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期癌性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秦瑞 吴达荣 +1 位作者 胡俊 毕向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研究对晚期癌性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水平及其对患者贫血症状作用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多种晚期癌性贫血患者血清,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PO水平。以正常人、非癌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同时检测各组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 目的研究对晚期癌性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水平及其对患者贫血症状作用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多种晚期癌性贫血患者血清,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PO水平。以正常人、非癌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同时检测各组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数。分析各组EPO水平差异及其与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晚期癌性贫血组患者血清EPO为2.69±1.30μg/L,网织红细胞2.78±1.06%;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EPO为1.59±0.69μg/L,网织红细胞1.17±0.35%;非癌性贫血组患者血清EPO为2.78±1.53μg/L,网织红细胞5.46±2.12%;癌性贫血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患者比较,其血清EPO、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癌性贫血组患者与非癌性贫血组患者比较,网织红细胞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1);癌性贫血组和非癌性贫血组患者EPO和网织红细胞值的相关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晚期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反应性增高,但机体对EPO反应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 肿瘤
下载PDF
西洋参养阴益气、强身补虚药效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高依卿 陈玉春 王碧英 《中药材》 CAS CSCD 1998年第12期621-624,共4页
西洋参能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自发性和ConA刺激的^3H-TdR掺入;促进 小鼠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显著提升小鼠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
关键词 西洋参 促红细胞生成素 IL-2 药理
下载PDF
NF-κB介导促红细胞生成素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董文斌 侯红梅 +2 位作者 王琼 陈枫 航永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4-585,589,共3页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谷氨酸(Glu)诱导的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核因子-κB(NF-κB)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采用1日龄Wistar大鼠皮层神经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技术,建立Glu兴奋性毒性神经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谷氨酸(Glu)诱导的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核因子-κB(NF-κB)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采用1日龄Wistar大鼠皮层神经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技术,建立Glu兴奋性毒性神经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Glu组、EPO组和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NF-κB活化阻断剂)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评价细胞损伤程度。结果:Glu处理后神经细胞形态明显受损,EPO组神经细胞形态趋于正常,PDTC组细胞形态与Glu组相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lu组神经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Glu组相比,EPO组神经细胞存活率明显增高下降、凋亡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EPO组相比,PDTC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些变化与Glu组相似。结论:EPO对Glu诱导的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的具有保护作用,其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涉及到NF-κB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谷氨酸 神经元 核因子-ΚB 信号传导
下载PDF
晚期癌性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秦瑞 胡俊 毕向军 《临床医学工程》 2009年第8期17-19,共3页
目的研究对晚期癌性贫血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水平及其对患者贫血症状作用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多种晚期癌性贫血患者血清,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PO水平。以正常人、非癌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同时检测各组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 目的研究对晚期癌性贫血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水平及其对患者贫血症状作用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多种晚期癌性贫血患者血清,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PO水平。以正常人、非癌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同时检测各组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参数包括网织红细胞数(RET)、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分析各组EPO水平差异及其与Hb、网织红细胞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晚期癌性贫血组患者血清EPO为(2.69±1.30)μg/L,RET(2.78±1.06)%,RPI1.44±0.32;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EPO为(1.59±0.69)μg/L,RET(1.17±0.35)%,RPI0.98±0.25;非癌性贫血组患者血清EPO为(2.78±1.53)μg/L,RET(5.46±2.12)%,RPI2.34±0.35;癌性贫血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患者比较,其血清EPO、Hb、RET、RPI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癌性贫血组患者与非癌性贫血组患者比较,RET、RPI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1);癌性贫血组和非癌性贫血组患者EPO和RET、RPI值的相关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晚期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反应性增高,但机体对EPO反应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 肿瘤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患者血液流变性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广礼 陈华华 +2 位作者 安民 李洁 田惠琴 《微循环学杂志》 1994年第3期32-34,共3页
观察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的改变。结果表明,EPO治疗后,低切至高切变率时的全血粘度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达正常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全血粘度的升高主要与红细胞比积升... 观察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的改变。结果表明,EPO治疗后,低切至高切变率时的全血粘度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达正常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全血粘度的升高主要与红细胞比积升高有关,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Casson粘度无关;而输血治疗对照组的血流变参数于输血前后则无明显改变。EPO治疗后,体外血小板粘附功能增强,体外形成之血栓的长度、湿重及于重也明显增加。结果说明,应用EPO治疗后,血液粘度增加,尽管在正常范围,但血栓形成的倾向明显增高,甚至高于正常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性改变 尿毒症患者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血液流变特性 慢性肾功能衰竭 红细胞数量 红细胞比积 CRF 临床应用 工作表 治疗后 贫血
下载PDF
四物汤补血调血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碧英 陈玉春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年第5期198-200,共3页
通过测定血清红细胞生成素 (EPO)和脾条件培养液 (SCM )中红细胞生成素样生成因子的水平 ,研究四物汤对红系细胞补血调血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显示四物汤能显著提升正常小鼠、正常和血虚大鼠血清EPO水平 ,及能显著提升正常和血虚大鼠SCM... 通过测定血清红细胞生成素 (EPO)和脾条件培养液 (SCM )中红细胞生成素样生成因子的水平 ,研究四物汤对红系细胞补血调血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显示四物汤能显著提升正常小鼠、正常和血虚大鼠血清EPO水平 ,及能显著提升正常和血虚大鼠SCM中EPO样生成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物汤 中医药治疗 补血 调血 大鼠
下载PDF
罗沙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娜 邱国萍 赵云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22期88-92,共5页
