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437例分析 被引量:73
1
作者 李倩 李楠杉 +6 位作者 劳月琼 蔺武 魏南 姜国俊 王沧海 刘红 吴静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及镜下特征,评估此术式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指导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取该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行EMR切除息肉的437例(687枚)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及镜下特征,评估此术式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指导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取该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行EMR切除息肉的437例(687枚)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腺瘤癌变以及高危性腺瘤-低危性腺瘤-非腺瘤性息肉分组法,以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以及息肉内镜、病理特征等指标为变量进行统计分析,观察EMR治疗息肉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息肉内镜下检出率为48.28%,进行EMR治疗的息肉占全部息肉的34.90%,其中高危腺瘤占17.08%,从非腺瘤性息肉到高危性腺瘤,随着癌变可能性的增加,息肉发生部位从近端结肠向远端结肠转移,其形态更容易表现为有蒂息肉,且黏膜分叶和黏膜改变发生率逐渐增加。大肠息肉癌变与息肉有蒂、分布在远端结肠、直径大于1.0 cm、腺瘤含绒毛样成分、息肉黏膜分叶、充血、粗糙和糜烂有关。EMR治疗息肉,一次性切除率为99.70%,并发症发生率为1.14%。结论高危性腺瘤和癌变腺瘤在结直肠分布及内镜下表现中存在一定的特征,该院针对大小为0.5~3.0 cm的息肉,采用EMR联合钛夹治疗息肉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可有效阻断腺瘤-大肠散发性癌这一演化进程,是防治结直肠癌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腺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无蒂及亚蒂息肉 被引量:31
2
作者 骆泉 张周娟 +2 位作者 蒋月芳 楼玉英 马阿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消化道无蒂及亚蒂息肉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4月,胃息肉85例(88枚)、大肠息肉62例(113枚),直径<1.0 cm 95枚,1.0~2.0 cm 101枚,2.0~3.5 cm 5枚;无...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消化道无蒂及亚蒂息肉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4月,胃息肉85例(88枚)、大肠息肉62例(113枚),直径<1.0 cm 95枚,1.0~2.0 cm 101枚,2.0~3.5 cm 5枚;无蒂72枚,亚蒂129枚。最多一例为5枚。采用黏膜下注射-切除法治疗直径<2.0 cm的无蒂或亚蒂胃、大肠息肉;透明帽负压吸引切除(EMR-C)治疗直径>2.0 cm的无蒂胃息肉,圈套困难的直径<2.0 cm的无蒂及亚蒂胃息肉;分片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picemeal mucosal resection,EPMR)治疗直径>2.0 cm的亚蒂胃息肉,直径>2.0 cm的无蒂、亚蒂大肠息肉。结果 1枚胃窦部扁平息肉行EMR-C;5枚直径>2.5 cm的大肠亚蒂、无蒂息肉行EPMR;其余均行黏膜下注射-切除法。术中、术后无出血、穿孔。术后病理检查增生性息肉69枚,管状腺瘤64枚,炎性息肉47枚,管状绒毛状腺瘤10枚,绒毛状腺瘤5枚,锯齿状腺瘤2枚,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2枚),腺瘤伴局部癌变2例(2枚)。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2例中,1例行肠段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未见病变残留;1例EMR术后6个月未复查。腺瘤伴局部癌变的2例中,1例即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直肠黏膜局部缺损,未见病变残留,区域淋巴结转移癌;1例拒绝手术,亦未复查。16例胃息肉及10例肠息肉术后1年内镜复查,2例肠息肉术后2年肠镜复查,均未见息肉复发。结论采用EMR治疗无蒂和亚蒂息肉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术 息肉 穿孔
下载PDF
2015年日本消化器内视镜学会《早期胃癌内镜黏膜切除术和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29
3
作者 赵恩昊 李晓波 曹晖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3,共5页
随着早期胃癌检出率的逐年提高,内镜治疗已成为胃癌诊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日本消化器内视镜学会联合日本胃癌学会共同发布了最新版《早期胃癌内镜黏膜切除术和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指南》,包含了内镜治疗的适应证、术前诊断、操作技... 随着早期胃癌检出率的逐年提高,内镜治疗已成为胃癌诊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日本消化器内视镜学会联合日本胃癌学会共同发布了最新版《早期胃癌内镜黏膜切除术和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指南》,包含了内镜治疗的适应证、术前诊断、操作技术、治愈性评估、并发症、术后长期监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测共7个方面的内容,为规范内镜治疗在早期胃癌中的应用提供了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原文传递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王保健 顾文芬 +1 位作者 胡忠卓 薛林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完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09年6月-2016年6月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共4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2...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完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09年6月-2016年6月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共4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20例)和B组(20例),分别采用EMR(A组)和ESD(B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治疗费用、病变组织直径、病变组织厚度、肿物完全切除率、垂直切缘阴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均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病变组织直径和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肿物完全切除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垂直切缘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两种内镜术式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在肿物切除效果方面较为接近,EMR具有操作时间短、经济负担轻及并发症少等优势;而ESD应用则有助于提高肿物彻底清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神经内分泌肿瘤
下载PDF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426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5
作者 沈珊珊 凌亭生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03-507,共5页
