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升机在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巡视中的应用 被引量:57
1
作者 于德明 武艺 +3 位作者 陈方东 汪骏 张海军 刘伟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2,共4页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铁塔高、相间距大等特点给人工巡视带来一定困难,为此研究了特高压输电线路直升机巡线技术的方法、手段、项目、悬停位置、巡视安全性等技术难题,分析了特高压电磁场强度对直升机的影响。结合长南一线、南荆一线的直...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铁塔高、相间距大等特点给人工巡视带来一定困难,为此研究了特高压输电线路直升机巡线技术的方法、手段、项目、悬停位置、巡视安全性等技术难题,分析了特高压电磁场强度对直升机的影响。结合长南一线、南荆一线的直升机巡视实践,认为特高压输电线路直升机巡线技术是安全的、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线路 直升机巡线 电场强度
下载PDF
均压环对复合绝缘子电场分布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卫李静 王伯时 +3 位作者 汪忆新 王建国 周文俊 马卫平 《高压电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2-264,267,共4页
建立数学模型计算了复合绝缘子的沿面电场分布,利用有限元法计算了220kV线路复合绝缘子不安装均压环及安装不同形状尺寸均压环时沿面场强分布和电位分布。分析了均压环各因素变化对电场分布改善效果的影响,指出环径和罩深对端部电压分... 建立数学模型计算了复合绝缘子的沿面电场分布,利用有限元法计算了220kV线路复合绝缘子不安装均压环及安装不同形状尺寸均压环时沿面场强分布和电位分布。分析了均压环各因素变化对电场分布改善效果的影响,指出环径和罩深对端部电压分布改善效果明显,管径对电场分布改善效果好,根据各因素的综合影响,推荐了220kV复合绝缘子均压环的结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电场强度 电位分布 均压环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场对干红葡萄酒物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殷涌光 刘学军 +2 位作者 朱畅 范松梅 罗广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1-224,共4页
通过改变高压脉冲电场强度,研究了电场对新鲜干红葡萄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的乙醇含量、干浸出物、总酸、pH值、色度及电导率都有明显改变,且变化趋势基本符合陈酿效果。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场 新鲜干红葡萄酒 电场强度 物性
下载PDF
±1100kV特高压换流阀直流耐压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查鲲鹏 刘远 +1 位作者 王高勇 刘士利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7-93,共7页
为满足±1 1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阀绝缘型式试验实施,针对±1 100kV特高压换流阀直流耐压试验实施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仿真计算以及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电场强度计算,依据现有试验条件,计算得出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2k... 为满足±1 1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阀绝缘型式试验实施,针对±1 100kV特高压换流阀直流耐压试验实施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仿真计算以及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电场强度计算,依据现有试验条件,计算得出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2kV/cm,低于空气击穿场强30kV/cm。若不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现有试验室空间、试验方法设计及设备满足±1 100kV特高压换流阀直流耐压试验的要求。完成了满足IEC标准特高压换流阀直流耐压试验要求的试验原理及试验方法研究,为±1 100kV特高压换流阀直流耐压试验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0kV 特高压换流阀 直流耐压试验 电场强度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场对干红葡萄酒色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学军 殷涌光 +2 位作者 朱畅 范松梅 罗广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52,共2页
通过改变电场强度,研究高压脉冲电场对新鲜干红葡萄酒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酒样的色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变化趋势基本符合陈酿效果。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场 新鲜干红葡萄酒 电场强度 色度
下载PDF
高压交直流电容式套管内部电场的分析比较及改进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仲奕 童军心 赵彦珍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11,共3页
高压交、直流电容式套管内部电场分布有较大的不同。通过采用有限元法对两者进行精确分析,得到了套管内部场强的准确分布,这可为套管的设计及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高压交直流电容式套管 电场 绝缘结构 有限元法
下载PDF
憎水性表面水珠的电场计算及放电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建武 文习山 +1 位作者 刘海燕 欧阳剑萍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9-52,共4页
