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边坡破坏机制及其破裂面的分析探讨 被引量:241
1
作者 郑颖人 叶海林 黄润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14-1723,共10页
地震作用下边坡破坏机制是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的前提,目前主要采用拟静力与动力有限元时程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地震边坡破坏机制为剪切破坏,并以极限平衡法计算得到的剪切滑移面作为地震动力作用下的破裂面,而不考虑地震荷载作用下... 地震作用下边坡破坏机制是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的前提,目前主要采用拟静力与动力有限元时程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地震边坡破坏机制为剪切破坏,并以极限平衡法计算得到的剪切滑移面作为地震动力作用下的破裂面,而不考虑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拉破坏,从而使地震边坡稳定性分析失真。汶川地震边坡调研发现,滑坡上部多数发生拉破坏,甚至有些岩土体被抛出,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为此,采用FLAC动力强度折减法,结合具有拉和剪切破坏分析功能的FLAC3D软件对地震边坡破坏机制进行数值分析。计算表明,地震边坡的破坏由边坡潜在破裂区上部拉破坏与下部剪切破坏共同组成,而不是剪切滑移破坏,通过多种途径给出地震边坡破裂面位置的确定方法,为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提供更加准确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地震 破坏机制 破裂面 动力有限差分法
下载PDF
地震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被引量:175
2
作者 祁生文 伍法权 +1 位作者 刘春玲 丁彦慧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2792-2797,共6页
归纳了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把边坡分为2大类7亚类,分析了边坡在动力作用下的可能破坏形式,对地震边坡的失稳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地震边坡的失稳是由于地震惯性力的作用以及地震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大和累积作用这两... 归纳了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把边坡分为2大类7亚类,分析了边坡在动力作用下的可能破坏形式,对地震边坡的失稳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地震边坡的失稳是由于地震惯性力的作用以及地震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大和累积作用这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对于不同的边坡类型,导致边坡动力失稳的主导因素也不同。塑性流动失稳破坏是由孔隙水压力的累积作用起主导作用;崩塌型、层体弯折型则是地震惯性力起决定作用;对于滑动型破坏一般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地震 边坡 稳定性 孔隙水压力
下载PDF
GIS支持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汶川地震区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68
3
作者 许冲 戴福初 +4 位作者 姚鑫 陈剑 涂新斌 孙瑜 王志一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3978-3985,共8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Ms8.0级大地震,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灾害。在大约48678km2的区域内,采用震后遥感影像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共解译出48007个滑坡。应用GIS技术,建立了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灾害及相关地形、...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Ms8.0级大地震,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灾害。在大约48678km2的区域内,采用震后遥感影像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共解译出48007个滑坡。应用GIS技术,建立了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灾害及相关地形、地质空间数据库,分析了断层、岩性、高程、坡度、坡向、河流、公路等7个因素与滑坡分布的关系,应用滑坡面积百分比这一标准来分别衡量每个因素中各个级别对滑坡的影响程度;然后使用层次分析法对这7个参数进行权重分析;在GIS平台下对这些参数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内滑坡按易发程度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与极低易发区5类,极高易发区与高易发区面积约8211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9%;最后,使用汶川地震滑坡数据库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检验曲线表明分区效果良好,其中极高易发区与高易发区内实际发生滑坡面积为430km2,占滑坡总面积的6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汶川地震 滑坡 层次分析法 易发性评价 GIS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公路桥梁震害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55
