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湿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5
1
作者 蓝惠兰 李雪球 +3 位作者 覃铁和 谭杏飞 黄碧灵 廖游玩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67-569,共3页
目的探讨对已经进行湿化气道的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滴注生理盐水与否对吸痰效果以及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30h以上患者101例,随机分成A组50例和B组51例,A组吸痰时不滴注生理盐水,B组吸痰时按传统方法... 目的探讨对已经进行湿化气道的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滴注生理盐水与否对吸痰效果以及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30h以上患者101例,随机分成A组50例和B组51例,A组吸痰时不滴注生理盐水,B组吸痰时按传统方法常规滴注生理盐水2ml,通过观察吸痰时患者咳嗽反应、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变化以及痰液黏稠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两组吸痰时患者心率、收缩压以及痰液黏稠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滴入生理盐水后吸痰前心率、血压均升高,而血氧饱和度下降,与B组比较,A组吸痰时呛咳、VAP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吸痰时滴注生理盐水进行湿化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舒张压升高、患者刺激性咳嗽、VAP的发生率升高等不利影响,因此,机械通气吸痰不应将滴注生理盐水作为常规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 机械 生理盐水 气管内滴药 气管内吸疫 机械通气患者 气管内滴注 湿化气道 相关性肺炎(VAP) 吸痰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改进型快速小鼠气管滴注法——透射灯下经口直视滴注法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贾晓峰 郭新彪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索建立一套无创、廉价、快速的小鼠气管插管、滴注方法。方法建立一套小鼠透射灯照射下经口咽气管插管、滴注的方法,并通过对28只雄性C57BL/6J小鼠(体重20—30g)以1次/2d的频率重复插管、滴注0.06ml炭黑颗粒物(2.5mg/m1... 目的探索建立一套无创、廉价、快速的小鼠气管插管、滴注方法。方法建立一套小鼠透射灯照射下经口咽气管插管、滴注的方法,并通过对28只雄性C57BL/6J小鼠(体重20—30g)以1次/2d的频率重复插管、滴注0.06ml炭黑颗粒物(2.5mg/m1)共6次来测试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共成功完成162次插管、滴注操作,末次滴注后解剖小鼠可见双肺散在分布炭黑颗粒物。结论透射灯下经口直视气管滴注法具有无创、价廉、快速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小鼠呼吸系统重复滴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气管滴注 小鼠 实验技术
原文传递
Oxidative Damage to Lung Tissue and Peripheral Blood in Endotracheal PM_(2.5)-treated Rats 被引量:4
3
作者 ZHI-QING LIN ZHU-GE XI +6 位作者 DAN-FENG YANG Fu-HUAN CHAO HUA-SHAN ZHANG WEI ZHANG HUANG-LIANG LIU ZAI-MING YANG RU-BAO SU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23-228,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xidative damage to lung tissue and peripherial blood in PM2.5-treated rats. Methods PM2.5 samples were collected using an auto-sampling instrument in summer and winter. Treated samples w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xidative damage to lung tissue and peripherial blood in PM2.5-treated rats. Methods PM2.5 samples were collected using an auto-sampling instrument in summer and winter. Treated samples were endotracheally instilled into rats. Activity of reduce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and concentration of malondialdehyde (MDA) were used as oxidative damage biomarkers of lung tissue and peripheral blood detected with the biochemical method. DNA migration length (μm) and rate of tail were used as DNA damage biomarkers of lung tissue and peripheral blood detected with the bi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The activity of GSH-Px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MDA in lung tissu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exposure to PM2.5 for 7-14 days. In peripheral blood, the concentration of MDA decreased, but the activity of GSH-Px increased 7 and 14 days after experiments. The two indicators had a dose-effect relation and similar changing tendency in lung tissue and peripheral blood. The DNA migration length (μm) and rate of tail in lung tissue and peripheral bloo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7 and 14 days after exposure to PM2.5. The two indicators had a dose-effect relation and similar changing tendency in lung tissue and peripheral blood. Conclusion PM2.5 has a definite oxidative effect on lung tissue and peripheral blood. The activity of GSH-Px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MDA are valuable biomarkers of oxidative lung tissue damage induced by PM2.5. The DNA migration length (μm) and rate of tail are simple and valuable biomarkers of PM2 5-induced DNA damage in lung tissues and peripheral blood. The degree of DNA damage in peripheral blood can predict the degree of DNA damage in lung t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endotracheal instillation Oxidative damage Oxidative DNA damage BIOMARKER DNA repair
