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干旱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生态环境效应——以甘肃河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199
1
作者 李晓文 方创琳 +1 位作者 黄金川 毛汉英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0-290,T004-T005,共13页
基于高分辨率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数据 ,本文对 1 985~ 2 0 0 0年期间河西地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1 ) 1 985~ 2 0 0 0年期间河西地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相对稳定 ,但生态... 基于高分辨率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数据 ,本文对 1 985~ 2 0 0 0年期间河西地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1 ) 1 985~ 2 0 0 0年期间河西地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相对稳定 ,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的两种趋势并存 ,并在县级行政单元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 ,城市用地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而言不显著 ;2 )整个河西地区城市用地增长缓慢 ,表明其城市化进程缓慢。与城市用地变化有关的土地利用类型也多分布在金昌、嘉峪关、张掖、武威和酒泉 5个地级市所在地区 ,表明这些区域的城市化过程相对活跃 ;3)城市用地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空间规律表现为 :使生态环境原本较差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增加 ,而使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降低 ;4)城镇用地与工矿用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与城市用地总体基本一致的规律 ,但农村居民点则对生态环境正、负两方面影响都较为显著 ;5 )城市用地扩展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体现出与城市用地总体类似的区域分异特征 ;而城市用地收缩的影响则与此趋势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西北干旱区 区域生态环境效应 甘肃 河西地区 城市用地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下载PDF
资源、环境与产业转型的复合生态管理 被引量:103
2
作者 王如松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5-132,138,共9页
中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的症结在于管理问题 ,其实质是资源代谢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滞留或耗竭 ,系统耦合在结构、功能关系上的破碎和板结 ,社会行为在经济和生态管理上的冲突和失调 .生态管理科学旨在运用系统工程的手段和生态学... 中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的症结在于管理问题 ,其实质是资源代谢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滞留或耗竭 ,系统耦合在结构、功能关系上的破碎和板结 ,社会行为在经济和生态管理上的冲突和失调 .生态管理科学旨在运用系统工程的手段和生态学原理去探讨这类复合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机制和控制论方法 ,协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局部与整体间在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序理间的系统耦合关系 ,使资源得以高效利用 ,人与自然高度和谐 ,环境经济持续发展 .为解决国家、地区及部门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决策支持、科学依据和管理方法 .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的热点是生态资产、生态健康和生态服务功能管理 .应用生态管理学包括产业生态管理 ,城镇生态管理和区域生态管理 .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区域生命支持系统管理和产业转型的生态管理方法 ,如生命周期分析、生态足迹分析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环境 产业转型 生态管理 复合生态系统 生命周期评价 生态足迹
原文传递
区域生态建设与景观生态学的使命 被引量:67
3
作者 肖笃宁 解伏菊 魏建兵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731-1736,共6页
区域和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建设是指一定地域、跨生态系统、适用于特定景观类型的生态建设 ,即实行科学的生态系统管理和优化环境的建设工程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的生态工程项目 ,如天然林保护工程、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内陆河... 区域和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建设是指一定地域、跨生态系统、适用于特定景观类型的生态建设 ,即实行科学的生态系统管理和优化环境的建设工程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的生态工程项目 ,如天然林保护工程、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内陆河流域的生态调水等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加强区域生态建设 ,维护国土安全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需求 .