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煤矿中“突出”的理论——对慕尼黑工业大学矿业力学研究的介绍(特约稿) 被引量:20
1
作者 H.Lippmann 张江 寇绍全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52-467,共16页
本文总结了慕尼黑工业大学关于煤矿中突出问题的研究。首先,指出了易发生突出的材料的一个主要力学特征,是材料参数在破坏后效区快速下降。接着,将简化弹塑性理论(或称初等理论)应用于研究突出,揭示了突出的某些基本机理。还详细讨论了... 本文总结了慕尼黑工业大学关于煤矿中突出问题的研究。首先,指出了易发生突出的材料的一个主要力学特征,是材料参数在破坏后效区快速下降。接着,将简化弹塑性理论(或称初等理论)应用于研究突出,揭示了突出的某些基本机理。还详细讨论了临近巷道存在坍塌及考虑煤层内部剪应力时对突出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把坍塌形成当作突出处理以及把煤层顶底板岩石当作弹性体考虑的结果。将理论结果与现场现象进行了对比,并对预报及防止突出的方法用力学观点给予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出 煤矿 岩爆 弹塑性 破坏
下载PDF
砂土各向异性与非共轴特性的本构模拟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洲泉 黄茂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3-251,共9页
在考虑组构各向异性的砂土状态相关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修正的非共轴流动法则建立了相应的非共轴本构模型。对于逆向加载的塑性问题,比如纯环剪加载,将通过引入边界面的概念进行处理。同时根据广义应力状态下的剪胀方程推导的塑性势... 在考虑组构各向异性的砂土状态相关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修正的非共轴流动法则建立了相应的非共轴本构模型。对于逆向加载的塑性问题,比如纯环剪加载,将通过引入边界面的概念进行处理。同时根据广义应力状态下的剪胀方程推导的塑性势面,建立了π平面内的非关联共轴流动方向。另外,将非共轴流动方向定义为同当前应力状态主方向正交的方向,并同共轴流动方向一样与塑性加载因子相关联。对Toyoura砂的空心圆柱两种加载模式的剪切试验,即固定主应力轴方向的单调加载和纯环剪切,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本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砂土力学行为中的各向异性和非共轴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临界状态 状态相关组构各向异性 非共轴流动法则 弹塑性理论
下载PDF
采面底板及煤壁破坏塑性区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向阳 孟祥瑞 +1 位作者 赵光明 赵启峰 《煤炭科技》 2009年第3期10-12,共3页
工作面底板破坏范围是多煤层开采技术中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影响到上部煤层开采对下部煤层顶板的影响。根据弹塑性理论,建立了底板塑性破坏的滑移线场计算模型,分析了底板破坏范围内主动极限区、过渡区和被动极限区的理论求解方法。
关键词 底板破坏 弹塑性理论 Mohr—coulomb准则 滑移线场
下载PDF
基于损伤扩容理论的圆形隧洞围岩松动圈位移计算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沈才华 古文博 +3 位作者 李鹤文 王媛 张永进 赖勇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7,共8页
为解决传统弹塑性力学理论在计算时未考虑实际围岩卸载时的扩容效应导致的位移设计值预测误差较大的问题,通过考虑不同应力状态下围岩损伤扩容系数的不同,建立圆形隧洞开挖松弛位移的分层总和法理论计算方法,提出以洞壁处围岩损伤扩容... 为解决传统弹塑性力学理论在计算时未考虑实际围岩卸载时的扩容效应导致的位移设计值预测误差较大的问题,通过考虑不同应力状态下围岩损伤扩容系数的不同,建立圆形隧洞开挖松弛位移的分层总和法理论计算方法,提出以洞壁处围岩损伤扩容状态为控制值的围岩开挖位移预警值计算方法。结合分水江引水隧洞工程实例,对不同围岩级别、不同埋深、洞壁围岩的不同扩容效应(即不同支护状态)时圆形隧洞开挖后洞壁围岩位移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提出以圆形隧洞为基础的围岩预警值理论计算经验公式。由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考虑扩容效应的围压位移分层总和法计算值比弹塑性理论计算值大3倍以上,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隧洞 弹塑性理论 损伤扩容理论 分层总和法 松动圈位移
下载PDF
土工织物加固高速公路软基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黄腾 冯晓腊 +1 位作者 张迎春 徐复兴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5-89,共5页
运用弹塑性理论和有限元法,采取试算分析的办法,确立了选取计算域范围和确定边界条件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土工织物的水平向加筋,得到了如下结论:由土工布构成的水平向加筋体(特别是预应力土工布)能均化地基浅部应力,消减... 运用弹塑性理论和有限元法,采取试算分析的办法,确立了选取计算域范围和确定边界条件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土工织物的水平向加筋,得到了如下结论:由土工布构成的水平向加筋体(特别是预应力土工布)能均化地基浅部应力,消减路堤坡脚处的剪应力集中现象,且能隔离上、下土作,从而防止路堤发生“由表及里”的渐进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织物 弹塑性理论 有限元法 高速公路 软基
