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水下切的动力学机制、物理侵蚀过程和影响因素:评述和展望 被引量:25
1
作者 程绍平 邓起东 +1 位作者 李传友 杨桂枝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1-429,共9页
流水下切是指河流河道在基岩中的垂直切割。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由于对全球尺度的气候、地表过程和构造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 ,以及工程建设和天然资源管理决策的需要 ,流水下切成为构造地貌学的理论研究前缘。文章从动力学机制、物... 流水下切是指河流河道在基岩中的垂直切割。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由于对全球尺度的气候、地表过程和构造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 ,以及工程建设和天然资源管理决策的需要 ,流水下切成为构造地貌学的理论研究前缘。文章从动力学机制、物理侵蚀过程、三大外来变量构造、气候和基准面变化的影响 ,以及区分这些变量影响的可能性等方面 ,对流水下切研究的最新进展予以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水下切 河流功率 构造 气候 基准面变化 物理侵蚀过程
下载PDF
下荆江河槽形态及过流能力调整对上下游边界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10
2
作者 林芬芬 夏军强 +1 位作者 周美蓉 邓珊珊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1-649,共9页
受三峡工程运用与洞庭湖出流顶托影响,下荆江河段的进口水沙条件及其出口侵蚀基准面发生改变,河床冲淤调整剧烈,平滩河槽形态及过流能力变化显著,威胁到两岸的防洪安全。首先采用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及河段平均的河床演变分析方法,计算了... 受三峡工程运用与洞庭湖出流顶托影响,下荆江河段的进口水沙条件及其出口侵蚀基准面发生改变,河床冲淤调整剧烈,平滩河槽形态及过流能力变化显著,威胁到两岸的防洪安全。首先采用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及河段平均的河床演变分析方法,计算了下荆江2002—2016年河段尺度的平滩特征值(平滩宽度■、水深■、面积■及流量■),以及石首与监利两站相应警戒水位下的过流流量(QwnSS、QwnJL)。其次分析了上述参数对上下游边界条件的响应,并建立了这些参数与前5年汛期平均水流冲刷强度■(上边界)、当年上下游汛期平均水位差■(下边界)之间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响应关系,并对综合关系式进行了率定与验证。结果表明:(1)受大规模护岸工程控制,下荆江河床调整以河段平滩水深增加为主,增幅为8.8%,相应宽深比减小8%,河床趋于窄深;(2)河道过流能力年际间变化较大,无明显单向增加或减少趋势,其中河段平滩流量介于27 401~34 548 m3/s之间,多年平均值为31 335 m3/s,而石首及监利两站警戒水位下过流流量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36 976、34 381 m3/s;(3)在综合关系式中,对于河段平滩面积■而言,上边界■占比的平均值约为96%,且■随■的增加而增大;对于河道过流能力(■、QwnSS、QwnJL)而言,下边界■占比的平均值约为86%,且■、QwnSS和QwnL均随■的增加而增大。故下荆江河段平滩河槽形态调整主要与进口水沙条件有关,而过流能力调整主要受出口侵蚀基准面条件(洞庭湖出流顶托)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滩河槽形态 过流能力 警戒水位 水流冲刷强度 侵蚀基准面 下荆江河段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坡沟系统重力侵蚀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于国强 李占斌 +3 位作者 张霞 李鹏 邹兵华 赵洪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9-816,共8页
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黄土高原坡沟系统重力侵蚀机理进行探索,对坡沟系统应力场和位移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侵蚀基准面抬升高度对坡沟稳定性及重力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侵蚀基准面逐渐抬升,坡沟系统逐渐稳定,最大位移、安... 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黄土高原坡沟系统重力侵蚀机理进行探索,对坡沟系统应力场和位移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侵蚀基准面抬升高度对坡沟稳定性及重力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侵蚀基准面逐渐抬升,坡沟系统逐渐稳定,最大位移、安全系数及滑塌概率的变化符合指数函数分布规律。拟合方程精度较高,可应用于坡沟重力侵蚀的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凹形边坡整体几何形态能够有效降低应力集中,减缓重力侵蚀的发生程度;坡沟系统上部位移是以"沉降"模式为主,梁峁顶和梁峁坡是重力侵蚀最为强烈的部位。随侵蚀基准面逐渐抬升,各方向位移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沟系统 重力侵蚀 侵蚀基准面
