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总体设计 被引量:113
1
作者 李新 刘绍民 +12 位作者 马明国 肖青 柳钦火 晋锐 车涛 王维真 祁元 李弘毅 朱高峰 郭建文 冉有华 闻建光 王树果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1-498,共18页
介绍了"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的背景、科学目标、试验组成和试验方案。试验的总体目标是显著提升对流域生态和水文过程的观测能力,建立国际领先的流域观测系统,提高遥感在流域生态—水文集成研究和水... 介绍了"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的背景、科学目标、试验组成和试验方案。试验的总体目标是显著提升对流域生态和水文过程的观测能力,建立国际领先的流域观测系统,提高遥感在流域生态—水文集成研究和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能力。由基础试验、专题试验、应用试验、产品与方法研究和信息系统组成。其中,①基础试验:搭载微波辐射计、成像光谱仪、热像仪、激光雷达等航空遥感设备,开展一系列关键生态和水文参量的观测;发展遥感正向模型及反演和估算方法。形成覆盖全流域的水文气象综合观测网,为流域生态—水文模型研究提供更有代表性的模型参数、驱动数据及更高精度的验证数据。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度量生态水文模型所需的若干关键的驱动、参数和模型状态的空间异质性。开展航空遥感定标和地基遥感试验。依托传感器网络,并辅之以地面同步和加密观测,开展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②专题试验:开展"非均匀下垫面多尺度地表蒸散发观测试验",采用密集的涡动相关仪、大孔径闪烁仪与自动气象站的观测矩阵,为揭示地表蒸散发的空间异质性,实现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尺度扩展,发展和验证蒸散发模型提供基础数据。③应用试验:在流域上、中、下游分别开展针对积雪和冻土水文、灌溉水平衡和作物生长、生态耗水的综合观测试验,将观测数据和遥感产品用于上游分布式水文模型、中游地表水—地下水—农作物生长耦合模型、下游生态耗水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提升遥感在流域生态—水文集成研究和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能力。加强试验将在2012年5月起按中游、上游、下游的顺序展开,全流域持续观测期为2013—2015年。在各类试验的支持下,开展全流域生态—水文关键参量遥感产品生产,发展尺度转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 遥感试验 流域观测系统 黑河流域 航空遥感 水文气象 无线传感器网络 真实性检验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水文学原理的湖泊最小生态需水量计算 被引量:95
2
作者 崔保山 赵翔 杨志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88-1795,共8页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湖泊普遍出现了萎缩、水位下降、水量锐减、湖水盐化、水质污染、富营养化、甚至干涸消亡等状况。确保湖泊生态系统必需的最小水量是解决可能出现的湖泊严重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危机的区...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湖泊普遍出现了萎缩、水位下降、水量锐减、湖水盐化、水质污染、富营养化、甚至干涸消亡等状况。确保湖泊生态系统必需的最小水量是解决可能出现的湖泊严重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危机的区域问题之一。从生态水文学原理出发,对湖泊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计算最小生态需水量的3种方法:1曲线相关法;2功能法;3最低生态水位法。在最低生态水位法中,其方法有最低年平均水位法和年保证率设定法。一旦湖泊最小生态需水量得以确定,将为水资源管理部门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湖泊管理提供综合性、权威性及可操作性决策依据,为退化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最小生态需水量 计算方法 生态水文学
下载PDF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3
作者 程国栋 肖洪浪 +16 位作者 傅伯杰 肖笃宁 郑春苗 康绍忠 延晓冬 王毅 安黎哲 李秀彬 陈宜瑜 冷疏影 王彦辉 杨大文 李小雁 张甘霖 郑元润 柳钦火 邹松兵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1-437,共7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简称黑河计划)贯穿地球系统科学的思维,针对我国内陆河地区严峻的水—生态问题,探索流域尺度提高水效益的理论和方法。计划执行4年来,建立了遥感—监测—实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简称黑河计划)贯穿地球系统科学的思维,针对我国内陆河地区严峻的水—生态问题,探索流域尺度提高水效益的理论和方法。计划执行4年来,建立了遥感—监测—实验一体的流域生态水文观测系统及其相应的数据平台;初步揭示了流域冰川、森林、绿洲等重要生态水文过程耦合机理,认识了流域一级生态水文单元的水系统特征,奠定了流域水循环、水平衡的科学基础;计算了黑河下游生态需水量,为黑河流域水资源优化管理厘定了重要的约束条件。今后几年将在高精度气、水、生、经时空数据的支持下,耦合与集成流域综合模型,保证我国流域科学能在世界前沿占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计划 生态-水文 流域科学 地球系统科学
原文传递
三江平原淡水湿地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特征研究——以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47
4
作者 周德民 宫辉力 +1 位作者 胡金明 赵魁义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6-96,共11页
