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节能减排内在动力 被引量:454
1
作者 蔡昉 都阳 王美艳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1,36,共9页
经济发展阶段变化所引起的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需要,以及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所引起的对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是节能减排政策能否实现与地方政府的发展动机及企业行为激励相容,从而真正得以贯彻的关键。本文通过拟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 经济发展阶段变化所引起的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需要,以及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所引起的对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是节能减排政策能否实现与地方政府的发展动机及企业行为激励相容,从而真正得以贯彻的关键。本文通过拟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排放水平从提高到下降的转折点,考察了中国经济内在的节能减排要求。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温室气体的减排来说,被动等待库兹涅茨转折点的到来,已无法应对日益增加的环境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依靠中央政府的决心、地方政府和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动机,加大激励力度,以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排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经济发展方式
原文传递
基于CGE模型的CO_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192
2
作者 王灿 陈吉宁 邹骥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21-1624,共4页
为有助于中国在气候谈判过程中科学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应用一个综合描述中国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的递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模型,分析在中国实施碳减排政策的经济影响.以2010年实施碳... 为有助于中国在气候谈判过程中科学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应用一个综合描述中国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的递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模型,分析在中国实施碳减排政策的经济影响.以2010年实施碳税政策为模拟情景,定量描述了减排政策下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价格、资本价格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当减排率为0~40%时, GDP损失率在0~3.9%之间,减排边际社会成本是边际技术成本的2倍左右.在中国实施CO2减排政策将有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但同时也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带来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气候变化 碳减排 碳税
原文传递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 被引量:137
3
作者 黄耀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2-732,共11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1994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3650×106t的CO2当量,其中CO2,CH4和N2O分别占73.1%,19.7%和7.2%。CO2排放主要来自能源活动,CH4排放主要来自农业活动和能源活动,N2O排放主要来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1994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3650×106t的CO2当量,其中CO2,CH4和N2O分别占73.1%,19.7%和7.2%。CO2排放主要来自能源活动,CH4排放主要来自农业活动和能源活动,N2O排放主要来自农业活动。在过去的20余年里,中国为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文献资料和大量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中国可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和制订相应政策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CO2排放的主要措施和对策包括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例、适度提高天然气比例和发展核能);提高能源生产、转化、分配和使用过程中的效率;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植树造林,推广秸秆还田、平衡施肥和少(免)耕等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减少CH4排放的主要措施和对策包括回收利用煤层气;改造生活垃圾填埋场地和筛选环境适应性强的CH4氧化菌并接种于填埋场;改善反刍动物的营养成分;稻田合理灌溉、提高水稻的收获指数、选育和种植CH4排放低的水稻品种等。减少农田N2O排放的主要措施和对策包括提高氮肥利用率;推广施用长效肥和控释肥;施用生物抑制剂和实施微生物工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温室气体 减排 措施 对策
下载PDF
考虑排放许可与交易的生产优化 被引量:143
4
作者 杜少甫 董骏峰 +1 位作者 梁樑 张靖江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86,共6页
本文旨在研究排放许可与交易机制对排放依赖性企业生产策略的影响。生产商可通过三种渠道获得排放许可:政府配额、市场交易和净化处理,并在不同渠道间取得平衡。本文分析了净化处理成本的特点,分别对确定净化水平与可控净化水平情况展... 本文旨在研究排放许可与交易机制对排放依赖性企业生产策略的影响。生产商可通过三种渠道获得排放许可:政府配额、市场交易和净化处理,并在不同渠道间取得平衡。本文分析了净化处理成本的特点,分别对确定净化水平与可控净化水平情况展开讨论,建立企业生产优化模型,得到了有排放限额下的最优生产策略。通过分析模型,得到了优先选择净化处理的充分必要条件,即"存在净化空间";此外还证实了最优策略的唯一存在性。最后通过数值分析说明了本文模型的应用,并采用灵敏度分析对参数影响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许可与交易 减排 净化 生产策略
原文传递
温拌沥青混合料节能减排效果的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35
5
作者 秦永春 黄颂昌 +1 位作者 徐剑 李峰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3-37,共5页