下载PDF
渭河下游平滩流量的预测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凌云 吴保生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52-856,共5页
黄河支流渭河下游平滩流量大幅度减小,严重威胁下游防洪排涝。为掌握平滩流量的调整规律,建立了适用于渭河下游华县站的平滩流量计算方法。华县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分析表明:平滩流量的调整受到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和下游侵蚀基准面(潼关高程... 黄河支流渭河下游平滩流量大幅度减小,严重威胁下游防洪排涝。为掌握平滩流量的调整规律,建立了适用于渭河下游华县站的平滩流量计算方法。华县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分析表明:平滩流量的调整受到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和下游侵蚀基准面(潼关高程)的共同影响。综合考虑上游汛期平均流量、汛期平均来沙系数、洪峰流量及潼关高程的影响,应用平滩流量滞后响应模型,建立平滩流量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很好,计算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下游 平滩流量 滞后响应 来水来沙 潼关高程 侵蚀基准面
原文传递
中国岩溶研究进展的哲学认知与展望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玉辉 章程 +2 位作者 庄晓东 丁文荣 俞筱押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1-413,共13页
喀斯特和岩溶科学术语源于欧洲和中国对同一客观实体(碳酸盐岩地形)的认知历史和差异性定位。中国岩溶研究从聚焦岩溶系统溶蚀动力的解构性工程属性和资源利用研究转向全面融合岩溶动力、岩溶生物地球化学、岩溶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岩溶系... 喀斯特和岩溶科学术语源于欧洲和中国对同一客观实体(碳酸盐岩地形)的认知历史和差异性定位。中国岩溶研究从聚焦岩溶系统溶蚀动力的解构性工程属性和资源利用研究转向全面融合岩溶动力、岩溶生物地球化学、岩溶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岩溶系统建构属性研究。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中,中国岩溶研究发现和深化了岩溶系统“解构”和“建构”的矛盾运动机制,而人类活动影响着这对矛盾运动的时空尺度和效应,并将其转化为包括岩溶石漠化治理的区域资源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深度研究控制小流域岩溶生态系统解构的侵蚀基准面自然演化与人为影响的规律和制约岩溶生态系统建构的植被演替(生物群落生产力提高)间的矛盾对立运动规律,将有助于岩溶山水田林湖草生态共同体建设,服务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动力学 岩溶石漠化 生态系统 碳汇 侵蚀基准面 植被演替
下载PDF
水沙条件与侵蚀基准面对河流水位的叠加效应——以渭河下游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郑浩杰 何育聪 +1 位作者 韩剑桥 张锦旗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0,共10页
为探究水沙条件与侵蚀基准面共同影响下的河道水位变化特征与机理,采用极值水位-极值流量和同流量下水位分析方法,研究了近70年来渭河下游的水位变化及其成因。根据三门峡水库三个运行模式,将水位时间序列(1950—2017)划分为4个阶段,即P... 为探究水沙条件与侵蚀基准面共同影响下的河道水位变化特征与机理,采用极值水位-极值流量和同流量下水位分析方法,研究了近70年来渭河下游的水位变化及其成因。根据三门峡水库三个运行模式,将水位时间序列(1950—2017)划分为4个阶段,即P1(1950—1959)、P2(1960—1973)、P3(1974—2002)和P4(2003—2017)。华县水位总体为上升趋势;咸阳水位在P1和P2阶段波动,P3和P4阶段则持续下降。侵蚀基准面抬高导致渭河下游河道大幅淤积,这是华县水位抬高的主要原因;咸阳水文站受侵蚀基准面影响较小,上游来沙大幅减少导致河床冲刷,加之近期河道综合整治,促使了其水位下降。渭河下游水位在未来可能延续下降趋势。研究成果对渭河下游及类似河流管理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条件 侵蚀基准面 水位 渭河下游 潼关高程
