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洲带绦虫成虫延伸因子-1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庞建新 黄江 +4 位作者 胡旭初 徐劲 余新炳 包怀恩 郎书源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13-515,共3页
目的分析和预测亚洲带绦虫成虫延伸因子-1(elongation factor 1,EF-1)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网站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m.nih.gov/)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 目的分析和预测亚洲带绦虫成虫延伸因子-1(elongation factor 1,EF-1)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网站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m.nih.gov/)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http:∥ca.expasy.org/)中有关基因和蛋白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分析的各种工具,结合其它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包,从亚洲带绦虫成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延伸因子-1的全长编码基因并预测其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该基因是全长基因,长度988bp,编码区为67~868,编码269个氨基酸,无跨膜区;与GenBank中细粒棘球绦虫同源基因的一致性达87%,相似性达91%;预测三个主要的抗原表位位于135~140,126~131,157~162。结论应用生物信息方法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EF-1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带绦虫 延伸因子-1 CDNA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布洛芬混悬液联合氢化可的松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郭立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0期1929-1933,共5页
目的探讨布洛芬混悬液联合醋酸氢化可的松片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13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布洛芬组(44例)、氢化可的... 目的探讨布洛芬混悬液联合醋酸氢化可的松片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13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布洛芬组(44例)、氢化可的松组(44例)和联合组(46例)。布洛芬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首次剂量10 mg/kg,第2、3剂量5 mg/kg,每次间隔24 h,共3次。氢化可的松组口服醋酸氢化可的松片,1片/次,1次/d,治疗3 d。联合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和醋酸氢化可的松片治疗,方法同上。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比较3组的前列腺素E2(PGE2)、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 BNP)、内皮素-1(EF-1)和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布洛芬组、氢化可的松组和联合治疗组动脉导管未闭关闭率分别为84.09%、79.55%、93.48%,联合治疗组动脉导管未闭关闭率高于布洛芬组和氢化可的松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血浆PGE2、尿PGE2、NT-pro BNP和EF-1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布洛芬组和氢化可的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左心室收缩末前后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前后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布洛芬组和氢化可的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高胆红素血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布洛芬组和氢化可的松组,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混悬液联合醋酸氢化可的松片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降低了患儿PGE_2、NT-pro BNP、EF-1水平,改善患儿心功能指标,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混悬液 醋酸氢化可的松片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前列腺素E2 N末端B型脑钠肽 内皮素-1 心功能指标 不良反应 PGE2 ef-1
原文传递
栉孔扇贝内参基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颖 王双耀 +5 位作者 高乔 安立会 张鹏 孙静娴 姜志强 郑丙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6-622,共7页