依据不同类型区的特点应实行不同的生态建设战略 ,如生态敏感区、脆弱区和高人口密度的生态压力区 ,可分别实施以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负荷调整和生态秩序重建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战略 ,调控人类活动 ,实行有序开发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面对转型期的国家需求 ,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迎来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重要契机 .研究的关键议题包括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 ;人类活动胁迫下的景观变化 ;区域开发人类活动生态影响的定量评价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 ;景观生态建设的模式设计与优化组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设 生态安全 区域 有序人类活动 景观生态学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域环境对中国大豆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6
4
作者 胡明祥 于德洋 +1 位作者 孟祥勋 万超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9-49,共11页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高低,除受品种本身内在遗传基因控制外,还受生态区域环境因素(如地理纬度、海拔高度等)的影响。凡是环境条件有利于蛋白质形成,籽粒蛋白质含量高时,脂肪含量则相应减少;反之,环境条件有利于脂肪形...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高低,除受品种本身内在遗传基因控制外,还受生态区域环境因素(如地理纬度、海拔高度等)的影响。凡是环境条件有利于蛋白质形成,籽粒蛋白质含量高时,脂肪含量则相应减少;反之,环境条件有利于脂肪形成,脂肪含量增加时,蛋白质含量相应减少。 根据研究结果,初步将中国大豆品质生态区域划分为五大区,即:1.东北大豆生态区;2.黄淮海流域大豆生态区;3.长江流域大豆生态区;4.南方秋、春大豆生态区;5.西北干旱大豆生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态区域 蛋白 脂肪
下载PDF
基于生态文明的区域发展新模式与新路径 被引量:48
5
作者 曾刚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33-43,共11页
生态文明是一种依靠自然、利用自然而又特别注意保护自然的一种新文明形态,是对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超越,具有独立性、整体性、相对性、反思性和过程性等特征。基于生态文明的区域发展是立足于区域复合生态系统良性运行和优... 生态文明是一种依靠自然、利用自然而又特别注意保护自然的一种新文明形态,是对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超越,具有独立性、整体性、相对性、反思性和过程性等特征。基于生态文明的区域发展是立足于区域复合生态系统良性运行和优化、着眼于区域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区域发展模式。上海崇明生态岛的建设实践表明,由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环境友好、生态健康、管理科学等5个专题领域,以及社会进步、产业模式、经济绩效、资源效率、环境质量、生态风险、管理能力、公众参与和社会安全等15个评价主题以及人均社会发展财政支出、有机产品生产率、单位GDP能耗、COD排放量、新能源使用比例、湿地保有率、生命线完好率等24个核心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对于指导生态区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作为上海市欠发达地区,崇明生态岛建设面临着更好地保护其特色优势水资源、生态资源,优先发展环境友好型的清洁能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提高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基于现代科技的生态旅游、循环经济,重构生态社区文化和生活方式等艰巨任务。崇明生态岛建设不仅解决了上海欠发达地区经济对外依存度高这一"老大难"问题,而且还将为新时期其他落后地区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新区域发展模式,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作出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区域 和谐发展 区域发展模式 发展路径
下载PDF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致灾与改良对策 被引量:41
6
作者 彭珂珊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44-52,共9页
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局限,社会生产活动中许多有害于环境的成份不断增大失控,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促使自然灾害增多,以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作者紧密结合西北... 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局限,社会生产活动中许多有害于环境的成份不断增大失控,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促使自然灾害增多,以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作者紧密结合西北地区环境恶化的现状,如植被破坏,土地退化、水资源缺乏和环境污染,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失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在追寻生态环境恶化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的改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灾害 环境影响
下载PDF
关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3
7
