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与营养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4
1
作者 罗燕江 周九菊 +2 位作者 王海洋 马建云 杜国祯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4-91,共8页
以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为例,研究了施肥对植物群落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本文报道了这个实验的初步结果,就施肥对草地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施肥提高生产力,施肥第1年和第2年,植物群落生产力显著增加;... 以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为例,研究了施肥对植物群落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本文报道了这个实验的初步结果,就施肥对草地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施肥提高生产力,施肥第1年和第2年,植物群落生产力显著增加;施肥第3年,生产力是施肥前的2倍多;(2)施肥使物种多样性降低,施肥第1年物种丰富度变化不显著;第2年施肥梯度上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第3年最高施肥水平物种丰富度为对照的1/4;(3)施肥使草地质量提高,因为草地质量和生物量以及优良牧草比例直接相关,施肥使地上生物量明显增加,毒杂草比例降低,禾草比例增加,所以草地质量提高,说明施肥对改良草地有显著作用;(4)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施肥水平高时群落结构接近于生态位优先占领假说。随着施肥水平增加,各个物种重要值的最大值从0.107,0.183,0.585一直增加到0.775.不施肥时有10个物种地上生物量超过最大单种生物量的一半,最高施肥时只有一个,(5)对6个优势种进行的分析表明,只有垂穗鹅观草的生物量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持续增加,其它物种都是减少的趋势,说明垂穗鹅观草的急剧增加可能是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高寒草甸 施肥 物种丰富度
下载PDF
短期休牧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区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田久胜 田新会 杜文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68-1774,共7页
2011-2012连续2a在玛曲县欧拉乡牧户的夏季草场研究短期休牧对不同月份、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休牧能显著提高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区夏季草场0~3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但对30cm以下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影响;随着... 2011-2012连续2a在玛曲县欧拉乡牧户的夏季草场研究短期休牧对不同月份、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休牧能显著提高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区夏季草场0~3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但对30cm以下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影响;随着月份推移,休牧和放牧草地0~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短期休牧草地的土壤含水量整体高于放牧草地,且随月份的推移,二者的差距逐渐减小,7月份0~10cm土层的差距最大,10月份20~30cm土层的差距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休牧 土壤含水量 高寒草甸区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汶川地震的岩石圈深部结构与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103
3
作者 朱介寿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8-356,共9页
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受到印度板块向北推移挤压,青藏高原强烈变形,高原内部及其边缘的活断层上经常发生强烈地震,是大陆内部最活跃的地震区。汶川8级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松潘-甘孜地块与扬子地块交界的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上。作者... 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受到印度板块向北推移挤压,青藏高原强烈变形,高原内部及其边缘的活断层上经常发生强烈地震,是大陆内部最活跃的地震区。汶川8级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松潘-甘孜地块与扬子地块交界的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上。作者利用面波层析成像、跨龙门山的被动源地震观测、爆破地震剖面的结果对震源附近的岩石圈结构和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松潘-甘孜地块与扬子地块的岩石圈结构与性质有重大差异。扬子地块岩石圈显示为高速、坚固和稳定特性,而松潘-甘孜地块为低速、软弱及易于破碎。在松潘-甘孜地块中,中地壳内普遍存在一个低速层,它是引起中上地壳推覆运动的滑脱层,龙门山的推覆构造就是上部地壳仰冲的结果。汶川地震震源深度为14 km,正好位于龙门山推覆体的映秀-北川主中央断裂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青藏高原东缘 龙门山 被动源地震剖面 爆破地震剖面 面波层析成像 推覆体与断裂