4
作者 庄卫林 刘振宇 蒋劲松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77-1387,共11页
对5.12汶川大地震四川重灾区国(省)干线公路1657座桥梁震害的调查检测结果加以归纳,总结出7种公路桥梁的宏观震害;归纳了梁式桥及拱桥的几种典型震害——移位、落梁、桥墩剪断、压溃和开裂、桥台墙体开裂、桥台肋板和背墙开裂、桥台填... 对5.12汶川大地震四川重灾区国(省)干线公路1657座桥梁震害的调查检测结果加以归纳,总结出7种公路桥梁的宏观震害;归纳了梁式桥及拱桥的几种典型震害——移位、落梁、桥墩剪断、压溃和开裂、桥台墙体开裂、桥台肋板和背墙开裂、桥台填料垮塌、拱圈开裂、拱上结构开裂等,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根据震害,提出了桥位及桥型选择应注意的有关因素,以及针对梁体移位、桥墩破坏等震害的相关抗震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汶川大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桥梁震害 抗震对策
下载PDF
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探讨 被引量:117
5
作者 郑颖人 叶海林 +2 位作者 黄润秋 李安洪 许江波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3-180,共8页
传统的拟静力法和安全系数时程分析法在评价边坡地震稳定性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提出准确的评价边坡地震稳定性必需因素的基础上,建议对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重新进行分类。根据动力分析得到的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制和破裂面... 传统的拟静力法和安全系数时程分析法在评价边坡地震稳定性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提出准确的评价边坡地震稳定性必需因素的基础上,建议对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重新进行分类。根据动力分析得到的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制和破裂面的性质和位置,提出基于拉-剪破坏的动力时程分析法和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第一种方法将FLAC计算得到破坏时刻的动应力施加到静力情况下边坡上,采用动力分析得到的拉-剪破裂面,结合极限平衡法求解边坡地震安全系数,是一种改进的动力有限元时程分析法;第二种方法考虑了拉-剪破坏的FLAC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是完全动力的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为边坡地震安全系数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地震 安全系数 动力时程分析法 FLAC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板式橡胶支座滑动的动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83
6
作者 范立础 聂利英 李建中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35,共6页
采用双向滑动支座模型对城市立交桥板式橡胶支座抗滑性能不满足要求、发生滑动时的动力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单墩模型和一条全线简支梁实际结构的分析,初步得出了板式橡胶支座发生滑动时动力特性的规律以及对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板式橡胶支座 动力性能分析 地震作用 支座滑动
下载PDF
地震高位滑坡形成条件及抛射运动程式研究 被引量:64
7
作者 王运生 徐鸿彪 +1 位作者 罗永红 吴俊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60-2368,共9页
根据典型地震高位滑坡坡体结构特点及地震斜坡响应,对其形成机制进行探讨,认为P波的垂直上抛作用及S波的水平剪切作用,将强卸荷带下限以外裂隙切割的岩体结构面贯通并使其丧失与下部岩体的结合力,后至的面波经地形放大后,巨大的加速度(... 根据典型地震高位滑坡坡体结构特点及地震斜坡响应,对其形成机制进行探讨,认为P波的垂直上抛作用及S波的水平剪切作用,将强卸荷带下限以外裂隙切割的岩体结构面贯通并使其丧失与下部岩体的结合力,后至的面波经地形放大后,巨大的加速度(通常>2 g)将斜坡上部表层高位岩体近水平或斜向上抛出,形成地震高位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汶川地震 高位滑坡 形成机制 运动程式
下载PDF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62
8
作者 王秀英 聂高众 王登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9,共8页
利用汶川地震获得的地震动记录及峰值加速度数据和收集整理的近3000个崩滑点数据,对汶川地震诱发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得到如下认识:(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诱发崩滑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正相关性,随峰值加... 利用汶川地震获得的地震动记录及峰值加速度数据和收集整理的近3000个崩滑点数据,对汶川地震诱发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得到如下认识:(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诱发崩滑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正相关性,随峰值加速度增加,地震滑坡灾害也逐渐严重。(2)在龙门山震区存在0.2g的峰值加速度分界线,大于此值时,地震滑坡灾害比较严重。