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李春雨 王平 +2 位作者 王张 张艺 孟宪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2-315,共4页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讨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制备大鼠CRF模型,以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质谱(RRLC-MS)为核心分析技术,以主成分分析法为数据解析手段,筛选出CRF特征性内源代谢产物,探讨大黄治疗CRF...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讨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制备大鼠CRF模型,以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质谱(RRLC-MS)为核心分析技术,以主成分分析法为数据解析手段,筛选出CRF特征性内源代谢产物,探讨大黄治疗CRF的作用机制。结果大黄能减弱或取消外界刺激因素(如腺嘌呤)诱发CRF,且对其代谢轨迹的扰动具明显的回调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潜在生物标志物有关。结论大黄通过减少CRF大鼠血液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生成、磷酸酯类物质分解、炎症介质产生,使体内D-谷氨酰胺、D-谷氨酸代谢和蛋氨酸循环恢复正常而发挥治疗CRF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慢性肾功能衰竭 腺嘌呤 代谢组学 内源性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酸枣仁提取物治疗失眠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40
2
作者 卞振华 张文明 +10 位作者 唐静月 费倩倩 胡敏敏 陈晓伟 苏联麟 费程浩 季德 毛春芹 童黄锦 陆兔林 袁晓航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8-202,共15页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酸枣仁提取物治疗失眠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建立对氯苯丙氨酸(p-chlorophenylalanine,PCPA)诱导大鼠失眠模型,酸枣仁提取物灌胃给药后,进行一般形态观察、戊巴比妥钠诱导失眠实验和病理组织学等药效...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酸枣仁提取物治疗失眠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建立对氯苯丙氨酸(p-chlorophenylalanine,PCPA)诱导大鼠失眠模型,酸枣仁提取物灌胃给药后,进行一般形态观察、戊巴比妥钠诱导失眠实验和病理组织学等药效学评价。采用UHPLC-MS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数据统计筛选酸枣仁提取物治疗失眠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进一步分析相关代谢通路。采用UHPLC-Q-Exactive-MS/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构建酸枣仁治疗失眠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讨酸枣仁治疗失眠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和组织病理学HE(hematoxylin and eosin)染色结果表明酸枣仁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治疗失眠作用。血清代谢组学共筛选出21个酸枣仁提取物治疗失眠的内源性生物标志物,获取了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等代谢通路。UHPLC-Q-Exactive-MS/MS鉴定了酸枣仁提取物中34个化学成分,包括24个黄酮类成分、2个三萜皂苷类成分、4个生物碱成分、2个三萜酸成分以及2个脂肪酸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酸枣仁治疗失眠主要作用于DRD2(dopamine D2 receptor)、HTR1A(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1A)及ADRA2A(alpha-2A adrenergic receptor)等靶蛋白;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5-羟色胺能突触、钙信号等通路密切相关;酸枣仁中木兰花碱、N-去甲荷叶碱、山矾碱、油酸、棕榈酸、乌药碱、白桦脂酸以及美洲茶酸为其治疗失眠的潜在效应物质。该研究揭示了酸枣仁提取物治疗失眠通过多个代谢途径,整体上纠正紊乱的代谢轮廓,阐释了酸枣仁治疗失眠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整合机制,为深入研究酸枣仁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也为开发治疗失眠的创新中药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失眠 内源性代谢物 生物标志物 代谢通路 效应物质 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白芍养血柔肝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赵丹萍 张建军 +4 位作者 贺成 王莎 汤如莹 侯燕 王林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412-3418,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血虚肝郁模型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白芍对异常代谢物的调节作用,探讨白芍养血柔肝功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辐照复合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建立大鼠血虚肝郁模型,以液质联用为核心技术,以主成分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血虚肝郁模型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白芍对异常代谢物的调节作用,探讨白芍养血柔肝功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辐照复合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建立大鼠血虚肝郁模型,以液质联用为核心技术,以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为数据分析的主要手段,筛选出可能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白芍的干预机制。结果白芍通过影响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神经酰胺、脱氧胞苷、甜菜碱等21种小分子代谢物,对体内代谢轨迹的扰动起到一定的回调作用,能够改善大鼠因外界刺激因素(如辐照、束缚、孤养)诱发的血虚肝郁状态。结论白芍养血柔肝功效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α-亚油酸代谢等相关代谢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白芍 养血柔肝 血虚肝郁模型 内源性代谢物 辐照复合慢性束缚应激法 液质联用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生物标志物 干预机制 鞘脂代谢 甘油磷脂代谢 亚油酸代谢 α-亚油酸代谢 代谢通路
