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专家共识(2020) 被引量:118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免疫内分泌学组 杨涛 赵家军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6,共16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Pis)通过阻断免疫抑制分子,重新激活效应T细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ICPis通过调控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的同时,过度活化的免疫细胞也可能导致机体产生自身免疫损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Pis)通过阻断免疫抑制分子,重新激活效应T细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ICPis通过调控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的同时,过度活化的免疫细胞也可能导致机体产生自身免疫损伤,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内分泌不良反应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涉及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体,引起相应的内分泌功能紊乱。ICPis致内分泌腺体损伤是临床医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很多临床医生对其诊治存在诸多疑惑。国内外虽已陆续推出多个指南/共识,但目前国内尚无针对ICPis引起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诊治流程和共识。为规范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免疫内分泌学组组织专家根据国内外专家共识和相关临床研究,综合肿瘤学、免疫学专家意见后撰写制订本共识,以供在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内分泌腺体
原文传递
内分泌学与肿瘤学医师须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内分泌腺体损伤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佳蓉 关海霞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8-553,共6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s)是新型强效抗癌药物,其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不容忽视,内分泌腺体也是irAEs的受累靶点。ICPis致内分泌腺体损伤是医学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也是肿瘤治疗与内分泌学科的新交叉点,需要更多内分泌科医师和肿瘤科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s)是新型强效抗癌药物,其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不容忽视,内分泌腺体也是irAEs的受累靶点。ICPis致内分泌腺体损伤是医学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也是肿瘤治疗与内分泌学科的新交叉点,需要更多内分泌科医师和肿瘤科医师认识、掌握其临床特点和全程管理策略,加强学科间合作,以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内分泌腺体 免疫损伤 功能紊乱
原文传递
毫米波辐照对小鼠腺垂体、睾丸和肾上腺皮质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杜忠民 郭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55-258,共4页
本实验用频率36.11GHz,功率密度为5mW/cm^2的毫米波,每天30分钟,连续5天照射小鼠背部,于照后1、3、5、7天时处死,观察腺垂体、肾上腺和睾九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照射后腺垂体部分促生长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出现一定程度的退行... 本实验用频率36.11GHz,功率密度为5mW/cm^2的毫米波,每天30分钟,连续5天照射小鼠背部,于照后1、3、5、7天时处死,观察腺垂体、肾上腺和睾九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照射后腺垂体部分促生长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出现一定程度的退行性变化,后期有分裂刺激现象。睾丸生精上皮细胞有一定程度的损伤性变化,少数细胞还见有凝固性坏死。睾丸支持细胞、间质细胞和肾上腺皮质细胞仅见轻微变化。上述结果证明低功率密度毫米波辐射对小鼠内分泌系统有一定程度的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效应 内分泌腺 微波辐射 小鼠
下载PDF
EG-VEGF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杜亚萍 杨慧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745-748,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组织标本(PCOS组)、40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两组标本中EG-VEGF... 目的探讨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组织标本(PCOS组)、40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两组标本中EG-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PCOS组卵巢组织标本中EG-VEGF、VEGF光密度值分别为(0.179 4±0.008 5)、(0.176 3±0.009 0),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0.163 8±0.007 2)、(0.162 9±0.008 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卵巢组织标本中EG-VEGF、VEGF的阳性表达分布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卵巢组织标本中EG-VEGF、VEG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EG-VEGF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过表达可能与PCOS患者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多囊卵巢综合征
