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多发转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姝兰 杨彬 +2 位作者 胡永友 向刚 余飞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9期1596-1598,1607,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多发转移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多排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将其作为对照组,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并作为观察组,分析MSCT的...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多发转移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多排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将其作为对照组,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并作为观察组,分析MSCT的诊断效能、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在MSCT参数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转移47例、未转移31例,对照组转移42例,未转移36例,敏感率为89.36%(42/47),特异性为86.11%(31/36),准确性为93.59%(73/78);N0-N4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有所差异;转移淋巴结的强化程度高于非转移淋巴结(P<0.05),但在短径、长径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SCT对胃癌淋巴结多发转移的诊断效果较好,对病理分期的判断准确性高,可指导手术对淋巴结的清扫,提升手术根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增强扫描 胃癌 淋巴结多发转移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胃腺癌患者CT分期及血管密度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400-402,共3页
目的:观察胃腺癌患者螺旋CT强化与CD34标记的血管表达的关系,关注其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胃腺癌的患者85例作为观察组,对其行CT增强扫描,手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CD34的表达,计... 目的:观察胃腺癌患者螺旋CT强化与CD34标记的血管表达的关系,关注其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胃腺癌的患者85例作为观察组,对其行CT增强扫描,手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CD34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观察其表达的关系。结果:螺旋CT分期和CD34标记的血管密度与胃癌的体积、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胃腺癌中螺旋CT扫描的强化值与CD34标记的血管密度呈正相关。结论:胃癌患者积极进行螺旋CT强化扫描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螺旋ct强化 CD34 血管密度 影像学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急诊观察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亚想 郭东辉 +1 位作者 陈山 王金福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点,明确观察对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分析43例主动脉夹层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 主要首发症状为左背部持续剧烈疼痛,增强CT诊断符合率高(100%),内科...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点,明确观察对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分析43例主动脉夹层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 主要首发症状为左背部持续剧烈疼痛,增强CT诊断符合率高(100%),内科保守治疗29例,血管内介入治疗2例,外科成功进行手术l0例,随访3~35个月,临床症状均消失或减轻,无再发夹层,死亡2例.结论 以突发胸痛就诊,应考虑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增强CT是确诊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药物治疗的首要问题是稳定高血压和控制心率,手术治疗是彻底治愈的根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增强ct 诊断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主动脉夹层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卢峰 王发祥 +1 位作者 柏广富 诸靖 《临床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11-12,共2页
目的提高对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的认识水平,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分析31例主动脉夹层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占80%以上,主要首发症状为突发性撕裂样疼痛,增强CT诊断符合率... 目的提高对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的认识水平,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分析31例主动脉夹层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占80%以上,主要首发症状为突发性撕裂样疼痛,增强CT诊断符合率高(100%)。结论以突发胸痛就诊,尤其有高血压者,必须考虑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增强CT是确诊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药物治疗的首要问题是稳定高血压和控制心率,手术治疗是彻底治愈的根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 增强ct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急诊观察分析
5
