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年来秦岭南北气候分异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宋佃星 延军平 马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2-498,共7页
全球变化就区域性而言,重点集中在脆弱生态区和自然地理区域的过渡地带,如海岸线、水分条件充足的堤度带及山地。秦岭南北的气候变迁是全球气候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近50年来,秦岭南北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但在突变时间与幅度存在一定... 全球变化就区域性而言,重点集中在脆弱生态区和自然地理区域的过渡地带,如海岸线、水分条件充足的堤度带及山地。秦岭南北的气候变迁是全球气候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近50年来,秦岭南北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但在突变时间与幅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秦岭北部在1989年发生突变,升温幅度为0.03℃/a,夏冬两季升温幅度大;秦岭南部在1992年发生突变,升温幅度为0.01℃/a,同样夏冬两季升温幅度大。降水量秦岭南北呈减少趋势,北部与南部降水量减少幅度分别为1.36 mm/a和2.66 mm/a,北部夏秋季减少幅度大,南部春秋季减少幅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脆弱生态地理区 气温 降水量 秦岭
原文传递
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张掖市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邴广路 石培基 居玲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9-175,共7页
基于张掖市1996-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数量结构、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分析了张掖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大,耕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净减少,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净增加... 基于张掖市1996-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数量结构、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分析了张掖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大,耕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净减少,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净增加,土地利用程度整体增加,并且土地利用变化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自然条件、政策、经济发展、人口、城镇化发展和科技等因素共同驱动着张掖市的土地利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驱动因素 生态脆弱区 张掖市
原文传递
西部生态脆弱区地表开采损害特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兵朝 同超 +2 位作者 刘樟荣 刘浪 余学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91-2998,共8页
为进一步揭示西部生态脆弱区地表开采损害特征形成的机理,在分析影响生态脆弱区地表开采损害特征主要因素(开采深度、开采高度、基岩厚度、载荷层厚度以及坡体自身稳定性)的基础上,研究生态脆弱区厚松散层薄基岩、黄土沟壑及山区丘陵下... 为进一步揭示西部生态脆弱区地表开采损害特征形成的机理,在分析影响生态脆弱区地表开采损害特征主要因素(开采深度、开采高度、基岩厚度、载荷层厚度以及坡体自身稳定性)的基础上,研究生态脆弱区厚松散层薄基岩、黄土沟壑及山区丘陵下煤层开采的地表损害特征,并以基采比(基岩厚度与开采高度之比,JC)和基载比(基岩厚度与载荷层厚度之比,JZ)为关键参数,揭示生态脆弱区煤层开采损害特征形成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以基采比和基载比为基础,结合坡体稳定性引起的附加量,能够有效地分析西部生态脆弱区的开采损害特征,为进一步揭示该区域煤层开采地表损害特征的形成机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开采损害 基采比 基载比 坡体稳定性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露天煤矿生态修复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任慧君 李素萃 刘永兵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7-130,共4页
以地处黄土高原的黑岱沟露天煤矿生态修复为例,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对生态脆弱区露天煤矿生态修复效应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受露天采煤的影响,区域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斑块数量增加,抗干扰能力降低,斑块间影响程度复杂;人工植被土壤... 以地处黄土高原的黑岱沟露天煤矿生态修复为例,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对生态脆弱区露天煤矿生态修复效应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受露天采煤的影响,区域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斑块数量增加,抗干扰能力降低,斑块间影响程度复杂;人工植被土壤质量关联度为"油松林+柳+沙棘"(三级)>果树(三级)>锦鸡儿(三级)>羊草(三级)>纯杨树(人工)(三级)>油松林(四级)>"杨+沙棘"(四级);景观格局中植被覆盖面积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经历了生态破坏阶段、生态雏形阶段,正在向生态重建阶段进行。研究结果可以为矿区土壤生境构建、植被群落构建及调控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露天煤矿 景观格局 植被群落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基于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风险识别与分担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丛林 黄洲 +3 位作者 郑诗豪 陈劭锋 董磊华 乔海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7015-7025,共11页
赤水河流域为生态脆弱区域,现行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存在补偿资金来源单一、总量不足且持续性较差、补偿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应用于建立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拓宽补... 赤水河流域为生态脆弱区域,现行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存在补偿资金来源单一、总量不足且持续性较差、补偿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应用于建立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拓宽补偿资金来源、增加资金总量、丰富补偿方式,推动各利益相关方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与传统PPP项目相比,基于流域生态补偿的PPP项目具有更为复杂的风险结构,风险因素的正确识别和合理分担是成功运用PPP模式完善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识别基于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的PPP项目运作关键环节,甄别各环节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基于云理论建立风险分担模型;将有关风险在政府和社会资本间进行分担。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的PPP项目运作过程共包括项目准备、项目实施和项目合同终结等三个阶段、共11个关键环节,各环节共面临26个主要风险因素。(2)分析了有关风险因素可能对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或PPP项目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指出了风险引致方。(3)在项目准备阶段,政府拥有绝对的资源优势,以政府为主承担主要风险;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风险总体上由政府承担为主向社会资本承担为主转移,80%的风险主要由社会资本承担;特许经营期满后,社会资本将项目的经营权(或所有权与经营权同时)向政府移交,在项目合同终结阶段,有关风险再次以政府承担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河 生态脆弱区 流域生态补偿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风险识别 风险分担
