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颈部、上肢功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1
作者 刘胜 刘玲 +1 位作者 海兴华 房纬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97,共6页
目的:探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活动度、等长肌力及疼痛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2例CSR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观察组给予桂枝加葛根汤加味口服,150 m L/次,2... 目的:探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活动度、等长肌力及疼痛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2例CSR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观察组给予桂枝加葛根汤加味口服,150 m L/次,2次/d,对照组给予颈舒颗粒口服6 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记录治疗前后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颈椎活动度,等长肌力,CSR 20分量表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治疗结束后统计总有效率和治愈率;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疼痛相关因子5-羟色胺(5-HT),神经生长因子(NGF),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77%,治愈率为40.74%,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95%,治愈率7.41%(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增快,颈椎活动度、等长肌力及CSR 20分量表评分增加,VAS评分减少,疼痛相关因子5-HT,NGF及PGE2含量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增快,颈椎活动度、等长肌力及CSR 20分量表评分增加,VAS评分减少,疼痛相关因子5-HT,NGF及PGE2含量下降(P<0.01)。结论: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CSR气滞血瘀证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颈部、手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加葛根汤加味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疼痛因子 肌电图 颈椎活动度
原文传递
肌电图在周围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华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7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肌电图(EMG)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测的意义。方法:对131例患者损伤神经支配的188块肌肉和166条受损神经进行EMG和MCV检测,并以10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损伤神经支配的188块肌肉EMG结果均... 目的:探讨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肌电图(EMG)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测的意义。方法:对131例患者损伤神经支配的188块肌肉和166条受损神经进行EMG和MCV检测,并以10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损伤神经支配的188块肌肉EMG结果均为神经原性损伤。166条受损神经MCV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慢以至消失,其中周围神经完全断裂者占21.7%,严重损伤者占21.1%,中度损伤者占24.7%,轻度损伤者占32.5%。结论: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定位和损伤程度的诊断,EMG和MCV是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损伤 肌电图(emg)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中肌电活动的变化对BIS监测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靖 米卫东 张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探讨全麻维持过程中 ,肌电活动变化对双频谱指数 (BIS)监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14例ASAⅠ~Ⅱ妇科择期手术患者以异丙酚 (血浆靶浓度 :3 5 μg/ml)、芬太尼 (3μg/kg)、万可松 (0 1mg/kg)行诱导插管 ;之后 ,调整异丙酚血浆靶... 目的 探讨全麻维持过程中 ,肌电活动变化对双频谱指数 (BIS)监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14例ASAⅠ~Ⅱ妇科择期手术患者以异丙酚 (血浆靶浓度 :3 5 μg/ml)、芬太尼 (3μg/kg)、万可松 (0 1mg/kg)行诱导插管 ;之后 ,调整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以维持BIS值在 4 0~6 0之间 ,固定此靶浓度不变。持续监测双频谱指数 (BIS)、肌电图 (EMG)、信号质量指数 (SQI)。在保持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肌松作用的减退 ,BIS逐渐升高 ,当满足观察条件 (BIS>70持续 30s以上 ,且EMG >4 0 )时 ,记录此后 5min内的BIS、EMG、SQI、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 ;随后静注追加万可松 0 0 5mg/kg并记录此后 10min内上述参数值。结果 静注万可松 3min后 ,BIS值显著降低 (P <0 0 0 1) ,EMG降低 (P <0 0 5 ) ,SQI升高 (P <0 0 5 ) ;各观察点MAP、HR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麻醉维持过程中 ,肌松作用减退导致的肌电活动增加可引起BIS假性升高 ,从而影响BIS监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松弛剂 麻醉维持 麻醉深度 靶控输注 双频谱指数 肌电图
下载PDF
女子拳击运动员上肢和腰部肌肉力量训练的肌电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日辉 康志新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3-256,共4页
目的:利用肌电指标分析拳击运动员上肢和腰部肌肉力量训练效果。方法:用Mega公司的ME6000肌电图仪记录分析10名女子拳击运动员上臂肱二头肌(主动肌)与肱三头肌(拮抗肌)、前臂屈肌(主动肌)与伸肌(拮抗肌)和腰部肌群的运动诱发肌电,规定... 目的:利用肌电指标分析拳击运动员上肢和腰部肌肉力量训练效果。方法:用Mega公司的ME6000肌电图仪记录分析10名女子拳击运动员上臂肱二头肌(主动肌)与肱三头肌(拮抗肌)、前臂屈肌(主动肌)与伸肌(拮抗肌)和腰部肌群的运动诱发肌电,规定运动为手持2.5 kg的哑铃负荷进行直拳空击运动直至局部肌肉力竭。结果:直拳空击运动至局部肌肉力竭过程中,上肢拮抗肌的中位频率(MF)下降幅度和速度大于相对应的主动肌,且从肌群作功来看,主动肌作功百分比较拮抗肌大。其中9名普通运动员腰肌的肌电频率(MF)均值较1名指定样本世界冠军的下降缓慢,而且其作功百分比都较小。结论:通过对普通女子拳击运动员上肢和腰部肌群肌电指标测试与世界冠军的比较分析,提示本研究中所测普通拳击运动员拮抗肌和腰部肌肉力量训练不足,有待加强该部肌肉的力量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拳击 上肢 腰肌 拮抗肌 肌电
