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CartoMerge and CartoXP to guide 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被引量:10
1
作者 TANG Kai MA Jian +5 位作者 ZHANG Shu ZHANG Jing-ying WEI Yi-dong CHEN Yan-qing YU Xue-jing XU Ya-we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08-512,共5页
Background CartoXP and CartoMerge have been used to treat atrial fibrillation (AF) for several years. Our randomized prospective study compared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se two versions of three dimensional electroana... Background CartoXP and CartoMerge have been used to treat atrial fibrillation (AF) for several years. Our randomized prospective study compared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se two versions of three dimensional electroanatomic mapping system in guiding catheter ablation for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AF). Methods Eighty-one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drug refractory PAF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CartoMerge group (n=-42, mean age (54.5 + 13.1) years, history of AF = 3.2 years) or CartoXP group (n=39, mean age (59.8 ± 15.6) years, history of AF = 2.9 year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64-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 1 to 3 days prior to ablation procedure. Using CartoMergeTM Image Integration Module, 3D anatomical images of the left atrium (LA) and pulmonary veins (PVS) derived from MSCT of CartoMerge group were established and merged with the electroanatomical map. The integrated images were used to guide the procedure of 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CPVl). In the other group, CPVl was guided just by CartoXP. The endpoint of CPVl in both groups was abolition or dissociation of pulmonary vein potentials (PVPs). Results Mapping points to establish the electroanatomical model of the LA/PVs were 48.7+13.4 in CartoMerge group and 62.5±15.7 in CartoXP group (P〈0.001). Mean distance between mapping points and the MSCT surfaces in CartoMerge group was (1.59±0.33) mm. Accomplishment of abolition or dissociation of PVPs was achieved 95.2% in CartoMerge group and 92.3% in CartoXP group. Durations of procedure and exposure to X-ray were (156±25) minutes, (179±21) minutes (P〈0.001) and (19.6±7.5) minutes, (28.5±12.8) minutes (P 〈0.001), respectively. After a follow-up with duration of (11.9+3.1) months vs (12.4±3.6) months post the first ablation procedure, patients free of AF were 33 (78.6%) in CartoMerge group and 29 (74.4%) in CartoXP group (P〉0.50). No patient suffered pulmonary vein ste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toMerge CartoXP 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electroanatomical mapping
原文传递
应用三维磁导航系统标测和消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7
2
作者 喻荣辉 马长生 +8 位作者 董建增 刘兴鹏 汤日波 龙德勇 田颖 张铭 史力生 郑斌 陶海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观察三维磁导航系统标测和消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结合NiobeII磁导航系统和CARTO-RMT电解剖标测系统,采用4mm-顶端的NaviStar-RMT标测和消融导管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结果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房室结折返性... 目的观察三维磁导航系统标测和消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结合NiobeII磁导航系统和CARTO-RMT电解剖标测系统,采用4mm-顶端的NaviStar-RMT标测和消融导管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结果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例,其中1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左侧房室旁道2例,右侧房室旁道1例,典型心房扑动2例,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1例。磁导航系统遥控操作,10例均完成电生理标测。9例消融成功,失败1例为心房扑动患者,换用NaviStar盐水灌注导管后消融成功。导管操作时间93±33.1min,X线曝光时间12.5±6.5min。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应用磁导航系统可进行有效和安全的三维标测和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电解剖标测 磁导航系统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Carto系统与常规标测方法指导消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吴书林 方咸宏 +3 位作者 杨平珍 李海杰 陈泗林 詹贤章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第1期5-7,F003,共4页
