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1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7
1
作者 周平红 彭贵勇 +5 位作者 杨仕明 陈东风 李延青 张昊翔 房殿春 姚礼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507-1511,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和大坪医院经ESD治疗的3 668...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和大坪医院经ESD治疗的3 668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经外科手术切除的124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病理诊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3年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经ESD治疗3 668例患者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100%,一次性完整切除率为99.0%,组织学完整治愈率为99.0%。术后出血和穿孔的发生率分别为1.74%和0.76%。术后复发率为0.04%,3年生存率为99.8%。无与ESD手术相关死亡发生。早期胃癌经外科手术切除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ESD治疗组(P<0.01),术后出血和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ESD治疗组(P<0.01)、住院时间亦显著长于ESD治疗组(P<0.01)。ESD组的3年存活率为99.8%,外科手术组为98.4%,两组3年存活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与外科手术相似,更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切除术 外科手术切除
下载PDF
从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相关数据分析我国早期胃癌诊治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66
2
作者 苗儒林 李子禹 季加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9-423,共5页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我国早期胃癌病人比例仍较低。2014—2017年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我国早期胃癌的发病趋势和诊疗现状。该数据共收集全国95家中心的134111例胃癌病例,针对时间趋势的分析基于至...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我国早期胃癌病人比例仍较低。2014—2017年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我国早期胃癌的发病趋势和诊疗现状。该数据共收集全国95家中心的134111例胃癌病例,针对时间趋势的分析基于至少提交3年数据的中心数据进行分析。在所有病例中,早期胃癌所占比例为19.7%。早期胃癌病人比例分布最高的地区包括浙江、北京、江苏、天津、上海等,而比例最低的地区包括青海、海南、内蒙古、云南、广西等。2014—2017年,早期胃癌的比例从19.7%增加至20.9%,内镜治疗、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所占比例分别为24.3%、37.7%和38.0%,其中内镜治疗、腹腔镜手术比例有所增加,而开腹手术比例则有所减小。在接受手术切除的病人中,T1a期病人淋巴结转移比例达5.9%,T1b期病人淋巴结转移比例达19.6%。总体来看,我国早期胃癌病人比例近年来略有增加,但与日韩等国相比仍有较大上升空间。早期胃癌的微创治疗逐渐成为主流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5
3
作者 柴小兵 段旭红 +1 位作者 李娅 吴慧丽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接受ESD治疗的106例EGC或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ESD治疗效果、并发症、术后病理及远...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接受ESD治疗的106例EGC或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ESD治疗效果、并发症、术后病理及远期疗效。结果病灶整块切除率为100.0%,平均手术时间为(61.8±17.3)min,病灶平均直径为(2.7±1.3)cm。无内镜下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发生;术中穿孔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6%及5.7%,均于内镜下处理后好转,无外科手术情况。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胃早癌74例:高分化腺癌23例,中分化腺癌29例,低分化腺癌19例,印戒细胞癌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2例;7例标本存在基底部肿瘤侵犯,无切缘阳性病例,R0切除率为93.4%,R1切除率为6.6%。7例R1切除患者经内镜下二次切除后达到R0切除。5例于术后1年内复发,复发率为4.7%,均接受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截至2016年12月,中位随访期为34个月,3年生存率达97.9%。结论 ESD治疗EGC及癌前病变安全可行,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疗效可靠等优点,且临床疗效与外科手术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疗效
下载PDF
Missed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or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被引量:63
4
作者 Wei Ren Jin Yu +3 位作者 Zhi-Mei Zhang Yuan-Kun Song Yi-Hui Li Lei 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13期2092-2096,共5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missed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EGC) or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HGIN) in Chongqing, China. METHODS: The present study summarizes 103 cases of EGC/HGIN detected...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missed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EGC) or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HGIN) in Chongqing, China. METHODS: The present study summarizes 103 cases of EGC/HGIN detected by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EGD) and pathological analysis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1. Dimethyl silicone oil was administrated orally 15 min before the EGD procedures. The stomach was cleaned by repeated washing with saline when the gastroscope entered the stomach cavity. Suspected EGC lesions were subject to conventional biopsy sampling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esion locations, endoscopic morphology of cancerous sites, training level of the examiners, pathological biopsies, and missed diagnosis was analyzed. RESULTS: Twenty-three cases were missed among the 103 cases (22.23%) of EGC/HGIN. The rate of missed EGC in the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8/19, 42.