下载PDF
大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心理因素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胡哲文 吉恺 +3 位作者 刘超 张宝萍 林雪芬 汲平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以在校大学生为目标人群,选取4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初步筛查,再从中选出TMD患者和正常人各30例进行对照研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学生TMD患病率56.68%(2... 目的:探讨大学生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以在校大学生为目标人群,选取4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初步筛查,再从中选出TMD患者和正常人各30例进行对照研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学生TMD患病率56.68%(212/374)。病例组和对照组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总均分存在统计学差异。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颞肌咬合电位,咬肌咬合电位,咬肌静息电位存在统计学差异,颞肌静息电位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MMPI)在Hs(疑病)、Pd(精神病态)、Pt(精神衰弱)、Sc(精神分裂)、Ma(躁狂)、MAS(外显性焦虑)方面的测试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其他测试项目则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大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心理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肌电 心理因素
下载PDF
针灸辨证治疗结合经颅磁刺激对面瘫患者症状改善、肌电图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梁莉娜 强锋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辨证治疗结合经颅磁刺激(TMS)对面瘫患者症状改善、肌电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8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辨证治疗,... 目的探讨针灸辨证治疗结合经颅磁刺激(TMS)对面瘫患者症状改善、肌电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8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辨证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TMS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休息2 d再行下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于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估患者预后情况。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House-Braekmann(H-B)评分,并采用肌电图检测两组患者的面神经潜伏期(Latency)和面神经波幅(Amp)。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B评分为(1.84±0.57)分,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64±0.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图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atency、Amp分别为(4.38±0.92)ms、(1.14±0.35)mV,对照组分别为(5.03±1.01)ms、(0.86±0.26)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DI量表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社会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7.76±2.18)分、(23.75±4.24)分,对照组分别为(11.04±2.56)分、(19.93±4.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结论针灸辨证治疗结合TMS有助于改善面瘫患者临床症状及肌电图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针灸辩证治疗 经颅磁刺激 肌电图 预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捣法配合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电生理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任蓉 蔡智刚 冯军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8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捣法针刺与烧山火手法联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肌电图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的病例分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分为普通针刺组、捣刺组、烧山火组、捣刺配合温针组、捣刺配合烧山火组,每组各30例。均每日治... 目的:探讨捣法针刺与烧山火手法联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肌电图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的病例分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分为普通针刺组、捣刺组、烧山火组、捣刺配合温针组、捣刺配合烧山火组,每组各30例。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证候评分、肌电图、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捣刺组、烧山火组、捣刺配合温针组、捣刺配合烧山火组在中医证候积分、上肢肌电图、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等方面改善均显著优于普通针刺组;且捣法针刺与烧山火手法联用更为显著。结论:捣法加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不仅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能缓解或消除颈神经根受压,使受损的神经得到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捣法 烧山火 针刺疗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肌电图
下载PDF
