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对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和产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54
1
作者 吴梅秀 杨生兰 张慧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4年第5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对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和产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500例初产妇按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250例。2013年3—11月入院产妇为观察组,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入院的产妇为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接生技术分娩;...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对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和产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500例初产妇按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250例。2013年3—11月入院产妇为观察组,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入院的产妇为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接生技术分娩;观察组产妇采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分娩。观察比较2组产妇会阴切开率,术后<48 h会阴水肿、裂伤程度及疼痛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会阴侧切率为66.0%,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为30.4%,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2组均未出现会阴Ⅲ度裂伤。2组产妇产后<48 h会阴水肿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疼痛级别分布上观察组(0级45例、Ⅰ级113例)明显优于对照组(0级20例、Ⅰ级96例)(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可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同时也减轻产妇对分娩的恐惧,提高分娩舒适感,促进产妇产后的身心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保护会阴接生 初产妇 正常分娩 会阴侧切术
下载PDF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在降低会阴侧切率和促进阴道分娩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高月娥 何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8期1773-1775,共3页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在降低会阴侧切率和促进阴道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2 573例,根据接生方法分为观察组(无保护会阴接生法)1 428例,对照组(传统接生法)1 145例。比较两组产妇会...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在降低会阴侧切率和促进阴道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2 573例,根据接生方法分为观察组(无保护会阴接生法)1 428例,对照组(传统接生法)1 145例。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损伤程度、会阴伤口感染率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1,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完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51,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会阴Ⅲ度裂伤,观察组产妇会阴Ⅱ度裂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4,P〈0.05);会阴Ⅰ度裂伤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0,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3,P〈0.05);新生儿轻度窒息率和重度窒息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519、0.531,均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能够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促进阴道分娩,值得在产科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 阴道分娩 会阴侧切
原文传递
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 被引量:52
3
作者 尹洪花 卢艳霞 +2 位作者 朱丙烟 王珊珊 王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会阴侧切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4月在产科住院1 200例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足月产妇临床资料,统计其病原菌分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 目的探讨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会阴侧切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4月在产科住院1 200例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足月产妇临床资料,统计其病原菌分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00例产妇术后发生30例会阴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50%;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9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8株占63.04%,革兰阳性菌30株占32.61%,真菌4株占4.3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30岁、体质量指数>28kg/m2、阴道产检>3次、急诊分娩、产程>8h、术后住院时间>5d、胎膜早破、夏季分娩、产妇生殖道感染、切口长度>3cm、缝合人员工作时间≤10年、合并基础疾病是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量指数>28kg/m2、阴道产检>3次、术后住院时间>5d、胎膜早破、产妇生殖道感染、合并基础疾病是产妇侧切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病原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需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率及预防切口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侧切术 病原菌 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会阴侧切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 被引量:44
4
