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构成的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明君 郝水 +1 位作者 何孟元 李娜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36-343,共8页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带有不同染色体组的各种小麦和中间偃麦草的酯酶、苹果酸脱氢酶、酸性或碱性磷酸酶同工酶的酶谱。通过对各酶谱与染色体组的对比分析表明,中间偃麦草不含与小麦B组或D组同源的染色体,而可能含有两组分别...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带有不同染色体组的各种小麦和中间偃麦草的酯酶、苹果酸脱氢酶、酸性或碱性磷酸酶同工酶的酶谱。通过对各酶谱与染色体组的对比分析表明,中间偃麦草不含与小麦B组或D组同源的染色体,而可能含有两组分别与小麦A组和提莫菲维小麦G组有些同源性的染色体。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组构成可用E_(A1)E_(A2)N_G或E_(G1)E_(G2)N_A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同功酶 染色体组
下载PDF
中间偃麦草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分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耿 王赞 +3 位作者 关宁 王学敏 李源 高洪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63-1270,共8页
根据小麦液泡膜Na+/H+逆转运蛋白基因TaNHX1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直接扩增的方法从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中克隆到了TaNHX1的同源基因,命名为TiNHX1(Acession Numeber:EF409418)。TiNHX1最大开放阅读框为1 641 bp,... 根据小麦液泡膜Na+/H+逆转运蛋白基因TaNHX1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直接扩增的方法从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中克隆到了TaNHX1的同源基因,命名为TiNHX1(Acession Numeber:EF409418)。TiNHX1最大开放阅读框为1 641 bp,编码含有54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59.8 kDa的蛋白,预测等电点8.0。TiNHX1含有38个碱性氨基酸,36个酸性氨基酸,256个疏水氨基酸及129个极性氨基酸。二级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含约44%的α-螺旋、21%的β-折叠、4%的β-转角和29%的不规则卷曲。亲疏水性分析显示,TiNHX1含有12个连续的疏水片断,其中10个可能构成穿膜螺旋。序列分析显示,TiNHX1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e)、水稻(Oryza sativa)、小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植物的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高度同源,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7%、96%、85%、68%、67%。序列比对结果以及进化树分析均表明TiNHX1应为定位于中间偃麦草液胞膜上的Na+/H+逆向转运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NA^+/H^+逆向转运蛋白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TAI系列Ⅰ中的冰草染色体与小麦部分同源关系的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高明君 郝水 +1 位作者 何孟元 卜秀玲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5期462-467,共6页
本文分析了TAI系列Ⅰ及其亲本的胚乳过氧化物酶(CPXE)、苹果酸脱氢酶(MDH)、醇脱氢酶(ADH)、酸性磷酸酶(ACPH)和碱性磷酸酶(PHE)的酶谱表型。把冰草同工酶结构基因Mdh-Ag^t2定位到TAI-13、基因Cpxe-Ag^2定位到TAI-14、基因Adh-Ag^t1、Ac... 本文分析了TAI系列Ⅰ及其亲本的胚乳过氧化物酶(CPXE)、苹果酸脱氢酶(MDH)、醇脱氢酶(ADH)、酸性磷酸酶(ACPH)和碱性磷酸酶(PHE)的酶谱表型。把冰草同工酶结构基因Mdh-Ag^t2定位到TAI-13、基因Cpxe-Ag^2定位到TAI-14、基因Adh-Ag^t1、Acph-Ag^t2和Phe-Ag^t2定位到TAI-16中的冰草染色体上。根据这些基因定位和我们以前的研究工作,结合植株表型分析,推测TAI-11、TAI-12、TAI-13、TAI-14、TAI-15、TAI-16和TAI-17中的冰草染色体分别与小麦第2、3、1、7、6、4和5同祖群有一定部分同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功酶 基因定位 冰草 小麦 染色体
下载PDF
中间偃麦草和长穗偃麦草解剖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史广东 毛培春 +2 位作者 张国芳 孟林 陈本建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2-56,共5页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和长穗偃麦草E.elongata的根、茎、叶以及根茎的形态解剖结构,结果显示:2种植物的根形态均由表皮、皮层和中拄组成,表皮着生大量根毛,内皮层细胞壁5面加厚,在横切面上呈马蹄形...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和长穗偃麦草E.elongata的根、茎、叶以及根茎的形态解剖结构,结果显示:2种植物的根形态均由表皮、皮层和中拄组成,表皮着生大量根毛,内皮层细胞壁5面加厚,在横切面上呈马蹄形;茎与根茎的维管束分内外两圈分布,中央有髓腔;叶片形态由表皮、叶肉和叶脉3部分构成,表皮细胞包括长细胞、附属物、气孔器细胞和泡状细胞。中间偃麦草和长穗偃麦草的叶片表皮微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长穗偃麦草叶脉上分布3~4列乳突.而中间偃麦草叶脉上则分布3~4列刺毛,另外在根皮层细胞中发现了发达的类似通气组织的结构,产生原因亟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长穗偃麦草 形态解剖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中间偃麦草和长穗偃麦草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晓燕 毛培春 +1 位作者 孟林 张德罡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5-1319,共5页
