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绪机制与公共物品供给决策——一项基于社会资本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霄 吴伟炯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2-156,共15页
结合本土社会资本理论、资源保存理论和躯体标识理论,本文提出了社会资本与自我意识情绪影响经济合作行为的理论框架。随后在公共物品实验中考察了社会资本、自我意识情绪对博弈者合作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资本促进了博弈... 结合本土社会资本理论、资源保存理论和躯体标识理论,本文提出了社会资本与自我意识情绪影响经济合作行为的理论框架。随后在公共物品实验中考察了社会资本、自我意识情绪对博弈者合作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资本促进了博弈者的合作决策,即朋友网络中博弈者的搭便车指数显著低于陌生网络中的博弈者;(2)博弈者的积极自我意识情绪(自豪)、消极自我意识情绪(尴尬、低自尊)均与其搭便车指数显著负相关;(3)博弈者的积极、消极自我意识情绪对社会资本与搭便车行为的关系具有中介效应。最后讨论了文章的基本结论与实践启示,指出了研究局限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自我意识情绪 公共物品 搭便车 情绪治理
原文传递
城市社区中的情感治理:基础、机制及限度 被引量:109
2
作者 田先红 张庆贺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0-172,2,共13页
情感治理建立在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生态基础之上。治理主体将人情、面子等传统人际交往规则吸纳到治理中来,对维系社区秩序、实现社区善治具有重要作用。情感治理具有原生型情感治理与工具型情感治理两种类型,其中原生型情感治理是基础... 情感治理建立在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生态基础之上。治理主体将人情、面子等传统人际交往规则吸纳到治理中来,对维系社区秩序、实现社区善治具有重要作用。情感治理具有原生型情感治理与工具型情感治理两种类型,其中原生型情感治理是基础性的、非策略性的治理机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区情感氛围,同时也能够为工具型情感治理积攒情感资源。工具型情感治理则是将情感资源运用于维稳、拆迁等特殊场景之中,策略化地运用情感来解决问题。将理性与感性、情感与制度、思想与技术更好地结合,是改进新时代社会治理的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情感治理既需要治理主体对治理客体的情感关怀,需要责任的承诺,也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更好地予以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情感治理 原生型情感治理 工具型情感治理
下载PDF
“以规治情”与“以情治情”:社区情感治理的再认识 被引量:61
3
作者 刘太刚 向昉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8,共8页
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异质性要求公共治理的过程中重视"人"及其情感的回归,情感治理话语随之兴起。社区即"人区",单一的刚性治理方式在面对居民因负面情感而采取不合作行为时的失灵表现,要求重视居民情感并发挥情感... 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异质性要求公共治理的过程中重视"人"及其情感的回归,情感治理话语随之兴起。社区即"人区",单一的刚性治理方式在面对居民因负面情感而采取不合作行为时的失灵表现,要求重视居民情感并发挥情感的力量。情感作为治理的对象和手段之一是对传统情感治理理解的进一步深化。从该立场出发,社区工作者通过"以规治情"和"以情治情"两条路径,作用于居民具有流动性的情感差序格局,最终达到"合法、合理、合情"的治理效果,是社区情感治理作用发挥的逻辑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治理 以规治情 以情治情 差序格局
原文传递
情感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再造——基于上海市天平社区的实地调查 被引量:58
4
作者 曾莉 周慧慧 龚政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2,共7页
社区共同体重建之实质,在于情感凝聚与功能发挥。本研究借助上海市天平社区的实地调查,立足情感治理视角,在梳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再造的情感逻辑,剖析基层动员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转换传统的社会治理视角,立足... 社区共同体重建之实质,在于情感凝聚与功能发挥。本研究借助上海市天平社区的实地调查,立足情感治理视角,在梳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再造的情感逻辑,剖析基层动员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转换传统的社会治理视角,立足情感逻辑,探寻我国基层治理的强大社会基础,是对中国传统智慧之韧性的自信,也是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情感治理 公共文化空间 交往共同体
原文传递
情感治理:驻村帮扶如何连接国家与社会 被引量:55
5
作者 向德平 向凯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93,共10页