作者 李海英 王忠民 +4 位作者 吴晓爽 吕冲 石媛 杜春霞 姜宏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会阴侧切与非会阴侧切两种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7月在大连市妇产医院经阴道自然分娩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共116例。其中侧切组70例,非侧切组46例,分娩后6~8周由专人对产妇临床症状、盆底... 目的探讨常规会阴侧切与非会阴侧切两种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7月在大连市妇产医院经阴道自然分娩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共116例。其中侧切组70例,非侧切组46例,分娩后6~8周由专人对产妇临床症状、盆底功能和结构进行检测评估。结果分娩后侧切组压力性尿失禁、会阴疼痛发生率高于非侧切组(P<0.05);分娩后侧切组与非侧切组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Ⅰ类肌纤维损伤:侧切组肌电值、肌力损伤及疲劳度重于非侧切组(P<0.05);分娩后Ⅱ类肌纤维损伤:侧切组肌电值损伤重于非侧切组(P<0.05),侧切组与非侧切组肌力损伤及疲劳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侧切组膀胱尿道后角和膀胱颈活动度大于非侧切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对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损伤重于非会阴侧切。会阴侧切可有效缩短产程,但不能对近期盆底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会阴侧切 盆底功能 膀胱尿道后角 膀胱颈活动度
原文传递
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早期盆底肌电值、肌力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胡清 张玉 +1 位作者 夏志军 刘丹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88-129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早期盆底肌肉肌电值、肌力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妊娠36~38周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产检、于盆底治疗中心行产前产后盆底功能检测、并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329例产妇为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早期盆底肌肉肌电值、肌力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妊娠36~38周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产检、于盆底治疗中心行产前产后盆底功能检测、并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32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将所有产妇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162例与阴道分娩组167例,其中阴道分娩组分为会阴侧切组84例与非侧切组83例。分别对产妇分娩前、产后6周、产后3个月、产后5个月的盆底肌肉肌电值、Ⅰ类肌肌力与Ⅱ类肌肌力进行测定。结果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产后6周及3、5个月比较,除产后6周两组肌电位活力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各组肌电值相比较,剖宫产组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中,会阴侧切组与非侧切组产后6周及3、5个月比较,两组间各项肌电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产后6周及3、5个月3次复查中,剖宫产组Ⅰ类肌肌力分别下降32.26%、35.48%、27.42%,Ⅱ类肌肌力分别下降61.29%、54.84%、46.77%;阴道分娩组Ⅰ类肌肌力分别下降41.79%、52.24%、46.27%;Ⅱ类肌肌力分别下降71.64%、70.15%、62.69%。会阴侧切组Ⅰ类肌肌力分别下降41.17%、52.94%、44.12%;Ⅱ类肌肌力分别下降79.41%、76.47%、52.94%;非侧切组Ⅰ类肌肌力分别下降42.42%、51.52%、39.39%,Ⅱ类肌肌力分别下降63.64%、63.64%、51.52%。无论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还是会阴侧切组与非侧切组,盆底Ⅰ类、Ⅱ类肌肌力下降发生率在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对早期肌电值的影响较阴道分娩小,对盆底肌力的影响与阴道分娩相比差异不大;会阴侧切无法减轻对产后盆底肌肉功能的影响;盆底肌肉肌电值与肌力在评价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时可能不具有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阴道分娩 选择性剖宫产 会阴侧切术 盆底电生理指标
原文传递
分娩期会阴体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谭华霖 朱斌 +1 位作者 柯柬初 王国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7-728,共2页
目的:通过分娩期会阴形态学观察,为指导会阴切开术及会阴裂伤修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423例初产妇,在胎头拨露时对会阴的伸展度、弹性度及厚薄度进行测量。结果:会阴的伸展度由正常状态的2~3cm,在拨露期可达到5~10cm,... 目的:通过分娩期会阴形态学观察,为指导会阴切开术及会阴裂伤修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423例初产妇,在胎头拨露时对会阴的伸展度、弹性度及厚薄度进行测量。结果:会阴的伸展度由正常状态的2~3cm,在拨露期可达到5~10cm,伸展度达6-7cm者占77.07%。根据分娩期会阴体的改变,将会阴分为3型:普通型、肥厚型及瘦薄型。结论:分娩时应根据胎儿体重及会阴体的分型,决定是否行会阴切开术。普通型尽可能保护会阴,可选择性行会阴切开术;肥厚型一般采用正中切开;瘦薄型及早做好会阴侧切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会阴 形态学 会阴切开术
下载PDF
会阴侧切分娩产妇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被引量:35
7
作者 陈振皓 张举 +2 位作者 张振 康健 谢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4509-4511,共3页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分娩产妇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会阴侧切分娩产妇感染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行会阴侧切分娩的产妇321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感染病原菌种类及构成,分析产妇发生感染的单因素及...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分娩产妇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会阴侧切分娩产妇感染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行会阴侧切分娩的产妇321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感染病原菌种类及构成,分析产妇发生感染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应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1例行会阴侧切分娩的产妇中16例发生感染,感染率4.99%;感染产妇中分离出病原菌18株,主要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3大类,其构成比分别为33.34%、61.10%和5.56%;产妇发生感染的单因素主要有年龄、体质指数、糖尿病、生殖器官感染、分娩气候、胎膜早破、产检次数、第二产程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和助产士工龄等,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30、有糖尿病、有生殖器官感染、分娩气候、胎膜早破、超过4次产检、第二产程超2h和助产士工龄<11年等是产妇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分娩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易发生病原菌感染,其引发病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复杂,病原菌感染对产妇有着严重的生活质量和生命的威胁,高效合理的预防措施是产妇的保障,能有效降低产妇的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侧切 分娩产妇 感染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原文传递
会阴切开及会阴裂伤修复技术与缝合材料选择指南(2019) 被引量:35
8
作者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士分会 田燕萍 +13 位作者 熊永芳 徐鑫芬 罗碧如 黄群 庞汝彦 姜梅 田瑞华 江秀敏 马冬梅 刘军 朱珠 陈改婷 陈小荷 张宏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3-457,共5页