下载PDF
夏季风期间青藏高原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38
4
作者 张杰 李栋梁 王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5-240,共6页
利用高分辨率的3″数字高程模型资料,青藏高原东部102个常规气象观测站5~10月份的降水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分类建立青藏高原雨季逐月降水量和6个地理、地形因子间关系模型,估算青藏高原地区雨季降水量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以... 利用高分辨率的3″数字高程模型资料,青藏高原东部102个常规气象观测站5~10月份的降水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分类建立青藏高原雨季逐月降水量和6个地理、地形因子间关系模型,估算青藏高原地区雨季降水量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以此方法建立的青藏高原降水量与诸因子间方程的相关性显著,通过置信度0.95的检验,相对误差在20%内;受季风影响,高原东部地区降水呈现出南北差异,降水高值中心也出现北进-东移-南撤的分布特征,反映了季风水汽输送规律;地理因子、高度及局地地形因子对降水的空间分布的影响有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雨季降水量 3″数字高程 地形因子 地理因子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玉树隆宝蛇绿混杂岩中早二叠世放射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迎堂 李建星 +5 位作者 伊海生 贾全香 赵仁夫 孙南一 张汉文 周庆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5-490,共6页
报道了采自青藏高原东部玉树隆宝蛇绿混杂岩硅质岩岩块中的放射虫化石。该放射虫组合包括Latentifistula cruxNazarov et Ormiston,Pseudoalbaillella scalprata scalprataHoldsworth et Jones,Pseudoalbaillella scalprata rhombothora... 报道了采自青藏高原东部玉树隆宝蛇绿混杂岩硅质岩岩块中的放射虫化石。该放射虫组合包括Latentifistula cruxNazarov et Ormiston,Pseudoalbaillella scalprata scalprataHoldsworth et Jones,Pseudoalbaillella scalprata rhombothoracataIshiga,Pseudoalbaillellasakmarensis(Kozur)等。该放射虫组合属于Pseudoalbaillella scalprata rhombothoracata带,该带可以进行全球对比,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放射虫动物群与可可西里、滇西等地的古特提斯放射虫组合一致,它指示了玉树早二叠世存在深水沉积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二叠世 放射虫 深水盆地 蛇绿混杂岩 青藏高原东部 玉树隆宝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地块现今运动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唐文清 刘宇平 +4 位作者 陈智梁 张清志 赵济湘 B.C.Burchfiel R.W.King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86,共6页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为典型的大陆地壳变形区。根据GPS监测结果,得出了欧亚参考框架的运动速度场;采用刚性假设下最小二乘法,对地块现今运动进行了研究。GPS监测结果表明:柴达木地块、甘青地块、华南地块、川滇地块、印支地块运动速率分...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为典型的大陆地壳变形区。根据GPS监测结果,得出了欧亚参考框架的运动速度场;采用刚性假设下最小二乘法,对地块现今运动进行了研究。GPS监测结果表明:柴达木地块、甘青地块、华南地块、川滇地块、印支地块运动速率分别为(11.95±2.89)mm/a,(11.86±2.32)mm/a,(7.83±2.08)mm/a,(13.18±2.43)mm/a,(6.45±1.95)mm/a;运动方向分别为61.1°,93.8,°113.1,°134.8,°141.6°;旋转速率分别为2.91×10-9rad/a,6.91×10-9rad/a,0.38×10-9rad/a,2.15×10-9rad/a,1.45×10-9rad/a。柴达木地块、甘青地块、川滇地块活动性较强,而华南地块、印支地块活动性较弱,属于稳定地块;各块体围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呈顺时针旋转。地块规律性运动特征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推挤有作密切关系;而地块的差异运动则与总体构造应力条件下远程边缘效应及地块之间相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GPS 最小二乘法 地块运动 运动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东部三种草地类型土壤理化特征及金属元素在有机畜牧生产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未亚西 杨永胜 +3 位作者 贺慧丹 祝景彬 李红琴 李英年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65-1274,共10页
