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b4蛋白参与DC细胞内源性抗原递呈 被引量:3
1
作者 柴琳琳 万瑛 +5 位作者 邹丽云 张晋宇 李娜 刘婷 李景怡 吴玉章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9-242,247,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卵白蛋白的DC细胞株DC-OVA,研究Rab蛋白对DC内源抗原递呈的影响。方法首先构建含OVA蛋白基因慢病毒表达质粒pLentimycOVA;以DNA-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293FT细胞制备慢病毒,用病毒感染DC2.4细胞及杀稻瘟毒素(Blasticidin)...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卵白蛋白的DC细胞株DC-OVA,研究Rab蛋白对DC内源抗原递呈的影响。方法首先构建含OVA蛋白基因慢病毒表达质粒pLentimycOVA;以DNA-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293FT细胞制备慢病毒,用病毒感染DC2.4细胞及杀稻瘟毒素(Blasticidin)筛选方法建立稳定表达OVA的细胞株,Western blot鉴定DC-OVA细胞中OVA蛋白表达;然后用识别MHC I类分子-OVA肽复合物的T细胞杂交瘤B3Z细胞以及针对该复合物的单抗25D1.16检测DC-OVA细胞表面MHC-OVA肽复合物的形成情况,建立内源性抗原呈递的检测方法;最后采用脂质体法转染化学合成的Rab4、Rab5A、Rab7、Rab11的siRNA于DC-OVA中,B3Z检测DC内源抗原递呈的变化。结果酶切和测序分析证实转移质粒克隆成功,Western blot可在DC-OVA细胞中检测到OVA蛋白,B3Z细胞和25D1.16单抗可检测到DC-OVA细胞表面存在MHC I类分子-OVA表位多肽复合物,表明内源性抗原呈递系统成功建立。在此基础上,发现下调DC细胞中Rab4蛋白的表达,DC-OVA细胞刺激B3Z生成IL-2(白细胞介素2)的量明显下降。结论成功构建了OVA蛋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获得了表达内源OVA蛋白的DC细胞株,建立了内源性抗原呈递系统,初步证实下调Rab4蛋白可抑制DC细胞的内源性抗原递呈,为病毒感染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 OVA 内源 抗原递呈 Rab4
下载PDF
三肽基肽酶Ⅱ在依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分子内源性抗原提呈中的作用
2
作者 陶亮 汤正好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07-209,共3页
三肽基肽酶Ⅱ(TPPⅡ)对不同依赖MHC-Ⅰ类分子的内源性抗原提呈过程有不同的作用,对某些内源性抗原提呈过程无明显影响,但能促进或抑制另一些内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此文对TPPⅡ的生物学特征和在依赖MHC-Ⅰ类分子的内源性抗原提呈中... 三肽基肽酶Ⅱ(TPPⅡ)对不同依赖MHC-Ⅰ类分子的内源性抗原提呈过程有不同的作用,对某些内源性抗原提呈过程无明显影响,但能促进或抑制另一些内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此文对TPPⅡ的生物学特征和在依赖MHC-Ⅰ类分子的内源性抗原提呈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从而为感染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MHCⅠ类 三肽基肽酶Ⅱ 内源性抗原提呈
原文传递
Rab4蛋白的细胞内定位及其活性改变对DC内源抗原递呈的影响
3
作者 柴琳琳 万瑛 +1 位作者 吴玉章 邹丽云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7-879,883,共4页
目的观察Rab4突变体在树突状细胞(DC)内的定位,研究其对DC内源抗原递呈的影响。方法构建Rab4突变体的慢病毒表达质粒,以DNA-磷酸钙共沉淀法制备慢病毒,病毒感染DC-OVA细胞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效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C-OVA细胞... 目的观察Rab4突变体在树突状细胞(DC)内的定位,研究其对DC内源抗原递呈的影响。方法构建Rab4突变体的慢病毒表达质粒,以DNA-磷酸钙共沉淀法制备慢病毒,病毒感染DC-OVA细胞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效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C-OVA细胞中Rab4突变体的表达与定位,最后用识别MHC I类分子-OVA肽复合物的T细胞杂交瘤B3Z细胞检测DC-OVA细胞内源抗原递呈的变化。结果慢病毒可高效感染DC-OVA细胞,感染后Rab4突变体可在DC-OVA中稳定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周围的囊泡结构中。抗原递呈检测结果显示Rab4对DC内源性抗原递呈具有正相关性影响。结论成功观察到不同Rab4突变体在DC内的表达与分布,初步证实Rab4蛋白可通过其活性的改变参与调节DC的内源性抗原递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b4 DC 突变体 内源 抗原递呈
下载PDF
地塞米松刺激猪内皮细胞对猪单核源树突状细胞内源性抗原递呈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王莹 吴晗 +3 位作者 李志军 张永红 李焕荣 李秋明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71-74,共4页
【目的】为探究在地塞米松(DSMS)刺激下,猪血管内皮细胞(VEC)对单核源树突状细胞(MoDC)内源性抗原递呈分子的影响。【方法】DSMS刺激VEC的不同时间段内,分别检测IL-8的表达量,以筛选可以下调VEC中IL-8表达量的DSMS质量浓度。用此质量浓... 【目的】为探究在地塞米松(DSMS)刺激下,猪血管内皮细胞(VEC)对单核源树突状细胞(MoDC)内源性抗原递呈分子的影响。【方法】DSMS刺激VEC的不同时间段内,分别检测IL-8的表达量,以筛选可以下调VEC中IL-8表达量的DSMS质量浓度。用此质量浓度的DSMS与内皮细胞、MoDC细胞共同培养,共培养方式分为诱导后共培养和诱导共培养。收集不同组的MoDC,使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下室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判断MoDC的迁移能力;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MoDC内源性抗原递呈分子,以分析DSMS对MoDC抗原递呈能力的影响。【结果】DSMS处理VEC后,两种共培养方式中MoDC的迁移能力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LMP7mRNA和MHC-I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结论】DSMS可下调IL-8的分泌,在其刺激下,PIEC与MoDC共同培养上调MoDCLMP7mRNA和MHC-ImRNA的表达水平,进而可能影响MoDC内源性抗原递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内皮细胞 地塞米松 单核源树突状细胞 内源性抗原递呈分子
下载PDF
PCV2感染猪皮肤源树突状细胞内源性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分子转录水平的变化
5
作者 李建东 李焕荣 +2 位作者 聂晓华 遇奇 崔德凤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3-37,共5页
用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40日龄健康长白仔猪,于感染后3、7、14、21、35天宰杀,收集皮肤源树突状细胞(DC)。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感染仔猪皮肤源DC内源性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分子(LMP7,UBP,MHC-I,calreticulin)mRNA水平的变化进行... 用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40日龄健康长白仔猪,于感染后3、7、14、21、35天宰杀,收集皮肤源树突状细胞(DC)。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感染仔猪皮肤源DC内源性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分子(LMP7,UBP,MHC-I,calreticulin)mRNA水平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LMP7转录水平在感染后3天显著下调(P<0.05),UBP转录水平始终上调,其中在21天和35天显著上调(P<0.05),MHC-I转录水平在7天显著下调(P<0.05),calreticulin转录水平虽有所上调,但差异不明显。以上结果表明,PCV2在感染早期可抑制猪皮肤源DC内源性抗原加工提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皮肤源树突状细胞 内源性抗原加工提呈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