针对温拌沥青混合料所具有的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首先,分别在拌和厂、施工现场以及试验室测试了有害气体排放的情况。结果表明:(1)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可大大降低在拌和生产过程中所排放出的有害气体,其... 针对温拌沥青混合料所具有的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首先,分别在拌和厂、施工现场以及试验室测试了有害气体排放的情况。结果表明:(1)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可大大降低在拌和生产过程中所排放出的有害气体,其中二氧化碳和氧化氮类气体的排放分别下降60.0%和72.6%;(2)温拌沥青混合料在摊铺过程中所排放出沥青烟、苯可溶物及苯并[a]芘都可比热拌沥青混合料下降80%以上;(3)沥青混合料的温度达到140℃左右时,沥青烟等的排放量会成倍急剧上升。其次,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温拌混合料的节能效果。计算结果表明:改性和未改性的温拌沥青混合料可分别比相应的热拌沥青混合料节约能耗28.7%和2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温拌沥青混合料 测试分析 沥青烟 温室气体 节能 减排
下载PDF
环境规制、融资约束与企业污染减排——来自排污费标准调整的证据 被引量:129
6
作者 陈诗一 张建鹏 刘朝良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1-71,共21页
“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要求持续推进污染减排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基于2007年起排污费提高的政策冲击和2004-2013年工业企业污染数据,本文使用倍差法考察排污费提高的污染减排效... “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要求持续推进污染减排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基于2007年起排污费提高的政策冲击和2004-2013年工业企业污染数据,本文使用倍差法考察排污费提高的污染减排效果以及融资约束对政策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排污费提高后,污染排放水平显著下降,但产出也受到较大冲击;企业减排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大型企业主要通过降低污染强度的方式来降低污染排放,而中小型企业则主要采取降低生产规模的方式来降低污染排放;进一步基于环境投融资角度对企业减排行为的分析揭示,融资约束影响中小企业污染减排,加剧排污费提高对产出的影响。因此,提高绿色金融的环境投融资供给能力是促进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融资约束 污染减排 产出调整
原文传递
Influence of tribology on global energy consumption, costs and emissions 被引量:111
7
作者 Kenneth HOLMBERG Ali ERDEMIR 《Friction》 CSCD 2017年第3期263-284,共22页
Calculations of the impact of friction and wear on energy consumption,economic expenditure,and CO2 emissions are presented on a global scale.This impact study covers the four main energy consuming sectors:transportati... Calculations of the impact of friction and wear on energy consumption,economic expenditure,and CO2 emissions are presented on a global scale.This impact study covers the four main energy consuming sectors:transportation,manufacturing,power generation,and residential.Previously published four case studies on passenger cars,trucks and buses,paper machines and the mining industry were included in our detailed calculations as reference data in our current analyses.The following can be concluded:-In total,~23% (119 EJ) of the world's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originates from tribological contacts.Of that 20% (103 EJ) is used to overcome friction and 3% (16 EJ) is used to remanufacture worn parts and spare equipment due to wear and wear-related failures.-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new surface,materials,and lubr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friction reduction and wear protection in vehicles,machinery and other equipment worldwide,energy losses due to friction and wear could potentially be reduced by 40% in the long term (15 years)and by 18% in the short term (8 years).On global scale,these savings would amount to 1.4% of the GDP annually and 8.7% of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long term.-The largest short term energy savings are envisioned in transportation (25%) and in the power generation (20%) while the potential savings in the manufacturing and residential sectors are estimated to be ~10%.In the longer terms,the savings would be 55%,40%,25%,and 20%,respectively.-Implementing advanced tribological technologies can also reduce the CO2 emissions globally by as much as 1,460 MtCO2 and result in 450,000 million Euros cost savings in the short term.In the longer term,the reduction can be 3,140 MtCO2 and the cost savings 970,000 million Euros.Fifty years ago,wear and wear-related failures were a major concern for UK industry and their mitigation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potential economic savings by as much as 95% in ten years by the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of n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WEAR energy 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原文传递
