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逆汤中附子甘草配伍规律研究 被引量:71
1
作者 陈建萍 谭炳炎 +3 位作者 吴伟康 张敏生 李礼娟 韩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6-17,共2页
目的 :观察四逆汤中药附子、甘草配伍前后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串联质谱ESI MS MS及HPLC测定附子中的主要成分在配伍前后含量变化 ,采用薄层扫描测定甘草中的主要成分甘草酸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结果 :附子与甘草配伍后乌... 目的 :观察四逆汤中药附子、甘草配伍前后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串联质谱ESI MS MS及HPLC测定附子中的主要成分在配伍前后含量变化 ,采用薄层扫描测定甘草中的主要成分甘草酸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结果 :附子与甘草配伍后乌头类生物碱和甘草酸的含量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甘草 esi-ms/ms HPLC TLC 四逆汤 中药 配伍
下载PDF
HPLC-ESI-MS/MS识别蓝莓提取物中的花青素和黄酮醇 被引量:31
2
作者 袁帅 姚胜军 +3 位作者 耿昱 蔡澎 章文峻 郭寅龙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MS)对蓝莓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了分析,可以快速地鉴定其主要成分为花青素和黄酮醇.结构上的不同导致花青素和黄酮醇在紫外-可见光谱吸收、离子化以及裂解方式上都存在差... 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MS)对蓝莓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了分析,可以快速地鉴定其主要成分为花青素和黄酮醇.结构上的不同导致花青素和黄酮醇在紫外-可见光谱吸收、离子化以及裂解方式上都存在差异.尽管花青素和黄酮醇在270nm处都有吸收,但两者分别在530和372nm附近有特征吸收.负离子模式下,黄酮醇可以生成负离子和自由基负离子,而正离子型的花青素则几乎不产生质谱信号,这一显著差异可用以区别花青素和黄酮醇.花青素与黄酮醇在串联质谱中分别拥有各自的特征产物离子更进一步证实了其结构存在差别.该研究对于蓝莓提取物的质量分析与控制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黄酮醇 蓝莓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
原文传递
毛细管电泳-电喷雾-质谱-质谱分离鉴定粉防己生物碱 被引量:19
3
作者 柳仁民 何风云 孙爱玲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 以非水毛细管电泳对粉防己甲醇提取物中的生物碱进行分离,并利用在线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得到的准分子离子及碎片信息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使用未涂层毛细管(86cm×75μmID,紫外检测器距进样端21cm),50mmol·L^(-1)醋酸铵-4%H... 目的 以非水毛细管电泳对粉防己甲醇提取物中的生物碱进行分离,并利用在线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得到的准分子离子及碎片信息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使用未涂层毛细管(86cm×75μmID,紫外检测器距进样端21cm),50mmol·L^(-1)醋酸铵-4%HAc-甲醇溶液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为25kV。质谱接口为同轴鞘液接口;电喷雾电压为4.5kV。铝毛细管温度为170℃;鞘液组成为60%异丙醇-39%水-1%HAc,鞘液流速为5μL·min^(-1)。MS-MS的碰撞能量为30%,所要求的最小信号计数为1×10~5。结果与结论 毛细管电泳-质谱及质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粉防己甲醇提取物中生物碱进行了分离鉴定,比传统的根据迁移时间或淌度定性更加准确,可用于研究中药复杂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质谱 分离 鉴定 粉防己 生物碱 电喷雾
下载PDF
HPLC-ESI-MS-MS鉴定马钱子中4类生物碱成分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加余 张倩 +3 位作者 张凡 张红霞 尹佩华 屠鹏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7-151,共5页