目的 Carto系统可进行电解剖标测 ,显示心腔三维解剖结构。本研究通过Carto系统与常规标测方法指导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的比较 ,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5例特发性室速患者 ,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 10例应用Cart... 目的 Carto系统可进行电解剖标测 ,显示心腔三维解剖结构。本研究通过Carto系统与常规标测方法指导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的比较 ,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5例特发性室速患者 ,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 10例应用Carto系统在相关心室标测 ,显示心室三维电激动图并指导消融 ,作为Carto组。另 15例在X线下常规标测和消融 ,作为常规方法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及放电次数、消融成功率、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 Carto组中有 6例左心室室速 ,4例右心室室速 ,均消融成功。常规方法组中 ,起源于左心室和右心室的室速分别为 9例和 6例 ,13例消融成功 ,成功率 87% ,1例右心室心尖部室速和 1例左心室室速不成功。Carto组与常规方法组相比较 ,手术时间无明显延长 [(10 6± 2 4)minvs (98± 19)min ,P >0 0 5 ],曝光时间缩短 [(10± 7)minvs(2 2± 15 )min ,P <0 0 1],放电次数减少 [(2± 2 )次vs(4± 5 )次 ,P <0 0 5 ]。两组均无并发症。随访 3~ 15个月 ,无复发病例。结论 本研究显示应用Carto系统标测和消融特发性室速安全有效 ,可实时三维重建心腔结构 ,附以电生理信息 ,较常规方法X线透视下定位准确可靠 ,明显缩短曝光时间 ,并通过其导航定位记忆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TO系统 电解剖标测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导管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Carto Univu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 被引量:3
4
作者 周烨 姜海 +3 位作者 侯小锋 李柯蓓 胡志斌 邹建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4-609,共6页
目的:探讨Carto Univu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地纳入PSVT患者99例,根据指导手术的方式将其分入Carto Univu组(51例)和二维X射线... 目的:探讨Carto Univu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地纳入PSVT患者99例,根据指导手术的方式将其分入Carto Univu组(51例)和二维X射线组(4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曝光剂量、剂量与面积之积(dose area product,DAP)、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放置导管曝光时间、放置导管DAP、放电次数、放电功率和总放电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to Univu组的标测消融曝光时间、总曝光时间、标测消融DAP和总DAP较二维X射线组有明显减少(P<0.01)。在右侧旁道病例中,Carto Univu组的标测消融DAP和总DAP较二维X射线组减少(P<0.05),在左侧旁道和房室结双径路中减少更为明显(P<0.01)。Carto Univu组有7例在标测消融时达到"零射线",其中5例为房室结双径路。两组即刻成功率均为100%,随访3~12个月,Carto Univu组无复发,二维X射线组有3例疑似复发,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Carto Univu三维电解剖标测可安全有效地指导PSVT射频消融,减少医患双方辐射暴露,尤其适用于房室结双径路,甚至可达到"零射线",可作为指导房室结双径路消融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剖标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辐射暴露
下载PDF
Carto系统与传统电生理标测指导消融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俊蒙 王云龙 +3 位作者 韩智红 汪烨 陈方 任学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687-689,69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Carto系统与传统电生理标测方法指导消融室性期前收缩(PVC),全面评价两种方法优劣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脏中心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患者371例,其中男性149例,女... 目的通过研究Carto系统与传统电生理标测方法指导消融室性期前收缩(PVC),全面评价两种方法优劣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脏中心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患者371例,其中男性149例,女性222例。按不同射频消融手术方法分为:传统电生理标测方法指导PVC消融组(传统组)94例,Carto系统标测方法指导PVC消融组(Carto组)277例。比较两组消融功率、消融温度、放电时间、靶电位较QRS波提前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住院费用等;分析不同年度两组手术患者的例数、比例及总成功率。结果消融功率、放电时间、靶电位较QRS波提前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在传统组与Carto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传统组消融温度较Carto组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传统组比较,Carto组手术成功率增加(85.11%vs.93.14%),住院费用也增加[(24044.37±6059.74)元vs.(41324.02±25773.0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2011年相比,2012年和2013年应用Carto系统标测指导PVC消融比例显著升高(分别为84.47%vs.45.90%和88.89%vs.45.90%,P均<0.01),同时2013年总手术成功率较2011年显著增加(94.04%vs.80.33%,P<0.01)。结论 Carto系统标测指导PVC消融较传统电生理方法可显著增加手术成功率,是当前PVC消融的最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导管射频消融 CARTO系统 电解剖标测
下载PDF
Manifold benefits of choosing a minimally fluoroscopic catheter ablation approach
6
