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滑坡复活问题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1
1
作者 张永双 吴瑞安 +3 位作者 郭长宝 王立朝 姚鑫 杨志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28-740,共13页
古滑坡是斜坡长期复杂演化过程的产物,物质组成复杂、岩土力学性质特殊,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扰动敏感性。随着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加剧和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国内外发生了大量古滑坡复活导致的交通、水电工程等重要设施毁坏和人员伤亡等灾难... 古滑坡是斜坡长期复杂演化过程的产物,物质组成复杂、岩土力学性质特殊,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扰动敏感性。随着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加剧和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国内外发生了大量古滑坡复活导致的交通、水电工程等重要设施毁坏和人员伤亡等灾难性事件,灾害风险日益严峻。通过梳理国内外古滑坡研究现状,总结了古滑坡区域发育规律及古滑坡判识研究、古滑坡体和古滑带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古滑坡的复活机理研究、古滑坡复活过程及其模拟分析、古滑坡复活的早期识别研究等方面的主要进展。结合当前防灾减灾需求,提出古滑坡复活问题研究的3个关键科学问题是:(1)古滑坡自动化判识方法和准则;(2)基于新强度理论的古滑坡复活起滑机理;(3)古滑坡复活的早期识别模型和评价方法。破解这些关键科学问题,将为重大工程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 混杂堆积体 强度理论 复活机理 早期识别
原文传递
无人机载LiDAR和倾斜摄影技术在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2
作者 贾虎军 王立娟 范冬丽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1年第2期60-65,共6页
近年来,隐蔽性强、突发性高、破坏力大、灾害链长的重大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如何实现人工排查无法到达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已是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必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基于无人机载LiDAR和倾斜摄影技术,获取地质灾害隐患点更加精... 近年来,隐蔽性强、突发性高、破坏力大、灾害链长的重大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如何实现人工排查无法到达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已是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必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基于无人机载LiDAR和倾斜摄影技术,获取地质灾害隐患点更加精准、精细的地形地貌勘测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无人机载LiDAR技术能够"穿透"地表植被,获取真实地表数字高程模型(DEM),据此可计算出地质灾害的关键特征参数,如山体阴影、坡度、等高线、粗糙度以及曲率等微地貌因子。无人机载倾斜摄影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三维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DOM),使在三维实景场景模型中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识别和研判成为可能。通过建立数据综合应用策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够实现早期发现、有效识别。本文通过对九寨沟九道拐滑坡点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无人机载LiDAR和倾斜摄影技术在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LIDAR 倾斜摄影 地质灾害 早期识别
下载PDF
中国西藏金沙江白格滑坡的地质成因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张永双 巴仁基 +1 位作者 任三绍 李宗亮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37-1645,共9页
2018年10月11日发生的金沙江白格滑坡是中国西藏继2000年易贡滑坡以来社会影响最大的滑坡事件。许多学者对该滑坡的形成条件、稳定性和监测预警等进行了研究报道,但对滑坡的地质成因研究比较薄弱。本文在区域地质分析、现场调查测绘和... 2018年10月11日发生的金沙江白格滑坡是中国西藏继2000年易贡滑坡以来社会影响最大的滑坡事件。许多学者对该滑坡的形成条件、稳定性和监测预警等进行了研究报道,但对滑坡的地质成因研究比较薄弱。本文在区域地质分析、现场调查测绘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从断裂作用控制斜坡岩体结构、水与蚀变软岩夹层作用促进结构面弱化、卸荷作用控制滑坡规模和失稳方式等方面,提出了金沙江构造缝合带混杂岩体岸坡在持续重力作用下的失稳机理,对金沙江沿岸滑坡隐患早期识别和风险防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缝合带混杂岩 卸荷作用 蚀变作用 早期识别 破坏模式 地质灾害调查工程 金沙江 西藏
下载PDF
综合医院非心理专科患者心理障碍早期识别及对策 被引量:29
4
作者 毛家亮 何奔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2期60-64,共5页
