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4-2020年全国棘球蚴病疫情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韩帅 蒉嫣 +16 位作者 薛垂召 张雅兰 张本光 李启扬 王婷 戴洋 袁熠 陶薇 朱爱娅 李正祥 王子江 唐磊 吴文婷 谢汉国 姚立农 杨益超 伍卫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5-480,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棘球蚴病疫情分布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优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20年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全国棘球蚴病报告病例的数据,采用Microsoft Office 2016软件对报告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 目的了解我国棘球蚴病疫情分布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优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20年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全国棘球蚴病报告病例的数据,采用Microsoft Office 2016软件对报告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4—2020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报告棘球蚴病病例66040例,其中9个流行省份[新疆(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川、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古、陕西和云南]报告65340例,占全国总报告病例数的98.9%,22个非流行省份报告700例,占全国报告病例的1.1%。男性31494例,女性34546例。全国报告棘球蚴病例数从2004年的991例上升至2020年的3650例,呈逐年增多的趋势(z=2.27,P<0.05)。非流行省份报告棘球蚴病例数从2004年的17例上升至2020年的56例,亦呈逐年增多趋势(z=4.1675,P<0.05)。报告病例年龄分布主要以≥20岁年龄组为主,占91.3%(60271/66040),年龄不足1岁11例,≥85岁200例;职业分布中牧民和农民占全国报告病例数的72.8%(48074/66040),其他主要为家务及待业者(5.5%,3606/66040),学生(4.6%,3034/66040)。2020年非流行区共报告56例,河南报告最多(16例);其中输入性病例38例,由新疆输入24例;10个省份存在疑似本地感染病例。结论我国西部9个省份的棘球蚴病流行仍然十分严重,报告病例数呈增多趋势。牧民和农民、青中年为高发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疫情 流行区 非流行区
原文传递
福建省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榕燕 李莉莎 +2 位作者 林金祥 方彦炎 程由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83-686,共4页
目的调查福建省福寿螺的分布和自然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为今后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福建省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择一定数量的县、市。以网兜捕捞福寿螺,每县、市采集100个以上,带回室内逐个挑出软体用匀浆法... 目的调查福建省福寿螺的分布和自然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为今后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福建省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择一定数量的县、市。以网兜捕捞福寿螺,每县、市采集100个以上,带回室内逐个挑出软体用匀浆法或螺肺压片法,镜检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结果全省5个片区中,均发现自然感染,平均感染率为23.76%(915/3851);感染率超过30%的有8个县、市,以闽侯县为最高,达42.00%(52/124),最低为漳平市,仅3.77%(2/53)。不同孳生环境中,以孳生水沟者感染率最高,为30.81%(537/1 743),最低为池塘,11.21%(63/562)。闽中片感染率最高,达28.03%(551/1 966),闽西片最低,仅5.06%(12/237)。螺的感染率与距民宅远近密切相关,越靠近民宅者感染率越高(2χ=94.24,P<0.001)。各地市场和餐馆销售的福寿螺感染率,分别为4.11%(23/559)和11.51%(68/591)。不同重量的福寿螺自然感染率与个体重量成正比(2χ=238.32,P<0.001)。结论证实福建省的福寿螺已遍及全省各地、市,是目前我国发现该螺分布最广、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最高的省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广州管圆线虫 自然感染率 自然疫源地
下载PDF
Epstein-Barr virus-encoded RNAs as a survival predictor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被引量:5
3
作者 Ke Kengjian Wang Haiyun +4 位作者 Fu Sha Zhang Zichen Duan Liping Liu Dabo Ye J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94-299,共6页