刃针治疗面神经炎恢复期临床观察及对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何采辉 梁蔚莉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8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刃针治疗面神经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予VitB_1片10 mg/次,甲钴胺分散片0.5 mg/次,均3次/天口服,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刃针治疗,对照组予常... 目的:探讨刃针治疗面神经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予VitB_1片10 mg/次,甲钴胺分散片0.5 mg/次,均3次/天口服,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刃针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0天。观察治疗前后多伦多(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系统评分及肌电图,并评价临床疗效,随访1年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80%(P<0.05);治疗后两组Sunnybrook评分、R1潜伏期较治疗前上升(P<0.05),CMAP波幅较治疗前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对Sunnybrook评分、CMAP波幅及R1潜伏期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治疗面神经炎恢复期疗效确切,能促进神经功能修复,优于常规针刺,且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炎 恢复期 刃针 针刺 多伦多面神经评分系统评分 肌电图 并发症
下载PDF
人体肌电信号的生理层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尤波 刘意 +1 位作者 赵汗青 杨文元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7-371,共5页
研究表面肌电信号模型,能够更精确地描述肌肉在活动时所产生的肌电信号的形成过程。因此表面肌电信号模型的建立,可以实现对神经肌肉的控制,以及肌电信号的产生等问题的理解,为其特定参数值的提取,以及信号的实用性和真实性的分析打下... 研究表面肌电信号模型,能够更精确地描述肌肉在活动时所产生的肌电信号的形成过程。因此表面肌电信号模型的建立,可以实现对神经肌肉的控制,以及肌电信号的产生等问题的理解,为其特定参数值的提取,以及信号的实用性和真实性的分析打下了基础。在考虑了影响人体肌电信号主要参数值的特征条件后,通过matlab仿真软件建立一个能够仿真运动单位在不同激励下的表面肌电信号。目前的生理层仿真模型参数不可调,使得模型的精准性较差,而上述的改进和优化实现了参数的可调控性,使得模型更具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信号 模型 仿真 传导速度
下载PDF
血清尿酸水平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丽惠 蒋晓红 +3 位作者 王龙 张洁 黄小琳 华飞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水平对新诊断T2DM患者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584例,分为不伴肌电图异常组(N-EMG)285例,伴肌电图异常组(EMG)299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指标、SUA、肝功能、血脂、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水平对新诊断T2DM患者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584例,分为不伴肌电图异常组(N-EMG)285例,伴肌电图异常组(EMG)299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指标、SUA、肝功能、血脂、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bA_1c等,进行相关性分析。另将SUA水平分为SUA≤360μmol/L组(N-SUA)487例,SUA>360μmol/L组(H-SUA)97例,比较两组的肌电图异常阳性率。结果与N-EMG组比较,EMG组SUA、TG、FC-P、HOMA-IR降低,HbA_1 c升高(P<0.05)。男性新诊断T2DM患者中,H-SUA组和N-SUA组肌电图异常比例分别为32.8%、56.5%(P<0.05);女性新诊断T2DM患者中,H-SUA组和N-SUA组肌电图异常的发生比例分别为48.5%、50.0%(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肌电图异常与年龄、脂蛋白α、HbA_1c呈正相关,与BMI、谷氨酰转肽酶(GGT)、ALT、AST、FC-P、30 min C-P、TG、HOMA-IR、SUA呈负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新诊断T2DM患者肌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诊断T2DM合并肌电图异常患者的SUA水平降低,可能是因为在糖尿病早期,SUA的抗氧化作用强于氧化应激(OS)作用,其确切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尿酸 肌电图
原文传递
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玲艳 李云 张晓燕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31-134,143,共5页
目的:探讨本地区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入选的21例MND患者进行肌电图(EMG)及神经传导检测(NCS),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神经电生理特点。结果:在21例患者中,运动神经传导检测异常率为55.2%,主要表现为M波... 目的:探讨本地区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入选的21例MND患者进行肌电图(EMG)及神经传导检测(NCS),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神经电生理特点。结果:在21例患者中,运动神经传导检测异常率为55.2%,主要表现为M波波幅降低;感觉神经传导正常率为98.85%。静息时发现纤颤电位18例(85.71%),正锐波16例(76.19%),束颤电位6例(28.57%),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18例(85.71%),平均波幅增高10例(47.62%),大力收缩时表现为单纯相9例(42.86%)。其中上下肢肌肉的异常率为71.08%,胸锁乳突肌的异常率为92.31%,胸椎旁肌的异常率为33.33%。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MND的诊断非常重要,其中EMG检测是MND诊断的重要手段。EMG呈广泛性的运动神经元损害是MND的特征性改变,束颤电位在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胸锁乳突肌阳性率高,可作为检查延髓节段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首选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MND) 临床表现 神经传导检测(NCS) 肌电图(emg)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与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尹凤琼 唐一平 +2 位作者 朱榆红 熊静 韩剑虹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24-226,共3页
目的: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42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针极肌电图(EMG)检测两次(入院时为第一次和1个月后为第二次),第一次共检测266条运动神... 目的: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42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针极肌电图(EMG)检测两次(入院时为第一次和1个月后为第二次),第一次共检测266条运动神经(四肢及面部),168条感觉神经,84次F波,141块肌肉(四肢及面部)的EMG,1个月后复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入院时和1个月后EMG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改变的关系。结果:首次检测上、下肢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者占所检运动神经的71%,MCV不同程度减慢者占59%,运动神经波幅降低者占37%,SCV不同程度减慢者占所检感觉神经的54%,F波异常者占90%,EMG为神经原性损害者占所检肌肉的35%。第二次复查神经电生理完全恢复正常者占74%。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其病理改变以脱髓鞘损伤为主,部分合并有轴索损伤,在病程早期神经电生理检测就可以有阳性发现,但后期其恢复滞后于临床症状的恢复,特别是合并有轴索损伤者。神经电生理检测对GB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 神经传导速度(NCV) F波 肌电图(emg)
