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发展70年及展望 被引量:366
1
作者 康红普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0,共30页
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涉及巷道围岩地质力学特性,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与机制,围岩控制理论及技术。介绍煤系沉积岩地层强度、煤岩体结构特征及煤矿井下地应力分布规律,采煤引起的采动应力... 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涉及巷道围岩地质力学特性,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与机制,围岩控制理论及技术。介绍煤系沉积岩地层强度、煤岩体结构特征及煤矿井下地应力分布规律,采煤引起的采动应力场分布特征及对采动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指出煤矿巷道围岩变形具有分阶段性、流变性和冲击性,巷道围岩破坏有煤岩破坏、结构面破坏及围岩结构失稳破坏3种模式,软岩、强采动、大变形是我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的主要特点。论述5类巷道围岩控制方法与原理:控制围岩松动载荷、控制围岩变形、在围岩中形成承载结构、围岩改性及围岩卸压。阐述巷道围岩在掘进全过程的控制原理,重点介绍预应力锚杆支护理论及支护应力场的概念。将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分为5类:表面支护、锚固、改性、卸压及联合控制技术,介绍金属支架、锚杆与锚索、注浆加固、水力压裂卸压及联合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情况。最后,分析煤矿巷道围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煤矿巷道 围岩控制 采动 支护 改性 卸压
原文传递
胶粉应用于沥青改性技术的发展综述 被引量:73
2
作者 马涛 陈葱琳 +1 位作者 张阳 张伟光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6,共16页
橡胶沥青作为一种环保型路面材料,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进一步推动、推广橡胶沥青及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掌握其发展现状并梳理发展需求,系统汇总了胶粉应用于沥青改性技术中的指标要求、制备工艺、性能评价与工程... 橡胶沥青作为一种环保型路面材料,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进一步推动、推广橡胶沥青及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掌握其发展现状并梳理发展需求,系统汇总了胶粉应用于沥青改性技术中的指标要求、制备工艺、性能评价与工程难题。首先,回顾了国内外胶粉应用于沥青改性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对国内外相关技术规范中胶粉的相关物理技术指标要求进行了总结分析。其次,以1.0 mm为粒径界限,对比分析了胶粉在沥青和沥青混合料中的干法工艺和湿法工艺,揭示了胶粉在沥青中的改性机理,包括沥青胶体结构变化、胶粉颗粒体积溶胀、胶粉颗粒脱硫和降解。进而,围绕胶粉粒径、胶粉掺量等胶粉材料组成特点,总结归纳了其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最后,阐述了主要由胶粉和橡胶沥青自身物理性质所导致的工程应用中的常见难点问题及对应解决措施,包括高质量胶粉供应渠道与加工处理问题、橡胶沥青高温贮存稳定性差问题、橡胶沥青及其混合料高温拌合与施工及其能耗和排放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橡胶沥青混合料 综述 胶粉粒径 改性机理 路用性能
原文传递
橡胶沥青的改性机理 被引量:69
3
作者 王笑风 曹荣吉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11,共6页
针对橡胶沥青改性机理的复杂性,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微观结构分析、组分分析及胶粉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橡胶沥青混溶体系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胶粉溶胀后互相粘连,形成网络结构,基质沥青由匀质体变成了胶粉和沥青构... 针对橡胶沥青改性机理的复杂性,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微观结构分析、组分分析及胶粉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橡胶沥青混溶体系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胶粉溶胀后互相粘连,形成网络结构,基质沥青由匀质体变成了胶粉和沥青构成的两相连续共混结构体系;胶粉与基质沥青间以物理溶胀为主,但存在弱化学反应,且随时间延长,化学反应越明显;溶胀胶粉形成阻尼作用,提高了橡胶沥青粘度;沥青的改性源于溶胀胶粉构成的网络结构和胶粉脱硫降解对沥青组分的改善作用;天然橡胶对沥青的改性效果优于合成橡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 橡胶粉 改性机理 物理共混 化学反应
下载PDF
多聚磷酸对不同沥青的改性及改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54