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at other sites (15/84, 17.86%) (χ2 = 5.253, P = 0.022). In contrast, the rate of missed EGC in the lower stomach body (2/14, 14.29%) was lower than at other sites (21/89,23.6%),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χ2 = 0.289, P = 0.591). The rate of missed EGC in the gastric antrum (5/33, 15.15%) was lower than at other sites (18/70, 25.71%),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χ2 = 1.443, P = 0.230). Endoscopists from less prestigious hospitals were more prone to not diagnosing EGC than those from more prestigious hospitals (χ2 = 4.261, P = 0.039). When the number of biopsies was < 4, the rate of missed diagnosis was higher (20/23, 89.96%) than for when there were > 4 biopsies (3/23, 13.04%) (P < 0.001). In addi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missed 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1-3 biopsy specimens (χ2 = 0.141, P = 0.932). CONCLUSION: Endoscopists should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sophagus/stomach, and endoscopic identification of early lesions increases with the number of biops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SED DIAGNOSIS early gastric cancer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Endoscopic DIAGNOSIS BIOPSIES
下载PD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vs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A meta-analysis 被引量:57
5
作者 Antonio Facciorusso Matteo Antonino +1 位作者 Marianna Di Maso Nicola Muscatiell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S 2014年第11期555-563,共9页
AIM: To compare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and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EGC).METHODS: Computerized bibliographic search was performed on PubMed/Medline, Embase, Google Scho... AIM: To compare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and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EGC).METHODS: Computerized bibliographic search was performed on PubMed/Medline, Embase, Google Schol-ar and 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 Quality of each included study was assessed according to current Co-chrane guidelines. Primary endpoints were en bloc re-section rate and histologically complete resection rate. Secondary endpoints were length of procedure, post-treatment bleeding, post-procedural perforation and re-currence rate.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two treatment groups across all the included studies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Mantel-Haenszel test for fixed-effects mod-els(in case of low heterogeneity) or DerSimonian and Laird test for random-effects models(in case of high heterogeneity).RESULTS: Ten retrospective studies(8 full text and 2 abstracts) were included in the meta-analysis. Overall data on 4328 lesions, 1916 in the ESD and 2412 in the EMR group were pooled and analyzed. The mean operation time was longer for ESD than for EMR(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1.73, 95%CI: 0.52-2.95, P =0.005) and the "en bloc " and histological complete re-section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SD group [OR = 9.69(95%CI: 7.74-12.13), P < 0.001 and OR = 5.66,(95%CI: 2.92-10.96), P < 0.001, respectively]. As a consequence of its greater radicality, ESD provided lower recurrence rate [OR = 0.09,(95%CI: 0.05-0.17), P < 0.001]. Among complications, perfor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fter ESD [OR = 4.67,(95%CI, 2.77-7.87), P < 0.001] whereas the bleeding incidences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two techniques [OR = 1.49(0.6-3.71), P = 0.39].CONCLUSION: In the endoscopic therapy of EGC, ESD showed a superior efficacy but higher complication rate with respect to E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arly gastric cancer META-ANALYSIS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4