下载PDF
听神经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天栋 白红民 +5 位作者 蒋晓星 林健 李建亭 王国良 蔡加宁 王伟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研究听神经瘤术中脑干及相应颅神经功能较敏感的电生理监测手段,以达到减少伤残率及提高颅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留率。方法对28例听神经瘤病人,用同一监护仪于手术前、术中及术后分别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肌电图连续实时监护... 目的研究听神经瘤术中脑干及相应颅神经功能较敏感的电生理监测手段,以达到减少伤残率及提高颅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留率。方法对28例听神经瘤病人,用同一监护仪于手术前、术中及术后分别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肌电图连续实时监护,观察手术操作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听神经瘤手术操作均可以引起BAEP改变,BAEP的Ⅰ、Ⅲ、Ⅴ波潜伏期,Ⅰ-Ⅴ、Ⅲ-Ⅴ峰间潜伏期的明显延长(P<0.05),Ⅴ波波幅明显降低(P<0.05),其中BAEP的Ⅴ波潜伏期及波幅改变最为显著。当接近、触及、牵拉、刺激面神经时,肌电图出现突发的、双相或多相的高幅电位改变,而通过直接电刺激可定位面神经解剖,面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留得以明显提高。结论BAEP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以及突发的双相或多相的高幅肌电图改变是听神经瘤术中敏感的电生理指标,对其进行监护,可为术中避免神经功能损伤及术后其功能预测提供客观指标,降低手术伤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手术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肌电图 术中监护
下载PDF
Guillain-Barre综合征早期电生理变化及分型再认识 被引量:4
14
作者 党静霞 李汉玲 石小磊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55-256,263,共2页
分析了31例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的电生理改变。有14例于病后3周行肌电图检查。早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率为71.01%,主要表现为末端潜伏时(ML)延长,占61.22%,其次为MCV轻度减慢,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 分析了31例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的电生理改变。有14例于病后3周行肌电图检查。早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率为71.01%,主要表现为末端潜伏时(ML)延长,占61.22%,其次为MCV轻度减慢,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肌电图(EMG)对早期GBS的诊断价值有限.但EMG鼻常出现越早,则预后越差。31例电生理特点分型:髓鞘型GBS27例(87.09%),轴索型GBS2例(6.4%),另有2例(6.4%)髓鞘及轴索损害均较重,预后差,故认为可能是两者同时损害的混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综合征 末端潜伏时 电生理 MCV 肌电图
下载PDF
不同强度训练对大白鼠骨骼肌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强 窦兰君 李文选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71-274,共4页
采用电刺激(20HZ、10HZ、5HZ、1HZ),使大白鼠在体腓肠肌产生不同强度的连续运动,对肌肉表面肌电图(EMG)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随收缩时间延长,各运动强度的腓肠肌EMG波幅均呈下降趋势,并且EMG的时... 采用电刺激(20HZ、10HZ、5HZ、1HZ),使大白鼠在体腓肠肌产生不同强度的连续运动,对肌肉表面肌电图(EMG)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随收缩时间延长,各运动强度的腓肠肌EMG波幅均呈下降趋势,并且EMG的时程随运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展宽,对上述变化与骨骼肌细胞兴奋性及与运动疲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图 肌细胞兴奋性 运动疲劳
下载PDF
微量长春新碱误行鞘内注射致腰骶神经根损害11例报告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飞 黄旭升 +1 位作者 陈朝晖 凌丽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 探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血病时微量硫酸长春新碱鞘内注射后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影像及电生理特点。方法 收集11例确诊病例临床、MRI、肌电图(EMG)及神经传导等详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双下... 目的 探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血病时微量硫酸长春新碱鞘内注射后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影像及电生理特点。方法 收集11例确诊病例临床、MRI、肌电图(EMG)及神经传导等详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双下肢无力,除1例肌无力最轻者外均有不同程度感觉障碍及尿便障碍。行腰骶段MRI平扫结果8例均未见异常,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亦未见异常。电生理检查结果双下肢异常10例:EMG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运动神经传导部分神经未引出波形,能引出者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均明显降低(0.1~2.7mV),2例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轻度减慢;感觉传导速度(SCV)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均正常。结论从电生理检查结果分析此组腰骶神经根损伤可能主要为轴索损害。患者病情相对较轻,病变部位相对局限于邻近给药部位,可能与注入长春新碱量较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新碱 鞘内注射 腰骶神经根病 肌电图 神经传导
下载PDF