下载PDF
气管滴药量和滴速控制对气管切开患者湿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卢艳君 钱学贞 《中国临床护理》 2013年第5期369-370,374,共3页
目的探讨气管滴药量和滴速控制对气管切开患者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间断气管内滴注的方法,观察组采用精密输液器套管内持续滴入的方... 目的探讨气管滴药量和滴速控制对气管切开患者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间断气管内滴注的方法,观察组采用精密输液器套管内持续滴入的方法,根据患者痰液粘稠度,控制滴药量和滴速,观察2组患者气道湿化度、痰痂阻塞度。结果观察组气道湿化度优于对照组,且痰痂阻塞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患者痰液浓度,控制气管内滴药量和滴速,可有效维持气道湿化状态,避免痰痂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内滴药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下载PDF
气管内滴药与雾化吸入在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丽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观察气管内滴药与雾化吸入在不同程度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20例中度(60例)、重度(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滴药组(60例)和雾化吸入组(60例),观察在气管切开后7、14和21 d患者的平均痰量和痰细菌培养情况... 目的观察气管内滴药与雾化吸入在不同程度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20例中度(60例)、重度(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滴药组(60例)和雾化吸入组(60例),观察在气管切开后7、14和21 d患者的平均痰量和痰细菌培养情况。结果在中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雾化吸入组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气管内滴药组,痰量也较后者显著减少;重度颅脑损伤组气管切开患者中,气管滴药组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及痰量明显低于雾化吸入组。结论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中度损伤患者雾化吸入法在稀释痰液防止下呼吸道感染方面效果优于气管滴药法;在重度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气管内滴药效果优于雾化吸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滴药 雾化吸入 气管切开 脑损伤
下载PDF
苏州市独墅湖高教区PM_(2.5)对大鼠呼吸系统急性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周莉婷 杨果 +8 位作者 古桂雄 童建 王爱清 洪承皎 万建美 蔺瑶 宁萍 彭丽 田海林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6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对大鼠呼吸系统急性损伤特征和可能的损伤机制。方法将2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PM_(2.5)低、中、高剂量组(2.5 mg/kg、5.0 mg/kg和10.0 mg/kg)。以从苏州市独墅湖高教区某校区采集的PM_(2.5)配制... 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对大鼠呼吸系统急性损伤特征和可能的损伤机制。方法将2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PM_(2.5)低、中、高剂量组(2.5 mg/kg、5.0 mg/kg和10.0 mg/kg)。以从苏州市独墅湖高教区某校区采集的PM_(2.5)配制不同浓度的PM_(2.5)悬液,急性染毒大鼠,采用气管滴注法连续染毒3 d。最后一次染毒结束24 h后处死实验动物,固定左肺组织并收集右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检测BALF中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促炎因子TNF-α、IL-8,抗炎因子IL-4、IL-10水平;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钙离子浓度(Ca^(2+)),活性氧(ROS)含量变化。结果肺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PM_(2.5)会引起肺部炎症反应,肺间质增宽,肺泡腔内分泌物增多,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病变程度有加重的趋势;大鼠肺泡灌洗液中酶、细胞因子基本没有变化,仅5.0 mg/kg和10.0 mg/kg PM_(2.5)染毒后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碱性磷酸酶(AK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M_(2.5)染毒组钙离子浓度增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5.0 mg/kg PM_(2.5)染毒组活性氧含量升高。结论采自苏州市独墅湖高教区的PM_(2.5)急性染毒可引起机体肺实质损伤,诱导氧化损伤,导致急性炎症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2.5)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气管滴注 急性损伤
下载PDF
持续气管内滴药与雾化吸入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卢颖 张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8X期18-19,共2页
目的:比较持续气管内滴药与雾化吸入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1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5例,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B组65例,应用传统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A组... 目的:比较持续气管内滴药与雾化吸入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1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5例,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B组65例,应用传统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A组气管切开术后3、7、14d痰液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均少于B组(P<0.05)。痰液细菌培养G-菌占78.28%,G+菌占21.72%,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见。结论: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与应用传统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相比,能明显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和持续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内滴药 雾化吸入 气道湿化 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不同方式气管内滴药对下呼吸道湿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曹晓明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37-38,共2页
