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胸腔镜心外膜电极同步化技术治疗心肌病心力衰竭十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海波 孟旭 +5 位作者 张烨 李治安 李岩 韩杰 曾文 曾亚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胸腔镜心外膜电极技术完成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同步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10例心肌病心衰患者经心电图和组织多普勒技术明确诊断心衰伴心脏不同步运动。患者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放射线引导下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放置右房和右室... 目的探讨微创胸腔镜心外膜电极技术完成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同步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10例心肌病心衰患者经心电图和组织多普勒技术明确诊断心衰伴心脏不同步运动。患者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放射线引导下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放置右房和右室心内膜电极。然后利用微创胸腔镜和心外膜电极技术,在术中组织多普勒食管监测下测试左室侧壁不同位置,寻找同步化效果最理想的位置,并使用无损伤缝线固定左室心外膜电极。围术期监测心脏结构、功能和同步化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中电极放置顺利,一般心外膜电极尝试贴附3~4次可以找到合适的位置,位置均在左室的侧后面。右房和右室电极起搏阈值为0.5~0.8V,左室心外膜电极阈值为0.5~1.5V,术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除1例发生肺炎外,无膈肌刺激、电极脱位等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改善顺利出院。术后随访3~24个月,左室最大收缩延迟时间缩短,左室不同步指数降低,心室间机械延迟。左室射血分数升高,左室舒张末径降低(P均<0.05)。结论应用微创胸腔镜心外膜电极技术完成心衰同步化治疗安全可行,可获得良好的同步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胸腔镜 心外膜电极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微创开胸行心外膜起搏治疗心力衰竭护理体会 被引量:3
2
作者 梅静 郭晓萍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07-110,共4页
目的总结微创开胸行心外膜起搏治疗晚期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例晚期心衰经冠状静脉植入左心室电极失败者,选择微创开胸植入心外膜电极技术心脏再同步治疗。手术由心内、心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和导管室护士共同协... 目的总结微创开胸行心外膜起搏治疗晚期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例晚期心衰经冠状静脉植入左心室电极失败者,选择微创开胸植入心外膜电极技术心脏再同步治疗。手术由心内、心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和导管室护士共同协作完成。护理要点:完善术前评估及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做好各项监护,防止并发症。结果 3例术中电极植入均顺利,无并发症。术后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心外膜电极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心衰是可行的。科学、完善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外膜电极 心脏再同步治疗 护理
下载PDF
微创胸腔镜心外膜电极技术和冠状静脉窦电极技术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海波 孟旭 +6 位作者 韩杰 李岩 张烨 李治安 姜腾勇 赵迎新 周玉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胸腔镜心外膜电极导线技术和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线技术完成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安贞医院2007年4月至2009年6月的28例进行CRT治疗的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病例资料。治疗前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和超声心... 目的探讨微创胸腔镜心外膜电极导线技术和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线技术完成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安贞医院2007年4月至2009年6月的28例进行CRT治疗的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病例资料。治疗前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心力衰竭伴心脏不同步。所有患者右心房和右心室电极导线均在x线引导下植入,左心室电极导线植入中,10例采用微创胸腔镜心外膜电极导线技术(组1),其中有3例因为冠状静脉窦电极无法植入而转入外科。18例采用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线技术(组2)。组1患者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下测试左心室侧壁不同位置,寻找同步效果最理想的位置,并使用无损伤缝线固定左心室心外膜电极。围术期和随访5~24个月监测心脏结构、功能和同步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中电极导线放置顺利。组1患者术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除1例发生肺炎外无明显并发症。2组患者术后均临床症状改善顺利出院。随访结果显示:组1左心室最大收缩延迟时间由术前(390.7±42.1)ms缩短为(135.7±37.2)ms,左心室不同步指数(TS-SD)由术前的(143.7±30.1)ms降为(50.3±22.3)ms,心室间机械延迟(IVMD)由术前(57.7±24.9)ms降为(27.0±10.8)m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由术前0.320±0.007升到0.400±0.006,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由术前(71.3±12.8)mm降低为(62.3±6.5)mm。组2结果显示:左心室最大收缩延迟时间由术前(396.7±36.1)ms缩短为(293.7±119.2)ms,Ts—SD由术前的(147.7±22.1)ms降为(96.3±34.3)ms,IVMD由术前(59.7±35.9)ms降为(27.0±25.8)ms。LVEF由术前0.281±0.077升到0.330±0.076,LVEDD由术前(71.3±9.8)mm降为(67.3±9.5)mm。其中组1在改善左心室最大收缩延迟时间和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胸腔镜 心外膜电极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经冠状静脉植入左室心外膜电极实现不同类型起搏2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东 周阿培 +2 位作者 苏浩 徐健 严激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2-384,共3页
1病例资料例1,男,79岁,因"呼吸困难1周,伴黑朦3次"于2019年2月10日入院。20年前行二、三尖瓣膜置换术,规范口服地高辛、呋塞米、美托洛尔、华法林及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后疗效不佳。体表心电图(ECG)示:心房颤动伴三度房室传... 1病例资料例1,男,79岁,因"呼吸困难1周,伴黑朦3次"于2019年2月10日入院。20年前行二、三尖瓣膜置换术,规范口服地高辛、呋塞米、美托洛尔、华法林及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后疗效不佳。体表心电图(ECG)示:心房颤动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心室率33次/min,QRS 110ms;超声心动图(UCG):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7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4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外膜电极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原文传递