原文传递
2021年长江荆江河道再查勘与治理新认识 被引量:3
7
作者 董耀华 李凌云 +1 位作者 王维国 唐峰 《长江技术经济》 2021年第4期5-10,共6页
对长江荆江河道进行了再查勘,初步提出了河势变化、崩岸护岸、河道治理、岸线利用以及航道航运等荆江治理的新认识与对策建议。荆江河床仍处于剧烈演变之中,洞庭湖口侵蚀基准面作用不断增强;上荆江岸线近期有停止崩塌甚至出现淤积的变... 对长江荆江河道进行了再查勘,初步提出了河势变化、崩岸护岸、河道治理、岸线利用以及航道航运等荆江治理的新认识与对策建议。荆江河床仍处于剧烈演变之中,洞庭湖口侵蚀基准面作用不断增强;上荆江岸线近期有停止崩塌甚至出现淤积的变化趋势,下荆江出现同一洲滩岸线崩塌与淤积分界现象;荆江护岸与护滩作用与效果十分有限,荆江“调整河床”治理措施的实施与研究有待加强;荆江岸线利用工程普遍存在利用率不高和侵占河道严重等问题,建议实行岸线利用工程数量与长度总量控制;三峡—葛洲坝船闸“压船”问题十分严重,初步构思的“三峡—荆江新运河航道”具有航运、水资源利用与防洪等综合功能和效益。荆江治理是长江治理保护的重要内容,具有样板与示范效应;建议持续加强荆江河道监测与科学研究,密切关注荆江河势演变与治理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 河势 大中小规模河床演变 侵蚀基准面 河岸冲刷与崩塌 河道治理 岸线利用 运河航道
下载PDF
河口河道延伸对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影响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师长兴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25,共6页
利用黄河下游大断面观测数据、水文站日水沙数据和近河口断面水位变化等资料,构建黄河下游5个河段河道断面平均冲淤量与水沙因子和河段比降之间的关系式,进而计算分析了黄河下游1976—1996年来水来沙条件下两种情景中河口延伸对下游的... 利用黄河下游大断面观测数据、水文站日水沙数据和近河口断面水位变化等资料,构建黄河下游5个河段河道断面平均冲淤量与水沙因子和河段比降之间的关系式,进而计算分析了黄河下游1976—1996年来水来沙条件下两种情景中河口延伸对下游的增淤作用。这两种情景中,一是对比了现状与1976年河口改道后河口河道未再延长情况下下游淤积量的差异;二是对比了黄河河口继续走刁口河情况下下游的淤积量与现状淤积量的差异。结果显示:此期间河口延伸增淤主要发生在泺口以下河段,并且在该河段淤积量中占较大的比例,其中第一种情景下20a累计增淤占比超过50%,但20a河口延伸累计增淤量低于整个下游总淤积量的5%。这一时段河口延伸增淤量占比较小与历史上黄河输沙量长期增加、下游冲积平原构造下沉和三角洲建造有关。分析认为2000年以来黄河下游经历来水来沙量显著减小后的持续冲刷过程,但是近年随着冲刷减缓,下游趋向输沙平衡发展,河口延伸增淤对下游冲淤过程的影响程度将相对加大,并且在长期缓慢但不断积累的河口延伸中使下游转向低强度淤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河口延伸 河道冲淤 侵蚀基准面 溯源淤积
下载PDF
渭北煤田下古生界灰岩的岩溶发育和含水介质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居仁 《西安矿业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1-35,共5页
本文将渭北煤田下古生界灰岩的地下溶洞按其沉积物的时代划分为两个古岩溶期。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结合渭河地堑的形成过程,指出第二期古岩溶带的形成;进而指出在近期新构造运动影响下,已形成的第二期古岩溶带位置的重新分布及对不同构... 本文将渭北煤田下古生界灰岩的地下溶洞按其沉积物的时代划分为两个古岩溶期。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结合渭河地堑的形成过程,指出第二期古岩溶带的形成;进而指出在近期新构造运动影响下,已形成的第二期古岩溶带位置的重新分布及对不同构造部位灰岩含水介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田 灰岩 岩溶 发育 含水介质
下载PDF
黄河河口治理的设想
10
作者 何宏谋 杨丽丰 +1 位作者 张永 张孝亲 《海岸工程》 2001年第3期39-42,共4页
通过对黄河河口河段淤积形成机理的分析 ,认为黄河河口治理的关键是有效地控制河口侵蚀基准面的抬高 ,这也是衡量任何一种治理措施优劣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浮动泵站来实现控制河口侵蚀基准面抬高的工程措施 ,并结合河口地区的... 通过对黄河河口河段淤积形成机理的分析 ,认为黄河河口治理的关键是有效地控制河口侵蚀基准面的抬高 ,这也是衡量任何一种治理措施优劣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浮动泵站来实现控制河口侵蚀基准面抬高的工程措施 ,并结合河口地区的地形条件和工程条件 ,初步提出了工程总体布置的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侵蚀基准面 浮动泵站
下载PDF