4
作者 张恒龙 史才军 +1 位作者 余剑英 沈菊男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5-260,共6页
研究了多聚磷酸(PPA)掺量(质量分数)对不同沥青(TZ-70和SK-90)物理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化学组分分析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探讨了PPA掺加后沥青化学组分和胶体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PPA掺量的增加,沥青的软化点和黏度提高... 研究了多聚磷酸(PPA)掺量(质量分数)对不同沥青(TZ-70和SK-90)物理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化学组分分析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探讨了PPA掺加后沥青化学组分和胶体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PPA掺量的增加,沥青的软化点和黏度提高,延度和针入度降低,复数模量增大,相位角减小,车辙因子明显增加.与TZ-70相比,PPA对SK-90物理性能和流变性能的改善更为明显.PPA的加入提高了沥青的热稳定性.与SK-90相比,PPA对TZ-70热稳定性的改善更为明显.PPA的加入促进了沥青胶质向沥青质的转化,使得沥青中的分散相出现明显的缔合,从而提高了沥青的刚性,改善了沥青的物理性能和流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多聚磷酸 沥青 改性机理 流变性能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纳米改性沥青制备和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51
5
作者 孙璐 朱浩然 +2 位作者 辛宪涛 王鸿遥 顾文钧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22,共8页
为提高基质沥青的路用性能,采用纳米Ⅰ作为改性剂,并选用A,B和C作为分散剂,制备了纳米改性沥青并进行路用性能评价;同时将纳米Ⅰ与SBS复合进行沥青改性,以考察纳米Ⅰ对聚合物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对其中的优选改性方案,进行DSR和BBR试验... 为提高基质沥青的路用性能,采用纳米Ⅰ作为改性剂,并选用A,B和C作为分散剂,制备了纳米改性沥青并进行路用性能评价;同时将纳米Ⅰ与SBS复合进行沥青改性,以考察纳米Ⅰ对聚合物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对其中的优选改性方案,进行DSR和BBR试验,进一步评价其路用性能。结果表明:纳米Ⅰ可以明显改善沥青的性能,使沥青的高温性能得以显著提高;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对沥青的性能有显著影响,有必要开发适用于沥青的纳米粒子表面改性方案,以充分发挥粒子的纳米效应;纳米Ⅰ对SBS改性沥青的影响表现为高、低温路用性能的全面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纳米改性沥青 表面改性 路用性能 PG分级 零剪切粘度
原文传递
SBS/橡胶粉复合改性SH型混合生物沥青工艺及机理 被引量:45
6
作者 董泽蛟 周涛 +3 位作者 栾海 杨晨 王鹏 冷真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5-225,共11页
为探究复合改性技术提升混合生物沥青路用性能的工艺及机理,针对特定来源的SH型生物沥青,将其与石油沥青共混制备混合生物沥青后进行SBS/橡胶粉复合改性,研究改性顺序及改性剂掺量对复合改性沥青常规路用性能的影响、生物沥青掺量对改... 为探究复合改性技术提升混合生物沥青路用性能的工艺及机理,针对特定来源的SH型生物沥青,将其与石油沥青共混制备混合生物沥青后进行SBS/橡胶粉复合改性,研究改性顺序及改性剂掺量对复合改性沥青常规路用性能的影响、生物沥青掺量对改性剂溶胀特性与复合改性沥青高温及低温性能的影响,由此确定混合生物沥青复合改性工艺;利用多应力重复蠕变恢复(MSCR)、弯曲梁流变(BBR)和频率扫描(FS)试验评价复合改性沥青的流变特性;借助红外光谱(IR)化学官能团分析以及荧光显微镜(F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微观形貌观测分析揭示混合生物沥青复合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SBS掺量为2.5%,橡胶粉掺量为18%(内掺)时,按照先SBS改性后橡胶粉改性的顺序制备的复合改性沥青的常规路用性能均较优;生物沥青掺量为15%时改性剂溶胀特性与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及低温性能均较佳;SBS/橡胶粉复合改性在显著提升混合生物沥青弹性恢复率与m值的同时还降低了其不可恢复柔量与劲度模量,即改善了混合生物沥青的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且此结果与FS复数模量主曲线结果相一致;生物沥青可有效增溶聚合物改性剂并增强聚合物相网络结构,从而显著提升沥青复合改性效果;对混合生物沥青进行SBS/橡胶粉复合改性后未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峰,此复合改性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沥青厂生产的复合改性沥青性能优于实验室水平制备的复合改性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改性机理 复合改性 生物沥青 改性工艺 性能评价
原文传递
聚氨酯改性沥青改性机理和性能 被引量:43