下载PDF
阿斯哈图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测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7-202,共6页
通过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与定量化的研究,综合自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经济资源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社会文化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生态旅游心理承载力4个因素,对生态脆弱区阿斯哈图景区的承载力进行了动态测评。结果表明:其生... 通过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与定量化的研究,综合自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经济资源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社会文化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生态旅游心理承载力4个因素,对生态脆弱区阿斯哈图景区的承载力进行了动态测评。结果表明: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为1806~2113人·d^-1。文中将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中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结合起来,对于指导生态脆弱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维持生态旅游环境系统供给与需求的综合平衡具有较实际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 生态脆弱区 生态旅游 动态测评 阿斯哈图
原文传递
高山寒漠带水文、生态和气候意义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陈仁升 韩春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5-263,共9页
高山寒漠带在青藏高原和天山地区的面积比率约为20%~30%,在高海拔山区面积分布广阔,是山区流域降水的高值区,下渗迅速,产流系数高,是山区流域的主要产流区。由于其海拔高、气温低、地形陡峭、植被稀疏,是重要的水文功能区和极... 高山寒漠带在青藏高原和天山地区的面积比率约为20%~30%,在高海拔山区面积分布广阔,是山区流域降水的高值区,下渗迅速,产流系数高,是山区流域的主要产流区。由于其海拔高、气温低、地形陡峭、植被稀疏,是重要的水文功能区和极端寒区生态脆弱区,附生在其中的稀疏植被和低温微生物是高山生命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也有指示意义,但国内相关研究很少。人类活动对高山寒漠生境植被的影响比低海拔区要小,因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气候变化效应比较监测的机会。提出高山寒漠带在我国冰冻圈水文、生态和气候等方面的重要性,并对相关进展进行初步总结.建议将高山寒漠带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气候和水文功能区.专门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寒漠带 空间分布 水文循环 低温微生物 生态脆弱区
原文传递
西部生态脆弱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优化探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加林 朱强 李晚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5-198,230,共5页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我国环境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文章以西部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分析、规范分析以及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西部生态脆弱区特性,从法律理论基础、经济学理论基础以及实践基础三个层面阐述了环境污...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我国环境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文章以西部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分析、规范分析以及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西部生态脆弱区特性,从法律理论基础、经济学理论基础以及实践基础三个层面阐述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基础。文章基本结论是西部生态脆弱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存在政企关系扭曲、责任不清、第三方治理市场与主体不足、监管不力以及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未建立等问题,通过建立与健全责任分担机制、加强与完善环保监督机制、构建与发展经济激励机制以及改进与推进市场化机制保障第三方治理的顺利实现,实现西部地区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环境污染 第三方治理 机制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农户返贫脆弱性评估及其影响因素--以陇南山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胜强 赵雪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9-1023,共15页
生态脆弱区既是生态环境最敏感区域,也是返贫问题较为集中的区域,返贫脆弱性作为评价农户返贫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为生态脆弱区农户的防返贫提供有效借鉴。以地处西秦岭的陇南山区为例,构建农户的返贫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微观调查数... 生态脆弱区既是生态环境最敏感区域,也是返贫问题较为集中的区域,返贫脆弱性作为评价农户返贫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为生态脆弱区农户的防返贫提供有效借鉴。以地处西秦岭的陇南山区为例,构建农户的返贫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微观调查数据,测度农户的返贫脆弱性水平,并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陇南山区农户返贫脆弱性指数均值为0.103,整体处于中度脆弱水平,等级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态势。(2)不同类型农户的返贫脆弱性水平存在分化特征,高山区、农业收入占比高、抚养比高的农户返贫脆弱性较高,且农业收入占比高、抚养比高农户的高脆弱群体占比也高。(3)不同抚养比农户的暴露度与适应能力差异最为显著,敏感性水平则在不同生计方式和抚养比农户中差异最大。(4)家庭规模的扩大可显著增强农户的返贫脆弱性,而交通便利度、网络覆盖率、未来生活预期、帮扶措施多样化和政策帮扶强度的提高可有效减缓农户的返贫脆弱性;政策帮扶强度削弱了高度脆弱农户因交通便利度低所致的返贫脆弱性,帮扶措施多样化则减弱了户主受教育水平高所发挥的降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贫脆弱性 暴露度 敏感性 农户 生态脆弱区 陇南山区
下载PDF
晋陕蒙交界地区生态退化与恢复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应刚 张秋华 张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3-706,共4页