心理障碍正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综合医院也正成为心理障碍诊治的主要战场,但如何早期识别综合医院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对非心理专科医生是巨大的挑战。在综合医院心理障碍患者的早期表现主要是躯体化症状,面对这种状态,综合医... 心理障碍正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综合医院也正成为心理障碍诊治的主要战场,但如何早期识别综合医院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对非心理专科医生是巨大的挑战。在综合医院心理障碍患者的早期表现主要是躯体化症状,面对这种状态,综合医院非心理专科医生普遍存在无所适从,在临床上造成心理障碍的漏诊误治屡见不鲜。对此,虽然业界也有不断的呼吁要重视和加强相关改进措施,但经过数年努力,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所以,观念地突破和方法地创新是扭转这一状态的关键所在。笔者对综合医院特别是非心理专科心理障碍患者的现状、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早期识别综合医院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进行阐述,提出了一些较新的观点和方法,希望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综合 心理生理性障碍 早期识别
原文传递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深切割高山峡谷区滑坡灾害早期识别 被引量:25
5
作者 周定义 左小清 +3 位作者 喜文飞 肖波 毕瑞 范馨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2年第2期16-24,共9页
近年来,高山峡谷区滑坡灾害频频发生,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针对多数学者利用SAR单轨道数据对高山峡谷区滑坡进行早期识别,存在SAR成像几何畸变造成部分滑坡不能识别、识别结果不全面等问题。为全面准确的对高山峡谷区滑... 近年来,高山峡谷区滑坡灾害频频发生,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针对多数学者利用SAR单轨道数据对高山峡谷区滑坡进行早期识别,存在SAR成像几何畸变造成部分滑坡不能识别、识别结果不全面等问题。为全面准确的对高山峡谷区滑坡隐患进行早期识别,文章采用SBAS-InSAR技术,以东川小江沿线两侧深切割高山峡谷区为研究区,通过升降轨SAR数据结合互补的方式进行滑坡灾害隐患识别,引入高分辨率光学影像等作为辅助识别,最终共识别出18处滑坡灾害体,其中5处为高风险潜在滑坡,并对三类典型潜在滑坡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升降轨SAR数据结合互补的方式,能有效避免SAR单轨道数据在高山峡谷地区产生的几何畸变问题,同时,该方法能更为准确全面地对高山峡谷区滑坡隐患进行早期识别,为防灾减灾事业及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峡谷区 SBAS-InSAR 滑坡灾害 早期识别 东川小江
下载PDF
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治疗进展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相德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4年第1期14-17,共4页
脓毒症(sepsis)常并发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本文就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主要内容包括:(1)尽早并正确地处置脓毒症,可以明显地降低近期和远期病... 脓毒症(sepsis)常并发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本文就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主要内容包括:(1)尽早并正确地处置脓毒症,可以明显地降低近期和远期病死率;(2)扩容治疗(fluid resuscitation)和早期正确的抗生素治疗对脓毒症的生存率影响最大;(3)应该在24 h内控制感染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感染性休克 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
下载PDF
突破性创新早期识别与弱信号分析综述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亚辉 许海云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101,共13页
[目的/意义]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的突破性创新识别方法,总结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将弱信号引入突破性创新研究的识别中,重点关注突破性创新早期的各类弱信号,尤其是弱关联关系分析,以期实现早期预判。[方法/过程]首先,通过调研现有的识别方... [目的/意义]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的突破性创新识别方法,总结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将弱信号引入突破性创新研究的识别中,重点关注突破性创新早期的各类弱信号,尤其是弱关联关系分析,以期实现早期预判。[方法/过程]首先,通过调研现有的识别方法,提炼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研究弱信号的必要性。之后,从不同的学科角度介绍弱信号的内涵及表征形式,对其特征进行概括,梳理弱信号的几种识别方法。最后介绍弱关系分析的内涵及应用,提出借鉴多元关系融合算法模型可以实现多种弱关系的有效融合,获取更明确的信息。[结果/结论]突破性创新的识别研究中受关注最多是文献间的引用关系、主题词之间的语义关系等强关系数据,而弱关系蕴含着更多元化的信息,加强弱关系分析可以实现对突破性创新研究的早期预判。未来研究需要寻求有效捕捉弱关联的方法,注重主题的动态演化规律,如利用高阶网络模型分析有效弱信号,提高突破性创新早期识别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破性创新 早期识别 弱信号 弱关系 关系融合
原文传递
基于InSAR技术的古滑坡复活早期识别方法研究--以大渡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永双 刘筱怡 姚鑫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5-555,共11页
近年来,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区古滑坡复活呈现活跃趋势,并造成重大灾害损失,因此古滑坡复活的早期识别成为地质灾害研究领域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以大渡河流域为例,在古滑坡发育特征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InSAR技术的古滑坡复活... 近年来,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区古滑坡复活呈现活跃趋势,并造成重大灾害损失,因此古滑坡复活的早期识别成为地质灾害研究领域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以大渡河流域为例,在古滑坡发育特征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InSAR技术的古滑坡复活早期识别的一般步骤:①分析古滑坡及周边主要SAR数据源及其适宜性,制定最优InSAR监测方案;②通过InSAR综合观测,获得高质量的长时间序列变形,筛选显著变形部位(特征点);③根据特征点的时序变形曲线,进行古滑坡复活的演化阶段判别和稳定性预测。基于斋藤原理,提出了古滑坡复活的三段式演化过程;结合PS-InSAR监测的累积位移-时间曲线,提出了将弹性变形与匀速变形之间的拐点作为古滑坡复活的起点标志,把匀速变形向加速变形转变的拐点作为复活失稳的标志,为高山峡谷区隐蔽型古滑坡复活的早期识别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复活 PS-InSAR技术 累积位移-时间曲线 早期识别 大渡河