作者 陈亚想 郭东辉 +1 位作者 陈山 王金福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6期962-963,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点,明确观察对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分析43例主动脉夹层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主要首发症状为左背部持续剧烈疼痛,增强CT诊断符合率高(100%),内科...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点,明确观察对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分析43例主动脉夹层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主要首发症状为左背部持续剧烈疼痛,增强CT诊断符合率高(100%),内科保守治疗29例,血管内介入治疗2例,外科成功进行手术10例,随访3~35个月,临床症状均消失或减轻,无再发夹层,死亡2例。结论:以突发胸痛就诊,应考虑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增强CT是确诊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药物治疗的首要问题是稳定高血压和控制心率,手术治疗是彻底治愈的根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增强ct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增强螺旋CT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6
作者 刘池拽 师天雄 +3 位作者 邓建伟 郑炳行 胡锡祥 缪健航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4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增强螺旋CT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总结淋巴结大小、位置、形态,强化等特征。结果40例中36例诊断为淋巴结转移癌,其中转移淋巴结分布为在芋... 目的探讨增强螺旋CT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总结淋巴结大小、位置、形态,强化等特征。结果40例中36例诊断为淋巴结转移癌,其中转移淋巴结分布为在芋区34例,Ⅳ区36例,Ⅱ区8例,遇区18例,吁区1例、淋巴结大小平均8.7 mm。转移淋巴结不均匀强化32例、边界不清18例,钙化3例。结论增强螺旋CT可敏感的发现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对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 转移 增强螺旋ct
下载PDF
肝脏多发血管瘤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7
作者 贾维维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多发血管瘤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0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30例肝脏多发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分析CT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 30例... 目的探讨肝脏多发血管瘤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0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30例肝脏多发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分析CT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 30例多发血管瘤患者平扫显示病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阴影,且病灶内部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呈斑状或结节状明显强化,强化程度和腹部主动脉接近;门静脉期病灶强化向中心延伸;延迟期出现完全强化或部分强化,密度均高于或等于肝实质。结论肝脏多发血管瘤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大部分病灶有典型影像学特征,在诊断和鉴别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多发血管瘤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三期增强CT表现与病理分化程度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黄峥峥 郑穗生 +2 位作者 王龙胜 相丽 赵红 《安徽医学》 2015年第12期1478-148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PCCCL)三期增强CT表现与病理分化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9个经病理证实病灶三期增强CT表现,并与其病理分化程度进行对照。结果 1个病灶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呈稍高密度,延迟期为低密度,病理为低分化;另... 目的探讨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PCCCL)三期增强CT表现与病理分化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9个经病理证实病灶三期增强CT表现,并与其病理分化程度进行对照。结果 1个病灶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呈稍高密度,延迟期为低密度,病理为低分化;另3个平扫及三期增强较邻近正常肝实质为低密度,病理示1个为中分化,2个为高-中分化;余5个"快进快出"病灶均为低分化。结论 PCCCL三期增强CT相对肝实质呈低密度者多见于中高分化小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期增强ct 透明细胞癌 肝细胞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田转明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9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中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8例肝血管瘤在螺旋CT平扫后进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临床资料。扫描范围:全肝,均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时扫描。层厚为5~10mm,pitch=1.5,采用团注法,流速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中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8例肝血管瘤在螺旋CT平扫后进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临床资料。扫描范围:全肝,均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时扫描。层厚为5~10mm,pitch=1.5,采用团注法,流速2.0~3.0mL/s,对比剂为静脉注入100mL碘海醇,开始注射后延时30~35s扫描动脉期和延时65~70s扫描静脉期,延迟期延时3~10min,或多次病灶定位延迟扫描。结果大多数肝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椭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界较清楚。