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地方与身体——特丽·坦皮斯特·威廉斯的整体性生态书写 被引量:4
1
作者 韦清琦 张晓雯 《英语研究》 2019年第2期59-68,共10页
美国自然文学女作家T.T.威廉斯以其独到的叙事风格和思想立意见誉于生态批评领域,她深入当今世界疏离破碎的本质,将书写中心回归地方和身体两大议题,力图探寻出人与自然交融共生的生态思路。在她的众多著述中,可观测的自然地理连同附着... 美国自然文学女作家T.T.威廉斯以其独到的叙事风格和思想立意见誉于生态批评领域,她深入当今世界疏离破碎的本质,将书写中心回归地方和身体两大议题,力图探寻出人与自然交融共生的生态思路。在她的众多著述中,可观测的自然地理连同附着于其上的社会文化内涵延伸为广泛的地方范畴,寓情于地方的诗学也转向地方政治,消解了自然与文化的两端分界。置于地方体系内与之联结融通的身体则作为能动的物质实在,兼负被赋予精神特性的感知和叙事媒介身份,揭开真实完整的生态情貌,打破了物质与精神的遥相对峙,映照出威廉斯为驱逐各种分离和对立因素的整体性生态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身体 生态书写 整体主义
下载PDF
当代青海女性作家散文中的生态书写
2
作者 王爽 《高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45-151,共7页
当代青海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在散文方面更是硕果累累,而生态是当代青海女性作家散文创作中持续关注的文学主题。首先,当代青海女性作家散文中的生态书写着意于呈现青海的自然生态美,她们试图在文学作品中建构出世外桃源般的青... 当代青海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在散文方面更是硕果累累,而生态是当代青海女性作家散文创作中持续关注的文学主题。首先,当代青海女性作家散文中的生态书写着意于呈现青海的自然生态美,她们试图在文学作品中建构出世外桃源般的青海大地。其次,当代青海女性作家绝不着意建构尽善尽美的青海形象,相反,她们在细节处对青海及当代中国生态破坏等严峻现实问题格外关注,对目前生态环境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给予了深切批判和严肃讨论。换言之,当代青海女性作家通过对自然生态的持续关注,表达出对社会生态现实的介入意识及忧患态度。同时,当代青海女性作家在生态书写过程中彰显出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生态伦理观,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文化生态有所把握,以此丰盈了中国当代文学生态书写的审美意蕴和现实表达。她们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融为一体,拓宽了散文中生态书写的内涵和外延,是对当代生态文学书写的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青海女性作家 散文 生态书写
下载PDF
生态、族群、神秘叙事及其他——厄德里克与郭雪波生态文本族群话语探微 被引量:3
3
作者 纪秀明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2-139,F0003,共9页
本文拟从地方区域观、国族与族群意识、神秘叙事等层面发掘两位作家生态书写的差异性,探讨厄德里克与郭雪波生态文本话语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指出,厄德里克的生态书写具有深厚的族裔文化情愫,且不断超越种族与地理之疆界,走向形而上生态... 本文拟从地方区域观、国族与族群意识、神秘叙事等层面发掘两位作家生态书写的差异性,探讨厄德里克与郭雪波生态文本话语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指出,厄德里克的生态书写具有深厚的族裔文化情愫,且不断超越种族与地理之疆界,走向形而上生态自我的探索。郭雪波较为纯粹的生态批评向度,体现了对民族现代化生存的焦灼与批判,他以鲜明的国家民族认同感与使命感,凌驾了对少数族裔命运的个性化体验。就修辞审美而言,厄德里克以神话及其改写重申对族裔身份关注的同时,开放性的改写与后现代技巧加权了审美张力。郭雪波的神话叙事以祛魅化强调叙事的意识形态功能的同时,则缓释了美学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雪波 厄德里克 族群话语 生态书写 神秘叙事
原文传递
土地·女性·记忆——卡瑞尔·丘吉尔《沼泽地》中的生态书写
4
作者 莫詹坤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4期12-16,共5页
英国当代主流戏剧界最具影响力的剧作家卡瑞尔·丘吉尔,始终关注人与环境的密切关联及女性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1983年丘氏创作了舞台剧《沼泽地》,其中讲述了土地、女性、记忆三要素间的天然联系,显示出丘吉尔重构环境伦理平衡的... 英国当代主流戏剧界最具影响力的剧作家卡瑞尔·丘吉尔,始终关注人与环境的密切关联及女性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1983年丘氏创作了舞台剧《沼泽地》,其中讲述了土地、女性、记忆三要素间的天然联系,显示出丘吉尔重构环境伦理平衡的生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瑞尔·丘吉尔 《沼泽地》 生态书写
下载PDF
美国早期文学中的自然书写
5
作者 张秀丽 《衡水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48-50,共3页
美国早期文学充满了对自然生态的描写,这些书写归纳起来具有3个基本特征:首先,它侧重自然的宗教性,更多展示的是自然对人类宗教意识的作用;其次,它侧重自然的道德性,着重于自然对人类心灵的教诲作用;再者,它借以自然的名义为各种社会变... 美国早期文学充满了对自然生态的描写,这些书写归纳起来具有3个基本特征:首先,它侧重自然的宗教性,更多展示的是自然对人类宗教意识的作用;其次,它侧重自然的道德性,着重于自然对人类心灵的教诲作用;再者,它借以自然的名义为各种社会变革传递呼声,从自然中汲取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灵感与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早期文学 自然书写 生态书写 布雷兹特里特 布莱恩特 爱默生 梭罗
下载PDF
处所与记忆:村上春树《五月的海岸线》中的生态书写
6
作者 贾庆超 刘利国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3-18,共6页