合适的内参基因对准确定量目标基因表达水平非常重要。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和雌激素暴露条件下栉孔扇贝性腺组织中β-actin、β-TUB、EF-lα、18SrRNA和GAPDH5个内参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利用RefFinder... 合适的内参基因对准确定量目标基因表达水平非常重要。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和雌激素暴露条件下栉孔扇贝性腺组织中β-actin、β-TUB、EF-lα、18SrRNA和GAPDH5个内参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利用RefFinder软件对其表达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内参基因中,EF-lα在栉孔扇贝不同发育阶段和雌激素暴露下的表达均最为稳定,可作为定量目标基因表达水平的内参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参基因 栉孔扇贝 实时定量PCR(RT-qPCR) RefFinder ef-1 α
下载PDF
桃蚜与其内共生菌Buchnera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吴玉新 张春玲 洪晓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6,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桃蚜与其内共生菌Buchnera之间系统进化关系,参照前人研究蚜虫系统进化所用的COⅠ/COⅡ、12S/16S rRNA、EF-1 alpha的3对引物,对桃蚜的COⅠ/COⅡ、12S/16S rRNA、EF-1 alpha基因进行了扩增,并构建了桃蚜COⅠ/COⅡ、12S/16S ... 为进一步明确桃蚜与其内共生菌Buchnera之间系统进化关系,参照前人研究蚜虫系统进化所用的COⅠ/COⅡ、12S/16S rRNA、EF-1 alpha的3对引物,对桃蚜的COⅠ/COⅡ、12S/16S rRNA、EF-1 alpha基因进行了扩增,并构建了桃蚜COⅠ/COⅡ、12S/16S rRNA、EF-1 alph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通过分析发现,桃蚜的COⅠ/COⅡ、12S/16SrRNA基因序列均与已知的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Kurdj))的相应基因序列最近,而桃蚜与麦双尾蚜的EF-1 alpha基因序列则处于相邻的分支。综合我们以前的研究分析桃蚜及其内共生菌Buchnera的系统进化关系,发现桃蚜与其内共生菌是协同进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COⅠ/COⅡ基因 12S/16S RRNA基因 ef-1 alpha基因 BUCHNERA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益气活血复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PDGF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铭 张艳 +2 位作者 闫俊 庞敏 宋亭亭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益气活血复方对家兔血脂,内皮素-1及PDGF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益气活血复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及靶点。方法:实验选取普通级新西兰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标准饲料),手术组(高脂... 目的:通过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益气活血复方对家兔血脂,内皮素-1及PDGF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益气活血复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及靶点。方法:实验选取普通级新西兰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标准饲料),手术组(高脂饲料)。手术组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再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各组分别于第0周、8周空腹耳中央动脉采血测定血脂,内皮素-1,取颈总动脉组织测定PDGFmRNA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家兔血脂中TC、TG、LDL均明显升高,HDL降低;ET-1升高;且PDGFmRNA基因表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中药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各指标情况。结论:①益气活血复方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降低TC、LDL的作用与西药对照组有差异,但升高HDL、降低TG的作用与西药对照组相当。②益气活血复方能够降低ET-1含量,下调PDGFmRNA基因表达,同西药对照组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益气活血 PDGF 血脂 内皮素-1
下载PDF
基于Histone H3、EF-1α和β-tubulin基因部分序列的芒果畸形病菌鉴定与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贺 韦运谢 +4 位作者 刘晓妹 谢艺贤 喻群芳 梅志栋 蒲金基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0-715,共6页