我国工业VOCs减排控制与管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99
8
作者 王海林 张国宁 +2 位作者 聂磊 王宇飞 郝郑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462-3468,共7页
对我国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工业VOCs的排放特征、控制现状与管理政策.我国工业VOCs具有排放强度大、波动范围宽、地域分布不平衡等特点,集中分布在京津地区、山东半岛、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现有的主流控制技... 对我国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工业VOCs的排放特征、控制现状与管理政策.我国工业VOCs具有排放强度大、波动范围宽、地域分布不平衡等特点,集中分布在京津地区、山东半岛、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现有的主流控制技术包括吸附回收、催化燃烧、蓄热燃烧、生物净化以及吸附浓缩/催化燃烧联用技术,污染控制的重点领域在石油化工、油气回收、造船与集装箱以及印刷、制药、皮革加工等行业.VOCs管理比较薄弱,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较少,监管尚不到位.研究认为VOCs治理应以重点区域、典型行业为对象,逐步推进,以实际削减量为目标,通过技术筛选、示范工程等途径,建立健全相关行业VOCs排放法规/标准,并辅助于相关的排放登记制度与分级收费制度,可有效减少VOCs的整体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排放特征 消减量 技术减排 分级收费制度
原文传递
湿式电除尘器在燃煤电厂的应用及其对PM_(2.5)的减排作用 被引量:96
9
作者 莫华 朱法华 +1 位作者 王圣 易玉萍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2-65,共4页
湿式电除尘器(WESP)在发达国家运用效果很好,为能够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我国电力行业PM2.5的减排,从湿式除尘器原理出发,对国内外应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对湿式电除尘器的技术经济进行了分析,并详细论证了湿式电除尘器对电力行业PM2.5的减排... 湿式电除尘器(WESP)在发达国家运用效果很好,为能够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我国电力行业PM2.5的减排,从湿式除尘器原理出发,对国内外应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对湿式电除尘器的技术经济进行了分析,并详细论证了湿式电除尘器对电力行业PM2.5的减排效果。国外的运行经验表明:WESP能够较好地减少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烟尘排放浓度可控制在10 mg/m3以下,酸雾去除率超过95%,对汞的控制效果也很明显。国内有几家电厂已成功投运或正在建设。监测数据表明,对一次PM2.5、SO3和Hg的去除率分别在85%、70%和60%左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重点控制区中按2亿kW的煤电机组加装WESP测算,每年可减少PM2.5排放约63.8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厂 湿式电除尘器 PM2 5 减排
下载PDF
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挑战 被引量:89
10
作者 谭秋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9-75,共7页
该文从农业生产过程和化肥、能源等投入方面计算了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2009年,中国农业总计排放温室气体158 557.3万t CO2当量,比1980年增长52.03%,年均增长1.46%。其中,CH4占总排放的25%,N2O占总排放的52%,CO2占总排放的23%。按来... 该文从农业生产过程和化肥、能源等投入方面计算了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2009年,中国农业总计排放温室气体158 557.3万t CO2当量,比1980年增长52.03%,年均增长1.46%。其中,CH4占总排放的25%,N2O占总排放的52%,CO2占总排放的23%。按来源分析,在2009年排放的温室气体中,水稻种植排放14 264.45万t,占9%;畜牧生产排放42 709.94万t,占26.94%;土壤排放47 457.81万t,占29.93%;化肥、能源、农药、农膜等投入引起的排放54 125.11万t,占34.14%。2009年农业GDP排放的温室气体为2.98 kg/元,粮食排放的温室气体为1.5 kg/kg。在2008年,牛肉排放的温室气体为28.54 kg/kg,羊肉为15.5 kg/kg,猪肉为1.49kg/kg,禽肉为0.54 kg/kg,牛奶为1.04 kg/kg,禽蛋为0.83 kg/kg。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单位粮食、肉类和牛奶排放的温室气体都有较大幅度降低。对于种植单季粮食的土地,CO2交易价格为80元/t将使23.27%的耕地退出粮食生产;当CO2交易价格为100元/t时,这一比例高达63.31%。对于种植双季粮食的土地,CO2交易价格为130-140元/t时,将有50%的耕地退出粮食生产。由于中国粮食生产利润率过低,CO2较低的价格便严重影响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温室气体 排放 减排
下载PDF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及其CO_2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87
11
作者 柯跃进 胡学玉 +1 位作者 易卿 余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3-99,共7页
为探究生物炭自身稳定性及其输入土壤后对于土壤本体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模拟自然条件,分别将500℃和700℃裂解的水稻秸秆生物炭(RBC500和RBC700)以0%(空白土壤)、3%、6%和100%(纯生物炭)的比例添加至耕地土壤进行室内培养实验,观测总... 为探究生物炭自身稳定性及其输入土壤后对于土壤本体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模拟自然条件,分别将500℃和700℃裂解的水稻秸秆生物炭(RBC500和RBC700)以0%(空白土壤)、3%、6%和100%(纯生物炭)的比例添加至耕地土壤进行室内培养实验,观测总有机碳(TOC)与易氧化态碳(EOC)含量的变化及CO2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与空白土壤处理相比,土壤TOC、EOC含量均随水稻秸秆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相同添加量条件下,RBC500对土壤TOC与EOC增加的贡献均高于RBC700.各处理土壤TOC含量在前30 d内均降低(最大降幅为15.8%),并于培养后期趋于稳定;土壤EOC含量在培养初30 d内均降低,当生物炭添加比例为3%和6%时,RBC500使土壤的EOC含量降幅分别为72.4%和81.7%,大于RBC700的61.3%和69.8%;培养结束时,添加相同裂解温度生物炭的土壤EOC值相近.培养前期土壤中EOC含量的下降可能与生物炭中易分解组分引起的矿化作用有关.在130 d培养期内,CO2累计排放量大小顺序为:土壤+生物炭混合处理<纯土壤处理<纯生物炭处理,可见,生物炭的土壤处理可以减少土壤CO2的排放,最大减排率可达41.05%.在一个长的时间尺度内,生物炭的土壤处理有利于土壤碳的固定.生物炭施用于土壤可作为碳储存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有机碳 矿化作用 CO2 减排