晋陕蒙交界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所存在的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不但威胁该地区居民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因此,开展针对该地区的生态恢复理... 晋陕蒙交界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所存在的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不但威胁该地区居民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因此,开展针对该地区的生态恢复理论和恢复技术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对该地区数十年来在生态恢复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治理实践工作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应该加强对植被退化机理、植被恢复目标群落的确定和如何在大尺度地域上开展生态恢复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建议,以便为更好地开展该地区的生态恢复工作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退化 生态恢复 小流域 生态脆弱区
下载PDF
矿产资源开发区与生态脆弱区吻合性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侯湖平 黄安平 +3 位作者 张绍良 朱立军 安艳玲 王振山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以贵州省矿产资源开发区和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从两种区域的特征分析入手,对区域破坏吻合特征、损毁空间吻合度、生态修复技术吻合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生态破坏机理都受当地岩层结构、地质地貌的影响,但生态脆弱区导致水土流失... 以贵州省矿产资源开发区和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从两种区域的特征分析入手,对区域破坏吻合特征、损毁空间吻合度、生态修复技术吻合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生态破坏机理都受当地岩层结构、地质地貌的影响,但生态脆弱区导致水土流失,矿产资源开发区导致地表沉陷、地裂缝等;空间上高度和中度破坏区是生态脆弱区和矿产资源开发区吻合的区域,采矿破坏区和脆弱区只受单一生态脆弱性或者采矿活动破坏的影响;不同类型区域,生态修复技术不同;在生态脆弱区和矿产资源开发区类型不吻合的空间区域,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采用不同的开采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以保证贵州省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开发区 生态脆弱区 吻合度 贵州省
原文传递
协同网络下的生态修复管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曾春花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6-100,共5页
为确保生态修复效果,建立一整套科学的长效管理机制,为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修复管理提供保障显得尤其重要。在对生态修复成效较为突出的贵州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协同网络视角总结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修复管理机制,从生态修复的政府... 为确保生态修复效果,建立一整套科学的长效管理机制,为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修复管理提供保障显得尤其重要。在对生态修复成效较为突出的贵州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协同网络视角总结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修复管理机制,从生态修复的政府主导型管理机制、市场主导型管理机制和社会民众主导型管理机制3个层面对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修复管理机制进行阐述,认为生态修复是一个系统网络工程,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民众的协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生态修复 协同网络 管理机制
下载PDF
基于GIS的生态脆弱区林地生态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俊 佘济云 +1 位作者 刘照程 陶善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6-21,共6页
为了探讨生态脆弱区林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机制,在对广西南丹县典型样地共41个作业区调查基础上,综合考虑与林地生态适宜性密切相关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因素,利用ARCGIS分析方法对空间数据进行组织与计算,结合AHP方法研究各参评因子权... 为了探讨生态脆弱区林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机制,在对广西南丹县典型样地共41个作业区调查基础上,综合考虑与林地生态适宜性密切相关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因素,利用ARCGIS分析方法对空间数据进行组织与计算,结合AHP方法研究各参评因子权重,并选择适当的隶属函数和模糊算法对南丹县林地生态适宜性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林地生态适宜性各等级比重排序为:Ⅲ级(45.62%)>Ⅳ级(27.84%)>Ⅴ级(17.61%)>Ⅱ级(8.93%)>Ⅰ级(0%),整体隶属度值为3.5413,位于IV级水平;影响因子排序为:坡度>石砾含量>高程>土层厚度>郁闭度>坡向>灌木覆盖度>草本覆盖度。同时,根据研究结果,分析了林地生态适宜性较差的主要原因及生态恢复重建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林地生态适宜性 GIS AHP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黄土高原北部地区生态退化与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应刚 张秋华 张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59,共3页
黄土高原北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所存在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不但威胁该地区居民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因此,开展该地区生态恢复理论和实践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对数十... 黄土高原北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所存在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不但威胁该地区居民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因此,开展该地区生态恢复理论和实践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对数十年来涉及该地区的生态退化和生态治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同时对该地区如何进行生态恢复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为更好地开展该地区的生态恢复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恢复 小流域治理 生态脆弱区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铁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以红柳河至淖毛湖铁路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毅宽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1-144,共4页
对位于新疆生态脆弱区的红柳河至淖毛湖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重点研究铁路建设过程中对所经区域的自然植被、水土保持等的影响途径、影响程度及相应环保措施。指出现行环评体制下,铁路建设项目环评存在的不足... 对位于新疆生态脆弱区的红柳河至淖毛湖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重点研究铁路建设过程中对所经区域的自然植被、水土保持等的影响途径、影响程度及相应环保措施。指出现行环评体制下,铁路建设项目环评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 生态脆弱区
下载PDF
川西甲基卡大型锂资源基地绿色调查及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扬 王登红 +4 位作者 于沨 王伟 刘丽君 高娟琴 郝雪峰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4-544,共11页