作者 Michela Casella Antonio Dello Russo +6 位作者 Gaetano Fassini Daniele Andreini Pasquale De Iuliis Saima Mushtaq Stefano Bartoletti Stefania Riva Claudio Tondo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3年第2期8-11,共4页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14-year-old boy with ventricular preexcitation. A standard, fluoroscopy guided, ablation procedure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a postero-midseptal region with a total fluoroscopy time of abou...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14-year-old boy with ventricular preexcitation. A standard, fluoroscopy guided, ablation procedure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a postero-midseptal region with a total fluoroscopy time of about 45 min (2430 cGy.cm2). A few hours after the procedure, preexcitation reappeared. A second ablation procedure was scheduled using the EnSite NavXTM mapping system. During mapping along the tricuspid groove, preexcitation suddenly disappeared due to mechanical "bumping" of the accessory pathway and it did not recover over the next 30 min. As per our routine practice, the phase of geometry reconstruction has been continuously recorded by the system; thus, an off-line analysis allowed to pinpoint the site of earliest activation and the site of mechanical bumping, where radiofrequency obtained the accessory pathway ablation. The second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without using fluoroscopy at all. Thanks to the geometry reconstruction, the procedure was completely successful thus avoiding a further rehospit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CCESSORY PATHWAY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electroanatomical mapping Radiation exposure
下载PDF
9例希氏束左侧起源室早特点及消融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潘晓杰 王莹琦 +1 位作者 张树龙 尹晓盟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 研究起源于希氏束左侧的频发室性早搏(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并观察电解剖标测(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效果。方法 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起源于希氏束左侧的频发室早患者9例,在Cart... 目的 研究起源于希氏束左侧的频发室性早搏(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并观察电解剖标测(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效果。方法 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起源于希氏束左侧的频发室早患者9例,在Carto指导下进行标测及导管射频消融,分析其体表心电图特征、心内电图及消融结果。结果 起源于左侧希氏束旁的室早心电图表现为:(1)胸前导联QRS波群时限较短;(2)胸前导联移行区通常在V1-V2导联之间;(3)以R波为主波的导联顶端尖锐无切迹、顿挫;(4)V1导联通常呈rS或者R型。9例中4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成功率100%。结论 希氏束左侧起源的室早具有特定的心电图特点,在Carto三维标测指导下可以成功进行射频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 室性早搏 射频消融 电解剖标测
下载PDF
“特发性”瘢痕相关性左心房房性心动过速一电解剖标测和消融结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劲林 苏晞 +6 位作者 唐成 张勇华 韩宏伟 李振 蒋萍 程光辉 邓成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2年第5期345-351,共7页
目的报道1组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无外科手术或导管消融史的左心房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解剖标测特点及消融结果。方法共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37~72(57.4±14.6)岁]符合上述特征的左心房房速患者接受电解剖标测... 目的报道1组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无外科手术或导管消融史的左心房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解剖标测特点及消融结果。方法共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37~72(57.4±14.6)岁]符合上述特征的左心房房速患者接受电解剖标测和导管消融。结果所有房速的折返环均位于大面积低电压(双极电压≤0.5mV)区域内,低电压区域内可标测到1~5(2.6±1.2)个双电位线和/或电静止瘢痕区,这些传导障碍区和左心房固定的解剖屏障(如二尖瓣环)构成各个折返环必经的关键峡部。8例在折返环峡部内可记录到低幅,长时限碎裂电位,平均振幅(0.21±0.05)mV,平均时限(123±14)ms,占心动过速周长43%±5%。选择折返环峡部特别是长时限碎裂电位为消融靶点,10例均通过1~3(平均2次)次局部放电即终止房速,首次消融后2例复发房速,再次消融成功,随访共(14±10)个月,所有患者无房速复发。结论“自发”的左心房广泛瘢痕形成构成本组房速的“致心律失常基质”,折返环内存在的狭窄且传导缓慢的峡部对维持房速非常重要,并易于消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心动过速 电解剖标测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不同节律下心房颤动患者心房低电压区比较及意义
9
