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7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物驱提高驱油效率机理及驱油效果分析 被引量:111
1
作者 宋考平 杨二龙 +1 位作者 王锦梅 隋新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74,共4页
根据分子动力学基本原理 ,描述了聚合物驱过程中驱油的分子作用力 ,经与水驱的分子作用力对比证明 ,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是聚合物分子与原油分子摩擦力和撞击力的宏观表现 ,聚合物驱能够提高驱油效率。对大庆油田北一区断西试验区相距 3... 根据分子动力学基本原理 ,描述了聚合物驱过程中驱油的分子作用力 ,经与水驱的分子作用力对比证明 ,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是聚合物分子与原油分子摩擦力和撞击力的宏观表现 ,聚合物驱能够提高驱油效率。对大庆油田北一区断西试验区相距 3 0m检查水驱效果的北 1 6 检 2 7井和检查聚合物驱效果的北 1 6 检 2 6井进行了密闭取心资料研究 ,由岩心剩余油饱和度密度分布曲线发现 ,聚合物驱较水驱达到残余油饱和度的岩心比例明显增高 ,高含油饱和度的岩心比例明显降低。从而证明 :在相近条件下 ,聚合物驱较水驱既能扩大波及体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驱油效率 提高采收率 剩余油分布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夹层分布模式及其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7
2
作者 王延章 林承焰 +2 位作者 温长云 吴忠新 青强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0,共5页
在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从夹层描述入手,结合梁家楼南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夹层的形态、分布位置、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对夹层类型进行了分类,描述出了上部凸形、上部凹形、上部板状、中部凸型、... 在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从夹层描述入手,结合梁家楼南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夹层的形态、分布位置、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对夹层类型进行了分类,描述出了上部凸形、上部凹形、上部板状、中部凸型、中部凹型、中部板型、下部凸型、下部凹型、下部板型、楔状、弧状11种夹层分布模式,并且分别阐述了其对剩余油的不同控制作用,提出了上部凸型夹层剩余油最富集,中部凹型夹层剩余油分布最差。从挖潜方法来看,上部夹层封堵的剩余油宜采用水平井和堵水技术来挖潜,中部夹层封堵的剩余油宜采用不稳定注水方法来挖潜,上部和下部夹层封堵的剩余油宜采用堵水结合补孔措施来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 剩余油 分布模式 提高采收率 梁家楼油田
下载PDF
CO_2驱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55
3
作者 张德平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5-79,共5页
CO2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幅度已经超出了其本身自然变动的范围,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CO2的地质处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注入油气田,不但封存了CO2,而且还可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国外注CO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 CO2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幅度已经超出了其本身自然变动的范围,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CO2的地质处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注入油气田,不但封存了CO2,而且还可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国外注CO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已在低渗透油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中国低渗透油藏自然产能低、地层能量不足、地层压力下降快等引起采收率低的现状,在分析CO2混相和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机制的基础上,系统整理和归纳了CO2驱油技术中混相驱和非混相驱两种作用方式的研究现状。通过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注CO2驱提高采收率应用情况分析指出,CO2作为一种有效的驱油剂,CO2驱能得到明显的增油降水和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总结了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应积极开展注CO2驱油技术的研究和现场试验的建议,并对CO2驱油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混相驱 非混相驱 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
原文传递
陆相高含水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实践 被引量:53
4
作者 李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6-399,共4页
总结了以胜利油田为典型代表的我国东部高含水油田提高水驱采收率的技术实施经验,通过室内物理模拟水驱油实验和数学模拟计算,揭示了剩余油富集区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低级序断层、夹层和储层优势通道是高含水油田剩余... 总结了以胜利油田为典型代表的我国东部高含水油田提高水驱采收率的技术实施经验,通过室内物理模拟水驱油实验和数学模拟计算,揭示了剩余油富集区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低级序断层、夹层和储层优势通道是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富集的主要地质控制因素。利用低级序断层描述与预测、夹层描述与预测、河流相储层构型以及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等剩余油分布研究技术,在高含水砂岩油藏预测出了由低级序断层和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富集区,辅以精细开发调整、复杂结构井等针对性的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分析并指出了老油田提高水驱采收率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技术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水驱油藏 河道砂 剩余油富集区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现状 被引量:44
