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不同剂量三苯双脒对小鼠体内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润花 高晋华 +4 位作者 王思飞 裴彦江 申金雁 燕平梅 殷国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观察口服不同剂量三苯双脒对小鼠横纹肌中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作用。方法 8周龄BALB/c小鼠88只,随机均分为11组,每鼠口服感染旋毛虫成囊期幼虫50条。感染后第29天,分别口服三苯双脒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和500 ... 目的观察口服不同剂量三苯双脒对小鼠横纹肌中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作用。方法 8周龄BALB/c小鼠88只,随机均分为11组,每鼠口服感染旋毛虫成囊期幼虫50条。感染后第29天,分别口服三苯双脒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和500 mg/(kg.d),1次/d,连服6 d,同时设不服药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小鼠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第7天,剖检各组小鼠,分别取膈肌、咬肌、胸肌和腓肠肌约0.1 g,压片法检查肌肉中的成囊期幼虫,观察其存活情况,并计数活虫数和死虫数,根据各组每克肌肉平均成囊期幼虫数评价疗效。结果三苯双脒50~300 mg/(kg.d)组小鼠未见不良反应;350和400 mg/(kg.d)组小鼠则有体毛蓬乱、消瘦和进食减少等现象,并有死亡,死亡率分别为25%和50%;而剂量450和500 mg/(kg.d)组小鼠在给药4 d和5 d后全部死亡。对照组小鼠膈肌中的成囊期幼虫总数最高,咬肌次之,胸肌和腓肠肌相近。感染小鼠用三苯双脒治疗时,50 mg/(kg.d)组无效,剂量为100 mg/(kg.d)或以上,随剂量增高,4个部位肌肉中的成囊期幼虫总数和活虫数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300 mg/(kg.d)组小鼠膈肌、咬肌、胸肌和腓肠肌的活虫数分别为8.6±1.7、2.8±0.7、3.9±0.8和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 648.1±989.2、1 266.4±812.3、701.9±196.4和711.6±334.6(P<0.01),而350和400 mg/(kg.d)组4个部位肌肉中无活虫(P<0.01)。随三苯双脒剂量增高,4个部位肌肉中幼虫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中300 mg/(kg.d)组达98.6%~100%(P<0.01),350和400 mg/(kg.d)组则均为100%(P<0.01)。结论三苯双脒50 mg/(kg.d)对肌肉中旋毛虫成囊期幼虫虫荷无影响。300 mg/(kg.d)可有效杀死肌肉中的成囊期幼虫,为适宜剂量。而350 mg/(kg.d)或更高剂量对小鼠有不良反应或致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双脒 旋毛形线虫 成囊期幼虫 疗效 小鼠
下载PDF
口服三苯双脒不同疗程抗小鼠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润花 高晋华 +3 位作者 裴彦江 李起超 申金雁 殷国荣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0-624,共5页
目的比较以不同疗程口服300mg/(kg.d)三苯双脒抗小鼠横纹肌中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效果。方法 40只8周龄BALB/c小鼠被随机均分为5组,每只小鼠口饲感染旋毛虫成囊期幼虫50条。感染后第29d,分别以不同疗程(连续给药2、4、6、8 d)口服三... 目的比较以不同疗程口服300mg/(kg.d)三苯双脒抗小鼠横纹肌中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效果。方法 40只8周龄BALB/c小鼠被随机均分为5组,每只小鼠口饲感染旋毛虫成囊期幼虫50条。感染后第29d,分别以不同疗程(连续给药2、4、6、8 d)口服三苯双脒300mg/(kg.d)治疗,对照组不治疗。记录小鼠健康状况。停药后第7d,颈椎脱臼处死小鼠。肌肉压片法观察小鼠膈肌、咬肌、胸肌、腓肠肌中成囊期幼虫存活情况,计数总虫数、活虫数和死虫数。另取40只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用不同疗程治疗后的小鼠膈肌成囊期幼虫50条口饲感染,感染后第29d,肌肉压片法计数膈肌中成囊期幼虫。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小鼠健康状况良好,未见药物不良反应。随着疗程的增加,4个部位肌肉中幼虫总虫荷和活虫数均呈下降趋势,而死虫数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2 d及2 d以上疗程组膈肌、咬肌和腓肠肌中成囊期幼虫总虫数和存活虫数均显著减少(P〈0.05、P〈0.01),6 d疗程组和8 d疗程组胸肌总虫数显著减少(P〈0.05、P〈0.01)。随着疗程的增加,膈肌、咬肌、胸肌和腓肠肌的幼虫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中6 d疗程组分别为96.16%、98.06、99.13%和98.56%(P〈0.01),8 d疗程组为99.62%~100%(P〈0.01)。疗效验证性感染表明,6 d(37.5%)和8 d(12.5%)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和2 d(100%)疗程组(P〈0.01)。2 d及以上疗程组小鼠平均虫荷和平均减虫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TBD 300mg/(kg.d),连续给药6 d或8 d,无不良药物反应,可有效杀死肌肉中的成囊期幼虫,为适宜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病 抗线虫药 三苯双脒 成囊期幼虫 疗效 小鼠