对我国所剩为数不多的淡水湿地植物生态系统原生景观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对于湿地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多年期遥感影像提取洪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分类信息,在GIS支持下,进行了群落、植被型和景观带3个尺度的景观格局... 对我国所剩为数不多的淡水湿地植物生态系统原生景观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对于湿地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多年期遥感影像提取洪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分类信息,在GIS支持下,进行了群落、植被型和景观带3个尺度的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草甸灌丛景观是研究区的基质性景观,草甸和沼泽湿地共同占据了研究区植被型的核心地位,小叶章-苔草群落则是植物优势群落。植物生态系统空间格局特征表现为:草甸灌丛分布在广阔的河间干湿交替地带,沼泽湿地主要成条带延伸于河道与洼地带,岛状林则出现在地势较高的岗地段,呈断块分布。研究区典型沼泽湿地面积7年间缩小约10%,周边人类活动造成水资源缺失是退化主要驱动因素,应尽早实行以流域为管理单元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景观 格局 水文生态
下载PDF
我国生态水利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5
作者 姜翠玲 王俊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8-175,共8页
阐述了生态水利的内涵和研究方向认为生态水文学、生态水力学、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等是生态水利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态水利的理念首先应反映在水利工程的规划与设计中,强调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需要兼顾水域生态系... 阐述了生态水利的内涵和研究方向认为生态水文学、生态水力学、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等是生态水利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态水利的理念首先应反映在水利工程的规划与设计中,强调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需要兼顾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对已建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可通过栖息地的恢复和重建、水体生态修复、生态调度和水体的连通性的改善等来解决。分析了河道和流域栖息地生态修复的措施,总结了生态需水量的估算方法,辨识了水系连通性的含义以及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最后展望了生态水利的发展趋势,指出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方向有:水文情势-生物响应关系的基础研究、水利工程生态效应评估的科学性与统一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利 生态水文学 生态水力学 水利工程生态效应 水生态修复 生态调度 水系连通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行对长江荆南三口水文和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41
6
作者 李景保 罗中海 +1 位作者 叶亚亚 杨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85-1293,共9页
基于1990—2014年荆南三口五站实测原型日流量水文序列,采用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检验分析其水文特征与变化趋势,并应用生态水文变化指标体系和变化范围法评估分析了三峡水库运行对荆南三口河流33项生态水文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 基于1990—2014年荆南三口五站实测原型日流量水文序列,采用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检验分析其水文特征与变化趋势,并应用生态水文变化指标体系和变化范围法评估分析了三峡水库运行对荆南三口河流33项生态水文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14年,三口年平均流量呈现显著减少趋势(P<0.05),减小率为19%,拐点年份出现在2003年,2003年前荆南三口年平均流量为1981.1 m^3·s^(-1),2003年以后的年平均流量为1603.25m^3·s^(-1),前后相差377.85 m^3·s^(-1).1—4月的平均流量明显增加,偏离度分别为1.58、1.86、0.83、0.62;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明显增加;7、8月有较小程度的减少,偏离度分别为-0.12、-0.10;蓄水期(10月)显著减少,偏离度达-0.40.年极小值流量均有较高程度的改变,年极大值流量中仅1、3 d年均极大值流量有中等程度改变,其他年极大值流量改变程度低.低流量过程改变程度高,而高流量过程改变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变化指标 生态水文 水情变化 三峡水库 荆南三口
原文传递
森林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其生态水文学意义 被引量:31
7
作者 石辉 刘世荣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3-539,共7页
