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2015年广州地区腹泻患儿和健康儿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流行特征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石挺丽 黄建华 +10 位作者 李秀芬 刘优招 熊益权 钟艳云 邓淑云 陈少威 张婷 钟雪珊 冯梅 陈清 俞守义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7月分别收集广州地区某综合医院腹泻患儿及健康儿童粪便标本143份、83份,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聚...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7月分别收集广州地区某综合医院腹泻患儿及健康儿童粪便标本143份、83份,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聚集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Kirby Bauer法(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四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在腹泻患儿与健康儿童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4%、3.6%;2.8%、2.4%;1.4%、1.2%;0.7%、1.2%;腹泻患儿3~7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占26.7%;然而,健康儿童中5~7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占8.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氨苄西林耐药率为52.6%~63.2%;头孢类耐药率为5.3%~21.1%;多重耐药率50.5%。结论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在腹泻患儿及健康儿童均有检出,并存在多重感染,提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是机会感染菌;除此之外,耐药及多重耐药高,应加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监测及管理抗生素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流行病学方法
原文传递
2014年金华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鸽 申屠平平 朱珈慧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7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了解金华市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基本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更为准确、充分的科学依据。方法对金华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哨点医院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4 095例,男女比例1.3... 目的了解金华市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基本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更为准确、充分的科学依据。方法对金华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哨点医院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4 095例,男女比例1.33∶1,以20~59岁年龄组为主(52.60%,2 154/4 095),职业以农民为主;采集粪便标本3 927份进行特定病原体检测,共检出致病菌120株,其中副溶血性弧菌55株、沙门菌46株、志贺菌18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株。2014年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4起,发病人数125人,以致病菌导致的感染性腹泻为主,5~8月为高发期,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结论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反映金华市食源性疾病发生处于低水平,应重点加强监测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建议进一步扩大主动监测的覆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监测 食源性致病菌 副溶血性弧菌 沙门菌 志贺菌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食物中毒
原文传递
灭活的双歧杆菌对EPEC的黏附抑制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伦永志 黄敏 +1 位作者 袁杰利 康白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 :研究灭活的青春双歧杆菌DM850 4对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EPEC)黏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与活菌比较 ,观察灭活的双歧杆菌粘附于人大肠癌CCL 2 2 9细胞后对EPEC的黏附抑制作用。结果 :用SCS或 pH5 0新鲜BS肉汤悬浮的双歧杆菌能够完... 目的 :研究灭活的青春双歧杆菌DM850 4对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EPEC)黏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与活菌比较 ,观察灭活的双歧杆菌粘附于人大肠癌CCL 2 2 9细胞后对EPEC的黏附抑制作用。结果 :用SCS或 pH5 0新鲜BS肉汤悬浮的双歧杆菌能够完全抑制EPEC的黏附 ,而仅用SCS或pH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双歧杆菌 细菌黏附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下载PDF
乳杆菌黏附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对肠上皮样细胞侵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斌 但国蓉 +1 位作者 袁静 魏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0-552,共3页
目的探讨乳杆菌对肠上皮样细胞HT29黏附的生物学保护作用。方法将乳杆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与肠上皮样细胞HT29共孵育3h后,采用活菌计数的方法来观察致病性大肠杆菌黏附肠上皮样细胞的数量;并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的含量,以观... 目的探讨乳杆菌对肠上皮样细胞HT29黏附的生物学保护作用。方法将乳杆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与肠上皮样细胞HT29共孵育3h后,采用活菌计数的方法来观察致病性大肠杆菌黏附肠上皮样细胞的数量;并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的含量,以观察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结果路氏乳杆菌JCM1081可以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对肠上皮样细胞HT29的黏附(28%)和侵袭(27.7%),并可减弱致病性大肠杆菌对细胞的损伤。乳杆菌JCM1081单独与肠上皮样细胞HT29黏附作用3h后,细胞结构正常,乳酸脱氢酶的水平没发生明显的变化,细胞活力无明显下降。结论路氏乳杆菌JCM1081通过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占位,竞争性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和侵袭,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 抑制 黏附 侵袭