(3)整个区域峰值加速度的下限为0.05~0.07g,小于此值时,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很小。(4)不同地质区域对应斜坡临界加速度有所不同,一般在0.05~0.15g之间变化,平均为0.1g,说明震区斜坡承受地震的水平较差;峰值加速度超过局部场地斜坡临界加速度后,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增加。得到的峰值加速度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表明利用地震动参数研究地震滑坡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依据峰值加速度与地震滑坡的对应关系,可以对震后滑坡灾害作快速评估,也可以将其应用到地震滑坡灾害预测/区划工作中,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形成很好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 峰值加速度 触发下限 临界加速度
下载PDF
连续梁桥纵向地震碰撞反应参数研究 被引量:51
9
作者 王军文 李建中 范立础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7,共6页
针对连续梁桥在地震作用下伸缩缝处的碰撞现象,建立了考虑支座非线性和墩柱弹塑性的碰撞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非线性时程方法研究了纵向地震作用下连续梁桥相邻联的非同向振动和伸缩缝处的碰撞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碰撞反应的主要... 针对连续梁桥在地震作用下伸缩缝处的碰撞现象,建立了考虑支座非线性和墩柱弹塑性的碰撞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非线性时程方法研究了纵向地震作用下连续梁桥相邻联的非同向振动和伸缩缝处的碰撞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碰撞反应的主要因素是相邻联的周期比和基本周期的大小,相邻联的质量比、伸缩缝间隙大小以及墩柱的弹塑性等因素对连续梁桥地震碰撞反应也有重要影响。同时还发现:碰撞对高度不同向振动的相邻联影响较大,当相邻联的周期比T1/T2>0.7时,碰撞对连续梁桥纵向地震反应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连续梁桥 非线性时程方法 地震碰撞 反应参数
下载PDF
斜坡震裂变形力学机制初探 被引量:60
10
作者 冯文凯 许强 黄润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3124-3130,共7页
为了深入分析斜坡在地震中的震裂变形破坏形成机制,结合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斜坡震裂变形和破坏现象的详细调查,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和振动台模拟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单面和双面斜坡震裂变形的力学机制进行初步分析,认为地震中地震... 为了深入分析斜坡在地震中的震裂变形破坏形成机制,结合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斜坡震裂变形和破坏现象的详细调查,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和振动台模拟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单面和双面斜坡震裂变形的力学机制进行初步分析,认为地震中地震波的作用,将使坡体应力场出现重大变化,坡体尤其是坡面上将出现量值和方向不断调整变化的反复拉剪作用,是坡体(面)震裂变形甚至破坏的重要原因。分析还认为,拉剪作用有3种表现形式,即初动拉剪加速破裂效应、重复拉剪破坏效应和双坡共剪破裂效应,并结合实例对3种破坏效应进行分析。研究成果为预测震裂斜坡破坏提供了有力参考,也为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地震 斜坡 震裂变形 拉剪作用 破裂效应
下载PDF
土工地震减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参量─—剪切波速 被引量:54
11
作者 汪闻韶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0-84,共5页
在全球地震灾害中,很多现象与土工问题有关.最突出的是土的液化现象,其次是土体变形、裂缝和失稳.它们都与土体状态,特别是与它的剪切刚度或剪切模量联系的动力应力应变关系和抗剪强度特性有关.而剪切波速又与剪切模量的平方根成... 在全球地震灾害中,很多现象与土工问题有关.最突出的是土的液化现象,其次是土体变形、裂缝和失稳.它们都与土体状态,特别是与它的剪切刚度或剪切模量联系的动力应力应变关系和抗剪强度特性有关.而剪切波速又与剪切模量的平方根成正比.因此剪切波速就成为土工抗震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当今在土工抗震工程中对剪切波速的应用和研究计有:(1)作为划分建筑场地土类型的定量界限;(2)作为评价地基饱和土液化可能性的依据之一;(3)为土工地震反应计算中不可缺少的参数;(4)作为在实验室内用扰动砂重塑原状饱和砂组构特性的可能控制参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 地震减灾工程 剪切波速
下载PDF
汶川地震后对我国结构工程抗震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4
12
作者 王克海 孙永红 +2 位作者 韦韩 李茜 姜震宇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4-59,共6页
