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尿酸是打开血-迷路屏障的钥匙 被引量:16
1
作者 丁大连 蒋海燕 +1 位作者 Sandra L.McFadden Richard J.Salvi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观察在不同的时机应用利尿酸以暂时破坏耳蜗血管纹上皮是否能够开放血-迷路屏障,从而促使庆大霉素进入耳蜗或者从耳蜗排出。方法听神经动作电位测试技术,全耳蜗毛细胞计数定量观察技术和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庆大霉素浓度的技术被用... 目的观察在不同的时机应用利尿酸以暂时破坏耳蜗血管纹上皮是否能够开放血-迷路屏障,从而促使庆大霉素进入耳蜗或者从耳蜗排出。方法听神经动作电位测试技术,全耳蜗毛细胞计数定量观察技术和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庆大霉素浓度的技术被用于以下两个不同目的的实验观察。(1)当庆大霉素血中浓度高于内耳液浓度时,应用利尿酸破坏蜗管外壁以促使更多的庆大霉素进入耳蜗以制备不同程度耳蜗损害的动物模型。(2)当庆大霉素内耳浓度高于血中浓度时,应用利尿酸损坏蜗管外壁以促使蓄积在耳蜗内的庆大霉素从内耳排出以达到挽救毛细胞的目的。结果1郾当庆大霉素血中浓度高于内耳液浓度时,注射利尿酸可造成更多的毛细胞损害和听功能障碍,外淋巴中药物的峰值浓度和半衰期浓度也均比单独一次注射庆大霉素动物外淋巴中药物浓度增加一倍,说明同时注射利尿酸可促使更多的庆大霉素从血液进入耳蜗并造成更严重的毛细胞损害。2郾当血液中庆大霉素排空之后,注射利尿酸可减少毛细胞数量的损失程度,同时发现延迟注射利尿酸组动物的听力损失程度比不经利尿酸处理动物组有所减轻,外淋巴中药物浓度也比不经利尿酸处理动物组降低一半,说明当GM在耳蜗内蓄积但血清中已经排空时注射EA有助于降低药物在耳蜗内的蓄积并挽救尚未被破坏的毛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尿酸 血-迷路屏障 中药 庆大酶素 耳毒性 药物浓度 EA
下载PDF
灰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改变和外毛细胞缺失程度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于栋祯 丁大连 +1 位作者 殷善开 Richard J Salvi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灰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幅值的降低与外毛细胞缺失率之间的关系。方法联合应用顺铂和利尿酸钠,建立灰鼠耳蜗毛细胞损伤模型。12只灰鼠在静脉注射利尿酸钠(40mg/kg)同时,腹腔注射顺铂(0.2mg/kg),分别于用药前和... 目的探讨灰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幅值的降低与外毛细胞缺失率之间的关系。方法联合应用顺铂和利尿酸钠,建立灰鼠耳蜗毛细胞损伤模型。12只灰鼠在静脉注射利尿酸钠(40mg/kg)同时,腹腔注射顺铂(0.2mg/kg),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的1周、2周及3周在清醒状态下检测动物DPOAE,并在施行最后1次DPOAE检测后处死动物。常规制备灰鼠耳蜗基底膜铺片并进行全耳蜗毛细胞计数。计算用药前和处死前DPOAE幅值的改变程度,通过Person相关分析对DPOAE幅值的降低与外毛细胞缺失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顺铂和利尿酸钠引起灰鼠耳蜗外毛细胞缺失的特点是病变始发于基底膜的底回并逐渐向顶回发展,外毛细胞的缺损程度沿着基底膜从底回向顶回逐渐减轻,而不同频率DPOAE幅值降低的程度亦遵循从高频向低频发展的规律,各频率DPOAE在注射顺铂和利尿酸钠后的幅值改变与基底膜上相应部位的外毛细胞缺损程度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r=0.796,P〈0.05)。外毛细胞每损失1%,可引起约0.24dB的DPOAE幅值降低。结论在灰鼠耳蜗损伤模型中,从DPOAE幅值的变化可以大致评估耳蜗外毛细胞的缺失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 耳声发射 自发性 顺铂 依他尼酸 毛丝鼠属
原文传递
依他尼酸抑制小鼠气管平滑肌收缩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晓雪 陈微微 +4 位作者 陈媛媛 柳梦苏 李孟悦 曹磊 刘庆华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3-873,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依他尼酸(ethacrynic acid, EA)抑制气管平滑肌(airway smooth muscle, ASM)收缩的作用及其机制。利用BL-420S系统测量小鼠气管环张力,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ASM细胞通道电流,用钙成像系统测量ASM细胞内Ca^2+浓度。结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依他尼酸(ethacrynic acid, EA)抑制气管平滑肌(airway smooth muscle, ASM)收缩的作用及其机制。利用BL-420S系统测量小鼠气管环张力,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ASM细胞通道电流,用钙成像系统测量ASM细胞内Ca^2+浓度。