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7篇文章
< 1 2 1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栏封育在呼伦贝尔沙化草地植被恢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99
1
作者 郑翠玲 曹子龙 +2 位作者 王贤 赵廷宁 丁国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3期78-81,共4页
为给沙化草地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沙化草地,通过测定围封不同年限(1、4、7年)沙化草地群落的特征值,并与未围封地段作对照,就围栏封育对沙化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对沙化草地实施围栏封育,群落... 为给沙化草地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沙化草地,通过测定围封不同年限(1、4、7年)沙化草地群落的特征值,并与未围封地段作对照,就围栏封育对沙化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对沙化草地实施围栏封育,群落组成发生了规律性变化,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退化指示植物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建群种及一些适口性较好的优良牧草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另外,围栏封育还可使草地植被盖度、平均高度、草群密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草根含量大幅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 沙化草地 植被恢复 围栏封育 内蒙古 植被盖度 草群密度 地上生物量 土壤草根含量
下载PDF
表皮的历史视野 被引量:56
2
作者 冯路 《建筑师》 2004年第4期6-15,共10页
在建筑学中,建筑表皮是个不断转换的概念。建筑表皮的认识轮廓就在不断转换的概念中得以形成,而建筑表皮的定义就在这些转换过程中所显现的差异和相似中得以明晰。对于建筑表皮的历史视野,本文着重于自20世纪初现代主义至当代西方建筑... 在建筑学中,建筑表皮是个不断转换的概念。建筑表皮的认识轮廓就在不断转换的概念中得以形成,而建筑表皮的定义就在这些转换过程中所显现的差异和相似中得以明晰。对于建筑表皮的历史视野,本文着重于自20世纪初现代主义至当代西方建筑学之间表皮状况的重要转换,并以此作为文章主要结构,依照三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相关历史状况来展开论述。这三个历史状况分别为表皮独立,表皮自治和表皮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表皮 西方建筑 建筑学 转换过程 状况 事件 历史 概念 文章 定义
下载PDF
开垦和封育年限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5
3
作者 文海燕 赵哈林 傅华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31-37,共7页
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选择不同开垦和封育年限的退化沙质草地,测其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结果表明:1)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性状发生了一系列演变,耕作层(0~15cm)<0.1mm细颗粒组分逐渐下降,2.0~0.1mm之间的中粗沙和细沙含量逐渐升高... 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选择不同开垦和封育年限的退化沙质草地,测其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结果表明:1)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性状发生了一系列演变,耕作层(0~15cm)<0.1mm细颗粒组分逐渐下降,2.0~0.1mm之间的中粗沙和细沙含量逐渐升高,土壤容重增大,总孔隙度下降,土壤全量养分和酶活性也依次下降;2)封育7、11年后,土壤各性状有较大的改善,耕层土壤<0.1mm细颗粒组分较放牧草地提高了26.5%和80.3%,有机碳分别增加了73.8%和98.0%;3)犁底层(15~30cm)土壤各性状变化无明显规律;4)随着开垦后连年春翻耕作,整个土壤耕层逐渐流沙化,在开垦5年后,土壤耕作层已经损失了大量的碳和氮,采取围封措施后,植被得到恢复进而减少了风蚀,土壤性状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垦 围封 土壤性状 退化沙质草地
下载PDF
退化沙质草地开垦和封育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4
4
作者 苏永中 赵哈林 文海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8,126,共5页
分析了退化沙质草地开垦耕种2年和围封恢复5年后土壤理化性状的特征和变化。结果表明:(1)开垦后2年的耕作,使0~15cm耕作层<0.1mm细颗粒组分下降了23.8%,其中0~2.5cm表层和2.5~7.5cm亚表层0.1~0.05mm的细沙损失了38.1%和27.0%,土... 分析了退化沙质草地开垦耕种2年和围封恢复5年后土壤理化性状的特征和变化。结果表明:(1)开垦后2年的耕作,使0~15cm耕作层<0.1mm细颗粒组分下降了23.8%,其中0~2.5cm表层和2.5~7.5cm亚表层0.1~0.05mm的细沙损失了38.1%和27.0%,土壤的粗粒化程度已接近于流沙;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分别下降了38.4%,28.0%和18.4%,下降幅度随土层深度而减小。(2)围封恢复5年后,粒级分布的变化仅发生在0~2.5cm的表层土壤,极细沙(0.1~0.05mm)、粉粒(0.05~0.002mm)和粘粒(<0.002mm)含量分别提高了43.1%,11.1%和32.5%;土壤有机碳和氮磷养分的显著提高发生在0~2.5cm表层和2.5~7.5cm亚表层,7.5cm土层以下没有变化。(3)草地开垦引发了强烈的风蚀作用,使富含营养的细微颗粒吹蚀,导致有机碳和氮磷养分的损失;采取围封措施后,植被的恢复对土壤养分产生明显的截存和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沙质草地 开垦 封育 土壤理化性状 科尔泌沙地
下载PDF
封育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8
5
作者 李锋瑞 赵丽娅 +1 位作者 王树芳 王先之 《草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90-99,共10页