下载PDF
顺层斜坡溃屈机制与早期识别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汤明高 马旭 +2 位作者 张婷婷 黄润秋 李九乾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2-450,共9页
本文采用物理机制模型、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相结合,分析研究了顺层斜坡滑移—弯曲变形机制,提出了顺层斜坡产生滑移—弯曲变形的地质和力学条件、临溃状态判别与早期识别标志。研究认为:岩层倾角>20°是滑移—弯曲变形产生的必... 本文采用物理机制模型、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相结合,分析研究了顺层斜坡滑移—弯曲变形机制,提出了顺层斜坡产生滑移—弯曲变形的地质和力学条件、临溃状态判别与早期识别标志。研究认为:岩层倾角>20°是滑移—弯曲变形产生的必要地质条件。斜坡前缘岩层弯曲隆起是临溃状态的早期判识标志。岩层倾角、单层厚度、临界坡长和溃屈深度之间相互制约和影响。岩层倾角越大,越易产生溃屈,且溃屈层数和深度越大;斜坡临界坡长与岩层倾角呈负幂函数变化规律;层间黏结作用产生的共弯效应影响弯曲岩层的整体抗弯刚度,从而制约溃屈深度并对斜坡最终溃屈状态起着决定性作用。该成果对于早期防范和识别地质灾害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顺层斜坡 溃屈机制 早期识别 底摩擦试验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与管理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娟弟 何时军 +1 位作者 黄晓春 贾颖必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11期1161-1163,共3页
目的 :实施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患儿的临床处理流程及管理方法,早发现、早识别、早治疗潜在危重病患儿,从而降低患儿死亡率,减少医疗纠纷。方法 :建立儿科急诊预检分诊识别流程;制定早期筛选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的临床方案。结果:2010-201... 目的 :实施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患儿的临床处理流程及管理方法,早发现、早识别、早治疗潜在危重病患儿,从而降低患儿死亡率,减少医疗纠纷。方法 :建立儿科急诊预检分诊识别流程;制定早期筛选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的临床方案。结果:2010-2013年,我院实施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与管理后,早期发现了爆发性心肌炎10例、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9例、脓毒症8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例,阻止医疗纠纷10例,发生医疗纠纷仅7起,较2006-2009年(实施前)发生的医疗纠纷减少8起,死亡人数由163例下降到118例。结论 :建立规范的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患儿的临床识别流程及管理方法,能提高急诊医护人员早期识别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的能力,降低患儿死亡率,减少医疗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急诊 潜在危重病 早期识别 管理
下载PDF
突破性科学创新早期识别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11
作者 许海云 刘亚辉 罗瑞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8-205,共8页
[目的/意义]比较突破性创新主题的不同识别方法,总结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论证基础研究中突破性创新早期识别的可行性,分析当前主要识别方法的优缺点。[方法/过程]首先,综述突破性创新的概念、内涵与主要特征;其次,以量变到质变的视角论... [目的/意义]比较突破性创新主题的不同识别方法,总结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论证基础研究中突破性创新早期识别的可行性,分析当前主要识别方法的优缺点。[方法/过程]首先,综述突破性创新的概念、内涵与主要特征;其次,以量变到质变的视角论证突破性创新过程中的连续性与间断性,论述突破性创新早期识别的可能性。通过划分突破性创新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及各阶段信息可获取性,界定"早期识别"。在此基础上,归纳当前6种主要的突破性创新识别方法,总结这些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结论]突破性创新在理论上可以实现早期识别,当前的识别方法侧重热点监测而非早期识别,缺乏对突破性创新孕育与产生机理的研究,并且对弱关系的挖掘分析尚不够充分。未来识别方法需要深入突破性创新的产生机制,重视突破性创新的动态演化过程,以捕捉有效的突破性创新早期弱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破性创新 早期识别 变革性创新 颠覆性创新 识别方法
原文传递
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早期识别及中医护理干预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洪云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2301-2303,F0004,共4页