目的观察经内镜治疗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情况。方法共入组426例上消化道SMT患者,其中位于食管346例,胃79例,十二指肠1例。经超声内镜诊断SMT位于黏膜肌层284例,黏膜下层87例,固有... 目的观察经内镜治疗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情况。方法共入组426例上消化道SMT患者,其中位于食管346例,胃79例,十二指肠1例。经超声内镜诊断SMT位于黏膜肌层284例,黏膜下层87例,固有肌层55例。病变最大直径为0.4~6cm,平均(0.90±0.03)cm。426例SMT中333例行黏膜切除术(EMR),37例行黏膜剥离术(ESD),47例行黏膜挖除术(ESE),9例行全层切除术(EFR)。结果 EMR组中314例完整切除病变,完整切除率为94.3%。ESD组、EFR组均完整切除病灶,完整切除率100.0%。ESE组44例病灶完整切除,完整切除率93.6%(44/47),3例治疗失败转行外科手术。ESD组穿孔和出血各1例,发生率为2.7%;ESE组穿孔2例,出血2例,发生率为4.25%。EFR组为实现病灶完整切除,均将瘤体以及与之相连的固有肌层一并切除,实施主动穿孔,术后完全缝合胃壁缺损。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平滑肌瘤326例,间质瘤58例,异位胰腺、脂肪瘤、潴留囊肿、颗粒细胞瘤、血管机化、淋巴管瘤、血管瘤和神经鞘瘤共42例。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经内镜治疗上消化道SMT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肿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挖除术 内镜下消化道壁全层切除术
下载PDF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宇虎 柳娟 +5 位作者 陈桂权 张志坚 傅莉萍 陈少芬 陈晓春 姚艳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2年第5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诊断方法,经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分片切除术(EP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方法治疗LST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LST经色素染色放大内镜或NBI-ME观察病变形态、腺管开口分型(pit)及表面微血管分型(... 目的探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诊断方法,经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分片切除术(EP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方法治疗LST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LST经色素染色放大内镜或NBI-ME观察病变形态、腺管开口分型(pit)及表面微血管分型(MP),分别进行EMR、EPMR、ESD或外科手术治疗,并分析LST的病理特点。结果在399例病人检出有LST,共407个病变。LST大小在10~80mm。LST部位在直肠128个(31.4%),乙状结肠97个(23.8%),降结肠54个(13.3%),横结肠67个(16.5%),升结肠21个(5.2%),盲肠36个(8.8%),回肠末段4例(1.0%)。LST形态呈颗粒均一型145个,结节混合型161个,扁平隆起型63个,假凹陷型38个。LST腺管开口分型以ⅢL和Ⅳ为多。405个LST经肠镜微创电切治疗,228个行EMR切除,165个行EPMR切除,12个行ESD切除,均在内镜下成功电切,另2例LST行外科手术治疗。出血发生率4.0%,术中即刻出血4例,术后3天迟发出血12例,无肠穿孔发生。LST病理结果:管状腺瘤46个(11.3%),管状绒毛状腺瘤146个(35.9%),绒毛状腺瘤181个(44.5%),增生性息肉10个(2.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9个(4.7%),黏膜内癌3个(0.7%),黏膜下癌2个(0.4%)。术后复查肠镜无复发。结论色素染色放大内镜或NBI-ME方法有利于检出LST,EMR、EPMR、ESD是内镜下治疗LST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侧向发育型肿瘤(LST)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分片切除术(EPMR)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下载PDF
ESD在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7
作者 郝晋雍 黄晓俊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83-585,共3页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新技术。ESD技术具有可完整切除较大病灶、切除溃疡型病灶、提供完整病理诊断材料及预防复发等优点,为早期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诊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通过详细介绍ESD的发展、ES...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新技术。ESD技术具有可完整切除较大病灶、切除溃疡型病灶、提供完整病理诊断材料及预防复发等优点,为早期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诊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通过详细介绍ESD的发展、ESD的适应证、操作中所需的特殊器械及其并发症的处理,结合大量临床资料,明确ESD技术在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食管黏膜切除术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蕾 郝长清 +10 位作者 赵德利 周瑞雪 纪鹏 张晓华 贺舜 张月明 于桂香 鞠凤环 程荣荣 荀华英 王贵齐 《中国消化内镜》 2007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透明帽法食管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意义。方法应用透明帽法对53例早期食管癌和74例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行食管黏膜切除。应用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残留及复发病灶。术后第1、4及12... 目的探讨透明帽法食管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意义。方法应用透明帽法对53例早期食管癌和74例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行食管黏膜切除。应用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残留及复发病灶。术后第1、4及12个月进行内镜复查。结果(1)在内镜下应用透明帽法共对127例患者进行局部黏膜切除,共切除病灶150块。切除标本每块大小平均为(2.7±4.3)mm×(18.0±3.40)mm。(2)本组术后5例出血,其中1例动脉出血,4例渗血。应用内镜压迫、肾上腺素盐水注射及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均成功止血;127例无一例食管穿孔发生;术后4例发生狭窄,术后一个月应用水囊扩张,每一个月扩张一次,连续扩张3~4次,狭窄均缓解,进食无明显不适感。(3)96例(75.6%)患者的食管黏膜病变被完全切除,其余病例有不同程度的残留,应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残留病变。术后4个月内镜复查,病理证实3例早期癌,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局部复发。随访时间52.2个月,无明显不适感。结论应用透明帽法食管黏膜切除术可简便、安全、有效地治愈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氩离子凝固术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吴学队 沈静侠 +1 位作者 王东江 崔庆贵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3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42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ESD与EMR(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结果 ESD组一次性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均显著高于EMR组(P<0.05);ESD组可...