处所理论是生态评论领域的新兴理论,强调人对特定自然区域的心理依附、情感归属与身份认同。村上春树《五月的海岸线》中的“我”因记忆与海岸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关联,海岸成为关乎何为自我的处所。人类控制自然的欲望、施加于自然之上的... 处所理论是生态评论领域的新兴理论,强调人对特定自然区域的心理依附、情感归属与身份认同。村上春树《五月的海岸线》中的“我”因记忆与海岸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关联,海岸成为关乎何为自我的处所。人类控制自然的欲望、施加于自然之上的技术暴力以及对经济发展的过度追求摧毁了海岸,也使“我”陷入非处所生存状态。生态作家往往以处所想象重新构建处所,村上春树在作品中并未进行处所想象,而是旨在通过处所丧失揭露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借此表达不知何为自我的丧失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书写 村上春树 五月的海岸线
下载PDF
论石牟礼道子的生态创作意识——以“苦海净土”三部曲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利国 祝丽君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6年第6期111-119,共9页
《苦海净土——我们的水俣病》《神灵的村庄》和《天之鱼》是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石牟礼道子蜚声海内外的"苦海净土"三部曲。作者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四大公害之一的水俣病为题材,通过事实与虚构并存的半纪实性书写,描述... 《苦海净土——我们的水俣病》《神灵的村庄》和《天之鱼》是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石牟礼道子蜚声海内外的"苦海净土"三部曲。作者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四大公害之一的水俣病为题材,通过事实与虚构并存的半纪实性书写,描述了水俣病患者的痛苦以及患者家庭与氮肥公司进行诉讼斗争的艰难历程。本文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剖析其作品"苦海净土"三部曲所书写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不和谐关系产生之根源,探讨石牟礼道子的生态创作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水俣病 石牟礼道子 生态整体主义 生态创作意识
原文传递
白族“苍洱境”理想家园的文化生态书写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安女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2年第2期9-12,共4页
明代杨黼《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碑所描述的"苍洱境",是白族民间对理想家园的文化生态书写。杨黼对"苍洱境"理想家园的建构既熔铸了白族赖以生存的苍洱山水独特的自然精神,又融合了儒家文化和谐精神与释家禅悦空灵的... 明代杨黼《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碑所描述的"苍洱境",是白族民间对理想家园的文化生态书写。杨黼对"苍洱境"理想家园的建构既熔铸了白族赖以生存的苍洱山水独特的自然精神,又融合了儒家文化和谐精神与释家禅悦空灵的意趣,体现了白族民间文化对理想家园的殷切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 《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碑 理想家园 文化生态书写
下载PDF
《米德兰》:巴斯创作第四阶段的元生态虚构叙事
9
作者 杨晓霖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43,共7页
巴斯是当代美国西部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短篇小说《米德兰》采用第三人称虚构叙事模式,将巴斯的地质学知识、虚构叙事艺术和生态哲学思想糅于一体,体现了其创作生涯前三阶段的特点,但又超越了前面每一个阶段,标志着巴斯进入创作的第四... 巴斯是当代美国西部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短篇小说《米德兰》采用第三人称虚构叙事模式,将巴斯的地质学知识、虚构叙事艺术和生态哲学思想糅于一体,体现了其创作生涯前三阶段的特点,但又超越了前面每一个阶段,标志着巴斯进入创作的第四阶段。《米德兰》通过虚构叙事和隐喻策略,在揭示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共生互动关系等生态哲思的同时,也表达了巴斯对生态话语策略的深切反思,是一部元生态虚构叙事的典范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克·巴斯 《米德兰》 生态创作第四阶段 元生态虚构叙事
原文传递
徐仁修生态科普创作特色探析——以《村童野径》等作品为例
10
作者 邹贞 《科普创作评论》 2021年第3期74-78,共5页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生态科普创作,使优秀科普作品润泽广大读者,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以台湾生态探险家徐仁修创作的《村童野径》等作品为对象,分析其创作特色:一是守望初心,数十年来怀揣童...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生态科普创作,使优秀科普作品润泽广大读者,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以台湾生态探险家徐仁修创作的《村童野径》等作品为对象,分析其创作特色:一是守望初心,数十年来怀揣童年梦想,坚持在各地山川行走,获得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二是传递理念,始终强调融通摄影与文字,展现艺术美感,形成了独具个人色彩的唯美风格;三是积极尝试,贴近儿童,灵活采用多种表达方式,书写原生态韵味。徐仁修的作品创作特色可以给我国生态科普创作带来新思考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仁修 生态科普创作 《村童野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