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结节,环形及斑片状强化63个,门脉期对比剂逐渐向病灶中心充填,13个无明显强化病灶开始强化。延迟扫描见造影剂进一步向病灶中心填充,68个病灶完全填充为等密度,其余8个病灶部分充填。结论肝血管瘤螺旋CT三期增强的各期大多数有典型特点,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CT扫描尤其是螺旋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肝血管瘤是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 肝血管瘤 价值分析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乔云峰 王冬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第19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统计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61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详细记录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等。结果 61名患者中,有6例患者由于误诊、漏诊错... 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统计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61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详细记录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等。结果 61名患者中,有6例患者由于误诊、漏诊错过了宝贵的治疗急救时间导致最终死亡,本组患者存活率为90.2%。结论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治辅助检查工具推荐肺增强螺旋CT,对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用以抗凝联合栓治疗具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肺增强螺旋ct 溶栓治疗
下载PDF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3例S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常规CT平扫及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以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3例S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常规CT平扫及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以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比较良恶性结节不同时期的CT值;比较良恶性结节的CT征象检出率。结果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中,恶性48例(真恶性45例,假恶性3例),良性55例(真良性53例,假良性2例);常规CT平扫中,恶性48例(真恶性35例,假恶性13例),良性55例(真良性43例,假良性12例)。以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恶性肺结节的诊断敏感度95.74%、特异度94.64%、准确度95.15%、恶性预测值93.75%、良性预测值96.36%均高于常规CT平扫的74.47%、76.79%、75.73%、72.92%、78.18%(P<0.05)。恶性结节在平扫期、增强后15 s的CT值与良性结节相当(P>0.05),而恶性结节在增强后30、60、120、180、240、300 s的CT值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恶性结节空泡征、棘突征检出率与良性结节相当(P>0.05);但恶性结节磨玻璃征、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胸膜凹陷检出率分别为29.79%、61.70%、55.32%、44.68%、40.43%,均高于良性结节的3.57%、28.57%、16.07%、14.29%、7.14%(P<0.05)。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从CT值、CT征象上能有效鉴别良恶性结节,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 良恶性 鉴别诊断
下载PDF
CEUS和增强螺旋CT对原发性肝细胞癌TACE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
12
作者 韩宗宝 李希 +1 位作者 梁子懿 王仁贵 《中国辐射卫生》 2024年第5期600-606,共7页
目的分析对比增强超声(CEUS)和增强螺旋CT应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患者,对其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治疗的PHC患者108例(122个病灶),... 目的分析对比增强超声(CEUS)和增强螺旋CT应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患者,对其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治疗的PHC患者108例(122个病灶),均给予TACE治疗,治疗后进行CEUS、增强螺旋CT检查,用以评估肿瘤病灶的灭活情况,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决策树模型综合评估CEUS、增强螺旋CT、二者联合对PHC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79个病灶残留(阳性),43个病灶彻灭活(阴性)。ROC曲线分析显示,CEUS、增强螺旋CT、二者联合评估PHC疗效的AUC分别为0.975、0.918、0.994,CEUS、二者联合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实际应用准确性高于增强螺旋CT(P<0.05)。以PHC疗效为因变量,以CEUS、增强螺旋CT、二者联合为自变量分别构建PHC疗效决策树诊断模型,误判率分别为3.3%、10.7%、0.8%,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6.7%、89.3%、99.2%。结论CEUS、CEUS联合增强螺旋CT对PHC治疗疗效均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对比增强超声 增强螺旋ct 疗效 评估
原文传递