原文传递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粪便~(1)H-NMR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田俊生 史碧云 +1 位作者 冯光明 秦雪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170-3176,共7页
目的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粪便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大鼠分成模型组与对照组。采用CUMS程序对模型组大鼠进行为期4周的造模,造模结束后收集大鼠粪便。应... 目的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粪便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大鼠分成模型组与对照组。采用CUMS程序对模型组大鼠进行为期4周的造模,造模结束后收集大鼠粪便。应用1H-NMR技术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大鼠粪便提取物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差别明显,表明CUMS大鼠抑郁模型复制成功。在大鼠粪便的1H-NMR图谱中可以指认出30种内源性代谢产物,模型组中谷氨酰胺、乳酸、天冬氨酸的量明显增加,而尿嘧啶、酪氨酸、苯丙氨酸的量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通过研究CUMS抑郁模型大鼠粪便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阐明与抑郁症有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断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粪便 抑郁症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 内源性代谢物 1H—NMR
原文传递
血竭活血化瘀作用的GC-MS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鄯科明 滕中秋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69-1177,共9页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从内源代谢产物的角度探讨传统药材—血竭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将大鼠分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血瘀证模型组(血瘀证模型大鼠)和血竭给药组(血瘀证大鼠灌胃给予血竭),采集血浆并采用GC-MS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从内源代谢产物的角度探讨传统药材—血竭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将大鼠分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血瘀证模型组(血瘀证模型大鼠)和血竭给药组(血瘀证大鼠灌胃给予血竭),采集血浆并采用GC-MS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的内源代谢产物。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等数据分析方法寻找血瘀证大鼠的血浆的差异代谢物,分析大鼠给药后血浆内源代谢产物的变化趋势。结果:建立了基于GC-MS的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产物分析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的确证;采用该方法在大鼠血浆中分析得到约200个数据点,其中约有30个数据点在与NIST库的匹配中得到了初步的鉴定。通过多元数据分析发现了若干血瘀证大鼠差异代谢物,包括乳酸、D-3-羟基丁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等,这些差异性代谢物与血瘀证相关的代谢通路有密切的联系;血瘀证大鼠经过血竭给药之后,其血浆中的差异代谢物的浓度发生明显的变化,即各差异代谢物指标与血瘀证模型组相比都有一定的恢复作用,代谢组学研究结果与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实验结果相吻合。结论:建立了血瘀证大鼠的血浆内源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血竭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中,从代谢组学的角度证实了血竭对血瘀证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竭 内源代谢产物 差异代谢物 活血化瘀 急性血瘀证模型 药物效应 代谢组学 气相色谱-质谱
原文传递
Effect of Tong Xie Yao Fang on endogenous metabolites in urine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model rats 被引量:16
6
作者 Xue-Ying Zhao Jian-Wei Wang +3 位作者 Yue Yin Kai Li Miao Zhang Fu-Ping Y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34期5134-5151,共18页