作者 张文静 王皓 +2 位作者 丁奥林 杨泾纬 谷云飞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29-33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节律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电解剖标测心房低电压区(low voltage areas,LVAs)的特征及意义,并分析单纯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术对LVAs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首次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84例房颤患者,其中4... 目的探讨不同节律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电解剖标测心房低电压区(low voltage areas,LVAs)的特征及意义,并分析单纯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术对LVAs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首次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84例房颤患者,其中49例阵发性房颤,35例持续性房颤,使用倾向性评分进行匹配。在0.5 mV的阈值下测量心房五分区后各区域LVAs的面积并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年龄、性别、BMI,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出31组患者。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平均标测点数为(1434.2±393.6)个,术后为(1281.3±372.7)个;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前平均标测点数为(1652.6±728.2)个,术后为(1314.6±690.8)个。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均可记录到LVAs的存在。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术后LVAs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性房颤患者LVAs面积术后明显下降(P<0.05)。在所有84例房颤患者中,LVAs出现在前壁、间隔、下壁、侧壁和后壁的比例分别为69.0%、95.2%、82.1%、60.7%和52.4%。结论在相同的电压阈值下,持续性房颤患者LVAs面积在房颤节律下明显大于窦性节律下,单纯PVI术对LVAs影响不大。房颤患者中LVAs好发于前壁、间隔及下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低电压区 电解剖标测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2例的电磁解剖标测系统标测和消融
10
作者 方咸宏 吴书林 +5 位作者 杨平珍 李海杰 陈泗林 詹贤章 林纯莹 钱卫民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评价电磁解剖标测系统(Carto)标测和指导射频消融在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12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年龄(33±12)岁。心动过速周期(370±95)ms。室性心动过速持续发作时,7FNavi-Star在相关心... 目的评价电磁解剖标测系统(Carto)标测和指导射频消融在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12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年龄(33±12)岁。心动过速周期(370±95)ms。室性心动过速持续发作时,7FNavi-Star在相关心室标测,实时重建心腔三维电解剖图,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在右心室流出道详细标测,根据激动图上最红色区域为较早激动部位,结合大头导管记录心室波最早、且起搏时体表12导联图形与心动过速一致处,作为消融靶点。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在间隔部细标,标识较体表QRS波及His束电位提前的P电位处,作为靶点。温控60℃放电消融。以基础态及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反复电生理检查.不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作为成功消融终点。结果12例均成功消融,其中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7例,均位于右心室流出道前中间隔部,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5例,起源于左心室后中间隔4例、中下间隔近心尖部1例。1例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于心动过速在左心室后中间隔处标测时,室性心动过速终止,后标志此处作为靶点,放电消融成功。手术时间为(102±25)分钟,曝光时间为(11±7)分钟。随访6~1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Carto系统通过磁场标测定位,结合心内电图重建室性心动过速时心室电激动图,可有效快速寻找最早激动点或P电位处作为消融靶点,进行电解剖标测,并可在标测导管机械损伤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处标志,结合起搏标测,作消融参考点指导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电磁解剖标测系统 电解剖标测 导管射频消融
下载PDF
窦性心律下左后分支区域电解剖标测及消融左室特发室性心动过速
11
作者 马薇 许静 +2 位作者 卢凤民 信庭文 付乃宽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16-818,共3页
目的:总结在窦性心律下标测和消融左室特发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方法。方法:对不能诱发或发作不持续ILVT的患者,于窦律下左后分支区域内进行标测,于该部位内标测最早浦肯野电位(PP)和(或)舒张期电位(DP),于该部位进行消融。结果:52例室... 目的:总结在窦性心律下标测和消融左室特发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方法。方法:对不能诱发或发作不持续ILVT的患者,于窦律下左后分支区域内进行标测,于该部位内标测最早浦肯野电位(PP)和(或)舒张期电位(DP),于该部位进行消融。结果:52例室速患者,12例不能诱发或发作不持续,窦性心律下成功靶点平均PP-QRS时间(21.00±2.64)ms,其中4例患者在窦律下于左后间隔部位标测出DP,平均PP-DP时间为(327.0±39.4)ms,平均放电次数为(8.60±1.72)次,术后有4例出现左后分支阻滞,随访0.5~6.0年,1例患者复发。结论:窦性心律下于左后分支区域标测PP和(或)DP的方法,并于该区域进行消融,安全有效,对于ILVT不能诱发的患者,可提高消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特发室性心动过速 电解剖标测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应用CARTO系统标测和消融房性心动过速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6
12
作者 吴书林 杨平珍 +4 位作者 方咸宏 李海杰 陈泗林 詹贤章 欧阳非凡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年第1期16-17,共2页