由于研究方法和目的的不同,土壤大孔隙的标准并不统一,一般认为土壤大孔隙的孔径在0.03~3mm;>3 mm的孔隙相对于土壤结构而言非常巨大,水流在这些孔隙中的运动完全不同于土壤中的运动方式,因此一般土壤大孔隙研究中不包含这种成因的巨... 由于研究方法和目的的不同,土壤大孔隙的标准并不统一,一般认为土壤大孔隙的孔径在0.03~3mm;>3 mm的孔隙相对于土壤结构而言非常巨大,水流在这些孔隙中的运动完全不同于土壤中的运动方式,因此一般土壤大孔隙研究中不包含这种成因的巨大孔隙.对于森林土壤而言,动物活动和根系作用是大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土壤大孔隙经常采用的方法有染色法、CT扫描技术和入渗方法;由于土壤大孔隙的高度不规则性,常采用分形理论研究大孔隙的特征.水分在大孔隙中的快速运动是大孔隙流的主要特征,因此模拟大孔隙流时经常采用可将土壤分为快速运动区域和运动较慢区域两个部分的两区模型.壤中流是森林涵养水源和调节径流的主要方式,土壤大孔隙对壤中流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森林土壤大孔隙,可深化森林涵养水源机理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可加深理解森林调节水文的过程;在实践上用于预测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与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大孔隙 两区模型 生态水文学意义
下载PDF
基于生态水文学的黄河口湿地生态需水评价 被引量:32
8
作者 连煜 王新功 +6 位作者 黄翀 刘高焕 王瑞玲 张绍锋 刘月良 Bas Pedroli Michiel van Eupen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1-461,共11页
根据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以提高生态系统承载力、保护河口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为原则,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为目标,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研究确定了23600hm2的黄河三角洲应补水的湿地恢复和保护规模。在此基础上,采用景... 根据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以提高生态系统承载力、保护河口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为原则,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为目标,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研究确定了23600hm2的黄河三角洲应补水的湿地恢复和保护规模。在此基础上,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湿地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水文学研究基础上及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研究水分—生态耦合作用机理,建立基于生态水文学的黄河口湿地生态需水及评价模型,并运用预案研究方法和景观生态决策支持系统的规划评价思想,预测和评价了黄河口湿地不同补水方案产生的生态效果,重点研究了丹顶鹤、东方白鹳、黑嘴鸥等指示性物种适宜生境条件与湿地补水后的生态格局变化。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具备东方白鹳及丹顶鹤等保护性鸟类的繁殖和越冬的潜在生境条件,但其生境质量并不十分理想,通过湿地补水,作为珍稀鸟类重要栖息地芦苇湿地面积从现状的10000hm2增加至22000hm2,生态承载力大幅提高;研究在统筹黄河水资源条件、水资源配置工程措施和湿地生态系统综合保护需求后,推荐提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和保护的3.5亿m3黄河补水量及补水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学 黄河三角洲 湿地 生态需水
下载PDF
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库调度对坝下河流的生态水文影响 被引量:34
9
作者 王俊娜 李翀 廖文根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4-90,95,共8页
本文以1901-2002年宜昌水文站日流量作为三峡水库的入库流量,模拟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库正常运行后的泄流过程,采用水文变化指标法和变化范围法,评估调度对葛洲坝下游河流33项生态水文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梯级水库运行将坝下河流月均流... 本文以1901-2002年宜昌水文站日流量作为三峡水库的入库流量,模拟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库正常运行后的泄流过程,采用水文变化指标法和变化范围法,评估调度对葛洲坝下游河流33项生态水文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梯级水库运行将坝下河流月均流量在10月份显著降低、5月和6月上旬明显增加、1~3月份普遍增至5000m3/s左右;年极小流量均有较大改变,而大部分年极大流量改变较小,仅年1日、3日平均极大流量有中等程度改变;低流量的谷底数和持续时间改变较大,而高流量过程改变小;年均日间涨、落水率有中等程度改变,年涨落水次数变化较小。另外,还分析了调度可能造成的生态效应,讨论了发电调度、动态汛限水位和蓄水时机调整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 水文变化指标 变化范围法 梯级水库调度 三峡工程
原文传递
城市化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32
10
作者 郝璐 孙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6,共14页
了解流域水文过程(水量和水质)是流域综合管理的基础。城市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目前和未来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然而,城市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新污染物产生)、水文(降水、入渗、蒸散、径流过程)和生态... 了解流域水文过程(水量和水质)是流域综合管理的基础。城市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目前和未来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然而,城市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新污染物产生)、水文(降水、入渗、蒸散、径流过程)和生态系统服务(产水服务、调节气候、土壤保持、初级生产力、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在不同时空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存在知识空白。