目的:分析鉴定马钱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MS)对4类生物碱的裂解规律进行研究,并据此推断马钱子提取物中的生物碱结构。结果:4类生物碱结构上的不同导致它们在裂解方式... 目的:分析鉴定马钱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MS)对4类生物碱的裂解规律进行研究,并据此推断马钱子提取物中的生物碱结构。结果:4类生物碱结构上的不同导致它们在裂解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这些特征性的裂解方式,结合保留时间、质荷比以及多级串联质谱数据,共鉴定了18个生物碱成分,其中士的宁型8个,伪型2个,氮氧化物型5个,氮甲基型3个。结论:该研究为马钱子的成分分析与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 生物碱 液质联用 电喷雾串联质谱 裂解特征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牡蛎酶解产物中多肽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冯晓梅 韩玉谦 +1 位作者 赵志强 管华诗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从牡蛎蛋白质的酶解产物中分离制备具有活性的多肽并对其结构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对牡蛎蛋白质进行酶解,使其释放出具备特殊活性的肽,将含有活性肽的粗提物分别用Sephadex G25凝胶柱层析,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层析和... 目的从牡蛎蛋白质的酶解产物中分离制备具有活性的多肽并对其结构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对牡蛎蛋白质进行酶解,使其释放出具备特殊活性的肽,将含有活性肽的粗提物分别用Sephadex G25凝胶柱层析,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层析和C18反相柱进行分离和纯化。结果牡蛎酶解产物经过分离纯化制备得到纯度较高的多肽F32,红外光谱的测定表明该肽的肽链是以α-螺旋的构型存在。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分析多肽F32完整的氨基酸序列为:Arg-Gln-Ile或Leu-Gly-Ala-Thr-Asn-Ala。结论本研究将为牡蛎酶解多肽F32构效关系的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多肽 电喷雾串联质谱法 结构研究
原文传递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测定食品中对位红的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宁啸骏 葛宇 +2 位作者 王丁林 张燕琴 孙海芳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9-193,共5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对位红的检测方法。样品经提取后,采用了Waters Oasis HLB作为固相萃取小柱,进行样品净化,经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后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线性范围为0.1~1.0mg/L,线...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对位红的检测方法。样品经提取后,采用了Waters Oasis HLB作为固相萃取小柱,进行样品净化,经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后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线性范围为0.1~1.0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方法的定性检出限(S/N=3)为0.26μg/kg,定量检出限(S/N=10)为0.85μg/kg。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0.5%~109.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串联质谱 对位红 食品
原文传递
GC/MS和ESI/MS/MS同位素内标法检测甲基丙二酸血症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基源 王义明 +3 位作者 罗国安 张霆 吴建新 王立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368-1372,共5页
以甲基丙二酸血症为对象 ,分别用 GC/ MS和 ESI/ MS/ MS方法对该疾病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检测 .通过对样品前处理和分离条件的改善 ,对疾病的标识化合物之一甲基丙二酸进行了定量测定 ,其稳定性、精密度和回收率结果很好 .同时比较了 GC/ M... 以甲基丙二酸血症为对象 ,分别用 GC/ MS和 ESI/ MS/ MS方法对该疾病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检测 .通过对样品前处理和分离条件的改善 ,对疾病的标识化合物之一甲基丙二酸进行了定量测定 ,其稳定性、精密度和回收率结果很好 .同时比较了 GC/ MS和 ESI/ MS/ MS两种方法的特点 ,发现两种方法的结合不仅可满足新生儿代谢疾病筛查的要求 ,同时还可对高危人群进行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esi/ms/ms 同位素内标法 检测 甲基丙二酸血症 甲基丙二酸 甲基柠檬酸 尿检 遗传性代谢缺陷病
下载PDF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猪肉中的全氟化合物(PFOS、PFOA) 被引量:12
8
作者 温泉 王靖 施琦贻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1年第10期1271-1275,共5页