下载PDF
5种旋毛虫肌肉幼虫囊包玻片标本制作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润芳 张小娟 +1 位作者 王新彩 祝晓莹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寻找快速、简便、有效的旋毛虫肌肉幼虫囊包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方法采用3种不同浓度醋酸卡红染色法、明矾卡红染色法、不染色共5种方法制作旋毛虫肌肉幼虫囊包玻片标本。结果 10%醋酸卡红染色速度快,囊包轮廓分明,囊内幼虫清晰透... 目的寻找快速、简便、有效的旋毛虫肌肉幼虫囊包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方法采用3种不同浓度醋酸卡红染色法、明矾卡红染色法、不染色共5种方法制作旋毛虫肌肉幼虫囊包玻片标本。结果 10%醋酸卡红染色速度快,囊包轮廓分明,囊内幼虫清晰透明;45%醋酸卡红原液稀释100倍染色,着色较淡,囊包和囊内幼虫清晰可见,且接近不染色。结论旋毛虫肌肉幼虫囊包永久性玻片标本的制作可采用10%醋酸卡红染色法或45%醋酸卡红原液释100倍染色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囊内幼虫 醋酸卡红染色 钾明矾染色
下载PDF
旋毛虫肌幼虫囊包单染与复染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丹 牛利娜 +2 位作者 皮本伟 杨丁 张运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0-351,354,F0003,共4页
目的比较单染和复染染色方法制作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标本的效果。方法单染,醋酸明矾卡红染色液染色:①染色24h后,分色;②染色24h,不分色。复染,醋酸明矾卡红染色液与固绿染色液染色:③醋酸明矾卡红染色24h后,分色;固绿染色20s;④醋酸明矾... 目的比较单染和复染染色方法制作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标本的效果。方法单染,醋酸明矾卡红染色液染色:①染色24h后,分色;②染色24h,不分色。复染,醋酸明矾卡红染色液与固绿染色液染色:③醋酸明矾卡红染色24h后,分色;固绿染色20s;④醋酸明矾卡红染色24h,不分色;固绿染色20s。结果方法①制作的标本囊包轮廓清晰,囊内幼虫体态明显;方法③制作标本,囊包与周围肌细胞分界明显,立体感强;囊内幼虫、囊壁内层、囊壁外层相互之间层次分明,特征典型。结论方法①和③制作的标本,染色效果好,易于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肌幼虫囊包 染色
原文传递
三种分色方法制作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染色标本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闫钰鑫 蔡欢 +5 位作者 樊航 张澎 杨沛文 常远 陈文辉 王国英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观察三种分色方法制作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染色标本的效果。[方法]分色方法 1:染色片经体积分数为50%、70%、80%、95%的乙醇脱水,然后入体积分数为2%的盐酸酒精中分色,再经体积分数为100%的乙醇脱水。分色方法 2:染色片入体积分数为2... [目的]观察三种分色方法制作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染色标本的效果。[方法]分色方法 1:染色片经体积分数为50%、70%、80%、95%的乙醇脱水,然后入体积分数为2%的盐酸酒精中分色,再经体积分数为100%的乙醇脱水。分色方法 2:染色片入体积分数为2%的盐酸酒精第一次分色,入体积分数为50%、70%、80%、95%的乙醇脱水,再入体积分数为2%的盐酸酒精第二次分色,然后入体积分数为100%的乙醇脱水。分色方法 3:染色片入体积分数为2%的盐酸酒精分色,入体积分数为50%、70%、80%、95%、100%的乙醇脱水。[结果]三种分色方法制作的囊包染色标本,囊包轮廓清晰,囊包、囊内幼虫和周围肌纤维色泽差别较大,结构典型,易于观察。[结论]制作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染色标本,分色方法 1的先脱水后分色,分色方法 2为脱水过程伴随两次分色,分色方法 3为先分色后脱水,均可得到较好的分色效果,关键是分色时间要掌握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肌幼虫囊包 染色 分色
下载PDF
旋毛虫幼虫在宿主肌组织中分布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立宏 姜文静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96-98,共3页