选用从国外引进的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和长穗偃麦草(E.elongata)种子为材料,采用根尖压片法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10L+10M2+12M1+10S,核型公式为:K(2n)=... 选用从国外引进的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和长穗偃麦草(E.elongata)种子为材料,采用根尖压片法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10L+10M2+12M1+10S,核型公式为:K(2n)=6x=42=34m+8sm,属于"2B"类型。长穗偃麦草染色体数目为2n=10x=70,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10L+22M2+30M1+8S,核型公式为:K(2n)=10x=70=38m+22sm+8st+2t,属于"2B"类型。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中间偃麦草和长穗偃麦草的细胞学特性和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长穗偃麦草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偃麦草与小偃麦染色体组构成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在Ⅴ.硬粒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交及回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韩方普 张延滨 +3 位作者 李集临 祁适雨 肖志敏 辛文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49-254,共6页
获得了硬粒小麦(2n=6x=28、AABB)与中间偃麦草(2n=6x=42、NNE_1E_1E_2E_2)杂种F_1及回交后代材料。统计分析杂种F_1及回交一代PMC MI染色体配对构型,认为中间偃麦草具较远缘的同亲关系(distant homologous)染色体组。由三价体出现频率分... 获得了硬粒小麦(2n=6x=28、AABB)与中间偃麦草(2n=6x=42、NNE_1E_1E_2E_2)杂种F_1及回交后代材料。统计分析杂种F_1及回交一代PMC MI染色体配对构型,认为中间偃麦草具较远缘的同亲关系(distant homologous)染色体组。由三价体出现频率分析,中间偃麦草不含小麦的B染色体组,建议用NE_1E_2为其染色体组公式。根据回交一代及其自交后代染色体数目,分析了六倍体小偃麦这一人工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间杂交 小麦 偃麦草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中间偃麦草生长锥分化过程的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金贵 米福贵 +1 位作者 闫利军 杨慧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6,20,共5页
观察了中间偃麦草生长锥分化和发育的过程,结果表明:中间偃麦草生长锥分化过程分为8个时期:初生期、伸长期、结节期、小穗突起期、颖片突起期、小花突起期、雌雄蕊形成期和抽穗始期。中间偃麦草生长锥的分化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在整个穗上... 观察了中间偃麦草生长锥分化和发育的过程,结果表明:中间偃麦草生长锥分化过程分为8个时期:初生期、伸长期、结节期、小穗突起期、颖片突起期、小花突起期、雌雄蕊形成期和抽穗始期。中间偃麦草生长锥的分化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在整个穗上,中上部的小穗最先发育,然后逐渐向上、下发育,基部的小穗最后发育;在每一小穗上,基部的小花最先发育,然后由基部向上逐渐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生长锥分化 幼穗分化
下载PDF
小冰麦异附加系列Ⅰ天兰冰草染色体上的酯酶同工酶基因定位 被引量:3
8
作者 高明君 郝水 +1 位作者 何孟元 卜秀玲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3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分析了小冰麦异附加系列Ⅰ及其亲本的叶片醋酶(ESTL)、胚乳酯酶(ESTE)和胚芽鞘酯酶(ESTC)的酶谱表型。把冰草酯酶同工酶基因Este-Ag^i1 和Estc-Ag^i1定位到异附加系 TAI-12、基因 Estl-Ag^i3和Este-Ag^i4分别定位到TAI-14和TAI-15中的... 分析了小冰麦异附加系列Ⅰ及其亲本的叶片醋酶(ESTL)、胚乳酯酶(ESTE)和胚芽鞘酯酶(ESTC)的酶谱表型。把冰草酯酶同工酶基因Este-Ag^i1 和Estc-Ag^i1定位到异附加系 TAI-12、基因 Estl-Ag^i3和Este-Ag^i4分别定位到TAI-14和TAI-15中的冰草染色体上。根据这些基因定位,结合某些植株形态学特征,推测TAI-12、TAI-14和TAI-15中的冰草染色体分别与小麦第3、7和6同祖群有一定部分同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兰冰草 酯酶 同功酶 染色体 定位
下载PDF
NaCl胁迫对中间偃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建丽 牟林林 +4 位作者 尤佳 张冬梅 庄煦 宋雨桐 邸桂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62-67,共6页