采用HPLC.ESI.MS/MS联用技术,建立了分析检测猪肉肌肉组织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方法。本方法以wat粥sunfireC18柱为液相分离柱,以乙腈.5mmol/L乙溶液梯度洗脱溶液,PFOS和PFOA在10min内即能达到良好分离,... 采用HPLC.ESI.MS/MS联用技术,建立了分析检测猪肉肌肉组织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方法。本方法以wat粥sunfireC18柱为液相分离柱,以乙腈.5mmol/L乙溶液梯度洗脱溶液,PFOS和PFOA在10min内即能达到良好分离,定性定量离子对分别为499.0/79.6、499.0/98.7、413.1/369.0、413.1/169.0。该方法精密度好,RSD〈10%,线性回归系数均〉0.99。此外在样品处理过程中采用了碱消解.固相萃取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净化样品以保护色谱柱,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猪肉实际样品中PFOS和PFOA的测定,回收率在7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全氟辛酸 电喷雾串联质谱 猪肉
下载PDF
吴茱萸中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和吴茱萸内酯的质谱裂解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廖琼峰 谢智勇 +4 位作者 张蕾 邓雅婷 李纯 魏存芳 姚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3-676,共4页
目的:应用ESI-MS-MS技术分析吴茱萸中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和吴茱萸内酯的质谱断裂。方法:在正离子模式下,以电喷雾离子源分析吴茱萸中生物碱的一级和二级质谱图。结果:解析了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和吴茱萸内酯的二级质谱碎片。结论:获得了... 目的:应用ESI-MS-MS技术分析吴茱萸中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和吴茱萸内酯的质谱断裂。方法:在正离子模式下,以电喷雾离子源分析吴茱萸中生物碱的一级和二级质谱图。结果:解析了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和吴茱萸内酯的二级质谱碎片。结论:获得了吴茱萸中主要活性成分生物碱的质谱断裂特点,为吴茱萸质量标准及其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吴茱萸碱 质谱断裂 esi-ms-ms
下载PDF
骆驼蓬碱和去氢骆驼蓬碱的质谱裂解途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洪亮 谭鹏 +5 位作者 邬瑞光 罗玲娟 韩静 王春国 邓昕祺 刘永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85-86,共2页
目的:研究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的质谱裂解机制。方法:两者用HPLC进行分离后,在正离子模式下,得到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的质谱图。结果:解析了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多级质谱碎片,主要发生RDA裂解、-CH3和-OH等自由基丢失,吲哚环... 目的:研究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的质谱裂解机制。方法:两者用HPLC进行分离后,在正离子模式下,得到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的质谱图。结果:解析了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多级质谱碎片,主要发生RDA裂解、-CH3和-OH等自由基丢失,吲哚环稳定。结论:本研究丰富了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的质谱裂解机制,为β-咔啉类生物碱的成分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蓬碱 esims ms 裂解途径 去氢骆驼蓬碱
下载PDF
三聚吡咯/丝组缀合物的电喷雾电离质谱裂解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叶勇 曹立峰 +3 位作者 牛明玉 沈丽丽 廖新成 赵玉芬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03-208,共6页
利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研究了三聚吡咯/丝组缀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结果发现:主要裂解途径包括环系与羰基之间的碳碳键断裂、酰胺键断裂以及碳氮键的断裂;如果一个化合物的多级质谱具有特征的[M-100]+碎片离子,那么该化合物很有可能含有Bo... 利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研究了三聚吡咯/丝组缀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结果发现:主要裂解途径包括环系与羰基之间的碳碳键断裂、酰胺键断裂以及碳氮键的断裂;如果一个化合物的多级质谱具有特征的[M-100]+碎片离子,那么该化合物很有可能含有Boc官能团;如果一个化合物的多级质谱同时具有特征的[M-100]+碎片离子和[M-137]+碎片离子,那么该化合物很有可能是含有Boc保护的组氨酸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质谱 三聚吡咯/丝组缀合物 核酸