旋毛虫幼虫在宿主肌组织中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宿主种类、肌肉生理状况、旋毛虫种别、旋毛虫幼虫能否成囊、感染量等。本文对旋毛虫幼虫在宿主肌组织分布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关键词 旋毛虫 成囊期幼虫 宿主 横纹肌
原文传递
四种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染色方法的比较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开明 王耀辉 +6 位作者 吴铭 樊航 闫钰鑫 蔡欢 牛利娜 李丹 王国英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比较4种染色方法制作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标本的效果。方法 1醋酸卡红(含铁)染色液染色:染色1.5h,不分色;2固绿染色液染色:染色4s,不分色;3醋酸明矾卡红色液染色:染色30h,分色;4乙醇硼砂卡红染色液染色:染色22h,不分色。结果醋酸明矾... 目的比较4种染色方法制作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标本的效果。方法 1醋酸卡红(含铁)染色液染色:染色1.5h,不分色;2固绿染色液染色:染色4s,不分色;3醋酸明矾卡红色液染色:染色30h,分色;4乙醇硼砂卡红染色液染色:染色22h,不分色。结果醋酸明矾卡红染色制作的标本囊包轮廓清晰,梭形显著,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囊壁内、外层空隙明显,囊内幼虫清晰。结论醋酸明矾卡红染色制作的标本,染色效果好,易于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肌幼虫囊包 染色 比较
下载PDF
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标本HE染色制作方法
8
作者 都景芳 邱娜 +5 位作者 蔡欢 闫钰鑫 樊航 张澎 娄源航 王国英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目的比较4种HE染色方法制作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标本的效果。方法 HE染色方法1:苏木精染色5min,伊红染色5min,分色;HE染色方法2:苏木精染色15min,伊红染色5min,分色;HE染色方法3:苏木精染色1h,伊红染色30min,分色;HE染色方法4:苏木精染色1h... 目的比较4种HE染色方法制作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标本的效果。方法 HE染色方法1:苏木精染色5min,伊红染色5min,分色;HE染色方法2:苏木精染色15min,伊红染色5min,分色;HE染色方法3:苏木精染色1h,伊红染色30min,分色;HE染色方法4:苏木精染色1h,伊红染色1h,分色。结果 HE染色方法4制作的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标本,囊包梭形显著,结构清晰,囊内幼虫特征典型。结论 HE染色方法4制作的标本,染色效果好,易于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肌幼虫囊包 标本 染色
下载PDF
一种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标本的单染制作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杨丁 皮本伟 +3 位作者 牛利娜 李丹 张莹 王国英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8-499,共2页
本研究采用醋酸明矾卡红染色液对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标本进行染色。为观察不同染色时间对制片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4种染色方法:①染色20 h后,分色;②染色2.5 h,不分色;③染色20 h,不分色;④染色40 h后,分色。结果显示,染色方法 1制作的标... 本研究采用醋酸明矾卡红染色液对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标本进行染色。为观察不同染色时间对制片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4种染色方法:①染色20 h后,分色;②染色2.5 h,不分色;③染色20 h,不分色;④染色40 h后,分色。结果显示,染色方法 1制作的标本效果最佳。囊包、囊内幼虫和周围肌纤维色泽差别较大,易于观察。囊壁内外两层结构可清晰辨别,囊内幼虫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肌幼虫囊包 染色
下载PDF