会阴切开术是一种在第二产程后期切开会阴以扩大产道的手术方法,可追溯到17世纪。会阴切开术曾被认为是以一个直的、整洁的外科切口代替经常发生的、不整齐的会阴裂伤,既可扩大产道出口、加快产程,又能避免严重的会阴裂伤、保护盆底功能... 会阴切开术是一种在第二产程后期切开会阴以扩大产道的手术方法,可追溯到17世纪。会阴切开术曾被认为是以一个直的、整洁的外科切口代替经常发生的、不整齐的会阴裂伤,既可扩大产道出口、加快产程,又能避免严重的会阴裂伤、保护盆底功能,而且会阴切口清洁、整齐更易于修补,相对自然裂伤更易愈合,并一度作为初产妇阴道分娩的常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切开 会阴裂伤 材料选择
下载PDF
三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9
作者 吉文倩 何涓 陈微微 《中国性科学》 2017年第9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剖宫产对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07例单胎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将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n=28)、会阴侧切组(n=37)、剖宫产组(n=42)...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剖宫产对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07例单胎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将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n=28)、会阴侧切组(n=37)、剖宫产组(n=42)。对比分析三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性功能状况、盆底肌力、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记录产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三组产妇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结果:阴道分娩组和会阴侧切组产妇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盆底肌力0~2分比例、盆底功能障碍性各疾病发生率、膀胱颈角度异常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会阴侧切组产后3个月和产后6个月FSFI总分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产后3个月FSFI总分、功能障碍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剖宫产组产妇产后3个月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有较大不良影响,剖宫产有助于产妇产后早期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恢复,但长期来看,与阴道分娩相比不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会阴侧切 剖宫产 产后 性功能 盆底功能
下载PDF
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康复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2
10
作者 胡方方 张艺凡 +1 位作者 崔海涛 刘广芝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6期568-570,共3页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经阴道分娩并于产后6~8周经盆底肌力筛查确诊盆底肌肌力≤Ⅲ级的初产妇145例,其中单纯性会阴侧切100例为侧切组,会阴部无裂伤或会阴裂伤≤Ⅱ度45例为非侧切组,2组均采用盆底...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经阴道分娩并于产后6~8周经盆底肌力筛查确诊盆底肌肌力≤Ⅲ级的初产妇145例,其中单纯性会阴侧切100例为侧切组,会阴部无裂伤或会阴裂伤≤Ⅱ度45例为非侧切组,2组均采用盆底康复技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疲劳度和阴道动态压力,分析会阴侧切对盆底肌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治疗前,2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切组盆底肌Ⅰ类肌纤维疲劳度[(2.340±0.572)%]、Ⅱ类肌纤维疲劳度[(3.420±0.718)%]、阴道动态压力[(8.850±1.405)kPa]与非侧切组[(2.310±0.514)%、(3.290±0.757)%、(9.309±1.319)kP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侧切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肌力明显低于非侧切组(P<0.05),Ⅰ类肌纤维疲劳度[(1.850±0.359)%]、Ⅱ类肌纤维疲劳度[(2.020±0.630)%]、阴道动态压力值[(10.423±1.699)kPa]与非侧切组[(1.690±0.557)%、(1.980±0.398)%、(11.038±1.478)k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肌力、阴道动态压力均明显高于治疗前,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产后早期采用盆底康复技术治疗对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良好;会阴侧切可明显影响女性盆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侧切 初产妇 盆底康复技术 盆底肌
原文传递
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1
作者 喻琴艳 张淑珍 《中国性科学》 2014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妇产科分娩的298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顺产组(75例)、会阴侧切组(109例)和剖宫产组(114例).分别于产后3个月、...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妇产科分娩的298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顺产组(75例)、会阴侧切组(109例)和剖宫产组(114例).分别于产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对所有产妇进行产后性功能情况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三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和6个月的性功能评分中,其顺产组、剖宫组的总分分别与会阴侧切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顺产组与剖宫组相比差异并不明显(P>0.05),9个月后各组评分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在3个月内性功能恢复情况以顺产组和剖宫组相对较好,侧切组影响较大,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大多在3~6个月期间均能恢复性功能,并在6个月后则能完全恢复,各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组产妇产后,顺产组产妇的性频率均高于侧切组和剖宫组,而侧切组产妇产后的性频率最低,与顺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分娩方式相比,顺产有助于初产妇产后性功能水平较早恢复,其次为剖宫分娩,而阴道侧切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建议临床多鼓励适应产妇选择顺产进行分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产 会阴侧切 剖宫产 初产妇 性功能
下载PDF
减少会阴切开的循证医学评价 被引量:27
12
作者 孙丽洲 黄诗韵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会阴切开术(episiotomy)即阴道分娩第二产程中于会阴部用外科切口的方式以扩大产道出口的操作。其引进缺乏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该手术与产妇会阴部损伤、盆底功能障碍、产后性功能障碍、感染、疼痛、出血等密切相关... 会阴切开术(episiotomy)即阴道分娩第二产程中于会阴部用外科切口的方式以扩大产道出口的操作。其引进缺乏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该手术与产妇会阴部损伤、盆底功能障碍、产后性功能障碍、感染、疼痛、出血等密切相关,而对新生儿结局无明显改善作用。该文综合国内外多项研究,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论述了会阴切开的相关问题,帮助读者建立减少会阴切开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切开 孕妇损伤 循证医学