下载PDF
沥青路面弹塑性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肖军 彭妙娟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4-382,共9页
采用弹塑性理论,建立了沥青路面弹塑性动力响应分析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沥青路面的弹性和弹塑性动力响应、以及弹塑性状态下层间接触对沥青路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沥青路面为弹塑性状态时得到的弯... 采用弹塑性理论,建立了沥青路面弹塑性动力响应分析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沥青路面的弹性和弹塑性动力响应、以及弹塑性状态下层间接触对沥青路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沥青路面为弹塑性状态时得到的弯沉和最大主应变均比弹性状态时大;卸载后,弹塑性状态时存在残余变形,说明沥青路面的弹塑性动力学响应分析得到的结果和路面实际情况较符合;沥青路面在弹塑性状态下,层间完全光滑时其弯沉是完全连续时的6倍,上面层最大竖向应变是层间连续时的3.7倍,下面层处最大竖向应变是层间连续时的2.3倍;卸载后,层间完全光滑时,面层A点与B点均存在残余应变;随着层间摩擦系数的增大,路面弯沉值减少,说明在弹塑性状态下,层间接触状态对沥青路面的动力响应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有限元法 弹塑性理论 层间接触 动力响应
下载PDF
火炮身管强度设计理论和安全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侯健 韩肓礼 《弹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47,共4页
提出了一种火炮身管强度设计的新方法和基于该方法的安全系数选择方案,分析了身管强度失效过程.运用弹塑性变形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一种允许小塑性变形发生在身管内膛公差范围内的强度设计方法,给出了其理论依据和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分析已... 提出了一种火炮身管强度设计的新方法和基于该方法的安全系数选择方案,分析了身管强度失效过程.运用弹塑性变形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一种允许小塑性变形发生在身管内膛公差范围内的强度设计方法,给出了其理论依据和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分析已有的身管强度数据资料,确定了安全系数选择的初步方案.该设计方法基本反映了目前我国制式火炮身管的现状,为火炮身管设计更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炮身管 强度设计 弹塑性理论 安全系数
下载PDF
地基承载力规范公式的弹塑性理论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周桂阳 张树俊 宰金珉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37-40,共4页
文章首先对地基承载力规范公式P1/4进行推导,然后运用弹塑性理论对该规范公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证明了常规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P1/4的相当保守性,并用该公式确定了地基承载力造成的地基承载力资源的损失,这对实际工程... 文章首先对地基承载力规范公式P1/4进行推导,然后运用弹塑性理论对该规范公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证明了常规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P1/4的相当保守性,并用该公式确定了地基承载力造成的地基承载力资源的损失,这对实际工程的造价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最后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说明了常规公式的保守之处,并指出运用弹塑性理论计算地基承载力能充分利用地基承载力强度,解决实际工程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承载力 弹塑性理论 规范公式 承载力计算 工程实例 保守性 造价
下载PDF
墙后土压力的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别社安 姜长杰 王浩芬 《港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18,共4页
根据刚性挡土墙模型试验中主动土压力的分布规律和主动土压力产生的机理 ,利用弹塑性理论 ,引入接触面单元和弹簧边界条件 ,建立了刚性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计算模式。理论计算与模型试验结果能很好地吻合。
关键词 挡土墙 土压力 弹塑性理论 港口 水式建筑物设计
下载PDF
基于应变响应包络的颗粒材料增量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祁新 杨仲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5-922,共8页