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感染性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婷婷 徐冬梅 +1 位作者 崔晶 王中全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9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的感染性。方法将8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8组,每只感染300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后14~21d每天剖杀1组,将小鼠膈肌(即含9~16日龄的成囊前期幼虫)分别再喂饲10只小鼠:同时将贝氏法收集的9~16日龄的幼虫用灌... 目的观察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的感染性。方法将8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8组,每只感染300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后14~21d每天剖杀1组,将小鼠膈肌(即含9~16日龄的成囊前期幼虫)分别再喂饲10只小鼠:同时将贝氏法收集的9~16日龄的幼虫用灌胃法感染10只小鼠(每只300条)。感染后42 d将2种方法感染的小鼠剖杀,分别剪碎肌肉,人工消化后收集并计数旋毛虫肌幼虫。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日龄幼虫的形态并测量其长度。结果旋毛虫9~12日龄幼虫2种方法感染的小鼠均未检获肌幼虫;13~16日龄幼虫膈肌喂饲法小鼠的感染率均为100%,幼虫灌胃法对小鼠的感染率分别为30%、30%、40%和40%。幼虫日龄与喂饲法在感染小鼠后42d收集的肌幼虫数呈相关性(r=0.939,P<0.05)。旋毛虫9~16日龄幼虫长度随幼虫日龄的延长而增大,9日龄幼多呈腊肠状,未见虫体活幼;12日龄幼虫多呈卷曲状,可见缓慢蠕动;15日龄幼虫呈明显的卷曲状,幼虫周围已形成明显的囊包,可见虫体明显活动。结论旋毛虫感染后18d的成囊前期幼虫(13日龄)对新宿主具有感染性,幼虫的感染性与长度随着日龄的延长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囊前期幼虫 感染性 形态
下载PDF
肉类中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检验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鹏 王中全 +3 位作者 崔晶 张玺 王莉 李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观察人工消化法(artificial digestion method)和贝氏法(Baermann's technique)检验肉类中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pre-encapsulated larvae,PEL)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45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分别经口感染20、10、5... 目的观察人工消化法(artificial digestion method)和贝氏法(Baermann's technique)检验肉类中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pre-encapsulated larvae,PEL)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45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分别经口感染20、10、5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后18d剖杀,将3组小鼠肌肉剪碎后,分别应用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Trichinellosis,ICT)推荐的消化法(简称ICT-消化法)、国家标准-猪旋毛虫病诊断技术(GB/T186452-2000)中规定的消化法(简称国标-消化法)及贝氏法进行PEL的检验。结果ICT-消化法、国标-消化法与贝氏法对感染20条旋毛虫幼虫的小鼠肌肉中PEL的检出率均为100%(15/15)(χ220=0.000,P>0.05);感染10条幼虫小鼠肌肉,3种方法的PEL检出率分别为93.33%(14/15),93.33%(14/15)及100%(15/15)(χ120=1.645,P>0.05);感染5条幼虫的小鼠肌肉,3种方法的PEL检出率分别为63.33%(19/30),90%(27/30)及100%(30/30)(χ52=18.866,P<0.05)。感染旋毛虫后18d的小鼠肌肉分别消化1h、2h、3h、4h与5h,PEL死亡率分别为8.49%(53/624)、29.77%(181/608)、58.46(449/768)、67.83%(407/600)、84.70%(515/608),PEL的死亡率随消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χ2=920.772,P<0.05)。结论对肉类中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检疫时,贝氏法明显优于消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囊前期幼虫 消化法 贝氏法 肉类检疫
下载PDF