BACKGROUND Tong Xie Yao Fang is a representative traditional Chinese prescri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liver and spleen deficiency,abdominal pain and diarrhea.It has a unique fun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 BACKGROUND Tong Xie Yao Fang is a representative traditional Chinese prescri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liver and spleen deficiency,abdominal pain and diarrhea.It has a unique fun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including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is a common functional bowel disease.Its main symptoms are recurrent abdominal pain,diarrhea,constipation or alternations between diarrhea and constipation.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metabolites between TCM syndromes.By comparing the body fluid metabolism maps of model animals,metabolomics can discover disease biomarkers,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metabolic pathways and understand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and the metabolic pathways of substances in the body.Thus,the evaluation of animal models tends to be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This may provide further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ong Xie Yao Fang and the IBS model.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ong Xie Yao Fang on IBS rats by using metabolomics method.METHODS Wistar rat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IBS models,and then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A model control group and three Tong Xie Yao Fang treatment groups(high,medium and low doses).A normal,non-IBS group was established.The rats were treated for 2 wk.On days 0 and 14 of the experimental model,urine was collected for 12 h and was analyzed by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Nine potential biomarkers were identified,and six major metabolic pathways were found to be related to IBS.RESULTS In the study of metabonomics,nine potential biomarkers including L-serine,4-methylgallic acid,L-threonine,succinylacetone,prolyl-hydroxyproline,valylserine,acetyl citrate,marmesin rutinoside and 5-hydroxy-L-tryptophan were identified in urine,which were assigned to amino acids,organic acids,succinyl and glycosides.Furthermore,the metabolic pathway of L-serine,L-threonine and 5-hydroxy-L-tryptophan was found in the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which mainly involved 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ng Xie YAO Fang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Liver-spleen disharmony endogenous metabolites Metabolomics
下载PDF
基于^1H-NMR代谢组学的驴胶补血颗粒补血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彩春 刘欢 +2 位作者 谷陟欣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42-1148,共7页
目的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乙酰苯肼诱导的溶血性贫血大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以及驴胶补血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乙酰苯肼制备大鼠溶血性贫血模型,造模1周后,给药组ig驴胶补血颗粒水溶液(8 g/kg)... 目的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乙酰苯肼诱导的溶血性贫血大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以及驴胶补血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乙酰苯肼制备大鼠溶血性贫血模型,造模1周后,给药组ig驴胶补血颗粒水溶液(8 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ig等量蒸馏水,每天1次,持续2周。采集大鼠血清进行1H-NMR检测,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血清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脂质、乳酸以及丙酮水平升高,丙氨酸、缬氨酸、肌酐、磷酸胆碱、甘油磷酸胆碱、氧化三甲胺、甘氨酸以及精氨酸水平下降。给予驴胶补血颗粒后大鼠血清中上述11种内源性差异代谢产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驴胶补血颗粒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能量代谢、脂质代谢、肠菌代谢等代谢途径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驴胶补血颗粒 溶血性贫血 1H-NMR 代谢组学 内源性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脾气虚证模型大鼠尿液的1H-NMR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罗良 陈嘉辉 +7 位作者 王园园 张晓君 尹西拳 卢碧钰 李媛 郑海慧 谢智勇 廖琼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63-1370,共8页
