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88
1
作者 蔺银鼎 《中国园林》 2003年第11期36-38,共3页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频频出现,城市景观生态已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尤其对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管理者的极大关注。文章在大量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就当前国内外城市...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频频出现,城市景观生态已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尤其对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管理者的极大关注。文章在大量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就当前国内外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动态,包括绿色植物的生态机理,城市绿地的廊道效应,以及城市绿地的结构和格局对城市气候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并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生态效应 规划设计 绿色植物 城市景观
下载PDF
新疆南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24
2
作者 满苏尔.沙比提 陆吐布拉.依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0-446,共7页
基于GIS平台,以新疆各县市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南疆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进行分析。分析得出:①近12 a间耕地、园地、林地、水域及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而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12 a间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0.88%,园地、建设用... 基于GIS平台,以新疆各县市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南疆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进行分析。分析得出:①近12 a间耕地、园地、林地、水域及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而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12 a间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0.88%,园地、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年变化率较大;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的较低。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巴州除未利用土地以外,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幅均大于全区相应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幅,和田所有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幅均小于全区的变幅。②绿洲耕地面积的扩展以牺牲自然荒漠植被为代价,致使绿洲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植被退化、沙漠化、生境质量下降、土壤盐渍化和水质恶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生态效应 新疆南疆地区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引起的生态效应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泽元 王文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9-745,共7页
以地下水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为出发点,从地下水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互馈机制研究、地下水引起的生态效应机理及评价指标与模型研究三方面对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引起的生态效应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以地下水状态为核心,从地下水生态学... 以地下水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为出发点,从地下水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互馈机制研究、地下水引起的生态效应机理及评价指标与模型研究三方面对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引起的生态效应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以地下水状态为核心,从地下水生态学学科的建立、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及地下水状态调控机理研究三方面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状态 生态效应 干旱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葎草在残塬沟壑区荒坡治理的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生荣 张海 +1 位作者 李葆来 贾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对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荒坡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配置模式及草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草适应性广 ,生长势极强 ,是荒坡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配置模式的优良先锋草种 ,与相应的林木 (经济、生态林 )组合其水土保持及保水效应良... 对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荒坡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配置模式及草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草适应性广 ,生长势极强 ,是荒坡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配置模式的优良先锋草种 ,与相应的林木 (经济、生态林 )组合其水土保持及保水效应良好 ,且利于幼树成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 荒坡治理 葎草 生态效应 林草组合模式 水土保持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分析的生态绿墙环境效应 被引量:9
5
作者 李辰琦 潘鑫晨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2-368,共7页
目的分析研究生态绿墙系统的环境效应,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应用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德国维斯玛应用科技大学绿墙改造概念方案为载体,运用Energy-Plus能耗模拟软件、CFD计算流体力学软件、U-wert.net材料U值计算软件对建筑生态绿墙的能... 目的分析研究生态绿墙系统的环境效应,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应用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德国维斯玛应用科技大学绿墙改造概念方案为载体,运用Energy-Plus能耗模拟软件、CFD计算流体力学软件、U-wert.net材料U值计算软件对建筑生态绿墙的能源性、物理性、区域性环境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生态绿墙系统可以提高建筑外墙23.7%的热阻值;节约6.2%的全年空调负荷;在夏季可以降低室内温度3~5℃;降低室内的空气流速0.03 m/s;维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全年室内温度可保持20.84℃,提高环境舒适度.建筑物周围的气温通过建筑生态绿墙改造后,降低了0.5~4℃;降低区域内的风速0.05 m/s;减少建筑全年的C排放量7.1%.结论表明生态绿墙产生的生态效果在隔热降温、节能减排、缓解热岛现象、提高室内舒适度和维持碳氧平衡等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绿墙 垂直绿化 环境效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华山松、响叶杨混交林的生长及土壤养分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熊忠华 严敏 伍孝贤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5年第4期299-302,共4页
