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骨续筋胶囊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邵明星 王峰 +4 位作者 石晶 刘国强 潘浩 吴文元 王海章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894-897,共4页
目的观察马骨续筋胶囊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50例,根据数字随机原则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前、术后配合自制马骨续筋胶囊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马骨续筋胶囊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50例,根据数字随机原则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前、术后配合自制马骨续筋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疼痛缓解情况、日常生活恢复情况进行评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0%(P<0.05);治疗组NIHSS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指数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Cobb角和椎体压缩比降低,研究组患者的Cobb角和压缩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马骨续筋胶囊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具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促进伤骨骨痂生长的功效,促进骨折的更佳愈合,减少卧床并发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骨质疏松症 马骨续筋胶囊 经皮椎体成形术 早期疗效
下载PDF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学治疗早期疗效及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18
2
作者 伊斯拉木江.吐尔逊 帕丽旦.尼亚孜 +1 位作者 李元明 王磊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学治疗早期疗效及预后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诊断为晚期NSCLC患者5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47~63岁,平均年龄55.4岁。均予以含铂双药全身化学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学治疗早期疗效及预后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诊断为晚期NSCLC患者5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47~63岁,平均年龄55.4岁。均予以含铂双药全身化学治疗方案。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本(RECIST 1.1)评价临床疗效,并按临床疗效不同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两组患者均在化学治疗前后行MSCT灌注成像模式扫描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测定并比较强化峰值(PEI)、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达峰值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血流量(BF)和血容量(BV)等指标。随访期间记录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分别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缓解率及生存率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观察治疗前后CT灌注参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缓解组28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47~61岁,平均年龄54.1岁。未缓解组2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50~63岁,平均年龄56.9岁。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PEI、BF值均升高(P <0.05),BV、MTT、TTP值均降低(P <0.05);而缓解组治疗后PS降低,未缓解组治疗后PS增加(P <0.05)。化学治疗前两组患者CT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未缓解组相比,治疗后缓解组PEI、BF值均较高,PS值均较低(P <0.05),而BV、MTT、TT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2年,缓解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显著优于未缓解组(H=17.528,χ~2=7.125,P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EI是缓解率及生存率的保护性因素[比值比(OR)=3.396、4.233,P <0.05],而PS是危险因素(OR=0.034、0.042,P <0.05)。Kaplan-Meier分析,PS减少和增加患者总生存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8.8个月、7.6个月(P <0.05)。结论 64层MSCT灌注成像检查在评估NSCLC患者化学治疗早期临床疗效及预后有较好价值,对于化学治疗后PS值减少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灌注 非小细胞肺癌 化学治疗 危险因素 缓解率 早期疗效 预后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在糖尿病伴周围性面神经炎疾病早期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贾莉子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36-37,45,共3页
目的 选择糖尿病伴周围性面神经炎疾病,对其早期诊治情况展开探究,以期证实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接诊的80例糖尿病开展研究,根据是否合并周围性面神经炎疾病患者进行分组:糖尿病伴周... 目的 选择糖尿病伴周围性面神经炎疾病,对其早期诊治情况展开探究,以期证实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接诊的80例糖尿病开展研究,根据是否合并周围性面神经炎疾病患者进行分组:糖尿病伴周围性面神经炎疾病设为观察组(46例),单纯性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34例),均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比较两组检测结果(SSR、NCV诊断异常率、瞬目反射及面肌肌电图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SSR、NCV诊断异常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电图检查异常率高于对照组,且瞬目反射的R1潜伏期、R2潜伏期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患者肌电图检查异常率高于无症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瞬目反射的R1潜伏期、R2潜伏期也较无症状组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病程组肌电图检查异常率较短病程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瞬目反射的R1潜伏期、R2潜伏期也较短病程组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的运用有效提高糖尿病伴周围性面神经炎诊治效果,以指导医生根据SSR、NCV、肌电图检查及瞬目反射变化,为患者提供相应治疗措施,改善病情,缓解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性面神经炎 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 早期诊治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