对封育和未封育放牧草地土壤种子库、地上幼苗库和定植群落的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讨了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关系,主要结论是:1)对退化沙地实施封育措施后显著提高了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和植物种数,特别是显著增加... 对封育和未封育放牧草地土壤种子库、地上幼苗库和定植群落的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讨了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关系,主要结论是:1)对退化沙地实施封育措施后显著提高了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和植物种数,特别是显著增加了地上与土壤种子库群落中优良禾草的种数与密度,草地质量得到很大改善。2)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对放牧干扰的响应模式不同,放牧对地上植被种丰富度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土壤种子库,而对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影响又明显大于地上植被。3)由于放牧显著降低了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共有种数,从而降低了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组成上的相似性。另外,封育和未封育草地在种子库组成上的相似性要高于地上植被组成上的相似性,提供了放牧更强烈地影响地上植被组成的重要佐证。4)回归分析显示,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地上早期幼苗库密度和后期定植群落密度以及幼苗库密度与定植群落密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早期幼苗库密度的56%的变异可归结为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变异,而后期定植群落密度的77%的变异可由早期幼苗库密度的变异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沙地 封育 土壤种子库 地上植被 组成相似性 空间关系
下载PDF
干旱区沙漠化土地逆转植被的防风固沙效益研究 被引量:57
6
作者 王继和 马全林 +2 位作者 刘虎俊 杨自辉 张德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3-909,共7页
使用便携式防沙风速廓线测量仪和阶梯式集沙仪测定了单个植物的阻风作用以及不同恢复阶段植被内的近地面风速、输沙量;同时调查了不同恢复阶段植被的组成、覆盖度,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油蒿、沙蒿、柠条和花棒的个体空间构型分别... 使用便携式防沙风速廓线测量仪和阶梯式集沙仪测定了单个植物的阻风作用以及不同恢复阶段植被内的近地面风速、输沙量;同时调查了不同恢复阶段植被的组成、覆盖度,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油蒿、沙蒿、柠条和花棒的个体空间构型分别是:沙蒿、花棒株型为疏散丛生型;柠条株型为中间丛生型;油蒿株型为紧密丛生型;近地面0~50cm层的阻风阻沙作用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油蒿〉沙蒿〉柠条〉花棒。演替更新过程中,柠条、花棒、沙蒿逐渐衰退,到顶级群落阶段已完全从群落中退出,油蒿形成单一优势种顶级群落。由于优势种群的变化,从初始阶段→发展阶段→相对稳定阶段(顶级群落阶段)的演替更新过程中,近地面粗糙度从0.003cm、6.039cm增加到17.726cm;在流动沙丘2m高度风速为6.5m·s^-1时,相对稳定阶段没有出现风蚀,发展阶段输沙量只达到1.83g·cm^-1·h^-1,占到初始阶段的3.2%。在3m高度风速相同时,发展阶段近地面风速较初始阶段降低了54.29%,沙结皮厚度达到1~3mm,所占面积比例达到91%,已经基本实现防风固沙;相对稳定阶段近地面风速较初始阶段降低了83.68%,沙结皮厚度达到5~6mm,所占面积比例达到98%,完全实现防风固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 植被恢复 荒漠植被 防风作用 固沙效益
下载PDF
放牧和围封下霸王灌丛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47
7
作者 裴世芳 傅华 +1 位作者 陈亚明 李景斌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63-767,共5页
对阿拉善退化荒漠草地恢复过程中霸王灌丛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霸王灌丛对土壤的C、N、P有明显的富集,灌丛下的影响主要发生在0~10cm土层,而灌丛根部对10~20cm的土层也有影响。(2)放牧和围封显著影响着霸王灌丛... 对阿拉善退化荒漠草地恢复过程中霸王灌丛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霸王灌丛对土壤的C、N、P有明显的富集,灌丛下的影响主要发生在0~10cm土层,而灌丛根部对10~20cm的土层也有影响。(2)放牧和围封显著影响着霸王灌丛根部和灌丛下的土壤肥力,土壤有机C、全N、全P均为围封6a>围封2a>自由放牧,pH值为围封6a<围封2a<自由放牧;放牧和围封也显著影响着灌丛根部和灌丛下的土壤养分富集率,土壤有机C、全N、全P的富集率均为围封6a>围封2a>自由放牧。(3)霸王灌丛生物量与灌丛根部、灌丛下土壤有机C、全N和全P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灌丛间地的土壤有机C、全N、全P和pH值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 土壤有机C 土壤肥力 自由放牧 根部 围封 土壤养分 负相关 荒漠草地 生物量
下载PDF
典型草原自然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动态变化 被引量:56
8
作者 邵新庆 石永红 +2 位作者 韩建国 王赟文 王堃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66-571,共6页
以内蒙古巴林右旗退化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探讨围封条件下,退化典型草原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围封对典型草原土壤含水量产生深刻影响,土壤水分含量呈增加趋势,... 以内蒙古巴林右旗退化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探讨围封条件下,退化典型草原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围封对典型草原土壤含水量产生深刻影响,土壤水分含量呈增加趋势,增加最明显的是土壤表层0~5cm;典型草原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增加极显著(P〈0.01),全磷和速效磷增加较为显著(0.01〈P〈0.05),同时,土壤养分有明显的表聚现象;典型草原群落去除放牧践踏的干扰后,土壤物理性状得以改善,恢复6年和10年的0~5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为1.27和1.25g/cm^3,显著低于恢复初期的土壤容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恢复 围封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水库对投饵网箱养鱼的负荷力 被引量:49
9
作者 李德尚 熊邦喜 +2 位作者 李琪 李靖华 开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23-229,共7页