通过对相同立地条件下华山松Pinus armandiFranch、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M axim不同比例的混交林和华山松纯林的生长特性和生态效应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的生长量优于纯林,其中混交林中华山松与响叶杨按6∶4混交效果最好。华... 通过对相同立地条件下华山松Pinus armandiFranch、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M axim不同比例的混交林和华山松纯林的生长特性和生态效应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的生长量优于纯林,其中混交林中华山松与响叶杨按6∶4混交效果最好。华山松—响叶杨(6∶4)混交林林分中华山松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每公顷立木蓄积量分别比华山松纯林大10%、6.7%、53%;华山松—响叶杨(6∶4)混交林生物量比华山松纯林大17.9%;混交林能明显改善林分内的生态效应,充分利用营养空间;华山松—响叶杨(6∶4)混交林林地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pH值比华山松纯林林地分别大15.99%、10.84%、7.69%、12.5%,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响叶杨 混交林 生长量 生物量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广州南沙海岸防护林群落的生态效应初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步峰 潘勇军 +4 位作者 肖以华 徐锰 陈进 吴敏 段金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9-842,共4页
采用群落生态学和植物化学监测的研究方法,对广州市南沙海岸滩头近6 a生防护林群落的生物量、高温胁迫光合特征、NPP及吸储C、N、S、Pb、Cd、Cu、Hg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海岸6种防护林群落的生物量的平均达到10.7 t.h... 采用群落生态学和植物化学监测的研究方法,对广州市南沙海岸滩头近6 a生防护林群落的生物量、高温胁迫光合特征、NPP及吸储C、N、S、Pb、Cd、Cu、Hg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海岸6种防护林群落的生物量的平均达到10.7 t.hm-2、NPP达到2.5 t·hm-2·a-1、生长要素表现为速生性生长特征。各种海防林群落的年均吸储空间CO2、NO2、SO2质量分别为4.2 t.hm-2、27.1 kg·hm-2和3.4 kg·hm-2,吸储Pb、Cd、Cu分别为13.2、4.4、0.1 g·hm-2,其生态环境功能已经初步凸显,可有效地减少这些元素在地表和土壤积累、迁移或随地表径流输出至生活环境的危害,对于海岸环境区域是非常有益的。雨季高温(气温t≥35.5℃)胁迫下,海岸路网林群落的优势种群净光合速率日均达到9.8μmol·m-2·s-1且乡土树种高于引进树种,高山榕(Ficus altissima)的日最高净光合速率达到14.3μmol·m-2·s-1,较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高0.4μmol·m-2·s-1、较塞楝(Kaya senegaiensis)高2.2μmol·m-2·s-1,优势树种适宜海岸滩头立地、高温胁迫的光合生理特点,是其速生长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海岸 防护林群落 高温胁迫光合作用 生态效应
下载PDF
永安生态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苏玉梅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9年第5期9-11,共3页
生态公益林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维系国土生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永安市生态公益林调查研究基础上,初步掌握永安生态公益林的基本情况。指出了永安市在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中存在森林生态效... 生态公益林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维系国土生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永安市生态公益林调查研究基础上,初步掌握永安生态公益林的基本情况。指出了永安市在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中存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生态公益林管护、生态公益林利用等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公益林经营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安 生态效益补偿 生态效益管护
下载PDF
华山松—响叶杨混交林的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严敏 熊忠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08-1409,共2页
比较了华山松—响叶杨不同比例的混交林和华山松纯林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混交林能充分利用营养空间,有效改善林内小气候,降温增湿作用较明显;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其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pH值比华山松纯林分别高15... 比较了华山松—响叶杨不同比例的混交林和华山松纯林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混交林能充分利用营养空间,有效改善林内小气候,降温增湿作用较明显;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其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pH值比华山松纯林分别高15.99%、10.84%、7.69%、12.50%;同时,也增强了华山松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响叶杨 混交林 生物量 生态效益
下载PDF
论“偏才”在社会发展中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永康 张伟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4年第2期8-16,共9页
"偏才"是社会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社会对"偏才"价值的认同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对"偏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效应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文章从"偏才"的社会意义、生态价值、现代教育伦理等视角出发,论述了"偏才"在社会发... "偏才"是社会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社会对"偏才"价值的认同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对"偏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效应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文章从"偏才"的社会意义、生态价值、现代教育伦理等视角出发,论述了"偏才"在社会发展中的生态效应及其培养思路,对社会上热议的自主招生制度改革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才 社会发展 生态效应
下载PDF
西北地区干旱化趋势及水盐失衡的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33
11