7
作者 孙敏 郑木莲 +2 位作者 毕玉峰 朱琳琳 高源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58,共10页
为了解决聚合物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差、易离析、易老化等问题,利用聚氨酯(PU)对沥青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PU改性沥青,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试验研究了PU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采用Brook... 为了解决聚合物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差、易离析、易老化等问题,利用聚氨酯(PU)对沥青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PU改性沥青,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试验研究了PU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采用Brookfield旋转黏度试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低温弯曲梁流变(BBR)试验、旋转薄膜烘箱加热试验(RTFOT)和紫外老化试验等评价了PU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和70~#基质沥青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圆盘锯齿式搅拌器可以很好地暴露沥青中的活性基团,使PU达到较好的改性效果;PU改性沥青中主要存在2种反应,一是异氰酸酯与多元醇之间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二是异氰酸酯与沥青质中的芳香族化合物之间发生加成反应;PU改性沥青的高温布氏黏度高于同温度下的SBS改性沥青,且64℃时的抗车辙因子是SBS改性沥青的6倍左右,说明其高温性能非常优异;PU改性沥青RTFOT前后针入度比达到了85%,软化点变化幅度为0.5℃,说明其抗热氧老化性能非常优异;在紫外老化试验中,PU改性沥青软化点和针入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4℃和0.1~0.3 mm,说明其抗紫外老化性能非常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路面材料 改性机理 聚氨酯改性沥青 黏温特性 剪切流变性能
原文传递
橡胶粉与SBS复合改性沥青路用性能与微观结构 被引量:40
8
作者 韦大川 王云鹏 +3 位作者 李世武 邱雪鹏 冉祥海 姬相玲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5-529,共5页
采用废旧橡胶粉和热塑性弹性体SBS复合改性道路石油沥青AH-90,分别进行了性能测试试验和结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沥青的针入度明显下降,延度和弹性恢复明显增加,软化点升高,T800升高,T1.2降低,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变形能力均有... 采用废旧橡胶粉和热塑性弹性体SBS复合改性道路石油沥青AH-90,分别进行了性能测试试验和结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沥青的针入度明显下降,延度和弹性恢复明显增加,软化点升高,T800升高,T1.2降低,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变形能力均有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废旧橡胶粉 SBS 复合改性 沥青 性能与结构
下载PDF
组织工程基质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9
作者 闫玉华 周文娟 +1 位作者 李世普 万涛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2001年第4期149-153,共5页
细胞外基质材料的研究是组织工程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就其材料选择、制备方法、影响因素和表面修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综述 。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细胞外基质材料 表面修饰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复配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微表处耐久性 被引量:34
10
作者 郑木莲 范贤鹏 +2 位作者 刘富强 李洪印 林小玉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6,共9页
