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4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态条件下烟草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121
1
作者 周金仙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2-35,共4页
对红花大金元、K326、G28、NC82、V2、云烟317、云烟85、云烟87、K346、K358、RG11、RG17和Coker371在云南省8个生态区的产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参试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种植,烟叶品质的变化大于产量变化,说明生态因素主要是影响... 对红花大金元、K326、G28、NC82、V2、云烟317、云烟85、云烟87、K346、K358、RG11、RG17和Coker371在云南省8个生态区的产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参试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种植,烟叶品质的变化大于产量变化,说明生态因素主要是影响烟叶的品质。②不同品种在同一生态区种植,品种间烟叶品质的差异大于产量差异,说明品种间的差异主要是品质上的差异。③不同品种在同一生态区种植,品种间的产质量差异小于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种植生态间造成的产质量差异,说明生态因素间造成的产质变化大于品种间的变化。④各品种有其特定的适应区域,一些品种适应区域较广、适应性强,有些品种适应区域较窄,其中:云烟85和K326适应性强,K358和K346适应性较强,云烟317和RG11适应性一般,红花大金元、G28、NC82、V2、云烟87、RG17等其它品种适应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品种 生态区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及其阈值 被引量:85
2
作者 张琨 吕一河 +2 位作者 傅伯杰 尹礼唱 于丹丹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49-960,共12页
黄土高原是退耕还林工程的核心区域,是中国生态恢复成效最显著的区域。明确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识别植被影响的阈值效应,是学术研究和管理实践共同的需求。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仍存在研究空缺,特别是在区域尺度对生态... 黄土高原是退耕还林工程的核心区域,是中国生态恢复成效最显著的区域。明确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识别植被影响的阈值效应,是学术研究和管理实践共同的需求。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仍存在研究空缺,特别是在区域尺度对生态系统服务随植被变化阈值进行识别的研究较少。本文选择植被覆盖度(FVC)为指标表征2000—2015年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情况,以土壤保持服务、产水服务和碳固定服务为指标表征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情况,对二者的时空变化及交互作用进行分析,评估植被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并对影响的阈值进行定量识别。结果显示:①2000—2015年黄土高原植被显著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差异明显,碳固定服务明显增强,土壤保持服务得到一定改善,产水服务较为稳定。②植被覆盖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相关程度存在差异,植被覆盖与碳固定服务的关联性最强,其次为土壤保持服务。③植被覆盖增加能够促进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体提升,但促进作用存在阈值效应。植被覆盖影响的阈值在林地区、林地—草地区、草地区和草地—沙漠区分别为44%、32%、34%和34%,超过上述阈值,植被覆盖增加的促进作用趋于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恢复 阈值 生物气候区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消涨带植被重建 被引量:69
3
作者 王勇 刘义飞 +1 位作者 刘松柏 黄宏文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3-522,共10页
重建三峡水库消涨带植被对于恢复消涨带功能、维持三峡工程安全和修复长江流域退化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消涨带可分为自然消涨带和人工消涨带,自然消涨带及其植被是流域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人... 重建三峡水库消涨带植被对于恢复消涨带功能、维持三峡工程安全和修复长江流域退化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消涨带可分为自然消涨带和人工消涨带,自然消涨带及其植被是流域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人为控制水位涨落而形成的人工消涨带很少有植被覆盖,属于退化的生态系统。三峡消涨带包括三峡自然消涨带和三峡水库消涨带,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淹没三峡自然消涨带及其植被并产生没有植被覆盖的三峡水库消涨带。作者认为开发利用三峡水库消涨带土地资源,发展库区经济将导致库区生态环境恶化、危及三峡工程安全且不利于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解决三峡水库消涨带问题的关键是重建消涨带植被,并恢复其功能。该文从水利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三峡水库管理与库区景观建设的需要、消涨带功能恢复与流域生态系统康复和促进水库消涨带研究的深入阐述了开展三峡水库消涨带植被重建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重建 生态恢复 生态适应 河岸带 消涨带 三峡水库 三峡库区 退化生态系统 流域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恶化
