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Strauch)生态初步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周正彦 周玉峰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3期188-190,共3页
黑锦蛇Elapheschrenckii是东北最大形的蛇类 ,本文结合野外考察工作和室内饲养观察 ,着重介绍了其栖息地、繁殖习性、摄食行为等生态问题。
关键词 棕黑锦蛇 摄食 繁殖 生态习性
下载PDF
棕黑锦蛇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解剖 被引量:9
2
作者 邵帅 李丕鹏 +3 位作者 陆宇燕 谢冰楠 周正彦 王勇 《蛇志》 2009年第4期263-267,共5页
目的解剖观察东北体型最大的棕黑锦蛇,了解其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基本形态结构及特点。方法采自辽宁东部丹东市和桓仁县棕黑锦蛇共6条,其中雌性3条,雄性3条。采用福尔马林固定后,沿腹面正中线部位将皮肤从泄殖孔剪至颏部,对消化和呼吸... 目的解剖观察东北体型最大的棕黑锦蛇,了解其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基本形态结构及特点。方法采自辽宁东部丹东市和桓仁县棕黑锦蛇共6条,其中雌性3条,雄性3条。采用福尔马林固定后,沿腹面正中线部位将皮肤从泄殖孔剪至颏部,对消化和呼吸系统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其它蛇类相似,但也有其特点:上颌的两侧左右各有两排细小的牙齿,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与胆总管汇合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呼吸系统主要由气管和肺构成。气管位于食管腹面,末端连接正常的右肺,末端一侧则连接着退化的左肺。右肺长囊状,明显分为呼吸部和气囊部。左肺很小,呈卵圆形囊状。结论由于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的不同,各蛇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也表现形态结构方面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黑锦蛇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解剖
下载PDF
养殖条件下3种锦蛇血细胞比较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冰 陆宇燕 +2 位作者 陶睿 薛伯强 李丕鹏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8,共7页
为了掌握蛇在养殖状态下的血液学参数,对人工孵化繁育的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赤峰锦蛇E.anomala和王锦蛇E.carinata进行了比较研究。观测的参数包括血细胞形态和大小、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以及血栓细胞计数... 为了掌握蛇在养殖状态下的血液学参数,对人工孵化繁育的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赤峰锦蛇E.anomala和王锦蛇E.carinata进行了比较研究。观测的参数包括血细胞形态和大小、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以及血栓细胞计数。结果表明:3种蛇血细胞的形态、大小和数量各有不同,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王锦蛇的红细胞表面积和体积最大,数量最多;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均为最高;除王锦蛇为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仅次于淋巴细胞外,其余2种蛇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在白细胞总数中所占比例仅次于淋巴细胞。特别的是王锦蛇的嗜酸性颗粒细胞和血栓细胞均高于其他2种锦蛇的2倍以上,而嗜中性颗粒细胞却只有其他2种锦蛇的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蛇 棕黑锦蛇 赤峰锦蛇 王锦蛇 养殖 血细胞 形态学 血液学
下载PDF
棕黑锦蛇鳞片特征、脂肪酸和肌肉单糖分析
4
作者 黄笑然 杨文建 +4 位作者 万祥旭 周思宇 周宝丽 孟鑫 金志民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141-144,150,共5页