为解决沥青路面微表处早期病害多发问题,使用水性环氧树脂(waterborne epoxy resin,WER)配合丁苯橡胶(styrene butadiene rubber,SBR)对乳化沥青进行复合改性,制备复合改性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微表处,通过三大指标及黏附性能验证沥青改性... 为解决沥青路面微表处早期病害多发问题,使用水性环氧树脂(waterborne epoxy resin,WER)配合丁苯橡胶(styrene butadiene rubber,SBR)对乳化沥青进行复合改性,制备复合改性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微表处,通过三大指标及黏附性能验证沥青改性效果。以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耐磨耗性及抗滑性作为评价标准,分别采用长期浸水湿轮磨耗试验、多次冻融循环湿轮磨耗试验和四轮加速磨耗试验,对不同水性环氧树脂掺量下的微表处混合料的耐久性进行评价,同时与不掺加水性环氧树脂的SBR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复合改性作用下,乳化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及黏附性能均得到较大提升,微表处混合料相较普通的SBR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表现出更为优异的耐久性能,其湿轮磨耗值(wet track abrasion test,WTAT)在长时间浸水与多次冻融循环的条件下不会出现大幅度增长,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能;在15000次加速磨耗过程中的耐磨耗性能可以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且抗滑性能衰减速率较SBR微表处有所下降;水性环氧树脂掺量(质量分数,下同)逐渐增加至8%的过程中,微表处的耐久性可以持续提升,即各项性能在试验过程中的衰减速率逐渐放缓,在超过8%的掺量之后,对微表处的耐久性提升不再明显,所以建议较为经济的水性环氧树脂掺量不宜超过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耐久性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 加速磨耗 复合改性 微表处
原文传递
生物材料与细胞相互作用及表面修饰 被引量:21
11
作者 葛泉波 何淑兰 +1 位作者 毛津淑 姚康德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8,共6页
生物材料用作人工细胞外基质 (ECMs)在组织工程中起重要作用。生物材料表面的拓扑结构、亲水 /疏水平衡、自由能、电荷状况、化学基团和生物特异性识别对材料 /细胞相互作用有较大影响。生物材料表面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细胞膜表面... 生物材料用作人工细胞外基质 (ECMs)在组织工程中起重要作用。生物材料表面的拓扑结构、亲水 /疏水平衡、自由能、电荷状况、化学基团和生物特异性识别对材料 /细胞相互作用有较大影响。生物材料表面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细胞膜表面受体与生物材料表面配体间的相互分子识别 ,因此采用仿生修饰生物材料表面以提高细胞亲和性和特异性识别。本文对生物材料与细胞相互作用及表面修饰的技术方法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细胞亲和性 胞外基质 相互作用 表面受体 组织工程 配体 特异性识别 人工细胞 细胞膜
原文传递
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材料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朱吉鹏 陈志明 +2 位作者 闵召辉 黄卫 王建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5-517,共3页
研究了采用环氧树脂来提高沥青使用性能的方法 .通过比较有无采用高速剪切分散制成沥青材料的微观结构 ,确定了制备改性沥青材料时的合理方法 .对研制材料的拉伸性能进行检测表明 :其抗拉强度最高达 1 .78MPa,断裂延伸率最高达到 2 4 1 ... 研究了采用环氧树脂来提高沥青使用性能的方法 .通过比较有无采用高速剪切分散制成沥青材料的微观结构 ,确定了制备改性沥青材料时的合理方法 .对研制材料的拉伸性能进行检测表明 :其抗拉强度最高达 1 .78MPa,断裂延伸率最高达到 2 4 1 .61 % ,满足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材料的要求 .由马歇尔实验确定了混合料的最佳油石质量比 ,并按该比例制成复合梁进行了疲劳实验 ,复合梁在疲劳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抗疲劳性能 ,耐疲劳次数可达 1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环氧树脂 抗拉强度
下载PDF
表面工程技术抗微动损伤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1
13
作者 朱旻昊 罗唯力 周仲荣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29,共4页
总结了工业中抗微动损伤的基本途径 ,指出了表面工程技术减缓微动损伤的重要作用 ,并从表面机械强化、扩散处理、表面化学处理、电沉积、热喷涂、气相沉积、高能密度处理和固体润滑涂层等表面工程分支综述了目前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作者... 总结了工业中抗微动损伤的基本途径 ,指出了表面工程技术减缓微动损伤的重要作用 ,并从表面机械强化、扩散处理、表面化学处理、电沉积、热喷涂、气相沉积、高能密度处理和固体润滑涂层等表面工程分支综述了目前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作者在径向和复合微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 微动损伤 表面工程 表面改性 表面处理 涂层
下载PDF
原位改性流体化采矿科学、技术与工程 被引量:27
14
作者 赵阳升 梁卫国 +2 位作者 冯子军 冯增朝 杨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5,共11页