为确定不同中间偃麦草种质对NaCl的耐受值,以5份中间偃麦草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25,50,100,200,300和400 mmol·L^(-1))模拟盐胁迫,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盐害率,以及幼苗胚根长和胚芽... 为确定不同中间偃麦草种质对NaCl的耐受值,以5份中间偃麦草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25,50,100,200,300和400 mmol·L^(-1))模拟盐胁迫,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盐害率,以及幼苗胚根长和胚芽长,并建立相对发芽率与盐胁迫浓度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随盐胁迫浓度增加,中间偃麦草种子萌发指标呈下降趋势,相对盐害率呈上升趋势,幼苗胚根、胚芽长也呈下降趋势,且盐胁迫对胚根抑制作用大于胚芽。具体表现为低浓度NaCl(25 mmol·L^(-1))胁迫对5份种质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胚芽长无显著影响,随盐胁迫浓度增加,种子萌发抑制程度加剧。当中度NaCl(200 mmol·L^(-1))胁迫时,除中偃25号外,其他4份材料的发芽率在75%以上,中偃25号种子发芽势为0。高浓度NaCl(300 mmol·L^(-1))胁迫下,5份材料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大幅度降低,相对盐害率大幅提高,其中中偃3号相对盐害率最高,为82.12%,中偃24号相对盐害率最低,为66.58%。当盐浓度达到400 mmol·L^(-1),所有材料均不萌发,相对盐害率达100%。根据建立的最优一元二次回归方程可知,在种子萌发阶段,种子耐盐性从大到小依次为中偃13号>中偃24号>中偃25号>中偃3号>中偃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NACL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耐盐性
下载PDF
部分八倍体小偃麦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欣 李集临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83-85,109,共4页
本研究通过对远缘杂交人工合成的部分双二倍体“远中 2”(AABB DDE1 E1 ,2n =5 6) 6个类型和“远中 3”(AABBDDE2 E2 ,2n =5 6) 5个类型进行性状和细胞遗传学的观察 ,研究部分双二倍体———八倍体小偃麦遗传性的稳定性 .观察到 5个类... 本研究通过对远缘杂交人工合成的部分双二倍体“远中 2”(AABB DDE1 E1 ,2n =5 6) 6个类型和“远中 3”(AABBDDE2 E2 ,2n =5 6) 5个类型进行性状和细胞遗传学的观察 ,研究部分双二倍体———八倍体小偃麦遗传性的稳定性 .观察到 5个类型仍为八倍体小偃麦 ( 2n =5 6) ,4个类型已变为非整倍体 ( 2n =48~ 44) ,2个类型变为六倍体小麦 ( 2n =42 ) .说明八倍体小偃麦在繁殖过程中会自发的或与普通小麦回交出现分离现象 ,导入普通小麦的中间偃麦草E1 、E2 组染色体容易丢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 小偃麦 普通小麦 双二倍体 遗传稳定性 回交 六倍体 观察 进行性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小麦-中间偃麦草蓝粒代换系的创制与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晓斌 卫波 +1 位作者 范仁春 张相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54-1164,共11页
小麦的蓝粒性状可作为表型标记用于小麦育种和遗传学研究,来自中间偃麦草的蓝粒种质材料尚鲜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八倍体小偃麦中5 (2n=8x=56, AABBDDXX)与中国春缺-四体系列材料杂交,在中5×N4BT4A和中5×N7BT7D杂交组合后代中... 小麦的蓝粒性状可作为表型标记用于小麦育种和遗传学研究,来自中间偃麦草的蓝粒种质材料尚鲜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八倍体小偃麦中5 (2n=8x=56, AABBDDXX)与中国春缺-四体系列材料杂交,在中5×N4BT4A和中5×N7BT7D杂交组合后代中获得了两份蓝粒材料,编号分别为Zh5-a2-1和Zh5-c13-2。利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标记方法对这两份蓝粒材料进行了染色体组成分析。以中间偃麦草基因组DNA为探针的GISH分析显示,这两份蓝粒材料的染色体数均为2n=42,包括40条小麦染色体和两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利用重复序列探针pSc119.2和pAs1进行的FISH分析表明,Zh5-a2-1和Zh5-c13-2均为二体代换系,被代换的一对小麦染色体分别为4B和4D。通过用St、E^e和E^b基因组DNA作探针进行GISH分析,证明这两份蓝粒代换系中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均为St组染色体,但与中5中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比较发现这对St组染色体的短臂端部发生了缺失。利用二倍体长穗偃麦草E^e基因组的SNP标记分析证明,两份蓝粒代换系中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与长穗偃麦草的4E^e染色体同源,即Zh5-a2-1和Zh5-c13-2分别为4St(4B)和4St(4D)代换系,命名为SubZh5-4St(4B)和SubZh5-4St(4D)。同时说明,中间偃麦草的4St染色体上带有蓝粒基因。通过对450个小麦SSR标记进行筛选,获得了4个可跟踪鉴定4St染色体的特异SSR标记。研究结果可用于蓝粒小麦品种的培育和中间偃麦草蓝粒基因的遗传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中间偃麦草 蓝粒代换系 染色体组成 分子标记
下载PDF
低温预处理对中间偃麦草×普通小麦F_1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影响
12
作者 伍碧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678-681,共4页