5
作者 贾凯锋 计董超 +1 位作者 高金栋 王世璐 《非常规油气》 2019年第1期107-114,61,共9页
CO_2驱油技术是目前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关键的技术之一,也是CO_2资源化利用降低排放量的有效手段。随着美国、加拿大等国的CO_2驱油项目大获成功,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研究投入也越来越大。然而我国陆相沉积的特殊性决定了油藏条件较国... CO_2驱油技术是目前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关键的技术之一,也是CO_2资源化利用降低排放量的有效手段。随着美国、加拿大等国的CO_2驱油项目大获成功,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研究投入也越来越大。然而我国陆相沉积的特殊性决定了油藏条件较国外不同,我国低渗透储量巨大,如何在低渗透油藏中成功应用CO_2驱油技术是关键所在。本文围绕CO_2驱油技术的驱油机理、油藏筛选标准、室内研究及低渗透油藏的CO_2注入方式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指出了目前CO2驱油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油 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 筛选标准
下载PDF
内源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程海鹰 王修林 +2 位作者 徐登霆 马光东 汪卫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4,110,共5页
为了探讨在胜利油田沾3区块注入以玉米浆为主的营养物刺激内源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从而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用MPN法对油藏内源微生物的群落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在模拟油藏条件下进行了内源微生物培养实验和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腐生菌... 为了探讨在胜利油田沾3区块注入以玉米浆为主的营养物刺激内源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从而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用MPN法对油藏内源微生物的群落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在模拟油藏条件下进行了内源微生物培养实验和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腐生菌、烃类氧化菌、发酵菌等是油藏中存在的主要微生物群落;注入玉米浆可以有效刺激内源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产生表面活性剂和生物气,有利于驱油;硝酸铵可以有效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向岩心注入0.4PV的营养物,玉米浆浓度10~20mL/L,并关闭培养10~20d后,采收率提高约8%。实验证明,利用内源微生物提高沾3区块采收率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浆 内源微生物 提高采收率 微生物群落 培养
下载PDF
CO_2驱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41
7
作者 仵元兵 胡丹丹 +2 位作者 常毓文 刘照伟 胡松昊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0年第1期36-39,54,共5页
国外注CO2混相和非混相驱油技术已在低渗透油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阐述CO2混相和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原理基础上,系统整理和归纳了实施CO2驱油藏的适应性和混相驱、非混相驱筛选标准。通过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注CO2驱提高采收率应... 国外注CO2混相和非混相驱油技术已在低渗透油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阐述CO2混相和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原理基础上,系统整理和归纳了实施CO2驱油藏的适应性和混相驱、非混相驱筛选标准。通过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注CO2驱提高采收率应用情况分析,指出CO2驱能起到明显的增油降水和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提出应积极开展注CO2驱油技术的研究和现场试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提高采收率 油藏适应性 筛选标准 应用现状
下载PDF
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性质及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赖南君 叶仲斌 +1 位作者 周扬帆 贾天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3-65,共3页
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是亲水性大分子链上带有少量疏水基团的水溶性聚合物,当其溶液浓度达到临界缔合 浓度时,会出现疏水效应,强烈影响该聚合物溶液的性质,使其与一般聚合物溶液大相径庭。室内研究表明,该聚 合物溶液具有优良的增粘效应... 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是亲水性大分子链上带有少量疏水基团的水溶性聚合物,当其溶液浓度达到临界缔合 浓度时,会出现疏水效应,强烈影响该聚合物溶液的性质,使其与一般聚合物溶液大相径庭。室内研究表明,该聚 合物溶液具有优良的增粘效应、耐温、抗盐和抗剪切性能。针对胜利油区Ⅱ类聚合物驱潜力油藏的地质特点,在室 内用填砂管模型和真实岩心研究了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的驱油效率,结果表明在高温、高粘度、高矿化度油藏条件 下,新型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可提高采收率7.62%以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采收率 溶液性质 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 聚合物溶液 抗剪切性能 溶液浓度 疏水效应 室内研究 地质特点 聚合物驱 胜利油区 驱油效率 油藏条件 高矿化度 分子链 亲水性 高粘度 耐温 抗盐 岩心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李海波 侯吉瑞 +4 位作者 李巍 苑登御 张丽 姜瑜 苑玉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3-96,106,共5页