下载PDF
互花米草引种对苏北潮滩湿地TOC、TN和TP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1
4
作者 高建华 杨桂山 欧维新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99-808,共10页
分析了TOC、TN和TP在苏北潮滩湿地不同生态带沉积物和植被中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TOC和TN的水平和垂向平均含量以互花米草滩为最高,其次分别为盐蒿滩、芦苇滩和光滩。TP的平均含量以光滩为最高,依次由海向陆逐渐减小。在生物量最大期间... 分析了TOC、TN和TP在苏北潮滩湿地不同生态带沉积物和植被中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TOC和TN的水平和垂向平均含量以互花米草滩为最高,其次分别为盐蒿滩、芦苇滩和光滩。TP的平均含量以光滩为最高,依次由海向陆逐渐减小。在生物量最大期间(秋季),单位面积上互花米草体内TOC、TN和TP的累积量远大于盐蒿和芦苇。互花米草主要通过以下4个方面对研究区潮滩湿地TOC、TN和TP的分布产生影响:(1)互花米草滩面较高的沉积速率;(2)互花米草对整个潮滩湿地不同植被分布格局的改变;(3)互花米草有着高生产力以及巨大的地下生物量;(4)互花米草的生长特性使其在生长过程中对磷的需求量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有机碳 总氮 总磷 累积 潮滩湿地 江苏
下载PDF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和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8
5
作者 唐克旺 王研 +1 位作者 王芳 陈子丹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2-138,共7页
利用 2 0世纪 70年代和 90年代两个时段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地利用资料和遥感信息 ,对西北内陆地区的生态环境景观的 2 0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通过评价 ,定量分析了西北内陆地区生态环境的总体变化趋势 ,研究了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平... 利用 2 0世纪 70年代和 90年代两个时段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地利用资料和遥感信息 ,对西北内陆地区的生态环境景观的 2 0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通过评价 ,定量分析了西北内陆地区生态环境的总体变化趋势 ,研究了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平衡比例关系以及与生态环境总体稳定的内在关系。这项研究对研究和确定生态环境保护合理阈值 ,维持绿洲稳定 ,保障当地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环境 演化规律 土地利用资料 遥感信息 绿洲
下载PDF
太湖湖滨带的生态建设 被引量:41
6
作者 朱季文 季子修 蒋自巽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7-82,共6页
太湖湖滨带是太湖流域重点污染控制区之一 .本文根据流域生态学与流域管理学的原理 ,提出了太湖湖滨带生态建设的途径 .(1)发展生态农业 ,减少农田污染 .(2 )入湖河道沿岸两侧建设河岸林带 ,成为农田与河流间的缓冲带 .(3)加强沿岸丘陵... 太湖湖滨带是太湖流域重点污染控制区之一 .本文根据流域生态学与流域管理学的原理 ,提出了太湖湖滨带生态建设的途径 .(1)发展生态农业 ,减少农田污染 .(2 )入湖河道沿岸两侧建设河岸林带 ,成为农田与河流间的缓冲带 .(3)加强沿岸丘陵的水土保持 .(4)充分利用湖泊湿地的净化功能 ,作为治理太湖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 .(5 )选择入湖河道河口 ,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人工湿地 .推动太湖湖滨带生态建设工程顺利开展的措施 :(1)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2 )从组织和制度上加强湖滨带污染控制管理 .(3)建立环境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设 湖滨带 湖泊湿地 污染控制 太湖 富营养化
下载PDF
云南烤烟主要推广优良品种生态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46
7
作者 周金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3期171-175,共5页
对11个烟草品种在云南不同生态区的产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参试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种植,烟叶品质的变化大于产量变化,说明生态因素主要是影响烟叶的品质。②不同品种在同一生态区种植,品种间烟叶品质的差异大于产量差异,说明品种... 对11个烟草品种在云南不同生态区的产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参试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种植,烟叶品质的变化大于产量变化,说明生态因素主要是影响烟叶的品质。②不同品种在同一生态区种植,品种间烟叶品质的差异大于产量差异,说明品种间的差异主要是品质上的差异。③不同品种在同一生态区种植,品种间的产质量差异小于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种植生态间造成的产质量差异,说明生态因素间造成的产质变化大于品种间的变化。④各品种有其特定的适应区域,有些品种适应区域较广、适应性强,有些品种适应区域较窄,云烟85和K326适应性强,K358和K346适应性较强,云烟317和RG11适应性一般,红大、G28、NC82、V2、RG17等品种适应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品种 生态区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城市增长边界的性质及划定方法探讨——杭州市生态带保护与控制规划实践 被引量:37
8