为了解决传统方法难以有效开发非常规地质资源能源问题,提出了原位改性流体化采矿方法,即在原位对矿体进行物理、化学性态改造,实施矿物的流体化开采的一种新型采矿方法,系统介绍了这一新型采矿方法的概念与内涵、科学理论、技术原理与... 为了解决传统方法难以有效开发非常规地质资源能源问题,提出了原位改性流体化采矿方法,即在原位对矿体进行物理、化学性态改造,实施矿物的流体化开采的一种新型采矿方法,系统介绍了这一新型采矿方法的概念与内涵、科学理论、技术原理与关键技术、工程应用领域等核心内容。其突出内涵是在原位,采用物理与化学方法改造矿体与矿物,改造后的矿体多孔化、矿物流体化、矿物提质改性,实现矿物流体化开采。根据矿体性态变化特征,原位改性流体化采矿问题可分为残留骨架和无残留骨架两类问题。科学理论主要包括固流热化学耦合作用下矿体物理与力学特性演变规律、两类问题的固流热化学耦合的非线性理论模型。技术原理包括原位改性流体化采矿的适用性判据、物理改性原理和化学改性原理。建立的三维孔隙裂隙双重介质逾渗理论是该方法适用性确定的主要依据。概括介绍了覆盖的工业与工程领域及其相应的原位改性流体化采矿技术、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这些工业与工程领域包括煤层气、盐矿、油页岩、放射性及有色金属矿产、天然气水合物、低变质煤、干热岩地热等。原位改性流体化采矿方法将有力推动极为广泛的、新型的、下一代非常规地质资源能源的清洁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流体化开采 原位改性 非常规地质资源能源 矿体
下载PDF
光固化3D打印及光敏树脂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5
作者 宗学文 周升栋 +2 位作者 刘洁 张佳亮 权坤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7,共6页
为加深对光固化3D技术及光敏树脂的研究,简述了光固化3D技术的6种主流技术种类及最新的计算轴向光刻(CAL)打印技术,分析了各自的成型原理及优缺点,介绍了光敏树脂固化原理及最新的光敏树脂改性研究,着重分析了在增强增韧、膨胀单体、医... 为加深对光固化3D技术及光敏树脂的研究,简述了光固化3D技术的6种主流技术种类及最新的计算轴向光刻(CAL)打印技术,分析了各自的成型原理及优缺点,介绍了光敏树脂固化原理及最新的光敏树脂改性研究,着重分析了在增强增韧、膨胀单体、医用方面和功能化研究进展,同时对光固化3D打印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及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工程 增材制造 光固化3D打印 光敏树脂 改性
下载PDF
天然岩沥青改性沥青性能及改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陆兆峰 何兆益 黄刚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1年第6期1161-1164,1169,共5页
以埃索AH-70#沥青作为基质沥青,通过不同掺量的岩沥青改性沥青性能试验,研究了岩沥青掺量对改性沥青使用性能的影响;通过沥青4组分试验和红外光谱、荧光显微和DSC差热分析,从微观角度探讨分析了岩沥青的改性机理和改性行为.结果表明:加... 以埃索AH-70#沥青作为基质沥青,通过不同掺量的岩沥青改性沥青性能试验,研究了岩沥青掺量对改性沥青使用性能的影响;通过沥青4组分试验和红外光谱、荧光显微和DSC差热分析,从微观角度探讨分析了岩沥青的改性机理和改性行为.结果表明:加入岩沥青后沥青胶结料的软化点升高,针入度和150℃延度降低,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温度敏感性得到提高,且随着掺量的增加变化幅度增大;RTFOT和PAV老化后,改性沥青软化点和针入度比增加,抗老化性能得到改善;岩沥青改性后沥青的饱和分、芳香分含量降低,胶质、沥青质含量增多,大幅提高了沥青黏附性;岩沥青粉在与沥青充分混合状态下吸收沥青轻质组分而熔胀,岩沥青的掺入改变了自由沥青的胶体体系的平衡状态,而新的平衡体系的建立对改性沥青的温度稳定性和感温性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天然岩沥青 改性沥青 改性机理 高温性能 感温性
下载PDF
再论现代表面工程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金桂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7,共7页
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表面工程学的内涵。提出了近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形成了近代表面技术,包括表面改性技术、薄膜技术与涂层技术,并详尽归纳了其内容。这三大技术再加上表面科学基础理论,表面涂(... 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表面工程学的内涵。提出了近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形成了近代表面技术,包括表面改性技术、薄膜技术与涂层技术,并详尽归纳了其内容。这三大技术再加上表面科学基础理论,表面涂(膜)层材料及加工技术,表面检测技术,表面质量控制以及表面工程设计及其管理,形成了一门完整的新兴的边缘学科──表面工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工程 表面质量 表面技术 表面检测 涂层技术 表面改性技术 相结合 传统工艺 加工技术 近代技术
下载PDF
改性沸石对2,4-二氯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魏翔 朱琨 +2 位作者 王海涛 杨建涛 马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7-60,共4页
