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口城镇化战略研究 被引量:91
1
作者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桂江丰 +5 位作者 马力 姜卫平 王钦池 张许颖 陈佳鹏 王军平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3,共11页
文章重点分析人口城镇化的中国特色;在对人口城镇化未来发展趋势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战略目标、路径和举措。研究表明,人口城镇化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将对未来繁荣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中国人口城镇化... 文章重点分析人口城镇化的中国特色;在对人口城镇化未来发展趋势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战略目标、路径和举措。研究表明,人口城镇化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将对未来繁荣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中国人口城镇化面临滞后于工业化、土地城镇化,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等问题;"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方向将由单纯速度向速度与质量并重转变,改革进入以推进深度人口城镇化为特征、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新阶段;需要把人口城镇化作为深化改革的主导力量,以扩大城镇就业、户籍制度改革为基本导向,大力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人口城镇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户籍制度改革 就业促进 战略
原文传递
残疾人就业难与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的完善 被引量:70
2
作者 许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在剖析中国残疾人就业难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和文献分析、归纳与演绎的研究方法,梳理中国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就业援助政策和就业服务配套政策的实施及作用,明晰政府在残疾人就业促进中的主导作用,探讨完善政府残疾人就业促进政... 在剖析中国残疾人就业难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和文献分析、归纳与演绎的研究方法,梳理中国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就业援助政策和就业服务配套政策的实施及作用,明晰政府在残疾人就业促进中的主导作用,探讨完善政府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的路径。残疾人就业难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无论是在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残疾人就业困难对象提供就业援助,实施就业促进,是确保市场导向就业机制顺利运行、实现全体劳动者公平就业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残疾人就业 就业促进 公平就业
下载PDF
中国残疾人就业的成就、问题与促进措施 被引量:40
3
作者 张建伟 胡隽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9-52,共4页
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参与社会生活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我国残疾人的就业率、就业规模和就业服务均取得很大进展,但在总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背景之下,作为最困难群体的残疾人就业更为艰难,存在就业层次低、收入... 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参与社会生活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我国残疾人的就业率、就业规模和就业服务均取得很大进展,但在总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背景之下,作为最困难群体的残疾人就业更为艰难,存在就业层次低、收入水平低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实现残疾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必须采取系列有效措施,大力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就业 就业促进
下载PDF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思路 被引量:42
4
作者 孙洁 高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2-127,共6页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参保与失业群体之间错位、基金巨额结余与保障功能弱化的不对称和失业保险供求失衡的结构性矛盾限制了失业保险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通过强化失业保险不同功...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参保与失业群体之间错位、基金巨额结余与保障功能弱化的不对称和失业保险供求失衡的结构性矛盾限制了失业保险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通过强化失业保险不同功能的政策适应性和针对性设计,以及针对不同失业群体失业保障需求、不同企业雇佣水平、不同行业失业风险和不同统筹地区失业保险基金运用的差异性政策设计,加强失业保险制度对劳动者积极就业的经济激励,增强制度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业保险 政策体系 促进就业
下载PDF
老龄化背景下的高龄劳动者就业促进问题 被引量:34
5
作者 喻术红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41,共12页
人口老龄化已是国际趋势。作为应对措施,延迟退休年龄,促进高龄劳动者就业是许多国家普遍采取的做法。延迟退休的实质是提高领取养老金的最低年龄。对高龄劳动者而言,由于就业竞争力不足,延迟退休很可能使他们在能够领取养老金之前处于... 人口老龄化已是国际趋势。作为应对措施,延迟退休年龄,促进高龄劳动者就业是许多国家普遍采取的做法。延迟退休的实质是提高领取养老金的最低年龄。对高龄劳动者而言,由于就业竞争力不足,延迟退休很可能使他们在能够领取养老金之前处于失业境地。因此,延迟退休方案的实施,有赖于系列配套措施的执行。其中,加强对高龄群体的法律保护、反对就业歧视、促进高龄劳动者(1)就业,是落实延迟退休方案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要提高高龄劳动者的劳动参与率,必须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开发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建立专门的就业服务与指导机构,为他们提供就业咨询与指导服务;对招聘高龄劳动者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对歧视高龄劳动者的用人单位进行处罚。此外,劳动法应为高龄劳动者提供充分的保护。为此,必须修改《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相应条款,在时机成熟时制定《高龄劳动者就业促进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延迟退休 就业促进 就业歧视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张钟文 叶银丹 许宪春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7-48,共12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产业增长乏力,但是新经济却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高技术产业作为工业新经济的代表,相比传统制造业在增长速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运用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从投资、...