结果显示,EA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高-K^+(80 mmol/L)和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 100μmol/L)引起的小鼠气管环收缩,最大舒张百分比分别为(97.02±1.56)%和(85.21±0.03)%,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EC50)分别为(40.28±2.20)μmol/L和(56.22±7.62)μmol/L。EA分别降低高-K^+和ACh诱导的细胞内Ca^2+浓度,分别从0.40±0.04降到0.16±0.01,0.50±0.01降到0.39±0.01。此外,EA抑制ASM细胞L-型电压依赖钙通道(L-type voltage-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LVDCC)和钙库操纵的钙离子通道(store-operated calcium channel, SOCC)电流,以及高-K^+和ACh引起的外Ca^2+内流。同时,EA可以降低小鼠呼吸系统阻力(resistance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Rrs)。以上结果提示,EA通过抑制小鼠ASM细胞LVDCC和SOCC,抑制Ca^2+的内流,降低细胞内Ca^2+浓度,导致ASM舒张,提示EA是一种潜在的支气管扩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平滑肌 L-型电压依赖钙通道 钙库操纵的钙离子通道 依他尼酸
原文传递
对灰鼠延迟性神经元死亡模型中螺旋神经节细胞缺损的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丁大连 王坚 +2 位作者 付勇 蒋海燕 Richard Salvi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69-175,共7页
目的探索观察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简便定量研究方法 ,并在灰鼠延迟性螺旋神经节细胞死亡动物模型中验证本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方法 15只成年灰鼠平均分为3组,第1组用于正常对照;第2组一次性同时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25mg/kg)和静脉注... 目的探索观察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简便定量研究方法 ,并在灰鼠延迟性螺旋神经节细胞死亡动物模型中验证本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方法 15只成年灰鼠平均分为3组,第1组用于正常对照;第2组一次性同时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25mg/kg)和静脉注射利尿酸钠(40mg/kg),并在用药后2个月处死;第3组接受与第2组同样的药物注射,但在用药后4个月处死。耳蜗样品被常规应用环氧树脂包埋并制作成耳蜗中轴半薄切片,计数耳蜗各回蜗轴螺旋管腔切片截面内的螺旋神经节数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灰鼠耳蜗底回起始端的蜗轴螺旋管腔比耳蜗底回中部和耳蜗中回大,因此耳蜗底回起始端蜗轴螺旋管内的螺旋神经节细胞数量多于耳蜗底回中部和耳蜗中回。耳蜗毛细胞被彻底破坏后2个月,与正常灰鼠耳蜗各回蜗轴螺旋管腔切片截面内的螺旋神经节细胞数量相比,耳蜗底回蜗轴螺旋管切片截面内的螺旋神经节细胞减少数量比耳蜗中回严重,提示延迟性螺旋神经节细胞死亡可能遵循着从耳蜗底回向顶回扩展的规律。耳蜗毛细胞被彻底破坏后4个月,全耳蜗蜗轴螺旋管内的螺旋神经节细胞基本上丧失殆尽。结论计数耳蜗中轴切片各回蜗轴螺旋管腔切片截面内的螺旋神经节细胞数量是一种简便可靠的定量分析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神经节细胞 延迟性神经元死亡 灰鼠 庆大霉素 利尿酸钠
下载PDF
依他尼酸甲酯诱导人急性髓性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作用和机制的初步探讨
5
作者 王蕊 徐永鹏 +2 位作者 赵桂森 赵临襄 景永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3-398,共6页
目的研究依他尼酸甲酯(EAME)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HL-60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并初步探讨EAME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吖啶橙(AO)、溴化乙啶(EB)双染法考察药物的凋亡诱导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的蓄积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 目的研究依他尼酸甲酯(EAME)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HL-60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并初步探讨EAME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吖啶橙(AO)、溴化乙啶(EB)双染法考察药物的凋亡诱导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的蓄积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利用荧光标记法检测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结果EAME浓度在2~10μmol.L-1内对HL-60细胞具有显著的凋亡诱导能力;EAME诱导活性氧蓄积,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GSH含量;N-乙酰半胱氨酸(NAC)能够完全逆转EAME对GSH水平的耗竭作用及对HL-60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丁硫氨酸亚砜胺(BSO)可以协同EAME进一步降低细胞内GSH水平,同时增强凋亡诱导能力。