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叔同佚文《唱歌法大意》刍议 |
陈星
刘晨
|
《美育学刊》
|
2012 |
1
|
|
2
|
伪满《盛京时报》“学生文艺”的殖民教育影响 |
刘丹凤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3
|
三张有效牌——浅谈如何办好《教育周刊》 |
沈莉萍
|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
0 |
|
4
|
民国年间天津的子弟书教育 |
李芳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5
|
“我生”《乐歌之价值》的初刊及作者考论 |
刘晨
|
《美育学刊》
|
2019 |
0 |
|
6
|
美国国际教育周计划述评 |
邵兴江
黄丹凤
|
《世界教育信息》
|
2006 |
2
|
|
7
|
上海市健康教育周在市民中的影响力评价 |
张璇
高晶蓉
李文芳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
2006 |
1
|
|
8
|
弘扬工匠精神 打造技能强国--2016年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综述 |
孟凡华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9
|
职业教育活动周:社会观念变革与思想启蒙——关于职业教育活动周的解读与思考 |
程宇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10
|
国际职业教育宣传制度构建的经验及借鉴——以美国和英国为例 |
李玉静
朱颖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11
|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成果、效应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
张成霞
杨晓椿
郑胡敏
|
《教育文化论坛》
|
2015 |
6
|
|
12
|
被遗忘的教育活动史:战时师范教育运动周研究 |
郭景川
|
《江汉学术》
|
2017 |
1
|
|
13
|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促进贵州教育“走出去”的效应分析 |
张成霞
胡彦如
罗希
|
《铜仁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4
|
“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研讨会”会议综述 |
任钢建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5
|
运用教育实践周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进行素质拓展的探讨 |
杨梅
|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6
|
教育外交的新模式——“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经验解读 |
陈艳波
|
《教育文化论坛》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