以往的干部驻村研究侧重结构性考察,而相对忽视情感维度。亟需回答的问题是驻村帮扶如何以情感的方式连接国家与社会两端。事实上,驻村帮扶所运用的情感技术有两个来源,其一源自乡土社会情感治理的"大传统",其二源自政党情感... 以往的干部驻村研究侧重结构性考察,而相对忽视情感维度。亟需回答的问题是驻村帮扶如何以情感的方式连接国家与社会两端。事实上,驻村帮扶所运用的情感技术有两个来源,其一源自乡土社会情感治理的"大传统",其二源自政党情感工作的"小传统"。驻村干部通过建构地方社会关系、日常生活互动及亲情化帮扶行动获得地方社会的情感接纳;经由"送温暖""忆苦思甜""戏剧表演""树典型"等政党情感工作技术实现情感动员,塑造国家情感。通过两类情感技术之运用,国家以更温情的方式深入乡村,构建国家权力的情感基础与社会基础;社会也获得了更多与国家对话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驻村帮扶 情感治理 乡土传统 政党传统
原文传递
精准扶贫中群众的“求贫”心理与情感治理 被引量:39
6
作者 卫小将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76,共5页
精准扶贫中群众"求贫"心理产生的机制与逻辑是:社会软控制的式微和贫困隐喻意的流变,贫困者身份的被建构性与自我建构性,消费社会下的个人"物化"与去焦点效应。具体而言,贫困的责任主体经历了一个由内到外、从个体... 精准扶贫中群众"求贫"心理产生的机制与逻辑是:社会软控制的式微和贫困隐喻意的流变,贫困者身份的被建构性与自我建构性,消费社会下的个人"物化"与去焦点效应。具体而言,贫困的责任主体经历了一个由内到外、从个体到社会的转变过程,贫困群体的情感生活相应经历了羞惭内疚、自我排斥、自我接纳及合理化等阶段。由此,在精准扶贫中,应重新审视、认识、研究群众的情感和情绪问题,借鉴并围绕"以理驭情"和"以情治情"两大治理框架,重点对长期贫困者、刚刚陷入贫困者和即将脱贫者进行分类治理,同时兼顾一般群众的嫉妒和失衡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求贫”心理 情感治理
原文传递
精准扶贫: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情感逻辑 被引量:35
7
作者 程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24,共9页
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包括制度维度、技术维度的现代化,也包括情感维度的现代化。我国是一个"情本体"社会,情感治理理应成为国家治理的重... 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包括制度维度、技术维度的现代化,也包括情感维度的现代化。我国是一个"情本体"社会,情感治理理应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范式。然而,情感治理在我国当前的治理实践中有被忽略的倾向,对于技术治理与制度治理弊端的克服亟需情感治理维度的加强。以精准扶贫为例,探索国家治理体系中蕴含的情感逻辑,研究发现:"在场"国家的情感治理以农村贫困群体自下而上的弥散式情感表达为基础,通过政策目标群体和政策执行的双重聚焦,实现国家对于贫困群体自上而下的聚焦式情感慰藉。基于精准扶贫中情感维度的审视与分析,在当前以及未来的国家治理实践中,应该更加重视情感治理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国家治理 情感治理 情感表达 情感慰藉
原文传递
人心政治论 被引量:37
8
作者 唐亚林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129,共15页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政党和国家将全体人民的利益作为政治的最高原则来对待,从而形成了超越党派利益的使命型政党,以及由使命型政党统合并引领的人民群众高度信任与广泛认同的人心政治新形态...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政党和国家将全体人民的利益作为政治的最高原则来对待,从而形成了超越党派利益的使命型政党,以及由使命型政党统合并引领的人民群众高度信任与广泛认同的人心政治新形态。这种人心政治新形态,以政党组织的先进性为纽带,以人的组织性、组织的情感性和制度的生命力为核心,以持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美好生活政治观为指导,通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型政党肩挑"人"与"制度"的主体理性力量的锻造,以及以"将心比心"的情感治理模式所激发的独特情感力量为特色,形成了超越委托代理制基础,融国家硬实力、软实力和信心力三者于一体的新型理论范式,这将为人类社会闯出一条基于委托信任制的集"良心+良制+良治"于一身的新型政治发展道路,进而开创超越时空、与子偕行的人心政治形态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心政治 使命型政党 信心力 美好生活政治观 情感治理
下载PDF
情感治理何以成为乡村社区治理的新转向——基于“治理有效”的解释 被引量:32
9
作者 陈桂生 吴合庆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108,M0006,共14页
技术赋能与制度赋权不断增进当前乡村社区技术治理与制度治理的融合。从刚性治理到柔性治理、从乡情涣散到情感回归、从负面情绪到情感重塑、从治理乏力到“治理有效”的演进维度,乡村社区情感治理在范式、内容、工具、效果等治理新转向... 技术赋能与制度赋权不断增进当前乡村社区技术治理与制度治理的融合。从刚性治理到柔性治理、从乡情涣散到情感回归、从负面情绪到情感重塑、从治理乏力到“治理有效”的演进维度,乡村社区情感治理在范式、内容、工具、效果等治理新转向,持续凸显乡村社区治理的转型价值。在运行逻辑上,情感治理与技术治理、制度治理功能互补,协同提升乡村社区治理效能。从治理理念、行为方式与组织结构的层面,解构了乡村社区情感治理的运行机理及其行动逻辑。对于价值脱嵌、结构离散与集体行动困境等乡村社区情感治理问题,可以分别用乡情价值回归、党建引领乡村情感治理行动网络、乡村情感柔性治理机制重塑等政策工具予以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社区治理 情感治理 “治理有效” 技术赋能 制度赋权 技术治理 制度治理
