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Jason约束的稀疏脉冲反演在大庆茂兴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何丽娟 熊冉 +1 位作者 雷海飞 程超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43-45,共3页
介绍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的基本原理,说明稀疏脉冲反演在大庆茂兴地区应用中各个阶段的基本步骤及运用方法,如子波估算、初始模型建立、Lambda取值等。
关键词 Jason软件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 子波估算 初始模型 LAMBDA
下载PDF
北京地震台地震走时表的研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战斌 郑需要 田鑫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2年第3期240-246,共7页
长期地震观测发现,北京地震台实际地震记录的震相走时与全球地震走时表IASP91之间存在走时偏差。结合北京地震台及周边地下40 km精细速度结构的研究成果和AK135模型,构建其地震走时表的计算模型。通过对该地震台2003-2008年NCDSN地震观... 长期地震观测发现,北京地震台实际地震记录的震相走时与全球地震走时表IASP91之间存在走时偏差。结合北京地震台及周边地下40 km精细速度结构的研究成果和AK135模型,构建其地震走时表的计算模型。通过对该地震台2003-2008年NCDSN地震观测实际走时比对,对模型结构进行修正,最终建立北京地震台地震走时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时残差 地球模型 走时表 IASP91 AK135 PK9
下载PDF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在蜀南XY地区中的应用
3
作者 姚远 邓世广 《宜春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22-23,86,共3页
介绍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的基本原理,综合蜀南XY地区地震、测井等信息,说明该反演在XY地区应用中各个阶段的步骤及运用方法,例如子波估算、初始模型建立、Lambda取值等。
关键词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 子波估算 Lambda取值
下载PDF
BCC模式及其开展的CMIP6试验介绍 被引量:78
4
作者 辛晓歌 吴统文 +13 位作者 张洁 张芳 李伟平 张艳武 路屹雄 房永杰 颉卫华 张莉 董敏 史学丽 李江龙 储敏 刘茜霞 颜京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3-539,共7页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正在组织实施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国家气候中心作为参与单位之一,通过近几年的模式研发,推出3个最新模式版本参与该计划,包括含有气溶胶化学模块的地球系统模式BCCESM1.0、中等分辨率气候模式BCC-...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正在组织实施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国家气候中心作为参与单位之一,通过近几年的模式研发,推出3个最新模式版本参与该计划,包括含有气溶胶化学模块的地球系统模式BCCESM1.0、中等分辨率气候模式BCC-CSM2-MR和高分辨率气候模式BCC-CSM2-HR。除了CMIP6中的气候诊断、评估和描述试验(DECK)和历史气候模拟试验(Historical),这3个模式共将参与CMIP6中的10个模式比较子计划。文中主要介绍这3个模式的基本情况以及所开展的CMIP试验,并对BCC-CSM2-MR模式的Historical试验结果进行简要评估,为试验数据使用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C BCC-CSM BCC-ESM CMIP6 气候系统模式 地球系统模式
下载PDF
地球系统模式发展展望 被引量:60
5
作者 王斌 周天军 +1 位作者 俞永强 Bin Wang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7-869,共13页
在调研国际国内气候系统模式的基础上,给出了地球系统模式的定义和它的3个发展阶段:物理气候系统模式、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和地球系统模式,阐述了未来的地球系统模式发展的战略意义,介绍了国际国内围绕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所提出的科学研... 在调研国际国内气候系统模式的基础上,给出了地球系统模式的定义和它的3个发展阶段:物理气候系统模式、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和地球系统模式,阐述了未来的地球系统模式发展的战略意义,介绍了国际国内围绕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所提出的科学研究计划,并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的参评模式,回顾了国内外地球系统模式发展现状与动态,展望了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希望能对国内的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发展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气候系统模式 地球气候系统模式 地球系统模式
下载PDF
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研究进展:CMIP计划实施近20年回顾 被引量:59
6
作者 周天军 邹立维 +4 位作者 吴波 金晨曦 宋丰飞 陈晓龙 张丽霞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2-907,共16页
在系统总结过去20年从CMIP1到CMIP4世界各国模式的综合情况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气候模式参与CMIP科学试验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慨述了CMIP5的试验设计,总结了参加CMIP5的5个中国气候模式的特点。随后,从高分辨率模式研发、地球系统模式研... 在系统总结过去20年从CMIP1到CMIP4世界各国模式的综合情况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气候模式参与CMIP科学试验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慨述了CMIP5的试验设计,总结了参加CMIP5的5个中国气候模式的特点。随后,从高分辨率模式研发、地球系统模式研发、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最为关键的分量——大气环流模式和海洋环流模式研发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发展面临的挑战,指出了中国模式发展面临的机遇。针对如何从国家层次协调以实现地球气候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给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最近发布的《推动气候模拟的国家战略》所提出的九条措施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 IPCC报告 大气环流模式 海洋环流模式 气候系统模式 地球系统模式 高分辨率模式