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的感染性及影响因素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沛文 陈丹丹 +6 位作者 常远 王子鑫 马瑞琳 李慧霞 关育栋 陈文辉 王国英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的感染性及影响因素。[方法]8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8组,每组10只,其中虫种组4组(15~18 d组)、灌胃感染组4组(15~18 d组)。虫种组4组小鼠,每鼠经口感染300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后15~18 d每天剖杀1组,剪取每只小... [目的]观察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的感染性及影响因素。[方法]8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8组,每组10只,其中虫种组4组(15~18 d组)、灌胃感染组4组(15~18 d组)。虫种组4组小鼠,每鼠经口感染300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后15~18 d每天剖杀1组,剪取每只小鼠的部分腹肌(5 mm×5 mm)制作染色标本,然后将小鼠的剩余肌肉剪碎,人工消化收集成囊前期幼虫;感染灌胃组(15~18 d)组的每只阴性小鼠,每鼠经口感染300条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感染36 d剖杀,膈肌压片镜检囊包,鼠体肌肉人工消化收集幼虫。[结果]感染17 d染色标本显示囊包雏形形成。小鼠感染36 d后,17 d组、18 d组,膈肌检出囊包;鼠体肌肉人工消化检出幼虫。[结论]旋毛虫感染小鼠后第17 d开始具有感染性,旋毛虫的感染性与幼虫及囊包的发育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囊前期幼虫 感染性
下载PDF
镜检法与染色法对旋毛虫成囊前幼虫的检查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樊航 闫钰鑫 +3 位作者 蔡欢 张澎 娄源航 王国英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观察镜检法与染色法对旋毛虫成囊前幼虫的检查效果。〔方法〕3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1组:每鼠经口感染20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13 d剖杀;2组:每鼠经口感染20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14 d剖杀;3组:每鼠经口感染20条旋... 〔目的〕观察镜检法与染色法对旋毛虫成囊前幼虫的检查效果。〔方法〕3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1组:每鼠经口感染20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13 d剖杀;2组:每鼠经口感染20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14 d剖杀;3组:每鼠经口感染20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18 d剖杀;4组:每鼠经口感染100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13 d剖杀;5组:每鼠经口感染100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14 d剖杀;6组:每鼠经口感染100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18 d剖杀。镜检法、染色法检查膈肌、腹肌中的幼虫。〔结果〕镜检法检查:1组、2组、4组、5组均未检出幼虫;3组膈肌、腹肌幼虫检出率分别为60%、40%;6组膈肌、腹肌幼虫检出率均为100%。染色法检查:1组未检出幼虫;2组、3组、4组、5组、6组小鼠膈肌幼虫检出率分别为60%、100%、80%、100%、100%;腹肌检出率分别为40%、100%、80%、80%、100%。3组染色法膈肌幼虫每克虫荷均数高于腹肌(膈与腹染色q3=3.42,P<0.05);6组染色法膈肌幼虫每克虫荷均数显著高于腹肌(膈与腹染色q6=7.63,P<0.01);3组、6组膈肌幼虫每克虫荷均数,染色法均显著高于镜检法(膈镜检与染色q3=5.24,q6=8.90,P<0.01);6组腹肌幼虫每克虫荷均数,染色法高于镜检法(腹镜检与染色q6=4.17,P<0.05)。〔结论〕旋毛虫感染早期的成囊前幼虫病原学检查结果,与感染数量、检查方法和取材部位均有关。感染较重的宿主,其寄生幼虫在肌细胞中出现时间,早于感染较轻的宿主;染色法优于镜检法;膈肌检出率高于腹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囊前期幼虫 镜检法 染色法 检查
下载PDF
人工消化法与镜检法检验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澎 蔡欢 +3 位作者 闫钰鑫 樊航 娄源航 王国英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观察镜检法与人工消化法对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的检查效果。〔方法〕将1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5只。1组,每鼠经口感染50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18d剖杀;2组,每鼠经口感染50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20d剖杀。镜检法、人工消化... 〔目的〕观察镜检法与人工消化法对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的检查效果。〔方法〕将1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5只。