原文传递
分娩时会阴切开决策影响因素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5
13
作者 郭琳 丁焱 +2 位作者 张铮 高华 方璐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69-1474,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会阴切开决策的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4月—8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阴道分娩的685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会阴切开组(n=307)和非会阴切开组(n=378)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通过Logistic回归分... 目的探讨影响会阴切开决策的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4月—8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阴道分娩的685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会阴切开组(n=307)和非会阴切开组(n=378)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ROC曲线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会阴长度、会阴弹性、会阴水肿、阴道裂伤、估计胎儿体重、产妇配合程度、宫缩情况以及助产士的助产年限8个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本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当最佳界值为0.370时,灵敏度为0.883,特异度为0.802。结论本模型预测效果良好,适用于临床实践,在第二产程应用此模型可为临床助产士决策行会阴切开提供客观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会阴切开 影响因素分析 产科护理
原文传递
医护人员对产科干预认识现状的定性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梁红 钱序 梁霁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4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对产科服务模式的态度及观念。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 ,对 4所不同类型医院共 2 4名医护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医护人员对现有产科干预的认识和观念 ,医院政策的变化情况。结果 :4所医...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对产科服务模式的态度及观念。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 ,对 4所不同类型医院共 2 4名医护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医护人员对现有产科干预的认识和观念 ,医院政策的变化情况。结果 :4所医院均存在无指征情况下行剖宫产术的现象 ,医护人员对此现象看法不同 ;医护人员对会阴侧切术认识不足 ;不同医院医护人员对剃毛、灌肠及肛查等产前常规处理措施认识程度不同。结论 :加强对剖宫产远期并发症的研究 ,改变医护人员的观念及根据循证医学的最新证据制定常规 ,是改变现有产时服务模式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产科 剖宫产 会阴侧切
下载PDF
经阴道分娩结局与会阴侧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陈思 叶宇齐 +2 位作者 王静 钟伟萍 王佩娟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6年第3期17-19,共3页
目的研究会阴侧切对经阴道分娩结局的影响,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促进自然分娩。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经阴道分娩非会阴侧切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 目的研究会阴侧切对经阴道分娩结局的影响,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促进自然分娩。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经阴道分娩非会阴侧切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的会阴水肿、疼痛、愈合、感染情况,产后24 h出血量,性生活情况,压力性尿失禁及脏器脱垂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出血量(343.94±69.55)m L少于观察组(404.75±89.87)m L(P<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会阴裂伤多为I度裂伤(159/200),观察组产妇伤口疼痛分级(≥2级8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级17例),两组产妇会阴伤口水肿情况相当,且均出现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但观察组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前后壁脱垂、子宫脱垂发生率较高。结论经阴道非会阴侧切的分娩结局优于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者,低危孕妇不建议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侧切 妊娠结局 自然分娩
原文传递
改良助产方式对降低阴道分娩会阴侧切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4
16
作者 叶兆兰 张轶兰 彭继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9期1131-113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助产方式对于降低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12月间3 4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 70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传统助产方式助产,观察组产妇接受改... 目的探讨改良助产方式对于降低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12月间3 4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 70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传统助产方式助产,观察组产妇接受改良助产方式助产。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及裂伤程度、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分娩时会阴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会阴完整率、侧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23.100、11.442,均P〈0.01),而会阴Ⅰ度裂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7.553,均P〈0.01),两组会阴Ⅱ度裂伤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901,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VA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2.128、23.272、39.637,均P〈0.05),而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000,P〉0.05)。结论改良助产方式可较好的保护会阴,降低会阴侧切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分娩 会阴侧切 会阴裂伤 改良式助产
下载PDF
助产士分层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4
17