下载PDF
“佛系”亚文化的动向、样态与社会观照 被引量:33
10
作者 蒋建国 李颖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8-133,140,共7页
"佛系"一词近来频繁出现于各媒介平台中,受到舆论广泛关注。"佛系"亚文化具有三大新趋向——弱风格化,身份模糊,以及以话语创造、意义争夺为核心的温和式反抗。佛系话语也折射出青年人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认同。社会... "佛系"一词近来频繁出现于各媒介平台中,受到舆论广泛关注。"佛系"亚文化具有三大新趋向——弱风格化,身份模糊,以及以话语创造、意义争夺为核心的温和式反抗。佛系话语也折射出青年人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认同。社会压力、媒体营造的焦虑环境以及预设的命运影响青年人的"佛系"情绪。不可否认,主张一切随缘的"佛系心态"能舒缓一些青年的现实压力,但也需要警惕青年网民的原子化孤独、自我矮化、虚无主义以及懒人心态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 青年亚文化 社会心态 情感治理
原文传递
梯度情感动员的双重过程: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中的递进逻辑 被引量:28
11
作者 高飞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62,共8页
现代社区治理框架是援引西方科层治理的基础上嵌入技术治理所型构的,这与传统意义上作为生活共同体的社区有很大不同,由此产生了当下中国城市社区普遍存在社区参与困境。研究证明,对于幸福感和获得感的追寻很难在效率优先、技术至上的... 现代社区治理框架是援引西方科层治理的基础上嵌入技术治理所型构的,这与传统意义上作为生活共同体的社区有很大不同,由此产生了当下中国城市社区普遍存在社区参与困境。研究证明,对于幸福感和获得感的追寻很难在效率优先、技术至上的科层治理框架中获取。地处珠三角腹地的H区H街道的“创熟工程”为破解城市社区参与困境提供了经验事实和成功案例,揭示了基层社会中有效情感动员的典型逻辑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H街道将城市社区中陌生关系熟人化、熟人关系关联化、关联关系合作化三个阶段的渐次演进“小过程”,达成了从相识参与到相熟协商再到相助自治的参与情感萌发、信任情感形成、认同情感实现的“大过程”,而且通过相识、相熟到相助的“小过程”和参与、信任到认同递进的“大过程”的双重情感动员,找回了社区治理的情感维度,塑造了以人为本的空间共同体、由旁观者到行动者的生活共同体以及重建归属感的价值共同体,实现了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参与 情感治理 梯度过程 阶梯逻辑 社会治理共同体
原文传递
当代社会情感治理的逻辑演绎与实践反思 被引量:26
12
作者 吴晓凯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2期152-160,共9页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情感不仅是维系社会关系的基石,而且是社会治理重要的资源,构成了现代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维度。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情感治理的核心在于回归“人”的价值及其主体性,适应公众对于情感的期待,通过对人的情感表...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情感不仅是维系社会关系的基石,而且是社会治理重要的资源,构成了现代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维度。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情感治理的核心在于回归“人”的价值及其主体性,适应公众对于情感的期待,通过对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诉求的主动回应,柔化国家与社会的权力结构关系,弥合治理逻辑与生活逻辑之间的鸿沟,对以往技术治理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与反思。当代社会情感治理从目标、领域、手段和结构等方面勾勒出总体形态和技术表征,促成了治理实践中行动策略的深刻变革。与此同时,情感治理在实践中遭遇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挑战,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与工具理性和现代制度形成优势互补,从而避免单向度治理的行动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治理 理论观照 技术表征 行动策略 发展取向
下载PDF
情感、空间与社区治理:基于“毁绿种菜”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3
13
作者 卢义桦 陈绍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1-149,共9页