原文传递
内分泌治疗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春雷 陈伟杰 +1 位作者 梁国庆 张蓓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6年第11期1322-1324,共3页
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对晚期前列腺癌的生存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间上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用内分泌治疗联合TUR... 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对晚期前列腺癌的生存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间上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用内分泌治疗联合TURP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TURP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RV)、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等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RV、IPSS和QoL等指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Qmax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为55.1%,对照组为44.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分泌治疗联合TURP能改善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症状,疗效确切,不影响总体生存率,是提高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生活质量 前列腺电切术 内分泌腺
原文传递
新疆维、汉族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特点及治疗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林琳 丁岩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1-285,共5页
目的:研究新疆维、汉族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特点及复方醋酸环丙孕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调查新疆94例(维族39例,汉族55例)青春期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随访观察复方醋酸环丙孕酮治疗6个周期前后的临床特征、血清... 目的:研究新疆维、汉族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特点及复方醋酸环丙孕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调查新疆94例(维族39例,汉族55例)青春期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随访观察复方醋酸环丙孕酮治疗6个周期前后的临床特征、血清性激素水平、卵巢超声相的变化以及副反应。结果:(1)临床特征:青春期PCOS患者的初潮年龄与正常女性相同。主要症状为闭经、月经稀发及月经不规律等月经异常。维族患者出现闭经者较汉族多(P<0.05);体检发现多毛,维族患者体毛普遍较汉族多(P<0.05),维族LH/FSH>2者较汉族多;痤疮则表现为汉族多于维族(P<0.05)。月经周期维族较汉族长(P<0.05);(2)治疗后,61例PCOS患者恢复自然月经。多毛和痤疮评分明显下降(P<0.05)。血清各性激素水平,如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LH/FSH、睾酮(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游离睾酮指数(FAI)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增加(P<0.05)。双侧卵巢体积及双侧卵泡数量减少(P<0.05)。副反应轻微。复方醋酸环丙孕酮对维、汉族青春期PCOS患者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疆维、汉族青春期PCOS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复方醋酸环丙孕酮可改善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高雄激素症状及内分泌状况,对恢复排卵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 乙酸环丙孕酮 雄激素增多症 内分泌腺
下载PDF
伊马替尼服用者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侯铮 朱焕玲 刘霆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62-766,共5页
