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饶河县小南山遗址2015年Ⅲ区发掘简报 被引量:33
1
作者 李有骞 +6 位作者 杨永才 宋嘉骐(发掘) 谢浩(发掘) 韩文艳(发掘) 陈孔杨(发掘) 张新伟(发掘) 张犁牛(发掘)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20,2,共18页
小南山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城东南的乌苏里江岸边(图一)。小南山是由南高北低两座山峰组成的孤立小山,属完达山的余脉,南北长1000、东西宽400米,最高处海拔106米,高出江面60米(图二)。以往在小南山遗址共开展过四次不同程度... 小南山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城东南的乌苏里江岸边(图一)。小南山是由南高北低两座山峰组成的孤立小山,属完达山的余脉,南北长1000、东西宽400米,最高处海拔106米,高出江面60米(图二)。以往在小南山遗址共开展过四次不同程度的考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饶河县 小南山遗址 小南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早期 玉器起源
原文传递
钱塘江流域的早期新石器时代及文化谱系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蒋乐平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4-53,127-128,共10页
因跨湖桥文化、上山文化的命名,钱塘江流域的早期新石器时代研究备受关注,近年来的考古新材料更加丰富了学术界对这一地区的认识。在材料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可将上山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上山、跨湖桥和河姆渡三个文化前后相续,存... 因跨湖桥文化、上山文化的命名,钱塘江流域的早期新石器时代研究备受关注,近年来的考古新材料更加丰富了学术界对这一地区的认识。在材料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可将上山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上山、跨湖桥和河姆渡三个文化前后相续,存在源流关系,但受区域外文化的冲击与交流,谱系关系的具体内涵相对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流域 早期新石器时代 上山文化 跨湖桥文化 河姆渡文化
原文传递
稻谷遗存落粒性变化与长江下游水稻起源和驯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郑云飞 蒋乐平 Gary W.Crawford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2-130,共9页
人工驯化的水稻有别于野生稻,落粒性变化是水稻最显著的综合驯化性状之一。本研究从形态和组织两方面观察了距今9000-8400年的浙江永康湖西遗址出土的稻谷小穗轴,结果显示既有野生型也有栽培型,以野生型为多,表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栽... 人工驯化的水稻有别于野生稻,落粒性变化是水稻最显著的综合驯化性状之一。本研究从形态和组织两方面观察了距今9000-8400年的浙江永康湖西遗址出土的稻谷小穗轴,结果显示既有野生型也有栽培型,以野生型为多,表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栽培水稻,但带有很多野生祖先种习性。稻谷遗存的野生型和中间型的小穗轴基盘离层细胞组织观察结果显示均为不完全离层组织,维管束组织呈现星散状分布,有向现代粳稻演化的特征但不发达,表明粳稻是长江下游地区原始栽培稻的驯化方向。综合现代遗传学与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认为长江下游地区的稻作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前,距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水稻落粒性驯化已基本完成。湖西遗址的植物遗存和硅酸体分析不仅提供了人类和栽培活动强化的证据,而且也提供了理解后起的跨湖桥、河姆渡等文化以栽培水稻为特色的混合经济形态的人类生态学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 新石器时代早期 稻谷遗存 小穗轴基盘 落粒性缺失 稻作起源
下载PDF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黄淮下游地区先民获取动物资源的生业方式初探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志鹏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0-165,120,共7页
本文综合动物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对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中期(约公元前9000年至公元前5300年)黄淮下游地区与动物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生业进行了初步的综合研究和探讨。黄淮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还未发现家畜饲养的证据,为纯粹的狩猎经济... 本文综合动物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对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中期(约公元前9000年至公元前5300年)黄淮下游地区与动物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生业进行了初步的综合研究和探讨。黄淮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还未发现家畜饲养的证据,为纯粹的狩猎经济或以狩猎经济为主。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黄河下游地区的后李文化和淮河中下游地区的顺山集文化时期已经开始驯化、饲养家畜(狗和猪),但获取动物资源方式仍以狩猎和渔捞经济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这一阶段的生业属于"低水平的食物生产阶段",获取肉食资源的模式处于"初级开发型"阶段。总体来讲,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黄淮下游地区的渔猎采集经济采取了强化利用自然资源的广谱渔猎经济策略,并出现了适应定居生活,强化利用水生动物资源的现象。黄淮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阶段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有较大的区域特色,也受自然环境与气候演变较大的影响,但该地区古人在适应气候环境条件下的定居生活、生存策略与文化行为模式等人类能动性的一面才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早期 新石器时代中期 黄淮下游地区 动物资源
原文传递
岭南地区陡刃砾石石器的加工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昱龙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78,共9页