1组,每鼠经口感染50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18d剖杀;2组,每鼠经口感染50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20d剖杀。镜检法、人工消化法检查膈肌中的幼虫。〔结果〕镜检法检查,1组、2组膈肌幼虫检出率均为100%;人工消化法检查,1组、2组膈肌幼虫检出率均为100%。1组膈肌幼虫每克虫荷均数,人工消化法显著高于镜检法(t=4.66,P<0.01);2组膈肌幼虫每克虫荷均数,人工消化法高于镜检法(t=3.59,P<0.05)。〔结论〕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检测,人工消化法优于镜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囊前期幼虫 镜检法 人工消化法
下载PDF
人工消化法对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感染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常远 杨沛文 +5 位作者 张澎 陈文辉 关育栋 马瑞琳 李慧霞 王国英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283-285,共3页
[目的]观察人工消化法对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感染性的影响。[方法]将感染300条肌幼虫的小鼠19 d后剖杀,应用人工消化法分别消化30、60、90 min,收集成囊前期幼虫;15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消化30、60、90 min组,每组5只。收集的成囊前期... [目的]观察人工消化法对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感染性的影响。[方法]将感染300条肌幼虫的小鼠19 d后剖杀,应用人工消化法分别消化30、60、90 min,收集成囊前期幼虫;15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消化30、60、90 min组,每组5只。收集的成囊前期幼虫分别感染3组小鼠,每鼠经口感染300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36 d剖杀,膈肌压片镜检囊包、鼠体肌肉人工消化收集幼虫。[结果]膈肌压片镜检囊包、鼠体肌肉人工消化收集幼虫,检出率均为100%。消化30、60、90 min组,每克膈肌虫荷均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消化90 min组与消化30 min组q=5.59,消化90 min组与消化60 min组q=5.18,P<0.01);消化30、60、90 min组,每克鼠体肌肉虫荷均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消化90 min组与消化30 min组q=2.89,消化90 min组与消化60 min组q=2.76,P>0.05)。[结论]发育阶段和人工消化法的消化时间对成囊前期幼虫的感染性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囊前期幼虫 人工消化法 感染性
下载PDF
妊娠对小鼠旋毛虫感染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燕娟 徐冬梅 +1 位作者 崔晶 王中全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研究妊娠对小鼠旋毛虫感染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6只孕鼠分别经口感染300条旋毛虫肌幼虫,ELISA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血清抗体水平。感染后6周剖杀,消化全身肌肉计算每克肌肉虫荷(lpg)。测定孕鼠感染后1~4周血清介导的抗体依赖细胞介... 目的研究妊娠对小鼠旋毛虫感染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6只孕鼠分别经口感染300条旋毛虫肌幼虫,ELISA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血清抗体水平。感染后6周剖杀,消化全身肌肉计算每克肌肉虫荷(lpg)。测定孕鼠感染后1~4周血清介导的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对成囊前期幼虫(PEL)的杀伤作用。观察孕鼠感染旋毛虫后第6、8和12天的肠道虫荷及雌虫体外生殖力指数。对6只处女鼠肌肉注射孕酮,观察其感染旋毛虫后6周的血清抗体水平与肌肉虫荷。结果孕鼠感染旋毛虫后2周的血清抗体水平(A492=0.113)显著高于未孕鼠(A492=0.078)(F=21.390,P<0.05)。孕鼠感染后6周的每克肌肉虫荷(1251±450)明显低于未孕鼠(2310±1123)(t=2.419,P<0.05)。孕鼠感染后2周血清介导的ADCC导致成囊前期幼虫的死亡率(42.6%)显著高于未孕鼠(26.9%)(F=1.195,P<0.05)。孕鼠感染后第6、8和12天的肠道虫荷与未孕鼠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6=-1.185,Z8=-0.149,Z12=-0.0289,P>0.05),感染后第6和8天孕鼠与未孕鼠的雌虫生殖力指数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Z6=-0.149,Z8=-1.043,P>0.05)。孕酮注射处女鼠感染旋毛虫后6周的血清抗体水平(A492=0.299)显著高于对照组(A492=0.191)(t=2.955,P<0.05),但其每克肌肉虫荷(1457±551)与对照组(1235±43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6,P>0.05)。结论妊娠在小鼠抗旋毛虫感染的免疫应答中具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孕鼠感染旋毛虫后早期血清抗体水平升高及其介导的ADCC对成囊前期幼虫的杀伤作用增强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妊娠 孕酮 免疫协同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 抗体 成囊前期幼虫