目的通过对服用伊马替尼(IM)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甲状腺、性腺、肾上腺三种腺体激素水平的测定,探讨IM对患者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对69例CML患者测定86例次,测定指标包括外周静脉血三碘甲状腺氨酸总量(TT3)、甲状腺素... 目的通过对服用伊马替尼(IM)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甲状腺、性腺、肾上腺三种腺体激素水平的测定,探讨IM对患者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对69例CML患者测定86例次,测定指标包括外周静脉血三碘甲状腺氨酸总量(TT3)、甲状腺素总量(TT4)、促甲状腺激素(TSH)、睾酮、孕酮、雌二醇、晨8:00—10:00时血清总皮质醇。同时按不同用药时间、血药浓度及临床症状分组比较,分析内分泌激素水平与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在7种所测定的激素中,TSH升高者14例(20.3%),TT3降低者8例(11.6%),男性睾酮降低8例(18.6%)。仅发现TT3和男性睾酮在不同用药时间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两种激素水平均随用药时间延长而下降,与用药时间呈负相关(rTT3=-0.273,P=0.010;r睾酮=-0.302,P=0.025);7种激素水平变化与IM在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之间无相关性。结论部分IM服用者存在TT3降低及TSH升高,部分男性服用者存在睾酮降低的现象,并表现出相关临床症状,上述影响与用药时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 伊马替尼 白血病 髓系 慢性 BCR—ABL
原文传递
二硫化碳对男性生产工人某些内分泌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崔金山 胡斌 +6 位作者 张黎 孔庆芝 周晶 刘秀荣 刘利君 李克新 李智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1989年第6期330-334,共5页
本文研究了CS_2对男性生产工人某些内分泌腺的影响。CS_2组男工平均工龄10.3±8.4年。车间空气中CS_2浓度波动在24~67mg/m^3。本研究发现CS_2生产工人T_3、T_4、尿糖与配对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而24小时尿17-羟皮质醇(17-OHCS)和... 本文研究了CS_2对男性生产工人某些内分泌腺的影响。CS_2组男工平均工龄10.3±8.4年。车间空气中CS_2浓度波动在24~67mg/m^3。本研究发现CS_2生产工人T_3、T_4、尿糖与配对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而24小时尿17-羟皮质醇(17-OHCS)和血中睾酮值均明显低于配对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碳 内分泌腺 睾酮
下载PDF
壬基酚在SD大鼠内分泌腺、胃、心脏、肝脏、肾脏和血清的分布与消除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钰婕 颜婷 +5 位作者 杨警 俞捷 杨雪峰 张建玲 蒋智钢 许洁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4-180,共7页
研究壬基酚经消化道摄入后在SD大鼠的内分泌腺、胃、心脏、肝脏、肾脏和血清中的分布与消除情况。取39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3组(每组3只),除对照组(一次性给予同等剂量玉米油)外其余各组一次性灌胃400 mg·kg^(-1)的壬基酚,在灌胃... 研究壬基酚经消化道摄入后在SD大鼠的内分泌腺、胃、心脏、肝脏、肾脏和血清中的分布与消除情况。取39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3组(每组3只),除对照组(一次性给予同等剂量玉米油)外其余各组一次性灌胃400 mg·kg^(-1)的壬基酚,在灌胃后的0.25、0.5、1、2、4、8、12、24、48、72、96和120 h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处死大鼠,取其内分泌腺(胸腺、甲状腺和肾上腺)、胃、肝脏、肾脏、心脏和血清,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壬基酚的含量,并计算代谢动力学相关参数。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二室模型分布相半衰期(t_(1/2α))、曲线下面积(AUC)、自中央室向外周室转运速率常数(K_(12))、自外周室向中央室转运速率常数(K_(21))、平均驻留时间(MRT_(0-t))、二室模型清除相半衰期(t_(1/2β))、中央室总体清除率(CL/F)、自中央室消除速率常数(K_(10))、吸收相半衰期(t_(1/2)(Ka))。壬基酚在大鼠各器官组织内的代谢除肝脏外均为二室模型。在内分泌腺中,胸腺内峰浓度最大,c_(max)=4.927 mg·L^(-1),曲线下面积最大,AUC _(0-∞)=766.163 mg·L^(-1)·h、平均驻留时间最长,MRT_(0-t)=53.901 h;肾上腺组织中壬基酚二室模型清除相半衰期最长,t_(1/2β)=1306826.882 h;甲状腺组织中壬基酚的t_(1/2)(Ka)=1.375 h、K_(12)=0.275h^(-1)、K_(21)=0.165h^(-1)、MRT_(0-t)=50.705 h;在实质性器官中,胃组织中壬基酚的达峰时间最早,T_(max)=2 h,峰浓度最高,c_(max)=41.4 mg·L^(-1),曲线下面积最大,AUC _(0-∞)=364.319 mg·L^(-1)·h;心脏组织中壬基酚的T_(1/2 K a)=2.013 h,CL/F=7.228 L·kg^(-1)·h^(-1);肝脏组织中壬基酚的K_(10)=0.21h^(-1);肾脏组织中各代谢动力学参数数值与肝脏相似;血清中的各项代谢动力学参数数值均处于中等水平。壬基酚主要分布在胸腺组织和胃组织中,在胃组织中驻留时间短易被吸收,在胸腺组织中驻留时间长且浓度高。壬基酚在肝脏和肾脏中清除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 SD大鼠 内分泌腺 内脏 分布与消除
下载PDF