从城市化对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城市化对地表能量平衡与水量平衡的影响、城市化对水质和水生生物的影响、以及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大气环境效应等多方面系统总结了城市化影响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城市"热岛"、"干岛"、暴雨径流引起的城市内涝、水污染等环境现象都与生态水文过程密切相关。强调现代城市规划需要遵循生态水文学规律,从全流域生态系统角度认识近年来新出现的不同尺度的城市环境效应。城市最佳管理措施应以流域为单元实施,以调节土地利用/覆被、保护湿地(包括自然与人工湿地)为手段,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调节功能(如植被蒸散和净化水质)。未来城市生态水文学应围绕"低影响开发"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城市流域管理措施,在稳定城市小气候、缓解洪涝干旱等极端水文气象灾害风险以及减轻城市水污染等方面开展多尺度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蒸散 生态水文 土地覆被变化 城市五岛效应 流域管理
下载PDF
森林生态水文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1
11
作者 余新晓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1-402,共12页
基于国内外近几十年森林生态水文学的研究成果,概述了森林生态水文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和流域水文过程以及生态水文模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基于存在的森林生态水文过程研究不系统、缺乏水文过程对生态过程影响... 基于国内外近几十年森林生态水文学的研究成果,概述了森林生态水文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和流域水文过程以及生态水文模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基于存在的森林生态水文过程研究不系统、缺乏水文过程对生态过程影响研究、生态水文的尺度限制、水文模型的研究仍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多学科综合研究,生态系统水文过程和机理研究,水文尺度研究,生态水文与气候变化的研究;同时指明了重视恢复生态水文学的研究、生态水文与水环境的研究、生态水文与生态用水的研究、生态水文学与高新技术结合研究等生态水文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水文 存在问题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浅议西南岩溶山地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李阳兵 王世杰 熊康宁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4-27,共4页
生态水文学是以土壤为联系纽带的生态学和水文学的交叉学科。本文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水文学和西南岩溶山地生态水文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进展、存在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岩溶山地生态水文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原则,提出... 生态水文学是以土壤为联系纽带的生态学和水文学的交叉学科。本文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水文学和西南岩溶山地生态水文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进展、存在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岩溶山地生态水文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原则,提出应加强岩溶山地生态格局和过程的水文学机制研究。本文旨在引起有关人员对岩溶山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地 水文生态效应 土壤 生态环境 脆弱性 水资源
下载PDF
祁连山林草复合流域灌木林水文生态功能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张平 刘贤德 +3 位作者 张学龙 赵维俊 敬文茂 王顺利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2-929,共8页
对祁连山林草复合流域5种主要灌木林的水文生态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种灌木林林冠平均截留率的大小范围为6.98%~22.45%;(2)5种灌木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均为自身重量的1.6~4.0倍,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分... 对祁连山林草复合流域5种主要灌木林的水文生态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种灌木林林冠平均截留率的大小范围为6.98%~22.45%;(2)5种灌木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均为自身重量的1.6~4.0倍,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分别为23.83~134.95t/hm2和17.25~83.62t/hm2;(3)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及有效持水量都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与土壤的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的变化规律相一致;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分别为3090.96~4460.82t/hm2和680.68~1328.82t/hm2;(4)各灌木林地土壤表层的稳渗率变化范围为8.88~141.67mm/min,前30min累计入渗量的变化幅度为338.25~4718.34mm;(5)5种灌木林地总蓄水量大小经综合评价依次为:吉拉柳灌丛〉鲜黄小檗灌丛〉箭叶锦鸡儿灌丛〉金露梅灌丛〉甘青锦鸡儿灌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复合流域 