原文传递
我国矿山尾矿综合利用和减排的新进展 被引量:67
12
作者 常前发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61,共6页
总结了我国矿山尾矿的现状及危害,分析了尾矿综合利用和减排的难点和问题,介绍了尾矿综合利用和减排的7条途径和新进展,指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尾矿 综合利用 节能 减排
下载PDF
绿色金融、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西北地区环境指数实现“巴黎承诺”有无可能? 被引量:65
13
作者 刘莎 刘明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84,共14页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EKC假说理论构建面板联立模型,以股市绿色环保概念公司子样本作为绿色金融代理变量,编制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系统反映和判断绿色金融与环境变化以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参考国家层面CO2减排巴黎承诺预测西北地区环境综...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EKC假说理论构建面板联立模型,以股市绿色环保概念公司子样本作为绿色金融代理变量,编制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系统反映和判断绿色金融与环境变化以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参考国家层面CO2减排巴黎承诺预测西北地区环境综合指数达到峰值时间。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环境质量与绿色金融间存在交互作用,绿色金融对环境质量显现正向效应但作用偏低。在绿色金融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西北五省区环境综合指数变动趋势除宁夏以外均符合EKC倒"N"型曲线,比照我国"在2030年达到CO2排放峰值"的减排承诺,可在该时间节点以前达到环境综合指数峰值,从而总体上向低环境污染转换。为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规模效应,建议降低西北地区绿色金融门槛,促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向绿色产业联合投资,将西安作为绿色金融集聚城市,积极构建内陆地区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 环境变化 减排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面板联立模型 西北地区
下载PDF
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1
14
作者 宋延静 龚骏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生物质炭在土壤中能存在很长时间,其掩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例如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pH值、有机碳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等),促进真菌、固氮微生物功能类群的生长,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固定或吸附重金... 生物质炭在土壤中能存在很长时间,其掩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例如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pH值、有机碳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等),促进真菌、固氮微生物功能类群的生长,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固定或吸附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减少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等.本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土壤改良 环境修复 温室气体减排
下载PDF
秸秆综合利用减排固碳贡献与潜力研究 被引量:61
15
作者 霍丽丽 姚宗路 +2 位作者 赵立欣 罗娟 张沛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9-359,共11页
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能力,针对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基数不明、底数不清等问题,基于IPCC指南(2006年)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理论框架,构建秸秆综合利用评价方法。明确评价范围与边界,科学核算不同秸秆利... 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能力,针对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基数不明、底数不清等问题,基于IPCC指南(2006年)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理论框架,构建秸秆综合利用评价方法。明确评价范围与边界,科学核算不同秸秆利用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评价秸秆五料化减排固碳底数,基于不同情景预测2030年和2060年秸秆综合利用的减排固碳潜力。结果表明,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的温室气体净减排贡献为7.0×10^(7) tCO_(2)e,其中,露天焚烧和自然腐解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5.6×10^(7) tCO_(2)e,秸秆五料化利用减排量为1.26×10^(8) tCO_(2)e;肥料化和燃料化利用的减排量最高,减排量分别为7.9×10^(7) tCO_(2)e和3.8×10^(7) tCO_(2)e。预计到2030年秸秆综合利用温室气体减排固碳贡献潜力为1.52×10^(8)~1.72×10^(8) tCO_(2)e,到2060年贡献潜力可达2.20×10^(8)~2.73×10^(8) tCO_(2)e;秸秆肥料化在五料化利用中的减排贡献最大,并持续稳定增加,2030年和2060年减排贡献占比分别为40.7%和31.9%;秸秆燃料化的减排潜力最大,2030年和2060年减排贡献占比分别为55.2%和62.8%。秸秆综合利用应重视土壤/森林碳汇和化石能源替代的双重减碳作用,应坚持农用为主、多元利用的原则,加大力度推进全量利用,减少焚烧废弃的温室气体排放,充分发挥其减排固碳的作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综合利用 温室气体 减排 固碳
下载PDF
氧气转炉炼钢用石灰石代替石灰节能减排初探 被引量:59
16
作者 李宏 曲英 《中国冶金》 CAS 2010年第9期45-48,共4页
讨论了在氧气转炉炼钢中用石灰石代替石灰的设想,认为该方法更科学、合理,不需投资改造设备,操作上可行且有诸多的益处,能够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将带来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值得试验推广。