作者 杨建军 周文 钱颖 《华中建筑》 2010年第1期122-125,共4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增长与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矛盾已日益凸显。划定城市增长边界(UGB)是协调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效手段。结合杭州生态带规划案例,对城市增长边界的性质进行辨析,提出刚性UGB与弹性UGB的区别。运用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增长与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矛盾已日益凸显。划定城市增长边界(UGB)是协调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效手段。结合杭州生态带规划案例,对城市增长边界的性质进行辨析,提出刚性UGB与弹性UGB的区别。运用生态敏感性分析、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建设用地规划等方法,以及面对建设与保护冲突的规划决策方法,探讨了UGB的划定方法,并指出UGB在我国规划应用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增长边界 生态带 规划方法
下载PDF
水电开发对鱼类种群分布及生态类型变化的影响——以溪洛渡至向家坝河段为例 被引量:37
9
作者 李婷 唐磊 +4 位作者 王丽 安磊 王骏 莫康乐 陈求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73-1485,共13页
梯级水库修建后自然河流形成了河相段和湖相段,而河流生境的改变对鱼类种群空间分布和生态类型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探究金沙江梯级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结合2018年5月渔获物和文献记载水库修建前后的渔获物数据,分析了鱼类群落... 梯级水库修建后自然河流形成了河相段和湖相段,而河流生境的改变对鱼类种群空间分布和生态类型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探究金沙江梯级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结合2018年5月渔获物和文献记载水库修建前后的渔获物数据,分析了鱼类群落组成及变化,优势物种及群落多样性特点,以及鱼类在河相、湖相段生态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梯级水库建设后溪洛渡至向家坝鱼类的种类数减少,随着水库的运行该减少趋势放缓,而大型鱼的种类数占比呈增长趋势。受生境变化的影响,鱼类优势物种发生变化,水库河相段和湖相段生态类型差异较大。生态类型组成上以缓流型、生活于水流中下层、产卵初始水温高于18℃等生态类型占优。研究表明,高坝大库的运行会造成鱼类种群以生态需求为目标,形成明显的空间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而梯级水库建设导致的水动力条件差异是鱼类群落生态类型差异的内在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库 鱼类种群 生态类型 河相 湖相 种群分布
下载PDF
苏北潮滩湿地植被对沉积物N、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高建华 杨桂山 欧维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4-230,共7页
文章对比分析了植被和沉积物中N、P垂向分布和季节变化,探讨不同植被对潮滩湿地N、P动态变化的影响。分析表明:潮滩湿地的分带性差异使N、P在潮滩湿地各地带有不同的分布规律和季节性变化特性,植被尤其是有较高地下生物量的互花米草... 文章对比分析了植被和沉积物中N、P垂向分布和季节变化,探讨不同植被对潮滩湿地N、P动态变化的影响。分析表明:潮滩湿地的分带性差异使N、P在潮滩湿地各地带有不同的分布规律和季节性变化特性,植被尤其是有较高地下生物量的互花米草和芦苇在整个潮滩湿地N、P的分布以及季节变化中起重要作用,潮滩植被主要是通过N、P在体内的主动转移,植物对沉积物中N、P的吸收以及富集死亡的地下根茎中分解矿化后释放的N、P来影响沉积物中N、P分布的;1—4月通过枯落生物量回归到地面的N、P总量分别达到149.4t和18.2t,对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源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带 潮滩植被 潮滩湿地
下载PDF
太湖湖滨带类型划分及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叶春 李春华 +2 位作者 陈小刚 焦向丽 卢少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2-828,共7页
太湖湖滨带岸线总长405 km,73%以上被防洪大堤所包围,其余部分临近山体,属于典型的大堤型湖滨带.按照湖滨带地形地貌分为大堤型、山坡型、河口型三类,根据水文条件和露滩情况,又将大堤型分为长期露滩、间歇露滩、无滩地型,山坡型分为有... 太湖湖滨带岸线总长405 km,73%以上被防洪大堤所包围,其余部分临近山体,属于典型的大堤型湖滨带.按照湖滨带地形地貌分为大堤型、山坡型、河口型三类,根据水文条件和露滩情况,又将大堤型分为长期露滩、间歇露滩、无滩地型,山坡型分为有滩地型、无滩地型,形成6种类型的湖滨带.根据以上太湖湖滨带划分类型,结合湖滨带生境、气候、水文条件以及植被分布现状等因素,分别采取生态保育、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的对策,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太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模式,并分别提供了形象的修复模式示意图,以期为太湖及其类似湖滨带的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湖滨带 分类 太湖
下载PDF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区植被的生态恢复——以向家坝水电工程为例 被引量:28
12