下载PDF
北京地区腹泻就诊患者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高翔 赵红庆 +8 位作者 甄博珺 张兰荣 张冲 邹林 李洪军 赵爱兰 王宝兰 刘晓峰 熊衍文 《疾病监测》 CAS 2013年第5期347-350,共4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通州区腹泻就诊患者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分离株的特征。方法 eae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阳性的菌株,进行系统生化鉴定、EPEC诊断血清分型、bfpA基因PCR扩增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20株成年人腹... 目的分析北京市通州区腹泻就诊患者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分离株的特征。方法 eae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阳性的菌株,进行系统生化鉴定、EPEC诊断血清分型、bfpA基因PCR扩增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20株成年人腹泻患者EPEC分离株中,仅1株鉴定为O126血清群;4株儿童腹泻患者分离株中,仅1株鉴定为O26血清群。儿童与成年人腹泻患者EPEC分离株bfpA基因均为阴性。23株EPEC菌株的PFGE带型呈高度多态性,聚类图显示与患者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结论北京市通州区腹泻患者EPEC分离株以非典型为主,单纯通过血清群来诊断EPEC的方法,将会造成极大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原文传递
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出血性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建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292-293,294,共3页
致病性大肠杆菌 (EPEC)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特别在发展中国家。近期研究表明 ,EPEC病原与宿主细胞的作用可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局限性的粘附在上皮细胞 ;第二阶段 ,产生分泌蛋白 ;第三个阶段 ,紧密粘附和受体蛋白的作... 致病性大肠杆菌 (EPEC)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特别在发展中国家。近期研究表明 ,EPEC病原与宿主细胞的作用可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局限性的粘附在上皮细胞 ;第二阶段 ,产生分泌蛋白 ;第三个阶段 ,紧密粘附和受体蛋白的作用。一些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人的肠上皮细胞也靠粘附和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杆菌 出血性大肠杆菌 婴幼儿 腹泻 致病机理
下载PDF
苦参提取液对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吴蕊 余新超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5期665-667,共3页
目的研究苦参提取液对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标准株O10(EPECO10)感染小鼠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平均分为五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治疗组Ⅰ(高浓度,含生药浓度为0.500 g/m L)、治疗组Ⅱ(中浓度,含生药浓度为0.250 g/m L)、治疗... 目的研究苦参提取液对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标准株O10(EPECO10)感染小鼠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平均分为五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治疗组Ⅰ(高浓度,含生药浓度为0.500 g/m L)、治疗组Ⅱ(中浓度,含生药浓度为0.250 g/m L)、治疗组Ⅲ(低浓度,含生药浓度为0.125 g/m L)及空白组。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四组小鼠腹腔注射EPECO10菌液建立腹泻模型,治疗组Ⅰ、Ⅱ、Ⅲ给予不同浓度的苦参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比较五组小鼠腹泻指数、炎症评分及肠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的腹泻指数、炎症评分及肠道SOD的表达与治疗组Ⅰ、Ⅱ、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提取液可以明显减轻小鼠的腹泻症状,改善其肠道的病理表现,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腹泻 动物实验 超氧化物歧化酶 苦参
下载PDF
2014—2018年北京市人源性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耐药特征及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丽丽 张寻 陈倩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门诊腹泻病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分离株抗生素敏感性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2014—2018年北京市门诊腹泻病例EPEC分离株进行8类14种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参... 目的了解北京市门诊腹泻病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分离株抗生素敏感性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2014—2018年北京市门诊腹泻病例EPEC分离株进行8类14种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参照PulseNet中非O157大肠埃希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对不同区县不同采样时间分离的菌株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对140株菌基因组经限制性内切酶XbaⅠ酶切后进行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2014—2018年北京市门诊腹泻病例EPEC分离株总耐药率为84.8%(391/461),氨苄西林、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6.4%(294/443)、54.0%(249/461)、45.6%(210/461)。461株菌分为200种耐药谱,耐3类及3类以上抗生素的菌株数达249株(54.0%),有1株菌对7类12种抗生素耐药。常见耐药谱为萘啶酸耐药,占4.3%(20/461)。环丙沙星、萘啶酸、四环素、亚胺培南耐药率和耐药谱种类呈逐年缓慢上升趋势。其中140株菌共产生136种PFGE带型,带型分布较为分散,无优势带型,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53.3%~100.0%。结论2014—2018年北京市腹泻病例EPEC耐药情况严重,耐药谱复杂广泛,多重耐药菌株及耐药谱种类呈逐年增多趋势。菌株的基因型呈多态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脉冲场凝胶电泳 分子分型
