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01-2005年《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文献计量学分析 |
李登光
张晓东
刘峰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9
|
|
2
|
论散文翻译中审美效果的艺术再现——以《荷塘月色》的英译为例 |
杨玉兰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0
|
|
3
|
美国高考作文Essay的文体特征、命题指向及其启示——兼评2012年中国各地高考作文 |
潘涌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6
|
|
4
|
译事三味 甘苦一心——读刘士聪教授《翻译与鉴赏》一书兼谈散文翻译 |
王宏印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
13
|
|
5
|
2011年中国日语研究综述 |
曹大峰
|
《日语学习与研究》
|
2012 |
11
|
|
6
|
写心之旨·自传之意·小品之格——徐燨《写心杂剧》的转型特征及其戏曲史意义 |
杜桂萍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7
|
20世纪《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综述 |
汪龙麟
|
《殷都学刊》
|
2000 |
6
|
|
8
|
开展中学数学建模论文写作活动的认识和实践 |
唐安华
|
《数学教育学报》
|
2001 |
7
|
|
9
|
归有光的“至情论”及其散文创作 |
吴永萍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7
|
|
10
|
关于"现在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思考——1918~1925年间的鲁迅杂文(上) |
钱理群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6
|
|
11
|
20世纪古代散文批评范式的演变与反思 |
宁俊红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12
|
小品文、杂文和随笔文体辨析 |
周晓燕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3
|
初中语文随笔生活化教学的内容与策略 |
周恩芳
|
《丽水学院学报》
|
2013 |
7
|
|
14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2-2005年基金资助论文统计与分析 |
赵立华
赵爱群
鞠善宏
|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15
|
不同时期汉语散文的字同现网络之研究 |
梁伟
史玉明
谢智刚
王艳丽
|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
2012 |
6
|
|
16
|
“语丝文体”简论 |
江振新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0 |
3
|
|
17
|
迟子建研究综述 |
王英
|
《怀化学院学报》
|
2008 |
4
|
|
18
|
“有情的讽刺”:鲁迅杂文的美学特质 |
张洁宇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19
|
论鲁迅小说中的杂文化倾向 |
甘智钢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20
|
论鲁迅杂文社会意象表达的艺术效果 |
林雪飞
|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