Background Epstein-Barr virus (EBV) infe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endemic areas.Transcription of EBV-encoded non-polyadenylated RNAs (EBERs) are presented in mos... Background Epstein-Barr virus (EBV) infe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endemic areas.Transcription of EBV-encoded non-polyadenylated RNAs (EBERs) are presented in most of NPC tumors.Exploring EBERs as a prognostic marker for NPC might further be informative about the biology and the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role of EBV latency in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by detecting EBERs.Methods RNA 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 for detecting EBERs was carried out on 908 NPC tumor tissues.Overall survival (OS) curves were analyzed with the Kaplan-Meier method and the Cox proportional-hazards regression models.Results 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was 70 months (1-120 months).Eight hundred and sixteen (89.9%) from a total of 908 consecutive NPC cases were found to be EBV-EBER positive.EBER-ISH staining revealed nuclear localization in NPC cells.In the Kaplan-Meier analysis for OS,high EBER expression levels in NPC patien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itive prognostic factors for survival (log-rank,P=0.022),especially in adults aged 17-40 years (P=0.023) and in those with advanced stage disease (log-rank,P=0.002).Cox proportional-hazards regression mode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BER expression level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OS (hazard ratio 0.724,P=0.005).Conclusions EBERs were frequently detected in NPC tumor tissues,and high-level EBER expression correlated with good prognosis in NPC patients,especially in adult patients and in those with advanced stage disease.EBER may serve as a potential prognostic predictor in N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tein-Barr virus-encoded RNA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endemic areas PROGNOSIS
原文传递
承德市2014—2018年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扬 刘洋 +2 位作者 黄伟 魏峰 陈秋成 《医学动物防制》 2021年第10期1004-1007,1011,共5页
目的分析承德市2014—2018年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肝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承德市2014—2018年急性乙肝病例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急性乙肝的流行情... 目的分析承德市2014—2018年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肝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承德市2014—2018年急性乙肝病例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急性乙肝的流行情况和分布特征。结果承德市2014—2018年共报告急性乙肝病例1 20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78/10万,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从2015年的14.69/10万降至2018年的1.69/10万,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χ^(2)=71.43,P<0.01)。全年每月均有乙肝病例报告,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报告发病率最高的是平泉市(40.15/10万);发病以成年人为主,主要集中在30~69岁组(906例),占病例总数的75.31%;发病率最高的是60~岁组(12.28/10万),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低(0.12/10万);男性发病率(7.60/10万)高于女性发病率(5.9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P<0.01);报告病例的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79.38%。结论承德市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5岁以下儿童保持较低水平,但成年人发病率居高不下,职业以农民为主,疾病负担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地区 分析
原文传递