非增强螺旋CT扫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涛 吴小平 陈亮 《当代医学》 2018年第6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非增强螺旋CT扫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非增强螺旋CT进行扫描诊断,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非增强螺旋CT检查方式对急性阑... 目的探讨非增强螺旋CT扫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非增强螺旋CT进行扫描诊断,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非增强螺旋CT检查方式对急性阑尾炎进行诊断,较术后病理诊断存在一定的差异,诊断准确率为93.3%。存在2例漏诊或者误诊现象。结论对急性阑尾炎进行非增强螺旋CT扫描具有一定的诊断的准确性,但是在运用时要注意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强螺旋ct 急性阑尾炎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诊断中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永杰 徐健华 《航空航天医药》 2005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血管瘤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应用方法。方法 :搜集 5 0例肝血管瘤患者行螺旋CT普通扫描后进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资料。扫描范围 :全肝 ,层厚 8mm ,p =1.5 ;均采用高压注射器团注法单相期注射离子型或非...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血管瘤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应用方法。方法 :搜集 5 0例肝血管瘤患者行螺旋CT普通扫描后进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资料。扫描范围 :全肝 ,层厚 8mm ,p =1.5 ;均采用高压注射器团注法单相期注射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造影剂 80 -10 0ml( 1.5 -2 .0ml/kg) ,流率为 2 .5-3 .5ml/s ,扫描延迟时间为 :肝动脉期 :2 0 -3 0S ;门静脉期 :60 -70S ;延迟扫描分两步走 ,第一次延迟时间为3 -5min第二次延迟时间为 :10 -15min。结果 :螺旋CT普通扫描 :表现为肝内边界较清楚的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 :病灶大于 1cm的 44例 ,其中大于 5cm的 12例 ,均可见典型的肝血管瘤的CT表现。其中l5例为多发 ,而其中 5例是在倒置期中检出小于 1cm的多发病灶。单发小于 1cm者 6例 ,虽无明显肝动脉期结节样强化 ,但具有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典型改变。结论 :肝血管瘤在三期增强各期中大多数有典型表现 ,根据肝血管瘤的强化特点将期强化过程分为四期 ,即边缘结节强化期、向内部充填期、密度倒置期、等密度期。根据增强各个时期病灶的动态变化特点即可定性诊断 ,而且在显示病灶全貌尤其对倒置期的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 肝血管瘤
下载PDF
胃癌CT测量一致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迟永堃 唐磊 +3 位作者 陈颖 李艳玲 孙应实 张晓鹏 《当代医学》 2010年第8期22-27,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测量者间观察同一胃癌CT征象时,观察与测量相关参数的一致性水平,并探讨造成组间测量差异的原因。方法选取接受腹部增强CT检查的胃癌初诊病人50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57.72岁)。两名医师采用独立盲法... 目的评价不同测量者间观察同一胃癌CT征象时,观察与测量相关参数的一致性水平,并探讨造成组间测量差异的原因。方法选取接受腹部增强CT检查的胃癌初诊病人50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57.72岁)。两名医师采用独立盲法进行图像复阅并测量。记录胃癌癌肿的厚度、浆膜浸润情况、最大层面癌肿范围、癌肿强化方式及门脉期CT值。采用kappa检验、Blandand Altman法及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两位阅片者间测量的一致性。结果在胃癌癌肿CT测量的五个参数中,仅有判断是否存在浆膜浸润的一致性相对较高,两位阅片者的Kappa值为0.735,为高度一致性。其余参数的测量一致性为差~中度,癌肿厚度、范围、强化方式及门脉期CT值的测量kappa值分别为:0.497、0.245、0.199、0.153。癌肿厚度、范围及门脉期CT值的平均差分别为-1.2mm,-11.2mm,0.1HU;95%的一致性限度分别为-8.4mm~6.0mm,-63.8mm~41.3mm,-54.6HU~54.9HU。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36,0.785,0.388。结论螺旋CT对判断胃癌浆膜侵犯的一致性相对较高,优于其他参数的测量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螺旋ct 胃癌 观察者间 一致性
下载PDF
增强螺旋CT扫描联合G-17、MG7-Ag水平检测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志娟 马艳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5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究增强螺旋CT扫描联合胃泌素-17(G-17)、抗原MG7(MG7-Ag)水平检测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00例胃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病变组(172例),癌前病变组(87例)和早期胃癌组(41例);选择同期50... 目的探究增强螺旋CT扫描联合胃泌素-17(G-17)、抗原MG7(MG7-Ag)水平检测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00例胃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病变组(172例),癌前病变组(87例)和早期胃癌组(41例);选择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的胃肠道动脉期、门静脉期CT值和血清G-17、MG7-Ag水平,并分析其联合检测的筛查效能。结果早期胃癌组的动脉期CT值大于癌前病变组、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门静脉期CT值和血清G-17、MG7-Ag水平>癌前病变组>良性病变组>对照组。动脉期、门静脉期CT值和血清G-17、MG7-Ag水平均是早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动脉期、门静脉期CT值和血清G-17、MG7-Ag水平联合检测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灵敏度达92.7%,特异度达94.5%。结论增强螺旋CT动脉期、门静脉期CT值联合血清G-17、MG7-Ag水平检测在早期胃癌筛查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提高早期胃癌筛查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增强螺旋ct扫描 胃泌素-17 抗原MG7
下载PDF