为了探索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水驱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设计并制作了满足相似性条件的宏观可视化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了缝洞型油藏底水驱后氮气驱与氮气泡沫驱开采剩余油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底水驱... 为了探索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水驱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设计并制作了满足相似性条件的宏观可视化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了缝洞型油藏底水驱后氮气驱与氮气泡沫驱开采剩余油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底水驱后,剩余油主要以阁楼油的形式存在于高部位溶洞以及局部构造高部位;底水驱后氮气驱与氮气泡沫驱可分别提高采收率30.44%和39.10%;氮气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主要是通过氮气与原油的重力分异作用顶替阁楼油,但氮气的高流度同时也使得氮气驱易发生气窜;氮气泡沫驱则在氮气驱提高采收率的基础上,通过泡沫对气体的流度控制和阻力效应,抑制气窜,进一步扩大气体的波及体积,同时,氮气泡沫驱具有更高的洗油效率,从而得到比氮气驱更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可视化物理模型 氮气驱 氮气泡沫驱 提高采收率 塔河油田
下载PDF
大型低渗-致密气田井网加密提高采收率对策——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为例 被引量:32
10
作者 贾爱林 王国亭 +3 位作者 孟德伟 郭智 冀光 程立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02-813,共12页
提高采收率是中国低渗-致密气田稳产期间面临的核心问题,确定合理的加密井网是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的关键。通过明确苏里格气田有效储层规模尺度与4种空间组合类型,评价指出气田动静储量比仅为15.3%,储量动用程度低剩余储量规模大,划分出... 提高采收率是中国低渗-致密气田稳产期间面临的核心问题,确定合理的加密井网是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的关键。通过明确苏里格气田有效储层规模尺度与4种空间组合类型,评价指出气田动静储量比仅为15.3%,储量动用程度低剩余储量规模大,划分出直井未动用、水平井遗留和井间剩余3种剩余储量类型。提出了井网加密是提高井间剩余储量动用程度的有效措施,构建了采收率、采收率增量、平均气井产量、加密井增产气量、产量干扰率等井网加密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了合理加密井网需满足的标准。结合地质模型、数值模拟、密井网试验数据验证等手段综合评价认为,合理加密井网应与有效储层组合类型相匹配、与气价及成本条件密切相关。在目前气价波动范围及经济技术条件下,苏里格气田采用4口/km2的加密井网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致密气田 储量动用程度 剩余储量 提高采收率 井网加密 合理井网
原文传递
侧钻水平井开采剩余油的三维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家禄 江如意 +1 位作者 蒋志祥 刘玉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56,共7页
研究了水平井开采物理模拟的相似准则,设计了三维油藏相似比例模型,建立了水平井开采三级油藏物理模拟系统。该系统既能在高温高压模拟油藏条件下研究水平井开采机理,又能在常温常压下研究水平井开采机理和油藏内流体流动。在水平井... 研究了水平井开采物理模拟的相似准则,设计了三维油藏相似比例模型,建立了水平井开采三级油藏物理模拟系统。该系统既能在高温高压模拟油藏条件下研究水平井开采机理,又能在常温常压下研究水平井开采机理和油藏内流体流动。在水平井开采三维油藏物理模拟系统上进行了侧钻水平井开采的实验研究,分析了侧钻水平井开采曲线变化规律,比较了侧铅水平井与直井的开采效果,研究了侧钻水平井的侧钻时机、开采速度、水平段长度等对开采效果的影响。侧钻水平井确实能提高开采效果,延长注水油藏的生产寿命,提高最终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钻水平井 三维物理模拟 提高采收率 开采 剩余油
下载PDF
油藏条件下溶解CO_2的稀油相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振泉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45,48,共4页
以胜利大芦湖油田樊 12 4区块稀油油藏为例 ,利用高温高压PVT物性分析仪 ,通过CO2 对地层油的膨胀降粘、多次脱气和多次接触实验 ,研究了用不同量CO2 饱和的稀油相特性 ,给出了大量CO2 溶解引起的原油相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 ,解释了CO2 ... 以胜利大芦湖油田樊 12 4区块稀油油藏为例 ,利用高温高压PVT物性分析仪 ,通过CO2 对地层油的膨胀降粘、多次脱气和多次接触实验 ,研究了用不同量CO2 饱和的稀油相特性 ,给出了大量CO2 溶解引起的原油相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 ,解释了CO2 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CO2 可有效地使地层原油膨胀 ,改善原油的流动特性。同时还可大量萃取地层油中的轻烃 ,使气相不断富化 ,从而达到动态混相 ,最终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油工艺 地层 原油 膨胀系数 采收率 临界点 凝固点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利用微生物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 被引量:18
13
作者 石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6-58,共3页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0%(OOIP)以上。目前年产油量已突破千万吨,成为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措施。尽管如此,聚合物驱后油层中仍剩有50%左右的原油未被采出,如何开采这部分剩余油...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0%(OOIP)以上。目前年产油量已突破千万吨,成为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措施。尽管如此,聚合物驱后油层中仍剩有50%左右的原油未被采出,如何开采这部分剩余油是油田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针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油藏的物化环境,筛选出了以聚合物和原油为营养源的菌种,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单独微生物驱可提高采收率5%,微生物与化学驱结合可提高采收率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 微生物 聚丙烯酰胺 模型驱油 营养源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稠油油藏蒸汽-泡沫驱油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17