多片组合式心房心外膜标测电极的研制
5
作者 陈实培 郭明贤 《医疗装备》 2003年第3期4-5,共2页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心律失常 ,为了对房颤进行电生理机制的研究 ,需进行心房外膜多位点标测 ,电极是标测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一种心房心外膜标测电极—印刷电路板电极的制作方法 ,该方法简便、费用低廉。
关键词 多片组合式 心房 心外膜 标测电极 心房颤动 印刷电路板电极 电生理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经胸心外膜起搏导线的植入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沈法荣 王志军 +7 位作者 陈建明 黄抒伟 凌锋 俞尉 陈旭姣 吕锋 何仁良 夏瑜 《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心外膜左心室导线植入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例经静脉植入左心室导线因冠状静脉窦开口畸形而放弃的患者行经胸植入左心室心外膜导线植入。结果右心房、右心室心内膜起搏导线植入及两根心... 目的探讨经胸心外膜左心室导线植入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例经静脉植入左心室导线因冠状静脉窦开口畸形而放弃的患者行经胸植入左心室心外膜导线植入。结果右心房、右心室心内膜起搏导线植入及两根心外膜起搏导线缝合均顺利,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2周后临床症状逐渐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从术前Ⅲ、Ⅳ级提高至Ⅱ级,LVEDD从72mm减至66mm,优化程控起搏器后超声心动图描记术检查室间隔基底部与左心室侧壁间失同步性改善,第3天心外膜起搏导线阈值从术中的2.0V降为0.5V且稳定。已随访12周临床症状、心功能改善,组织多普勒显像示左心室内恢复同步化。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经胸心外膜左心室导线植入是安全、可行的,特别是对经静脉途径失败的患者,是可选择的方法之一;术中左心室导线的定位及术后的综合处理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 心外膜起搏导线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植入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心外膜电极植入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 被引量:1
7
作者 陆世春 史宏灿 +2 位作者 束余声 孙超 顾翔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心外膜电极植入同步化(CRT)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 3例心肌病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经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心衰伴心脏不同步运动,DSA下植入左室起搏电极失败后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植入左室心外膜起搏...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心外膜电极植入同步化(CRT)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 3例心肌病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经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心衰伴心脏不同步运动,DSA下植入左室起搏电极失败后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植入左室心外膜起搏电极完成CRT。术后观察血流动力学、并发症、起搏参数、监护室和住院时间、心功能状况、心电图QRS波群时限的变化、超声心动图心脏同步运动状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左室电极固定可靠,起搏阈值≤1 V。CRT治疗后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20 ms,超声心动图示心脏同步运动较术前明显好转。均于手术当日下午拔除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于术后第2日转回普通病房。病例1和2术后1周出院,术后3月心功能恢复至Ⅱ级;病例3术后第3日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予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无效,术后第7天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胸腔镜辅助植入心外膜电极CRT可用于慢性心衰的治疗,可作为介入方法失败后的选择,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胸腔镜 心外膜电极 心力衰竭
下载PDF
128道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的设计
8
作者 林都督 周拓 +2 位作者 陆唯佳 杨翠微 方祖祥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09年第3期136-138,共3页
心外膜电位标测是一种重要的心脏电生理研究方法,特别适用于房颤等复杂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的研究。128道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由柔性电极、放大器、数据采集卡以及相应的软件组成,可用于心外膜实时标测。通过对标测结果的分析可以确定心... 心外膜电位标测是一种重要的心脏电生理研究方法,特别适用于房颤等复杂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的研究。128道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由柔性电极、放大器、数据采集卡以及相应的软件组成,可用于心外膜实时标测。通过对标测结果的分析可以确定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和传导路径,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膜电位标测 电极 房颤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特殊病例处理
9
作者 王蔚 宿燕刚 +3 位作者 刘少稳 葛均波 徐德民 赵强 《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1期32-34,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心室再同步化治疗的特殊病例处理。方法对2例扩张型心肌病因冠状静脉畸形、左心室起搏电极不能达到理想起搏位置的患者采用心外科微创手术植入左心室心外膜起搏电极。结果2例患者三腔起搏器各起搏电极植入过程顺利,起搏器工作良... 目的观察心室再同步化治疗的特殊病例处理。方法对2例扩张型心肌病因冠状静脉畸形、左心室起搏电极不能达到理想起搏位置的患者采用心外科微创手术植入左心室心外膜起搏电极。结果2例患者三腔起搏器各起搏电极植入过程顺利,起搏器工作良好,起搏心率为80次/min。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均较术前改善。术后1周心功能均恢复至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无并发症。结论对经导管径路植入左心室电极失败的患者应用微创开胸左心室心外膜起搏电极植入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可行、安全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 心外膜起搏导线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植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