为明确高寒草地土壤理化特征及金属元素在有机畜牧生产中的作用,选取青藏高原中东部高山嵩草草甸、草甸化草原、温性草原三种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元素,并探讨其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三种草地类型群落盖度由大到... 为明确高寒草地土壤理化特征及金属元素在有机畜牧生产中的作用,选取青藏高原中东部高山嵩草草甸、草甸化草原、温性草原三种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元素,并探讨其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三种草地类型群落盖度由大到小依次是高山嵩草草甸(91%)>草甸化草原(85%)>温性草原(75%),草甸化草原的物种数最多达25种,分别是高山嵩草草甸和温性草原的1. 47倍和1. 92倍。温性草原0~10 cm土层容重分别是高山嵩草草甸和草甸化草原的1. 89倍和1. 40倍,10~20 cm土层容重分别是高山嵩草草甸和草甸化草原的1. 42倍和1. 29倍。高山嵩草草甸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最高,有机质含量分别是草甸化草原、温性草原的1. 20倍和2. 65倍,全氮含量分别是草甸化草原、温性草原的1. 18倍和2. 47倍。温性草原土壤p H值最高达8. 46,分别是草甸化草原和高山嵩草草甸的1. 04倍和1. 10倍。总体来看,重金属元素含量在高山嵩草草甸最高,温性草原最低,草甸化草原居中。三种草地类型土壤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都在一级以内,其生态危害指数未出现强污染状况,适合构建示范区发展有机畜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中东部 草地类型 土壤理化特征 重金属元素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梯度带可溶岩地层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毛邦燕 康小兵 +3 位作者 黄豪擎 张广泽 唐一格 许模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20年第3期54-58,共5页
青藏高原东缘梯度带地形复杂,以往岩溶研究程度低,发育特征与规律认识不足。本文通过收集地层、构造等区域地质资料,从研究区基本地质背景出发,论述了研究区从志留系到侏罗系出露的主要可溶性地层的分布、岩石成分和结构特征,为岩溶研... 青藏高原东缘梯度带地形复杂,以往岩溶研究程度低,发育特征与规律认识不足。本文通过收集地层、构造等区域地质资料,从研究区基本地质背景出发,论述了研究区从志留系到侏罗系出露的主要可溶性地层的分布、岩石成分和结构特征,为岩溶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岩溶工程地质问题 可溶性岩石
原文传递
清至民国时期青藏高原东缘宝殿寺的寺院经济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田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0-173,共4页
清至民国时期,作为藏传佛教影响波及的青藏高原东缘的杂谷脑河流域,藏族寺院经济实力不容小觑。杂谷脑宝殿寺的历史进程既与藏传佛教演化轨迹密不可分,又与国家话语、区域社会政治生态融为一体。在藏区寺院经济的视野中,宝殿寺对杂谷脑... 清至民国时期,作为藏传佛教影响波及的青藏高原东缘的杂谷脑河流域,藏族寺院经济实力不容小觑。杂谷脑宝殿寺的历史进程既与藏传佛教演化轨迹密不可分,又与国家话语、区域社会政治生态融为一体。在藏区寺院经济的视野中,宝殿寺对杂谷脑市镇萌芽,甚而青藏高原东缘市场体系的发育,均起着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民国 青藏高原东缘 宝殿寺 藏族寺院经济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缘岩石圈及软流圈结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军 朱介寿 +2 位作者 江晓涛 吴朋 杨宜海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6-752,共7页
青藏高原东缘岩石圈及软流圈结构的研究是认识该区域地壳上地幔的构造形变及高原内部物质向东运移的重要手段。通过搜集四川区域数字地震台站和野外临时地震台站记录的观测资料,采用接收函数共转换点(CCP)偏移叠加成像方法对青藏高... 青藏高原东缘岩石圈及软流圈结构的研究是认识该区域地壳上地幔的构造形变及高原内部物质向东运移的重要手段。通过搜集四川区域数字地震台站和野外临时地震台站记录的观测资料,采用接收函数共转换点(CCP)偏移叠加成像方法对青藏高原东缘深部结构研究。研究结果揭示:青藏高原东缘的地壳厚度比四川盆地的魂壳厚度大10~20km在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莫霍面处存在大幅度的垂向错断和变形。从青藏高原东缘到四川盆地,岩石圈与软流圈分界面(LAB)显示出深度逐步增加、410km间断面深度则有变浅的趋势。在地壳的下界面和LAB界面间以及LAB界面与410km间断面间也存在多条不连续的分层。青藏高原东缘和四川盆地的LAB界面的下方都有明显的低速层分布,但它们之间存在差别,四川盆地的LAB界面的下方低速层分布较为完整,而青藏高原东缘LAB界面下方的低速层分布中可见离散的高速块体分布。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深部结构的明显差异,体现了该地区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接收函数 共转换点偏移叠加 岩石圈 软流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