芒果畸形病是芒果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花畸形和芽畸形,受害果园常因畸形花絮无法挂果而造成减产,我国攀西地区的部分果园株发病率高达100%,给当地的芒果产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该病自1891年首次在印度发现后,陆续在世界芒... 芒果畸形病是芒果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花畸形和芽畸形,受害果园常因畸形花絮无法挂果而造成减产,我国攀西地区的部分果园株发病率高达100%,给当地的芒果产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该病自1891年首次在印度发现后,陆续在世界芒果产区发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病 HISTONE H3 TUBULIN ef-1 系统发育研究 病原菌鉴定 基因片段 菌株鉴定 发病区域 系统发育树
原文传递
山楂叶悬钩子枯枝病病原菌形态学及分子鉴定
7
作者 刘建荣 王艺洁 +3 位作者 刘忠玄 陈洁 刘雪峰 董爱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97,101,共4页
在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的山楂叶悬钩子(Rubus crataegifolius Bge.)上发现了1种枯枝病,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PDA菌丝体对健康的山楂叶悬钩子进行柯赫氏证病法验证,20 d后烧伤处理接种病原菌的山楂叶悬钩子枝条上出现典型症状;结... 在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的山楂叶悬钩子(Rubus crataegifolius Bge.)上发现了1种枯枝病,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PDA菌丝体对健康的山楂叶悬钩子进行柯赫氏证病法验证,20 d后烧伤处理接种病原菌的山楂叶悬钩子枝条上出现典型症状;结合形态学鉴定以及rDNA-ITS、26S rDNA D1/D2、EF-1a序列的比对分析,确认引起山楂叶悬钩子枯枝病的病原菌为火炬树暗葡腔菌(Phaeobotryon rhois),该病害为山楂叶悬钩子的国内新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葡腔菌 RDNA-ITS 26S rDNA D1/D2 ef-1a 悬钩子
下载PDF
甘肃省马铃薯镰刀菌干腐病优势病原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59
8
作者 李金花 王蒂 +1 位作者 柴兆祥 Lester W.Burgess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6-463,共8页
为明确甘肃马铃薯镰刀菌干腐病的优势病原,2006年12月~2007年3月由西至东从甘肃张掖、天祝、永登、临洮、渭源和西和等6县市的马铃薯贮藏窖中采集表现有镰刀菌干腐病症状的马铃薯薯块,以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单孢纯化镰刀菌(Fusarium sp... 为明确甘肃马铃薯镰刀菌干腐病的优势病原,2006年12月~2007年3月由西至东从甘肃张掖、天祝、永登、临洮、渭源和西和等6县市的马铃薯贮藏窖中采集表现有镰刀菌干腐病症状的马铃薯薯块,以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单孢纯化镰刀菌(Fusarium spp.)菌株后,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Nelson镰刀菌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个采样区共分离到293株镰刀菌菌株,其中以接骨木镰刀菌(F.sambucin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出现频率高,是优势种。分析发现第一优势种随采样区而异,张掖、天祝和渭源采集的样品中茄病镰刀菌分离频率分别为42.6%、42.1%和32.4%,接骨木镰刀菌分离频率分别为14.8%、5.3%和26.5%,茄病镰刀菌为第一优势种;永登、临洮和西和采集的样品中接骨木镰刀菌分离频率分别为52.1%、50.9%和55.2%,茄病镰刀菌的分离频率分别为23.3%、32.7%和20.7%,接骨木镰刀菌为第一优势种。本文进一步对其在PDA、CLA上的培养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按照柯赫氏法则用混合菌株接种法对大西洋(Atlantic)、夏波蒂(Shepody)以及一地方品种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了优势菌种对块茎的致病性。利用EF-1α基因引物(EF-1H和EF-2T)对接骨木镰刀菌菌株GAUF-F12进行基因组DNA的PCR扩增,将PCR产物回收测序后在GenBank上比对,菌株GAUF-F12与GenBank登记的接骨木镰刀菌5个菌株的同源性均达99%;用DNASTAR分析软件将同源性较高的登记菌株的序列与GAUF-F12菌株构建同源性树,结果表明:该菌株与以上5个接骨木镰刀菌菌株均位于同源性树的同一分支,聚为一类,与形态学的鉴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镰刀菌干腐病 优势病原 F.sambucinum F.solani ef-1α基因 PCR
原文传递
甘肃玉米穗腐病样品中轮枝镰孢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1
9
作者 郭成 魏宏玉 +5 位作者 郭满库 何苏琴 金社林 陈红梅 王晓鸣 郭建国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5,共9页