作者 蒋有绪 刘世荣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1993年第4期289-298,共10页
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是一项基础性很强的应用研究,应为保护行动计划提供有理论依据的可操作性的保护措施和技术。在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上,以物种多样性保护为核心,即以保护和调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来... 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是一项基础性很强的应用研究,应为保护行动计划提供有理论依据的可操作性的保护措施和技术。在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上,以物种多样性保护为核心,即以保护和调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来保护与发展物种的多样性,并由此保护和保存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同时,它也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实际研究,需要通过对代表性地区或优先重点地区的具体研究来实现。本文还提出了应研究的内容、应提交的成果和综述了需要在研究中思考、探讨和验证的理论问题,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保护 生态系统 区域
下载PDF
不同生态棉区棉花单铃重的变化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张旺锋 勾玲 +4 位作者 王振林 李少昆 余松烈 曹连莆 李伟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72-877,共6页
采用不同生态区育成的品种 ,在新疆的南、北疆棉区和河北棉区进行“双向异地种植” ,横向比较了不同生态棉区棉花产量库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 ,新疆棉区产量库构成因素中单铃重增加幅度最大 ,南疆和北疆棉区单铃重分别为 5 .89g~6 .5 ... 采用不同生态区育成的品种 ,在新疆的南、北疆棉区和河北棉区进行“双向异地种植” ,横向比较了不同生态棉区棉花产量库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 ,新疆棉区产量库构成因素中单铃重增加幅度最大 ,南疆和北疆棉区单铃重分别为 5 .89g~6 .5 0 g、5 .4 3g~ 6 .12g ,较河北南宫棉花铃重提高 5 1.16 %~ 2 4 .2 3%。新疆棉区单株结铃数虽低 ,但因收获株数是河北南宫的1.5倍 ,所以单位面积总铃数高于河北。新疆棉花铃重高 ,表明在单位面积株数多的条件下个体生长仍较健壮 ,这主要是因为新疆棉区日照时数多、日温差大 ,光合产物生产与累积多 ,既有利于个体发育 ,又有利于光合产物在棉铃中的累积 ,最终单铃重高 ,这是新疆棉花获得高产的重要生理生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棉区 棉花 单铃重 气象因子 生态因子 生态区
下载PDF
基于GGE-Biplot的甘肃省不同生态区燕麦生产性能及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34
9
作者 慕平 赵桂琴 柴继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5-712,共8页
为研究不同燕麦品种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地区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筛选适宜不同产区推广种植的品种,本文从2011—2013年采用7个燕麦品种在甘肃省天祝县、通渭县、夏河县、岷县、安定区、榆中县、合作市等7个不同生态区进行了为期3年的田间试... 为研究不同燕麦品种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地区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筛选适宜不同产区推广种植的品种,本文从2011—2013年采用7个燕麦品种在甘肃省天祝县、通渭县、夏河县、岷县、安定区、榆中县、合作市等7个不同生态区进行了为期3年的田间试验,分析参试材料干草和种子产量、生育期、株高、有效分蘖、穗长、穗粒数、穗粒重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利用GGE-Biplot双标图法对供试品种的生产性能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区生态环境对燕麦的生产性能有显著影响,7个试验点中通渭县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为5 671.3 kg·hm-2,安定区种子产量和干草均最低,分别为1 709.7 kg·hm-2和3 301.2 kg·hm-2。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产性差异很大。‘陇燕2号’和‘陇燕3号’在天祝县、岷县、通渭县和榆中县种植可收获较高的青干草产量;‘陇燕1号’、‘陇燕3号’、‘青引2号’在合作市、通渭县、岷县种植可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白燕7号’适宜在通渭县生产种子。7个试验点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通渭县和岷县,通渭县适合干草生产,岷县适合种子生产。GGE-Biplot双标图法可以简便而直观地分析不同燕麦品种在不同利用目的下、不同生态区域的生产性能及其稳定性和试验点的代表性,提高试验效率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生态区域 种子产量 干草产量 农艺性状 生产性能 适应性 GGE-Biplot
下载PDF
马岭河峡谷漂流探险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文传浩 陈厚义 杨勇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114,119,共5页