下载PDF
EGM2008地球重力模型数据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精度分析 被引量:50
7
作者 杨金玉 张训华 +2 位作者 张菲菲 韩波 田振兴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98-1306,共9页
本文介绍了5′×5′的EGM2008地球重力模型及其在全球的精度评价.按照地形变化规律,将中国大陆大致分为7个区域,在10km网度上,将EGM2008地球重力模型数据与中国地面实测空间重力网格数据进行了对比.由于数据源的问题,中国大陆的模... 本文介绍了5′×5′的EGM2008地球重力模型及其在全球的精度评价.按照地形变化规律,将中国大陆大致分为7个区域,在10km网度上,将EGM2008地球重力模型数据与中国地面实测空间重力网格数据进行了对比.由于数据源的问题,中国大陆的模型数据精度普遍低于北美和欧洲.二种数据在地形平坦的东部地区差别较小,向西随着地形复杂程度的增加,二种数据之间的标准差从小于10mGal增大到50多mGal.畸变点分析表明精度极低的网格点均分布在地形起伏大的地区.总体而言,5′×5′的EGM2008地球重力模型数据在中国大陆将近80%的面积上的精度可达10mGal之内,可用于小比例尺重力编图和构造研究.在地形起伏较大的中国西部以青藏高原为例进一步比较了EGM2008重力模型和重力测点数据,结果表明在重力点分布稀疏不均匀的地区,平面网格数据难以准确表达重力场信息.由于缺少地面重力数据控制,EGM2008重力模型数据在中国西部精度较低,但模型数据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空间重力异常信息的丰富程度.将中国区域重力调查成果数据应用于地球模型的构建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M2008地球重力模型 空间重力异常 地面重力测量 标准差 精度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的若干地球系统科学和技术问题分析 被引量:45
8
作者 蔡兆男 成里京 +24 位作者 李婷婷 郑循华 王林 韩圣慧 王凯 屈侠 江飞 张永雨 朱建华 龙上敏 孙扬 贾炳浩 袁文平 张天一 张晴 谢瑾博 朱家文 刘志强 吴琳 杨东旭 魏科 吴林 张稳 刘毅 曹军骥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2-613,共12页
碳中和作为21世纪最大规模的有序人类活动,亟待科学应对。文章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讨论了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气、陆地和海洋相关的地球系统科学中的若干科学和技术问题及现存的知识不足。从地球系统模式、气候监测指标、温... 碳中和作为21世纪最大规模的有序人类活动,亟待科学应对。文章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讨论了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气、陆地和海洋相关的地球系统科学中的若干科学和技术问题及现存的知识不足。从地球系统模式、气候监测指标、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碳源/汇核算方法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支撑碳中和的关键技术手段及现存的问题。基于目前存在的挑战和不足,建议深入理解气候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完善地球系统理论与模式,从多圈层角度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气候变化理论基础;自主构建气候变化监测指标系统,研发温室气体监测与核查手段和平台,为碳中和目标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源 碳汇 温室气体 气候变化 地球系统模式 气候监测
原文传递
川西地区实测自由空气重力异常与EGM2008模型结果的差异 被引量:31
9
作者 付广裕 祝意青 +7 位作者 高尚华 梁伟锋 金红林 杨光亮 周新 郭树松 徐云马 杜伟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761-3769,共9页
在四川盆地西部建立了一个由302个观测站组成的区域观测网,并进行了高精度流动重力与GPS观测,其目的是获取区域自由空气重力异常(简称重力异常)的分布特征,并对EGM2008模型在该区域的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研究区域实测的重力异常总体为负值... 在四川盆地西部建立了一个由302个观测站组成的区域观测网,并进行了高精度流动重力与GPS观测,其目的是获取区域自由空气重力异常(简称重力异常)的分布特征,并对EGM2008模型在该区域的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研究区域实测的重力异常总体为负值,由西到东逐步从-160×10-5 ms-2平缓变化到-60×10-5 ms-2左右.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揭示的模型重力异常较好地勾画出研究区域的总体地形分布形态,龙泉山脉以及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边界皆存在明显的模型重力梯度带.研究区东南部的模型重力异常大约为-50×10-5 ms-2左右,但在龙泉山西部成都平原地区,模型重力异常则达到-120×10-5 ms-2左右.在区域观测网内绝大部分观测点上,模型与实测重力异常的差值几乎为一个常数(-10×10-5 ms-2左右),说明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实际重力场的空间分布形态.如果配以一定数量的地面观测数据进行整体调节,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就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实际地球重力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 重力测量 GPS 自由空气重力异常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卫星重力场及所反映的壳幔结构和深部构造特征 被引量:28
10
作者 周国藩 陈建国 张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91-197,共7页
针对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结构十分复杂的特点,利用地球重力场模型 WDM89的位系数,计算了多个阶窗的卫星重力异常,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低阶窗的异常图形,可能反映了板块碰撞挤压所造成的深部密度重新分布的特征;中阶窗... 针对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结构十分复杂的特点,利用地球重力场模型 WDM89的位系数,计算了多个阶窗的卫星重力异常,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低阶窗的异常图形,可能反映了板块碰撞挤压所造成的深部密度重新分布的特征;中阶窗的异常,则显示出板块运动过程中可能形成的深部构造痕迹,如超壳深断裂等;高阶窗的异常图,可以与实测的空间异常图及均衡异常图相对比,它醒目地指出了青藏高原边缘一些不均衡的地带;利用多阶窗的异常图,还可指明地壳-上地幔中可能存在的岩浆室或其他地质不均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重力异常 深部构造 青藏高原 壳幔结构