6
作者 仲恒高 缪林 +3 位作者 季国忠 杨丽华 蒋国斌 范志宁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评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和价值。方法该院消化医学中心2012年1月-2014年1月36例EGC及癌前病变,共43处病灶,行ESD治疗,其中31处重度不典型增生、11处黏膜内癌、1处黏膜下癌。病变7处位于... 目的评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和价值。方法该院消化医学中心2012年1月-2014年1月36例EGC及癌前病变,共43处病灶,行ESD治疗,其中31处重度不典型增生、11处黏膜内癌、1处黏膜下癌。病变7处位于上段胃、15处中段胃及21处下段胃。内镜分型包括:Ⅰ(7)、Ⅱ_a(14)、Ⅱ_b(4)、Ⅱ_c(11)、Ⅱ_a+Ⅱ_c(4)及Ⅱ_c+Ⅱ_a(3)。结果完整切除率93.0%,治愈性切除率90.7%。病灶平均直径3.4 cm(1.3~7.5 cm),1例病变R1切除,3处病变ESD术中穿孔使用金属夹封闭成功,1例迟发性出血内镜下止血成功,1例追加外科手术。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ESD治疗EGC具有较高的完整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切除率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早期胃癌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54
7
作者 所剑 王大广 刘泽锋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17-719,共3页
1962年日本胃癌研究会正式提出早期胃癌(EGC)的概念,这是胃癌诊断和治疗一个里程碑的事件,由于早期胃癌概念的提出,使得胃癌达到临床治愈、获得长期存活成为可能。历经半个世纪的研究与诊治工作,对于早期胃癌的认识也逐步深入,... 1962年日本胃癌研究会正式提出早期胃癌(EGC)的概念,这是胃癌诊断和治疗一个里程碑的事件,由于早期胃癌概念的提出,使得胃癌达到临床治愈、获得长期存活成为可能。历经半个世纪的研究与诊治工作,对于早期胃癌的认识也逐步深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也得以逐渐精细,特别是近年来,对于早期胃癌治疗的指导思想由原来的片面追求根治效果延长生存期转变为不仅要求有长期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切除术
原文传递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8
作者 王智杰 高杰 +5 位作者 孟茜茜 杨婷 王则远 陈兴春 王东 李兆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51-556,共6页
目的构建和验证一个用于早期胃癌自动识别的深度学习模型,旨在提高早期胃癌的识别和诊断水平。方法从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数据库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5159张胃镜图像,其中包括早期胃癌1000张,良性病变及正常图像4159张。... 目的构建和验证一个用于早期胃癌自动识别的深度学习模型,旨在提高早期胃癌的识别和诊断水平。方法从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数据库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5159张胃镜图像,其中包括早期胃癌1000张,良性病变及正常图像4159张。首先选取4449张图像(其中早期胃癌图像768张,其他良性病变及正常图像3681张)用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然后将剩余的710张图像用于模型的验证,同时再交给4名内镜医师进行诊断。最后统计相关结果。结果深度学习模型用于早期胃癌诊断的准确率89.4%(635/710)、敏感度88.8%(206/232)、特异度89.7%(429/478),每张图像的诊断时间为(0.30±0.02)s,均优于相比较的4名内镜医师。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深度学习模型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度,可在胃镜检查中辅助内镜医师进行实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早期胃癌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原文传递
8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标本的处理及病理学评估 被引量:51
9
作者 梁丽 张继新 +3 位作者 戎龙 年卫东 柳萍 李挺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89-597,共9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ESD标本规范化病理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间,连续收治行ESD治疗的8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入选病例均有ESD术前胃镜活检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标本规范化处理和病理...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ESD标本规范化病理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间,连续收治行ESD治疗的8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入选病例均有ESD术前胃镜活检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标本规范化处理和病理学评估均参照日本胃癌处理指南进行。观察胃镜活检与ESD标本的诊断符合率,并综合评估病例的ESD绝对适应证或扩大适应证、治愈性或非治愈性切除等情况。结果80例胃ESD标本中,9例(11.25%)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41例(51.25%)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其余30例(37.50%)为早期胃癌(其中分化型癌26例、未分化型癌4例),其中54例术前活检与ESD术后诊断一致(符合率为67.50%)。6例合并溃疡形成,包括2例HGIN及4例早期胃癌。垂直切缘均阴性,2例HGIN及3例早期胃癌水平切缘阳性。30例早期胃癌均未见明确脉管癌栓,22例为ESD绝对适应证,8例为扩大适应证。24例标本为治愈性切除(治愈性切除率为80.00%),6例为非治愈性切除,其中3例非治愈性切除追加手术,余随访未见复发。结论ESD手术标本病理学的规范化评估和规范化报告,能够客观反映ESD手术治疗情况,对指导进一步治疗及综合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上皮内瘤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病理学评估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术后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9
10