作者 徐恒力 周爱国 +2 位作者 肖国强 支兵发 叶含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99-504,共6页
基于对西北地区干旱化趋势的讨论 ,研究了西北内陆封闭盆地水盐迁移聚集的系统动力学模式 ,阐明了盆地浅表积盐与水盐失衡的根本原因 .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水盐分布与生态适宜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水循环节律的变化对土壤生态指数时空分... 基于对西北地区干旱化趋势的讨论 ,研究了西北内陆封闭盆地水盐迁移聚集的系统动力学模式 ,阐明了盆地浅表积盐与水盐失衡的根本原因 .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水盐分布与生态适宜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水循环节律的变化对土壤生态指数时空分布的影响 ,提出建立西北地区各物种的生存域及土壤生态指数对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干旱化 水盐失衡 生态环境效应 土壤 地下水
下载PDF
磷对紫花苜蓿和奶山羊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立龙 《家畜生态》 1995年第2期17-21,共5页
在陕西省陇县跃先村生态农业试验区进行了土壤—紫花苜蓿—奶山羊生产系统磷素调控的试验。分别测定1—8年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在不同条件下土壤、草、根的磷含量,以及根、草产量;测定了用不同施磷量处理的紫花苜蓿饲喂奶山羊后的产... 在陕西省陇县跃先村生态农业试验区进行了土壤—紫花苜蓿—奶山羊生产系统磷素调控的试验。分别测定1—8年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在不同条件下土壤、草、根的磷含量,以及根、草产量;测定了用不同施磷量处理的紫花苜蓿饲喂奶山羊后的产奶量以及奶、粪和尿中的磷含量。分析表明,系统磷素最大允许输入量为87.5kg/亩。最佳输入量为62.5kg/亩。使系统保持稳定的磷肥输入量为62.5—75kg/亩。在最佳施肥条件下,苜蓿生产效益可增加140%,水土保持效益可增加49.7%,系统综合经济效益共增加620元/亩·羊。此外,奶山羊生产效益增加范围为6.5—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乳山羊 产乳量
下载PDF
改性粘土去除赤潮生物及其对养殖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曹西华 宋秀贤 俞志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48-152,共5页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HDTMA)对东海原甲藻的去除效果及其对日本对虾幼体的急性毒性作用 ,并利用该表面活性剂对天然粘土进行了有机改性 .实验发现 ,HDTMA对东海原甲藻有较强的灭杀效果 ,添加粘土能显著降低HDTMA对对虾幼体的毒性效...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HDTMA)对东海原甲藻的去除效果及其对日本对虾幼体的急性毒性作用 ,并利用该表面活性剂对天然粘土进行了有机改性 .实验发现 ,HDTMA对东海原甲藻有较强的灭杀效果 ,添加粘土能显著降低HDTMA对对虾幼体的毒性效应 .室内模拟实验表明 ,有机改性土用量为 0 0 3g/L时对东海原甲藻的去除率为 1 0 0 % ;对赤潮异弯藻有效抑制时的有机改性土用量为 0 0 9g/L .同时结果显示 ,在有效去除东海原甲藻和赤潮异弯藻的剂量下 ,有机改性土对水体中的对虾幼体的存活没有明显影响 ,存活率为 1 0 0 % .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 ,于 2 0 0 3年 4~ 5月在我国东海海域赤潮多发区进行了船基围隔试验 ,比较了各种粘土的除藻效果 .初步结果表明 ,与未经处理的原土相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粘土 去除 赤潮生物 生物影响
下载PDF
汤泉矿区综合治理措施与效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明添 刘朝太 +3 位作者 翁成炽 杨生健 吴祖舜 肖秀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1-52,共2页
根据汤泉矿区水土流失特点和对下游造成的危害 ,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投资 1 .2 3× 1 0 6 元 ,规划实施拦土坝、防洪沟、尾矿库、矿山排水系统以及矿山植被恢复工程。通过治理 ,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矿山水土流失 ,而且矿山采场、汤泉河... 根据汤泉矿区水土流失特点和对下游造成的危害 ,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投资 1 .2 3× 1 0 6 元 ,规划实施拦土坝、防洪沟、尾矿库、矿山排水系统以及矿山植被恢复工程。通过治理 ,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矿山水土流失 ,而且矿山采场、汤泉河等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和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汤泉矿区 福建 综合效益
下载PDF
草原地区城市生活污水土地处理工程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台培东 孙铁珩 +1 位作者 李培军 宋玉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28-130,共3页
阐述了城市污水土地处理工程在草原地区生态功能及其环境影响的作用、污水灌溉下几种人工林群落的演进和生态安全问题 ,指出坡向和地形对草原地区造林非常重要 ,河谷地段或灌溉人工林地 1 0~ 1 5年内已发育成稳定郁闭的纯林生态系统 ,... 阐述了城市污水土地处理工程在草原地区生态功能及其环境影响的作用、污水灌溉下几种人工林群落的演进和生态安全问题 ,指出坡向和地形对草原地区造林非常重要 ,河谷地段或灌溉人工林地 1 0~ 1 5年内已发育成稳定郁闭的纯林生态系统 ,并形成用材林和苗木基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地区 城市 生活污水 土地处理工程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核心区为例 被引量:301
16
作者 杨清可 段学军 +1 位作者 王磊 金志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6,共10页
以长江三角洲核心区为例,利用1990、2000、2010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长江三角洲地... 以长江三角洲核心区为例,利用1990、2000、2010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格局特征与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长三角地区基于“三生用地”的土地利用转型表现为生产用地减少,生态用地稳定,及生活用地快速增加。(2)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1990年的0.470持续降至2010年的0.444,整体质量有所恶化,较高质量区和高质量区面积与比重保持稳定。(3)1990~2010年,长三角地区同时存在生态改善和恶化的两种趋势,生态环境改善小于环境恶化的趋势。城镇和农村生活用地、工矿生产用地对农业生产用地的挤占则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效应 长江三角洲核心区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城市热环境和植被指数为例 被引量:169
17