生态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业中的一种时尚 ,漂流探险生态旅游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 ,已逐渐成为生态旅游者中勇敢者最富旅游体验的项目之一。本文对贵州马岭河峡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漂流探险生态旅游的开发优势、劣势条件进行了探讨 ,提... 生态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业中的一种时尚 ,漂流探险生态旅游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 ,已逐渐成为生态旅游者中勇敢者最富旅游体验的项目之一。本文对贵州马岭河峡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漂流探险生态旅游的开发优势、劣势条件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对其开发规划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岭河峡谷 漂流探险旅游 生态旅游 自然地理条件 制约因素 旅游开发 旅游管理
下载PDF
沟谷生态经济区的创意与景观规划设计——以北京市西部山区的规划实践为基础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云才 郭焕成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41-149,共9页
本文在系统考虑大城市周围山区传统产业的局限性、传统农业的低效性和大城市周围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大城市周围地区发展的客观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 ,在北京西部山区沟谷景观规划实践的基础上 ,提出了沟谷... 本文在系统考虑大城市周围山区传统产业的局限性、传统农业的低效性和大城市周围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大城市周围地区发展的客观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 ,在北京西部山区沟谷景观规划实践的基础上 ,提出了沟谷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模式 ,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对生态经济沟的创意和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内容有沟谷生态经济区的概念、功能、市场定位 (区位选择、和产品选择与组合 )、总体景观规划 (景观意像、行为特征 )和沟谷立地景观设计 (景观构成、品牌设计、功能区设计、时序性设计、立地配置、环境净化与生态保护方案以及开发经营管理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谷生态经济区 景观规划 景观设计 观光农业 生态旅游 西部山区
下载PDF
基于空间马尔科夫链的关中地区生态安全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薛亮 任志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生态系统内部和生态系统之间都不是封闭的,各要素间均存在着相互作用。利用已获得的陕西关中地区生态安全格网化评价结果数据,运用空间马尔科夫链对该区域的生态安全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四个结论:①区域背景在关中地区生态安全... 生态系统内部和生态系统之间都不是封闭的,各要素间均存在着相互作用。利用已获得的陕西关中地区生态安全格网化评价结果数据,运用空间马尔科夫链对该区域的生态安全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四个结论:①区域背景在关中地区生态安全趋同时空演变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②不同区域背景在区域生态安全等级转移中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③一个区域生态安全等级向上或向下转移的概率与该区域和周围邻居之间的差异程度不成比例;④空间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为"区域趋同的时空演变"现象提供了空间上的解释。实践表明,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为定量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生态安全变化的空间效应提供了方法依据,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马尔科夫链 生态安全 关中地区 时空演变 栅格尺度
下载PDF
大豆野生与栽培资源苗期耐淹性的鉴定、生态区特征和优异种质发掘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芳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8-834,共7页
大豆资源耐涝性鉴定,是开展大豆耐涝育种的基础。耐涝性可分为耐湿(渍)性和耐淹性。研究旨在通过对大豆资源的耐淹性评价筛选出耐性强的种质,为大豆耐涝性育种提供耐源。抽取不同来源地的栽培大豆和野生材料,以相对死苗率为鉴定指标,在... 大豆资源耐涝性鉴定,是开展大豆耐涝育种的基础。耐涝性可分为耐湿(渍)性和耐淹性。研究旨在通过对大豆资源的耐淹性评价筛选出耐性强的种质,为大豆耐涝性育种提供耐源。抽取不同来源地的栽培大豆和野生材料,以相对死苗率为鉴定指标,在苗期进行耐淹性盆栽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大豆耐淹性均存在相当大的遗传变异;野生大豆中的极端耐淹材料略比栽培大豆的多,但在全国二者大部分材料的耐淹性差异不大;野生大豆的耐淹性在区域内和区域间均存在一定的变异,栽培种的耐淹性在区域内的变异比区域间的变异大,各个区域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均在30.0%以上。耐淹性与地理纬度、种皮色、籽粒大小、生育期长短及脂肪含量等有低程度相关;筛选出N24835.0、N24850.0、N23444.0、N04974.1等11份耐淹性极强的野生和栽培优异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耐淹性 生态区域
下载PDF
中国野生和栽培大豆蛋白质及油脂含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6-573,共8页