原文传递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血清型分布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任春阳 李向阳 +1 位作者 杨锦红 周义正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79-380,共2页
目的了解临床病例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血清型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鉴定使用血清学的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WHONET 5.0软件分析药敏结果。结果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5.93%,共分离到7种血清型。... 目的了解临床病例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血清型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鉴定使用血清学的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WHONET 5.0软件分析药敏结果。结果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5.93%,共分离到7种血清型。在分离到的菌株中,ESBLs的检出率达45%。结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小儿腹泻的一种重要致病菌,应开展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合适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血清型 敏感性
下载PDF
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中湘 彭华 +1 位作者 刘培香 袁正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6期1177-1179,共3页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83例的尿液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大肠埃希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84.15%,革兰阳性球菌占14.21%,真菌占...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83例的尿液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大肠埃希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84.15%,革兰阳性球菌占14.21%,真菌占1.64%;居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63.93%)、肺炎克雷伯菌(7.65%)、屎肠球菌(4.92%)。大肠埃希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菌株70株,阳性率高达59.83%;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耐药性较高,对碳青酶烯类保持高敏感性,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和阿米卡星耐药性较低。【结论】本院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耐药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道感染 微生物学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抗药性 微生物
下载PDF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一起由艾伯特埃希菌引起的学校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11
作者 黄世旺 刘倩 +6 位作者 倪志敏 俞骅 王毅意 田瑞 高艺潇 熊衍文 方叶珍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9-804,共6页
目的了解2023年2月浙江省杭州市某学校发生的一起聚集性腹泻疫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对该起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腹泻患者肛拭子、食品留样及环境样品进行病原体快速筛查和分离鉴定,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 目的了解2023年2月浙江省杭州市某学校发生的一起聚集性腹泻疫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对该起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腹泻患者肛拭子、食品留样及环境样品进行病原体快速筛查和分离鉴定,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本次聚集性疫情共造成22人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从6例腹泻患者肛拭子中分离到eae基因阳性菌株,经进一步鉴定确证为艾伯特埃希菌。6株菌对26种抗生素均敏感,核心基因组的多位点序列分型进化分析显示6株菌单独聚为一簇,且菌株间核心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差异仅在0~1 bp之间。结论这起学校聚集性腹泻疫情是由艾伯特埃希菌引起,为中国首次报道由艾伯特埃希菌引起的聚集性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伯特埃希菌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聚集性疫情 eae基因 全基因组测序
原文传递
1株感染多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焱 罗润波 +1 位作者 刘燕坤 朱伟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2-289,共8页
旨在测定此前从断奶前仔猪粪样中分离得到的1株大肠杆菌噬菌体C6在致病性大肠杆菌上的生物学特性,并比较该噬菌体在不同致病菌上的感染特性。利用电镜形态观察和基因组测序确定其分类,用点滴法和双层平板法测定其在致病性大肠杆菌上的... 旨在测定此前从断奶前仔猪粪样中分离得到的1株大肠杆菌噬菌体C6在致病性大肠杆菌上的生物学特性,并比较该噬菌体在不同致病菌上的感染特性。利用电镜形态观察和基因组测序确定其分类,用点滴法和双层平板法测定其在致病性大肠杆菌上的宿主谱,通过噬菌斑形态、最佳感染复数(MOI)、成斑率(EOP)、吸附率、一步生长曲线以及抑菌曲线等来评价噬菌体在多株致病菌上的感染特性。结果显示:噬菌体C6可感染1株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和4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包括大肠杆菌O157(E.coli W1)、2株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 W3、STEC W5)和1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143)。通过比较噬菌体C6在4株致病菌上的各项感染特性指标发现:噬菌斑大小和成斑率E.coli W1>EPEC 143>STEC W3>STEC W5;吸附率E.coli W1>EPEC 143、STEC W3、STEC W5;最佳MOI EPEC 143、STEC W3、STEC W5>E.coli W1;液体LB中生长能力和抑菌能力E.coli W1>STEC W3>EPEC 143、STEC W5。噬菌体C6为T4样噬菌体,可感染多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在不同致病菌上的感染特性存在差异,但均能显著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噬菌体 大肠杆菌O157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感染特性 抑菌效力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流行病学调查应用
13