结论EAME可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活性氧在凋亡诱导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细胞内GSH水平与细胞对EAME诱导凋亡的敏感性呈反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急性髓性白血病 依他尼酸 依他尼酸甲酯 活性氧 还原型谷胱甘肽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依他尼酸联合顺铂化疗促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玲萍 谢丽霞 +2 位作者 邱钰超 胡萍 叶小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720-1727,共8页
目的探讨依他尼酸(ethacrynic acid,EA)杀伤肺癌A549细胞球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A549细胞球,应用Western blot检测CD133、SOX2、Ep CAM和ABCG2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1、2、5、10、20 mg/m L的浓度顺铂(cisplatin,DDP... 目的探讨依他尼酸(ethacrynic acid,EA)杀伤肺癌A549细胞球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A549细胞球,应用Western blot检测CD133、SOX2、Ep CAM和ABCG2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1、2、5、10、20 mg/m L的浓度顺铂(cisplatin,DDP)分别处理A549及细胞球48 h,用MTT检测48 h内细胞的存活率。应用比色法检测10、50、100、200μmol/L EA对A549细胞球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Real-timePCR、相差显微镜观察检测200μmol/L EA处理A549细胞球前后ROS水平、细胞成球能力、β-catenin、Sox2和ABCG2 mRNA和蛋白以及β-catenin启动子活性的变化情况。应用β-catenin腺病毒感染A549细胞球后,再用200μmol/L EA的处理A549细胞球,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 S、Sox2和ABCG2 mRNA和蛋白的变化,并用MTT检测A549细胞球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培养出悬浮的A549细胞球,其高表达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SOX2、Ep CAM以及耐药相关蛋白ABCG2,并可耐受不同浓度DDP的杀伤作用。200μmol/L EA处理A549细胞球后ROS水平明显升高,而GST活性、β-catenin、Sox2和ABCG2 mRNA和蛋白的表达、β-catenin的启动子活性、A549细胞球的成球能力显著下降,并且200μmol/L EA联合5 mg/m L DDP可增强对抑制A549细胞球增殖的作用和增加细胞凋亡的水平(P<0.05)。过表达β-catenin后,200μmol/L EA对β-catenin、Sox2和ABCG2 mRNA和蛋白的抑制作用较空载体组显著减弱。此外,过表达β-catenin可显著缓解200μmol/L EA联合5 mg/m L DDP对A549细胞球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 EA通过抑制GST活性和β-catenin水平,发挥抑制A549细胞球增殖和干性,促进其凋亡的作用。EA可望成为治疗肺癌及肺癌干细胞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干细胞 依他尼酸 GST Β-CATENIN
下载PDF
人类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家族等位基因蛋白B与抑制剂作用模型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徐钰 崔颖璐 +2 位作者 郑清川 张红星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26-1232,共7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家族(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的等位基因蛋白B(GSTP1*B)与抑制剂利尿酸(EA)以及EA的谷胱甘肽(GSH)共轭物EAG(I),EAG(O)的具体结合方式.抑制剂及其谷胱甘肽共轭物与蛋白的...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家族(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的等位基因蛋白B(GSTP1*B)与抑制剂利尿酸(EA)以及EA的谷胱甘肽(GSH)共轭物EAG(I),EAG(O)的具体结合方式.