通过前两位作者前后两次赴汶川地震灾区进行考察调研,获取了震害的第一手资料。首先阐述了汶川地震的特点,分析了结构工程特别是桥梁工程震害产生的原因;研究了桥型与抗震性能的关系,提出在不同场地和不同条件下应采用不同的桥型、高烈... 通过前两位作者前后两次赴汶川地震灾区进行考察调研,获取了震害的第一手资料。首先阐述了汶川地震的特点,分析了结构工程特别是桥梁工程震害产生的原因;研究了桥型与抗震性能的关系,提出在不同场地和不同条件下应采用不同的桥型、高烈度地震区的适宜桥跨结构型式应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桥梁结构的抗震设防标准问题,建议对重要性公路桥梁,采用中震不坏的设计原则;讨论了概念设计与抗震构造措施对桥梁抗震的重要性;提出应重视减隔震耗能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根据国外的经验,建议对桥梁结构的抗震评价与加固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探讨了我国在灾害的应急决策机制、防灾减灾政策和技术研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目前我国结构抗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汶川地震 结构工程 抗震 抗震设防标准
下载PDF
岩质边坡锚杆支护参数地震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55
13
作者 叶海林 黄润秋 +2 位作者 郑颖人 杜修力 李安洪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74-1379,共6页
目前已有的锚杆支护抗震设计主要采用拟静力方法,无法考虑锚杆与岩体的相互作用,也不能准确的评价锚杆支护后的边坡动力稳定性,为此,采用强度折减法动力分析法评价锚杆支护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该方法不仅考虑了锚杆与岩体的动力响应,还... 目前已有的锚杆支护抗震设计主要采用拟静力方法,无法考虑锚杆与岩体的相互作用,也不能准确的评价锚杆支护后的边坡动力稳定性,为此,采用强度折减法动力分析法评价锚杆支护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该方法不仅考虑了锚杆与岩体的动力响应,还能得到边坡动力破裂面和锚杆轴力的变化情况,可以用于边坡锚杆抗震支护设计。然后以此为手段进行边坡锚杆支护设计,要求边坡达到容许安全系数即可,通过一个典型锚杆支护边坡实例分析,对锚杆支护参数进行了敏感性研究,研究结果为锚杆支护边坡的抗震设计及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锚杆 地震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汶川地震路基震害分析及对抗震规范改进的启示 被引量:48
14
作者 姚令侃 冯俊德 杨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利用汶川地震的大批近场实震资料,对促进铁路、公路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对汶川地震近场区路基震害进行了调查,主要以2005年竣工的都江堰至映秀的三级公路为例,分析了路堤工程、路肩墙和路堑墙的震害模式.... 利用汶川地震的大批近场实震资料,对促进铁路、公路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对汶川地震近场区路基震害进行了调查,主要以2005年竣工的都江堰至映秀的三级公路为例,分析了路堤工程、路肩墙和路堑墙的震害模式.研究表明:在常用支挡工程类型中,桩板式挡墙的抗震性能最优,其次为混凝土挡墙,浆砌片石挡墙最差;按现行铁路抗震设计规范,对汶川地震9~10度烈度区的挡土墙进行了稳定性检算,抗滑动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结果与宏观震害情况基本一致;土工格栅加固措施可有效地提高路堤工程的抗震能力.此外,从对现行规范技术框架进行延展和更新2个层面,论述了汶川地震对路基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发展的推动作用,并特别指出,汶川地震9度以上近场地震资料以及高等级公路中新型支挡工程、路堤加固工程的实震资料,提供了填补现行规范空白的罕有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汶川地震 抗震规范 震害模式
下载PDF
汶川地震桥梁震害经验及抗震研究若干新进展 被引量:51
15
作者 王东升 孙治国 +2 位作者 郭迅 李晓莉 霍燚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4-53,共10页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造成大量公路桥梁破坏,并为桥梁抗震研究留下了众多资料。总结了汶川地震桥梁震害经验,认为宜重视桥梁近断层地震动响应及防落梁措施、小半径曲线梁桥地震防倒塌设计、桥梁延性抗震设计...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造成大量公路桥梁破坏,并为桥梁抗震研究留下了众多资料。总结了汶川地震桥梁震害经验,认为宜重视桥梁近断层地震动响应及防落梁措施、小半径曲线梁桥地震防倒塌设计、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及细部配筋和深水高桥墩地震损伤及控制等抗震问题。综述了课题组近些年对桥梁抗震研究的若干新进展,包括梁式桥防落梁抗震设计理念及方法、钢筋混凝土桥墩地震抗剪强度及变形能力研究、曲线梁桥地震破坏机理数值分析与小半径曲线梁桥地震防倒塌设计对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汶川地震 震害经验 曲线梁桥 桥墩 落梁 近断层地震动
原文传递
地震隧洞稳定性分析探讨 被引量:49
16
作者 郑颖人 肖强 +1 位作者 叶海林 许江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1-1088,共8页
为得到地震作用下无衬砌隧洞的力学规律,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具有拉和剪破坏分析功能的大型有限差分程序FLAC相结合,并将其引入到隧洞的稳定性分析中。在黄土无衬砌隧洞静力分析基础上,提出地震作用下动力有限元静态分析以及完全动力2... 为得到地震作用下无衬砌隧洞的力学规律,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具有拉和剪破坏分析功能的大型有限差分程序FLAC相结合,并将其引入到隧洞的稳定性分析中。在黄土无衬砌隧洞静力分析基础上,提出地震作用下动力有限元静态分析以及完全动力2种稳定性分析方法,在分析时同时考虑隧洞的拉破坏与剪破坏,从而得出黄土隧洞在动力情况下首先是隧洞顶部出现局部拉破坏然后是侧边整体破坏的破坏机制,同时也验证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不仅能够用于隧洞静力分析而且能够用于隧洞动力稳定分析,从而为无衬砌黄土人居洞室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作为有衬砌黄土隧道的地震反应分析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震 破坏机制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边坡动力破坏特征的振动台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 被引量:50