本研究主要介绍危重症患者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获得性衰弱的早期识别的重要作用、早期识别工具及使用方法,结合音乐疗法、中药调理、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太极拳)、穴位疗法(针刺、按摩、敷贴)等诸多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存在问题进行总... 本研究主要介绍危重症患者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获得性衰弱的早期识别的重要作用、早期识别工具及使用方法,结合音乐疗法、中药调理、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太极拳)、穴位疗法(针刺、按摩、敷贴)等诸多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未来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早期识别及护理进行展望,以期降低危重症患者的ICU-AW的发病率,提升其治疗效果,为良好的ICU-AW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ICU获得性衰弱 早期识别 中医护理干预
原文传递
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早期识别与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魏莱 金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36期5131-5136,共6页
本文基于国内外ICU获得性衰弱的相关文献,介绍了ICU获得性衰弱的概念及危险因素,总结了ICU获得性衰弱的早期识别及干预方法,旨在为临床进行ICU获得性衰弱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综述 ICU获得性衰弱 危重症 早期识别
原文传递
儿童发育行为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珊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19-1022,共4页
发育行为障碍是发育行为儿科常见慢性疾病,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早期识别有利于早期干预,降低或减少病残率。早期识别主要依赖于发育行为监测和筛查,将结构化监测和非结构化监测相结合,并实施到儿童保健体检中,可提高发育行为... 发育行为障碍是发育行为儿科常见慢性疾病,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早期识别有利于早期干预,降低或减少病残率。早期识别主要依赖于发育行为监测和筛查,将结构化监测和非结构化监测相结合,并实施到儿童保健体检中,可提高发育行为障碍的早期识别率。发育行为障碍的评估方法包括生长发育里程碑监测、儿童心理发育预警征象及标准化发育筛查量表,对发育筛查存在风险者采用诊断性量表进行诊断性评估。干预应遵循早期开展、个体化指导、适应能力培养、家庭参与、多学科合作和启动慢病管理原则,能有效提高干预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行为障碍 早期识别 干预 监测 筛查
原文传递
ICU获得性衰弱的早期识别和护理干预新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董晗琼 姜金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31期3840-3844,共5页
本文介绍了ICU获得性衰弱早期识别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合理采用镇静-镇痛策略、电刺激疗法、早期肢体活动及功能锻炼、音乐疗法、智能化循环照明等方面来阐述ICU获得性衰弱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并对不足之处进行展望,以期为良好实施ICU获... 本文介绍了ICU获得性衰弱早期识别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合理采用镇静-镇痛策略、电刺激疗法、早期肢体活动及功能锻炼、音乐疗法、智能化循环照明等方面来阐述ICU获得性衰弱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并对不足之处进行展望,以期为良好实施ICU获得性衰弱的护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护理 ICU获得性衰弱 早期识别
原文传递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识别 被引量:14
16
作者 莫税宁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实现临床早期鉴别诊断。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式归纳总结患者的治疗资料,重点探究其临床特点和早期特异性表现。结果 80例患者中呼吸系统症状占20.... 目的探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实现临床早期鉴别诊断。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式归纳总结患者的治疗资料,重点探究其临床特点和早期特异性表现。结果 80例患者中呼吸系统症状占20.00%,循环系统症状占18.75%,消化系统症状占42.50%,神经系统症状占16.25%,2.50%的患者无特征性表现。心电图检查结果中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占46.25%,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占53.75%。心肌酶谱检查异常升高患者占97.50%。31.25%患者在6h内确诊,47.50%患者在6h^12h确诊,21.25%患者在12h后确诊。经治疗后好转率总有效率为87.50%,总无效率为12.5%,死亡率为7.5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不典型心电图表现,但心肌酶谱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临床诊治中可结合进行诊断,以实现早期鉴别诊断,辅助治疗,促进病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早期识别
原文传递
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与分析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佘金星 许强 +2 位作者 杨武年 董秀军 刘飞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7-216,共10页