下载PDF
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紫杉烷的LC-ESI-MS代谢轮廓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春芳 余龙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34-739,共6页
目的建立小剂量生物样中紫杉烷的快速分析方法,为紫杉烷代谢特征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方法和手段。方法用LCESIMS方法,先对包含了5种已知成分的紫杉烷混合溶液进行分析,以调整和优化质谱运行参数。随后正离子和负离子方式同时扫描,获得样品... 目的建立小剂量生物样中紫杉烷的快速分析方法,为紫杉烷代谢特征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方法和手段。方法用LCESIMS方法,先对包含了5种已知成分的紫杉烷混合溶液进行分析,以调整和优化质谱运行参数。随后正离子和负离子方式同时扫描,获得样品的总离子流图和多个色谱峰的相对分子质量信息,通过选择离子监控(SIM)对准分子离子峰进行MS/MS测定,分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取代基,结合文献检索和遗传相关性分析,推测紫杉烷的结构。结果毛细管电压为25V、碰撞诱导能量为25eV时,获得较好的一级和二级质谱信号。具有多个乙酰取代基的紫杉烷在正离子扫描时,产生强的铵加合离子峰,含多个羟基的紫杉烷易产生质子加合峰。对样品中13个色谱峰进行了指认,其中8个经对照品和文献的比较可以确定其分子结构,另外5种可以推测紫杉烷母核的类型和取代基的数目和种类。结论用LCMS方法快速分析样品中紫杉烷的类型及其变化是可行的,为研究紫杉烷的代谢规律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细胞培养物 紫杉烷 代谢轮廓分析 LC-ms esi-ms/ms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快速检测牛奶中阿维菌素类毒素残留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绍谊 崔涛 +2 位作者 赵源 张雪峰 常建军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7-49,共3页
将样品经乙腈提取,利用碱性氧化铝-gg.小柱净化,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BEHC8(50mm×2.1mmI.D,1.7μm);柱温为30℃;流速设为0.3mL/min;进样量10μL;流动相为乙腈水按梯度洗脱。质谱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对阿维... 将样品经乙腈提取,利用碱性氧化铝-gg.小柱净化,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BEHC8(50mm×2.1mmI.D,1.7μm);柱温为30℃;流速设为0.3mL/min;进样量10μL;流动相为乙腈水按梯度洗脱。质谱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对阿维菌素类药品进行多反应离子监测。结果阿维菌素类药残平均回收率为62.0%-95.0%,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32%;最低检出限(LOD)为1.0μg/L。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是检测牛奶中阿雏菌素类药品残留可借鉴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类 超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下载PDF
麻黄附子甘草汤配伍过程中炮附子生物碱成分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皮子凤 越皓 +3 位作者 孟翔宇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2期269-273,共5页
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方法(ESI-MS/MSn)和内标法分析麻黄附子甘草汤方剂中二萜类生物碱种类和含量的变化,通过拆方研究了麻黄、甘草对附子生物碱的影响规律,揭示了麻黄附子甘草汤的配伍内涵。研究表明,麻黄、甘草单独与炮附子配伍时能够... 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方法(ESI-MS/MSn)和内标法分析麻黄附子甘草汤方剂中二萜类生物碱种类和含量的变化,通过拆方研究了麻黄、甘草对附子生物碱的影响规律,揭示了麻黄附子甘草汤的配伍内涵。研究表明,麻黄、甘草单独与炮附子配伍时能够通过化学和物理作用减少热解型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并生成脂型生物碱,但方剂组合后有效成分热解型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增加。结合初步药效学实验表明,热解型单酯型生物碱是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说明炮附子在复方中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成分可能为热解型单酯型生物碱,同时复方的整体配伍利于有效成分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附子 麻黄附子甘草汤 二萜类生物碱 电喷雾串联质谱