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均匀电场(针-板电极)中憎水性表面分离水珠的电场进行了计算,比较了无水珠、单个水珠以及多个水珠存在时憎水性表面沿面电场分布的变化情况,计算出水珠存在引起固、液、气三重介质连接点处的畸变,且水珠的存... 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均匀电场(针-板电极)中憎水性表面分离水珠的电场进行了计算,比较了无水珠、单个水珠以及多个水珠存在时憎水性表面沿面电场分布的变化情况,计算出水珠存在引起固、液、气三重介质连接点处的畸变,且水珠的存在对强场区电场的畸变作用更显著。同时在实验室中进行了模拟试验,用10000帧/s的高速数字摄影仪对整个放电过程进行了全程捕捉。结果表明,人工布液方式下憎水性表面分离水珠的放电是存在明显熄灭重燃现象并由两端向中间发展并沿水珠顶部贯通的细小电弧连接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匀电场 憎水性 电场强度 分离水珠 局部放电
下载PDF
电晕笼内多分裂导线电晕损耗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琴 谢雄杰 石岩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35,41,共5页
当输电线路的导线表面场强超过空气的击穿场强时,输电线路上就产生电晕放电,导线附近区域的空气放电产生热、光、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等,同时伴随着大量的电晕损耗,系统研究线路电晕损耗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及理论价值。建... 当输电线路的导线表面场强超过空气的击穿场强时,输电线路上就产生电晕放电,导线附近区域的空气放电产生热、光、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等,同时伴随着大量的电晕损耗,系统研究线路电晕损耗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及理论价值。建立电晕笼内多分裂导线的平面及三维仿真模型,分别对2种模型下的多分裂导线表面电场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特高压大电晕笼防护段尺寸对多分裂导线表面场强的影响,从而确定大电晕笼防护段最佳尺寸。根据三维模型仿真结果,试验测量电晕笼内多分裂导线在不同降雨率下的电晕损耗,可作为实际线路电晕损耗估算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笼 分裂导线 电晕损失 电场强度 仿真
下载PDF
对高压并联电容器使用寿命的估算 被引量:11
9
作者 沈文琪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05年第3期25-26,共2页
影响电力电容器的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即作用在介质上的电场强度和介质的运行温度。根据耐久性试验中老化试验的条件,估算了一台合格的高压并联电容器在标准和技术条件规定的条件下运行时,其预期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预期使用寿命 电场强度 介质温度
下载PDF
不均匀电场中憎水性表面分离水珠放电过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建武 文习山 +1 位作者 蓝磊 刘海燕 《电瓷避雷器》 CAS 2006年第1期15-18,共4页
通过实验室模拟并结合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均匀电场中憎水性表面分离水珠的放电过程进行了计算,得出憎水性表面分离水珠放电是由两端向中间发展的电弧连接所致,并存在明显熄灭重燃现象。比较了不均匀电场下,无水珠、单个水珠以及多... 通过实验室模拟并结合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均匀电场中憎水性表面分离水珠的放电过程进行了计算,得出憎水性表面分离水珠放电是由两端向中间发展的电弧连接所致,并存在明显熄灭重燃现象。比较了不均匀电场下,无水珠、单个水珠以及多个水珠存在时憎水性表面沿面电场分布的变化情况,无水珠存在的憎水性表面的电场呈两端高,底部大致平滑的“U”型分布,强电场区域出现在电极两端,最大值为3.19kV/cm;单个水珠的电场强度最高的地方仍出现在尖极处,最大值为3.9kV/cm,水珠表面电场最弱,约为0.35kV/cm;多个分离水珠存在的情况下,电场不均匀度增加,水珠周围电场较强,最大场强出现在距离两极最近的水珠周围并且在水珠靠近两端一侧,最大值为4.6kV/cm,其余区域相对较弱;计算出有水珠存在时的最大场强是无水珠时的1.22~1.4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匀电场 憎水性表面 电场强度 分离水珠 局部放电
下载PDF
Study and Measurement of Glidarc Driven by Magnetic Field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宇含 马强 夏维东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5-69,共5页
Non-thermal plasma at atmosphere was generated through glidarc discharge driven by magnetic field and observed by using a high speed 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 and photo multiplier tube (PMT). The arc diameter pr... Non-thermal plasma at atmosphere was generated through glidarc discharge driven by magnetic field and observed by using a high speed 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 and photo multiplier tube (PMT). The arc diameter projecting in the direction of arc motion (front-viewed diameter) and the diameter projecting in the perpendicular direction of arc motion (side-viewed diameter) were measured. The effect of both the arc current and the magnetic field was analysed. The front-viewed diameter was compared with the side-viewed one. Simultaneously the electricfield intensity was measured directly and analysed by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the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and arc cur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darc driven by magnetism arc diameter electric-field intensity