初步探讨CARTO系统在房性心动过速 (简称房速 )标测和射频消融中的临床应用。 5例房速患者 ,年龄 42 .4± 15 .8岁 ,男 3例、女 2例。其中 1例为法氏三联症外科根治术后。心动过速周期 35 5± 76ms。在心动过速时应用CARTO系统... 初步探讨CARTO系统在房性心动过速 (简称房速 )标测和射频消融中的临床应用。 5例房速患者 ,年龄 42 .4± 15 .8岁 ,男 3例、女 2例。其中 1例为法氏三联症外科根治术后。心动过速周期 35 5± 76ms。在心动过速时应用CARTO系统标测相关心房 ,实时重建三维电解剖图 ,并用以指导射频放电消融靶点。 5例房速均成功消融。 3例为右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其中 1例法氏三联症手术后房速为右房外侧壁手术瘢痕所介导 ,经线性消融关键峡部成功。 2例为局灶性房速 ,起源点分别在右房His束旁和左房后壁。放电次数为 3.5± 2 .1。手术时间为 2 39± 45min ,曝光时间为 14± 9min。结论 :本研究提示应用CARTO系统标测和消融房速 (包括折返性和局灶性 )是可行的。在较少X线曝光下 ,易于标志到最佳靶点和成功消融 ,尤其是对于心脏结构异常和复杂房速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TO系统 房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下载PDF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儿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11
13
作者 叶钜亨 曾国洪 +3 位作者 曾少颖 石继军 李渝芬 谢颖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Carto系统和Ensite系统标测指导儿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RFCA)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2例心律失常患儿,包括9例房性心动过速(AT),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例右室室性早搏(PVC),4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在Carto系统或E... 目的探讨Carto系统和Ensite系统标测指导儿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RFCA)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2例心律失常患儿,包括9例房性心动过速(AT),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例右室室性早搏(PVC),4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在Carto系统或Ensite系统三维标测导航下行RFCA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能准确找到消融靶点,消融完毕后心动过速均未能诱发,术中无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平均随访6~24个月,Ensite Array系统组1例AT病例复发,可用药物控制。结论 Carto系统和Ensite系统标测指导儿童心律失常RFCA治疗安全可行,尤其适合于疑难复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不持续的心律失常的RFCA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标测系统 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 儿童
下载PDF
典型心房扑动的CARTO系统标测和消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平珍 吴书林 +4 位作者 方咸宏 李海杰 陈泗林 詹贤章 欧阳非凡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年第1期18-19,共2页
评价非X线CARTO系统在指导导管射频消融典型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中的临床应用。 5例典型房扑 ,均为男性 ,年龄 40 .4± 15 .7岁。除 1例为先天性三房心 (经外科矫正 )外 ,余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周期 2 0 5± 2 8ms。位... 评价非X线CARTO系统在指导导管射频消融典型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中的临床应用。 5例典型房扑 ,均为男性 ,年龄 40 .4± 15 .7岁。除 1例为先天性三房心 (经外科矫正 )外 ,余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周期 2 0 5± 2 8ms。位于三尖瓣环和下腔静脉口间的峡部为消融部位。运用CARTO系统实时标测右房三维结构 ,并指导导管标测和消融峡部。消融后分别在冠状静脉窦和低位后外侧右房以 5 0 0ms起搏重建三维电解剖图 ,判定完全双向传导阻滞。 5例均消融成功 ,房扑不再诱发及产生确定的峡部双向传导阻滞。放电次数为 12 .7± 6 .5。手术时间为 2 78± 49min ,曝光时间为 16± 7min。随访 1~ 3个月无病例复发。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房扑标测和消融中应用CARTO系统是安全有效的。消融后峡部两侧分别起搏重建峡部三维电解剖图 ,可准确判断线性损伤的连续性 ,证实完全双向传导阻滞 ,有利减少复发率。同时可减少X线曝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心房扑动 CARTO系统 射频消融
下载PDF
心外膜CARTO标测指导下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长城 苏兆萍 +9 位作者 王粮山 李波 于洋 李琴 李海涛 胡晖 吴震 方颖 韦华 顾承雄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5期261-264,268,共5页
目的评估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在心外膜标测指导下,施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33例患者心肌梗死后并发室壁瘤,且术前24h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律... 目的评估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在心外膜标测指导下,施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33例患者心肌梗死后并发室壁瘤,且术前24h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律失常超过3000次。按照患者家属是否同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分为两组:射频组15例,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室壁瘤成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术;非射频组18例,行OPCABG+室壁瘤成形术。术后复查24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并随访,比较两组心功能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非射频组围手术期脑梗塞1例,其余均治愈出院。术后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显著缩小(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两组患者均复查24h动态心电图,射频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术后组间比较,射频组24h室性心律失常频次明显减少(P〈0.05)。结论心外膜CARTO标测指导下双极射频消融是一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可行的外科方法,近期临床疗效尚可,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剖标测系统 导管消融术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室壁瘤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Linear ablation of left atrium for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guided by double Lasso catheters and three dimensional electroanatomical mapping 被引量:5