下载PDF
奥曲肽一级结构的确证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昭鹏 王国峰 +1 位作者 廖海明 徐康森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对奥曲肽(人工合成8肽)的一级结构进行确证。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了奥曲肽的氨基酸组成,采用Edman降解法测定了除苏氨醇外的7个氨基酸的序列,采用ESI-MS/MS对奥曲肽的分子量以及C-末端的苏氨醇残基进行了确证。结果:采用HPLC法测... 目的:对奥曲肽(人工合成8肽)的一级结构进行确证。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了奥曲肽的氨基酸组成,采用Edman降解法测定了除苏氨醇外的7个氨基酸的序列,采用ESI-MS/MS对奥曲肽的分子量以及C-末端的苏氨醇残基进行了确证。结果:采用HPLC法测得除色氨酸以外,样品的氨基酸组成与理论值基本一致。采用Edman降解法测得除苏氨醇外其余7个氨基酸序列与理论结构一致。采用。ESI-MS/MS测得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18.7,与理论值1019.3基本符合。对二级质谱碎片的解析确证样品C-末端确为苏氨醇残基。结论:本文对奥曲肽的C-末端苏氨醇残基以及一级结构全序列进行了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一级结构 多肽相对分子质量 苏氨醇
下载PDF
长双歧杆菌NCC2705菌株应激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静 朱力 +3 位作者 冯尔玲 王恒樑 黄翠芬 苏国富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0-396,共7页
研究长双歧杆菌NCC2705菌株发酵至稳定期时应激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乳酸乳球菌IL1403菌株蛋白质参考图谱及长双歧杆菌NCC2705基因组注释中应激蛋白的分子量与等电点,确定应激蛋白在双向电泳凝胶上的相应蛋白点,并利用MALDI-TOF和/或ESI... 研究长双歧杆菌NCC2705菌株发酵至稳定期时应激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乳酸乳球菌IL1403菌株蛋白质参考图谱及长双歧杆菌NCC2705基因组注释中应激蛋白的分子量与等电点,确定应激蛋白在双向电泳凝胶上的相应蛋白点,并利用MALDI-TOF和/或ESI-MS/MS对相应蛋白质点进行鉴定。每个蛋白质点的肽指纹图谱均在长双歧杆菌NCC2705的蛋白质数据库用Mascot进行检索,共鉴定到44个蛋白点对应8个应激蛋白。这些蛋白为亲水性酸性蛋白,大多具有翻译后修饰现象,它们基因的CAI值除DnaJ外,其余均在0.5以上,在全细胞表达谱中为高丰度蛋白;此外,菌体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而对羟自由基和超氧负离子的清除力较弱,推测鉴定到的具有逆转氧化损害作用的碱性过氧化氢还原酶(ahpC)可能是体内表达的降低氧损伤的主要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双歧杆菌NCC2705 应激蛋白 双向电泳 MALDI-TOF esi-ms/ms
下载PDF
新型C10高碳糖的NMR和ESI-MS/MS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邹大鹏 康建勋 +3 位作者 刘宏民 许卫超 张慧君 张碧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7-403,共7页
利用 1 ,2 异丙基 5位苯甲酰基α D 呋喃型木糖合成了具有潜在抗菌活性的C1 0高碳糖 ,检测了该化合物的1 H、1 3CNMR和ESI MS/MS图谱 ,确证了该化合物的结构 ,通过DEPT和1 H 1 HCOSY ,HMQC ,HMBC等 2DNMR技术对其1 H和1 3CNMR数据进... 利用 1 ,2 异丙基 5位苯甲酰基α D 呋喃型木糖合成了具有潜在抗菌活性的C1 0高碳糖 ,检测了该化合物的1 H、1 3CNMR和ESI MS/MS图谱 ,确证了该化合物的结构 ,通过DEPT和1 H 1 HCOSY ,HMQC ,HMBC等 2DNMR技术对其1 H和1 3C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和较详细的解析并探讨了其E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i-ms NMR技术 HMBC 酰基 化合物 ^13C 呋喃 抗菌活性 质谱 图谱
下载PDF
杨树叶片蛋白质组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坤 潘惠新 +3 位作者 杨礼富 王真辉 王明庥 黄敏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6,共4页
从杨树叶片的双向电泳蛋白图谱上随机选取12个蛋白点,经电喷雾串联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mass spectrometry,ESI-MS-MS)分析。结果显示,这12个蛋白点代表了5种不同的蛋白,其中包括:核酮糖二磷酸缩化酶/加氧酶(RuBisCO)、... 从杨树叶片的双向电泳蛋白图谱上随机选取12个蛋白点,经电喷雾串联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mass spectrometry,ESI-MS-MS)分析。结果显示,这12个蛋白点代表了5种不同的蛋白,其中包括:核酮糖二磷酸缩化酶/加氧酶(RuBisCO)、富甘氨酸RNA结合蛋白(Glycine-rich RNA-binding protein)、微管蛋白(alpha-tubulin)、叶绿体磷酸甘油酸激酶(chloroplast phosphoglycerate kinase)以及光敏色素(phytochrome B2)蛋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叶片 esimsms 蛋白质组