下载PDF
Integral equation of relationship on the apparent conductivity and true conductivity in induction logging 被引量:4
12
作者 LI JianHa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1972-1978,共7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induced electromotive force measured by induction logging tool and the apparent conductivity,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pparent conductivity and the formation true ...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induced electromotive force measured by induction logging tool and the apparent conductivity,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pparent conductivity and the formation true conductivity. Assuming the conductivity in Green's function to be the function of the field point coordinate, the apparent conductivity expression of electric-field intensity is derived using Green's formula, and the integral equ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representing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apparent conductivity with the true conductivity under this condition. The integral equation is analyzed and then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quivalent conductivity is the apparent conductivity and the values of the apparent conductivity function contain the true conductivity, and the method derived the true conductivity from the apparent conductivity around the well axis is put forward. The validity of the approach given in this paper is verified through numerical calculation. On the basis of above means, the transmitter coil produces an electric-field distribution in formation at every point where the induction logging tool moves along a wellbore, and a number of the receiving coils obtain an apparent conductivity distribution; this is what induction electric-field logging 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field intensity induction logging formation apparent conductivity true conductivity integral equation
原文传递
CaBi_(4)Ti_(4)O_(15)-Bi(Fe_(0.93)Mn_(0.05)Ti_(0.02))O_(3)铁电固溶体薄膜的制备及储能特性
13
作者 余致尧 王文文 +4 位作者 司景翔 苑秀芳 李成龙 林秀娟 杨长红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01-2309,共9页
采用金属有机分解法结合旋涂技术,在Pt(111)/TiO_(2)/SiO_(2)/Si衬底上制备(1-x)CaBi_(4)Ti_(4)O_(15)-xBi(Fe_(0.93)Mn_(0.05)Ti_(0.02))O_(3)(CBT-xBFMT,x=0,0.05,0.10,0.15)固溶体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铁... 采用金属有机分解法结合旋涂技术,在Pt(111)/TiO_(2)/SiO_(2)/Si衬底上制备(1-x)CaBi_(4)Ti_(4)O_(15)-xBi(Fe_(0.93)Mn_(0.05)Ti_(0.02))O_(3)(CBT-xBFMT,x=0,0.05,0.10,0.15)固溶体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铁电分析仪和阻抗分析仪,系统研究了CBT基薄膜的储能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均呈现出多晶铋层状结构,无杂相生成。BFMT的引入增大了薄膜的最大极化强度P_(m)和抗击穿场强E_(b),并降低了漏电流密度。随着BFMT固溶量的增加,CBT-xBFMT薄膜的抗击穿场强E_(b)先增大后减小,在x=0.10处达到最大;最大极化强度P_(m)逐渐增加,在x=0.10处极化强度差最大;最大抗击穿场强和最大极化强度差的共同作用使CBT-0.10BFMT薄膜具有最佳储能特性,有效储能密度W_(rec)和储能效率η分别为82.8 J/cm^(3)和78.3%,且储能稳定性(25~150℃)良好。CBT-0.10BFMT铁电薄膜有望应用于环境友好型小型能量储存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Bi_(4)Ti_(4)O_(15)薄膜 固溶体 介电储能 击穿场强 极化强度差 高温
下载PDF
两平行圆柱的电容、电势和电场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民伟 《物理与工程》 2007年第3期14-16,29,共4页
运用复变函数、保角变换等理论,把横截面为两平行圆柱变换成横截面为两平行板,计算出两平行圆柱单位长度的电容、电势和电场强度.