目的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分析脾气虚证的代谢通路,探究内源性代谢产物变化与脾气虚证的关系。方法采用苦寒泻下、劳倦过度和饥饱失常复合因素方法建立并评价脾气虚证大鼠模型,检测其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对大鼠尿液进行~1H-NMR检测... 目的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分析脾气虚证的代谢通路,探究内源性代谢产物变化与脾气虚证的关系。方法采用苦寒泻下、劳倦过度和饥饱失常复合因素方法建立并评价脾气虚证大鼠模型,检测其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对大鼠尿液进行~1H-NMR检测,以变化倍数(fold change,FC)>1.2,结合独立样本t检验(P<0.05)的统计学方法筛选脾气虚证模型组和对照组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与富集分析。结果脾气虚证模型建立成功;模型组的肌酸磷酸激酶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从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得出模型组和对照组的代谢产物得到明显区分;筛选出33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的代谢通路涉及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同时对肠道菌群存在干扰。结论脾气虚主要扰乱了大鼠的能量代谢通路(三羧酸循环、糖酵解、脂质氧化),抑制了供能作用,导致大鼠出现疲乏和体质量增长抑制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证 代谢组学 尿液 核磁共振 内源性代谢物 代谢通路
下载PDF
热补针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寒证模型家兔血液代谢物谱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杜小正 袁博 +5 位作者 王金海 张星华 田亮 张婷卓 李兴兰 张枫帆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77-983,共7页
目的:利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研究热补针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家兔血液代谢物谱的影响,探讨热补针法治疗RA的特异性机制。方法:40只清洁级青紫蓝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和热补针法组,每组8只。除正常... 目的:利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研究热补针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家兔血液代谢物谱的影响,探讨热补针法治疗RA的特异性机制。方法:40只清洁级青紫蓝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和热补针法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余组以卵蛋白诱导法联合低温冷冻法复制RA寒证模型。正常组、模型组不予针刺干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和热补针法组于"足三里"分别施以平补平泻、捻转补法、热补针法针刺,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7 d。干预结束后测定各组痛阈值以及膝关节表面温度;心脏采血制备血清,对血清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1)和P值(P<0.05)筛选出血清中的差异代谢物。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家兔痛阈、膝关节表面温度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干预后痛阈、膝关节表面温度升高(均P<0.05);热补针法组优于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均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液代谢物中肉碱、Lyso PC(14∶0)、Lyso PC(18∶3)、Lyso PE(0∶0/20∶5)、Lyso PE(0∶0/22∶1)、癸酸、硬脂酸以及乳酸的含量均升高,亮氨酸、缬氨酸、谷氨酰胺、焦谷氨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半乳糖、甘露糖含量均降低,上述代谢物具体涉及到脂肪酸、氨基酸、三羧酸循环以及糖类代谢。各针刺组干预后上述代谢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热补针法组较平补平泻组和捻转补法组乳酸的含量降低,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半乳糖、甘露糖的含量升高。结论:热补针法治疗RA的特异性体现在对三羧酸循环与糖代谢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热补针法 代谢组学 系统生物学 内源性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基于~1H-NMR代谢组学复方柴归方干预抑郁模型大鼠血清代谢物规律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少博 许腾 +4 位作者 高耀 高晓霞 周玉枝 田俊生 秦雪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3,共7页
目的采用~1H-NMR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复方柴归方干预抑郁模型大鼠血清代谢物组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程序对大鼠进行造模,以复方柴归方及阳性药(文拉法辛)为干预药物,采用核磁共振方法对大鼠血清进行分析,数据预... 目的采用~1H-NMR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复方柴归方干预抑郁模型大鼠血清代谢物组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程序对大鼠进行造模,以复方柴归方及阳性药(文拉法辛)为干预药物,采用核磁共振方法对大鼠血清进行分析,数据预处理后导入SIMCA-P 14.1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从小分子代谢物角度对复方柴归方的抗抑郁药效进行验证,并寻找出潜在的疾病生物标志物和药物疗效标志物。结果 CUMS抑郁大鼠模型复制成功,代谢组学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CUMS抑郁大鼠经阳性药和复方柴归方干预后血清中异亮氨酸、氧化三甲胺和肌酸水平升高,N-乙酰糖蛋白、胆碱和葡萄糖水平降低,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复方柴归方干预后CUMS模型大鼠血清差异代谢物水平明显回调,该研究可为复方柴归方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柴归方 抑郁症 代谢组学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 抑郁模型 内源性代谢物
原文传递