抑制剂及其谷胱甘肽共轭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能计算结果及分子动力学轨迹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GSTP1*B与EA的谷胱甘肽共轭物的结合能力优于其与EA的结合能力,Phe8,Arg13,Trp38和Tyr108是作用过程中的关键残基,对稳定抑制剂及其谷胱甘肽共轭物在GSTP1*B的G和H位点的构象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构象的统计分析发现,残基Phe8和Tyr108与GSTP1*B酶对抑制剂的选择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分子动力学模拟 结合模式 利尿酸 抑制剂
下载PDF
2,3-二氯苯甲醚的合成新工艺研究
8
作者 徐旭辉 王国平 +2 位作者 周转忠 刘思鹏 鲍志娟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13年第5期34-37,共4页
以2,3-二氯氟苯和甲醇甲醇钠为起始原料,代替硫酸二甲酯法生产2,3-二氯苯甲醚的新工艺。优化工艺条件为:投料比n(2,3-二氯氟苯)∶n(30%的甲醇钠甲醇溶液)=1∶1.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为12 h,在此条件下2,3-二氯苯甲醚收率为98.4%,2,3... 以2,3-二氯氟苯和甲醇甲醇钠为起始原料,代替硫酸二甲酯法生产2,3-二氯苯甲醚的新工艺。优化工艺条件为:投料比n(2,3-二氯氟苯)∶n(30%的甲醇钠甲醇溶液)=1∶1.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为12 h,在此条件下2,3-二氯苯甲醚收率为98.4%,2,3-二氯氟苯的转化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他尼酸 2 3-二氯苯甲醚 2 3-二氯氟苯
下载PDF
人血清白蛋白和依他尼酸的相互作用
9
作者 许向梅 岳园园 +2 位作者 王小茹 谢晓芸 陈兴国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35-38,44,共5页
目的探讨人血清白蛋白(HSA)和依他尼酸的相互作用。方法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圆二色谱、分子模拟技术考察两者的相互作用。结果利用Scatchard方程确定了两者相互作用的结合位点数以及结合常数;根据Van&... 目的探讨人血清白蛋白(HSA)和依他尼酸的相互作用。方法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圆二色谱、分子模拟技术考察两者的相互作用。结果利用Scatchard方程确定了两者相互作用的结合位点数以及结合常数;根据Van't Hoff方程求得了相互作用的摩尔焓变、摩尔熵变和吉布斯自由能变;计算出了两者相互作用的距离;利用分子模拟技术证明了两者之间主要的作用力是疏水作用力和氢键。结论 HSA和依他尼酸间存在相互作用,可改变HSA的二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他尼酸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分子模拟
下载PDF
利尿酸与庆大霉素耳毒作用协同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丁大连 张志坚 朱巧英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76-79,共4页
通过给72只豚鼠分别单独注射利尿酸(EA)、庆大霉素(GM)和合并注射EA、GM后,观察三组豚鼠前庭功能、听力改变、血清和外淋巴中庆大霉素浓度以及内耳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的改变,发现合并使用利尿酸和庆大霉素可以加重庆大霉... 通过给72只豚鼠分别单独注射利尿酸(EA)、庆大霉素(GM)和合并注射EA、GM后,观察三组豚鼠前庭功能、听力改变、血清和外淋巴中庆大霉素浓度以及内耳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的改变,发现合并使用利尿酸和庆大霉素可以加重庆大霉素耳中毒,其可能原因为利尿酸增加了庆大霉素在外淋巴中的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利尿酸 耳中毒 协同作用
下载PDF
利尿酸致聋的豚鼠耳蜗生物电改变 被引量:9
11
作者 丁大连 金晓杰 赵纪余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6期330-332,共3页
应用微电极技术和电反应测听技术,观察利尿酸致聋的豚鼠耳蜗生物电的改变。发现蜗内电位(EP)、微音电位(CM)和听神经动作电位(AP)有同步性变化。而总和电位(SP)在EP下降时仍保持稳定。当CM明显减弱时SP有增强的... 应用微电极技术和电反应测听技术,观察利尿酸致聋的豚鼠耳蜗生物电的改变。发现蜗内电位(EP)、微音电位(CM)和听神经动作电位(AP)有同步性变化。而总和电位(SP)在EP下降时仍保持稳定。当CM明显减弱时SP有增强的表现。提示:①CM对EP依赖性强而SP对EP的变化不敏感;②AP主要依赖于CM而SP对AP的作用不明显;③CM对SP可能有制约作用;④SP/AP比值的改变可能与复聪现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内电位 听神经动作 利尿酸 耳聋 耳蜗 生物电
原文传递