作者 曾旭 陈芳清 +2 位作者 许文年 王建柱 夏振尧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74-1079,共6页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开发治理江河的骨干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常对项目区自然生态环境带来影响,施工中所产生的岩质边坡、土质边坡、弃土和弃渣等扰动可能导致项目区的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开发治理江河的骨干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常对项目区自然生态环境带来影响,施工中所产生的岩质边坡、土质边坡、弃土和弃渣等扰动可能导致项目区的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加剧。扰动区植被生态恢复关系到工程安全运行和其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向家坝水电工程为例,研究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区植被生态恢复的目标、原则及方法。按生产、生态和社会功能,向家坝水电工程扰动区可划分为工程核心区、服务区和过渡区等3个功能区来系统规划其生态恢复。结合各自的功能需求和干扰特征,各功能区可采取相应的生态恢复技术和配置适宜物种来构建植物群落,形成结构稳定、多样性丰富、具有复合功能的植被景观。还简要评价了向家坝水电工程植被恢复现状,提出一些完善其生态恢复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家坝 扰动 生态恢复 功能区
下载PDF
长江口滨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军 陈振楼 许世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9-664,共6页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由社会、经济、自然环境、自然灾害4个子系统和7个二级指标及29个三级指标组成的长江口滨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信息熵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客观确定指标权重的综合信息熵模型法,并以层次分析法和综合...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由社会、经济、自然环境、自然灾害4个子系统和7个二级指标及29个三级指标组成的长江口滨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信息熵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客观确定指标权重的综合信息熵模型法,并以层次分析法和综合信息熵模型法相结合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值;采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对上海滨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对上海滨岸带宝山、浦东、南汇、奉贤、金山和崇明岸段1999~2003年5年间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分级规律的研究表明:宝山滨岸带生态环境质量1999~2000年为较差,2001~2003年为中等;浦东、奉贤、南汇和金山生态环境质量一直处于中等水平;崇明生态环境质量1999、2000年为良,而2001~2003年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评价指标 灰色关联模型 滨岸带 长江口
下载PDF
渤海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和生态风险 被引量:26
14
作者 黄国培 陈颖军 +4 位作者 林田 唐建辉 刘东艳 李军 张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56-1863,共8页
在渤海湾天津段潮间带及邻近区域的主要入海河流和近海采集8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GC/MS对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潮间带44个样品的PAHs平均含量为(140.0±84.1)ng/g,与近海样品的PAHs含量[(161.6±38... 在渤海湾天津段潮间带及邻近区域的主要入海河流和近海采集8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GC/MS对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潮间带44个样品的PAHs平均含量为(140.0±84.1)ng/g,与近海样品的PAHs含量[(161.6±38.7)ng/g,n=26]相当,但远低于河流样品的PAHs含量[(452.7±206.0)ng/g,n=13];潮间带样品的PAHs含量呈现"北区高南区低"(以天津港码头为界)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该区域沉积物粒度及黑碳和总有机碳的含量呈现显著的相关性;从PAHs的组成上可以显示潮间带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潮间带样品PAHs的BaP毒性当量含量平均为(24.5±21.1)ng/g;根据加拿大魁北克省海洋沉积物中PAHs的质量评估标准,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生态风险 表层沉积物 潮间带 渤海湾
下载PDF
1961—2010年中国植被区的气候与林火动态变化 被引量:25
15
作者 田晓瑞 赵凤君 +2 位作者 舒立福 苗庆林 王明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79-3286,共8页
气候、植被和人为活动的变化影响到区域的林火动态.基于生态地理区研究全国尺度上林火动态的变化是科学林火管理的基础.根据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把1961—2010年气温和降水两个气象要素差值到网格点(空间分辨率0.25°×0.2... 气候、植被和人为活动的变化影响到区域的林火动态.基于生态地理区研究全国尺度上林火动态的变化是科学林火管理的基础.根据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把1961—2010年气温和降水两个气象要素差值到网格点(空间分辨率0.25°×0.25°),分析中国8个生态地理区森林分布区域的火险期气温和降水量变化,采用Mann-Kendall法分析气候和火动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1—2010年,中国森林分布区的平均气温呈现线性上升趋势,但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所有生态地理区的火险期平均气温显著增加,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地区草原区增温最显著,而大部分区域的火险期降水量变化不明显.研究区火灾次数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受害森林面积显著下降.除中温带干旱地区荒漠针叶林区的火灾次数和受害森林面积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外,其他生态地理区都表现为双峰型变化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林火动态 生态地理区