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产业增长乏力,但是新经济却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高技术产业作为工业新经济的代表,相比传统制造业在增长速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运用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从投资、生产和就业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揭示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率达到25.17%,对后危机时代抑制投资过快下滑起到了缓冲作用;其不变价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22.05%,比GDP年均增长率高出12.44个百分点,尤其在经济下行阶段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6.92%;高技术产业对其他行业的生产和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尤其是对传统制造业的拉动效果突出。促进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对于应对经济下行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 就业促进
下载PDF
城市弱势群体就业促进的实践模式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再生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54,共4页
我国城市弱势群体规模巨大,并呈迅速增加趋势,失业、下岗人员已成为城市弱势群体的主体,要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必须采取特殊的就业援助。目前国内形成的典型就业促进模式主要有:社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支持模式、政府就业促进与扶持政策模式... 我国城市弱势群体规模巨大,并呈迅速增加趋势,失业、下岗人员已成为城市弱势群体的主体,要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必须采取特殊的就业援助。目前国内形成的典型就业促进模式主要有:社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支持模式、政府就业促进与扶持政策模式、公益性、福利性就业模式、社区就业与NGO、NPO就业模式、政府、企业、社区与社会综合支持体系模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弱势群体 失业 下岗 就业促进 社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支持 政府就业促进 扶持政策 福利性就业
下载PDF
体育产业促进就业:域外经验与本土启示 被引量:22
8
作者 朱凯迪 鲍明晓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15,共6页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体育产业作为国家积极培育的新经济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不仅要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有所建树,也应在促民生、稳就业方面积极作为。从文本分析入手,阐释和总结了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就业的概况和共性经验。研究表...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体育产业作为国家积极培育的新经济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不仅要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有所建树,也应在促民生、稳就业方面积极作为。从文本分析入手,阐释和总结了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就业的概况和共性经验。研究表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主要通过促进产业成长释放更多就业岗位、响应社会需求扩充热门体育职业、利用赛事关照弱势群体锻造劳力、扶持中小企业提升就业吸纳水平等措施扩大了就业渠道,带动了社会就业。最后以此为关照,启发体育产业促进就业的本土实践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促进就业 体育经济 就业水平 促进民生 就业岗位
下载PDF
回归与变革:我国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之路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显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8-149,共12页
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和政策运行实践表明其具有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属性,这不符合社会保险的制度原理。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应当使其回归社会保险的制度原理,变革为就业保险,重溯制度目标,实现制度更迭:构建保生活、促就业、防失业... 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和政策运行实践表明其具有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属性,这不符合社会保险的制度原理。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应当使其回归社会保险的制度原理,变革为就业保险,重溯制度目标,实现制度更迭:构建保生活、促就业、防失业三位一体的制度目标模式,其中生活保障是基础,促进就业是核心,预防失业是补充;完成从失业保险向就业保险的制度转化,建立实现制度目标的三项就业保险给付;完善促进就业导向的失业给付制度,将职业介绍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制度改造为就业给付制度,建立经济不景气时期的缩短工时工资补贴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业保险 就业保险 社会保险 就业促进 社会保险法
下载PDF
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就业吸附的空间特征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涛 陶卓民 +3 位作者 刘家明 陶慧 陆敏 荣慧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61,共9页