两次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未控制流行区调查样本的构成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党辉 王强 +2 位作者 周晓农 郭家钢 吴晓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分析两次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未控制流行地区的调查样本人口结构,了解主要构成的不同,为进一步准确推断病人数和确定感染率打好基础,同时为以后的流调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第2次流调的粪检人数和第3次流调的血检... 目的分析两次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未控制流行地区的调查样本人口结构,了解主要构成的不同,为进一步准确推断病人数和确定感染率打好基础,同时为以后的流调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第2次流调的粪检人数和第3次流调的血检人数比较其不同流行类型、年龄、性别和职业构成所带来的影响。结果第2和第3次全国流调未控制流行地区抽样所得抽样点各省构成差异无显著性(χ2=3.06,P=0.08);各省的调查人数总体构成有一定的变化;流行类型、年龄和职业总体构成差异有显著性(χ2值分别为1612.53、4207.02、55.66,P<0.01)。结论未控制流行地区两次流调在流行类型、年龄和职业的总体构成上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些差别可能来自于调查方法和对象的不同,也可能是某次调查因为客观原因造成调查对象不够全面而产生的偏差,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只有扩大人口资料的收集,同时充分估计这些偏差的大小,才能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未控制流行区 流行类型 年龄分布 职业分布
下载PDF
韶关市埃可病毒30型流行区与非流行区人群中和抗体水平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国超 叶广灵 +6 位作者 黎薇 欧初贵 黄辉 陈胜华 柯昌文 梁晶 李嘉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188-1190,1207,共4页
目的了解韶关市健康人群埃可病毒30型(ECHO30)的中和抗体水平。方法采用中和抗体法检测流行区与非流行区人群ECHO30中和抗体,并将两区人群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流行区人群ECHO30中和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滴度、高滴度者所占比例分别... 目的了解韶关市健康人群埃可病毒30型(ECHO30)的中和抗体水平。方法采用中和抗体法检测流行区与非流行区人群ECHO30中和抗体,并将两区人群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流行区人群ECHO30中和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滴度、高滴度者所占比例分别为99.27%、(97.53±0.65)、66.78%,均高于非流行区的97.94%、(48.61±0.65)、55.15%,除中和抗体阳性率外,其余两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P=0.000;χ2=6.61,P=0.010)。流行区不同年龄人群几何平均滴度以5岁内婴幼儿最高,且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F=3.660,P=0.006)。非流行区人群ECHO30中和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滴度均以5岁内婴幼儿最低,但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8.38,P=0.079;F=1.344,P=0.255)。结论流行区发生的病毒性脑炎暴发是由ECHO30所致,人群ECHO30感染普遍,小于5岁的婴幼儿易感,应加强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可病毒30型 流行区 非流行区 中和抗体
原文传递
不同流行区不同密度钉螺在水网地区繁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惠庆 朱培华 +2 位作者 朱秋荣 骆田斌 余梦华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调查山丘型、水网型和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不同密度的钉螺在水网型流行区的生长繁殖情况,分析其他流行区钉螺输入水网型流行区的可能性,为防止钉螺输入和实施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4月选择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浙江省... 目的调查山丘型、水网型和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不同密度的钉螺在水网型流行区的生长繁殖情况,分析其他流行区钉螺输入水网型流行区的可能性,为防止钉螺输入和实施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4月选择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设立钉螺繁殖现场试验地点,将山丘型流行区(浙江省金华市)、水网型流行区(浙江省秀洲区)和湖沼型流行区(安徽省贵池区)钉螺分3个实验组,每组按每框(0.1 m^2)2、4、6、8、10、20、40、80、100、150、200、400、800只的钉螺密度进行投放,其中低密度(≤40只/框)各组雌雄配对,高密度(>40只/框)各组随机组合,养殖1年后观察各组钉螺生存繁殖情况。结果山丘型、水网型和湖沼型钉螺存活率分别为17.45%、4.95%和7.47%,低密度组存活率分别为48.33%、35.56%和34.44%,高密度组存活率分别为15.84%、3.35%和6.07%。3种不同流行区钉螺繁殖倍数分别为1.99、3.10和1.95,低密度组繁殖倍数分别为14.48、24.81和11.42,高密度组繁殖倍数分别为1.34、1.97和1.46。不同流行区钉螺低密度及高密度组间的存活率和繁殖倍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流行区钉螺均可在水网型流行区生长繁殖,钉螺存活率和繁殖倍数均与其密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区 钉螺 密度 繁殖规律