原文传递
东海区大陆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5
16
作者 田鹏 龚虹波 +4 位作者 叶梦姚 史小丽 王丽佳 刘瑞清 童晨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5-706,共12页
基于1990-2015年东海区海岸带6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对不同时期研究区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东海区海岸带景观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导,耕地面积急剧下降,而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迅速,增... 基于1990-2015年东海区海岸带6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对不同时期研究区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东海区海岸带景观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导,耕地面积急剧下降,而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迅速,增长率为155.55%;(2)研究区生态风险程度加深。1990-2010年中生态风险区占主导地位,2015年较高生态风险区上升为主导地位,占整个生态风险区面积的33.39%,至研究期末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加了6 267.83 km2。空间上,生态风险高等级区呈现出向沿海地区扩展的趋势,沿海港口城市面临较严重的生态风险。省域和县级市尺度下的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差异也较大;(3)生态风险等级转换差异较大。生态风险转移主要是由低向高等级转换,且其生态风险等级年均转换速率呈上升趋势,由低到高等级方向转移是由高到低等级方向转移面积的12.0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 海岸带 东海区
下载PDF
生态修复水生植物根际氨氧化细菌的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邢鹏 孔繁翔 +2 位作者 陈开宁 陈美军 吴晓东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154-2159,共6页
为研究水生植被恢复对底泥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种群的影响,选取在生态修复中广泛使用的4种水生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窄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L.)、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L.)和荇菜(Limnanthe... 为研究水生植被恢复对底泥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种群的影响,选取在生态修复中广泛使用的4种水生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窄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L.)、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L.)和荇菜(Limnanthemunnymphoides),采用最大可能数法(most probable number,MPN)计数AOB的数量,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nested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nested PCR-DGGE)及条带回收测序的方法分析AOB的主要种类.结果显示,水生植物根际AOB密度显著高于无水生植物的表层底泥,而芦苇(2.8×105cells/g)和菖蒲(4.3×105cells/g)又明显高于菹草(9.3×104cells/g)和荇菜(7.7×104cells/g).水生植物根际呈氧化环境,而NH4+的浓度低于无水生植物的对照区.DNA测序结果显示尽管不同植物根际AOB主要种类有所区别,但基本属于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此类微生物群落在水生植物根际的聚集对促进生态修复中N元素的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氧化细菌 生态修复 水生植物 根际 PCR-DGGE
下载PDF
四川再生稻的生态条件及区域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方文 罗文质 +3 位作者 张景国 熊洪 江世华 徐世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5-22,共8页
根据连续七年对再生稻的生态条件进行的系统研究,结合四川省1989~1992年生产统计资料和四川省气象局的地面气候资料,探讨了品种、头季稻播种期、头季稻收后30天积温、温湿度、光照以及海拔高度对再生芽萌发、再生稻齐穗以... 根据连续七年对再生稻的生态条件进行的系统研究,结合四川省1989~1992年生产统计资料和四川省气象局的地面气候资料,探讨了品种、头季稻播种期、头季稻收后30天积温、温湿度、光照以及海拔高度对再生芽萌发、再生稻齐穗以及产量的影响。提出了再生稻的生态值,据此生态值确定了其适应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再生芽 生态条件 区域试验
下载PDF
A review on investigation of water-preserved coal mining in western China 被引量:19
19