为了明确甘肃玉米穗腐病的病原种类,于2009年9月在甘肃省四大生态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镰孢菌菌落进行纯化和单孢分离后,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Leisle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 为了明确甘肃玉米穗腐病的病原种类,于2009年9月在甘肃省四大生态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镰孢菌菌落进行纯化和单孢分离后,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Leisle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271株镰孢菌菌株,其中以轮枝镰孢菌(Fusariumverticillioides)和黄色镰孢菌(Fculmorum)出现频率高,属优势种。按照柯赫氏法则对沈单16和金穗96832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了轮枝镰孢菌对玉米果穗的致病性。选取2株轮枝镰孢菌菌株进行EF—1α(tef)基因序列分析,将PCR产物回收测序后在GenBank上比对,菌株GSLT4.3—2与Gen.Bank中登记的轮枝镰孢菌FN179339、FN179345和FN179338;GSTS24.2—1与轮枝镰孢菌FN179343、FN179346、FN179340、FN179344和FN252384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同源性达100%。轮枝镰孢菌GSYCl7—2-1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28℃,pH值为8;菌落在pH值为4-10的培养基上能够迅速扩展,pH值为7时产孢量最大;碳源对轮枝镰孢菌菌丝生长影响相对稳定,而氮源对其营养生长影响的变幅较大;完全黑暗条件下,菌丝扩展最快,12h光暗交替对产孢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70℃,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玉米穗腐病 轮枝镰孢菌 ef-1α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甘草根腐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30
10
作者 曹雪梅 李生兵 +1 位作者 张惠玲 胡小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h.)别名甜草、蜜草、甜根子,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与根茎人药,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是我国临床常用的中药材,也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甘草主要分布在...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h.)别名甜草、蜜草、甜根子,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与根茎人药,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是我国临床常用的中药材,也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甘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蒙古、甘肃和宁夏,在青海、陕西、新疆、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山西等地局部地区也有分布。宁夏盐池县是我国乌拉尔甘草的重要产区,面积大、贮量多、品质好,1995年被誉为“中国甘草之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病原菌鉴定 根腐病 多年生草本植物 食品添加剂 清热解毒 中药材 内蒙古
原文传递
朱顶红实时荧光定量PCR中不同组织器官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晓婷 王顺利 +3 位作者 薛璟祺 薛玉前 吕英民 张秀新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9-930,共12页
以朱顶红(Hippeastrum vittatum)不同组织器官为试验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肌动蛋白基因(ACT)、亲环蛋白基因(CYP)、转录延伸因子基因(EF-1α)、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APDH、GAPDH2)、α微管蛋白基因(TUA)和β微管蛋... 以朱顶红(Hippeastrum vittatum)不同组织器官为试验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肌动蛋白基因(ACT)、亲环蛋白基因(CYP)、转录延伸因子基因(EF-1α)、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APDH、GAPDH2)、α微管蛋白基因(TUA)和β微管蛋白基因(TUB)这7个常用的看家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利用ge 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综合评价其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EF-1α和GAPDH2的表达水平较高,而且相对稳定;其次为TUB、TUA和GAPDH。ge Norm和Norm Finder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组织器官中CYP和GAPDH2的表达稳定性最高,其次是EF-1α;进一步分析表明,CYP的表达稳定性虽然较高,但是其表达丰度较低,故不适合作为内参基因。Best Keeper分析表明,EF-1α和GAPDH2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稳定性较好。综合分析表明,EF-1α和GAPDH2在所有样品中表达量较高,稳定性较好。以筛选出来的EF-1α、GAPDH2以及EF-1α+GAPDH2作为内参基因检测朱顶红花器官调控基因PI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以上述两个基因及其组合为内参基因得到的PI表达模式相同,而且在花器官中的表达高于茎盘和根,基本符合PI调控花模型的机理。因此,EF-1α、GAPDH2或EF-1α+GAPDH2可作为朱顶红的内参基因进行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顶红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ef-1α GAPDH2
原文传递
采用EF-1α序列分析法对苜蓿根腐病病原菌——锐顶镰刀菌的鉴定 被引量:20
12