内分泌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母细胞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红 张志波 张可仞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 研究肝母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growthfactor ,VEGF)及其受体KDR、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endocrinegland derivedvascularendotheliagrowthfactor,EG VEGF)表达规律 ,明确血管形成在肝母细胞瘤... 目的 研究肝母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growthfactor ,VEGF)及其受体KDR、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endocrinegland derivedvascularendotheliagrowthfactor,EG VEGF)表达规律 ,明确血管形成在肝母细胞瘤演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 ,分别检测VEGF及KDR、EG VEGF基因在 2 2例肝母细胞瘤及其癌旁组织中mRNA的表达 ,并结合肝母细胞瘤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肝母细胞瘤VEGF基因mRNA表达率为6 8.18% (15 / 2 2 ) ,癌旁组织表达率为 2 2 .73% (5 / 2 2 ) ;EG VEGF肝母细胞瘤mRNA表达率为31.82 % (7/ 2 2 ) ,癌旁组织表达率为 72 .73% (16 / 2 2 ) ;KDR肝母细胞瘤mRNA表达率为 77.2 7%(17/ 2 2 ) ,癌旁组织表达率为 2 7.2 7% (6 / 2 2 )。肝母细胞瘤与其癌旁组织VEGF、KDR、EG VEGF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微血管形成及其调控因子、与肝母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在肝母细胞瘤的演变过程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对提高肝母细胞瘤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母细胞瘤 肿瘤 EG-VEGF
原文传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疾病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雯锦 陈国芳 刘超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年第2期116-123,共8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能显著提高晚期癌症的生存率。随着ICls的广泛应用,其所诱发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events,irAEs)也越发多见,涉及多个器官,常见受累内分...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能显著提高晚期癌症的生存率。随着ICls的广泛应用,其所诱发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events,irAEs)也越发多见,涉及多个器官,常见受累内分泌腺体包括甲状腺和垂体,其次为肾上腺、胰腺和甲状旁腺。irAEs影响各腺体功能。尽管内分泌系统不是常见的受累器官,但因症状不典型或比较轻微,易被误诊,忽视,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治疗进展,甚至发生内分泌危象。目前,国外已发表相关指南,国内亟需肿瘤科与内分泌科医师共同完善ICIs诱导的内分泌相关疾病诊治指南,指导临床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内分泌腺体 腺体功能紊乱
原文传递
神经型地克病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的形态改变
12
作者 邓兆宏 杜兴贵 +2 位作者 项士孝 王锦荣 易建华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 :研究地克病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等器官的形态改变。方法 :解剖和观测了三例神经型地克病尸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等形态的改变。结果 :地克病脑的重量减轻 ,脑回变小 ,皮质变薄 ,灰质比正常人减轻 ,海马质软 ;神经细胞、... 目的 :研究地克病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等器官的形态改变。方法 :解剖和观测了三例神经型地克病尸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等形态的改变。结果 :地克病脑的重量减轻 ,脑回变小 ,皮质变薄 ,灰质比正常人减轻 ,海马质软 ;神经细胞、内分泌腺、骨骼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形态改变。结论 :地克病脑各部形态学变化 ,特别是边缘系统的形态改变 ,可能是脑发育和代谢障碍所致 ;为解释地克病神经运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克汀病 中枢神经系统 内分泌腺 形态
下载PDF
急性梗阻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细胞凋亡及其内分泌变化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颜丽萍 邝晓聪 +4 位作者 梁勇 李弘 朱明毅 蔡捷 李小平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77-37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胰腺炎(acute obstructive pancreatitis,AOP)大鼠胰腺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及其内分泌相关激素的变化。方法采用胆胰管结扎方法建立AOP大鼠模型,分别于梗阻后8、12h取血检测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以及血清淀粉酶水平...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胰腺炎(acute obstructive pancreatitis,AOP)大鼠胰腺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及其内分泌相关激素的变化。