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产业转型发展背景下,休闲旅游产业在乡村地域的兴起扰动了当前就业人口由乡村向城镇流动的宏观趋势,乡村旅游就业吸附正从微观上改变着城乡间劳动力空间流动的格局和过程。为科学理解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引起城乡劳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产业转型发展背景下,休闲旅游产业在乡村地域的兴起扰动了当前就业人口由乡村向城镇流动的宏观趋势,乡村旅游就业吸附正从微观上改变着城乡间劳动力空间流动的格局和过程。为科学理解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引起城乡劳动力空间流动发生变化的特征与机制,文章基于在浙晋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地深度访谈的一手数据,分析了乡村旅游就业人口流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就业吸附的空间模式和过程机制。结果表明:①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呈现距离衰减和空间层级结构的特征,0~4 km为核心层、4~12 km为过渡层、12 km以上为外缘层;但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该特征存在区域差异,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就业吸附的空间集中性,比发达地区更加明显。②研究从城乡地域空间系统的视角,基于人口转移“推—拉”理论对乡村旅游就业人口空间流动特征和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呈现以城镇、乡村为就业吸附极,以城乡接合部为吸附效用“分水岭”的空间模式;其中,连接城乡间的便捷交通是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实现的关键介质。③基于乡村旅游就业吸附空间适用性,文章针对性提出了“空间围栏效应”的概念。文章不仅从微观尺度上丰富了乡村旅游就业人口空间流动特征、过程、模式等的理论认识,而且对切实指导乡村地域在乡村旅游开发实践中理性理解乡村旅游的就业促进作用,提升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和投资的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吸附 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 人口流动 空间特征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与就业促进 被引量:18
11
作者 曾湘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3-102,共10页
对北京、上海和石家庄等地劳动力市场中介的实证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不断开放,匹配方式发生转变,中介的作用日趋上升;社会关系网络是求职者寻求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求职效果却因人而异;求职者基于个人特征选择不同... 对北京、上海和石家庄等地劳动力市场中介的实证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不断开放,匹配方式发生转变,中介的作用日趋上升;社会关系网络是求职者寻求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求职效果却因人而异;求职者基于个人特征选择不同的求职渠道;公共就业服务组织通过提供信息等发挥着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信用差、信息缺乏、服务针对性不够等因素制约了我国中介组织对就业促进作用的发挥。因此,我国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在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中推行绩效管理的制度和方法,加大对公共就业服务组织的宣传力度,完善法律及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中介 就业战略 就业促进
原文传递
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的发挥及递进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程惠霞 《社会保障评论》 CSSCI 2018年第4期85-98,共14页
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的因子分析法发现,1994—2016年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总体在加强,但"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失业保险基金收入""人均缴存结余""失业金发放水平"等因素显著影响了失业保险... 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的因子分析法发现,1994—2016年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总体在加强,但"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失业保险基金收入""人均缴存结余""失业金发放水平"等因素显著影响了失业保险的保障水平,而"覆盖面与受益面狭窄""失业保险基金使用不足""职业介绍工作不到位"等因素则严重制约着失业保险制度的就业促进功能。在城镇化和非正规就业成为主流等新形势下,失业保险制度的重心应当适时调整至促进就业功能,其递进方向首先是扩大覆盖面,纳入非正规就业群体;其次是创新失业保险金使用方式,推动失业者主导参与职业培训,激励职业中心提高职业介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金 就业促进功能 覆盖率 受益率
下载PDF
基本劳动就业创业服务建设与促进就业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阳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85,共17页
加快完善劳动就业创业服务政策,提升服务工作效能,是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目标的题中之义。我国劳动就业创业服务政策体系已相对完整,服务可及性增强,人均财政就业支出和重点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总体看,基本劳动就业创业服务建设... 加快完善劳动就业创业服务政策,提升服务工作效能,是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目标的题中之义。我国劳动就业创业服务政策体系已相对完整,服务可及性增强,人均财政就业支出和重点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总体看,基本劳动就业创业服务建设起到了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使用公共财政就业支出作为代理变量,采用岭回归估计方法,获得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公共财政就业支出对就业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关系。公共财政就业支出增加1%,那么全国就业人员增长0.033%、城镇就业人员增长0.083%。然而仍存在政策"三重分割",财政均衡机制薄弱,服务实用性和效果偏低,部分领域的政策空白和管理落后等问题。建议尽快健全劳动就业创业服务标准体系,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完善一体化就业创业服务信息网,加强政府购买就业创业服务制度建设,及培育高素质服务人员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劳动就业创业服务 促进就业 影响 均等化 公共政策
下载PDF
社会组织促进就业的功能与制度路径 被引量:16
14
作者 周学锋 高猛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40,共5页
就业问题是国家、社会、市场的权力关系格局及其制度安排的结果。从全球经验看,社会组织能弥补就业系统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尤其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阶段,其就业效能更是表现出持续性和反经济周期性的特点... 就业问题是国家、社会、市场的权力关系格局及其制度安排的结果。从全球经验看,社会组织能弥补就业系统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尤其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阶段,其就业效能更是表现出持续性和反经济周期性的特点。在我国,社会组织不仅是直接吸纳就业的"蓄水池",还是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催化剂"和促进均衡就业的"平衡器"。因此,应将开发社会组织促进就业的功能作为一项中长期战略,积极构建国家、社会、市场合作发展的就业促进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就业促进 制度路径
原文传递
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实证研究——以鄂西为例 被引量:15
15