作者 刘思 张倩 +6 位作者 邢洁 孙秀静 朱敏 郭俊峰 朱圣韬 李鹏 张澍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52-557,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术后出血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因早期胃癌而行ESD/EMR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疾病史... 目的分析影响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术后出血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因早期胃癌而行ESD/EMR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疾病史)、临床特征(病变大小、部位、形态)及术后病理信息(病理类型、浸润深度)等,分析ESD/EMR术后发生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95例早期胃癌患者纳人研究,其中9例(4.6%)发生术后出血。术后出血病例与未出血病例相比.氯吡格雷服药史和主要病变大小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及P=0.034)。多因素分析显示氯吡格雷服药史(0R=10.223,95%CI:1.143-91.468,P=0.038)、有多发病变(0R=6.412,95%CI:1.123-36.616,P=0.037)及主要病变m2cm(OR=6.718,95%CI:1.130-39.935,P=0.036)是术后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有氯吡格雷服药史(P<0.001)、主要病变M2cm的患者(P=0.022),ESD/EMR术后发生出血的风险明显增高。结论ESD/EMR术后应重点关注有氯吡格雷服药史、病变部位多发、病变较大的患者的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危险因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胃癌 术后出血
原文传递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临床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回顾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48
11
作者 刘晓 窦利州 +10 位作者 薛丽燕 刘勇 贺舜 张月明 柯岩 刘旭东 于新颖 郭春光 赵东兵 田艳涛 王贵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43-548,共6页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术后生存质量。方法收集自2009年10月至2015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并接受内镜治疗或外科治疗的46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术后生存质量。方法收集自2009年10月至2015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并接受内镜治疗或外科治疗的46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评价早期胃癌ESD治疗与外科治疗临床效果及生存质量。结果最终共43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ESD组208例(229个早期胃癌病灶),外科组226例。从短期临床效果来看,ESD组较外科组平均住院时间短[(7.85±3.18)d比(16.68±5.89)d,P〈0.001)]、平均住院费用少[(3782.30±1898.84)元比(9685.60±3643.97)元,P〈0.001)],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低[0(0/208)比6.2%(14/226),P〈0.001]。从长期临床效果来看,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1/229)比0.9%(2/226),P=0.622]。累积多原发风险概率对比曲线提示,相同随访时间内ESD组多原发风险高于外科组(P=0.004)。应用COX回归模型控制年龄等其他因素,两组多原发风险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3)。ESD组较外科组自我健康评分以及生存质量各领域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早期胃癌术后短期临床效果ESD组优于外科组。对于长期临床效果,ESD组术后多原发风险高于外科组,但大多数多原发病例可行二次ESD成功治疗。ESD组患者术后自我健康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外科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研究 外科手术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复发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45
12
作者 白顺滟 肖思洁 +3 位作者 吴俊超 张涛 郑知强 魏娜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73-877,共5页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该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6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两组病灶整...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该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6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两组病灶整块切除率、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ESD组病灶整块切除率为93.5%(29/31),治愈性切除率为77.4%(24/31),均高于EMR组的50.0%(18/36)及41.6%(15/36),差异有显著性(〈0.05)。ESD组局部复发率为3.2%(1/31),低于EMR组[19.4%(7/36)],差异有显著性(〈0.05)。平均手术时间ESD组为(59.3±16.8)min,长于EMR组([31.7±17.8)min(]〈0.05)。术中穿孔率ESD组高于EMR组,发生率分别为3.2%(1/31)和0.0%(0/36),但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出血发生率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发生率分别为9.6%(3/31)及11.1%(4/36)。结论 与EMR相比,ESD病灶整块切除率及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高,局部复发率低,是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早期胃癌
下载PDF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39
13
作者 包怀鸣 陈志荣 陈卫昌 《医学综述》 2006年第5期303-305,共3页
通过综合国内外近年来有代表性的早期胃癌的文献资料,对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总结,探讨色素内镜和放大内镜等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以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切除术等对早期胃癌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前后血清胃泌素-17、糖类抗原-125及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变化和意义 被引量:41
14
