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豫北晋语的儿化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史艳锋
-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73,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豫北晋语
官话现状与历史比较研究"(14CYY009)
+1 种基金
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二期工程项目"中国语言文学"(PAPD)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汉语言文学"(PPZY2015A008)
-
文摘
文章首先介绍了豫北晋语卷舌儿化与平舌儿化的分布情况及安阳、汤阴儿尾与儿化的共存现象。接着描写了济源、武陟、凤泉、淇县等13个方言点基本韵母与儿化韵母的对应关系,总结出豫北晋语区儿化韵母的地域分布特征。着力讨论了豫北晋语中伴随儿化发生的四种变音:儿化引起声调的变化,儿化引起声母的变化,儿化增生闪音?和儿化引起介音的变化。最后对淇县、卫辉等地儿化韵母较入声韵基本韵母所表现出的滞后/超前层次进行分析。
-
关键词
豫北晋语
儿化
变音
超前
滞后
-
Keywords
Jin(晋) dialects in north Henan(河南)
er(儿) diminutive
Derivative form
Lagging
Advanced
-
分类号
H17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子”尾词在澄江话中的不同形式
- 2
-
-
作者
罗艺
罗江文
-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国际学院
云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
-
出处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72-78,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云南方言词典》编纂为目标的云南方言词汇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17XYY024)阶段成果。
-
文摘
澄江话属于西南官话滇中方言小片,其形成与元明清的江淮、北方官话和四川方言关系密切。一些普通话"子"尾词,澄江话不加后缀"子",而采用重叠、儿化、儿化重叠等几种不同形式,体现出名词形态发展的不同情况。澄江话"子"尾词采用名词重叠形式主要受四川方言影响,采用儿化形式主要受老南京方言影响,儿化重叠则是两种方言影响的叠加,反映了方言接触的历史层次和影响的多样性,在多方言的接触和影响中,不仅有某一方言特征的延续,也形成方言影响的叠加。
-
关键词
子尾
重叠
儿化
儿化重叠
-
Keywords
“zi(子)”ending
overlapp
er(儿)diminutive
er(儿)diminutive overlap
-
分类号
H124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