为鉴定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鳞片特征,测定蛇油中脂肪酸和肌肉单糖的种类和相对含量,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得到蛇油和肌肉多糖,通过气相色谱仪分析甲酯化的蛇油中脂肪酸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同时,多糖经水解和衍生后通过气相色谱法... 为鉴定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鳞片特征,测定蛇油中脂肪酸和肌肉单糖的种类和相对含量,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得到蛇油和肌肉多糖,通过气相色谱仪分析甲酯化的蛇油中脂肪酸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同时,多糖经水解和衍生后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肌肉中单糖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为2.02,不饱和脂肪酸占比较高,脂肪酸相对含量由大到小依次是油酸(34.200%)、棕榈酸(22.600%)、亚油酸(22.200%)、硬脂酸(5.280%)。肌肉多糖中单糖主要有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2种,其中葡萄糖占比69.13%,葡萄糖醛酸占比14.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 鳞片 脂肪酸 单糖
下载PDF
人工饲养条件下棕黑锦蛇肾脏病变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于宏珠 程建鑫 +2 位作者 张冰 李丕鹏 陆宇燕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94-98,共5页
为提高人工养蛇的成活率,对实验室饲养的棕黑锦蛇进行初步健康检查。通过解剖观察,发现部分蛇患有肾脏疾病,病变肾脏可分为两类:肾脏水肿和肾脏坏死。组织学观察,棕黑锦蛇肾脏出现了类似哺乳动物病变肾脏的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而... 为提高人工养蛇的成活率,对实验室饲养的棕黑锦蛇进行初步健康检查。通过解剖观察,发现部分蛇患有肾脏疾病,病变肾脏可分为两类:肾脏水肿和肾脏坏死。组织学观察,棕黑锦蛇肾脏出现了类似哺乳动物病变肾脏的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而这两种病变均为肾衰竭的前期表征。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棕黑锦蛇肾脏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损伤,导致了其生活状态不佳,而引起疾患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黑锦蛇 肾脏 肾小球硬化 肾间质纤维化
下载PDF
Spatial Ecology of Translocated and Resident Amur Ratsnakes(Elaphe schrenckii) in Two Mountain Valleys of South Korea 被引量:1
6
作者 Jung-Hyun LEE Daesik PARK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2011年第4期223-229,共7页
The translocation of snakes has been viewed as a useful tool to augment declining populations and to mitigate human-wildlife conflicts, even though released snakes often exhibit relatively high mortality. We radio-tra... The translocation of snakes has been viewed as a useful tool to augment declining populations and to mitigate human-wildlife conflicts, even though released snakes often exhibit relatively high mortality. We radio-tracked 13 Amur Ratsnakes (Elaphe schrenckii) in the Woraksan National Park in South Korea from July 2008 to May 2009. Two of these snakes were residents, and 11 had been illegally captured in areas remote from the study site and were donated by the park offic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six of the translocated snakes were lost: two were killed by predators, one died of unknown causes, and the radio signals of three of the snakes were lost. In the field, the ratsnakes laid eggs in early August, moved into hibemacula in late November, and moved away from the hibemacula in mid-April. Compared to the resident snakes, five of the translocated snakes traveled approximately 1.3 times farther per week, and the home ranges of the translocated snakes were three to six times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resident snakes. In addition, the translocated snakes were found underground more frequently than the resident snakes. The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resulting from this study will guide biologists and land use managers in making appropriate decisions regarding release sites and the use of gravid females in the translocation of this endangered ratsn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ur Ratsnake conservation elaphe schrenckii RADIOTELEMETRY TRANSLOCATION