目的:比较持续输液泵气管内滴药法与间断气管内滴药法对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气管插管病人4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0例气管插管患者应用持续输液泵滴药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0例用间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两组进行回顾性对照... 目的:比较持续输液泵气管内滴药法与间断气管内滴药法对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气管插管病人4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0例气管插管患者应用持续输液泵滴药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0例用间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两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内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输液泵气管内滴药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内滴药 气道湿化
下载PDF
利用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成像技术研究纳米颗粒经肺暴露后在生物体的迁移途径
9
作者 王程程 郑升辉 张洪武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017-3023,共7页
大气中的超细颗粒物(粒径小于100 nm)由于其超小的粒径,容易进入生物体的循环系统,对其造成极大的伤害;并且因其粒径小,这些超细颗粒物很难在生物体内被示踪,因此研究超细颗粒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过程对于研究大气颗粒物毒理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中的超细颗粒物(粒径小于100 nm)由于其超小的粒径,容易进入生物体的循环系统,对其造成极大的伤害;并且因其粒径小,这些超细颗粒物很难在生物体内被示踪,因此研究超细颗粒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过程对于研究大气颗粒物毒理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采用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成像技术来研究超细颗粒物经肺暴露后在生物体体内的迁移示踪,选择了具备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多孔二氧化硅为载体,负载具良好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性能的ZnGa_(2)O_(4)∶Cr(ZGO)模拟大气中的超细颗粒物(ZGO@SiO_(2)).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经由气管入肺后,会经循环系统迁移到体内其他器官,主要分布于心脏、肝脏和脾脏中,少量分布于肾脏,这可以为下一步研究超细颗粒物的生物毒理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颗粒 近红外长余辉成像技术 气管滴注
下载PDF
大鼠气管滴注方法的改良及效果评价
10
作者 余伊翔 曹珊珊 +2 位作者 冯怡 李嘉瑞 王荣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543-546,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视、简易快速、精确滴注的大鼠无创气管滴注方法。方法采用1 mL医用注射器和毛细管制作进样器,采用光纤实现可视化操作,采用肥皂水检验气管插管是否正确,进样器经呼吸导管插入气管完成滴注。2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滴... 目的建立一种可视、简易快速、精确滴注的大鼠无创气管滴注方法。方法采用1 mL医用注射器和毛细管制作进样器,采用光纤实现可视化操作,采用肥皂水检验气管插管是否正确,进样器经呼吸导管插入气管完成滴注。2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滴注0.9%NaCl溶液和细颗粒物(PM_(2.5))混悬液。结果20只大鼠共完成120次气管插管与滴注操作,末次滴注24 h后取大鼠肺组织进行HE染色,可见PM_(2.5)组动物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变化,基本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特征。结论改良的大鼠无创气管滴注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安全,无需特殊器材,可广泛应用于大鼠呼吸道给药、染毒等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气管滴注 无创 动物实验技术
下载PDF
应用冷光源内窥镜和点样吸头完成的新型小鼠气管滴注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彪 李新鸣 +3 位作者 严思远 陈冬梅 牛佳钰 肖纯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5-587,共3页
目的建立一套新型易操作的小鼠气管插管、滴注方法.方法依靠冷光源内窥镜和电泳点样吸头为插管工具,建立一套新型的插管操作系统.利用高倍放大,完成小鼠气管插管、滴注,研究中1周内对20只♂ CB17-SCID小鼠(体质量24~28g)进行插管和滴... 目的建立一套新型易操作的小鼠气管插管、滴注方法.方法依靠冷光源内窥镜和电泳点样吸头为插管工具,建立一套新型的插管操作系统.利用高倍放大,完成小鼠气管插管、滴注,研究中1周内对20只♂ CB17-SCID小鼠(体质量24~28g)进行插管和滴注80μL环境污染细颗粒物悬液.结果共完成80次插管、滴注操作,末次滴注24h后解剖小鼠可见气管低端和肺内有散在的空气污染细颗粒物分布.结论应用冷光源内窥镜和电泳点样吸头进行的气管滴注新方法操作快速、简洁、可重复性好,能够广泛用于小鼠呼吸系统的插管和滴注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滴注新方法 冷光源内窥镜 点样枪头 小鼠 实验技术 气管插管
下载PDF
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方法与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雷三菊 曹月香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年第2期1-2,共2页
目的探索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最佳方法。方法对气管切开术后的带气囊导管和金属导管患者均进行持续性气管内滴药及间断性气管内滴药,观察记录其不同的效果。结果带气囊导管的患者行持续性气管内滴药优于间断性滴药(P<0.05... 目的探索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最佳方法。方法对气管切开术后的带气囊导管和金属导管患者均进行持续性气管内滴药及间断性气管内滴药,观察记录其不同的效果。结果带气囊导管的患者行持续性气管内滴药优于间断性滴药(P<0.05)。带金属导管的患者实行间断性滴药接受程度优于持续性滴药患者(P<0.001)。结论气管内滴药方式须依据所带气管导管的性质及患者的接受程度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气管内滴药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