原文传递
哈尔滨市克山病病区和病情底数现况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建滨 高晓丽 +4 位作者 门璐 张文翠 吕杰 刘辉 戴晓滨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68-671,共4页
目的掌握哈尔滨市克山病病区范围、病情底数现况,为《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考核评估工作积累数据。方法2013年按《克山病诊断}(WS/T210—2011)标准,对哈尔滨市10个克山病病区县患者进行临床检查。2011—2015年,对全... 目的掌握哈尔滨市克山病病区范围、病情底数现况,为《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考核评估工作积累数据。方法2013年按《克山病诊断}(WS/T210—2011)标准,对哈尔滨市10个克山病病区县患者进行临床检查。2011—2015年,对全市10个克山病病区县(区、市)进行病区检测和病例搜索。参照《克山病病区判定和类型划分》、《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判定该病区类型及控制和消除情况,同时对所有克山病病区患者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定位。结果哈尔滨市现有2个克山病病区县,12个病区乡(镇)存在现患病例,患病人数为37人,12个病区乡(镇)均符合克山病轻病区标准;其他8个县(区、市)病区乡均符合克山病历史病区标准。各区、县(市)克山病组织管理指标得分均达到了消除标准85分及以上的要求;10个病区县(区、市)及所辖乡在技术指标上均达到消除技术标准;哈尔滨市实现了克山病的基本消除。通过卫星定位所有克山病现患的经纬度均集中在北纬45.1°~45.5°,东经127.7°-128.3°。结论哈尔滨市的克山病病区范围明显缩小,患病率下降,达到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基本消除克山病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山病 病区 病情 底数 现况调查
原文传递
古代诗文之瘿病记述 被引量:1
9
作者 裴迅 左新河 +1 位作者 陈继东 陈如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2期7-8,共2页
本文梳理了古代诗文中有关瘿病的记述,古代诗文以其独特的文人视角,对瘿病症状有很多珍贵的描述,认识到山区是瘿病主要流行地区,并且注意到了瘿病流行与水土环境、地形景观等的密切关系,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有关瘿病的医学史料。探寻古... 本文梳理了古代诗文中有关瘿病的记述,古代诗文以其独特的文人视角,对瘿病症状有很多珍贵的描述,认识到山区是瘿病主要流行地区,并且注意到了瘿病流行与水土环境、地形景观等的密切关系,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有关瘿病的医学史料。探寻古代诗文中瘿病之记述,对研究瘿病的源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瘿病 诗文 流行地区 水土环境 症状 轶事
下载PDF
2008年全国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监测预警报告 被引量:24
10
作者 吴晓华 许静 +9 位作者 李石柱 黄轶昕 汪天平 吴成果 黄希宝 缪峰 陈朝 王立英 郭家钢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掌握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为建立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以应对突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年在湖北、江苏、安徽、山东、重庆等5省(市)10个县(市、区)选择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设立固定监测点... 目的掌握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为建立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以应对突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年在湖北、江苏、安徽、山东、重庆等5省(市)10个县(市、区)选择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设立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采用血清学、病原学方法调查当地人群、流动人口及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在危险地带及可疑环境开展钉螺孳生分布调查,并在通江河道开展钉螺扩散调查。结果对9县(市、区)6~65岁当地居民5225人进行血清学检测,阳性58例,阳性率为1.11%;其中IHA方法检测4224人,阳性35例,阳性率为0.83%,ELISA检测1001人,阳性23例,阳性率为2.30%。对56例血清学检查阳性者的粪样进行Kato-Katz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渔船民及其他流动人口2204人进行血清学检测,阳性51例,阳性率为2.31%;其中IHA检测1603人,阳性26例,阳性率为1.62%,ELISA检测601人,阳性25例,阳性率为4.16%。对29例血检阳性者进行粪检,8例检测到血吸虫虫卵。潜在流行区开展钉螺调查面积48.31 hm2,未查获钉螺;钉螺扩散及可疑环境调查亦未发现有钉螺从流行区扩散至潜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潜在流行区 预警 监测
原文传递
2017年全国棘球蚴病非流行区报告病例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韩帅 伍卫平 薛垂召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01-904,909,共5页