砂土的力学响应具有显著的增量非线性特征,这与离散颗粒的微观结构,即组构特性密不可分。采用应变响应包络可以较好地获得材料在不同加载方向上的增量力学响应。在物理试验中无法同时获得同一试样在不同加载方向下的宏、微观响应,故采... 砂土的力学响应具有显著的增量非线性特征,这与离散颗粒的微观结构,即组构特性密不可分。采用应变响应包络可以较好地获得材料在不同加载方向上的增量力学响应。在物理试验中无法同时获得同一试样在不同加载方向下的宏、微观响应,故采用离散元方法,对具有不同应力历史、不同应力状态和不同级配的试样在Rendulic平面上的增量力学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离散元模拟结果表明,传统的塑性理论不能很好地描述具有复杂应力历史试样的增量力学响应,而基于颗粒间接触法向的组构增量与剪应变之间在多种不同的工况条件下均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当砂土的相对密实度相同时,该线性系数主要与围压的大小有关,对颗粒级配、应力历史以及应力比的变化均不敏感。由于组构的大小可以较好地量化砂土的内结构各向异性程度,进而表征应力历史的作用。上述模拟结果为在本构建模中引入组构演化机制,综合反映外荷载和内结构各向异性对砂土增量本构关系的影响提供了较好的微观物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 颗粒材料 应变响应包络 弹塑性理论 组构演化
下载PDF
砂土临界状态模型的隐式积分算法在有限元分析中实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洲泉 陈湘生 庞小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79-2286,共8页
材料状态相关的临界状态砂土模型,能够合理描述不同密实度砂土在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剪胀特性。考虑到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土体通常处于真三轴应力状态,基于该模型在多轴应力状态下的扩展形式,在包含第三应力不变量的模型框... 材料状态相关的临界状态砂土模型,能够合理描述不同密实度砂土在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剪胀特性。考虑到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土体通常处于真三轴应力状态,基于该模型在多轴应力状态下的扩展形式,在包含第三应力不变量的模型框架中构造了模型隐式应力积分算法的迭代格式。然后,基于ABAQUS的材料用户子程序Vumat进行二次开发,将砂土本构模型在有限元分析中实现。通过Explicit分析模块,模拟了不同密实度条件下砂土的单元试验,同时分析了圆形及条形基础的地基承载力问题。结果显示该隐式算法收敛性较好,强健有效,适用于计算大规模的边值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隐式积分算法 状态相关本构模型 弹塑性理论
下载PDF
路基变形弹性与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比
12
作者 刘兴华 叶冲 李续冲 《土工基础》 2014年第4期78-81,共4页
分别采用弹性和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法对一假想路基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两者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探讨了弹性分析法和弹塑性分析法在路基加载瞬时变形、瞬时孔压以及加载结束后固结变形规律上的差异,为该类工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选取提供有... 分别采用弹性和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法对一假想路基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两者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探讨了弹性分析法和弹塑性分析法在路基加载瞬时变形、瞬时孔压以及加载结束后固结变形规律上的差异,为该类工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选取提供有价值的结论。研究表明,弹性分析法得到的荷载影响范围要明显大于弹塑性分析法;对于处于弱超固结或正常固结的天然路基变形分析,要尽量采用弹塑性分析法;而对于强超固结的天然路基或加固后的地基,在荷载不大情况下,可以采用弹性分析方法,但要注意边界条件设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 弹塑性 路基 固结 有限元
原文传递
地脚螺栓折弯量的估算及纠正
13
作者 郭永亮 贾海涛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年第4期136-137,共2页
以某水泥厂工程施工中地脚螺栓跑偏情况为例,计算了强度等级为8.8、直径为70mm的地脚螺栓达到屈服点和断裂极限点时的施加载荷以及挠度值,并根据弹塑性理论推导出地脚螺栓永久偏移量为18mm时所要施加的最初挠度区间,并得到了工程实践的... 以某水泥厂工程施工中地脚螺栓跑偏情况为例,计算了强度等级为8.8、直径为70mm的地脚螺栓达到屈服点和断裂极限点时的施加载荷以及挠度值,并根据弹塑性理论推导出地脚螺栓永久偏移量为18mm时所要施加的最初挠度区间,并得到了工程实践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脚螺栓 折弯量 挠度值 永久偏移量 施加载荷 弹塑性理论
下载PDF
摩擦约束有限变形弹塑性广义变分不等原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辉 扶名福 杨国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41,46,共5页
在弹塑性接触问题中,从变分原理出发来研究接触问题,可以将摩擦力纳入问题的能量泛函以便于问题的求解,尤其是数值解。研究了带摩擦约束的有限变形弹塑性接触问题,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证明了有限变形弹塑性接触问题的广义变分不等原理,... 在弹塑性接触问题中,从变分原理出发来研究接触问题,可以将摩擦力纳入问题的能量泛函以便于问题的求解,尤其是数值解。研究了带摩擦约束的有限变形弹塑性接触问题,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证明了有限变形弹塑性接触问题的广义变分不等原理,导出了率形式的能量泛函,为摩擦约束有限变形弹塑性接触问题的数值解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理论 有限变形 变分原理 变分不等式 接触问题