作者 易铭 梁嘉俊 +3 位作者 史建 李洪建 程积民 焦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68,共8页
苜蓿根腐病对苜蓿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解引起根腐病病原真菌的种类,本文对从陕西省定边县牧草草场紫花苜蓿根部分离得到的根腐病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EF-1α序列分析鉴定及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中的分... 苜蓿根腐病对苜蓿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解引起根腐病病原真菌的种类,本文对从陕西省定边县牧草草场紫花苜蓿根部分离得到的根腐病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EF-1α序列分析鉴定及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中的分离、纯化得到的单菌落形态学观察及显微镜下菌丝、孢子的观察,该病原菌属于引起苜蓿根腐病的镰刀菌属(Fusarium);用CTAB法提取病原菌基因组DNA,并对EF-1α序列进行PCR扩增、回收纯化、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与Genbank已知近缘种属亲缘关系,结果显示与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亲缘关系最近,可信度达99%;最后通过根部接种试验,接种苜蓿根部发病症状与田间根腐病发病症状一致,鉴定结果显示本试验研究的引起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病原菌为镰刀菌属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根腐病 ef-1α 锐顶镰刀菌
下载PDF
东北地区玉米茎腐病镰孢菌EF-1α基因序列分析鉴定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楠 潘晓静 +3 位作者 姚远 刘博 刘限 高增贵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3-148,共6页
从东北地区采集玉米茎腐病标样90份,经分离纯化获得镰孢菌120株,在传统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选取21株具有代表性菌株,采用基因组DNA的EF-1α序列分析技术进行镰孢菌种类的辅助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玉米茎腐病的主要致病菌有4种,分别是轮... 从东北地区采集玉米茎腐病标样90份,经分离纯化获得镰孢菌120株,在传统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选取21株具有代表性菌株,采用基因组DNA的EF-1α序列分析技术进行镰孢菌种类的辅助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玉米茎腐病的主要致病菌有4种,分别是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胶孢镰孢菌(Fusarium subglutinans)和层生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分离频率分别为45.45%、36.36%、15.15%、3.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茎腐病 镰孢菌 ef-1α序列 种类鉴定
原文传递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芒果畸形病的病原菌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顺锦 詹儒林 +3 位作者 柳凤 赵艳龙 常金梅 何衍彪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1,共5页
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采集芒果畸形病组织,运用柯赫氏法则证实分离物MG6为该病的致病菌。菌株MG6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上菌丝白色,无色素产生,米饭培养基浅粉红色;在康乃馨叶片培养基(CLA)上以单瓶梗或复瓶梗假头状产孢,不产生... 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采集芒果畸形病组织,运用柯赫氏法则证实分离物MG6为该病的致病菌。菌株MG6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上菌丝白色,无色素产生,米饭培养基浅粉红色;在康乃馨叶片培养基(CLA)上以单瓶梗或复瓶梗假头状产孢,不产生链状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卵形或长椭圆形,具0-1个分隔,3.1-10.2×1.5-2.2μm;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通常3个分隔,18-38×1.8-2.4μm。EF-1α测序结果在Fusarium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分析显示,菌株MG6与F.mangiferae的同源性最高,达99.68%。综合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和EF-1α序列分析,将菌株MG6鉴定为Fusarium mangifer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 形态学 ef-1α
原文传递
一株绿僵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亚波 吴盼盼 +4 位作者 王鹏 刘剑 徐天森 王浩杰 舒金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4-140,共7页