目的分析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全国棘球蚴病非流行区报告病例的疫情分布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对2017年全国棘球蚴病非流行区报告病例的地区... 目的分析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全国棘球蚴病非流行区报告病例的疫情分布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对2017年全国棘球蚴病非流行区报告病例的地区分布、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明确病例感染来源。结果 2017年全国棘球蚴病非流行区有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57个县(市、区)共报告棘球蚴病病例61例,较2016年(59例)上升了3.39%。各年龄组均有发病,50~59岁组报告病例数所占比例最高,17例(27.87%),男女比例为40∶21。高发职业为农民。报告的61例棘球蚴病病例中,本地感染病例20例(32.79%),输入病例31例(50.82%),失访10例(16.39%),9个省(自治区)存在本地感染病例,11个省(直辖市)存在输入病例。结论我国可能存在棘球蚴病潜在流行区,非流行区应加强棘球蚴病疫情监测和管理,同时提高棘球蚴病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质量,为相关部门进行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棘球蚴病 疫情 非流行区
原文传递
“平垸行洪 退田还湖 移民建镇”对长江流域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何加芬 严涛 林丹丹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191-194,共4页
1998年洪涝灾害后,国务院制订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治理方针。长江中下游实施该方针后,因居民暴露强度及移民建镇类型不同,导致血吸虫病疫情呈不同程度的变化。“高靠”型或傍堤移民建镇,居民、耕牛靠近垸外易感地带导... 1998年洪涝灾害后,国务院制订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治理方针。长江中下游实施该方针后,因居民暴露强度及移民建镇类型不同,导致血吸虫病疫情呈不同程度的变化。“高靠”型或傍堤移民建镇,居民、耕牛靠近垸外易感地带导致当地血吸虫病疫情上升;“外迁”型或傍山移民建镇因远离有螺洲滩,降低了儿童、老年人和妇女生活、娱乐性接触疫水频率,有利于控制血吸虫病疫情,但青壮年生产性接触疫水频率高低不一。应加强“平、退、移”的定点监测,对废弃堤垸加强管理和适当开发,加强疫区流动人群管理,加强健康教育以防止疫情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疫情 退田还湖 移民建镇
下载PDF
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确定湖区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化疗对象的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昭武 刘兆春 阳桂芬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IHA法在湖区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确定化疗对象的可靠性。方法选择洞庭湖沿岸疫情基本一致的流行村6个,居民感染率均在10%~15%之间。每年对其一半人群采用IHA法过筛,抗体滴度在1: 10及以上者作为化疗对象,... 目的分析IHA法在湖区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确定化疗对象的可靠性。方法选择洞庭湖沿岸疫情基本一致的流行村6个,居民感染率均在10%~15%之间。每年对其一半人群采用IHA法过筛,抗体滴度在1: 10及以上者作为化疗对象,同时用Kato-Katz粪检法考核化疗效果。结果IHA法阳性者包括了90.7%~96.1%的Kato-Katz粪检阳性者在内。1997、1998年IHA和粪检都为阳性的人群,1999年粪检阴转率为80.5%和77.7%。IHA和粪检均为阴性的人群,粪检考核阴性率仍保持96.4%到 98. 3%。单就1997年粪检阳性者而言,1909年粪检阴转率为 74. 4%。结论在湖区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采用IHA确定化疗对象,可将90%以上的粪检阳性对象和粪检查不出的大量血吸虫病人包括在内,其阳性和阴性结果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血凝试验 血吸虫病 中度流行区 IHA
下载PDF
血吸虫病重疫区以机代牛意向调查多重对应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彭孝武 蔡顺祥 +2 位作者 荣先兵 朱惠国 黄希宝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1-605,共5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养牛户对以机代牛的意向以及影响其意向的有关因素,为政府决策和促进以机代牛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与措施。方法选择湖北省22个血吸虫病重流行县(市、区)。每个县(市、区)按血吸虫病流行类型、种植结构等选... 目的了解湖北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养牛户对以机代牛的意向以及影响其意向的有关因素,为政府决策和促进以机代牛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与措施。方法选择湖北省22个血吸虫病重流行县(市、区)。每个县(市、区)按血吸虫病流行类型、种植结构等选择9个村400户养牛户的户主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并采用χ2检验和多重对应分析等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8239户养牛户,愿意淘汰牛的有4656户,占56.51%;影响养牛户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所在村疫区类型、户主年龄、耕地分布结构、售牛及配种收入、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和年人均纯收入、家庭内是否有农耕机械、现有农机服务情况、养牛的主要原因等,其中户主年龄、耕地分布结构、人均收入、村疫区类型等关系最为密切。结论以机代牛是现阶段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多数养牛户持支持态度,但其广泛开展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势地貌、养牛户主年龄、农机服务水平、农业种植结构、农村基础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科学布置,谨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重疫区 以机代牛 意向 多重对应分析 湖北省