双依他尼酸乙醇胺对谷胱甘肽S-转硫酶mu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同婷婷 段昌园 +2 位作者 李欣蓬 廖飞 杨晓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6-413,共8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同工酶mu (GSTM)高表达与卵巢癌顺铂耐药有关。以GST非选择性抑制剂依他尼酸设计二价潜抑制剂双依他尼酸乙醇胺(aminoethanol di-ethacrynic acid, ADEA),测定ADEA及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加合物...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同工酶mu (GSTM)高表达与卵巢癌顺铂耐药有关。以GST非选择性抑制剂依他尼酸设计二价潜抑制剂双依他尼酸乙醇胺(aminoethanol di-ethacrynic acid, ADEA),测定ADEA及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加合物对GST同工酶亚型A1、P1、M2的半抑制浓度(IC50)、抑制类型、结合比和结合动力学。ADEA本身对GSTM2的IC50比GSTA1低300倍,比GSTP1低3 000倍;ADEA与GSH在酶催化下反应10 min所得产物,对上述3种同工酶的IC50分别降低5、57、200倍。ADEA本身和产物对GSTM2相对于底物CDNB是反竞争性抑制剂,ADEA本身对GSTM2相对于底物GSH是混合性抑制剂,ADEA与GSH产物对GSTM2相对于底物GSH是反竞争性抑制剂。分析ADEA对GSTM2荧光静态淬灭表明ADEA及其产物是二价结合;分析荧光和酶活性随时间变化表明酶与ADEA本身结合速度比其产物CDNB慢10倍。ADEA是有效的GSTM2选择性二价潜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依他尼酸乙醇胺 谷胱甘肽转S-转硫酶mu 二价潜抑制剂 依他尼酸
原文传递
两种依他尼酸衍生物对人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Mu的抑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榜田 赵语 +2 位作者 龙友琦 白书连 杨晓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44-1150,共7页
目的:考察所设计依他尼酰乙胺、双依他尼酰丁二胺及对应产物对人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Mu(glutathione-S-transferase Mu,GSTM)的抑制动力学。方法:重组表达GSTM,以2,4-二硝基氯苯(1-chloro-2,4-dinitrobenzene,CDNB)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 目的:考察所设计依他尼酰乙胺、双依他尼酰丁二胺及对应产物对人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Mu(glutathione-S-transferase Mu,GSTM)的抑制动力学。方法:重组表达GSTM,以2,4-二硝基氯苯(1-chloro-2,4-dinitrobenzene,CDNB)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为底物,跟踪酶反应过程的紫外吸收变化,测定酶活性。比较GSTM存在下依他尼酰乙胺、双依他尼酰丁二胺与GSH孵育前后对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抑制类型。结果:依他尼酰乙胺、双依他尼酰丁二胺对GSTM的IC50分别为(44.0±2.2)μmol/L、(0.090±0.012)μmol/L(n=3),两者相对GSH是反竞争性抑制剂、相对CDNB是竞争性抑制剂。与酶和GSH孵育原位生成产物后,对GSTM的IC50分别为(8.9±0.1)μmol/L和(0.006±0.001)μmol/L(n=3);依他尼酰乙胺与GSH孵育后相对GSH是竞争性抑制剂、相对CDNB是混合型抑制剂;双依他尼酰丁二胺与GSH孵育后相对GSH和CDNB均为混合型抑制剂。两种依他尼酸衍生物与GSH孵育后产物IC50明显降低,双依他尼酰丁二胺及其GSH孵育产物IC50较依他尼酰乙胺及其产物均明显降低。结论:依他尼酰乙胺、双依他尼酰丁二胺是潜抑制剂,其产物对GSTM的抑制作用更强,抑制类型发生明显改变;双依他尼酰丁二胺及其产物较依他尼酰乙胺抑制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Mu 依他尼酸衍生物 潜抑制剂 抑制动力学
下载PDF
Toll样受体7激动剂T7-利尿酸偶合物联合ROR1具有更强的抗乳腺癌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娜 靳广毅 +5 位作者 晋贞超 刘兵 彭博雅 高宁宁 胡云龙 唐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76-880,885,共6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激动剂T7-利尿酸偶合物(T7-EA)联合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抗乳腺癌的作用。方法采用Syfpeithi表位预测软件预测ROR1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ELISA检测4μmol/L T7-EA、4μmol/L ROR1和4μmol/L T7-E...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激动剂T7-利尿酸偶合物(T7-EA)联合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抗乳腺癌的作用。