采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HDTMAB)制备了改性沸石.并研究了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HDTMAB的加入量、有机污染 物的初始质量浓度、溶液的pH值等,绘制了改性沸石吸附2,4-DCP的吸附等温线并得到了饱和吸附容量。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对2,4 ... 采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HDTMAB)制备了改性沸石.并研究了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HDTMAB的加入量、有机污染 物的初始质量浓度、溶液的pH值等,绘制了改性沸石吸附2,4-DCP的吸附等温线并得到了饱和吸附容量。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对2,4 二氯苯酚(2,4-DCP)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实验条件下对2,4-DCP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化学 改性沸石 2 4-二氯苯酚 吸附性能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2 4-DCP 分配作用 离子交换
下载PDF
SBS-PU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张争奇 张英楠 黄硕磊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84,共9页
基于复合改性技术制备了具有高黏高弹特性的SBS-PU复合改性沥青,通过沥青的常规性能试验、SHRP评价体系多应力蠕变恢复(MSCR)试验、弯曲梁流变(BBR)试验评价了其技术性能。在此基础上,以SBS-PU复合改性沥青为胶结料制备SMA-13沥青混合料... 基于复合改性技术制备了具有高黏高弹特性的SBS-PU复合改性沥青,通过沥青的常规性能试验、SHRP评价体系多应力蠕变恢复(MSCR)试验、弯曲梁流变(BBR)试验评价了其技术性能。在此基础上,以SBS-PU复合改性沥青为胶结料制备SMA-13沥青混合料,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汉堡车辙试验(HWTD)及间接拉伸疲劳试验测试其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水稳性能及抗疲劳性能,同时与市场上常见的TPS、SINOTPS、SBS及聚氨酯(PU)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改性技术制备的SBS-PU复合改性沥青满足高黏高弹沥青指标要求,具有较好的高低温性能及储存稳定性;60℃黏度与弹性恢复分别达到了34 217 Pa·s和97%,分别为PU改性沥青的2倍和3倍;SBS-PU复合改性沥青的60℃黏度值高于TPS改性沥青,低于SINOTPS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高于SBS、TPS、SINOTPS改性沥青,相对PU改性沥青具有优异的高黏高弹特性;SBS-PU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及抗疲劳性能高于TPS改性沥青混合料,低于SINOTPS改性沥青混合料,总体上具有较好的高低温性能和抗疲劳性能,在水热耦合作用下的抗水损害能力略低于TPS改性沥青混合料,但仍满足相关技术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高黏高弹沥青 复合改性 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下载PDF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立华 李红 +1 位作者 罗丙红 周长忍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7-352,共6页
壳聚糖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具有可反应的活性基团,因而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随着组织工程学研究的深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材料作为天然高分子组织工程支架越来越受到重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 壳聚糖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具有可反应的活性基团,因而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随着组织工程学研究的深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材料作为天然高分子组织工程支架越来越受到重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组织工程上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包括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壳聚糖的改性以及壳聚糖复合材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衍生物 组织工程 生物相容性 生物可降解性 活性基团 制备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