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42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ESD与EMR(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结果 ESD组一次性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均显著高于EMR组(P<0.05);ESD组可能治愈性切除率、非治愈性切除率显著低于EMR组(P<0.05);ESD组肿瘤复发率显著低于EMR组(P<0.05);ESD组术中出血率和穿孔率分别为3.53%和2.35%,均显著低于EMR组的19.30%和8.77%(P<0.05);ESD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EMR组(P<0.05)。结论 ESD治疗早期胃癌具有病灶切除彻底、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消化道类癌内镜治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静 黄永辉 +3 位作者 顾芳 李军 丁士刚 周丽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 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深凿活检钳除术治疗消化道类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49例消化... 目的 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深凿活检钳除术治疗消化道类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49例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资料,结合超声内镜检查表现,比较ESD(n=25)、EMR(n=16)和内镜深凿活检钳除(n=8)治疗消化道类癌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及内镜随访情况.结果 内镜治疗消化道类癌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为59 2%(29/49).ESD组的组织完全切除率76.0%(19/25)明显高于EMR组43.8%(7/16)和深凿活检钳除组3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其中ESD组组织完全切除率明显高于EMR组(χ^2=4.374,P=0.036).直径≥1 cm的11例类癌中,4例(36.4%)组织学不完全切除.组织学不完全切除的20例中,仅3例术前进行了超声内镜检查,占超声内镜检查的15.0%(3/20);组织学完全切除的29例中,17例进行了超声内镜检查,占超声内镜检查85.0%(17/20).1例ESD治疗后发生出血,其余患者未出现并发症.22例(44.9%,22/49)随访1-23个月(平均10.4月),均未复发.结论与EMR相比,ESD在组织完全切除方面更具有优势.超声内镜检查对于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癌 消化道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黏膜剥离术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徐莹 蒯榕 +4 位作者 李吉 杨大明 周锋利 金云菲 彭海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评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影响EMR治疗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改善EMR及ESD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总结427例(606枚)EMR治疗和70例(80枚)ESD治疗结直肠隆... 目的评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影响EMR治疗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改善EMR及ESD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总结427例(606枚)EMR治疗和70例(80枚)ESD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手术资料,并分析获得随访的145例EMR和30例ESD患者的临床及手术资料。比较2组在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方面的差异,分析EMR组中局部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ESD组中手术并发症为7.14%(5/70),EMR组为2.58%(11/427),2组在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上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6);EMR组的局部复发率为22.76%(33/145),明显高于ESD组3.33%(1/3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结直肠非单发病灶为EMR术后发生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虽然ESD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MR,但可更完整地切除病灶,术后局部复发率也更低;对于存在结直肠多发病灶的患者,EMR治疗后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结直肠隆起性病变
下载PDF
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下微创治疗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蓉 李传行 +4 位作者 高小燕 罗广裕 林世永 李茵 徐国良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检查中发现的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行超声内镜检查。2例起源于黏膜层的食管息肉;34例...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检查中发现的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行超声内镜检查。2例起源于黏膜层的食管息肉;34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4例起源于黏膜下层,包括脂肪瘤2例,食管囊肿1例,孤立静脉瘤1例(内镜下呈蓝紫色,未予处理)。根据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性质及病变大小决定行内镜下EMR或ESD治疗,完整切除病变。结果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病变最大直径0.4~2.5cm,平均1.45cm。29例行内镜下EMR治疗,6例病变最大直径超过1.5cm者行内镜下ESD治疗,ESD手术时间15~45min,平均30min。4例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黏膜下肿瘤考虑穿孔可能性大未予内镜下治疗。2例术中出血较多,经内镜下喷洒止血药物、电凝、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及金属钛夹钳夹止血,无术后出血,无ESD穿孔。所有EMR、ESD切除病变全部送检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后1.5及6个月随访,创面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超声内镜能够对食管黏膜下肿瘤进行起源和定性诊断,可指导黏膜下肿瘤的治疗。大多数食管黏膜下肿瘤行EMR治疗简便、安全,对于病灶较大、EMR难以完整切除的病变行ESD治疗安全、有效,可以完整切除食管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黏膜下肿瘤
下载PDF
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伴发上消化道肿物的经验 被引量:9
13