原文传递
湖南省1979~2003年血吸虫病新流行区疫情现状 被引量:6
15
作者 谢木生 李以义 +1 位作者 吴昭武 李岳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72-574,共3页
目的 分析掌握血吸虫病新流行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及流行特点。方法 收集湖南省1979~2003年血吸虫病新流行区的螺情、病情以及传染源等有关疫情调查资料。结果 所有新发现血吸虫病疫区,都是先发现患者,甚至是出现了急性病例。且一旦发现... 目的 分析掌握血吸虫病新流行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及流行特点。方法 收集湖南省1979~2003年血吸虫病新流行区的螺情、病情以及传染源等有关疫情调查资料。结果 所有新发现血吸虫病疫区,都是先发现患者,甚至是出现了急性病例。且一旦发现新的流行区,居民感染都很高(最高村民组达87.1%)。特别是新流行区多集中在城郊、城镇附近的沟港、滩地。结论 以上新流行地区成因大多是通过打湖草、捞鱼虾(鱼卵草)以及渔船民作业、运输工具将钉螺带入扩散所致,传染源为当地人群到疫区下湖作业感染,以及从疫区迁入病例和购进的家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1979~2003年 血吸虫病 疫情 钉螺 传染源 新疫区
原文传递
日本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2011年流行因素监测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党辉 许静 +6 位作者 李石柱 操治国 黄轶昕 吴成果 涂祖武 缪峰 周晓农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71-76,共6页
目的掌握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为建立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以应对突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在安徽、江苏、重庆、湖北和山东等5省(市)11个县(市、区)选择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设立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 目的掌握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为建立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以应对突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在安徽、江苏、重庆、湖北和山东等5省(市)11个县(市、区)选择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设立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采用血清学、病原学方法调查流动人口及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在危险地带及可疑环境开展钉螺孳生分布调查,并在通江河道开展钉螺扩散调查。结果湖北、安徽、江苏和重庆开展了流动人群监测,间接血凝试验(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assay,IHA)筛查5600人,血检阳性率为1.39%(78/5600);抗体阳性者全部进行了粪检,2例检测到血吸虫虫卵,粪检阳性率为2.56%(2/78).均来自于安徽省巢湖地区。固定监测点调查面积480.01ha(1ha=10 000m^2),其中.在江苏省金湖县施尖滩和高邮市新民滩(原血吸虫病流行区)发现有螺环境2处,钉螺面积分别为29940m^2和12000m^2,两地共捕获活螺125只,解剖均为阴性;其它监测点均未发现钉螺。钉螺流动监测调查了45个环境。共234.27ha,查螺8530框,未发现钉螺。钉螺扩散监测共调查水上漂浮物9018.4kg,查获814个其它螺.但未发现钉螺。稻草帘诱螺法诱获其它水生螺8047只,亦未发现钉螺。结论潜在流行区的人群中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某些水利工程经过的血吸虫病历史流行区目前仍存有一定钉螺,存在钉螺扩散至潜在流行区的危险性;应长期和有效地监测血吸虫病潜在的传播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潜在流行区 流行因素 监测
原文传递
山西内陆水源性高碘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向东 贾清珍 +5 位作者 王正辉 李军 郭百锁 温新平 刘谦萍 李兴隆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679-680,718,共3页
目的调查山西省高碘水源的分布,掌握高碘甲状腺肿病情和人群碘营养状况,为制定和落实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进行水碘抽样调查,在水碘>150μg/L的乡开展儿童甲肿率和尿碘抽样调查。结果10个县29个乡... 目的调查山西省高碘水源的分布,掌握高碘甲状腺肿病情和人群碘营养状况,为制定和落实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进行水碘抽样调查,在水碘>150μg/L的乡开展儿童甲肿率和尿碘抽样调查。结果10个县29个乡镇水碘中位数>150μg/L,11个乡>300μg/L;26个乡镇8~10岁儿童甲肿率>5%;27个乡儿童尿碘中位数>400μg/L,9个乡>800μg/L。结论3个乡可判定为高碘地区,26个乡镇为高碘病区。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碘地区 高碘病区 水碘 尿碘 甲状腺肿
下载PDF