作者 岳文泽 徐建华 徐丽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50-1460,共11页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的土壤、水面以及植被等土地覆被类型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由沥青、水泥以及金属等组成的不透水表面,这个过程导致地表水分蒸腾减少、径流加速、显热的存储和传输增加以及水质降低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其中最明显的...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的土壤、水面以及植被等土地覆被类型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由沥青、水泥以及金属等组成的不透水表面,这个过程导致地表水分蒸腾减少、径流加速、显热的存储和传输增加以及水质降低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其中最明显的两个特征就是土地覆被的植被减少、城市热岛的出现。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空间结构的生态环境效应同时又是城市生态学中的关键问题,其研究对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规划管理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市为例,采用Landsat7的ETM+为基本数据源,首先定量反演了每个像元内的陆地表面温度(LST)和植被指数(NDVI),然后利用GIS中的空间分析功能,将由于城市土地覆被所形成的生态环境效应综合到土地利用的图斑中来,按照这个思路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研究。分析LST、NDVI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引入多样性指数(SHDI),讨论了不同土地利用的空间组合下,LST和NDVI的空间差异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LST和NDVI具有明显的相关性,LST大的区域对应NDVI一般都较小,反之亦然;中心城市LST表现出热岛效应,而NDVI则为低谷效应。通过TamhanceT2post-hoc多重比较发现,LST以及NDVI在两两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差异不同。从土地利用斑块和类型两种尺度水平上建立了LST和NDVI的定量关系,二者具有明显负相关的线性关系,但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二者关系并不同。其中工业仓储、交通用地与公园绿地、农业用地差异最为显著。它们和SHDI之间的关系揭示,LST与土地利用多样性具有正相关关系,而NDVI则与SHDI呈负相关关系,SHDI越大的地区,LST越大,而NDVI越小。由此,可以将LST、NDVI和SHDI作为三个基本指标,来定量评价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此作为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表面温度 植被指数 城市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效应
下载PDF
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64
18
作者 苏泳娴 黄光庆 +2 位作者 陈修治 陈水森 李智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7287-7300,共14页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使得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愈来愈严重,加速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危机"。城市绿地能够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吸收作用、隔离阻挡作用、蒸腾以及蒸散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目前研究主要...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使得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愈来愈严重,加速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危机"。城市绿地能够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吸收作用、隔离阻挡作用、蒸腾以及蒸散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降温、增湿、固碳释氧、降噪、抗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个方面。关于城区绿地对6种生态环境要素的改善程度、影响范围、机理问题以及不同植被种类生态环境效应的差异情况等,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大量详细的研究。基于传统实地观测数据进行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目前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部分学者开始使用遥感技术手段研究城区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在总结和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研究内容的不同着手,主要总结并系统评估了目前关于城市绿地6种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生态环境效应 降温 增湿 固碳释氧 降低噪声 抗污染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云南省丽江市为例 被引量:125
19
作者 彭建 王仰麟 +1 位作者 叶敏婷 常青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8-806,共9页
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集中体现,区域产业结构变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同时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及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对... 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集中体现,区域产业结构变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同时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及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有益补充。本文在定性分析不同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不同产业类型的生态环境影响系数与区域产业结构的总体生态环境影响指数,并以云南省丽江市为例,定量评价丽江市1992 ̄2003年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丽江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动,经历了两次产业结构转型;但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影响整体属于中等,且逐年降低,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带来了较好的生态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云南省丽江市 生态环境效应 产业发展 结构变化 丽江市 云南省 区域产业结构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影响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陕北榆林市为例 被引量:124
20
作者 杨述河 闫海利 郭丽英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55,共7页
基于1985~2000年间的高分辨率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对位于农牧交错带的陕北榆林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85~2000年,榆林市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明显,土地利用变化多分布在北部风沙滩地区,表明... 基于1985~2000年间的高分辨率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对位于农牧交错带的陕北榆林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85~2000年,榆林市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明显,土地利用变化多分布在北部风沙滩地区,表明这些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相对活跃.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得到改善,但局部地区恶化也相当严重,且在县级尺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在大的区域尺度上北部风沙滩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度强于南部丘陵沟壑区.导致生态环境变化(改善和退化)的主导因素是林地、草地与其它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转变,其中治沙种草与防护林体系建设对该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贡献率最高,达到7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榆林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