基于代谢组学的结肠癌早期诊断与预后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贾玉斌 马晓慧 孙敏捷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15-820,共6页
目的由于传统早期诊断方法对结肠癌灵敏度低,导致部分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已发生转移.降低了患者的生存期。代谢组学方法对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非侵入性、高灵敏度的特点,同时可应用于结肠癌术后复发监测.对降低结肠癌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 目的由于传统早期诊断方法对结肠癌灵敏度低,导致部分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已发生转移.降低了患者的生存期。代谢组学方法对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非侵入性、高灵敏度的特点,同时可应用于结肠癌术后复发监测.对降低结肠癌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总结了近几年代谢组学在结肠癌诊断与预后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CNKI数据库以“结肠癌、代谢组学、诊断标志物、预后分析和内源性标志物”为关键词,检索2015-01-2018-12相关文献,纳入标准:代谢组学在结肠癌相关性的科学研究;排除标准:非临床结肠癌代谢组学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后分析30篇文献。纳入标准:代谢组学在结肠癌相关性的科学研究。结果目前代谢组学主要采用血清或者尿液进行结肠癌诊断与预后分析研究。通过对文献分析,总结了血清、尿液、组织中的肿瘤标志物,发现TCA循环、色氨基酸代谢、甘氨酸代谢、谷氨酰胺代谢、胆汁酸代谢5条与结肠癌密切相关的代谢通路发生紊乱。结论代谢组学在结肠癌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为将来代谢组学应用到结肠癌早期诊断与预后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代谢组学 诊断标志物 预后分析 内源性代谢物
原文传递
痛泻要方对IBS模型血清内源性物质代谢干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历凯 匡海学 +4 位作者 殷越 张洁玉 王智 张秋樾 旺建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0-981,共12页
通过代谢组学评价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模型血清内源性物质代谢干预效应,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代谢途径,探讨痛泻要方的作用机制及病证模型的证候本质。将40只Wistar大鼠复制为IBS模型,随... 通过代谢组学评价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模型血清内源性物质代谢干预效应,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代谢途径,探讨痛泻要方的作用机制及病证模型的证候本质。将40只Wistar大鼠复制为IB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痛泻要方给药组4组,另设空白对照组10只。痛泻要方(低、中、高)组分别灌胃剂量为0.203,0.406,0.812 g·m L^(-1)的痛泻要方,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2周。各组大鼠于灌胃第0,15天采集血清,经处理后供UPLC-Q-TOF-MS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鉴定出8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析出8条主要代谢通路,其与IBS疾病的神经递质代谢、炎性免疫、脑神经功能及能量代谢等有关,痛泻要方对IBS疾病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血清素突触和色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等过程,其可能是IBS模型肝旺脾虚证的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泻要方 肠易激综合征 肝旺脾虚 内源性代谢物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代谢组学在缺血性脑卒中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贝 梁生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7期828-834,共7页
脑卒中是众多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人口致残及致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近10年缺血性脑卒中研究所涉及的与代谢组学相关的主要内源性代谢物及其在脑损伤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机制,以代谢组学研究内源性代谢物变化的角度... 脑卒中是众多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人口致残及致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近10年缺血性脑卒中研究所涉及的与代谢组学相关的主要内源性代谢物及其在脑损伤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机制,以代谢组学研究内源性代谢物变化的角度综述了缺血性脑卒中研究的近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缺血性脑卒中 内源性代谢物
下载PDF
热性中药附子调节机体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马茜茜 王春茜 +5 位作者 杨秀娟 吴茵 王朋倩 张淼 霍海如 隋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6269-6277,共9页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技术观察附子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对小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寻找其相关生物标志物和可能表征附子临床治疗作用的代谢途径及相关靶点,探讨其发挥疗效的分子机制。方法将2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技术观察附子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对小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寻找其相关生物标志物和可能表征附子临床治疗作用的代谢途径及相关靶点,探讨其发挥疗效的分子机制。