16
作者 MA Jian TANG Kai +3 位作者 MA Fu-sheng JIA Yu-he ZHANG Shu HUANG Cong-x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4期2042-2048,共7页
Background Linear ablation of left atrium (LA) guided by three dimensional (3-D) electroanatomical mapping (Carto) has been used in many centres worldw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nstead ... Background Linear ablation of left atrium (LA) guided by three dimensional (3-D) electroanatomical mapping (Carto) has been used in many centres worldw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nstead of pure anatomical approaches. There were little data about linear ablation of LA guided by Carto and double Lasso catheters in China.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linear ablation of LA guided by both Carto and double Lasso catheters. Methods After the anatomical model of LA and all pulmonary veins (PVs) had been established, circumferential ablations of the left pulmonary vein antrum and the right pulmonary vein antrum were performed with 2 circumferential mapping catheters (Lasso) placed within the ipsilateral superior and inferior PVs. The endpoint of ablation was abolishment or dissociation of the pulmonary vein potentials (PVPs). Oral amiodarone or propafenone was taken for at least 3 months by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F, permanent AF or those whose PVPs had not been isolated completely. The recurrence of atrial tachyarrhythmias was observed 3 months after the procedure. Results There were 106 patients (mean age, 51.4±9.9 years). Seventy-eight patients had paroxysmal AF, 12 persistent AF and 16 permanent AF. Onse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ccurred in 52 patients during ablation procedure. Thirty-two patients restored to sinus rhythm eventually after the procedure. Abolishment or dissociation of PVPs was accomplished during the procedure in 94 patients (88.7%). The duration of procedure and exposure to X-ray were (213±45) minutes and (32.5± 12.8) minutes, respectively. Among the 87 patients followed up for over 3 months, 62 were free of atrial tachyarrhythmias (including 8 patients who were still taking oral amiodarone). The success rate was 71.3% in the first procedure. Two patients had pericardial effusion treated by pericardial puncture and effusion drainage. No pulmonary vein stenosis, atrioesophageal fistula, stroke or procedural death occurred. Conclu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Lasso catheters three dimensional electroanatomical mapping catheter ablation atrial fibrillation
原文传递
普通型心房扑动的新现象 被引量:6
17
作者 欧阳非凡 Karl Heinz Kuck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年第1期6-11,共6页
普通型心房扑动 (AFL)的完整折返环路以及界嵴 (CT)和AFL的关系仍不太清楚 ,笔者应用电解剖 (CARTO)标测系统执行两项研究。Ⅰ :对 12例持续AFL的病人实施右房CARTO标测及多部位拖带。于三尖瓣环 (TA)周围测量传导速度。双电位 (DP)位... 普通型心房扑动 (AFL)的完整折返环路以及界嵴 (CT)和AFL的关系仍不太清楚 ,笔者应用电解剖 (CARTO)标测系统执行两项研究。Ⅰ :对 12例持续AFL的病人实施右房CARTO标测及多部位拖带。于三尖瓣环 (TA)周围测量传导速度。双电位 (DP)位于右房后下壁 ,相当于解剖上的界嵴 ,从下腔静脉 (IVC)与心房肌的连接处向上、稍前延伸 ,其长度为 40 .9± 7.9mm。所有病人的DP间期从上至下逐渐增加。在 9例逆向AFL病人中 ,右心耳后基底部的后方一狭长心肌位于折返环内 ,结果来自右心耳基底前、后方的两个心房激动波融合于右房下游离壁。在另 3例病人中 (1例顺钟向、2例逆钟向 )右心耳基底部后方未发现位于折返环内 ,迫使折返环仅绕三尖瓣与右心耳基底部前方之间的心肌兴奋右房下游离壁。在AFL的折返环中 ,没有固定的缓慢传导区 ,大部分病人的缓慢传导区位于间隔部和侧壁。Ⅱ :对 7例普通型AFL及 6例非AFL病人 ,在冠状窦起搏下 ,标测右房后壁。通过在右房重建中出现DP确认CT。以 6 0 0 ,30 0ms周长以及静脉注射氟卡胺 (1mg/kg)后以 6 0 0ms周长起搏冠状窦 ,分别测量CT上、中、下部位的刺激信号至双电位中第一及第二个心房激动波的传导时间 (SD1及SD2 )和此部位的电位间期 (DPI)。在AFL病例中 ,与以 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型心房扑动 CARTO系统 射频消融 电生理学
下载PDF
三维电解剖标测与常规标测指导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早的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苑洪涛 王玉堂 +4 位作者 单兆亮 时向民 郭红阳 国建萍 张晔 《中国医刊》 CAS 2010年第5期26-28,共3页