早在20世纪90年代,张森水先生就将中国旧石器分为南北方两大工业传统,北方石片石器工业和南方铄石石器工业[1]。南方砾石石器工业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旧石器工业类型之一,多年来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深人研究,目前已得出诸多重要的... 早在20世纪90年代,张森水先生就将中国旧石器分为南北方两大工业传统,北方石片石器工业和南方铄石石器工业[1]。南方砾石石器工业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旧石器工业类型之一,多年来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深人研究,目前已得出诸多重要的结论和看法,特别是对中国南方旧石器文化分期和分区特征已有了整体性的认识,X才宏观上把握南方旧石器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2].但是,随着旧石器考古理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传统的石器分类法更多适用于宏社观察石器文化概、分布和发展等问题,在分析具M織术方面则有着较大的不足,以“操作链,,为核心的石器动态分类则在分析具條織术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旧石器时代晚期 新石器时代早期 陡刃砾石石器 多级可控性剥片
原文传递
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胡林史前遗址 被引量:79
6
作者 赵朝洪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8,i0001-i0002,共8页
遗址距今约1万年,发现墓葬、灰坑、火塘等遗迹,出土较多石器、陶器、骨器、蚌器及动、植物遗骸。保存较好的人骨是研究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珍贵资料。该遗址对探讨华北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北京 东胡林遗址 新石器时代早期
原文传递
从原料角度探讨中国磨制石器出现及发展的动因 被引量:7
7
作者 陈虹 刘吉颖 汪俊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9-77,共9页
自旧石器时代以来,石器修锐方式经历了硬锤法、软锤法、压制法,最终发展出刃缘磨光。磨制石器的出现与普及,使史前人类的工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新石器时代的起始标志之一,磨制石器为何出现一直为学者所关注。一、磨制技术磨制技... 自旧石器时代以来,石器修锐方式经历了硬锤法、软锤法、压制法,最终发展出刃缘磨光。磨制石器的出现与普及,使史前人类的工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新石器时代的起始标志之一,磨制石器为何出现一直为学者所关注。一、磨制技术磨制技术是磨制石器出现的基础条件,但两者并非同时出现。已知考古资料显示,辽宁海城小孤山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了3件精美的骨针,主要采用刮制方法加工针身,然后对钻出针眼,再磨制出锐利的针尖和扁薄的尾部,年代为距今4~2万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制石器 原料 木质加工需求 新石器时代早期
原文传递
安徽省石台县沟汀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和初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宁生 陈北岳 +1 位作者 杜远生 李志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05-507,T001,共3页
报道了安徽省石台县沟汀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并对采集到的文化遗物作了分类与描述,遗物中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陶器共存,并含有独具特色的石网坠。石制品大部分(76%)以砾石为原料制成,这类遗址在皖南地区尚属首次发现。这一... 报道了安徽省石台县沟汀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并对采集到的文化遗物作了分类与描述,遗物中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陶器共存,并含有独具特色的石网坠。石制品大部分(76%)以砾石为原料制成,这类遗址在皖南地区尚属首次发现。这一发现,对研究我国南方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汀遗址 新石器时代 石制品 第四纪
下载PDF
福建漳平奇和洞遗址的骨制品 被引量:2
9
作者 范雪春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64,65-70,F0002,F0003,共15页
奇和洞遗址是福建境内三普期间发现的最重要的遗址之一,洞口沉积物系列从晚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出土的69件骨制品中,旧石器时代3件,新石器时代早期66件。对骨制品进行的统计、观察表明:制作骨制品一般都要根据所需工具的要求选择不... 奇和洞遗址是福建境内三普期间发现的最重要的遗址之一,洞口沉积物系列从晚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出土的69件骨制品中,旧石器时代3件,新石器时代早期66件。对骨制品进行的统计、观察表明:制作骨制品一般都要根据所需工具的要求选择不同厚度和不同位置的骨骼作原料,经过敲击(或劈裂骨骼)、取坯(挑选适合的坯件)、整形、磨制等工序;时代越晚,骨制品数量越多,制作工艺水平也从粗糙、简单逐渐发展到成熟、规整、美观。骨制品的出现是人类工具改革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在获取食物资源方面有了更多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和洞遗址 新旧石器时代过渡时期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骨制品磨制制作工艺
原文传递
试析华北地区距今1万年左右的社会复杂现象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宥成 曲彤丽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6,共7页
中国华北地区的河北阳原于家沟、北京怀柔转年、北京门头沟东胡林、河北徐水南庄头、山西吉县柿子滩、河南新密李家沟6个遗址存在有技术革新、技术复杂化的证据并展示出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在这一地区的空前发展。技术的进步和复杂,人口... 中国华北地区的河北阳原于家沟、北京怀柔转年、北京门头沟东胡林、河北徐水南庄头、山西吉县柿子滩、河南新密李家沟6个遗址存在有技术革新、技术复杂化的证据并展示出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在这一地区的空前发展。技术的进步和复杂,人口的大幅增长与扩张,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的建立,促使华北地区在距今1万年左右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复杂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旧石器时代末期、新石器时代早期 社会复杂现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