灌木林 水文生态功能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天然植被的地下水水文生态响应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黄金廷 侯光才 +1 位作者 尹立河 卢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8-793,共6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植被与地下水关系是生态水文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生态地下水埋深等概念建立了生态地下水位的基本框架,但研究成果仅是定性或半定量的描述。为弥补这一不足,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理论...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植被与地下水关系是生态水文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生态地下水埋深等概念建立了生态地下水位的基本框架,但研究成果仅是定性或半定量的描述。为弥补这一不足,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植物蒸腾地下水临界水位埋深理论公式,确定了植被受水分胁迫响应的评价方法,并利用植物生理学、地下水水文学理论评价地下水水位变化对植被影响及相互作用机制;在实验研究方面,广泛应用蒸腾比例法和同位素混合比法确定植被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这些研究成果虽然为生态与水资源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根系吸水机制、蒸散发的解析方法、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地下水时的生态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蒸散发 生态水文 地下水
下载PDF
内陆河流域水文过程研究的一些科学问题 被引量:24
15
作者 康尔泗 陈仁升 +2 位作者 张智慧 吉喜斌 金博文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40-953,共14页
水科学研究的发展,对水文科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在流域、区域和全球尺度进行学科交叉、综合集成和协同研究,从而更全面地认识水在地球资源和环境变化中的作用,认识水圈及其与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为了解内陆河流域水... 水科学研究的发展,对水文科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在流域、区域和全球尺度进行学科交叉、综合集成和协同研究,从而更全面地认识水在地球资源和环境变化中的作用,认识水圈及其与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为了解内陆河流域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各分量之间的变化和转化关系及其与生态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和反馈,基于内陆河流域上游山区径流形成区、中游人工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和下游荒漠绿洲径流散失区的流域水文循环特征,从能水通量、生态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讨论了山区水文过程;从生态水文、尺度转换、阈值和反馈讨论了水文和植被的相互作用;从国外提出的关键作用带的概念讨论了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土壤—植被作用层的水文过程。提出了开展内陆河流域水文过程观测和研究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河流域 水量平衡 山区水文 生态水文 地下水-土壤-植被作用层
下载PDF
水文改变指标体系在生态水文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22
16
作者 程俊翔 徐力刚 姜加虎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32,共9页
回顾了水文改变指标体系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水文改变指标体系所包含的水文改变指标、变化范围法和环境流量成分3部分内容,总结了水文改变指标体系在水文情势改变评估、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生态环境流量估算等方面的应用;指出水文改变... 回顾了水文改变指标体系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水文改变指标体系所包含的水文改变指标、变化范围法和环境流量成分3部分内容,总结了水文改变指标体系在水文情势改变评估、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生态环境流量估算等方面的应用;指出水文改变指标体系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评估工具,在水文情势变化及其生态效应评估和水资源管理实践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水文改变指标体系也存在参数冗余问题,未来发展可以耦合生态水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 水文改变指标 变化范围法 环境流量成分
下载PDF
刺激鱼类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和适应性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7
作者 林俊强 李游坤 +3 位作者 刘毅 彭期冬 张迪 靳甜甜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3-495,共13页
