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出血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机制与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涂克涛 陈志颖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4期508-512,共5页
自发性脑出血(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尽管自发性ICH在脑卒中病例中所占比例不到20%,但仍是所有卒中类型中病死率最高的,同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血-脑屏障(BBB)能够限制分子运输,将中枢神经系统与血液循环分开,是... 自发性脑出血(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尽管自发性ICH在脑卒中病例中所占比例不到20%,但仍是所有卒中类型中病死率最高的,同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血-脑屏障(BBB)能够限制分子运输,将中枢神经系统与血液循环分开,是一种物理和代谢屏障。在许多脑出血患者中,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在早期逐渐恶化,BBB早期损害是导致神经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受损的BBB严重程度与脑出血后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保护BBB的完整和维持其通透性是脑出血未来的主要治疗方法。因此,明确ICH后BBB通透性增高的相关机制,以期为寻找治疗靶点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脑屏障 内皮细胞 紧密连接蛋白 靶点药物
下载PDF
PKCα/β通过调控紧密连接蛋白参与百草枯致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异常 被引量:3
2
作者 郭慕真 朱晨笛 +2 位作者 蔡倩 许延龙 黄敏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81-889,共9页
目的 探讨经典型蛋白激酶C(cPKC:PKC α、PKC β)是否通过调控紧密连接蛋白(tight Junction,TJ)的表达,引起百草枯(paraquat,PQ)致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异常。 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脑组织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作为单层血... 目的 探讨经典型蛋白激酶C(cPKC:PKC α、PKC β)是否通过调控紧密连接蛋白(tight Junction,TJ)的表达,引起百草枯(paraquat,PQ)致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异常。 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脑组织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作为单层血脑屏障模型,通过Millicell-ERS细胞电阻仪测定跨内皮细胞电阻(TEER)、荧光素钠(Na-FLU)通透性测定以评价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功能。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相对存活率:终浓度0、50、100、200、300 μmol/L PQ处理细胞24 h,确定剂量-效应关系;终浓度200 μmol/L PQ分别处理细胞6、12、24、48、72 h,确定时间-效应关系。终浓度0、100、200、300 μmol/L PQ处理细胞24 h,免疫荧光(IF)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测定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5)和基因的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PKC α、PKC β、p-PKC α、p-PKC β蛋白表达水平;经典PKC抑制剂(Go 6983)1 μmol/L预处理细胞1 h后,200 μmol/L PQ染毒细胞24 h,Western blot法测定ZO-1、Occludin、Claudin-5及p-PKC α、p-PKC β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bEnd. 3细胞的TEER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于第6 d达到峰值[(114.3±6.9)Ω· cm^2],荧光素钠通透性检测显示,细胞通透性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于第6天降至(1.7±0.2)cm/min,说明细胞屏障功能良好。与对照组比较,100、200、300 μmol/L PQ染毒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200 μmol/L PQ染毒细胞12、24、48、72 h,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关系。IF和qRT-PCR显示,随着PQ浓度的升高,ZO-1、Occludin、Claudin-5蛋白和基因表达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Q染毒组的p-PKC α、p-PKC 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ZO-1、Occludin、Claudin-5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o 6983干预组的ZO-1、Occludin、Claudin-5蛋白表达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血脑屏障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紧密连接 蛋白激酶Cα/β
原文传递
COP9信号小体基因缺失对新型隐球酵母菌嗜中枢性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3
作者 樊一斌 潘卫利 +2 位作者 陶小华 皇幼明 徐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41-1243,1308,共4页
目的探讨COP9信号小体(CSN)基因缺失对新生隐球酵母菌嗜中枢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为研究抗真菌药物作用靶点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2014年7月以环磷酰胺免疫抑制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H99株、COP9信号小体CSN1201基因缺失株及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COP9信号小体(CSN)基因缺失对新生隐球酵母菌嗜中枢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为研究抗真菌药物作用靶点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2014年7月以环磷酰胺免疫抑制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H99株、COP9信号小体CSN1201基因缺失株及生理盐水,构建小鼠静脉注射感染模型H99组、CSN1201△及对照组各10只;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进行分析。结果 H99组小鼠脑组织真菌培养在12h即出现菌落生长,生长速度迅速,PAS染色可见隐球酵母菌菌体;CSN1201△组及对照组脑组织培养结果为阴性,PAS染色未见隐球酵母菌菌体;H99组小鼠脑组织RhoA蛋白表达水平值随时间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组相比,24~72h该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Rac1及Cdc42蛋白表达未随时间变化,但与对照组相比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COP9信号小体CSN1201基因缺失能够降低新生隐球酵母菌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其影响途径可能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细胞骨架重排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酵母菌 COP9信号小体 嗜中枢性 血脑屏障 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