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俄电子战靶场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新波 党卫 +1 位作者 李雪松 李鹏 《航天电子对抗》 2016年第5期59-61,共3页
分析了美俄电子战靶场发展现状和发展路线,指出了电子战靶场发展趋势,即"三个一体化":内外场一体化、多靶场联合一体化及"研、试、训"一体化。现代电子战和电子战装备技术系统性、对抗性更强,美俄电子战靶场发展对... 分析了美俄电子战靶场发展现状和发展路线,指出了电子战靶场发展趋势,即"三个一体化":内外场一体化、多靶场联合一体化及"研、试、训"一体化。现代电子战和电子战装备技术系统性、对抗性更强,美俄电子战靶场发展对电子战靶场建设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尽快实现"三个一体化",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战 电子战靶场 电子战试验
下载PDF
电子战靶场开放式雷达系统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伟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12,共4页
在电子战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外场试验模拟战场环境的可信度和逼真度高,电子干扰系统最终的性能检验要在外场复杂的电磁环境试验中进行。文中结合电子战靶场建设对雷达的需求特点,探讨了电子战试验场中雷达系统的设计和约束条件,提出... 在电子战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外场试验模拟战场环境的可信度和逼真度高,电子干扰系统最终的性能检验要在外场复杂的电磁环境试验中进行。文中结合电子战靶场建设对雷达的需求特点,探讨了电子战试验场中雷达系统的设计和约束条件,提出了开放式雷达系统设计架构。在此架构下,一部雷达软硬件平台实现同频段雷达所具有的雷达体制、功能和模式,具备灵活、开放的功能重构和扩展特点,能够满足电子战靶场采用缩比试验方法下对雷达的需求,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战靶场 开放性 逼真 可控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导引头距离波门的测试系统设计
3
作者 孙玉环 李永红 岳妮 《自动化与仪表》 2015年第4期16-18,38,共4页
为了测试某导引头距离波门控制策略可靠性及距离波门保持时间,以Lab VIEW为开发平台,设计了一套导引头距离波门的测试系统,实现了手动测试和自动测试、数据采集、处理和保存报表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测试效率高、实时性强、运行... 为了测试某导引头距离波门控制策略可靠性及距离波门保持时间,以Lab VIEW为开发平台,设计了一套导引头距离波门的测试系统,实现了手动测试和自动测试、数据采集、处理和保存报表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测试效率高、实时性强、运行稳定且易操作。目前,在实际中已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波门 保持时间 LABVI ew
下载PDF
南岭构造带的基本地质特征 被引量:184
4
作者 舒良树 周新民 +1 位作者 邓平 余心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1-265,共15页
南岭构造带发育在强烈褶皱变形的基底之上,发育了华南地区最大规模的早中生代花岗岩和裂谷盆地。基底由变质的新元古代—奥陶纪复理石-火山岩系和未变质的晚泥盆世—早三叠世沉积岩系所组成。与南岭带构造演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区域断裂带... 南岭构造带发育在强烈褶皱变形的基底之上,发育了华南地区最大规模的早中生代花岗岩和裂谷盆地。基底由变质的新元古代—奥陶纪复理石-火山岩系和未变质的晚泥盆世—早三叠世沉积岩系所组成。与南岭带构造演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区域断裂带有萍乡—桂林、龙岩—海丰、赣江等5条,制约着中、新生代岩体和盆地的分布、规模和产状。无论是物质来源还是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背景,南岭构造带均离不开其北面的大别造山带和南西面的印度支那造山带。南岭地区存在3条近东西方向的花岗质岩带,严格受深部构造制约,岩体常受褶皱和断裂构造控制。3个花岗岩带中的岩体时代,具有横向上北老南新、走向上西老东新、朝大洋方向年轻化的迁移演化规律,中生代东西向的花岗岩带是在古特提斯构造域近东西向的断裂带基础上发育的,岩浆热隆伸展构造和变质核杂岩多数发育在两组大断裂的交汇处。