方法采用胆胰管结扎方法建立AOP大鼠模型,分别于梗阻后8、12h取血检测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以及血清淀粉酶水平;取胰腺组织,采用TUNEL法与Annexin—Ⅴ/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胰腺细胞的凋亡。结果AOP大鼠在胆胰管结扎8、12h时的血清淀粉酶分别为(1198±687)U/L和(1698±1103)U/L,胰岛素分别为(8.1±5.8)ng/ml和(12.7±6.9)ng/L,胰高血糖素分别为(6.8±4.6)ng/ml和(7.3±2.9)ng/ml,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的(404±222)U/L、(5.6±2.7)ng/ml和(2.6±2.1)ng/ml(P〈0.05)。胰腺组织中外分泌部分腺泡细胞与内分泌部分胰岛细胞均发生凋亡,8、12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5±11.2)%和(15.5±8.9)%,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的(4.2±1.6)%(P〈0.05)。结论AOP大鼠的胰腺组织中内、外分泌腺细胞均发生凋亡,这可能是AOP内分泌激素改变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内分泌腺 细胞凋亡 大鼠
原文传递
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脊柱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14
作者 陈学武 杨评山 潘光杰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5年第14期2107-2111,共5页
目的探索脊柱肿瘤与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的关系。方法收集脊柱肿瘤病例77例和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例17例,研究组根据脊柱肿瘤的病理类型进行分组,观察组为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例,然后于术中采集各类型肿瘤标本,通... 目的探索脊柱肿瘤与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的关系。方法收集脊柱肿瘤病例77例和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例17例,研究组根据脊柱肿瘤的病理类型进行分组,观察组为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例,然后于术中采集各类型肿瘤标本,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EG-VEGF mRNA的阳性率和表达量,并对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灶不明的脊柱转移癌(CUP)组、骨肉瘤组和脊索瘤组的EG-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高,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样骨瘤组和巨细胞瘤组和观察组EG-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低,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UP组、骨肉瘤组和脊索瘤组EG-VEGF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骨样骨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81±0.21)、(0.84±0.22)、(0.79±0.41)与(0.53±0.19),t=0.86、0.82、0.81,均P〈0.05]。相似的结果在EG-VEGF mRNA阳性率表达方面也被发现。结论EG-VEGF在正常脊柱椎体和原发性脊柱良性肿瘤(骨样骨瘤、巨细胞瘤)中表达较低,与其组织特异性相一致,但在原发性脊柱恶性肿瘤(骨肉瘤、脊索瘤)及原发灶不明的脊柱转移癌中其表达较高,说明其可能是衡量脊柱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未来脊柱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肿瘤 内分泌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内分泌腺体中磷酸二酯酶的分布及作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赫岩 滕卫平 +1 位作者 单忠艳 毛金媛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2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磷酸二酯酶(PDEs)是细胞内的一类水解酶家族,可催化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水解,分别产生5′-单磷酸腺苷(5′-AMP)和5′-单磷酸鸟苷(5′-GMP),它们作为cAMP及cGMP细胞内浓度及生物学效应的关键调控因子,在多分子信... 磷酸二酯酶(PDEs)是细胞内的一类水解酶家族,可催化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水解,分别产生5′-单磷酸腺苷(5′-AMP)和5′-单磷酸鸟苷(5′-GMP),它们作为cAMP及cGMP细胞内浓度及生物学效应的关键调控因子,在多分子信号/调控复合物信号体的形成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PDEs通过控制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可以调控许多病理生理变化,参与癌症、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内分泌失调等过程。本综述对PDEs在内分泌腺体中的分布及作用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酯酶 内分泌腺体 环磷酸腺苷 蛋白激酶A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从针刺对雌猕猴生殖内分泌的影响中探讨针刺的时效性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沛 黄攸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3-104,共2页