作者 谢小青 吕珊珊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3-74,共12页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群体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构建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鄂西的调查数据,对贫困地区农村剩...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群体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构建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鄂西的调查数据,对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评价总体水平较低,主要反映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整体工作条件差、劳动关系不和谐、薪酬福利水平较低、职业发展不理想、个人薪酬福利满意度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业质量评价 贫困 就业促进
下载PDF
日本的大学生就业促进措施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9
16
作者 谢勇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1-45,共5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展,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率的长期低迷,不仅意味着人力资本的浪费,也不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经济陷入低迷,日本...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展,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率的长期低迷,不仅意味着人力资本的浪费,也不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经济陷入低迷,日本大学生的就业也面临很大的困难,这引起了日本社会各界的重视,并积极参与大学生就业的促进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日本的经验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大学生就业 就业促进 启示
下载PDF
弱势群体就业促进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安锦 《财经理论研究》 2014年第1期48-57,共10页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全面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全国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一些城乡弱势群体的就业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善。文章以内蒙古为例,...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全面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全国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一些城乡弱势群体的就业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善。文章以内蒙古为例,从就业促进战略、专项工程、就业培训与援助、县域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好的城镇化、社会保障制度等几个方面探索了弱势群体摆脱就业、生活困境,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就业促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就业促进 民生 政策
下载PDF
论失业“救济”制度向就业“保险”制度的转型及其政策探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申晓梅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7-71,26,共6页
我国的失业保险就其目标定位和运行状况看,基本还是一种“生活保障型”的失业保障制度,其“再就业导向”功能明显不足,甚至严重缺失,难以适应我国劳动力市场不断攀高的失业人口的压力。必须进行制度设计理念的转变和功能调整,按‘就业... 我国的失业保险就其目标定位和运行状况看,基本还是一种“生活保障型”的失业保障制度,其“再就业导向”功能明显不足,甚至严重缺失,难以适应我国劳动力市场不断攀高的失业人口的压力。必须进行制度设计理念的转变和功能调整,按‘就业是最好的失业保险’原则,重构以促进失业者尽快就业和鼓励企业扩大雇佣、稳定就业为导向的“就业保险型”失业保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业保险 就业促进 激励雇佣
下载PDF
从促进就业入手构建我国失业保险法律体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峰丽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69-73,共5页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 ,上升到法制层面 ,就是要构建失业保险法律体系 ,其中更重要的是实现失业保险法制创新。传统观点认为 ,失业保险法制的价值中心是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但文章认为失业保险法制的核心内容应当兼顾公平与效...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 ,上升到法制层面 ,就是要构建失业保险法律体系 ,其中更重要的是实现失业保险法制创新。传统观点认为 ,失业保险法制的价值中心是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但文章认为失业保险法制的核心内容应当兼顾公平与效率 ,并以促进就业功能为主导。与此相应 ,就构建我国失业保险法律体系的具体构想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进就业 失业保险 法律制度 就业 中国
下载PDF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及对就业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薛继亮 邬浩 于莉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160,共9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带动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进行界定,以2011~2017年两类产业的49个行业数据为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耦...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带动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进行界定,以2011~2017年两类产业的49个行业数据为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然后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两类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虽然在个别年份出现下降,但整体上存在一个上升的趋势,现阶段全国整体上两类产业处于中度协调阶段,且处于中度协调向高度协调阶段的跨越阶段;(2)传统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对劳动力就业有着正效应,且影响作用最大。传统产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对劳动力就业也有着正效应,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就业效应是负的;(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销售收入的就业效应是正的,而工资的就业效应是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 产业结构 就业促进 耦合协调度 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