方法采用Syfpeithi表位预测软件预测ROR1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ELISA检测4μmol/L T7-EA、4μmol/L ROR1和4μmol/L T7-EA联合4μmol/L ROR1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的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和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ALB/c小鼠皮下接种乳腺癌4T1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腹腔分别注射3 mg/kg T7-EA、15 mg/kg ROR1、3 mg/kg T7-EA联合15 mg/kg ROR1,每周1次,免疫治疗4次后处死小鼠检测肿瘤质量;ELISA检测血清中针对4T1细胞肿瘤蛋白的Ig G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法测定特异性CTL活性。结果在预测的多条ROR1 CTL表位肽中选取序列PYCDETSSV作为疫苗多肽;体外实验显示T7-EA活化淋巴细胞呈现剂量依赖性,与ROR1相关多肽混合后不改变其活性;T7-EA与ROR1合用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FN-γ和IL-12,刺激DC产生TNF-α;体内实验显示T7-EA联合ROR1抑制肿瘤生长效果显著强于单用T7-EA组和ROR1组,T7-EA联合ROR1诱导的针对4T1细胞肿瘤蛋白的血清Ig G水平显著高于T7-EA和ROR1单独给药组,T7-EA联合ROR1诱发的T细胞杀伤作用显著强于T7-EA和ROR1单独处理组。结论 T7-EA和ROR1联合应用具有更强的抗乳腺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TOLL样受体7 T7-利尿酸偶合物(T7-EA) 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 肿瘤免疫治疗
下载PDF
依他尼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制GSTπ活性研究
15
作者 巩建威 《中外医疗》 2009年第4期5-7,共3页
目的设计合成EA衍生物,并对其抑制GST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取代苯酚为原料,经成醚反应、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羟醛缩合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用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株裂解液测定目标化合物对GST的抑制活性。结果合成了15... 目的设计合成EA衍生物,并对其抑制GST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取代苯酚为原料,经成醚反应、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羟醛缩合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用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株裂解液测定目标化合物对GST的抑制活性。结果合成了15个EA衍生物,其结构经IR、MS和1H-NMR谱确证;体外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N-4、N-5、N-6、N-7有较高的抑酶活性。结论EA衍生物对GST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化合物制备 化学合成 依他尼酸衍生物 GST抑制活性
下载PDF
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动物模型的快速制备
16
作者 梁兴群 倪道凤 张连山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0-24,共5页
通过一定剂量的卡那霉素与不同剂量的利尿酸钠联合应用,使猫在短时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将19只听力正常猫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肌注卡那霉素(300mg/kg)半小时后,以1mg/min的速度静脉推注利尿酸钠,同时... 通过一定剂量的卡那霉素与不同剂量的利尿酸钠联合应用,使猫在短时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将19只听力正常猫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肌注卡那霉素(300mg/kg)半小时后,以1mg/min的速度静脉推注利尿酸钠,同时记录ABR以连续观察听力情况,当阈值开始提高时,停止用药。第二、三组:减少利尿酸钠用量,分别为第一组的1/3、2/3,其余步骤同第一组。结果显示:第一组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不可逆的听力损失;第二、第三组出现轻、中度听力损失。这为听力学基础和临床研究快速制备了不同程度耳聋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动物模型 卡那霉素 利尿酸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