14
作者 程林松 肖双爱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3-466,共4页
 以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结果为基础,对稠油油藏蒸汽 泡沫驱的渗流机理及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现象进行了研究,在常规热采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蒸汽泡沫驱数学模型,建立了考虑蒸汽泡沫驱的新热采模型,拓展了热采模型的应用范围.模型中考虑了表...  以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结果为基础,对稠油油藏蒸汽 泡沫驱的渗流机理及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现象进行了研究,在常规热采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蒸汽泡沫驱数学模型,建立了考虑蒸汽泡沫驱的新热采模型,拓展了热采模型的应用范围.模型中考虑了表活剂浓度、非凝析性气体含量、地层非均质性等影响因素.针对辽河高升油田高二、三区高3456井组油层埋藏较深、油层有效厚度较大的特点,对蒸汽泡沫复合驱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其敏感因素及其可行性,并对蒸汽泡沫复合驱提高厚层稠油油藏的采收率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采收率 数值模拟 油藏 蒸汽-泡沫驱油 渗流机理
下载PDF
高温高压条件下油藏内源微生物微观驱油机理 被引量:23
15
作者 朱维耀 夏小雪 +3 位作者 郭省学 李娟 宋智勇 曲国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8-535,共8页
为研究内源微生物微观驱油机理,在模拟油藏高温高压(60℃、10 MPa)条件下,以油田提取的内源微生物群落及其代谢产物作为驱油介质,利用研制的微观仿真光刻蚀可视模型,对水驱、微生物驱油过程中剩余油形态及流动特征进行显微观察和分析;... 为研究内源微生物微观驱油机理,在模拟油藏高温高压(60℃、10 MPa)条件下,以油田提取的内源微生物群落及其代谢产物作为驱油介质,利用研制的微观仿真光刻蚀可视模型,对水驱、微生物驱油过程中剩余油形态及流动特征进行显微观察和分析;并应用测试和图像处理技术,定量考察微生物微观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压油藏条件下,内源微生物具有一定活性,且驱油效果较好;微生物被激活后,能有效启动不同类型剩余油,并可与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水驱所无法波及到的盲端孔道,置换出剩余油,增强了原油的流动能力,同时可提高采收率。微生物微观驱油机理可归结为:微生物对原油的"啃噬"、降解;产生生物气溶解于原油,降低原油黏度;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层层剥离、乳化剩余油,改变孔隙介质表面的润湿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多孔介质 内源微生物 提高采收率 微观驱油机理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技术物理模拟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希明 栾传振 肖贤明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6,共5页
针对国内外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物理模拟研究现状,从微生物采油机理,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生长、代谢、运移、堵塞,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于微生物采油机理,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对原油的乳化一携带、剥离油膜、... 针对国内外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物理模拟研究现状,从微生物采油机理,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生长、代谢、运移、堵塞,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于微生物采油机理,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对原油的乳化一携带、剥离油膜、生物气以及界面局部富集等。微生物在地层孔隙中的生长是油藏微生物生态系统中竞争与协同双重作用的结果,而协同作用主要表现在营养的链式利用上,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是倾向于运移通过还是倾向于吸附堵塞主要取决于有无相对静止的生长环境,处于随水流一起运移状态的微生物不易产生吸附和堵塞;无论是内源微生物还是外源微生物都可以产生显著的驱油效果。可提高采收率6%~15%。未来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应加强在微生物驱油机理多因素的量化表达、有益菌的识别和选择性激活以及提高物理模拟研究手段与现场试验的相似性3个方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物理模拟 驱油机理 多孔介质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高含水油藏转注蒸汽三维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关文龙 吴淑红 +1 位作者 蒋有伟 梁金中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4-408,共5页