筛胸梳爪叩甲(Melanotus cribricollis)是浙江笋用林内昆虫的优势种群,其幼虫(即金针虫)是笋期主要害虫之一,在湖州市的德清和安吉、杭州市的余杭和临安等重要竹区的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中,鲜笋带虫率可达62%,种笋受... 筛胸梳爪叩甲(Melanotus cribricollis)是浙江笋用林内昆虫的优势种群,其幼虫(即金针虫)是笋期主要害虫之一,在湖州市的德清和安吉、杭州市的余杭和临安等重要竹区的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中,鲜笋带虫率可达62%,种笋受害率更是高达80%以上,严重制约了当地竹产业的健康发展(徐天森,2004)。由于金针虫营地下生活,防治一直是竹笋生产管理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沙绿僵菌 ef-1α 筛胸梳爪叩甲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大豆根腐病致病镰孢菌的多重PCR检测技术 被引量:17
16
作者 何宛芹 付瑶 +2 位作者 鲁雯璐 常小丽 杨文钰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9-616,共8页
为建立大豆根腐病镰孢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以四川大豆根腐病致病菌包括尖孢镰孢菌、腐皮镰孢菌、禾谷镰刀菌和木贼镰孢菌为对象,设计镰孢菌翻译延伸因子基因EF-1α的种特异引物,建立多重PCR扩增体系,并进行优化与验证。结果表明:25μL... 为建立大豆根腐病镰孢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以四川大豆根腐病致病菌包括尖孢镰孢菌、腐皮镰孢菌、禾谷镰刀菌和木贼镰孢菌为对象,设计镰孢菌翻译延伸因子基因EF-1α的种特异引物,建立多重PCR扩增体系,并进行优化与验证。结果表明:25μL体系为最优镰孢菌多重PCR扩增体系,4种镰孢菌等体积混合DNA 4.0μL,各镰孢菌特异正向引物1.0μL,共用反向引物4.0μL,最佳退火温度为54℃,当循环30次时,能清晰地扩增出各镰孢菌EF-1α条带,对4种镰孢菌混合DNA的检测灵敏度可达0.1 ng/μL。室内环境样本验证结果表明,依据EF-1α扩增片段大小,该体系能够特异地检测出大豆黄化苗与致病镰孢菌混合样本中的镰孢菌,但无法从其它真菌的DNA中扩增获得目的片段。表明基于EF-1α基因特异引物建立的镰孢菌多重PCR检测技术可快速、特异地检测大豆根腐病镰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镰孢菌 多重PCR 翻译延伸因子基因 病原菌鉴定
原文传递
中国黄粉蝶亚科六属间基于COⅡ和EF-1α基因部分序列的系统发育关系(鳞翅目:粉蝶科)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晓燕 吴孝兵 诸立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4-609,共6页
为了探讨中国黄粉蝶亚科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我们对其中6属9种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Ⅱ(COⅡ)的部分序列和延伸因子基因(EF-1α)部分序列进行了分析。分别采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贝叶斯... 为了探讨中国黄粉蝶亚科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我们对其中6属9种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Ⅱ(COⅡ)的部分序列和延伸因子基因(EF-1α)部分序列进行了分析。分别采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贝叶斯推论法(bayesian inference,BI)构建黄粉蝶亚科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在测得的COⅡ基因的648bp序列和EF-1α基因的504bp序列中,有261个变异位点,151个简约信息位点,黄粉蝶亚科内各属COⅡ基因A+T含量(77.3%)均明显偏高。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黄粉蝶属为亚科中较为原始的类群,分化较早,豆粉蝶属和迁粉蝶属亲缘关系较近,但钩粉蝶属与豆粉蝶属、迁粉蝶属之间的亲缘关系还不能确定。本研究结果和传统的基于形态学的黄粉蝶亚科的分类体系有所不同,最显著的分歧是本研究支持内群中分化最早的属应为黄粉蝶属,而不是豆粉蝶属和迁粉蝶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黄粉蝶亚科 ef-1α基因 COⅡ基因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北柴胡不同部位柴胡皂苷含量与其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钰 杨林林 +1 位作者 韩梅 杨利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33-2441,共9页
目的筛选适宜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并分析不同部位中柴胡皂苷含量与其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以北柴胡根、茎、叶、果为实验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选取Actin、α-tubublin、β-tubulin、Cyclophilin... 目的筛选适宜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并分析不同部位中柴胡皂苷含量与其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以北柴胡根、茎、叶、果为实验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选取Actin、α-tubublin、β-tubulin、Cyclophilin、EF-1α5个常用的内参基因作为候选,以筛选到的最适内参基因为参考分析北柴胡基因ACAT、FPS、HMGR、IPPI、PMD、PMK、SE、SS、β-AS、UGT1、UGT3、UGT6、UGT8、UGT10、P450-7、P450-12的组织表达模式,用HPLC法检测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的含量,并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5个候选基因(EF-1α、Cyclophilin、Actin、β-tubulin、α-tubublin)中稳定性最好的EF-1α为内参基因,测定北柴胡16个关键酶基因表达量,表明ACAT、PMK、IPPI、SS、SE、UGT1、UGT3、UGT6、UGT8均在地上部分(茎、叶、果)表达量最高,HMGR、β-AS、P450-7、P450-12在根中表达量高于地上部分,PMD、FPS、UGT10则组织差异性不明显。