下载PDF
棕黑锦蛇的研究概况及保护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汪玉如 汪志如 +1 位作者 涂翔宇 吕霞 《蛇志》 2011年第2期122-125,共4页
本文对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进行分类学等研究,棕黑锦蛇被认为包含两个亚种:指名亚种(Elaphe s.schrenckii)和赤峰亚种(Elaphe s.anomala),但也有学者将后者提升为种,即赤峰锦蛇(Elapheanomala)。有关该种分类问题,仍需要进一步... 本文对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进行分类学等研究,棕黑锦蛇被认为包含两个亚种:指名亚种(Elaphe s.schrenckii)和赤峰亚种(Elaphe s.anomala),但也有学者将后者提升为种,即赤峰锦蛇(Elapheanomala)。有关该种分类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综合考虑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类研究。作为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体形最大的蛇种,棕黑锦蛇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但目前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研究极为有限,人工驯养繁育技术不成熟,过度利用导致野外种群遭到严重破坏。建议加强棕黑锦蛇生态学和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为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黑锦蛇 赤峰锦蛇 分类 生态 人工养殖
下载PDF
人工养殖棕黑锦蛇体表寄生螨的治疗初探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冰 陶思源 +3 位作者 王珊珊 薛伯强 李丕鹏 陆宇燕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47-151,共5页
为探索养殖条件下棕黑锦蛇体表寄生虫——螨的有效治疗途径,选用了高锰酸钾、中药液和印楝素乳液对螨虫进行浸浴处理。结果表明:可将螨虫的死亡进程划分为假死、准死和死亡3个阶段;单个螨虫死亡时间顺序是印楝素<高锰酸钾溶液<中... 为探索养殖条件下棕黑锦蛇体表寄生虫——螨的有效治疗途径,选用了高锰酸钾、中药液和印楝素乳液对螨虫进行浸浴处理。结果表明:可将螨虫的死亡进程划分为假死、准死和死亡3个阶段;单个螨虫死亡时间顺序是印楝素<高锰酸钾溶液<中药液<自来水;对大量螨虫群体进行浸浴发现,螨虫有聚团漂浮水面的现象,且幼虫处于虫团的表面,印楝素杀虫时间明显快于中药液,而且大群体存活时间长于小群体、幼虫存活时间长于成虫。在浸浴后的蛇体表涂抹凡士林会更好的灭螨,处理3次后即可基本治愈。试验表明,中药煎剂对蛇类螨虫的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能较安全的驱除蛇体表寄生虫;印楝素对棕黑锦蛇体表寄生螨也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为人工养殖的蛇类防治螨虫寄生拓宽了用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黑锦蛇 寄生螨 高锰酸钾 中药液 印楝素
下载PDF
棕黑锦蛇染色体核型和Ag-NORs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汪玉茹 周正彦 李丕鹏 《野生动物》 2011年第3期151-153,共3页
初步研究了吉林长白山地区的棕黑锦蛇染色体核型及Ag-NORs特征,并与已经报道的安徽产赤峰锦蛇有关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吉林长白山地区的棕黑锦蛇染色体2n=36,由8对大型染色体和10对微小染色体组成,可分为A、B和C3组,性染色体属于ZZ... 初步研究了吉林长白山地区的棕黑锦蛇染色体核型及Ag-NORs特征,并与已经报道的安徽产赤峰锦蛇有关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吉林长白山地区的棕黑锦蛇染色体2n=36,由8对大型染色体和10对微小染色体组成,可分为A、B和C3组,性染色体属于ZZ/ZW型,Ag-NORs也都位于1对微小染色体上。棕黑锦蛇仅在第8对和W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臂比值上与赤峰锦蛇有差异,染色体其他特征,包括数目、形态、染色体类型等,在2蛇之间基本一致。锦蛇属染色体属名变化较大,但多数种类2n=36。棕黑锦蛇和赤峰锦蛇染色体数目相同,且仅在第8对和W染色体上有差异,由于核型存在地理多态性,单纯依据上述差异尚不能为这2种蛇的分类提供充足的证据。今后,除继续对不同地理分布的棕黑锦蛇和赤峰锦蛇的染色体进行研究外,对棕黑锦蛇和赤峰锦蛇的分类问题还需要从整合分类学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黑锦蛇 赤峰锦蛇 核型 分类 中国