目的:观察罗沙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00例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重组人促红素组和罗沙司他胶囊组,每组50例。重组人促红素组... 目的:观察罗沙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00例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重组人促红素组和罗沙司他胶囊组,每组50例。重组人促红素组患者接受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素皮下注射治疗,罗沙司他胶囊组患者接受罗沙司他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症状评分、血常规指标、铁代谢指标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罗沙司他胶囊组乏力、头晕、胸闷、疼痛评分均低于重组人促红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罗沙司他胶囊组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TC)、红细胞计数(RBC)均高于重组人促红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铁(Fe)、铁调素(Hepc)、铁蛋白(Fer)、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转铁蛋白(TRF)、总铁结合力(TIB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Fe、Hepc、Fer、TSAT均高于治疗前,血清TRF、TIB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罗沙司他胶囊组血清Fe、Hepc、Fer、TRF、TIBC水平均低于重组人促红素组,血清TSAT水平均高于重组人促红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沙司他胶囊组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重组人促红素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沙司他胶囊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重组人促红素组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治疗中罗沙司他胶囊口服治疗的临床效果较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素皮下注射治疗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肾性贫血 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素 罗沙司他胶囊 血常规 铁代谢
下载PDF
EphA2基因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壬寅 李珊珊 张岚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 EphA2基因在大肠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对154例大肠腺癌组织和相应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 EphA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66例大肠腺癌手术切除新鲜癌组织和相应正常大... 目的探讨 EphA2基因在大肠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对154例大肠腺癌组织和相应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 EphA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66例大肠腺癌手术切除新鲜癌组织和相应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 EphA2 mRNA 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EphA2蛋白表达在154例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0.001),且EphA2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生长方式、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相关(P<0.05)。66例大肠腺癌组织中22例 EphA2 mRNA 呈阳性表达,正常黏膜组织中21例 EphA2 mRNA 呈阳性表达,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hA2 mRNA 的表达与肿瘤患者性别、肿瘤部位、生长方式、体积、组织学分级和肿瘤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但是与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和肿瘤的浸润深度相关(P<0.05)。结论EphA2基因与大肠腺癌的发生、肿瘤细胞的迁移和浸润能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EPHA2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甲状腺激素对K562细胞铁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密 廖清奎 +3 位作者 贾苍松 李丰益 李强 高举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13-715,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 EPO)和甲状腺激素 (T3)对红白血病细胞 K5 6 2铁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参照骨髓铁染色的方法进行细胞铁染色 ,计算阳性细胞率 ,并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转铁蛋白受体 (Tf R)的表达。结果  ...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 EPO)和甲状腺激素 (T3)对红白血病细胞 K5 6 2铁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参照骨髓铁染色的方法进行细胞铁染色 ,计算阳性细胞率 ,并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转铁蛋白受体 (Tf R)的表达。结果  rh EPO与 Fe Cl3共培养细胞时 ,可见铁染色阳性细胞率有明显上升 ,尤以 rh EPO5 U/ml组上升更为明显 (P<0 .0 1) ,且随培养时间延长 ,阳性率逐渐上升 ;不同浓度 T3均使 K5 6 2铁染色阳性细胞率明显上升 ,且以培养 4 8h组阳性率最高 ;不同浓度 rh EPO培养细胞 72 h均使 K5 6 2细胞 Tf R表达明显增加 (P<0 .0 5 ) ,而不同浓度的 T3对转铁蛋白受体的表达无明显作用。结论  rh EPO能增加 K5 6 2细胞铁染色的阳性细胞率 ,其机制可能是由于增加 Tf R的表达使细胞大量摄入铁 ;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甲状腺激素 铁代谢 红白血病
下载PDF
EphA2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培明 陈培杰 廖洪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88-1789,1971,1972,共4页
目的 探讨EphA2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phA2蛋白在43例前列腺癌及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EphA2在前列腺癌的免疫反应阳性为36例,阳性表达率为83.72%,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 目的 探讨EphA2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phA2蛋白在43例前列腺癌及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EphA2在前列腺癌的免疫反应阳性为36例,阳性表达率为83.72%,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只有2例表达,P〈0.05).EphA2表达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及患者的发病年龄无明显相关.结论 过表达的EphA2蛋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 EPHA2
原文传递
EphA2基因与大肠腺癌的关系及机制的研究
11
作者 郑著家 孔繁荣 张超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5-516,共2页
目的:探讨EphA2基因在大肠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对126例大肠腺癌组织和相应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EphA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同时测定血清ICAM-1和VCAM-1。结果:EphA2蛋白表达在126例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大肠... 目的:探讨EphA2基因在大肠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对126例大肠腺癌组织和相应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EphA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同时测定血清ICAM-1和VCAM-1。结果:EphA2蛋白表达在126例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0.001),EphA2蛋白表达阳性患者中血清ICAM-1和VCAM-1均高于EphA2表达阴性患者,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hA2基因与大肠腺癌的发生、肿瘤细胞的迁移和浸润能力相关,其调节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可能与ICAM-1和VCAM-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A2 大肠癌 基因表达
下载PDF
Eph A2基因与大肠腺癌的关系及机制的研究
12
作者 史立军 梁桃 唐印华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7年第4期241-242,共2页
目的探讨Eph A2基因在大肠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对126例大肠腺癌组织和相应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Eph A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同时测定血清ICAM-1和VCAM-1。结果Eph A2蛋白表达在126例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大... 目的探讨Eph A2基因在大肠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对126例大肠腺癌组织和相应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Eph A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同时测定血清ICAM-1和VCAM-1。结果Eph A2蛋白表达在126例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0.001),Eph A2蛋白表达阳性患者中血清ICAM-1和VCAM-1均高于Eph A2表达阴性患者,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h A2基因可能与大肠腺癌的发生、肿瘤细胞的迁移和浸润能力有关,其调节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可能与ICAM-1和VCAM-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EPH A2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