17
作者 叶海林 郑颖人 +1 位作者 杜修力 李安洪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8-135,共8页
采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输入幅值逐级增大的地震波,直到边坡破坏,得到边坡动力破坏特征:上部拉裂缝和下部剪切滑移面形成贯通的破裂面,滑体上监测点位移和加速度响应突变,表明边坡已经发生破坏,且坡顶局部块体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抛射现... 采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输入幅值逐级增大的地震波,直到边坡破坏,得到边坡动力破坏特征:上部拉裂缝和下部剪切滑移面形成贯通的破裂面,滑体上监测点位移和加速度响应突变,表明边坡已经发生破坏,且坡顶局部块体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抛射现象。采用FLAC动力差分软件通过逐渐加大输入地震波幅值,模拟模型边坡振动台试验过程,证实拉裂缝与剪切滑移面贯通是边坡动力破坏的必要条件,位移和加速度响应突变可以作为边坡动力破坏的判据。振动台试验和数值计算在边坡动力破坏三个特征上吻合较好,证明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的合理性,也证明数值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地震 动力破坏特征 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响应
下载PDF
汶川地震大光包滑坡动力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44
18
作者 殷跃平 王猛 +1 位作者 李滨 冯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69-1982,共14页
运用FLAC3D模拟大光包滑坡变形失稳特征,并输入距离滑坡约4.3 km的清平台站强震加速度三向记录,结果表明:其地震动力响应较为复杂,受控于斜坡形态、岩体(地质)结构及地震强度和振动持时等因素,在水平加速度响应方面,前缘滑坡更为明显,... 运用FLAC3D模拟大光包滑坡变形失稳特征,并输入距离滑坡约4.3 km的清平台站强震加速度三向记录,结果表明:其地震动力响应较为复杂,受控于斜坡形态、岩体(地质)结构及地震强度和振动持时等因素,在水平加速度响应方面,前缘滑坡更为明显,地震动频率更高,振幅更大,利于前缘的顺层失稳滑动;在竖向加速度响应方面,后缘滑体的振幅更大,竖向加速度(绝对值)数倍于水平加速度,利于拉裂、振碎解体和抛掷失稳。大光包滑坡与简单均值结构的边坡地震动力响应特征不完全一致,随高程、坡度放大的趋向性和节律性不明显。结合地震动力响应和运动特征,对滑坡堆积和滑源进行概化分区:(1)下部顺层滑坡堆积区,是滑坡的主堆积区,分布于滑坡东侧,堵塞黄洞子沟;(2)上部崩滑堆积区,分布于滑坡西北、北侧,具有明显的带状特征;(3)后缘陡壁及倒石堆区,侧缘拉裂边界,近直立不规则凹凸状断壁,分布多组张拉裂隙,说明受陡倾角张性裂隙控制,表现为张性破坏特征,陡崖下部分布大量倒石堆,呈串珠状分布,以碎块石为主,岩性与后缘及北侧陡壁岩体一致,系地震后的重力调整所致;(4)顺层滑面及擦痕区,在滑面上分布大量与岩层倾向相同的擦痕,说明顺层滑坡在后部具有向北方向偏转滑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大光包滑坡 汶川地震 地震动力响应 巨型滑坡
下载PDF
生命线工程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4
19
作者 李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37,共7页
概述了生命线工程研究中的若干进展。内容包括:随机地震动场的波动数值模拟、工程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的概率密度演化分析方法、大型生命线工程网络系统的抗震可靠性分析与优化等。在论述研究进展的同时,对若干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 概述了生命线工程研究中的若干进展。内容包括:随机地震动场的波动数值模拟、工程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的概率密度演化分析方法、大型生命线工程网络系统的抗震可靠性分析与优化等。在论述研究进展的同时,对若干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作了简要的评述。对生命线工程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线工程 地震 结构 可靠性 网络 优化
下载PDF
地震边坡失稳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1
20
作者 言志信 张森 +1 位作者 张学东 段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4-850,共7页
通过对汶川地震边坡调研,发现大量边坡破坏形式为坡顶拉裂、下部坡体剪切破坏。本文利用有限差分程序,从边坡土体的应力状态出发,通过监测边坡土体的状态、位移和剪应变增量变化等,分析了岩土体在静力、横向地震和耦合地震作用下的破坏... 通过对汶川地震边坡调研,发现大量边坡破坏形式为坡顶拉裂、下部坡体剪切破坏。本文利用有限差分程序,从边坡土体的应力状态出发,通过监测边坡土体的状态、位移和剪应变增量变化等,分析了岩土体在静力、横向地震和耦合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发现坡顶附近发生张破坏,以下部位发生剪切破坏,而非传统的地质工程观点——地震边坡破坏主要是地震惯性力造成的剪切破坏。并提出一种新方法——关键点相对位移法,来判断边坡的动力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及震后灾害调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地震 破坏机制 关键点相对位移法 动力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