下载PDF
棕黑锦蛇与赤峰锦蛇头骨形态比较研究
10
作者 周正彦 孙志勇 +2 位作者 陆宇燕 李丕鹏 马建章 《林业科技》 2019年第2期20-22,共3页
对棕黑锦蛇与赤峰锦蛇的头骨形态和量度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两蛇头骨形态十分相近,17项头骨量度数据相似,二者头骨特征几乎完全相同,可见棕黑锦蛇与赤峰锦蛇的亲缘关系极近。
关键词 棕黑锦蛇 赤峰锦蛇 头骨
下载PDF
温度和pH对棕黑锦蛇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建丽 刘思宇 +1 位作者 刘艳爽 曹明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80-85,共6页
为对棕黑锦蛇的人工养殖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pH(5.0、5.4、5.8、 6.2 、6.6、7.0、7.4、7.8、8.2、8.6、9.0、9.4、9.8、10.2、10.6)和温度(23℃、26℃、29℃、32℃、35℃、38℃、41℃、44℃、47℃、50℃、53℃、56... 为对棕黑锦蛇的人工养殖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pH(5.0、5.4、5.8、 6.2 、6.6、7.0、7.4、7.8、8.2、8.6、9.0、9.4、9.8、10.2、10.6)和温度(23℃、26℃、29℃、32℃、35℃、38℃、41℃、44℃、47℃、50℃、53℃、56℃)对棕黑锦蛇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棕黑锦蛇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脏、胰脏中淀粉酶活力的最适pH分别是6.6、6.2、6.6、6.6、7.0和5.8,蛋白酶活力的最适pH分别是9.8、6.6、9.0、8.6、5.8和10.2,脂肪酶活力的最适pH分别是6.2、5.4、5.8、6.6、7.4和5.8。棕黑锦蛇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脏、胰脏中淀粉酶活力的最适温度分别是32℃、35℃、35℃、35℃、38℃和29℃;蛋白酶活力的最适温度分别是38℃、41℃、38℃、44℃、47℃和53℃;脂肪酶活力的最适温度分别是38℃、47℃、38℃、35℃、41℃和44℃。在最适pH和温度条件下,棕黑锦蛇消化系统6个组织中淀粉酶活力胰脏>食道>肝脏>胃>小肠>大肠,且差异显著( P<0.05);蛋白酶活力小肠>肝脏>胰脏>食道>胃>大肠,且差异显著(P<0.05);脂肪酶活力胰脏>肝脏>小肠>胃>食道>大肠,且差异显著(P <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黑锦蛇 酶学分析 最适温度 最适PH 消化酶 酶活力
下载PDF
棕黑锦蛇赤峰亚种染色体组型、C带和Ag-NOR_s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超文 马虹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22,共3页
以骨髓细胞为材料研究了棕黑锦蛇赤峰亚种的染色体,结果表明,该物种的2n=36,由8对大型的和10对微小的染色体组成,AF=50。No.4为性染色体(ZW型);所有大型染色体均显示端粒深染C带,但仅No.2、3、5和Z... 以骨髓细胞为材料研究了棕黑锦蛇赤峰亚种的染色体,结果表明,该物种的2n=36,由8对大型的和10对微小的染色体组成,AF=50。No.4为性染色体(ZW型);所有大型染色体均显示端粒深染C带,但仅No.2、3、5和Z染色体显示着丝粒浅染C带。W染色体为整条C带阳性;该物种一对NOR分布于微小染色体。锦蛇属核型可能经历过染色体间的着丝粒融合的罗伯逊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组型 C带 AG-NORS 棕黑锦蛇
下载PDF
人工饲养条件下棕黑锦蛇肾脏形态异常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程建鑫 姚晨昊 +2 位作者 王珊珊 李丕鹏 陆宇燕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3-479,共7页
在对人工养殖的棕黑锦蛇体质测量的研究中发现一例蛇肾脏出现形态异常后,应用大体解剖和组织学方法对其进行深入观察,并检测血液指标的变化。肾脏异常表现为2个肾脏形状和大小明显不同,其中左肾明显肥大,肾系数约为正常肾脏的2倍;而右... 在对人工养殖的棕黑锦蛇体质测量的研究中发现一例蛇肾脏出现形态异常后,应用大体解剖和组织学方法对其进行深入观察,并检测血液指标的变化。肾脏异常表现为2个肾脏形状和大小明显不同,其中左肾明显肥大,肾系数约为正常肾脏的2倍;而右肾则明显萎缩,肾系数仅为正常肾脏的1/6。组织活检表明,左肾实质组织结构基本正常,而右肾实质变得密集,肾单位之间增生有丰富的纤维性结缔组织。此外,2个肾均出现肾小体萎缩、碱性物质沉积等病变。在血液学检测中,肾病蛇的红细胞和血栓细胞数量低于正常蛇,且有显著性差异。19项血液生化指标中有9项与正常蛇有明显差异。观察结果表明左肾的肥大可能是对右肾萎缩的补偿,其组织结构的变化也可能是一定程度上的功能反应。血液学指标的变化是由于这种形态异常引起的生理功能变化所致,说明这条蛇处于疾病状态。尽管对这种肾脏异常的诱因尚不清楚,但应对蛇的饲养管理、食物和营养状态予以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黑锦蛇 肾脏 形态异常 疾病 饲养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