在研究区厘定出3种基本盆地类型,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发育类前陆盆地,中侏罗世发育裂谷盆地,早白垩世属火山-沉积断陷盆地,晚白垩世以来则几乎全是箕状断陷盆地。前中侏罗世盆地构造主要受特提斯构造域和印支期碰撞的影响,晚侏罗世以来盆地构造则主要受太平洋构造作用和陆内深部构造的联合制约。武夷山是晚中生代的古地理与气候分隔带;赣江带是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界线;闽西—赣南—粤东地区存在一个近东西向的中侏罗世陆内裂谷带。区内存在3种盆-岭耦合类型:挤压逆冲型(少量)、走滑剪切型(少量)和伸展拆离型(大量)。中、新生代盆地构造和花岗岩山岭有着密切的时空与成因联系,共同构成了华南盆岭构造体系。最后对前中生代构造作用、印支期构造事件、两种构造体制的转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晚泥盆世—中三叠世研究区为浅海—滨海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向构造带 盆-岭体系 新生代 构造转换 南岭地区
下载PDF
西藏阿里阿鲁错地堑系的第四纪活动性、最新同震地表破裂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中海 白玛多吉 +4 位作者 叶强 韩帅 史亚然 尼玛次仁 高扬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91,共25页
藏北高原非常薄弱的活断层调查程度和不完整的历史地震资料等,限制了对青藏高原内部活动构造的变形机制及强震活动特征等问题的深入认识。文中通过综合地质、遥感和地震等资料对阿里北部进行详细的活断层解译,重点对阿鲁错地堑系南段昆... 藏北高原非常薄弱的活断层调查程度和不完整的历史地震资料等,限制了对青藏高原内部活动构造的变形机制及强震活动特征等问题的深入认识。文中通过综合地质、遥感和地震等资料对阿里北部进行详细的活断层解译,重点对阿鲁错地堑系南段昆楚克错地堑西侧边界正断层的第四纪活动性、新发现的最新同震地表破裂及其震级与形成时间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阿里北部第四纪期间以近EW向伸展变形为主,发育了以近SN向正断层和由NW向与NE向走滑断层构成的共轭走滑断层为主的高密度活断层系统。沿昆楚克错地堑西缘主边界正断层新发现的最新同震地表破裂整体沿NNW向雁列展布,总长约400m,最大垂直位移约0.8m,平均垂直位移为0.3~0.4m。结合历史地震记录和经典的“地表破裂位移与震级”统计关系式推断,该破裂应是震源深度为35km的1955年革吉县纳屋错东M_(W)6.5强震事件的结果。综合该地表破裂的发育特点推断,震源深度对地表破裂参数存在显著影响,震源偏深时的地表破裂长度可远小于震源破裂的最大长度,表明在活断层的地震复发模式研究中应注意随机性较强的断层局部破裂行为或小位移破裂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ew向伸展变形 正断层 昆楚克错同震地表破裂 阿鲁冰崩
下载PDF
现代电子战接收机灵敏度研究
6
作者 李庆浩 程明 林逸群 《山西电子技术》 2021年第4期74-78,共5页
灵敏度是电子战接收机的关键技术指标,对系统性能有决定性影响。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子战接收机的灵敏度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应用,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介绍了现代电子战接收机灵敏度的含义,包括侦察灵敏度和侦收灵敏度,对... 灵敏度是电子战接收机的关键技术指标,对系统性能有决定性影响。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子战接收机的灵敏度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应用,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介绍了现代电子战接收机灵敏度的含义,包括侦察灵敏度和侦收灵敏度,对容易误解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实际使用中,常常需要调节电子战接收机的工作模式和信号分析带宽,当工作模式和信号分析带宽发生变化时,对接收机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对灵敏度的测试与检验方法进行了介绍,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并对这两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战 接收机 灵敏度 动态范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