有关研究表明,针灸作用的时效性因不同器官系统对针灸刺激的反应速度不同而不同。本实验通过对雌猕猴实施针刺,观察其血浆中雌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实施针刺刺激期间,雌猕猴血浆中雌二醇的含量有明显变化(P<0.001);... 有关研究表明,针灸作用的时效性因不同器官系统对针灸刺激的反应速度不同而不同。本实验通过对雌猕猴实施针刺,观察其血浆中雌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实施针刺刺激期间,雌猕猴血浆中雌二醇的含量有明显变化(P<0.001);而停止针刺刺激后,这种效应即告终止(P>0.05)。针刺对雌猕猴生殖内分泌产生的这种效应与时间的关系,对针灸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腺 雌二醇 时间因素 针刺疗法
下载PDF
摇挑加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练汉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5-176,共2页
摇挑加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练汉健(广东省肇庆华佗医院针灸科,526060)主题词颈椎病/治疗,挑治,拔罐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以神经根型最为多见。笔者自1987年以来采用摇挑加拔火罐治疗此型颈椎... 摇挑加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练汉健(广东省肇庆华佗医院针灸科,526060)主题词颈椎病/治疗,挑治,拔罐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以神经根型最为多见。笔者自1987年以来采用摇挑加拔火罐治疗此型颈椎病1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挑治 拔罐 神经根型
下载PDF
尾吊大鼠胃窦部胃泌素、生长抑素、5-羟色胺和嗜铬颗粒素A免疫反应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瑞安 蔡文琴 +2 位作者 苏慧慈 张立藩 丁兆平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SCD 1995年第1期49-52,共4页
为深入探讨失重对胃肠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法结合图象分析技术,研究了悬吊模拟失重大鼠胃窦部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羟色胺(5-HT)和嗜铬颗粒素A(CgA)免疫反应(-IR)细胞的密度... 为深入探讨失重对胃肠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法结合图象分析技术,研究了悬吊模拟失重大鼠胃窦部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羟色胺(5-HT)和嗜铬颗粒素A(CgA)免疫反应(-IR)细胞的密度和灰度变化。结果显示,悬吊大鼠胃窦部Gas-IR细胞和5-HT-IR细胞的密度与灰度均较对照鼠增加,而SS-IR细胞和CgA-IR细胞的密度与灰度均较对照鼠减低。由于SS与Gas和5-HT在功能上具有拮抗作用,因而表明,模拟失重状态下,胃窦部内分泌功能稳态可能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内分泌腺 免疫细胞化学 大鼠
下载PDF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临床、血脂和各种激素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澄 何浩明 +6 位作者 钱明珠 田小平 庄惠琴 徐凤英 彭涛 于春萍 苏荣声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7年第7期464-466,共3页
测定102例单纯性肥胖症患儿和35名正常儿童血清中血糖(BS)、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胰岛素(Ins)、C肽(c-p)、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皮质醇(Cor)、生长激素(HGH)、睾酮(T)、雌二醇(E2... 测定102例单纯性肥胖症患儿和35名正常儿童血清中血糖(BS)、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胰岛素(Ins)、C肽(c-p)、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皮质醇(Cor)、生长激素(HGH)、睾酮(T)、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垂体泌乳素(PRl)水平。结果表明:血清TG、Cor、Ins增高,T3、HGH比正常儿童降低,血清T、E2、FSH、LH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证实了小儿单纯性肥胖症存在的高胰岛素血症是肥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 血脂 血糖 儿童
下载PDF
腧穴随体位改变的变异关系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万瑶 小川秀道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8-150,共3页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对伴随体位改变、腧穴的定位及组织将如何改变进行了一些观察,从古代文献中关于取穴姿势的记载及现代解剖学等方面作了探讨。四肢是特定穴所在之处,腧穴利用率最高,而四肢活动度最大,故变异关系也大。治疗时要注...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对伴随体位改变、腧穴的定位及组织将如何改变进行了一些观察,从古代文献中关于取穴姿势的记载及现代解剖学等方面作了探讨。四肢是特定穴所在之处,腧穴利用率最高,而四肢活动度最大,故变异关系也大。治疗时要注意取穴的体位、姿势,骨性标志的改变,或伸或屈,或平或直,或侧卧或仰卧,体表定位要与循按穴位的凹陷处相结合,力求准确取穴,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输 取穴 方法 体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