下载PDF
基于Discovery Studio软件解析五味子乙素的电喷雾/质谱裂解途径 被引量:3
19
作者 贺锐锐 谭鹏 +4 位作者 韩静 林宏英 陈鑫 刘永刚 张燕玲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7-530,共4页
目的:基于Discovery Studio软件研究五味子乙素的质谱裂解机制。方法:在正离子模式,用线性离子阱质谱得到五味子乙素的质谱图。结果:通过Discovery Studio解析五味子乙素多级质谱碎片,主要发生环的开裂,H2O,-CH3和-OCH3等自由基丢失。结... 目的:基于Discovery Studio软件研究五味子乙素的质谱裂解机制。方法:在正离子模式,用线性离子阱质谱得到五味子乙素的质谱图。结果:通过Discovery Studio解析五味子乙素多级质谱碎片,主要发生环的开裂,H2O,-CH3和-OCH3等自由基丢失。结论:本研究丰富五味子乙素的质谱裂解机制,为木脂素类成分的结构鉴定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乙素 esi-ms ms 裂解途径
下载PDF
Study of the Transient Reactive Pd(Ⅳ) Intermediate in the Pd(OAc)2-Catalyzed Oxidative Coupling Reaction System b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被引量:2
20
作者 Wei Zhu Haoyang Wang Haihui Peng Guosheng Liu Yinlong Guo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71-376,共6页
Pd-catalyzed oxidative coupling reaction wa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aromatic C--H activ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new C-O and C--C bonds. Sanford has pioneered practical, directed C-H activation reactions em-ploy... Pd-catalyzed oxidative coupling reaction wa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aromatic C--H activ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new C-O and C--C bonds. Sanford has pioneered practical, directed C-H activation reactions em-ploying Pd(OAc)2 as catalyst since 2004. However, until now, the speculated reactive Pd(Ⅳ) transient intermedi-ates in these reactions have not been isolated or directly detected from reaction solu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ESI-MS/MS) was used to intercept and characterize the reactive Pd(Ⅳ) transient inter-mediates in the solutions of Pd(OAc)2-catalyzed oxidative coupling reactions. In this study, the Pd(IV) transient in-termediates were detected from the solution of Pd(OAc)2-catalyzed oxidative coupling reactions by ESI-MS and the MS/MS of the intercepted Pd(IV) transient intermediate in reaction system was the same with the synthesized au-thentic Pd(Ⅳ) complex. Our ESI-MS(/MS) studies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Pd(Ⅳ) reaction transient intermedi-ates. Most interestingly, the MS/MS of Pd(Ⅳ) transient intermediates showed the reductive elimination reactivity to Pd(Ⅱ) complexes with new C-O bond formation into product in gas phase,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proposed reactivity of the Pd(Ⅳ) transient intermediates in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esi-ms/ms Pd(IV) transient intermediate oxi^dative coupling rea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