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N1基因及肌电图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维亮 李芳 +1 位作者 何志旭 艾戎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对已通过基因检测确诊为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的基因检测和临床肌电图(EMG)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更充分地认识本病。方法:在较大SMA患者样本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到SMA的运动神经元生存... 目的:对已通过基因检测确诊为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的基因检测和临床肌电图(EMG)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更充分地认识本病。方法:在较大SMA患者样本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到SMA的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中SMN1基因缺失.对SMA患者的肌电图、部分患者的肌肉活检病理进行分析。结果:PCR-RFLP技术检测到患儿为纯合SMN1外显子7缺失者。基因检测确诊的SMA患儿中88%有神经原性损害.肌活检中91%的患儿为神经原性损害。EMG在少数SMA患儿中发现有周围[运动和(或)感觉]神经病损害表现.结论:PCR-RFLP技术适合大规模SMA患儿快速临床筛查研究。EMG在SMA中有较特异的改变,是常规临床中最重要的检查手段。通过对SMA广泛的临床特征及EMG检查进行分析研究.以及对SMA的病因进行探讨,对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 儿童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基因) 肌电图(emg)
下载PDF
多灶运动神经病病人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邹艺 刘英 +2 位作者 李素荣 胥勋成 高国勋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9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多灶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MMN)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13例MMN患者进行神经传导和常规肌电图(EMG)检查,采用微移(inching)技术判定是否有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B)。结果:全部患者均隐... 目的:分析多灶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MMN)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13例MMN患者进行神经传导和常规肌电图(EMG)检查,采用微移(inching)技术判定是否有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B)。结果:全部患者均隐袭起病,进展缓慢,临床上以单肢无力为首发症状,随病情发展,受累部位增加。常规神经传导检查可见所有明显萎缩肌肉的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13例患者神经受累区域以下所支配肌肉EMG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神经原性损害。采用微移技术共测定出CB25处和拟诊CB6处。在3条临床及EMG测定均正常的神经发现5处CB,其余26处CB或拟诊CB均发生于轻度至中度无力的肌肉所对应的20条神经。结论:MMN是一种以远端神经受累为主的不对称性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MMN起重要作用,CB是MMN的主要神经电生理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运动神经病(MMN) 肌电图(emg) 神经传导 传导阻滞(CB)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肌电图的感觉分离现象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聪敏 王英 +2 位作者 解旭东 齐良爽 王立娜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3期391-392,共2页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肌电图的感觉分离现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肌电图存在感觉分离现象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20例均进行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MCV、SCV)、F波检测。检测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肌电图的感觉分离现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肌电图存在感觉分离现象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20例均进行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MCV、SCV)、F波检测。检测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以及双侧尺神经、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及出现率。针极肌电图检测单侧外展拇短肌、肱二头肌、胫前肌和股四头肌。结果 20例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患者肌电图检查出现:双侧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在正常范围,19例双侧或单侧或单条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或波幅减低,1例双正中、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未引出明显反应。结论在临床表现典型的吉兰-巴雷患者肌电图出现了这种感觉分离现象更支持诊断。神经电生理的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 肌电图(emg) 感觉分离现象
原文传递
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芳华 丰化微 +1 位作者 惠凯 吕艳玲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5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CAPN)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和 F波检测。结果:四肢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及电位波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CAPN)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和 F波检测。结果:四肢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及电位波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感觉神经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肌电图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神经原性损害;F波检测可见不同程度的出现率降低,潜伏期延长。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能敏感地评价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周围神经受损程度,为临床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CAPN) 周围神经病 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