作者 Limin Fan Xiongde M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8年第4期411-416,共6页
Yushenfu mining area is located in an ecological fragile area in western China, the coal seam of which is the Jurassic Ysn'an Foirnalion. The Jurassic Yan'an Formation con tains five minable coal seams, the to... Yushenfu mining area is located in an ecological fragile area in western China, the coal seam of which is the Jurassic Ysn'an Foirnalion. The Jurassic Yan'an Formation con tains five minable coal seams, the top layer of which is thick, covered by shallow overburden and located under aquifers. Therefore, the mining induced water flowing fractured zone can easily extend to the aquifers of both the Quaternary Sarahu and Jurassic Zhiluo Formation. This would result in a series of negative hydrological and ecological effects, including groundwater leakage, groundwater lowering, furtherly causing surface vegetation withering and dying, surface water body reduction, spring drying out, and water flow of river being decreased substantially. To solve thes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everal technolog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by Chinese scientists, one of which is water-preserved coal mining.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f the origin,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ater-preserved coal min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Yushenfu mining area. The applicable conditions, research contents,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technical foundation of water-preserved coal mining are addressed in this paper. The future research focuses regarding water-preserved coal mining in China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ts results serve as a guide for selecting the methods to be preferred for mining in case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roof overburden structure and coal mining process are similar to Yushenfu mining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preserved coal mining(WPCM) ecological WATER table ecological fragile MINING areas Western Chirm WATER conducting FISSURE zone
下载PDF
苏北潮滩不同生态带沉积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20
作者 高建华 欧维新 +2 位作者 杨桂山 王小辉 徐庆柯 《东海海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7,共8页
利用2004年1月3日在江苏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新洋港采集到的表层和柱状沉积物样品,采用矩值法对该潮滩沉积物粒度和粒度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对潮滩沉积物的水平和垂向分布特征以及不同植被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利用2004年1月3日在江苏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新洋港采集到的表层和柱状沉积物样品,采用矩值法对该潮滩沉积物粒度和粒度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对潮滩沉积物的水平和垂向分布特征以及不同植被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自海向陆,光滩、互花米草滩、互花米草盐蒿混合滩、盐蒿滩和芦苇地5个亚带中,光滩沉积物的粒径明显较其它4个亚带处的粒径大,在接近互花米草滩时沉积物的粒径迅速变小,而互花米草滩等其它4个亚带处的沉积物粒径则变化不大。较低部位光滩沉积物的频率分布曲线呈不明显双峰分布,而较高部位的光滩及其它生态带内的沉积物频率分布曲线均为单峰,显示出物源较为单一的特点。(2)沉积物自海向陆粒度特征的变化规律反映了潮滩水动力条件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尤其是反映了盐沼植物在潮滩的发育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3)周期性变化的潮动力作用、潮流不对称作用、植被以及潮滩不同部位淤积演化差异的影响造成了潮滩不同部位沉积物敏感组分粒度垂向变化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参数 沉积特征 生态带 潮滩 苏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