下载PDF
基于EGM2008重力场模型的GPS高程转换方法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28
11
作者 张兴福 刘成 +2 位作者 王国辉 康占龙 闫海波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4,共7页
研究利用重力场模型直接进行GPS高程转换的方法,即模型高程异常法和模型重力位法.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导出了由重力场模型位系数方差计算模型高程异常以及模型正常高的误差公式,并对影响两种GPS高程转换方法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利用具有... 研究利用重力场模型直接进行GPS高程转换的方法,即模型高程异常法和模型重力位法.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导出了由重力场模型位系数方差计算模型高程异常以及模型正常高的误差公式,并对影响两种GPS高程转换方法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利用具有代表性的EGM96、EIGEN-51C和EGM2008重力场模型及某线路GPS/水准数据对两种方法进行实验研究与精度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公式及实验结果都显示两种高程转换方法是等价的,转换精度相当;两种方法使用过程中,均可能需要系统偏差校正;EGM2008重力场模型具有非常好的分辨率及精度,在局部区域,基于EGM2008模型的GPS高程转换精度有望达到cm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重力场模型 高程异常 重力位 GPS高程转换 精度分析
下载PDF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气候与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学珍 于志博 +1 位作者 郑景云 郝志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98-1209,共12页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是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主要组分,具有重要的气候与环境效应。在梳理和总结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BVOCs的大气化学过程,阐述了BVOCs不同组分的化学反应过...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是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主要组分,具有重要的气候与环境效应。在梳理和总结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BVOCs的大气化学过程,阐述了BVOCs不同组分的化学反应过程及其在大气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污染形成中的作用,指出了BVOCs在O_3和SOA污染形成中的重要性,以及BVOCs影响地球气候的2种主要途径:1通过形成SOA以气溶胶的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辐射平衡;2参与地球碳循环,影响CH_4和CO等温室气体的寿命。进而,分别总结了BVOCs通过上述2个途径对地球气候影响的研究成果;阐述了BVOCs观测技术的现状与排放量估算模型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模型的优缺点与模型间的传承关系及其与气候系统模式耦合的现状。同时展望了BVOCs气候与环境效应亟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包括BVOCs氧化机制、产物的理化性质、耦合BVOCs排放及大气化学过程的地球系统模式研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 气候与环境效应 地球系统模式
原文传递
直流接地极近区三维大地电阻率模型建立方法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连光 姜克如 +4 位作者 李洋 谢浩铠 韩江涛 黄勇 张燕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22-1630,共9页
大地电阻率模型不准确是造成对直流输电接地极极址周边地面、地下导电体以及交流电网影响评估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根据接地极电流产生的地表电位(earth surface potential,ESP)具有以接地极为中心类同心圆分布的特点,利用地壳/上地幔... 大地电阻率模型不准确是造成对直流输电接地极极址周边地面、地下导电体以及交流电网影响评估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根据接地极电流产生的地表电位(earth surface potential,ESP)具有以接地极为中心类同心圆分布的特点,利用地壳/上地幔历史电磁测深数据、资料和直流接地极工程选址设计电磁测深数据、资料,提出评估接地极近区ESP分布的大地电阻率三维模型建立方法。利用?800 k V天中直流输电工程哈密接地极周边交流电网直流偏磁电流(DC biasing current,DCBC)的实测数据,证明利用大地电阻率三维模型计算的电网DCBC准确、可靠,所建模型对接地极选址设计和电网DCBC治理方案优化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直流接地极 三维大地电阻率模型 直流偏磁电流 影响评估
下载PDF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NU-HESM1.0 and Its Earth Surface Temperature Simulations 被引量:13
14
作者 YANG Shili DONG Wenjie +7 位作者 CHOU Jieming FENG Jinming YAN Xiaodong WEI Zhigang YUAN Wenping GUO Yan TANG Yanli HU Jiaco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683-1688,共6页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s and coupled earth system models both have their limitations in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 activity and the physical earth system. In this paper, a new human--earth system...