蛋白质和油脂是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掌握大豆种质蛋白质和油脂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地方品种408份、国内育成品种145份、国外育成品种77份,合计76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测定蛋白质和油脂含... 蛋白质和油脂是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掌握大豆种质蛋白质和油脂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地方品种408份、国内育成品种145份、国外育成品种77份,合计76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测定蛋白质和油脂含量,研究其遗传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在南京同一环境下全国野生豆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变幅分别为39.2%~54.2%、7.5%~17.5%和47.3%~64.6%,地方品种38.8%~51.5%、11.5%~22.5%和55.6%~69.0%,国内育成品种41.7%~49.4%、12.9%~22.9%和55.6%~68.6%。野生豆驯化为栽培豆并经人工选育后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有大幅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平均数和变异度则有减小,说明以往人工进化着重在油脂含量的改进。三个性状各群体在各生态区内均有较大变异,区平均间差异并不大,各区都有优良变异。野生豆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与来源地纬度并未发现相关;栽培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油脂含量与地理纬度出现显著正相关;育成品种蛋白质含量与地理纬度还出现显著负相关;野生自然状态下蛋白质含量和油脂含量之间无相关,而栽培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依次增强了负相关;形成这种相关的原因在于地区间油脂含量人工进化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Glycinesoja Sieb.etZucc.) 栽培大豆(Glycinemax(L.)Merr.) 蛋白质含量 油脂含量 遗传变异 生态区域
下载PDF
资源、环境两维视角下区域生态效率DEA评价 被引量:21
15
作者 程晓娟 《当代经济管理》 2013年第2期63-68,共6页
针对目前生态效率指标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生态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将生态效率指标区分为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两个构面,建立了由资源效率指标与环境效率指标构成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采用我国2010... 针对目前生态效率指标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生态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将生态效率指标区分为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两个构面,建立了由资源效率指标与环境效率指标构成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采用我国2010年31个省市自治区截面数据,进行了区域生态效率的评价,揭示了我国区域生态效率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区域 DEA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青稞昆仑13号产量成因分析及栽培措施优化方案 被引量:15
16
作者 任又成 姚晓华 +1 位作者 蒋礼玲 吴昆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62,共4页
为了解青稞新品种昆仑13号的产量影响因素,本试验以昆仑13号为材料,研究了在三类不同生态区的肥料和密度试验对其产量、田间群体密度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生态区肥料和密度试验表明生态环境对昆仑13号产量的影响较大,昆仑13号... 为了解青稞新品种昆仑13号的产量影响因素,本试验以昆仑13号为材料,研究了在三类不同生态区的肥料和密度试验对其产量、田间群体密度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生态区肥料和密度试验表明生态环境对昆仑13号产量的影响较大,昆仑13号在3个生态区的平均产量变幅为3 148-6 510 kg/hm2,生态环境和播种量对昆仑13号田间群体密度产生直接和重要的影响。试验给出了昆仑13号在3个生态区达到目标产量需要施入尿素、磷酸二铵和播量的最优实施方案.这些栽培措施组合和不同生态区高产分析建议可以作为昆仑13号青稞新品种在青海省青稞主产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高产栽培措施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区 青稞 昆仑13号 高产栽培
下载PDF
黄河源区生态破坏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1
17
作者 沈渭寿 吴焕忠 +1 位作者 蒋建国 谢标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2000年第1期1-4,6,共5页
黄河源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随着黄河源区资源开发力度逐步加大,草场和灌丛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具体表现为草原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扩大,水源涵养能力大为降低。因此,保护黄河源区生态环境... 黄河源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随着黄河源区资源开发力度逐步加大,草场和灌丛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具体表现为草原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扩大,水源涵养能力大为降低。因此,保护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建立黄河源头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生态破坏
下载PDF
基于NPWP的云南植物保护优先区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飞龄 胡金明 武瑞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38-1548,共11页