方法将2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ig附子水煎液和蒸馏水,小鼠给药量为15 mL/(kg·d),连续ig 4 d;采集各组血样,利用UPLC-MS/MS技术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模式识别,并根据变异权重系数(VIP)大于1和手动积分计算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利用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分析;运用Cytoscape和MetScape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网络模块化分析并筛选靶标。结果通过数据模式识别,附子组与对照组均能完全分离;共筛选出18个差异代谢物,其含量都呈上调趋势;通过通路分析,得出5条相关通路,分别为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和磷酸肌醇代谢通路;网络模块化分析共得到14个模块,其中最大的2个模块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和亚油酸代谢通路;在整个网络中,花生四烯酸(59)、亚油酸(55)、烟酰胺(26)和棕榈酸(11)节点度值大于均值(8.010),涉及的通路分别为花生四烯酸代谢、亚油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和饱和脂肪酸β-氧化通路;共筛选出26个相关基因,同属于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系。结论附子可能通过作用于CYP450,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途径,进而调节机体能量代谢,从而发挥临床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内源性代谢产物 代谢组学 花生四烯酸代谢 细胞色素P450
原文传递
艾灸治疗胃肠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田春 王威 +1 位作者 陈新玉 李凯歌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0期70-73,共4页
艾灸疗法治疗胃肠疾病具有适应症广、疗效稳定的优势。通过整理分析近十年艾灸治疗胃肠疾病的相关文献,对艾灸治疗胃肠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分别从神经系统、肠道菌群、内源性代谢产物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艾灸治疗胃肠疾病内在... 艾灸疗法治疗胃肠疾病具有适应症广、疗效稳定的优势。通过整理分析近十年艾灸治疗胃肠疾病的相关文献,对艾灸治疗胃肠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分别从神经系统、肠道菌群、内源性代谢产物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艾灸治疗胃肠疾病内在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胃肠疾病 神经系统 肠道菌群 内源性代谢产物 综述
下载PDF
UHPLC-HRMS代谢组学研究硫熏麦冬对大鼠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子菡 尚展鹏 +4 位作者 王喻淇 戴胜云 赵文靖 王志斌 张加余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4713-4719,共7页
基于UHPLC-HR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硫熏麦冬对大鼠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建立实验室硫熏麦冬制备方法,应用UHPLC-Q-Exactive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采集各组(空白组、麦冬提取物组和硫熏麦冬提取物组) SD大鼠血浆样本信息,应用PCA(主成分分... 基于UHPLC-HR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硫熏麦冬对大鼠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建立实验室硫熏麦冬制备方法,应用UHPLC-Q-Exactive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采集各组(空白组、麦冬提取物组和硫熏麦冬提取物组) SD大鼠血浆样本信息,应用PCA(主成分分析)和O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以及变量重要性投影(VIP)等多元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并鉴定差异性代谢物,分析代谢通路。结果最终鉴定出15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通过与麦冬提取物组比较发现,硫熏麦冬主要影响了正常大鼠体内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及代谢相关过程,其机制可能与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和氨酰-tRNA生物合成以及苯丙氨和色氨酸酸代谢等通路有关,进而造成机体糖、脂类代谢、能量代谢紊乱。该研究基于UHPLC-HRMS代谢组学阐明了硫熏麦冬对大鼠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也为其他硫熏中药的代谢研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硫熏麦冬 UHPLC-Q-Exactive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内源性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基于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超高分辨质谱成像技术的大鼠肾脏组织中多种类代谢物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中华 何秉淑 +4 位作者 孙成龙 宋肖炜 贺玖明 张瑞萍 再帕尔·阿不力孜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6-412,共7页
质谱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分子成像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研究采用敞开式的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高分辨质谱技术,建立了大鼠肾脏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的质谱成像分析方法(AFAI-MSI)。大鼠肾脏组织经冷冻处理... 质谱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分子成像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研究采用敞开式的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高分辨质谱技术,建立了大鼠肾脏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的质谱成像分析方法(AFAI-MSI)。大鼠肾脏组织经冷冻处理后制备冷冻组织切片,以乙腈-异丙醇-水(4∶4∶2,V/V)为喷雾溶剂,流速为5μL/min,喷雾气(N_2)压力为0.6 MPa,空气辅助气流速为45 L/min,质谱扫描范围为70~1000 Da,质量分辨率为70000。采用正离子检测模式的AFAI-MSI方法对大鼠肾脏组织切片进行了成像分析,结果发现有机胺、糖、神经递质、维生素、多肽、有机酸、甘油磷脂、鞘脂、甘油脂、固醇酯等38种不同类型、其含量差异达4个数量级的内源性代谢物,并观察到这些代谢物在肾脏中呈组织特异性分布,直观地呈现了与肾脏渗透压梯度形成有关的胆碱、乙酰胆碱、甜菜碱、磷酸胆碱和甘油磷酸胆碱等多种小分子代谢物的皮质-髓质轴向分布特征。上述结果表明,基于超高分辨质谱的AFAI-MSI分析方法无需样品预处理,灵敏度高,代谢物覆盖范围宽,可同时获取多种小分子代谢物的结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信息,有望为肾脏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原位表征和代谢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 质谱成像 小分子代谢物 肾脏