作者 罗小勇 杜鹏 +3 位作者 向万江 杨佳佳 陈影 王碧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78-84,共7页
【目的】建立可同时检测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E.tenella)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的双重PCR检测方法,为临床E.tenella继发EPEC病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基于E.tenella和EPEC(escV... 【目的】建立可同时检测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E.tenella)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的双重PCR检测方法,为临床E.tenella继发EPEC病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基于E.tenella和EPEC(escV)分别设计2条特异性引物,并通过退火温度、模板浓度和引物浓度等优化多重PCR的反应条件,建立2种病原体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检测贵州地区490份肉鸡、蛋鸡粪便样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方法所需模板DNA的最低浓度组合为3.5ng/μL,最佳退火温度为62℃,最佳引物浓度组合为0.1 nmol/μL。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贵州毕节样本中E.tenella和EPEC的阳性率均为36.36%,混合感染阳性率9.09%;贵州黎平仅有EPEC感染,阳性率为23%;贵州习水样本中未检测出阳性,锦屏样本中E.tenella阳性率为11.11%,EPEC阳性率为22.22%,无混合感染。总样本中E.tenella、EPEC及2种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10.20%、18.37%和2.04%。【结论】建立的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E.tenella)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和重复性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双重PCR 流行病学 快速检测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表型、基因型与多重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卢立全 刘丹 徐素梅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754-757,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表型、基因型与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230株大肠埃希菌,采用多重PCR法进行基因分型,采用改良结晶紫方法测定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并分析大肠埃希...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表型、基因型与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230株大肠埃希菌,采用多重PCR法进行基因分型,采用改良结晶紫方法测定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并分析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表型与多重耐药情况,大肠埃希菌基因型与多重耐药情况,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基因型与多重耐药的关系。【结果】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环丙沙星耐药率均较高,对哌拉西林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无耐药性;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表型分为强、中等、弱、无,分别占3.91%、31.30%、57.83%、6.96%,其中中等和弱占比较高,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越强,其多重耐药率越高;大肠埃希菌基因型中CTX-M-9基因型菌株数占比最高,为35.6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多重耐药率呈正相关(P=0.012)。【结论】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多重耐药率有关,各基因型对多种抗生素均表现为耐药,临床应合理应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抗药性 细菌 细菌/遗传学 基因型
下载PDF
肉及肉制品中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两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15
作者 史云 李业鹏 计融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 建立肉及肉制品中(EPEC)的快检方法。方法 以EPEC特异的微绒毛粘连基因(eaegene)和菌毛束形成编码基因(bfpgene)作为模板,设计两对引物对肉及肉制品中的EPEC进行特异性扩增。结果 该方法特异性好,对肉及肉制品中EPEC的最低检出... 目的 建立肉及肉制品中(EPEC)的快检方法。方法 以EPEC特异的微绒毛粘连基因(eaegene)和菌毛束形成编码基因(bfpgene)作为模板,设计两对引物对肉及肉制品中的EPEC进行特异性扩增。结果 该方法特异性好,对肉及肉制品中EPEC的最低检出量为10cfu g ,检出时间为8~17小时。结论 建立了可检测肉及肉制品中EPEC的快速、敏感、特异PCR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重PCR 肉及肉制品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下载PDF
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及耐药基因和I类整合子检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起荣 李亮 +3 位作者 占松鹤 邢刚 刘雪兰 李郁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9-241,共13页
【背景】由于抗生素的长期大量且不合理使用,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PEC)多重耐药性日趋严重。【目的】探究猪源ExPEC的耐药性及其与耐药基因和I类整合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量肉... 【背景】由于抗生素的长期大量且不合理使用,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PEC)多重耐药性日趋严重。【目的】探究猪源ExPEC的耐药性及其与耐药基因和I类整合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54株猪源ExPEC对22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依据药敏试验结果确定相关耐药基因,采用PCR方法检测染色体DNA和质粒DNA上的耐药基因及I类整合子分布情况。【结果】54株猪源ExPEC对青霉素、氟苯尼考、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高度耐药,其中52株对甲氧苄氨嘧啶、复方新诺明高度耐药,它们的MIC值均大于256μg/mL,无MBC值;对头孢唑林、四环素、头孢氨苄、大观霉素、链霉素的MIC值在1-256μg/mL之间,MBC值分别为8、16、32、64、128、256μg/mL,均可耐受11种以上抗生素,其中以耐受17种为主,占比为18.52%,耐药谱有47种。确定了7类相关耐药基因20种,染色体DNA除aph(3′)-IIa基因外的19种耐药基因均可检出,以aadA1和tetA检出率最高,所有菌株均携带5种以上耐药基因;质粒DNA除tetB、tetC、SHV、qnrA基因外的16种耐药基因均可检出,以floR和parC检出率最高,所有菌株均携带5种以上耐药基因。I类整合子在染色体DNA和质粒DNA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3%和98.15%,阳性菌株均为多重耐药。【结论】猪源ExPEC多重耐药性严重,耐药谱复杂多样,耐药基因与I类整合子在染色体DNA和质粒DNA中分布率极高,耐药性的产生与耐药基因的存在具有一定相关性,而I类整合子的存在又增加了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I类整合子