作者 程芮 朱思莹 +4 位作者 刘思茂 周艳华 宗晔 李鹏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同时伴发上消化道肿物的内镜下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自2010年1月至2021年7月经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18例上消化道肿物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上消... 目的初步探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同时伴发上消化道肿物的内镜下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自2010年1月至2021年7月经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18例上消化道肿物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上消化道肿物切除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包括早期食管癌4例,早期胃癌6例,胃增生性息肉8例。静脉曲张应用LDRf分型方法进行诊断,食管静脉曲张采用套扎术或硬化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采用栓塞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物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总结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下表现、内镜下治疗方法、病理结果、随访等情况。结果18例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5例,B级3例,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均小于1.5,所有病例中消化道肿物位于食管或胃底曲张静脉之上或临近部位4例,8例患者曾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史,进行了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其中5例患者先行内镜下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在治疗后1~6个月择期复查胃镜,观察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好转后,对上消化道肿物采用EMR或ESD治疗,随访观察内镜下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治疗、EMR或ESD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病灶均完整切除,术后病理均显示切缘干净,在上消化道肿物切除术后12个月的随访中,无患者死亡。结论EMR、ESD对于肝硬化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伴发上消化道早癌、息肉等肿物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干预,可降低术后出血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肿物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超声内镜诊断食管黏膜下肿瘤并行内镜下微创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曾斌 戴勇 +1 位作者 廖爱军 石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42-945,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肿瘤(SMT)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探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分片切除术(EPMR)、内镜下套扎术(EVL)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检查中发现的57例食管黏膜下肿瘤行超声内镜检查。...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肿瘤(SMT)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探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分片切除术(EPMR)、内镜下套扎术(EVL)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检查中发现的57例食管黏膜下肿瘤行超声内镜检查。根据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性质及病变大小决定行内镜下EMR、EPMR、内镜下套扎治疗,完整切除病变,全瘤整体活检。结果 57例食管黏膜下肿瘤,病变最大直径0.4~3.0cm,平均1.25cm,隆起性病变位于食管上段8例,中段34例,下段15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38例,起源于黏膜下层的脂肪瘤4例,食管囊肿3例,孤立静脉瘤3例,起源于黏膜层的宽蒂食管息肉5例,起源于黏膜下层的侧向发育型肿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49例行内镜下EMR治疗,6例病变最大直径超过2cm者行内镜下EPMR治疗,6例食管囊肿和孤立性静脉瘤行内镜下套扎治疗,EMR手术时间15~25min,平均18min。5例术中出血,经内镜下喷洒止血药物、电凝、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及金属钛夹钳夹止血,无术后出血,无穿孔。所有EMR、EPMR切除病变"全瘤"送检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后1.5、3及6个月随访,创面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超声内镜能够对食管黏膜下肿瘤进行起源和定性诊断,可指导黏膜下肿瘤的治疗。大多数食管黏膜下肿瘤行EMR、EPMR治疗简便、安全,可以完整切除食管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 内镜下套扎术 食管黏膜下肿瘤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6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开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3期16-17,共2页
目的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2015年收治胃肠道平坦型肿瘤患者60例,患者均符合EMR治疗。本研究采取注射法行EMR,并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患者术中、术后恢复情况... 目的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2015年收治胃肠道平坦型肿瘤患者60例,患者均符合EMR治疗。本研究采取注射法行EMR,并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患者术中、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60例患者确诊为49例为腺瘤性息肉;1例患者切除组织表现出现渗血并及时给予止血;所有患者术后进行复查,均无复发。结论 EMR治疗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临床效果显著,创伤小,术后并发症疗少,可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r 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刚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10期1686-1689,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内镜结合微创技术在诊断及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电子胃镜发现的156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其中145例根据超声内镜下病灶情况选择内镜微创治疗或外科手术切除,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15... 目的探究超声内镜结合微创技术在诊断及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电子胃镜发现的156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其中145例根据超声内镜下病灶情况选择内镜微创治疗或外科手术切除,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156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145例,其中间质瘤45例。超声内镜诊断黏膜下肿瘤的准确率为86. 9%(126/145),胃良恶性间质瘤的准确率为88. 9%(40/45),来源层次符合率为88. 9%。