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北缘鄂博梁Ⅲ号构造天然气成因分析
1
作者 岳祯奇 吴萌萌 陆申童 《西部资源》 2016年第6期195-198,共4页
为了解决柴达木盆地北缘鄂博梁Ⅲ号构造的天然气成因问题。本文从天然气地球化学的角度,结合溶解度计算对柴北缘鄂博梁Ⅲ号是否具有水溶气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柴北缘鄂博梁Ⅲ号构造的深层含有游离的天然气,深层水和天然气在沿断裂向... 为了解决柴达木盆地北缘鄂博梁Ⅲ号构造的天然气成因问题。本文从天然气地球化学的角度,结合溶解度计算对柴北缘鄂博梁Ⅲ号是否具有水溶气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柴北缘鄂博梁Ⅲ号构造的深层含有游离的天然气,深层水和天然气在沿断裂向上运移的过程中,由于温压降低,存在明显的天然气脱溶,且脱溶的天然气量可占到气藏的65%,造成了天然气干燥系数随深度减小而逐渐增高。也正因此,深部储集层成为下一步勘探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鄂博梁 水溶气 形成条件 地球化学特征 甲烷溶解度回归方程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Ⅲ号构造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迎宾 胡烨 +2 位作者 王彦青 翟怡 何晋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39,63,共7页
在落实构造圈闭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气源、储盖层条件以及成藏条件配置关系,研究柴达木盆地鄂博梁Ⅲ号构造深层天然气的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伊北凹陷是鄂博梁Ⅲ号构造主要的供气凹陷,其下侏罗统为中等—好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高,以生气为主... 在落实构造圈闭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气源、储盖层条件以及成藏条件配置关系,研究柴达木盆地鄂博梁Ⅲ号构造深层天然气的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伊北凹陷是鄂博梁Ⅲ号构造主要的供气凹陷,其下侏罗统为中等—好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高,以生气为主,可为深层天然气成藏提供充足的气源。上、下干柴沟组以滨—浅湖和三角洲沉积为主,碎屑岩储层发育,储层物性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透和特低孔、特低渗透特征,但对天然气仍具有一定的储集能力。研究区构造深层圈闭完整,干柴沟组—油砂山组均发育扩张湖相泥岩,具备良好的封盖及保存条件;其深层为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成藏条件配置关系良好;下油砂山组—狮子沟组沉积末期为研究区重要的油气成藏期,与构造形成时期相匹配,具有典型的晚期成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天然气 成藏条件 晚期成藏鄂博梁号构造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Ⅲ号中新统成岩作用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国强 吕婧文 +4 位作者 赵明君 朱军 吴剑锋 陈章群 史基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7-347,共11页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鄂博梁Ⅲ号构造中新统上干柴沟组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上干柴沟组碎屑岩中碎屑颗粒间主要以点—线接触关系为主,长粒矿物被...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鄂博梁Ⅲ号构造中新统上干柴沟组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上干柴沟组碎屑岩中碎屑颗粒间主要以点—线接触关系为主,长粒矿物被定向排列,经历过较强的压实作用。其中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平均达到了35.03%,主要以伊利石,绿泥石及伊—蒙混层为主。碳酸盐胶结物类型主要以方解石为主,仅含有少量白云石。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含量测定表明,碳同位素(δ13C)分布在-6.8‰^-4.0‰之间,平均为-5.0‰;氧同位素(δ18O)分布于-11.1‰^-5.4‰,平均为-8.7‰;根据碳氧同位素含量推算古盐度Z值分布于108.34~114.89,平均值为112.77;碳酸盐沉淀温度分布在43.36℃~77.84℃,平均值为62.30℃。结合对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有机碳含量等地球化学元素的综合分析,认为鄂博梁Ⅲ号构造带中新统上干柴沟组目前所处的成岩阶段主要为早成岩阶段B期至中成岩阶段A期,在形成早期主要以干、冷的淡水—微咸水环境为主,晚期则以要对暖、湿的淡水环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碳酸盐胶结物 上干柴沟组 中新统 鄂博梁号构造带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Ⅲ号构造新近系沉积环境演化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孔红喜 赵健 +4 位作者 侯泽生 司丹 翟志伟 马进业 申玉山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62,共12页