本文用18个14.3m ̄3的围隔组成的围隔群,以鲤为材料,研究了水库对投饵网箱养鱼的负荷力。实验中观测了水温、透明度、pH值、溶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与非离子氨等环境因素的变化。结束时将这些变化与我国渔业水质标准... 本文用18个14.3m ̄3的围隔组成的围隔群,以鲤为材料,研究了水库对投饵网箱养鱼的负荷力。实验中观测了水温、透明度、pH值、溶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与非离子氨等环境因素的变化。结束时将这些变化与我国渔业水质标准相比较,查明该负荷力约为3000kg·ha ̄(-1),建议增加25-35%的安全储备,以最大载鱼量1800-2300kg·ha ̄(-1)作为推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鱼 投饵 负荷力 水库 围隔
下载PDF
围栏封育对黄河源区退化高寒草地植被组成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56
10
作者 李媛媛 董世魁 +1 位作者 李小艳 温璐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5-279,286,共6页
在黄河源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选取4个不同退化程度的天然草地,以围栏内封育和围栏外自由放牧草地作比较,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围栏内外的群落结构特征和草地初级生产力生物量,并通过计算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比值以及植物群落干鲜... 在黄河源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选取4个不同退化程度的天然草地,以围栏内封育和围栏外自由放牧草地作比较,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围栏内外的群落结构特征和草地初级生产力生物量,并通过计算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比值以及植物群落干鲜比来评价围栏封育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围栏内外的植被组成存在显著差异;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植物群落的盖度、高度以及多样性指数有下降趋势,且围栏内的盖度、高度及多样性指数均大于围栏外的;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和生物量干鲜比随着退化程度加剧有减小的趋势。围栏封育有利于改善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的植物群落结构,提高草地植物群落的盖度和生物量,促进其恢复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栏封育 群落结构 生物量 干鲜比
下载PDF
围封对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4
11
作者 尹亚丽 王玉琴 +4 位作者 李世雄 刘燕 赵文 马玉寿 鲍根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围封对植被处于近自然恢复状态的退化草地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开展轻度退化草地围封过程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协同互作研究是完整地认识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本试验对围栏封育10年的轻度退化草地的土壤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 围封对植被处于近自然恢复状态的退化草地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开展轻度退化草地围封过程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协同互作研究是完整地认识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本试验对围栏封育10年的轻度退化草地的土壤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并结合Biolog-Eco方法,调查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轻度退化草地实施围封后,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升高,全钾含量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则无明显变化.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碳和氮在轻度退化和围栏封育草地间差异不显著;围栏封育后草地土壤微生物碳氮比显著高于轻度退化草地.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高寒草甸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强度均显著升高,土壤微生物碳代谢指数在轻度退化和围栏封育草地间差异不显著.高寒草甸土壤细菌OTUs显著高于真菌,轻度退化与围栏封育草地土壤微生物相似度为27.0%~32.7%.围封后,土壤真菌子囊菌门、接合菌门和球壶菌门相对丰富度显著升高,担子菌门显著降低,土壤细菌酸杆菌门显著低于轻度退化草地.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组成在不同土层间差异较大,在轻度退化和围栏封育草地间仅有表层土壤真菌群落组成表现出较大差异.土壤细菌多样性受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影响较大,真菌多样性受地上生物量影响较大.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主要受土壤速效钾影响.综上,长期围封禁牧对轻度退化草地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无明显影响,且会造成牧草资源浪费,适度放牧可以保持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高寒草甸 围栏封育 微生物多样性 代谢功能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围栏封育对新疆蒿类荒漠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50
12
作者 孙宗玖 安沙舟 段娇娇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7-882,共6页