作者 庄薇 吴娜 厉跃红 《护理管理杂志》 201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助产士分层管理模式对产房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根据工作年限、技术水平以及综合评判能力对助产士进行能力评价及分层管理,比较分层管理模式前后产房质量控制情况、医生和产妇满意度、助产士考核合格率等。结果会阴侧切率下降(P... 目的探讨助产士分层管理模式对产房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根据工作年限、技术水平以及综合评判能力对助产士进行能力评价及分层管理,比较分层管理模式前后产房质量控制情况、医生和产妇满意度、助产士考核合格率等。结果会阴侧切率下降(P<0.01);新上岗助产士考核合格率、职业成就感、产妇和医生满意度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对助产士进行分层授权管理,有助于降低会阴侧切率,促进产房护理内涵体系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产士 分层管理 会阴侧切 产房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无创接生对产妇分娩结局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郭玉萍 王艳红 +1 位作者 叶丽君 黄玲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9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接生法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间在某三甲专科医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共742例,其中采用无创接生法414例、传统接生法328例,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程度、产后24~48h会阴... 目的探讨无创接生法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间在某三甲专科医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共742例,其中采用无创接生法414例、传统接生法328例,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程度、产后24~48h会阴愈合情况、产时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程度、产后24~48h会阴愈合情况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差异无统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创接生法可以降低会阴侧切率,改善产妇会阴舒适度,提高产妇围产期生活质量,是一种可靠、安全的接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接生 分娩 会阴侧切 会阴裂伤
下载PDF
产妇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李艳芳 任秋伟 +3 位作者 黄雪梅 王运贤 赵爽 许东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3316-3318,3322,共4页
目的探讨产妇会阴侧切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病原菌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医院接受会阴侧切术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 207例为研究对象,对产妇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病原菌进行分析,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归纳产妇会阴侧切术后... 目的探讨产妇会阴侧切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病原菌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医院接受会阴侧切术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 207例为研究对象,对产妇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病原菌进行分析,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归纳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 207例会阴侧切产妇中,伤口感染94例,感染率为4.26%;共培养分离病原菌8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占35.23%,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55株占62.50%,以粪肠球菌为主;真菌2株占2.27%;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及头孢氨苄/舒巴坦耐药性较强;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性较强。孕期贫血、体重指数、羊水感染、妊娠糖尿病、阴检肛查次数及产程是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应根据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产妇侧切后的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侧切 伤口感染 相关因素 干预措施
原文传递
盆底肌电生理和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会阴侧切术对初产妇产后半年内盆底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旻 董旭东 +3 位作者 吕爱明 冯庆 改天姿 王少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9-344,共6页
目的应用盆底肌表面肌电位(sEMG)和生活质量影响量表评价选择性会阴侧切术对初产妇产后半年内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并比较sEMG与尿失禁影响量表(IIQ-7) 、盆底疾病影响量表(PFIQ-7)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医院... 目的应用盆底肌表面肌电位(sEMG)和生活质量影响量表评价选择性会阴侧切术对初产妇产后半年内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并比较sEMG与尿失禁影响量表(IIQ-7) 、盆底疾病影响量表(PFIQ-7)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医院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盆底功能筛查、并经阴道分娩的1 25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时是否接受会阴侧切术分为会阴侧切组(n=676)和非会阴侧切组(n=574)。产后随访6个月,分别测量两组产妇在产后6~8周和产后6个月时盆底肌sEMG值和盆底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并且比较这两种盆底肌功能评价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会阴侧切组产后6~8周、6个月的快速收缩最大肌电位分别为(17.7±5.3)、(29.6±8.7)μV,强直收缩肌电位分别为(14.8±7.4)、(22.2±8.9)μV。非会阴侧切组产后6~8周、6个月的快速收缩最大肌电位分别为(20.0±7.9)、(35.4±10.7)μV,强直收缩肌电位分别为(17.8±9.0)、(27.5±8.9)μV。同产后6~8周相比,两组产妇在产后6个月时的快速收缩最大肌电位和强直收缩肌电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会阴侧切组在产后6~8周和产后6个月时的快速收缩最大肌电位和强直收缩肌电位均显著低于非会阴侧切组(均P<0.01)。与产后6~8周相比,两组产妇产后6个月时的IIQ-7评分和PFIQ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在产后6~8周及产后6个月时,两组产妇之间的IIQ-7评分和PFIQ-7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产后6~8周和产后6个月,两组产妇的盆底肌收缩肌电位与IIQ-7和PFIQ-7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相关性随产后时间延长而减弱。结论选择性会阴侧切术在产后半年内对初产妇盆底肌收缩电生理功能有持续的不良影响。盆底肌sEMG值与盆底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存在负相关。盆底肌sEMG可以作为产后盆底功能随访的候选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期 骨盆底 尿失禁 肌电描记术 会阴侧切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