下载PDF
IL-8受体拮抗剂G31P拮抗小鼠旋毛虫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伟 崔昱 +6 位作者 任一鑫 张雪强 闫文慧 张斌 郑莉莉 戴晓冬 秦元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536-538,542,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感染旋毛虫的小鼠膈肌中IL-8受体CXCR1/2的表达以及肌肉组织纤维化程度,探讨G31P对旋毛虫囊包形成的影响以及防治效果。方法 3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三组:阳性模型对照组(n=12,皮下注射生理盐水),G31P治疗组(n=12,皮下... 目的通过检测感染旋毛虫的小鼠膈肌中IL-8受体CXCR1/2的表达以及肌肉组织纤维化程度,探讨G31P对旋毛虫囊包形成的影响以及防治效果。方法 3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三组:阳性模型对照组(n=12,皮下注射生理盐水),G31P治疗组(n=12,皮下注射G31P)和阴性正常对照组(n=6,皮下注射生理盐水)。阳性模型对照组与G31P治疗组小鼠应用口饲法感染旋毛虫囊包,(100±5)个/只,于感染后第10天皮下注射G31P(500μg/kg),1次/2d,连续14d,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感染24d后无菌解剖小鼠,收取膈肌组织,用于H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与阳性模型对照组相比,G31P治疗组旋毛虫囊包数量明显减少(P<0.01),而且囊包大多形成不完整、纤维化程度轻。炎症因子受体CXCR1和CXCR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G31P具有下调膈肌组织中炎症因子IL-8受体CXCR1和CXCR2表达的作用,从而拮抗旋毛虫囊包纤维化的形成,并对旋毛虫幼虫虫体结构的完整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幼虫囊包 G31P IL-8 CXCR1/2 纤维化
原文传递
镜检法与贝氏法对肉类中旋毛虫成囊前幼虫的检验效果
18
作者 徐冬梅 李婷婷 +1 位作者 崔晶 王中全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280-282,286,共4页
目的观察镜检法(trichinelloscopy)与贝氏法(Baermann’s technique)对肉类中旋毛虫成囊前幼虫(pre-encap-sulated larvae,PEL)检验的效果。方法将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每只感染旋毛虫肌幼虫300条,感染后14~21d每天剖杀1... 目的观察镜检法(trichinelloscopy)与贝氏法(Baermann’s technique)对肉类中旋毛虫成囊前幼虫(pre-encap-sulated larvae,PEL)检验的效果。方法将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每只感染旋毛虫肌幼虫300条,感染后14~21d每天剖杀1组,应用贝氏法检查小鼠肌肉中的PEL(9~16日龄),用镜检法检查膈肌中的PEL,用ELISA检测鼠血清抗旋毛虫抗体。另取12只小鼠,用于观察消化法对旋毛虫感染后17~19d(12~14日龄)PEL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小鼠感染旋毛虫后14和15d镜检法幼虫检出率分别为50.0%和89.0%,感染后16~21d检出率均为100%。感染后14~21d贝氏法的检出率均为100%;ELISA检测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1.1%~40.0%。感染后14d贝氏法的PEL检出率与镜检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5);观察期间ELISA检测的抗体阳性率均显著低于镜检法和贝氏法的幼虫检出率(χ2=18.9,P<0.05)。感染后17~19d,小鼠肌肉消化4h的幼虫存活率均明显低于消化1h的存活率(χ127=117.56,χ128=37.48,χ219=96.73,P均<0.05)。结论旋毛虫感染后17~19d的成囊前幼虫不能完全抵抗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对肉类中旋毛虫成囊前幼虫的检疫效果,贝氏法优于镜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囊前期幼虫 镜检法 贝氏法 消化法 ELISA 肉类检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