关键词 两平行圆柱 电容 电势 电场强度 变换
下载PDF
微波照射下岩石的升温与破碎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超尹 卢高明 +3 位作者 周建军 姚华彦 姜礼杰 范文超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48-1359,共12页
为论证微波辅助破岩过程中岩石的升温破碎理论,选取玄武岩作为岩石试样,对不同微波功率和照射时间下的岩石试样进行了5组微波照射试验,获得了岩石表面的温度分布和破碎状态。利用COMSOL多物理场建模软件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岩石内部的电... 为论证微波辅助破岩过程中岩石的升温破碎理论,选取玄武岩作为岩石试样,对不同微波功率和照射时间下的岩石试样进行了5组微波照射试验,获得了岩石表面的温度分布和破碎状态。利用COMSOL多物理场建模软件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岩石内部的电场和温度场分布,揭示岩石的破碎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发射功率和照射时间的增加,岩石表面的温度、破碎面积、破碎点深度、裂缝数量和裂缝长度均有所增加。模拟结果表明,微波由喇叭天线传递至岩石上表面时电场强度急剧降低,岩石内部电场强度整体呈倒锥形分布;微波照射下的岩石破碎损伤主要与电场强度有关,电场强度的强弱导致不同部位能量密度分布不均匀,进而引起温度梯度变化,产生不同的热膨胀,导致破碎损伤的发生。岩石的破碎损伤演化分为3个阶段,根据岩石试样升温过程进行数学模型回归分析发现,微波发射功率对温度特性的影响更为显著,当微波照射功率为26.645 kW时,微波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岩石达到破碎损伤状态,照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破岩 温度特性 电场强度 COMSOL 破碎特性
下载PDF
电磁场教学中电场的计算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延玲 《榆林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9-21,共3页
电磁场的求解问题,主要归结为求电场和磁场的问题,其中关于电场的求解主要是求电场强度。不同电场,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也不同。以所学电磁场知识为基础,从静态场与动态场两种角度,归纳出几种求解电场强度的方法,并分别给出这些方法的适... 电磁场的求解问题,主要归结为求电场和磁场的问题,其中关于电场的求解主要是求电场强度。不同电场,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也不同。以所学电磁场知识为基础,从静态场与动态场两种角度,归纳出几种求解电场强度的方法,并分别给出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 电场强度 高斯定理 麦克斯韦方程 波动方程
下载PDF
沿直线方向匀速运动的带电直线的电场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雪莹 《物理与工程》 2006年第3期19-21,共3页
本文利用相对论变换关系计算了沿直线方向匀速运动的带电直线的电场.
关键词 电场强度 变换关系 带电直线
下载PDF
分裂导线表面电场强度的径向基函数计算 被引量:2
18
作者 段基梅 王廷华 +2 位作者 张剑 郝战铎 郑亚利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1-36,共6页
利用径向基函数法探讨分裂导线附近电场的分布情况,克服了传统方法在计算分裂导线表面电场时不能很好反映分裂导线中每根子导线表面电场的大小和分布。考虑电晕放电取决于导线表面电场强度的大小,建立了采用RBF方法求解分裂导线附近电... 利用径向基函数法探讨分裂导线附近电场的分布情况,克服了传统方法在计算分裂导线表面电场时不能很好反映分裂导线中每根子导线表面电场的大小和分布。考虑电晕放电取决于导线表面电场强度的大小,建立了采用RBF方法求解分裂导线附近电场最大值分布的计算模型。计算表明RBF方法能够更精确地反映不同位置的分裂子导线表面电场的差异;同时比较了导线附近不同范围内的电位分布情况,指明在相导线附近较小区域内,其他相导线对其电位分布的影响较小;因此考虑电晕影响时,可认为三相导线与单相导线的起晕电压值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基函数 电场强度 分裂导线 电晕放电 起晕电压
下载PDF
聚丙烯粉体输送系统静电危险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娄仁杰 何明俊 《中外能源》 CAS 2006年第6期84-87,共4页
简要分析了某石化公司聚丙烯粉体输送系统的静电危险,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文中数据主要是通过模拟试验和现场测试得出的。
关键词 静电 电位 电场强度 电荷密度 防护措施
下载PDF
电场增强催化甲烷合成碳二烃电场能量研究
20
作者 王保伟 许根慧 孙洪伟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32,54,共6页
利用模拟电荷法原理计算了电场增强催化甲烷合成碳二烃反应区的电场强度和能量分布 ,结果表明非对称电场具有不均匀能量分布特性 ,场域中电极端部所提供的能量最高为 0 .3 6J/mm3,其值大于甲烷的电离能0 .0 5 47J/mm3,使处于该区域的甲... 利用模拟电荷法原理计算了电场增强催化甲烷合成碳二烃反应区的电场强度和能量分布 ,结果表明非对称电场具有不均匀能量分布特性 ,场域中电极端部所提供的能量最高为 0 .3 6J/mm3,其值大于甲烷的电离能0 .0 5 47J/mm3,使处于该区域的甲烷分子解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增强 等离子体催化 甲烷 合成 碳二烃 电场能量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