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s and coupled earth system models both have their limitations in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 activity and the physical earth system. In this paper, a new human--earth system model, BNU- HESM1.0, constructed by combining the economic and climate damage components of the Dynamic Integrated Model of Climate Change and Economy to the BNU-ESM model, is introduced. The ability of BNU-HESM1.0 in simulating the global CO2 concentration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s also evaluated. We find that, compared to observation, BNU-HESM1.0 underestimates the global CO2 concentration and its rising trend during 1965-2005, due to the uncertainty in the economic components. However,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simulated by BNU-HESM1.0 is much closer to observation, resulting from the overestimates of surface temperature by the original BNU-ESM model. The uncertainty of BNU-ESM falls within the range of present earth system uncertainty, so it is the economic and climate damage component of BNU-HESM 1.0 that needs to be improved through further study. However,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troduce a new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ctivity and the earth system. It is hoped that it will inspire further ideas that prove valuable in guiding human activities appropriate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clim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nomic model component earth system model human activity global change
下载PDF
地球系统模式CESM及其在高性能计算机上的配置应用实例 被引量:14
15
作者 万修全 刘泽栋 +2 位作者 沈飙 林霄沛 吴德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2-491,共10页
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是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最新推出的地球系统耦合模式,对解决气候(地球)系统建模中所涉及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首先介绍CESM模式的结构框架以及最新版本的重要更新;然后结合具体的应用实例和使用经验... 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是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最新推出的地球系统耦合模式,对解决气候(地球)系统建模中所涉及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首先介绍CESM模式的结构框架以及最新版本的重要更新;然后结合具体的应用实例和使用经验,重点讨论如何在高性能计算机上对模式进行移植和合理的CPU配置,并比较不同配置之间的优劣性,从而确定模式最佳负载平衡和最优效率,对模式新用户的使用具有极大的帮助;最后对模式进行一系列的稳定性测试和验证,结果表明模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进行数值模拟和科学研究。同时对地球系统耦合模式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并对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SM 高性能计算 CPU配置 最优化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基于三角高程测量的跨海高程传递方法 被引量:13
16
作者 欧阳桂崇 尹成玉 +1 位作者 徐新强 张敏利 《海洋测绘》 2011年第6期59-62,共4页
对黄岛试验区实测数据进行最小二乘平差和抗差估计解算,结果表明,对于10km以内的跨海距离,基于三角高程测量的跨海正常高程传递精度为2mm/km,达到二等水准的要求。基于三角高程测量的跨海正常高差与直接观测的水准高差和EGM08模型的计... 对黄岛试验区实测数据进行最小二乘平差和抗差估计解算,结果表明,对于10km以内的跨海距离,基于三角高程测量的跨海正常高程传递精度为2mm/km,达到二等水准的要求。基于三角高程测量的跨海正常高差与直接观测的水准高差和EGM08模型的计算高差互差均小于3mm/km,与天文重力水准计算的高差互差为5mm/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程系统 三角高程 EGM模型 天文重力水准 折光误差
下载PDF
FIO-ESM v2.0模式及其参与CMIP6的方案 被引量:13
17
作者 宋振亚 鲍颖 乔方利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8-565,共8页
目前,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组织的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已经进入到第六阶段(CMIP6),CMIP6试验的开展也已成为国内外地球系统模式工作组的首要工作之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地球系统模式FIO-ESM是以耦合自主开发的海浪模... 目前,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组织的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已经进入到第六阶段(CMIP6),CMIP6试验的开展也已成为国内外地球系统模式工作组的首要工作之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地球系统模式FIO-ESM是以耦合自主开发的海浪模式为特色的地球系统模式。在参与CMIP5的FIO-ESM v1.0的基础上,通过升级分量模式、改进海气通量相关物理过程和提高分辨率等,FIO-ESM v2.0现已完成研发,正在开展CMIP6科学计划的相关试验。文中围绕FIO-ESM v2.0的特色和计划参与CMIP6的情况,介绍了FIO-ESM v2.0的模式框架、包含的特色物理过程以及拟参加的CMIP6科学计划情况,以方便气候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了解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O-ESM CMIP6 海浪 地球系统模式
下载PDF
Major Modes of Short-Term Climate Variability in the Newly Developed NUIST Earth System Model(NESM) 被引量:10