磐石石咀铜矿坑道涌水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岩 田广明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15年第3期144-148,共5页
磐石石咀铜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磐石-明城背斜的东翼,区内经历了多期多阶段构造运动。矿体赋存于石咀子组大理岩、硅质条带大理岩中,岩石溶隙、溶洞较发育,地质条件复杂。从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补迳排关系、矿坑充水因素等要素入手... 磐石石咀铜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磐石-明城背斜的东翼,区内经历了多期多阶段构造运动。矿体赋存于石咀子组大理岩、硅质条带大理岩中,岩石溶隙、溶洞较发育,地质条件复杂。从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补迳排关系、矿坑充水因素等要素入手,综合分析坑道涌水特点、涌水规律,并预测其涌水量,指导矿山水文地质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磐石铜矿 水文地质特征 侵蚀基准面 充水因素 涌水量
下载PDF
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双泥沙侵蚀基准面排沙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金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5-39,共5页
针对泾河东庄水利枢纽拦沙库容淤损快、淤损后无法重复利用等问题,提出在坝前创造"正常+非常"双泥沙侵蚀基准面实现拦沙库容再生利用的设计理念和排沙技术。采用理论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实体模型试验等方法,对东庄水库设置... 针对泾河东庄水利枢纽拦沙库容淤损快、淤损后无法重复利用等问题,提出在坝前创造"正常+非常"双泥沙侵蚀基准面实现拦沙库容再生利用的设计理念和排沙技术。采用理论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实体模型试验等方法,对东庄水库设置排沙泄洪深孔和非常排沙底孔、仅设置排沙泄洪深孔两种工程布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设置排沙泄洪深孔和非常排沙底孔形成的"正常+非常"双侵蚀基准面可延长水库拦沙库容使用年限3 a,减少库区淤积量3.92亿m^(3),一次运用可恢复拦沙库容近1.0亿m^(3),实现"死"库容"不死",长期发挥水库拦沙减淤效益。研究成果促成了工程落地,开启了在100 kg/m^(3)级以上含沙量河流上建设重大水工程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泥沙侵蚀基准面 非常排沙底孔 水库排沙 河道淤积 东庄水利枢纽
下载PDF
增强小浪底调水调沙后续动力的三门峡水库水位方案优选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金良 鲁俊 +1 位作者 高兴 赵梦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0-67,共8页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在不新建水利工程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三门峡水库等现有工程的潜力,可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提供后续动力,具有研究价值。该研究分析三门峡水库通过改建底孔形成双泥沙侵蚀基准面条件下的可能边界条件,考虑...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在不新建水利工程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三门峡水库等现有工程的潜力,可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提供后续动力,具有研究价值。该研究分析三门峡水库通过改建底孔形成双泥沙侵蚀基准面条件下的可能边界条件,考虑三门峡水库工程运用条件和入库洪水分期特点,分析拟定了三门峡汛期、非汛期抬高水位的方案,利用构建的三门峡水库泥沙冲淤数学模型和模糊优选评价模型进行方案计算分析与评价,提出了三门峡水库在降低侵蚀基准面的情况下最优运用水位方案,即按照前汛期运用水位308 m、后汛期运用水位312 m、非汛期最高水位321 m运行的方案,该方案与现状运用方案相比,2600 m^(3)/s以上增泄水量增加42%,电站发电量累计增加9%,湿地面积增加73%,评价的综合效益最优。研究成果对增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三门峡水库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管理 数学模型 水沙调控 三门峡水库 小浪底水库 双泥沙侵蚀基准面 模糊优选评价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