中间偃麦草×普通小麦F_1幼穗,在0—4℃冰箱中分别预处理5、10、15天后接种培养,结果是各个低温预处理的幼穗开始出现愈伤组织的时间都较对照提早;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以预处理10天达最高水平。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到第三代时,预处理1... 中间偃麦草×普通小麦F_1幼穗,在0—4℃冰箱中分别预处理5、10、15天后接种培养,结果是各个低温预处理的幼穗开始出现愈伤组织的时间都较对照提早;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以预处理10天达最高水平。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到第三代时,预处理15天的老化愈伤组织频率极显著地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 品种资源 愈伤组织
下载PDF
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核型及C-带带型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莺 毛培胜 +2 位作者 孟林 张国芳 毛培春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8-382,共5页
为比较确定偃麦草属植物种质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程度,以3份不同来源的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Host)Nevski)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染色体核型及C-带带型的分析。结果表明:3份中间偃麦草种质材料均为四倍体,其中EI01... 为比较确定偃麦草属植物种质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程度,以3份不同来源的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Host)Nevski)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染色体核型及C-带带型的分析。结果表明:3份中间偃麦草种质材料均为四倍体,其中EI015的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x=28=2M+10m+16sm,但不显带;EI021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x=28=4M+22m(SAT)+2sm,而带型公式为2n=4x=28=5C+2CT++2CT++4T++2T++1CS++12;EI038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x=28=4M+12m+12sm(SAT),带型公式为2n=4x=28=2S++4T++1CT++1T++20,3份种质材料染色体不对称性均属2A型。综合比较染色体核型及带型变化,EI021染色体核型特征与EI015、EI038相差明显,EI015与EI038染色体核型比较相近,但EI015与EI038在带型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各种质材料间亲缘关系较远,并且染色体带型分析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染色体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染色体 核型分析 C-带带型分析
下载PDF
中间偃麦草苗期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7
14
作者 尚春艳 张国芳 +2 位作者 毛培春 孟林 安沙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7-162,共6页
采用温室苗期模拟NaCl盐分胁迫技术,对来自12个国家的13份中间偃麦草种质材料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随着NaCl胁迫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相对含水量呈下降... 采用温室苗期模拟NaCl盐分胁迫技术,对来自12个国家的13份中间偃麦草种质材料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随着NaCl胁迫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细胞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则呈上升趋势。对上述4个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与综合聚类分析,将13份中间偃麦草种质划分为3个耐盐级别:即耐盐种质有EI037、EI038、EI043,中度耐盐种质有EI017、EI031、EI044、EI046、EI049,敏盐种质有EI020、EI030、EI041、EI042、EI045。综合NaCl胁迫下的盐害级别和存活率情况,初步认为0.9%是中间偃麦草种质苗期可耐受NaCl胁迫的浓度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苗期 NACL胁迫 生理响应
下载PDF
小麦-天兰偃麦草-黑麦三属杂种花粉植株诱导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庄家骏 陈国庆 贾旭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7-22,共6页
研究表明,三属杂种处于单核中晚期阶段的花粉最适于诱导形成愈伤组织。低温预处理对促进三属杂种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有一定的作用。利用以马铃薯提取物为基础物质的马铃薯-Ⅱ培养基作诱导培养基,其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频率比目前两个... 研究表明,三属杂种处于单核中晚期阶段的花粉最适于诱导形成愈伤组织。低温预处理对促进三属杂种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有一定的作用。利用以马铃薯提取物为基础物质的马铃薯-Ⅱ培养基作诱导培养基,其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频率比目前两个较好的合成培养基要高。同一个三属杂种F_1春、秋播种植株之间在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上有较大的差异,秋播材料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明显高于春播材料。F_(?)杂种植株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植株的频率均比F_1杂种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兰偃麦草 小黑麦 花药培养 诱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