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以机代牛意愿调查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蔡顺祥 朱惠国 +4 位作者 黄希宝 朱红 涂祖武 荣先兵 彭孝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0年第5期30-32,共3页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区养牛户对以机代牛意愿及影响因素,基层干部对以机代牛工作的认知及工作难点,为开展以机代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血吸虫病重疫区22个县、每个县选取9个村共400养牛户进行问卷调查;选取1个开展了以机代牛的...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区养牛户对以机代牛意愿及影响因素,基层干部对以机代牛工作的认知及工作难点,为开展以机代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血吸虫病重疫区22个县、每个县选取9个村共400养牛户进行问卷调查;选取1个开展了以机代牛的县的基层干部进行现场访谈。结果共调查8239户养牛户,愿意以机代牛的占56.51%,不愿意以机代牛的占43.49%;不同地区间以机代牛意愿相差很大,最高是77.45%,最低仅27.65%;经过统计分析,对养牛户淘汰牛意愿影响差异有显著性的因素是村疫区类型、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田块分布结构、养牛主年龄;疫区基层干部对以机代牛工作有较高的认识。结论以机代牛可先在群众意愿较高的地区整体推进,然后全面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流行区 以机代牛 意愿
原文传递
安徽省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对日本血吸虫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操治国 汪天平 +4 位作者 吴维铎 王恩木 章乐生 朱磊 汪峰峰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7年第3期147-149,152,共4页
目的研究安徽省有钉螺无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简称"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对日本血吸虫的易感性,为制定该类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钉螺4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0只,以本省日本血吸虫毛蚴在实... 目的研究安徽省有钉螺无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简称"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对日本血吸虫的易感性,为制定该类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钉螺4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0只,以本省日本血吸虫毛蚴在实验室内进行钉螺群体感染,两组钉螺与毛蚴比例分别为1∶20和1∶40,感染时间为4小时,感染时的温度为24~28℃。以同样方法感染该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宣城市有螺有病地区钉螺作为对照。感染后将钉螺置于室内常温下饲养60天,观察有螺无病地区和有螺有病地区钉螺感染率和死亡情况。结果在1∶20(钉螺/毛蚴)组和1∶40(钉螺/毛蚴)组中,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均未能成功感染日本血吸虫毛蚴,而有螺有病区钉螺感染率分别为5.89%(2/51)和16.67%(7/42),且两组中有螺有病区钉螺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观察期结束时,在1∶20(钉螺/毛蚴)组中,有螺无病地区钉螺与有螺有病地区钉螺死亡率分别为77%(154/200)和74.5%(149/200),两地钉螺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661,P>0.05);在1∶40(钉螺/毛蚴)组中,两地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1%(162/200)和78%(156/200),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7,P>0.05)。结论尽管本研究中有螺无病地区钉螺未能成功感染日本血吸虫毛蚴,但今后仍需加强有螺无病地区输入性血吸虫病传染源的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螺无病地区 钉螺 日本血吸虫 易感性
下载PDF
福建省乙型肝炎高流行区急性乙型肝炎发病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丽芳 周勇 +5 位作者 郑金凤 杨秀惠 张冬娟 郑徽 罗会明 梁晓峰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02-1104,共3页
急性乙型肝炎发病危险因素研究对于预防乙型肝炎具有重要意义,但既往研究存在非新发病例、调查因素不全、病例标准不严谨等问题。福建省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地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率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急性乙型肝炎发病危险因素研究对于预防乙型肝炎具有重要意义,但既往研究存在非新发病例、调查因素不全、病例标准不严谨等问题。福建省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地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率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流行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研究选取3个乙型肝炎高流行县(市)建立乙型肝炎监测系统,对新发乙型肝炎病例进行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以探讨急性乙型肝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病例对照研究 新发病例 高流行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