14.87%、19.98%、0.12%、12.39%、24.72%。ILI%和流感病毒阳性率的时间分布、年龄组分布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安徽省流感主要发生在12月—次年3月、6—8月,15岁以下儿童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最高,是流感病例的主要人群。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中小学和托幼机构。结论安徽省流感有冬春季和夏季双高峰,A型和B型流感交替流行特征。每年12月—次年3月、6—8月是安徽省流感防控关键期,15岁以下儿童是流感防控的重点人群,学校是流感防控的重点场所。持续开展流感监测,可为安徽省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流感样病例 病原学 监测 分析
下载PDF
2019-2020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郝彩霞 刘雅琼 +1 位作者 廖雪春 袁珩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1054-1060,共7页
目的 分析2019—2020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生、流行特征、变化趋势及病原,为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中收集2019—2020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目的 分析2019—2020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生、流行特征、变化趋势及病原,为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中收集2019—2020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9—2020年四川省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81 183例,发病率48.56/10万。2019年发病率高于2020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92,P<0.001),2岁以下幼儿占病例总数的58.53%,0岁组发病数最多,占病例总数的27.90%,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646,P<0.001),散居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1.14%。全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地区间发病水平差异明显,有明确病原学诊断的病例中,病毒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占88.46%。结论 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防控形势严峻,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暴发和流行,2岁以下散居儿童是防控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其他感染性腹泻 流行病学 病原学 监测 发病特征
原文传递
2009—2010年秦皇岛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兰吉 张海滨 罗永松 《职业与健康》 CAS 2011年第5期548-549,共2页
目的了解2009—2010年秦皇岛手足口病病原学和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首诊256例手足口病患者采集标本,分别用肠道通用病毒PE、EV71和CA16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56例被检测患儿中187例为PE肠道... 目的了解2009—2010年秦皇岛手足口病病原学和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首诊256例手足口病患者采集标本,分别用肠道通用病毒PE、EV71和CA16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56例被检测患儿中187例为PE肠道病毒阳性,阳性率为73.05%,EV71阳性为101例,阳性率为39.45%;CA16阳性为46例,阳性率为17.97%。2009年EV71阳性率为65.35%(82/127),2010年EV71阳性率为14.73%(19/129),2009年EV71阳性率高于2010年(χ2=66.563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足口病发病与性别无关。病毒检测阳性的147例患儿中,6岁以下患者132例,占构成比89.80%。结论秦皇岛儿童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和CA16为主,2009年和2010年相比流行优势型别不同,2009年以EV71型为主,手足口病6岁以下儿童多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病原学 监测
原文传递
郴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何清懿 陈伟华 +4 位作者 朱维明 段良松 陈白鹭 刘爱平 谭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83-87,共5页
目的分析2010年郴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明确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型别,为该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应用rRT-PCR方法检测手足口病标本,进行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2010年郴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5 904... 目的分析2010年郴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明确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型别,为该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应用rRT-PCR方法检测手足口病标本,进行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2010年郴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5 904例,发病率为132.67/10万,其中重症病例61例,死亡病例9例,发生聚集性病例10起。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份,病例以0~5岁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2.19︰1.00)。疫情以散发为主,局部地区高发。病原学监测提示,2010年郴州市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为72.78%,其中EV71阳性率为40.15%,CoxA16阳性率为13.53%,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19.10%。轻症病例与重症病例(包括死亡病例)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EV71型病毒检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明显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5岁以内婴幼儿是郴州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重点,病原体主要为EV71型,易导致重症或死亡病例,EV71病毒感染可能与手足口病的流行强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EV71 流行病学 病原学 监测
下载PDF
2015-2020年流行季河北省0-14岁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学哨点监测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岩 韩光跃 +3 位作者 姜彩肖 刘艳芳 刘兰芬 齐顺祥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0-413,共4页
目的了解2015-2020年流行季河北省儿童流感样病例(ILI)的流感病毒型别特征。方法在河北省28家哨点医院收集2015年4月至2020年3月0-14岁儿童ILI,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分析检测阳性率。结果调查对象流感病... 目的了解2015-2020年流行季河北省儿童流感样病例(ILI)的流感病毒型别特征。方法在河北省28家哨点医院收集2015年4月至2020年3月0-14岁儿童ILI,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分析检测阳性率。结果调查对象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总阳性率为15.51%(7053/45487),其中A(H1N1)、A(H3N2)、B、混合型流感病毒阳性率分别为5.21%、5.41%、4.85%、0.04%。0岁、1-2岁、3-5岁、6-14岁流感病毒阳性率分别为7.25%、12.16%、17.50%、19.15%(χ^(2)=535.28,P=0.000)。2015-2016年、2016-2017年、2017-2018年、2018-2019年、2019-2020年流行季流感病毒阳性率分别为16.36%、13.99%、18.11%、15.87%、13.03%,季节高峰分别在2月、2月、1月、1月、12月。结论2015-2020年流行季河北省0-14儿童流感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高,A(H1N1)、A(H3N2)和B型为单独或共同流行的流感病毒优势亚型,呈冬春季流行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样病例 流感病毒 病原学 哨点监测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