以HPLC法检测柴胡皂苷含量在根中远高于地上部分(茎、叶、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6个关键酶基因间上游ACAT、HMGR、PMD、SE等多与下游P450-7、P450-12、UGT3、UGT6、UGT8等表现出了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关键酶基因相互间密切相关,共同调控柴胡皂苷合成。16个关键酶基因与柴胡皂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MGR、P450-7、P450-12与3种皂苷总和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β-AS与3种皂苷总和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HMGR、β-AS、P450-7、P450-12与单体皂苷a、c、d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这4个基因对于皂苷合成积累有重要影响。结论柴胡皂苷合成途径中HMGR、β-AS、P450-7、P450-12基因表达与柴胡皂苷合成积累具有一致性,在调控皂苷合成方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柴胡皂苷 关键酶基因 ACTIN α-tubublin Β-TUBULIN CYCLOPHILIN ef-1α
原文传递
甘肃枸杞镰孢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优势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捷 冯丽丹 +2 位作者 王有科 何静 陈秀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93-1100,共8页
为了明确甘肃省枸杞根腐病病原种类、生态分布和优势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于2013年和2014年采集甘肃省各枸杞主产区根腐病患病植株样品,分离纯化后进行形态和分子鉴定,统计分离到的各主产区的病原种类,并对优势病原菌的适宜生长温度、光... 为了明确甘肃省枸杞根腐病病原种类、生态分布和优势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于2013年和2014年采集甘肃省各枸杞主产区根腐病患病植株样品,分离纯化后进行形态和分子鉴定,统计分离到的各主产区的病原种类,并对优势病原菌的适宜生长温度、光照条件、pH和碳氮源进行了研究。结果共分离到260株镰孢菌菌株,其中GSJT7-2和GSJY8-1分离频率分别为66.15%和26.92%,属优势种;将2株镰孢菌进行EF-1α基因序列分析及对比,菌株GSJT7-2(登录号:KM457089)与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GSJY8-1(登录号:KM457093)与尖镰孢菌(F.oxysporium)同源性达99%,在系统发育树中聚在一起,分别将它们的分类地位初步确定为腐皮镰孢菌和尖镰孢菌。甘肃各产区病原菌分离种类和频率有较大差异,靖远县以尖镰孢菌为主,占82.89%;其余采集地均以腐皮镰孢菌为主,均占80%以上。腐皮镰孢菌GSJT7-2和尖镰孢菌GSJY8-1在10~40℃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分别为35℃和25℃,最适pH为8~9和8,均在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最快,供试碳氮源中GSJT7-2和GSJY8-1对蔗糖和Na NO3利用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根腐病 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 尖镰孢菌(F.oxysporium) ef-1α 生物学特性 甘肃
原文传递
东北地区小麦赤霉病镰孢菌种群及其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13
20
作者 潘晓静 陈楠 +2 位作者 姚远 刘限 高增贵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5-210,共6页
为了明确东北地区小麦赤霉病镰孢菌的种群组成及分布,分别从辽宁省沈阳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密山市、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呼伦贝尔市和通辽市等地区采集小麦赤霉病病样,经单孢分离纯化共得到118株镰孢菌,传统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 为了明确东北地区小麦赤霉病镰孢菌的种群组成及分布,分别从辽宁省沈阳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密山市、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呼伦贝尔市和通辽市等地区采集小麦赤霉病病样,经单孢分离纯化共得到118株镰孢菌,传统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采用基因组DNA的EF-1α序列分析技术进行了镰孢菌种类的辅助鉴定,确定属于7个种:禾谷镰孢菌为优势种,分离频率为64.41%,藤仓镰孢菌为次优势种,分离频率为18.64%;燕麦镰孢菌、尖孢镰孢菌、木贼镰孢菌、锐顶镰孢菌和轮枝镰孢菌的分离频率分别为5.08%,3.39%,3.39%,3.39%,1.70%。同时,在玉米成株期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镰孢菌可以侵染玉米,较玉米茎腐镰孢菌的致病力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镰孢菌 种群 致病性 ef-1α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