本研究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NPWP-National Protected Wild Plants)为指示物种,基于云南各县(市、区)的NPWP信息统计,应用Dobson算法系统筛选出云南植物保护优先区,并利用已建自然保护区信息评价所筛选的植物保护优先区及其关联生态(... 本研究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NPWP-National Protected Wild Plants)为指示物种,基于云南各县(市、区)的NPWP信息统计,应用Dobson算法系统筛选出云南植物保护优先区,并利用已建自然保护区信息评价所筛选的植物保护优先区及其关联生态(亚)区的保护现状。结果表明:在75%和100%的NPWP保护水平上,分别筛选确定了河口县等7个和24个县/市/区为植物保护优先区,其中75%保护水平上的7个植物保护优先区是云南植物多样性保护最关键地区;在75%和100%保护水平上,分别有4个和8个植物保护优先区的自然保护区面积百分比低于5%,亟待加强建设;2个生态区和7个生态亚区的自然保护面积百分比都明显低于10%,未达到全球植物保护战略2010年的基本目标;应将I-25-03、I-25-04、I-28-07生态亚区纳入云南植物保护地体系优化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优先区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自然保护区 生态区 保护状况 云南
原文传递
喀斯特土壤微生物和活性有机碳对生态恢复的快速响应 被引量:13
19
作者 唐政 李继光 +3 位作者 李慧 张丽敏 李忠芳 娄翼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30-1135,共6页
喀斯特地区普遍面临生态退化的问题,退耕还林作为其重要的生态恢复措施之一而备受关注。土壤活性有机碳通常较总有机碳对环境变化和干扰更加敏感,此外土壤微生物对环境变化和干扰亦十分敏感。然而,关于喀斯特不同时间尺度退耕还林土壤... 喀斯特地区普遍面临生态退化的问题,退耕还林作为其重要的生态恢复措施之一而备受关注。土壤活性有机碳通常较总有机碳对环境变化和干扰更加敏感,此外土壤微生物对环境变化和干扰亦十分敏感。然而,关于喀斯特不同时间尺度退耕还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的系统研究尚少见报导。为了揭示土壤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对喀斯特生态恢复的快速指示作用,为喀斯特生态恢复评价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古周村典型喀斯特景观为代表,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不同年限(2 a、4 a、8 a、12 a)退耕还林地和玉米耕地对照样地,研究了表层土壤微生物指标和活性有机碳指标随退耕还林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较耕地对照相比,退耕还林8 a后,土壤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才发生显著变化,提升24%;而还林2 a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颗粒有机碳(POC)和易氧化有机碳(KMnO4-C)的绝对含量便分别显著提高62%、36%和38%,相对含量分别显著提升60%、34%和36%,且随还林年限的延长呈升高趋势;退耕还林2 a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基础呼吸(BR)和微生物商(MBC︰TOC)分别显著增加56%、27%和54%,并随还林年限的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土壤微生物代谢熵(qCO2)在退耕还林2 a后显著降低19%,之后随还林年限延长呈下降趋势。本研究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土壤微生物指标可以作为喀斯特生态恢复的早期指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土壤有机碳 生态恢复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陇中干旱区草粮兼顾型生态农业模式构建 被引量:12
20
作者 师尚礼 曹文侠 +3 位作者 尹国丽 蒲小鹏 鱼小军 王琦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7,共7页
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具有旱灾频繁、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等特点,是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前提下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这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理念变革。分析了陇中干旱农业系统面临的... 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具有旱灾频繁、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等特点,是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前提下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这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理念变革。分析了陇中干旱农业系统面临的传统粮草牧轮作方式多样性遗弃、农业生态环境持续变差、年轻农业劳动力外流等问题,提出将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科技文明有机融合,深度挖掘区域自然禀赋,探索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草粮兼顾型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基本思路和发展模式:1)坚持环境生态化、农产品商品化、农村文化现代化的系统性理念;2)奉行让餐桌指挥农田,农田为餐桌服务,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使生产、加工和销售融合发展的理念;3)在农业土地经营中,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优先,田园综合经营管理,通过粮改饲和旱作农业技术革新,实现杂粮与牧草轮作种植,建立粮、草、林、畜、禽协同发展的农作制度,保障社会对农产品多元化和食品安全;4)依托乡土食材消费需求拉动,加工企业与农民合作社联营,农产品标准化订单种植生产,市场信息反馈,促进农业要素的重组耦合,实现农产品的增值提效;5)培训扶持懂技术、会管理的能人,牵头领办农民合作社,组织土地流转,设计田间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草粮兼顾 产业模式 陇中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