针对传统地质灾害调查手段难以有效识别高位远程、高植被覆盖下地质灾害隐患问题,本文研究采用InSAR、机载LiDAR、无人机光学遥感等技术,系统开展了九寨沟地震区域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工作。通过SAR数据处理、激光点云数据处理、无人... 针对传统地质灾害调查手段难以有效识别高位远程、高植被覆盖下地质灾害隐患问题,本文研究采用InSAR、机载LiDAR、无人机光学遥感等技术,系统开展了九寨沟地震区域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工作。通过SAR数据处理、激光点云数据处理、无人机影像处理等过程,构建了一套集成纹理特征、形变特征、形态特征的地质灾害隐患识别遥感解译图谱。通过综合应用多源遥感技术,完成了九寨沟核心景区230 km^(2)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任务,突破了以往地质灾害灾害调查灾害隐患看不见、看不清、看不准的难题,提高了该区域地质灾害隐患识别的成功率。研究表明,综合应用InSAR、机载LiDAR、无人机遥感等探测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艰险复杂山地环境地质灾害隐患的识别率,可以为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地质灾害隐患 机载LIDAR INSAR 早期识别 解译图谱
下载PDF
36例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患者临床及遗传特点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晓青 刘罡 +3 位作者 舒慧君 吴东 聂广军 钱家鸣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AIP)的临床和遗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6年12月至2014年10月诊断为AIP的3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AI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并分析其基因突变... 目的探讨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AIP)的临床和遗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6年12月至2014年10月诊断为AIP的3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AI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并分析其基因突变和遗传特点。结果 36例AIP患者中女性32例(88.9%);平均年龄为(27.2±6.3)岁;患者主要就诊于消化内科和急诊科。临床表现方面,35例(97.2%)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30例(83.3%)患者伴有明显的神经精神症状,13例(36.1%)患者主诉发病时尿色加深。发病时尿卟胆原检测呈阳性。此外,36例AIP患者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或肝功能异常或低钠血症者各为28例(77.8%)。进行基因检测的8例患者均发现卟胆原脱氨酶(porphobilinogen deaminase,PBGD)不同位点的基因突变。结论本组AIP患者多为育龄期女性,腹痛、神经精神症状、尿色加深为主要临床表现,尿卟胆原检查有助于诊断,患者及家系的基因检测对确诊和家系筛查至关重要。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早期家系筛查可改善AIP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临床 遗传 早识别
下载PDF
重视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处理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兆申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33-835,共3页
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指南是临床医师救治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的重要依据,但是中国目前在很多环节存在认识和实施上的不统一,直接影响到急性胰腺炎的救治效果和成功率。该文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病情判断、病因判断和... 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指南是临床医师救治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的重要依据,但是中国目前在很多环节存在认识和实施上的不统一,直接影响到急性胰腺炎的救治效果和成功率。该文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病情判断、病因判断和治疗措施四个方面,就其中临床关心的焦点问题做一阐述,希望能引起关于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的思考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分型 早期识别
原文传递
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管理模式在心脏外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秦春香 毛平 +3 位作者 肖鹏 曾赛男 谢建飞 丁四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7-312,共6页
目的:探索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管理模式在心脏外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管理模式应用于心脏外科团队,包括心脏外科医生、心脏外科病房护士、心脏外科监护室护士、心脏外科手术室护士,比较该模式应用前及应... 目的:探索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管理模式在心脏外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管理模式应用于心脏外科团队,包括心脏外科医生、心脏外科病房护士、心脏外科监护室护士、心脏外科手术室护士,比较该模式应用前及应用后半年护士满意度、医生满意度、交接班所用时间、危重患者交接班得分、术后患者非计划监护室再入住率的差异。结果: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管理模式应用后,提升了护士和医生对病情交接的满意度,交接班需要的时间减少了0.56 min/人次(t=2.22,P<0.05),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得分提高了19.59分(t=30.57,P<0.001),术后患者非计划监护室再入住率降低了4.8%(χ2=4.14,P<0.05)。结论: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管理模式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提升了患者的安全,增强了护士的自信,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早期识别 心脏外科 安全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