在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绿色矿业已成为国家战略重点推进并得到了广泛认同。大型资源基地绿色调查及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模型的技术实现将为解决生态脆弱区找矿部署与环境保护瓶颈问题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绿... 在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绿色矿业已成为国家战略重点推进并得到了广泛认同。大型资源基地绿色调查及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模型的技术实现将为解决生态脆弱区找矿部署与环境保护瓶颈问题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绿色调查与环境评价两方面工作有机结合,分四个层次构建指标框架,通过3S技术提取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信息,结合连续三年的地表水、土壤等多环境介质野外调查取样分析数据,对经过验证的、成熟的评价方法进行优化,运用更兼容、可扩展的Python语言编程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大型锂资源基地环境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将大型基地环境现状划分为环境较差区、环境一般区、环境较好区、环境良好区四类区域,总体准确率达97.77%。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该套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川西大型锂资源基地的环境现状作出有效的评价,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大型锂资源基地环境现状“像元级”可视化分级,较客观地反映了甲基卡矿区及周边资源开发环境问题与影响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可辅助规范大型基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调查 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矿山 生态脆弱区 甲基卡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生态脆弱区森林景观分类及格局研究——以香格里拉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牛乐德 洪亮 张文翔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2年第1期56-58,96,F0002,共5页
以Landsat-7 ETM+为数据源,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北部进行森林景观分类及其景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以针叶林为主要森林景观,阔叶混交林的形状结构较为松散,景观破碎化程度最严重,人为... 以Landsat-7 ETM+为数据源,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北部进行森林景观分类及其景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以针叶林为主要森林景观,阔叶混交林的形状结构较为松散,景观破碎化程度最严重,人为干扰强烈。因此,需加强森林保护,减少人为干扰,防止景观破碎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森林景观 GIS 香格里拉 遥感
下载PDF
中国西部生态脆弱区地表径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
18
作者 周乐勋 寇保德 梁坤先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11期63-66,72,共5页
中国西部区域生态环境条件较为脆弱,致使其地表径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着中国中部区域、东部区域的生态环境与发展,提出西部生态脆弱区地表径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分析方法研究。分析西部生态脆弱区环境特征,以分析结果为基础,探... 中国西部区域生态环境条件较为脆弱,致使其地表径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着中国中部区域、东部区域的生态环境与发展,提出西部生态脆弱区地表径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分析方法研究。分析西部生态脆弱区环境特征,以分析结果为基础,探究地表径流沉积物分布情况,确定重金属负载的粒径效应(Cu、Zu、Pb与Cr容易集中在细粒径沉积物中,而Ni容易集中在中粒径沉积物中),。实验数据显示:提出方法应用后,获得的地表径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负荷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保持一致,偏差很小,充分证实提出方法分析性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径流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西部区域 地表径流
下载PDF
基于CBNRM构建生态脆弱区的资源管理模型——以三江源区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娟娟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110-115,共6页
划一模式能导致管理低效。作为一种参与式的资源管理模式,CBNRM能有效地规避"市场失灵"、"政府失效"等。以三江源区为例,通过创新管理体制、赋权、明确政府作用、加强社区能力培养等手段,引入由政府、支持方和社区... 划一模式能导致管理低效。作为一种参与式的资源管理模式,CBNRM能有效地规避"市场失灵"、"政府失效"等。以三江源区为例,通过创新管理体制、赋权、明确政府作用、加强社区能力培养等手段,引入由政府、支持方和社区三方代表组成的第四方,构建适宜的CBNRM模型,实现生态脆弱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NRM 生态脆弱区 资源管理 三江源区
下载PDF
Study on the Deline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 in Ecological Fragile Region of the West
20
作者 Liu Jiali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8年第4期19-23,29,共6页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 is one of the main contents i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and also reflects the trend and the will of the national eco-environment protection system re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 is one of the main contents i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and also reflects the trend and the will of the national eco-environment protection system reform. In this paper, taking ecological fragile area of the wes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he characteristics in ecological fragile area of the west are compre-hensively elabora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 is clarified, and the delineation theory and method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 are analyzed, such as ecological suitability analysis,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and DPSIR model. Finally, key issue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 delineation in ecological fragile zone of the west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fragile region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 MECHANISM WES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