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被引量:
5
1
作者
厉以宁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9-145,共7页
拜占庭帝国的兴盛时期,例如马其顿王朝盛期,依靠的是广大自耕农和城市工商业者,兵源充足,税源充足。然而到了科穆宁王朝以后,尤其是到了佩利奥洛格斯王朝,拜占庭政府既不能保护自耕农的权益,又不能保护城市工商业者,兵源和税源都枯竭了...
拜占庭帝国的兴盛时期,例如马其顿王朝盛期,依靠的是广大自耕农和城市工商业者,兵源充足,税源充足。然而到了科穆宁王朝以后,尤其是到了佩利奥洛格斯王朝,拜占庭政府既不能保护自耕农的权益,又不能保护城市工商业者,兵源和税源都枯竭了,拜占庭帝国赖以生存的基础动摇了、瓦解了。奥斯曼帝国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灭掉拜占庭帝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庭
东罗马
灭亡
原文传递
唐代长安与西方宗教文化交流的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维坤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25-30,共6页
在 7世纪初期至 8世纪中叶的唐代 ,首都长安不仅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而且也是中外人员进行友好往来、商品贸易以及宗教文化交流的中心所在。 2 0世纪 50年代以来 ,从唐长安城遗址中出土了一些有关宗教文化交流的文物 ...
在 7世纪初期至 8世纪中叶的唐代 ,首都长安不仅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而且也是中外人员进行友好往来、商品贸易以及宗教文化交流的中心所在。 2 0世纪 50年代以来 ,从唐长安城遗址中出土了一些有关宗教文化交流的文物 ,这为我们研究唐代长安与西方的宗教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许多极为宝贵的资料。这些文物的出土 ,一方面证实了文献的记载是正确的 ,另一方面也使一些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长安
东罗马
波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元5至6世纪波斯与中国在丝绸之路上的关系探析
3
作者
冀开运
杨晨颖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36-44,共9页
公元5至6世纪是波斯—中国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两国围绕以丝绸为主的商品展开了广泛而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同时,由于丝绸贸易的丰厚利润,波斯和东罗马在丝绸之路上展开了贸易争夺战。为了争取丝绸...
公元5至6世纪是波斯—中国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两国围绕以丝绸为主的商品展开了广泛而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同时,由于丝绸贸易的丰厚利润,波斯和东罗马在丝绸之路上展开了贸易争夺战。为了争取丝绸贸易垄断权、削弱东罗马帝国的经济实力,在国内,波斯加快完善丝绸的出口生产体系;在国际,波斯致力于与中国保持合作关系,两国的使者往来数量不断增加、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在这场带有政治性质的贸易战中,由于人为及地理因素的影响,波斯不仅是丝绸国际贸易的促进者,也是中国与地中海世界之间贸易交流的受益者和控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使者往来
贸易交流
丝绸贸易
贸易战
垄断权
地理因素
东罗马帝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被引量:
5
1
作者
厉以宁
机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9-145,共7页
文摘
拜占庭帝国的兴盛时期,例如马其顿王朝盛期,依靠的是广大自耕农和城市工商业者,兵源充足,税源充足。然而到了科穆宁王朝以后,尤其是到了佩利奥洛格斯王朝,拜占庭政府既不能保护自耕农的权益,又不能保护城市工商业者,兵源和税源都枯竭了,拜占庭帝国赖以生存的基础动摇了、瓦解了。奥斯曼帝国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灭掉拜占庭帝国的。
关键词
拜占庭
东罗马
灭亡
Keywords
Byzantium
eastern
rome
分类号
K134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唐代长安与西方宗教文化交流的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维坤
机构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25-30,共6页
文摘
在 7世纪初期至 8世纪中叶的唐代 ,首都长安不仅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而且也是中外人员进行友好往来、商品贸易以及宗教文化交流的中心所在。 2 0世纪 50年代以来 ,从唐长安城遗址中出土了一些有关宗教文化交流的文物 ,这为我们研究唐代长安与西方的宗教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许多极为宝贵的资料。这些文物的出土 ,一方面证实了文献的记载是正确的 ,另一方面也使一些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关键词
唐代
长安
东罗马
波斯
Keywords
Tang
Dynasty
Changan
eastern
rome
Persia
分类号
B920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元5至6世纪波斯与中国在丝绸之路上的关系探析
3
作者
冀开运
杨晨颖
机构
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36-44,共9页
基金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城市史研究(多卷本)”(项目编号:18ZDA213)。
文摘
公元5至6世纪是波斯—中国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两国围绕以丝绸为主的商品展开了广泛而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同时,由于丝绸贸易的丰厚利润,波斯和东罗马在丝绸之路上展开了贸易争夺战。为了争取丝绸贸易垄断权、削弱东罗马帝国的经济实力,在国内,波斯加快完善丝绸的出口生产体系;在国际,波斯致力于与中国保持合作关系,两国的使者往来数量不断增加、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在这场带有政治性质的贸易战中,由于人为及地理因素的影响,波斯不仅是丝绸国际贸易的促进者,也是中国与地中海世界之间贸易交流的受益者和控制者。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使者往来
贸易交流
丝绸贸易
贸易战
垄断权
地理因素
东罗马帝国
Keywords
Persia
China
eastern
rome
The
Silk
Road
分类号
K13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厉以宁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5
原文传递
2
唐代长安与西方宗教文化交流的研究
王维坤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公元5至6世纪波斯与中国在丝绸之路上的关系探析
冀开运
杨晨颖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