原文传递
鸭源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特征及全基因组学分析
17
作者 李俊霖 胡家萌 +6 位作者 汪骆 李佳芮 刘淏天 夏静 崔敏 邹立扣 韩新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1-707,共7页
目的了解鸭源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的耐药情况及全基因组特征,探究鸭源EPEC的致病潜力,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PCR鉴定出EPEC分离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EPEC的血清型、ST型、质粒不相... 目的了解鸭源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的耐药情况及全基因组特征,探究鸭源EPEC的致病潜力,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PCR鉴定出EPEC分离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EPEC的血清型、ST型、质粒不相容群类型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结果共鉴定出10株EPEC,血清型包括O71∶H40和O3∶H21两种;所有EPEC菌株均表现出多重耐药,对环丙沙星、链霉素、四环素、多粘菌素B最为耐药,耐药率高达100%,对头孢西丁最为敏感,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较敏感;所有菌株均携带有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耐药基因,包括bla OXA-10、bla TEM-1A、bla TEM-1B;分离株检测到多种毒力基因,与分泌系统相关的毒力基因最多,未检测到bfp基因及perABC基因。结论鸭源EPEC分离株都为非典型EPEC(aEPEC),具有多重耐药性,检测到多种质粒不相容群,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对人具有潜在致病性,需要加强对鸭源EPEC的监测以有效控制鸭源EPEC的传播,防止其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耐药性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下载PDF
江苏省某监测点家畜来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18
作者 孔筱筱 韩悦 +2 位作者 周璐 程晓庆 董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某监测点家畜来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分子特征,进而评估其潜在的致病性,为感染性腹泻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江苏省某监测点分离的家畜来源的37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菌株进行特征... 目的分析江苏省某监测点家畜来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分子特征,进而评估其潜在的致病性,为感染性腹泻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江苏省某监测点分离的家畜来源的37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菌株进行特征性分析。结果本地家畜来源的EPEC均为非典型EPEC(aEPEC),其血清型多样,携带多种与腹泻相关的毒力基因,有9种ST型且具有区域性流行特征,eae基因包含有5种亚型,β1为优势亚型,其在腹泻病人中也最为常见。结论aEPEC对公众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应在感染性腹泻的监测工作中,加强对家畜粪便及养殖环境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感染性腹泻 分子特征分析
下载PDF
2013-2014年十堰城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许丽琴 齐旭升 +4 位作者 杨子江 刘清忠 罗程 张也 曹觅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72-475,共4页
目的:了解湖北十堰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和病原监测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5岁以下儿童临床诊断为腹泻病的粪便标本进行致病菌和病毒的检测。结果:从622份... 目的:了解湖北十堰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和病原监测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5岁以下儿童临床诊断为腹泻病的粪便标本进行致病菌和病毒的检测。结果:从622份粪便标本共检阳性标本413例,阳性率为66.39%(413/622),其中轮状病毒246例、诺如病毒90例、札如病毒19例、星状病毒11例,致腹泻大肠埃希菌29例。轮状病毒发病高峰在10月至次年的1月,感染对象主要为6月-2岁婴幼儿;诺如病毒发病高峰在11月至次年1月,感染病毒的对象主要为6—12月婴幼儿,札如病毒、星状病毒感染无明显季节特征;细菌性腹泻发病高峰在5—9月,致腹泻大肠埃希菌为细菌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感染对象主要为3~5岁婴幼儿。结论:2013—2014年湖北十堰城区感染性腹泻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轮状病毒为2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致腹泻大肠埃希菌为3—5岁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轮状病毒 诺如病毒 致腹泻大肠埃希菌 儿童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纯化黏附素对ETEC和EPEC黏附肠上皮细胞的竞争抑制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钟世顺 张振书 +3 位作者 赖卓胜 王群英 杨玉捷 王继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产毒性大肠杆菌 (ETEC)和致病性大肠杆菌 (ETEC)黏附肠上皮Lovo细胞的竞争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黏附试验计数肠上皮Lovo细胞黏附的细菌数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除黏附素浓度为 1μg/ml和 5 μg/ml时不...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产毒性大肠杆菌 (ETEC)和致病性大肠杆菌 (ETEC)黏附肠上皮Lovo细胞的竞争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黏附试验计数肠上皮Lovo细胞黏附的细菌数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除黏附素浓度为 1μg/ml和 5 μg/ml时不能明显抑制ETEC和EPEC对Lovo细胞的黏附外 ,10 μg/ml、2 0 μg/ml、30 μg/ml浓度组均能明显抑制ETEC和EPEC对Lovo细胞的黏附 ,且随浓度的逐渐增加 ,这种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裂菌属 黏附素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细菌黏附 肠上皮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