以新疆封育3年的蒿类荒漠草地为对象,研究干旱区封育对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封育后荒漠草地群落的盖度、产量明显增加(P〈0.05),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0%,51.6g/m^2,且盖度、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藜科草类引起;... 以新疆封育3年的蒿类荒漠草地为对象,研究干旱区封育对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封育后荒漠草地群落的盖度、产量明显增加(P〈0.05),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0%,51.6g/m^2,且盖度、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藜科草类引起;荒漠草地80%以上的地下生物量集中在0~40cm土层中,且封育促进了0~10cm土层内生物量的增加(P〈0.05);与放牧地相比,封育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有所提高,且在0~10cm的土层中差异显著(P〈0.01),而pH值略有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 蒿类植物 荒漠草地 植被特征 土壤养分 地下生物量 新疆
原文传递
利用大型浮游动物控制浮游植物过量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37
13
作者 陈济丁 任久长 蔡晓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73-382,共10页
本文通过受控生态系统试验研究了大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控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富营养条件下,通过合理的生物操纵,使得大型渴、平突船卵、等大型植食性浮游动物达到和维持足够的密度,浮游动物在夏秋季能够有效地控制浮... 本文通过受控生态系统试验研究了大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控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富营养条件下,通过合理的生物操纵,使得大型渴、平突船卵、等大型植食性浮游动物达到和维持足够的密度,浮游动物在夏秋季能够有效地控制浮游植物的过量生长,改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生物操纵 生长 水质 湖泊
下载PDF
围封和放牧对科尔沁沙地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48
14
作者 赵丽娅 钟韩珊 +1 位作者 赵美玉 张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83-1790,共8页
以科尔沁沙地自由放牧和围封10年的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围封和放牧对科尔沁沙地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旨在为退化沙地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择围封和自由放牧草地的典型地段,... 以科尔沁沙地自由放牧和围封10年的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围封和放牧对科尔沁沙地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旨在为退化沙地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择围封和自由放牧草地的典型地段,分别设置50个面积1m^2的草本样方,调查每个样方的种类组成及其特征值(盖度、高度和密度),采用针刺法测定样方总盖度和每种植物的分盖度;每种植物随机选5株,用直尺测量其伸长高度;对样方中出现的植物进行分类,记录同一种植物出现的个数;采用齐地面刈割法调查其地上生物量。主要结论如下,(1)经过围栏封育后,群落物种数提高了67%。方差分析表明,围封群落的盖度(F=90.536,n=50,P<0.001)、高度(F=63.964,n=50,P<0.001)、密度(F=10.274,n=50,P=0.001 8)以及地上生物量(F=83.64,n=50,P<0.001)显著大于放牧群落,分别提高了178%、100%、67%和201%。围封和放牧群落均以一年生草本占绝对优势,分别为66%和73%,围封使群落多年生草本的优势度增加了52%。(2)围封群落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放牧群落,但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放牧群落。(3)回归分析表明,放牧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呈现显著负二次函数关系(P<0.05),而围封围封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围封 生物多样性 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退化沙质草地开垦和围封过程中的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被引量:43
15
作者 文海燕 傅华 赵哈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9,共5页
研究了科尔沁退化沙质草地开垦和围封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开垦和围封年限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0~30cm)介于2.387~2.588之间.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0~15cm层土壤颗粒... 研究了科尔沁退化沙质草地开垦和围封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开垦和围封年限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0~30cm)介于2.387~2.588之间.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0~15cm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从2.441降至2.387;围封11年后,0~15c。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增加到2.588.15~30cm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无明显变化.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是反映土壤质地的一个较好指标,重点反映粘粒含量,其次是粉粒含量.分形维数的变化能够很好地表征退化沙质草地土壤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性状的变化趋势,可以作为评价退化沙质草地土壤性状的一个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封 开垦 土壤性状 颗粒分形维数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及其对土壤的改良效应 被引量:43
16
作者 蒋德明 曹成有 +2 位作者 李雪华 周全来 李明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35-1139,共5页