"毁绿种菜"现象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毁绿种菜"的始兴、"除菜还绿"的反复、"走访劝说"的尝试和"开心农场"的建立等四个阶段;对其治理可以分为"堵""疏"以及"... "毁绿种菜"现象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毁绿种菜"的始兴、"除菜还绿"的反复、"走访劝说"的尝试和"开心农场"的建立等四个阶段;对其治理可以分为"堵""疏"以及"疏堵结合"等三个阶段,并呈现出由"硬治理"到"软治理"再到"复合共治"的实践逻辑;治理的内在机制是为情感提供实践空间,使土地情感在社区空间中得以表达。社区治理应当纳入情感和空间的维度,并以空间营造的方式实现情感的再生产,最终实现社区的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毁绿种菜 软治理 硬治理 复合共治 情感治理
下载PDF
迈向有温度的乡村网格治理——基于情感治理的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佳莹 吴理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0-159,共10页
当前的基层治理方式倾向于理性治理,对情感因素重视不够,然而在传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情感互动现象并未消失,将情感与治理相结合是对理性治理的必要补充。对安徽省H县若干个乡村网格的治理过程考察发现,乡村网格通过财务管理透明化、纠... 当前的基层治理方式倾向于理性治理,对情感因素重视不够,然而在传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情感互动现象并未消失,将情感与治理相结合是对理性治理的必要补充。对安徽省H县若干个乡村网格的治理过程考察发现,乡村网格通过财务管理透明化、纠纷调解规范化、积分激励制度化、传统风俗现代化,唤醒网格内村民的信任感、认同感、获得感和归属感。同时,这些情感又以情感动员、情感调解、情感激励、情感反哺等方式嵌入实际的治理过程中,实现居民参与热情的调动、乡村社会秩序的维护、情感互动氛围的营造、社会资源供给的丰富。情感治理是情感唤醒与情感互动结合的结果,正是在情感产生和交互的过程中,契合乡村“熟人社会”场域,以治理有效为目标导向,凸显网格成员主体地位,情感治理得以在乡村网格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治理 网格化治理 乡村治理 情感互动
下载PDF
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建构中的情感生成逻辑——基于佛山市南海区的实践考察 被引量:22
15
作者 文宏 林仁镇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1-151,共11页
情感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在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建构中起到黏合的重要作用。围绕基层治理中的情感生成,结合对佛山市南海区“创建熟人社区”工作的实践考察,描绘了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建构中情感生成的现实图景,总结了情感演化生成的内在逻... 情感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在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建构中起到黏合的重要作用。围绕基层治理中的情感生成,结合对佛山市南海区“创建熟人社区”工作的实践考察,描绘了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建构中情感生成的现实图景,总结了情感演化生成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情感移植—情感再造—情感升华”是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建构中情感演化生成的内在逻辑。其中,情感移植阶段主要采用借鉴方式,重构个体身份认同、强化群体家园归属;情感再造阶段主要运用优化方法,化解矛盾、达成共识,整合资源、激发活力;情感升华阶段主要使用创新手段,营造氛围、培育信任,夯实基础、厚植责任。三个阶段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仅为情感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建构提供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城市治理 共同体 情感治理
下载PDF
学校情感治理机制探究:现实诉求与行动逻辑 被引量:21
16
作者 罗阳 刘雨航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0-38,共9页
以工具理性为核心的技术治理正逐渐成为学校治理体制转型的重要取向,相反,情感治理常被置于技术治理的对立面而被边缘化,学校情感空间遭受冲击。实际上,学校情感治理与技术治理之间的张力仅表现于操作层面,两者在本质上并不冲突。情感... 以工具理性为核心的技术治理正逐渐成为学校治理体制转型的重要取向,相反,情感治理常被置于技术治理的对立面而被边缘化,学校情感空间遭受冲击。实际上,学校情感治理与技术治理之间的张力仅表现于操作层面,两者在本质上并不冲突。情感治理需要依循“纾解消极情感”与“构建积极情感”的行动逻辑,对各主体的情感因素进行治理,以实现学校组织的有序运作,这与技术治理有着相同的目标指向。学校治理理想模式的构建,必须打破“技术-情感”的二元结构,实现二者的有机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治理 技术治理 情感治理 基础教育
下载PDF
行政动员与社会吸纳:安置社区混合治理实践及其反思 被引量:17
17
作者 袁明宝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50,110,共15页