水库调控下的水文情势、河道环境与鱼类行为之间如何驱动响应,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的反馈调节机制如何科学建立,现有水库生态调度方案如何优化调整,是近年来我国试验性生态调度工作中面临的一连串新问题,也是我国马上步入后水电时代水库可... 水库调控下的水文情势、河道环境与鱼类行为之间如何驱动响应,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的反馈调节机制如何科学建立,现有水库生态调度方案如何优化调整,是近年来我国试验性生态调度工作中面临的一连串新问题,也是我国马上步入后水电时代水库可持续运行与适应性管理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系统调研和梳理总结,综述了水库调度环境下的鱼类生态响应与生态调度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适应性管理闭环的顶层设计、人工调度环境下的鱼类行为响应机理、刺激鱼类行为响应的水文过程反馈调节机制,以及生态调度实践初期面临的小样本问题,是当前研究的难点和下一步亟待攻克的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驱动力—状态—响应”这一逻辑链条有机串联和系统研究“水文过程—河道环境—鱼类行为”之间复杂响应与互馈关系的设想,并对未来生态水文学、生态水力学和鱼类生态学等多学科的贯通发展,以及新一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本领域的尝试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 响应机制 反馈调节 生态调度 适应性管理
下载PDF
喀斯特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及植被生态水文效应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志才 陈喜 +1 位作者 石朋 魏玲娜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6-811,共6页
根据喀斯特流域多孔介质与裂隙水流特征,建立了达西流、裂隙渗流与槽蓄汇流演算相结合的混合汇流演算模式,实现了对分布式水文-植被-土壤模型(DHSVM)的改进。利用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水文试验站陈旗小流域观测资料,对模型计算的流量过程... 根据喀斯特流域多孔介质与裂隙水流特征,建立了达西流、裂隙渗流与槽蓄汇流演算相结合的混合汇流演算模式,实现了对分布式水文-植被-土壤模型(DHSVM)的改进。利用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水文试验站陈旗小流域观测资料,对模型计算的流量过程及植被截流、蒸散发及土壤含水率时空分布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喀斯特流域陡涨、陡落的流量过程。同时,模型能模拟出土壤含水率、实际蒸散发与降雨、下垫面岩溶裂隙、植被覆盖的响应关系,对分析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下垫面变化条件下的生态水文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分布式水文-植被-土壤模型 岩溶裂隙水 生态水文
下载PDF
城市化生态水文效应 被引量:20
19
作者 孙艳伟 王文川 +2 位作者 魏晓妹 POMEROY C A 王富强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9-574,共6页
研究城市化的生态水文效应对于指导河流的保护与生态修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河流径流情势在维持河道生态系统完整性方面的重要性,在分析现有生态水文指标体系的特征及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径流历时曲线、洪峰流量频率超出曲线... 研究城市化的生态水文效应对于指导河流的保护与生态修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河流径流情势在维持河道生态系统完整性方面的重要性,在分析现有生态水文指标体系的特征及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径流历时曲线、洪峰流量频率超出曲线和T0.5(区域径流超出天然状态下重现期为0.5年的降水所产生的洪峰流量的时间占区域有径流总时间的比例)为代表的生态水文指标体系。利用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来模拟不同城市化程度下的降雨径流过程,并利用所建立的生态水文指标体系模拟其生态水文效应。结果表明:城市化程度越高,其时段流量幅度及历时越大,洪峰流量及发生的频率越大,T0.5越小。城市化通过改变径流的大小、历时及频率,改变了水域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多样性,进而对河道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径流情势 生态水文 径流历时曲线 洪峰流量
下载PDF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观测试验与水-生态集成管理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肖洪浪 程国栋 +2 位作者 李彩芝 任娟 王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66-670,共5页
对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流域生态—水文观测试验与流域水—生态集成管理"做了概要论述。认为流域水循环、生态水、集成水管理三大科学问题的解决必需加强该领域的研究;结合黑河流域的前期基础、研究现... 对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流域生态—水文观测试验与流域水—生态集成管理"做了概要论述。认为流域水循环、生态水、集成水管理三大科学问题的解决必需加强该领域的研究;结合黑河流域的前期基础、研究现状和能力建设,提出了近期研究的4个领域:流域水循环、水平衡与可利用水资源;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用水;人类活动驱动的流域水—生态系统演变;流域生态—水文野外平台与流域集成环境。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对该方面研究的方法论和技术难点亦做了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 流域集成 科学问题 研究领域 黑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