目的比较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与常规电生理标测指导下对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导管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2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早患者,其中常规电生理标测消融89例,CARTO指导消融33例,比较两组靶点标测时... 目的比较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与常规电生理标测指导下对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导管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2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早患者,其中常规电生理标测消融89例,CARTO指导消融33例,比较两组靶点标测时间、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1.0%(81/89),93.9%(31/33),术中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2±12)个月,常规标测组复发7例(7.9%),CARTO标测组无复发。与常规电生理标测比较,CARTO标测组靶点标测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CARTO指导射频消融相对常规消融方法手术成功率有明显提高,能显著减少X线曝光时间,但花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特发性室性早搏
下载PDF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在指导射频消融治疗靶点邻近房室传导系统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小青 程亚敏 +3 位作者 钱波 王卫明 邵山 杨玲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11-313,共3页
目的 回顾射频消融治疗靶点邻近房室传导系统心律失常的病例,评价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3)指导下导管消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02月—2020年07月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明确其消融靶点邻近房... 目的 回顾射频消融治疗靶点邻近房室传导系统心律失常的病例,评价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3)指导下导管消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02月—2020年07月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明确其消融靶点邻近房室传导系统的心律失常共942例,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863例,右侧间隔部旁道介导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48例,右侧间隔部房性心动过速(AT)9例,邻近房室结和希浦系统的室性早搏(PVC)22例.于二维影像指导下标测消融定义为传统组,于Carto3指导下标测消融定义为三维组,比较两组之间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所有病例均完成射频消融,其中发生永久性Ⅲ°房室传导阻滞(AVB)4例,发生率0.42%.传统组576例,发生永久性Ⅲ°AVB 4例,发生率0.69%,其中AVNRT 3例,左中间隔PVC 1例.三维组366例,未发生永久性AVB.结论 靶点邻近房室传导系统的心律失常行射频消融时有发生AVB的风险,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标测消融该类型心律失常不仅可提高有效性,亦有助于减少发生永久性AVB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 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 房室传导阻滞
下载PDF
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和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对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心肌纤维化评估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健 孙虹越 +1 位作者 韩松岩 李木子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0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LGE-MRI)和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系统检查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心肌纤维化分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并接受射频消融术的80例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LGE-MRI和CARTO检查,采用Kappa检验比较二... 目的:探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LGE-MRI)和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系统检查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心肌纤维化分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并接受射频消融术的80例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LGE-MRI和CARTO检查,采用Kappa检验比较二者在评价心肌纤维化分级中的一致性;房颤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后随访观察1年,观察分析患者复发情况。结果:房颤患者经LGE-MRI图像心肌纤维化分级显示0级26例,I级17例,Ⅱ级18例,Ⅲ级19例;CARTO图像显示0级26例、I级15例、Ⅱ级19例、Ⅲ级20例,LGE-MRI图像与CARTO图像心肌纤维化分级间一致性较高(Kappa=0.781,P<0.05)。心肌纤维化分级时LGE-MRI与CARTO一致分级67例,一致率为83.75%。LGE-MRI分级及CARTO分级中,左心房心肌纤维化分级高的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1年复发率均高于左心房心肌纤维化分级低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38,x^(2)=19.909;P<0.05)。结论:LGE-MRI与CARTO检查在评估左心房心肌纤维化分级时一致性较高,且心肌纤维化分级高的患者射频消融术后1年复发率高于心肌纤维化分级低的患者,LGE-MRI与CARTO检查对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射频消融术 心肌纤维化 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LGE-MRI) 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