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大学之道的古意今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武薇 《高校教育管理》 2008年第6期47-51,共5页
《大学》以精辟的语言和成熟的思维提出了儒家对于大学教育的目的、任务和途径的总结性论断,构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以及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程序。研读《大学》,可从"三纲领"和"八条目"... 《大学》以精辟的语言和成熟的思维提出了儒家对于大学教育的目的、任务和途径的总结性论断,构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以及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程序。研读《大学》,可从"三纲领"和"八条目"及其内在联系入手,以大学之道及其实现的途径和方法为主线,力求发掘不同历史时期著名学者对"大学之道"的传承与发扬;从大学校训对大学之道的吸收与运用的角度,揭示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之道对确立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大学之道 三纲领 八条目
下载PDF
《大学》“八条目”的义理结构与价值前提辨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祥俊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5,共7页
《大学》一文是关于儒家思想的体系性著述,是西汉儒家对先秦儒学思想的总结、概括,其提出的"八条目"以心物、心身、群己关系贯通人生、社会政治,"物有本末"的家庭本位的等级社会的伦理政治秩序及其相应的道德情感... 《大学》一文是关于儒家思想的体系性著述,是西汉儒家对先秦儒学思想的总结、概括,其提出的"八条目"以心物、心身、群己关系贯通人生、社会政治,"物有本末"的家庭本位的等级社会的伦理政治秩序及其相应的道德情感构成其价值前提。《大学》的"八条目"把儒学由讨论实质性的伦理政治秩序及其相应的道德情感转向探索对这一价值前提的认同,但这一修养论倾向的真正实现是在宋明新儒学,这同时也标志着儒学在实质性思想层面生命力的衰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八条目 义理结构 价值前提
下载PDF
系统论视域下的“大学之道”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华先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6-91,共6页
系统是客观存在的实体,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作为儒家经典的《大学》其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价值系统。《大学》沿袭"修己以安百姓"的义理,提出"三纲领、八条目",完善了儒家内圣外王思想。从系统论角度... 系统是客观存在的实体,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作为儒家经典的《大学》其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价值系统。《大学》沿袭"修己以安百姓"的义理,提出"三纲领、八条目",完善了儒家内圣外王思想。从系统论角度审视"大学之道",剖析其整体架构,透视其逻辑联系,探究其"止于至善"总目标及落实路径,可以展示其历千百年而日盛的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论 《大学》 三纲领 八条目
下载PDF
《大学》对人类道德精神的揭示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亮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12,共5页
《大学》作为儒家哲学的一部重要的经典文本,揭示了以修身为根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一体的道德思想,这种思想以修身为中心,向外则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向内则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由此而消除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隔阂,主... 《大学》作为儒家哲学的一部重要的经典文本,揭示了以修身为根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一体的道德思想,这种思想以修身为中心,向外则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向内则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由此而消除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隔阂,主观与客观之间的隔阂,达到"合内外"的精神境界。到宋明儒学,这种精神境界发展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大学》所揭示的,正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精神的精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纲领 八条目 道德 精神境界
下载PDF
《大学》之道对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的启迪
5
作者 李昭昊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19年第2期103-106,194,195,共6页
《大学》是中国古代反映儒家教育思想的一篇重要经典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一般本质与规律。《大学》所蕴含的教育逻辑对现代大学学生人生境界的确立、健全人格的塑造、知识结构的完善等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对办有中国特色、世... 《大学》是中国古代反映儒家教育思想的一篇重要经典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一般本质与规律。《大学》所蕴含的教育逻辑对现代大学学生人生境界的确立、健全人格的塑造、知识结构的完善等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对办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之道 三纲领 八条目 高等教育管理
下载PDF
《大学》与人格修养
6
作者 欧阳祯人 《贵州文史丛刊》 2017年第4期12-27,共16页
本文依托于上古时期的巫术文化,对《大学》的上古背景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在仔细辨识"德"、"学"等字义的前提下,从三大纲领、八大条目和义利之辨三个方面,依据"明明德"的天道启示,详细阐述了儒家经典的人... 本文依托于上古时期的巫术文化,对《大学》的上古背景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在仔细辨识"德"、"学"等字义的前提下,从三大纲领、八大条目和义利之辨三个方面,依据"明明德"的天道启示,详细阐述了儒家经典的人格修养"忠恕之道,一以贯之"的深刻内容。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敬畏之心、反省之心、创新之心等等各个方面讲述了人格修养的途径与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先秦儒家 天人之际 三大纲领 八大条目
下载PDF
朱陆王的功夫阶次论 被引量:4
7
作者 傅锡洪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4-120,共7页
在为善去恶、成贤成圣的漫长道路上,历代儒者注意到了不同阶段和层次功夫的区别,由此对为学进程采取了阶次的划分。由于对本心的不同态度,宋明时代代表性儒者朱子、象山和阳明对功夫的阶次采取了不同的看法。对朱子而言,功夫并不凭借本... 在为善去恶、成贤成圣的漫长道路上,历代儒者注意到了不同阶段和层次功夫的区别,由此对为学进程采取了阶次的划分。由于对本心的不同态度,宋明时代代表性儒者朱子、象山和阳明对功夫的阶次采取了不同的看法。对朱子而言,功夫并不凭借本心,主要在居敬的保证之下依据《大学》的八条目层层推进。对象山而言,功夫基本上完全凭借本心,虽有悟道与否的区别,不过从方式来看整个过程并无明显的阶次区分,自然无为贯穿了功夫的始终。阳明则将功夫划分为以勉然为主和以自然为主两层。第一层虽然凭借了本心,但主要还是依赖后天的着实用意和精察克治以为善去恶;第二层则主要凭借本心自然为善去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阶次 本心 八层功夫 一层功夫 两层功夫
下载PDF
环球政治哲学中“独有的宝贝”——《大学》古今流传的阅读简史 被引量:1
8
作者 曾祥芹 《高校图书馆工作》 CSSCI 2019年第2期85-87,共3页
曾子文章的巅峰之作《大学》,自朱熹列为《四书》之首后,盛传于宋、元、明、清封建社会后期七个多世纪,直至民国、新中国百余年来一直盛传不衰。孙中山赞誉其"三纲八目"为环球政治哲学中"独有的宝贝",习近平把"... 曾子文章的巅峰之作《大学》,自朱熹列为《四书》之首后,盛传于宋、元、明、清封建社会后期七个多世纪,直至民国、新中国百余年来一直盛传不衰。孙中山赞誉其"三纲八目"为环球政治哲学中"独有的宝贝",习近平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视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源泉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子 《大学》 三纲八目 环球政治哲学中“独有的宝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源泉之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