18
作者 CAO Jian Bin WANG +5 位作者 Baoqiang XIANG Juan LI WU Tianjie Xiouhua FU WU Liguang MIN Jinzho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585-600,共16页
A coupled earth system model(ESM) has been developed at the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UIST) by using version 5.3 of the European Centre Hamburg Model(ECHAM), version 3.4 of the Nu... A coupled earth system model(ESM) has been developed at the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UIST) by using version 5.3 of the European Centre Hamburg Model(ECHAM), version 3.4 of the Nucleus for European Modelling of the Ocean(NEMO), and version 4.1 of the Los Alamos sea ice model(CICE). The model is referred to as NUIST ESM1(NESM1). Comprehensive and quantitative metrics are used to assess the model's major mode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most relevant to subseasonal-to-interannual climate prediction. The model's assessment is placed in a multi-model framework. The model yields a realistic annual mean and annual cycle of equatorial SST, and a reasonably realistic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but has difficulty in capturing the spring–fall asymmetry and monsoon precipitation domains. The ENSO mode is reproduced well with respect to its spatial structure, power spectrum, phase locking to the annual cycle, and spatial structures of the central Pacific(CP)-ENSO and eastern Pacific(EP)-ENSO; however, the equatorial SST variability,biennial component of ENSO, and the amplitude of CP-ENSO are overestimated. The model captures realistic intraseasonal variability patterns, the vertical-zonal structures of the first two leading predictable modes of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 and its eastward propagation; but the simulated MJO speed is significantly slower than observed. Compared with the T42 version, the high resolution version(T159) demonstrates improved simul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climatology, interannual variance, monsoon–ENSO lead–lag correlation, spatial structures of the leading mode of the Asian–Australian monsoon rainfall variability, and the eastward propagation of the MJ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ed climate model earth system model climate variability
下载PDF
CAMS-CSM模式及其参与CMIP6的方案 被引量:11
19
作者 容新尧 李建 +4 位作者 陈昊明 辛羽飞 苏京志 华莉娟 张正秋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0-544,共5页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组织开展的耦合模式比较计划已实施到第六阶段(CMIP6),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发展的气候系统模式CAMS-CSM是注册参加CMIP6的模式之一。除CMIP6要求的气候诊断、评估和描述试验(DECK)以及历史气候模拟试验(Historical...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组织开展的耦合模式比较计划已实施到第六阶段(CMIP6),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发展的气候系统模式CAMS-CSM是注册参加CMIP6的模式之一。除CMIP6要求的气候诊断、评估和描述试验(DECK)以及历史气候模拟试验(Historical)外,CAMS-CSM还计划参加情景模式比较计划(ScenarioMIP)、云反馈模式比较计划(CFMIP)、全球季风模式比较计划(GMMIP)和高分辨率模式比较计划(HighResMIP)这4个模式比较子计划(MIPs)。文中通过介绍CAMS-CSM的基本情况和模拟性能,以及计划参加的CMIP6试验及MIPs,为模式试验数据使用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S-CSM模式 CMIP6 气候系统模式 地球系统模式
下载PDF
基于横向地理坐标系的极区惯性导航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晓苏 豆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6-121,共6页
针对极区经线收敛导致以真北向作为航向参考的导航算法失效问题,提出了基于横向地理坐标系的导航参数定义和导航解算方法.该方法选取地球赤道上一点作为新的极点,并在地球模型为椭球模型情况下以该极点为基础定义了横向地球坐标系、横... 针对极区经线收敛导致以真北向作为航向参考的导航算法失效问题,提出了基于横向地理坐标系的导航参数定义和导航解算方法.该方法选取地球赤道上一点作为新的极点,并在地球模型为椭球模型情况下以该极点为基础定义了横向地球坐标系、横向地理坐标系以及横向经纬度,进而了设计并提出了将横向地理坐标系作为导航参考坐标系的惯性导航力学编排,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解决了传统力学编排在极区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导航 极区导航 横向地理坐标系 地球椭球模型 横向导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