针对吉林扶余油田某水驱区块在注水中后期地层可能存在次生水体和高渗通道的情况,利用三维高压比例模型,进行了水驱后转蒸汽驱物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水驱正韵律油藏的下部存在着因高含水饱和度导致的高水相渗透率通道。在转注蒸汽后... 针对吉林扶余油田某水驱区块在注水中后期地层可能存在次生水体和高渗通道的情况,利用三维高压比例模型,进行了水驱后转蒸汽驱物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水驱正韵律油藏的下部存在着因高含水饱和度导致的高水相渗透率通道。在转注蒸汽后,蒸汽首先沿着该通道进入油层。随着累积注汽量增大,蒸汽逐渐向油层中上部波及,最终可以实现油层纵向上的均匀波及。这不仅可以在水驱基础上较大幅度提高采收率,还能有效降低综合含水率。同时,为研究单一薄层油藏采用水平井蒸汽驱的可行性进行的不同井网蒸汽驱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薄层蒸汽驱,水平井注汽井的开采效果要优于垂直注汽井,但也存在水平段吸汽不均衡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水驱 水平井 注蒸汽 提高采收率 三维物理模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储层致密砂岩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本艳 党文斌 +1 位作者 王少朋 何学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2-275,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地层压力系数低,天然能量开发递减较快、采收率低,难以实现有效开发。而长8储层裂缝较发育,注水补充能量开发存在油井水窜严重、见效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补充能量的问题,进行红河油田长8储层注CO2提高采收率的可行...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地层压力系数低,天然能量开发递减较快、采收率低,难以实现有效开发。而长8储层裂缝较发育,注水补充能量开发存在油井水窜严重、见效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补充能量的问题,进行红河油田长8储层注CO2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实验研究,室内开展了PVT实验、最小混相压力实验和裂缝岩心CO2驱油实验,并评价了CO2吞吐的开发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红河油田原油注入CO2后体积增大,具有较强的膨胀能力。而且随着混合体系压力逐渐增大,原油与CO2能产生明显的相互扩散传质作用。长细管混相仪法测得红河油田原油与CO2的混相压力为17.34 MPa,低于红河油田原始地层压力,注CO2驱油能达到混相条件。通过多轮次CO2吞吐实验,在弹性开发采收率4.04%的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3.14%。综合室内可行性评价实验结果看,红河油田长8储层注CO2补充能量开发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吞吐 补充能量 提高采收率 致密砂岩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ENHANCED OIL RECOVERY BY FLOODING WITH HYDROPHILIC NANOPARTICLES 被引量:18
19
作者 Binshan Ju Tailiang Fan Mingxue Ma 《China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1-46,共6页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using lipophobic and hydrophilic polysilicon (LHP) nanoparticles ranging in size from 10 to 500 nm for changing the wettability of porous media was analysed theo...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using lipophobic and hydrophilic polysilicon (LHP) nanoparticles ranging in size from 10 to 500 nm for changing the wettability of porous media was analysed theoretically. A one-dimensional two-phase mathematical model considering the migration and adsorption of LHP and wettability change in reservoir rock was proposed, and a simulator was developed to quantitatively predict the changes in relative and effective permeability of the oil and water phases and the oil recovery in sandstone after water driving.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the reduction in porosity and absolute permeability, the LHP volume retention on pore walls and in pore throats along a dimensionless distance, and oil production performance. In conclusion, oil recovery can obviously be improved by flooding with hydrophilic nanometer powders though permeability declines for the retention of nanoparticles in porous media. It is suggested that an LHP concentration ranging from 0.02 to 0.03 is preferable to enhance oil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ARTICLE wettability change porous media enhance oil recovery mathematical model
原文传递
改变微观水驱液流方向提高剩余油采收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志宏 鞠斌山 +3 位作者 黄迎松 吴聃 贾俊山 刘海成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0-96,共7页
为了弄清特高含水油藏微观剩余油类型及提高剩余油的动用效果,进行了微观水驱油特征试验研究。在分析剩余油的几何特征和建立孔喉特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剩余油分类。采用微观可视化驱替试验、图像识别与统计等方法,定量分析了改... 为了弄清特高含水油藏微观剩余油类型及提高剩余油的动用效果,进行了微观水驱油特征试验研究。在分析剩余油的几何特征和建立孔喉特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剩余油分类。采用微观可视化驱替试验、图像识别与统计等方法,定量分析了改变液流方向对微观剩余油的影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不改变液流方向的水驱剩余油饱和度为20.90%;改变液流方向后,继续水驱后剩余油饱和度降为9.69%;改变液流方向后原油采收率可提高11.2百分点。研究表明,改变液流方向后,随着注水量增加,分支状和连片型剩余油饱和度呈指数递减,油膜状、柱状和滴状剩余油饱和度先增大后减小,符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研究结果为水驱提高剩余油采出程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模型 水驱 改变液流方向 剩余油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