探讨了对科尔沁沙地乌兰敖都地区流动沙丘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建立起人工固沙植被的相关配套技术,并就植被恢复程度对土壤改良效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动沙丘进行人工固沙时采用1.0m×1.0m草方格内播种小叶锦鸡儿(Canag... 探讨了对科尔沁沙地乌兰敖都地区流动沙丘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建立起人工固沙植被的相关配套技术,并就植被恢复程度对土壤改良效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动沙丘进行人工固沙时采用1.0m×1.0m草方格内播种小叶锦鸡儿(Canagana microphylla)种子的措施具有较好的固沙效果,一般经过2年可使沙丘表面得到固定。在围栏封育条件下实施适宜的植被恢复措施,一般可在2-3年获得明显的固沙效果。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群落内土壤养分随着群落的生长发育而发生变化,在0-30cm土层中,有机质、速效钾、全氮、水解性氮、全磷、有效磷含量都表现为:11年生群落〉6年生群落〉流动沙丘;小叶锦鸡儿人工群落的建立可大幅度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并随着年龄的增加,微生物生物量C、N、P的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沙丘 草方格 小叶锦鸡儿 围封 人工固沙群落 植被恢复 土壤改良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富营养浅湖水生植被重建对底栖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刘保元 邱东茹 吴振斌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23-327,共5页
利用在极富营养型的浅水湖泊所建立的大型实验围隔系统,对水生植被恢复后底栖动物群落的变化作了为期3a的研究.4个围隔和大湖对照点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8种,Ⅰ、Ⅱ和Ⅲ号围隔人工恢复沉水植被后,水质得到明显的改善,底栖动物群落结... 利用在极富营养型的浅水湖泊所建立的大型实验围隔系统,对水生植被恢复后底栖动物群落的变化作了为期3a的研究.4个围隔和大湖对照点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8种,Ⅰ、Ⅱ和Ⅲ号围隔人工恢复沉水植被后,水质得到明显的改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其种类项目、个体密度和生物量增加,软体动物重新出现,生物多样性提高.对底栖动物与水生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浅水湖泊 水生植被重建 底栖动物
下载PDF
短期围封对草甸草原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0
18
作者 殷国梅 张英俊 +2 位作者 王明莹 薛艳林 赵和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66,共6页
对短期围封下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表明: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群落盖度、高度、物种丰富度随之增加;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群落高度、密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呈线性或二元结构函数式关系。
关键词 围封 草甸草原 群落特征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封育对退化草原植被恢复及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9
作者 刘凤婵 李红丽 +1 位作者 董智 张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年第5期116-122,共7页
封育是退化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梳理现有封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封育对植物多样性、生物量、植被演替、土壤物理与化学性状的影响效应,发现:受地理区域、气候条件及封育前退化程度等本底条件的影响,封育条件下植被多... 封育是退化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梳理现有封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封育对植物多样性、生物量、植被演替、土壤物理与化学性状的影响效应,发现:受地理区域、气候条件及封育前退化程度等本底条件的影响,封育条件下植被多样性呈现出显著增加、基本稳定和明显下降3种结果,生物量则表现为围封初期增加,围封时间过长不利于维持较高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封育使得种群拓殖能力与群落资源冗余,土壤种子库结构改善、密度增长,退化草原呈正向演替,并可能出现3种演替模式。封育消除了土壤紧实层,改善了土壤结构与性状,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效应不一致。基于研究现状,提出今后应深入研究的6个内容与方向,对丰富封育条件下退化草原恢复效应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原 封育 植被恢复 土壤性质 多样性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南缘沙漠化逆转过程中的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特征 被引量:34
20
作者 徐丽恒 王继和 +4 位作者 李毅 马全林 张德魁 刘有军 陈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0-695,共6页
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了流动沙丘、封育5a、封育15a和封育25a的恢复序列,研究了沙漠化逆转过程中的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南缘沙漠化逆转过程中,土壤含水率先降低后增大;土壤沙粒含量逐渐... 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了流动沙丘、封育5a、封育15a和封育25a的恢复序列,研究了沙漠化逆转过程中的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南缘沙漠化逆转过程中,土壤含水率先降低后增大;土壤沙粒含量逐渐减少,土壤粉粒和粘粒含量逐渐增加;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土壤孔隙度逐渐增大,表层土壤容重在封育恢复过程中逐渐减小,表层土壤孔隙度在封育恢复15a后趋于稳定。研究认为,在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沙漠化逆转过程中,沙化土地土壤性状不断提高、土壤结构不断改善;沙漠化逆转过程也是土壤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南缘 沙漠化逆转 封育 土壤物理性质 植被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