关键词 氧气转炉炼钢 石灰石 节能 减排
原文传递
炼铁系统节能减排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被引量:58
17
作者 孙敏敏 宁晓钧 +3 位作者 张建良 李克江 王广伟 王海洋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共8页
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现代的高炉炼铁技术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然而从资源、能源及环境的角度看,高炉炼铁系统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压力,烧结、焦化、高炉的能耗及污染不容乐观。从不同方面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炼铁系统的节能减排的重要方法,围... 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现代的高炉炼铁技术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然而从资源、能源及环境的角度看,高炉炼铁系统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压力,烧结、焦化、高炉的能耗及污染不容乐观。从不同方面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炼铁系统的节能减排的重要方法,围绕含铁原料、燃料、高炉系统分别介绍了烟气脱硫、干熄焦技术、TRT发电技术、全氧高炉-煤气自循环技术及炉渣的综合利用等几种典型工艺,以及其对炼铁系统节能减排的主要作用,并通过研究提出了中国高炉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铁工艺 节能 减排 新技术
原文传递
中国燃煤工业锅炉现状 被引量:57
18
作者 余洁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3期89-91,113,共4页
介绍了中国工业锅炉现状,锅炉平均容量逐年增加,燃煤锅炉的容量和台数占工业锅炉总容量、总台数的65%左右。对近年来锅炉产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对在用燃煤工业锅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锅炉总体技术... 介绍了中国工业锅炉现状,锅炉平均容量逐年增加,燃煤锅炉的容量和台数占工业锅炉总容量、总台数的65%左右。对近年来锅炉产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对在用燃煤工业锅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锅炉总体技术水平落后,单机容量小;除尘与脱硫技术水平低,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高;自动控制水平低;锅炉用煤质量不稳定,不能满足锅炉设计要求;锅炉节能工作监督和管理体系不完善。提出在城市中心区采用燃油、燃气锅炉或电加热锅炉,推广新型高效煤粉锅炉,对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改造给以投融资扶持等措施,以提高燃煤工业锅炉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锅炉 燃煤 优质煤 减排 排污费 投融资
下载PDF
基于实测的超低排放燃煤电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与减排效益分析 被引量:54
19
作者 帅伟 李立 +2 位作者 崔志敏 吴家玉 莫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1-137,共7页
以中国东部沿海位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控制区的某采用"低氮燃烧+SCR+低低温静电除尘+湿法脱硫+湿式静电除尘"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电厂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索基于国家现有监测方法与标准的超低... 以中国东部沿海位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控制区的某采用"低氮燃烧+SCR+低低温静电除尘+湿法脱硫+湿式静电除尘"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电厂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索基于国家现有监测方法与标准的超低排放电厂主要烟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与环境效益。监测结果表明:在燃用硫分不高于0.75%、灰分不高于16.2%、低位发热量不低于21.87 MJ/kg燃煤情况下,按照小时均值的评判方法,在75%和100%负荷工况,受检燃煤电厂总排口NOx、SO2、烟尘和Hg及其化合物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35.44 mg/m3、17.11 mg/m3、9.30 mg/m3和2.19μg/m3,满足超低排放相关要求。SO3、PM2.5和液滴排放浓度分别控制在3.5mg/m3、0.3 mg/m3和27.6 mg/m3以下,湿式静电除尘对PM2.5的脱除效率大于70%。超低排放有利于燃煤电厂污染物减排,但改造后污染物单位治理成本显著增大。另外,现有烟气污染物监测方法无法很好地满足低浓度条件下监测要求,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针对燃煤超低排放的污染物监测技术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厂 超低排放 实测 减排效益
下载PDF
环境规制的经济效应:“减排”还是“增效” 被引量:54
20
作者 于斌斌 金刚 程中华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8-100,共13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环境规制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城市面板数据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的"污染减排"和"提质增效"效应。研究结论显示,我国城市的环境规制具有"只减排、不增效"的... 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环境规制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城市面板数据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的"污染减排"和"提质增效"效应。研究结论显示,我国城市的环境规制具有"只减排、不增效"的经济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在考虑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异质性讨论揭示:环境规制"只减排、不增效"的经济效应在东、中、西三个地区均得到验证;环境规制的"减排"效应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得到明显增强,但仅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尚未形成"创新效应";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规制"只减排、不增效"的经济效应;经济发展与能源效率呈"U"型变化趋势,并且我国正处于"U"型结构的左侧,而库兹涅茨环境曲线并未得到我国城市数据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污染减排 提质增效:Super-DEA 空间动态面板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