结论超声内镜在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以对黏膜下肿瘤来源、部位、性质做出准确的诊断,并为微创内镜下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内镜微创治疗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谢俊锋 邱荣锋 《首都医药》 2014年第16期46-47,共2页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检查对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探讨超声内镜指导下内镜微创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内镜发现的210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根据其结果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其中145例采用内镜...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检查对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探讨超声内镜指导下内镜微创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内镜发现的210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根据其结果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其中145例采用内镜微创治疗及外科手术切除。术后定期内镜随访。结果210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经超声内镜检查,诊断胃肠道平滑肌瘤78例、间质瘤84例、脂肪瘤20例、异位胰腺19例、囊肿6例、神经内分泌瘤3例。120例采用内镜微创治疗,25例行外科手术切除。超声内镜诊断与术后病理性质符合率为87.6%,来源层次符合率87.6%。103例内镜术后随访1~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病变的来源及性质判断有较高准确性,且为隆起病变在内镜下选择何种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 内镜微创治疗
原文传递
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8
作者 石磊 赵元顺 +4 位作者 张浩 钱晶瑶 杨潇 李文 张姝翌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7例直径<1 cm的R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 目的探讨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7例直径<1 cm的R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组(n=46)、EMR-P组(n=40)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n=91),比较3组患者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内镜下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EMR-P组完整切除率为95.0%,ESD组完整切除率为97.8%,高于EMR组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P组手术时间为(9.86±2.23)min,长于EMR组的(4.12±0.88)min,EMR-P组和EMR组手术时间短于ESD组的(19.55±3.6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住院时间为(2.45±0.29)d,EMR-P组住院时间为(2.43±0.23)d,EMR-P组和EMR组住院时间短于ESD组的(3.30±0.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整块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P用于治疗直径<1 cm的RNEN,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且组织学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 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 内镜黏膜切除术(emr)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胃上皮内瘤变与早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后复发率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连元 令狐恩强 +5 位作者 王志强 卢忠生 孟江云 王向东 杜红 王红斌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1年第12期101-103,共3页
目的调查早期胃癌经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后的复发率,以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301医院内镜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筛选出2000年8月至2011年8月11年间行EMR治疗早期胃癌的38例病人、54例次临床... 目的调查早期胃癌经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后的复发率,以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301医院内镜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筛选出2000年8月至2011年8月11年间行EMR治疗早期胃癌的38例病人、54例次临床资料,进行随访调查研究,其中男28人,女10人,年龄50~94岁,平均67.9岁,1例病例失访,失访率为2.6%。将临床资料按术后病理类型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癌,随访平均周期为28个月,进行复发率等分析。结果切除病灶31个,病灶直径0.6~2.5cm,随访后统计总术后复发率为22.2%,各类型复发率分别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2%;癌21.1%。结论内经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胃癌的术后复发率较高,如患者有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适应征且患者经济情况允许建议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上皮内瘤变 早癌 复发率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42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尚保敏 王红建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752-754,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MR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42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均经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确定其食管病变...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MR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42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均经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确定其食管病变的解剖层次及起源后,行EMR完整切除病变组织。3例手术中出血患者经金属夹夹闭出血点后成功止血,1例手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经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止血成功。无穿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无瘢痕狭窄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EMR治疗食管平滑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平滑肌瘤 内镜治疗 内镜黏膜切除术 超声内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