鄂博梁Ⅲ号构造为柴达木盆地大型构造之一,其中仅新近系下油砂山组圈闭面积即可达470km2。运用近3年来在该构造东西高点钻探的鄂深1、鄂深2及鄂7共3口探井的最新资料,通过岩石学、古生物学及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对鄂博梁Ⅲ号构造沉积... 鄂博梁Ⅲ号构造为柴达木盆地大型构造之一,其中仅新近系下油砂山组圈闭面积即可达470km2。运用近3年来在该构造东西高点钻探的鄂深1、鄂深2及鄂7共3口探井的最新资料,通过岩石学、古生物学及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对鄂博梁Ⅲ号构造沉积环境演化和物源方向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不同于前人的新认识。鄂博梁Ⅲ号构造新近纪沉积环境自上干柴沟期(N1)到狮子沟期(N23)是一个湖进、水体不断加深的沉积演化过程,与前期所认识的湖泊收缩、水体不断变浅的结论不同。鄂博梁Ⅲ号构造新近系沉积碎屑主要来自于阿尔金山物源区,自下而上具有较强的继承性,浅部地层受冷湖方向物源的影响而具有混源的特点。该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为该区进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取得了一定的勘探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鄂博梁号构造 新近系 沉积环境演化 物源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Ⅲ号构造地震低速异常识别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迎宾 张寿庭 +1 位作者 万传治 赵凡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94-1902,共9页
岩石空隙中含气造成的地震波低速异常是检测天然气藏的一个重要地震信息.笔者在对鄂博梁Ⅲ号地震解释过程中发现,构造东高点深层地震所反映的构造形态及深、浅层构造叠置样式不仅与相邻构造存在较大差异,与区域构造变形规律也不相吻合.... 岩石空隙中含气造成的地震波低速异常是检测天然气藏的一个重要地震信息.笔者在对鄂博梁Ⅲ号地震解释过程中发现,构造东高点深层地震所反映的构造形态及深、浅层构造叠置样式不仅与相邻构造存在较大差异,与区域构造变形规律也不相吻合.通过对全区地震精细解释及原始地震速度谱的分析判定,构造东高点深层地震反射不是真实构造形态的反映,而是由于地震异常低速造成同相轴"下拉"导致的构造形态畸变.进而,在排除影响地震速度的地表、处理流程、地下特殊岩性体等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认为,构造东高点紧邻生气凹陷、深层储、盖配置良好、晚期成藏,具备形成大型天然气藏的地质条件.圈闭含气是构造东高点深层地震产生低速异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鄂博梁号构造 地震低速异常
下载PDF
柴北缘鄂博梁Ⅲ号构造N_1~N_2~2砂岩储层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俊武 代廷勇 +3 位作者 杜凌春 李凤杰 曹占元 屈雪林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5年第9期101-107,共7页
运用普通薄片鉴定、铸体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观察手段,结合物性测试和压汞资料,分析鄂博梁Ⅲ号地区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认为研究区储层砂体具低孔低渗特征,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隙为主,其次是粒内溶蚀孔和粒间溶蚀孔,根据压汞曲线分析... 运用普通薄片鉴定、铸体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观察手段,结合物性测试和压汞资料,分析鄂博梁Ⅲ号地区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认为研究区储层砂体具低孔低渗特征,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隙为主,其次是粒内溶蚀孔和粒间溶蚀孔,根据压汞曲线分析可知研究区N1、N21和N22孔隙喉道特征差别较大,N1属于Ⅱ~Ⅲ类细喉;N21属于Ⅱ类细喉;N22属于Ⅰ类较细喉。储层孔隙发育主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溶蚀作用影响。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的位置储层物性最好;成岩作用过程中的压实作用破坏储层孔隙发育,压实作用越强储层物性越差,胶结作用对储层孔隙发育具有双重作用;溶蚀作用能够形成储集空间,有利于储层孔隙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特征 储层 影响因素 鄂博梁号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