安置社区的过渡性特点决定了其治理事务数量远远多于农村社区和成熟的城市社区。为了维持安置社区的公共秩序,基层政府采取了行政动员和社会吸纳相结合的混合治理策略,具体包括对社区干部的行政化动员、对半正式精英的组织赋权以及对非... 安置社区的过渡性特点决定了其治理事务数量远远多于农村社区和成熟的城市社区。为了维持安置社区的公共秩序,基层政府采取了行政动员和社会吸纳相结合的混合治理策略,具体包括对社区干部的行政化动员、对半正式精英的组织赋权以及对非正式积极分子的社会吸纳。混合治理不仅实现了技术治理与情感治理的叠加,同时又能完成对居民诉求的快速回应和现代公共规则的输入。混合治理结构匹配了安置社区处于传统与现代、农村与城市的二元过渡状态,决定了安置社区内部既有现代化的技术治理和社区行政化需求,又有熟人社会非正式治理规则的运用。但混合治理结构中由于行政动员过于强大,从而限制了社区自主性和居民自治性的发展。安置社区中的混合治理要重新塑造政府主导下市场和社会的参与边界,更大程度地发挥社区的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动员 社会吸纳 混合治理 安置社区 技术治理 情感治理 社区自主性
下载PDF
基层政府治理中的“结对制”:个体化联结与情感化互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徐明强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7-150,共14页
如何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建立联结机制,是现代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干部和群众结对为基础的“结对制”在中国政府治理过程中具有较为深厚的理念传统和制度渊源。具体到当下基层政府治理的实践过程,可以把“结对制”大致划分为三类,即以... 如何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建立联结机制,是现代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干部和群众结对为基础的“结对制”在中国政府治理过程中具有较为深厚的理念传统和制度渊源。具体到当下基层政府治理的实践过程,可以把“结对制”大致划分为三类,即以联系群众为导向的“结对制”、以扶危济困为导向的“结对制”和以社会稳定为导向的“结对制”。相对于更具现代化特征的技术路径,“结对制”带有较为明显的个体化和情感化特征,基层政府能够依托“结对制”和群众建立个体化联结和情感化互动。对基层政府而言,“结对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不仅在农村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而且当治理任务的情感属性突出、精细化要求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时,基层政府更有必要采用“结对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联结 情感化互动 基层政府 “结对制” 情感治理
下载PDF
医患社会心态的情感治理 被引量:13
19
作者 汪新建 姜鹤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98,共7页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情感治理成为社会治理发展的新维度,立足于中国的人情社会中,情感治理更符合以人为本的逻辑。情感治理本身隐含着双重的逻辑,即作为治理对象的社会情感和作为治理方式的情感策略在治理中的应用,两重逻辑线在众...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情感治理成为社会治理发展的新维度,立足于中国的人情社会中,情感治理更符合以人为本的逻辑。情感治理本身隐含着双重的逻辑,即作为治理对象的社会情感和作为治理方式的情感策略在治理中的应用,两重逻辑线在众多的社会问题中予以新的剖析角度。当前我国的医患社会心态呈现的泛化的对立心态成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阻碍,因而从医患情感的动力机制进行剖析,提出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将医疗活动建立于"熟人社会"中,为建立良好的医患情感沟通提供尝试思路。而情感策略在患方群体和医方群体中的应用则表现为,蕴含着强烈情感色彩的医患共同决策范式在临床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治理 社会心态 情感策略 医患关系 社会治理
下载PDF
断裂与重塑:老龄化社会的情感治理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楷文 王永益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90,共9页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现代家庭对老人的情感支持功能逐步弱化,而市场、社会、国家对溢出家庭范畴的老人情感需要又缺乏有效吸纳,逐渐成为人口主体的老年群体与其所处的老龄化社会发生了“情感断裂”。对此,首先需要转变应对...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现代家庭对老人的情感支持功能逐步弱化,而市场、社会、国家对溢出家庭范畴的老人情感需要又缺乏有效吸纳,逐渐成为人口主体的老年群体与其所处的老龄化社会发生了“情感断裂”。对此,首先需要转变应对思路,从突出文化特征转向发扬文化优势,从呼唤回归家庭转向多主体协同应对,从强调特殊关怀转向普遍情感支持,从被动情感管理转向主动情感治理。在此基础上,解构老龄化社会情感治理在社会情感、场域情感、个体情感三个维度的运作逻辑。通过构建情感体制、塑造情感秩序,互嵌情感联结、共筑情感网络,发动情感传染、培育情感素养这三条实践路径,对老龄化社会进行“情感重塑”,以此推进“三位一体”的情感支持体系从“构想”变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社会 情感断裂 情感治理 情感支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