下载PDF
高原缺氧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明亮 王相阳 +2 位作者 李欣欣 马晓慧 阿基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48-954,共7页
高原环境下由于供氧不足,使得机体需氧代谢和能量供给水平减弱,进一步造成机体循环功能下降、组织/器官中营养物质和能量供应水平降低、体内废物排出速度减慢,是引起高原疾病的关键原因。由于众多代谢途径受到影响,体内内源性小分子代... 高原环境下由于供氧不足,使得机体需氧代谢和能量供给水平减弱,进一步造成机体循环功能下降、组织/器官中营养物质和能量供应水平降低、体内废物排出速度减慢,是引起高原疾病的关键原因。由于众多代谢途径受到影响,体内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水平也随之发生大幅改变,代谢组学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高原缺氧疾病、发病机制,甚至药效研究中。综述国内外研究文献,对高原缺氧的发病机制以及相关治疗药物干预的临床和临床前代谢组学研究进行分析和整理,发现高原缺氧下机体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发生显著变化,一些药物干预对通路代谢显示一定调节作用;并对代谢组学技术在高原缺氧疾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应用展望进行归纳,提示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高原缺氧有望为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缺氧 代谢组学 内源性代谢物 药物干预 代谢通路
原文传递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多种内源性代谢物 被引量:6
19
作者 夏继东 易伦朝 +2 位作者 刘念 宋琛超 梁逸曾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6,共4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脂肪酸、氨基酸、糖类、有机酸、酯类及胆固醇等多种内源性代谢物的方法。以十七烷酸为内标,利用甲醇除蛋白,肟化-硅烷化法衍生化来预处理样品;气相色谱-质谱测定中,采用DB-5MS毛细管柱,...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脂肪酸、氨基酸、糖类、有机酸、酯类及胆固醇等多种内源性代谢物的方法。以十七烷酸为内标,利用甲醇除蛋白,肟化-硅烷化法衍生化来预处理样品;气相色谱-质谱测定中,采用DB-5MS毛细管柱,程序升温分离血浆中多种物质。实验获得二维数据后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解析重叠色谱峰,用NIST质谱库和标准品共鉴定出45种内源性代谢物。结果表明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已成功应用于健康人和冠心病人血浆中多种内源性代谢物的同时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血浆 内源性代谢物 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
下载PDF
芍药甘草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整体代谢及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邓贵凤 刘俊瑾 +3 位作者 常壮鹏 邵云云 许丁 侯锐钢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9期769-775,共7页
目的探索芍药甘草汤(SGD)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整体代谢及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来曲唑灌胃制备PCOS大鼠模型,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COS组、SGD组和阳性对照达英-35组,实验过程中称重并观察各组动情周期变化;... 目的探索芍药甘草汤(SGD)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整体代谢及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来曲唑灌胃制备PCOS大鼠模型,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COS组、SGD组和阳性对照达英-35组,实验过程中称重并观察各组动情周期变化;腹主动脉取血,取双侧卵巢称重并采用HE染色观察卵巢形态学改变,同时测定血浆中睾酮(T)的水平;通过UHPLC-MS/MS方法测定血浆内源性代谢产物水平;末次给药24 h后收集大鼠新鲜粪便,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16S rDNA测序,比较各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差异。结果与正常组相比,PCOS大鼠体重与卵巢重量显著升高,动情周期紊乱,卵巢形态多囊化,血浆T水平明显增加,存在37种差异代谢产物;与PCOS组相比,SGD组体重、卵巢重量明显降低,动情周期呈现规律变化,卵巢组织形态明显改善,血浆T水平显著降低,且有10种差异代谢产物回调到正常水平,主要涉及亚油酸代谢与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测序结果表明,PCOS大鼠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其中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F/B)显著升高,同时乳酸杆菌与Odoribacter菌的相对丰度明显上调,SGD干预后均显著降低。结论SGD能够有效改善PCOS大鼠症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内源性代谢物调控及改善PCOS肠道菌群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肠道菌群紊乱 内源性代谢产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