作者 董曲文 陈晓 丁纪元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2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前后血清胃泌素-17(G-17)、糖类抗原-125(CA125)及胃蛋白酶原(PG)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杭州市肿瘤医院接受ESD手术治疗的68例早期胃癌患者为手术组,同期选取40例体...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前后血清胃泌素-17(G-17)、糖类抗原-125(CA125)及胃蛋白酶原(PG)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杭州市肿瘤医院接受ESD手术治疗的68例早期胃癌患者为手术组,同期选取4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组,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G-17、CA125及PG水平,观察手术治疗前后早期胃癌患者血清G-17、CA125及PG水平的变化,同时比较治疗前手术组与健康组上述指标,分析其与预后关系。结果手术组手术前血清PGⅠ水平及胃蛋白原比值(PGR)明显低于健康组,血清PGⅡ、G-17及CA12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和90 d早期胃癌患者血清PGⅠ水平及PGR明显上升,血清PGⅡ、G-17、CA125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经胃镜及病理结果确认,8例患者复发转移(复发组),60例患者未复发转移(未复发组),复发组患者血清PGⅠ水平及PGR明显低于未复发组,血清PGⅡ、G-17、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Ⅰ、PGR、G-17及CA125水平可作为早期胃癌人群的筛查指标,早期胃癌患者ESD后血清PG、PGR、G-17及CA125水平的数值随访可发挥预防和监测胃癌是否复发的作用,且术后血清PG、PGR、G-17及CA125水平可间接评价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血清胃泌素-17 糖类抗原-125 胃蛋白酶原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疗效及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9
15
作者 孙运军 刘松 李强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47-651,共5页
目的内镜微创治疗已成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的重要方式。本研究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及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沂市肿瘤医院2013-01-01—2015-12-3... 目的内镜微创治疗已成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的重要方式。本研究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及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沂市肿瘤医院2013-01-01—2015-12-31行ESD治疗的61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采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下治疗,手术平均操作时间(78.9±11.5)min,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100.00%和91.80%。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共11例,无穿孔病例发生。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变部位(贲门-胃底部)、病理类型(早期胃癌)为ESD并发出血相关危险因素(OR=53.428,95%CI:3.191~1 000.543,P=0.005;OR=13.765,95%CI:1.216~241.139,P=0.029)。治疗结束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5.6±2.1)个月,2例复发后再行ESD治疗,治疗后再次随访,未再发现复发转移病例。结论ESD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贲门-胃底病变和早期胃癌治疗时更容易发生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出血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8
16
作者 钟斌 崔红义 +1 位作者 候凤杰 黄盛秋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6期997-999,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出现反复上消化道症状病史3年以上的患者共192例,采用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对胃黏膜有可疑病变的区域进行靛胭脂染色并放大观察,分别在病变活动区域取活检标本行病理...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出现反复上消化道症状病史3年以上的患者共192例,采用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对胃黏膜有可疑病变的区域进行靛胭脂染色并放大观察,分别在病变活动区域取活检标本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比普通胃镜图像清晰,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尤其是对于局灶性浅表性病变和胃小凹的观察,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在胃黏膜微血管的观察中,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具有绝对的优势。192例患者中有7例是早期胃癌患者,4例患者是重度异型增生,9例患者为中度异型增生,有18例患者是轻度异型增生。结论内镜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技术能够清晰的发现早期胃癌、癌前病变,能够提高活检病理检查的阳性率,对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窄带成像技术
下载PDF
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内镜下的表现分析 被引量:37
17
作者 梅丽红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内镜下的表现。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1月-2016年12月早期胃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内镜检查资料。结果早期胃癌患者年龄<55岁占30.8%,≥55岁占69.2%,男性占63.3%,女性占36...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内镜下的表现。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1月-2016年12月早期胃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内镜检查资料。结果早期胃癌患者年龄<55岁占30.8%,≥55岁占69.2%,男性占63.3%,女性占36.7%,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隐痛和食欲下降,分别占40.8%和22.5%,主要组织学类型为低分化腺癌和中分化管状腺癌,分别占48.3%和27.5%,分化型52例,占43.3%,未分化型68例,占56.7%,淋巴结转移14例,占11.7%,黏膜内癌66例,占55.0%,黏膜下癌54例,占45.0%。内镜下表现:早期胃癌胃窦部、胃体部、胃底部、贲门部的构成比分别为49.2%、26.7%、12.5%、11.7%,病灶直径<0.5 cm、0.5~1.0 cm、>1.0 cm的构成比分别为14.2%、38.3%、47.5%,大体类型Ⅰ型、Ⅱa型、Ⅱb型、Ⅱc型和Ⅲ型的构成比分别为10.8%、25.8%、11.7%、35.8%和15.8%。早期胃癌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灶直径、内镜下分型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早期胃癌男性多见,低分化腺癌比例高,内镜下见胃窦部好发,直径1.0 cm以上者较多,大体类型以Ⅱ型为主,未分化型癌和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临床病理特点 内镜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37