下载PDF
基于无网格Galerkin法模拟金属塑性成形的研究
15
作者 刘新 谢桂兰 +1 位作者 彭建新 张建卿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4,共4页
利用无网格Galerkin法和小应变弹塑性理论,建立了金属塑性成形的EFG求解模型,其中采用变刚度法进行增量迭代计算,并利用坐标变换方法使之满足本质边界条件。编程对压印和斜轧两个塑性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出了节点数目和增量步数... 利用无网格Galerkin法和小应变弹塑性理论,建立了金属塑性成形的EFG求解模型,其中采用变刚度法进行增量迭代计算,并利用坐标变换方法使之满足本质边界条件。编程对压印和斜轧两个塑性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出了节点数目和增量步数对计算精度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模拟金属塑性成形问题上是可行的,为基于EFG法的大变形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网格GALERKIN法 小应变弹塑性理论 金属塑性成形
下载PDF
轮轨接触问题的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军 吴昌华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21,共6页
用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 ,针对不同的轮径、轴重、牵引力和摩擦系数的各种工况分别进行了弹性和弹塑性计算 ,得出了轮轨间接触状态和接触内力的分布情况 ,并对其随各种参数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析 ,从而提出了改善机车粘着利用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 有限元法 弹塑性理论 轮轨关系 摩擦 轮轨接触力
下载PDF
煤柱塑性区的弹粘塑性理论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徐思朋 茅献彪 张东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4-196,共3页
为评价煤柱的长期强度和长期稳定性,以弹粘塑性理论和统一强度理论为基础,结合煤柱应变软化的概念,对煤柱塑性区进行了专门探讨,得到了煤柱弹性区和粘塑性区的应力分布、位移分布以及粘塑性区宽度的理论公式。分析了界面摩擦角、煤柱抗... 为评价煤柱的长期强度和长期稳定性,以弹粘塑性理论和统一强度理论为基础,结合煤柱应变软化的概念,对煤柱塑性区进行了专门探讨,得到了煤柱弹性区和粘塑性区的应力分布、位移分布以及粘塑性区宽度的理论公式。分析了界面摩擦角、煤柱抗压强度、煤柱高度、覆岩压力、屈服准则的选取等因素对粘塑性区的影响,部分实验结果得到了理论解释。此外还探讨了开采时所需留设的合理煤柱尺寸,并给出了开采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塑性区 弹粘塑性理论 统一强度理论 应变软化
下载PDF
抗滑桩的弹塑性理论分析(Ⅱ)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士川 陈立新 张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4期426-429,共4页
提出了抗滑桩弹塑性设计模式,对弹塑性区空间破坏楔体进行了稳定分析,导出了抗滑桩锚固段弹塑性区临界深度hc的计算式和破裂角θ的平面解及空间解。
关键词 抗滑桩 弹塑性设计理论 破裂角 锚深
下载PDF
加载频率对中温环境下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建桥 竹园茂男 +1 位作者 入江胜 小谷靖长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813-817,共5页
由于材料或环境的因素,加载频率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以工业 Ti为对象,研究了中等温度环境下疲劳裂纹扩展性能及加载频率的影响,并用弹、粘塑性理论对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基于该理论导出的本构关系和利用有限元方... 由于材料或环境的因素,加载频率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以工业 Ti为对象,研究了中等温度环境下疲劳裂纹扩展性能及加载频率的影响,并用弹、粘塑性理论对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基于该理论导出的本构关系和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粘塑性应变范围和J积分范围可作为裂纹扩展的控制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频率 疲劳裂纹扩展 粘塑性应变 J积分
下载PDF
拘束焊对接接头的平面外拘束力 被引量:3
20
作者 蔺海荣 魏星 程泉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3-75,共3页
合理采用拘束焊和反变形工艺措施,能有效地消除焊接残余变形,但是由于焊接结构应力应变场的复杂性,使得精确地计算拘束力、拘束长度和反变形很困难。本文应用弹塑性弯曲理论提出了一种消除焊接对接接头角变形的平面外拘束力的计算方... 合理采用拘束焊和反变形工艺措施,能有效地消除焊接残余变形,但是由于焊接结构应力应变场的复杂性,使得精确地计算拘束力、拘束长度和反变形很困难。本文应用弹塑性弯曲理论提出了一种消除焊接对接接头角变形的平面外拘束力的计算方法,计算了极限拘束力、拘束长度和反变形的量值,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接接头 角变形 拘束焊 弹塑性弯曲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