动态增强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宏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3期27-29,共3页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良恶性中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阳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IPMN患者,均行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增强螺旋CT鉴别诊断I...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良恶性中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阳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IPMN患者,均行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增强螺旋CT鉴别诊断IPMN良恶性的效果。结果:109例IPMN患者中,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65例,良性44例;动态增强螺旋CT共检出63例恶性;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IPMN恶性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93.18%、准确率为92.66%、阳性预测值为95.24%、阴性预测值为89.13%;Kappa检验显示,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结果与“金标准”的检查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49);恶性IPMN的肿瘤最大径≥50 mm、有胆管扩张、壁结节≥5 mm、主胰管扩张≥7 mm占比高于良性IPM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能够鉴别出IPMN的良恶性,而不同性质的IPMN患者,其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 良恶性 灵敏度
下载PDF
非增强螺旋CT定位联合C臂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治疗复杂肾结石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立城 徐忠华 +3 位作者 张英晨 王学廷 丁吉阳 程玉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74,78,共5页
目的探讨非增强螺旋CT定位联合C型臂在复杂肾结石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复杂肾结石患者术前模拟术中体位行螺旋CT扫描定位(CT组),术中联合C臂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与同期38例复杂肾结石直接C臂定位者(C臂组)进行比较。结... 目的探讨非增强螺旋CT定位联合C型臂在复杂肾结石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复杂肾结石患者术前模拟术中体位行螺旋CT扫描定位(CT组),术中联合C臂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与同期38例复杂肾结石直接C臂定位者(C臂组)进行比较。结果 CT组与C臂组比较,平均穿刺次数[(1.27±0.56)次/侧vs(2.28±1.19)次/侧,P<0.01]、通道建立时间[(5.51±2.31)min/侧vs(11.36±6.15)min/侧,P<0.01]、C臂使用次数[(2.53±0.77)次/侧vs(7.44±1.87)次/侧,P<0.01]及医生、患者术中X线暴露时间[(0.32±0.73)min/侧vs(0.53±0.28)min/侧,P<0.05&(0.43±0.72)min/侧vs(0.72±0.28)min/侧,P<0.01]均明显低于C臂组。结论非增强螺旋CT定位联合C臂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治疗复杂肾结石有助于提高经皮肾穿刺成功率,并减少术中C臂的应用、降低术中X线辐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强螺旋ct扫描 C型臂 穿刺定位 复杂肾结石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5期6-7,共2页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影像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诊断标准选择88例患者为观察组,进行CT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分析,并与同时期的82例单纯肺栓塞患者组...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影像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诊断标准选择88例患者为观察组,进行CT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分析,并与同时期的82例单纯肺栓塞患者组成的对照组的CT增强扫描影像表现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肺野楔形密度增高、中央肺动脉扩张、血管完全性阻塞、血管壁不规则增厚、支气管动脉扩张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螺旋CT肺血管造影能清晰的显示肺动脉内的充盈缺损情况,其运用能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栓塞 螺旋ct增强扫描 影像表现
下载PDF
30例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
20
作者 徐晓雯 严军 《河南中医》 2014年第B11期347-348,共2页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对肺动脉栓塞的认识,早期发现肺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心动图、外周血管超声及螺旋增强CT 肺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与多种影像学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9 年3 月-2012 年9 月确诊的30 例肺动脉栓塞病例,对...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对肺动脉栓塞的认识,早期发现肺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心动图、外周血管超声及螺旋增强CT 肺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与多种影像学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9 年3 月-2012 年9 月确诊的30 例肺动脉栓塞病例,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结果,D-二聚体等结果进行临床分析与总结.结果:30 例患者中,呼吸困难为最主要临床症状,占86%.90%患者D-二聚体升高,有3 例患者D-二聚体检查阴性,高频超声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7 例,超声心动图显示血栓而直接诊断6 例,大部分患者胸片检查正常,全部病例行螺旋增强CT 肺动脉造影并明确诊断.结论:呼吸困难是肺动脉栓塞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最易发生PE 的基础疾病,下肢静脉超声、超声心动图、D-二聚体可作为常规筛选检查,结合胸部CT 肺动脉造影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D-二聚体 超声心动图 外周血管超声 螺旋增强ct肺动脉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