18
作者 叶春荣 付肖岩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7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研究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28例作为治疗组,同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 [目的]研究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28例作为治疗组,同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2±19.5)min、(68.6±l1.2)ml、(6.5±2.1)d、(1.2±0.2)万元、7.14%,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5.3±17.9)min、(100.3±12.5)ml、(10.8±1.0)d、(5.1±0.3)万元、25.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随访过程中有2例复发,均发生在术后3个月左右;对照组有1例复发,发生在术后5个月;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腹腔镜 手术 治疗
原文传递
普通白光胃镜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在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6
19
作者 洪静 冯珍 +1 位作者 程中华 荆佳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1189-1192,共4页
目的探究普通白光胃镜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在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就诊的人群的资料,共计243例。经过受试人员同意后对患者行白光胃镜... 目的探究普通白光胃镜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在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就诊的人群的资料,共计243例。经过受试人员同意后对患者行白光胃镜检查,之后再对患者行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检查,采集可疑部位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的差异。结果 243例受试人员中,行常规白光胃镜检查结果发现内镜下存在有可疑病灶,经胃镜下多点取活检标本病理证实:萎缩性胃炎226例;早期胃癌17例。普通白光胃镜检测显示,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94.7%(214/226),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29.4%(5/17);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检测显示,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99.6%,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88.2%(15/17),两组检查方法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白光胃镜组对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3.2%、53.5%、25.3%、97.4%、54.0%,而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组对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8.2%、99.4%、97.3%、94.3%、97.0%,后者准确性显著高于前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的检出率,且对早期胃癌患者检测准确率高,操作简便,可执行性强,有助于早期筛查和诊断工作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早期胃癌 普通白光胃镜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技术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联合幽门螺杆菌检测在老年人胃癌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36
20
作者 黄任祥 刘宇辉 余中贵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80-183,18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联合幽门螺杆菌(HP)检测在胃癌癌前病变以及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因上腹不适就诊而确诊为胃部病变的194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岁102例为老...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联合幽门螺杆菌(HP)检测在胃癌癌前病变以及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因上腹不适就诊而确诊为胃部病变的194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岁102例为老年组,<60岁92例为中青年组。所有病人均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良性病变、癌前病变或早期胃癌。比较不同病变程度病人G-17、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及HP阳性率,比较不同年龄组病人的临床资料、病情,并分析HP、G-17及PGR对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良性病变病人合并胃癌家族史的比例均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病人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内良性病变病人HP检出率,G-17、PGⅡ水平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病人明显降低,PGR明显升高;中青年组内良性病变病人HP检出率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病人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良性病变病人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前病变病人不同年龄组HP检出率,G-17、PGⅡ水平,PG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胃癌病人不同年龄组G-17、PGⅡ水平,PG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HP联合G-17及PGR对老年人癌前病变、早期胃癌诊断评估的AUC(95%CI)分别为0.765(0.622~0.939)、0.757(0.654~0.876)。结论G-17、PGR及HP联合检测在老年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17 胃蛋白酶原 幽门螺杆菌 癌前病变 早期胃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